五步处理孩子发脾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步处理孩子发脾气
第一步,用心倾听
当孩子已经发脾气以后,因为其情绪的不稳定,此时家长就需要保持平静,温和地做出倾听反应,先让孩子感觉你在注重他,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恶化。如果上来就强行制止、训斥指责或劝慰,孩子反而会变本加厉。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发脾气是,其表达一定比平时不清晰,所以家长能够观察孩子的身体语言和实行适当的猜测。
理论上,当孩子发脾气时,你用心倾听时,是能够猜测孩子发脾气的原因的。但是有意思的是,在孩子发脾气的初始期猜测原因,除个别比较明显的情况,其他几乎都很容易失误,甚至被孩子误导。原因很简单,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就算你猜对了,孩子往往也说不是,再猜也都是错误了。
第二步,认同孩子情绪
孩子发脾气,就是一种情绪发泄,宜疏不宜堵。所以,不管孩子是否有错误在先,也要给孩子宣泄不良情绪的机会,甚至还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不妨允许孩子实行一些活动,如在纸上画画、打枕头、被子等柔软的物品,来发泄情绪。当然,此时家长的语言安慰、肌肤接触的拥抱,都是很好保护孩子自尊心的选择。
其实,认同孩子情绪是能够和倾听一起做的,就是用眼、表情、耳来倾听,用身体接触、放松的体态、轻柔的抚摸来认同情绪。这两步的时间长短,能够根据孩子的情绪变化来判断,一般家长共情的好,孩子情绪转换就快。所以,孩子发脾气你认同情绪时,就不要和孩子讲大道理、埋怨、预言式总结、批评了,这些都容易使战火复燃。
第三步,探究发脾气的背后原因
从心理学上讲,一个人除了精神病,没有人会无缘故地发脾气,孩子的每一个“非正常”表现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常”的理由。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是其没有学会准确的方法来表达自己、不能按照成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来做。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过多的猜测孩子的原因,有可能会导致孩子过度的依赖。
当然,不管怎么做,家长孩子应好好找找孩子好发脾气的原
因,这不但能够有针对性的劝慰和真正协助孩子,充分了解孩子的真实心理,即时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也能够缓解孩子的心理紧张与压力,慢慢让其学会自己的情绪管理,做到与其他人的有效沟通。这样才能使家长的对症处理才能有效实行。
第四步,对症处理
在解决孩子发脾气的处理原则上,其核心是:对孩子正当、合理的需求,应主动、尽量满足,而不合理的要求,父母则“温和而坚持”地不能满足,同时协助孩子提升自控水平。当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时,有可能会使孩子的脾气死灰复燃,这就需要家长重复上面的步骤。这也是明确告诉孩子,吵闹发脾气是没有用的。
对于死灰复燃的孩子脾气,家长一定要“温和而坚持”,不能因为孩子哭闹时间太长而失去耐心,也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你这次费心了,最多再有几次,孩子就会知道发脾气是不解决任何问题的。但家长的妥协,就让孩子明白了“哭闹发脾气”是能够当成对付父母的武器,以后你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算总时间可能需要花费更多。
在具体处理方法上,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法。方法本身没有什么好坏之分,但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不同性格,
以及事发当时的情境,采取什么方法就需要斟酌了。这也需要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持续摸索了。一个总体的原则是:处理孩子发脾气,家长一定要真诚、尊重孩子、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第五步,事后处理
对于教育,非常强调总结和反思,而处理孩子发脾气也是如此,这是很多家长忽略的。一般的事后处理,首先当孩子停止发脾气的时候,应该给与一定的表扬,让孩子知道越早停止其他人越喜欢这样。其次,要让孩子知道,无论什么缘由,对人发脾气都是不对的,也是不尊重其他人的表现,所以应该向对方道歉。第三,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是合适的情绪表达,遇到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合适行为,来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
上面说的步骤,仅仅一个通用的标准,家长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不能太拘泥了,能够随时根据当时的情境和孩子的特点,做适当的调整。如果没有倾听和认同情绪,你后面的推断基本都是凭借本能和经验来猜。猜对了固然可喜,不过假若你猜错了,对于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孩子来说,你说有什么后果?
解决孩子发脾气的最关键是,家长要在平时多实行预防工作。也就是说,可对孩子实行阳性强化,在孩子针对某事未发脾气,就必须对他实行即时表扬,例如赞许、鼓励、拥抱、微笑等等,
或增加玩耍、讲故事的时间,使孩子知道你注意到并赏识他的好的表现。这样长久以往,孩子自然知道其通过不发脾气来解决问题,会得到父母更多的注重和陪伴。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解决发脾气的方法,不但仅是针对孩子,对于成人也是有同样的效果。虽然成人间的情绪控制,和孩子比没有那么明显,那是因为我们学会了讥笑、讽刺,但实际是一回事的。而解决时,我们总是放弃倾听和认同情绪,直接猜测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