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肠道微生态制剂老年人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营养不良是影响老年患者结局的主要负面因素之一;未纠正的营养不良还是导致医疗费用上升的重要原因。
同时亦有证据表明,针对无法正常进食的营养不良患者给予合理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营养状况并最终降低病死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经济耗费等。
鉴于老年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2012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简称老年学组)组织的全国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调查(MNA-SF)结果显示,具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比例的老年患者达49.70%,已发生营养不良为14.67%,高营养不良发生率及其带来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为了规范对老年患者的营养筛查与评估、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循证应用及针对老年疾病进行合理、有效的营养治疗,老年学组的专家们按循证医学要求,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根据我国目前的老年患者营养治疗情况,结合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ESPEN)、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等最新的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治疗指南的内容及证据,并广泛征求意见,多次组织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本专家共识。
附:共识相关定义1.推荐意见:以牛津分类(oxford evidence-based medicine, OCEBM)为基础,对照国际证据分级与推荐(GRADE)工作组的分级系统评价标准原则,确立推荐意见的A、B、C、D级分类标准。
2.营养支持:指经消化道或各种静脉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
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方式。
3.肠内营养:通过消化道途径为机体提供各种营养素。
肠内营养制剂按氮源分为3类:氨基酸型、短肽型、整蛋白型。
根据给予肠内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口服和管饲。
4.经口营养补充剂:有别于普通膳食,是用于特殊医疗目的的经口摄入的营养补充剂。
5.肠外营养:经静脉途径为无法经消化道摄取或摄取营养物不能满足自身代谢需要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在内的营养素,以期维护器官功能,改善患者结局。
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专家共识
参考文献
················ ...............….........................................……….....................…···············································……..........
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专家共识
中华喔夺公路,卡肠句营养,营命令 是卑营养主带等组
第一部分
定义
I 、 推荐意见 ( Recommendation ):以牛津分类( Oxfo rdEvidence-ba s ed M edicine, OCEB M )为基础,对照 GRAD E 工作组发展的“推荐意见分级系统评价标 准” 原则, 最终确立了推荐意见的A , B, C ,D 四级分类轩准{附 表 1 )。 2 、 营养支持( nut rition s upport )是指经消化道或各种静脉途径为患者提供 较全面的营养素,目前临床上 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方式。 EN 制剂按氮源分为三 3、 肠内营养( ent eral nutrition, EN)是指通过消化道途径为机体提供 各种营养素, 大类:氨基酸型、 短肤型、 整蛋白型。根据给于EN方式的不同, 分为口服和管饲。 4 、经口营养补充剂: 口摄入的营养补充剂。 5 、 肠外营养(perenteral nu位ition , PN)是经静脉途径为无法经消化道 摄取或摄取营养物不能 满足自身代 谢 需要的患者, 提供包括氨基酸、 脂肪、 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在内的营养素, 以期维护 器官功能 , 方式称为全肠外营养 (tot alp缸enteral nutrition, TPN)。 改善患者结局 。所有营养素完全经肠外获得的营养支持 6 、 老年患者( Geriat ric p atient )一类因急性和/或慢性疾病(多种疾病) 导致生理功能丧失,从而造成身 体、 精神,心理和/或社 会功能受 限的老茸人群。这 些人多数因此而损害、 减少或丢失了其独立生 活的能力。 7 、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 )因能量、 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度, 导致 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发生 不良影响。 8 、 营养不足(undernutrition )指能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者,造成特异性的营养缺乏症状。 通常 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 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PEM )。 9、 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因营养因素对患者临床结局( 包括感染 有关并发症,住院日等)发生不利 影响的凤险。 10、 恶病质 (cachexia )因饥饿或疾病造成的严重的机体耗竭状态。 在临床 中常见于疾病的终末期 , 它可 能给疾病的临床结局带来不利影响。 ( O ral nut ritional s upplement, ONS )有 别于普通膳 食, 是用于特殊医疗目的的, 于静 王为忠 王新颖 王磊 白松 朱明炜 孙建琴 刘洪俊 迟强 肖i兼 张丽 吴咏东 陈怀红 周苏明 周岩冰 胡予 胡俊波 唐云 徐新建 阎庆辉 董碧蓉 楼慧玲 薛蓉
肠道微生态制剂老年人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完整版)
肠道微生态制剂老年人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完整版)肠道微生态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及功能关系密切,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中的使用逐渐受到重视,但国内外现无针对老年人肠道微生态制剂使用的规范化指南与共识。
为此,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组织老年科、消化科、微生态学等专家,制定本共识,进一步规范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及相关性疾病中的使用。
本文仅就共识的推荐意见进行阐述。
肠道微生态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及功能关系密切,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中的使用逐渐受到重视,但国内外现无针对老年人肠道微生态制剂使用的规范化指南与共识。
为此,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组织老年科、消化科、微生态学等专家,制定本共识,进一步规范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及相关性疾病中的使用。
本文仅就共识的推荐意见进行阐述。
一、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肠道疾病中的应用1炎症性肠病:推荐意见:炎症性肠病患者可在美沙拉嗪基础上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420 mg,3次/d,疗程4~8周)或枯草杆菌二联活菌(500 mg,3次/d,疗程≥4周)。
2肠易激综合征:推荐意见: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可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420 mg,3次/d,疗程4~8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1.5 g,3次/d,疗程4~8周)作为辅助用药。
也可尝试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酪酸梭菌活菌等益生菌制剂。
3急性感染性腹泻:推荐意见:老年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可在常规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基础上,采用抗菌药物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1260 mg,3次/d),症状控制后益生菌继续服用1~2周。
4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推荐意见: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者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500 mg,3次/d,服用至症状控制后2周)。
5慢性便秘:推荐意见:老年便秘患者可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1~2 g,3次/d,疗程2~4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 g,2次/d,疗程4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630 mg,2次/d,疗程4周)、双歧杆菌乳杆菌四联活菌片(0.5~1.5 g,3次/d,疗程4周)、乳果糖(15~45 ml/d,疗程2~4周)等肠道微生态制剂。
中国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共识
对肠道微生态失衡的诊断
(1)有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的原发性疾病及病理因 素。 (2)临床表现:腹泻、腹胀、腹痛、腹部不适等。 (3)实验室依据:①粪便镜检球 / 杆菌比值(成人 参考值为 1:3)。②粪便菌群涂片或培养中,非正 常细菌明显增多,甚至占绝对优势。③双歧杆菌与 肠杆菌 DNA 拷贝数的对数比值(B/E值)<1。④ 粪便细菌指纹图谱等。
治疗
• 目前我国批准应用于人体的益生菌主要有:(1) 乳杆菌属;(2)双歧杆菌属;(3)肠球菌属; (4)链球菌属;(5)芽胞杆菌属;(6)梭菌 属;(7)酵母菌属。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某些微生态调节剂可减轻或消除、根除HP引起的
不良反应,布拉氏酵母菌可提高HP根除率,降低不 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某些乳酸 杆菌及双歧杆菌、酪酸梭菌等具有一定疗效。
前言
人体肠道内栖息着约 1000 种以上的细菌,其总 数接近于 1013~1014 CFU。这些微生物及其代谢 产物在人体内发挥生物屏障功能,参与免疫系统 成熟和免疫应答的调节,并对机体内多种生理代 谢起着重要作用。
前言
人体肠道内有益菌种类和数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人体的健康状态,当机体受到年龄、环境、 饮食、用药等因素影响时,就会引起肠道微生态 失衡。
剂、细胞毒性药物、激素、射线照射后,或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肝硬化等疾病。
某些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酪酸梭菌等具有一定疗效。
(3)合理应用微生态调节剂。
(2)临床表现:腹泻、腹胀、腹痛、腹部不适等。
5、肠易激综合征(IBS)
(2)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营养不良状态。
IBD 患者肠道中微生物种类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异。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国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共识(2020版)》要点汇总
109.《中国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共识(2020版)》要点含肠道有益原籍菌(如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等)制得的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可促使肠道内乳酸等代谢产物的产生,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定植,提供维持肠道正常微生态平衡的厌氧条件,从而减少细菌移位及内毒素的生成。
对肝硬化肠源性内毒血症患者,推荐使用含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球菌等制剂作为辅助治疗。
此外,乳果糖可促进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增殖,改善肠道营养环境,降低炎症因子,改善肝功能。
3.2微生态制剂在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中的应用肠道细菌移位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起重要作用,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肠道杆菌大量增殖,并且上移定植,成为优势菌,释放内毒素;这些致病菌直接通过肠道、血液或淋巴系统形成感染。
含有地衣芽胞杆菌的微生态制剂一方面通过消耗氧气制造厌氧环境,促进双歧杆菌、乳杆菌等肠道有益厌氧菌的生长,减少肠道毒素的吸收,同时促进免疫器官、组织的成熟,提高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
此外,这种微生态制剂还可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降低血氨,改善肝功能。
对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推荐使用地衣芽胞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等作为辅助治疗。
3.3微生态制剂在肝硬化肝性脑病中的应用以酪酸菌为主要成分的微生态制剂能促进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增殖,抑制腐败菌的生长,通过减少氨类和吲哚物质的产生降低血氨和假性神经递质水平,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症状;此外,酪酸菌的代谢产物酪酸还可修复肠上皮细胞。
对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推荐使用酪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等作为辅助治疗。
此外,乳果糖和水苏糖可促进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成倍生长,减少吲哚等胺类物质,降低血氨水平,明显改善肝性脑病的临床症状。
4肝衰竭肝移植肝衰竭是最严重的肝病类型。
调节肠道微生态,改善肠道微生态失衡,改善内毒素血症,有望在预防及延缓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疾病进展中起辅助治疗作用,以期降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病死率。
肝移植前后应用微生态制剂对减少肝移植后如感染等并发症有益,对减少移植后排异,促进恢复有明显的益处。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及艰难梭菌感染的治疗
概述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伴随抗菌药物的使用而发 生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
属于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一种。
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疗的病人中,AAD 的发生 率为5%-39%。
薛冬梅, 马明华, 余自成.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新进展[J]. 世界临床药物, 2014(7):435-438.
贾天野,汤一苇,曲芬.美国艰难梭菌感染临床诊治相关指南摘要[J].传染病信息,2015,28(04):193-196.
微生态制剂的治疗
微生态制剂又称微生态调节剂 ✓ 原籍菌制剂:菌株来源于人体肠道原籍菌群,
服用后可以直接补充原籍菌,发挥作用,如 双歧杆菌、乳杆菌、酪酸梭菌、粪链球菌等。 ✓ 共生菌制剂:菌株来源于人体肠道以外,与 人体原籍菌有共生作用,服用后能够促进原 籍菌的生长与繁殖,或直接发挥作用,如芽 孢杆菌、枯草杆菌等。 ✓ 真菌制剂:如布拉氏酵母菌。
1515
艰难梭菌腹泻(CDI)
临床表现:
• 主要是在24h内有3次或以上的未成形大便; • 粪便中检测到艰难梭菌毒素或产生毒素的梭状芽孢杆
菌; • 肠镜检查或病理学检查提示假膜性结肠炎; • 大部分患者有8周内应用抗菌药物或抗肿瘤药物治疗史。
流行病学:
Ø CDI常在医疗机构中流行,住院患者易感。 Ø CD无症状定植率在新生儿和小于1岁的婴幼儿中最高,
✓ 金春. 抗生素相关腹泻识别与处理[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6, 36(02):168-171.
1313
AAD发生的危险因素
年龄≥65岁,禁食,使用抑酸剂,白蛋白≤30g/L,侵袭性操作,入住ICU, 住院天数≥10d,使用抗生素种类≥3种,抗生素用药时间≥10d都是AAD的
微生态制剂儿科应用专家共识
微生态制剂儿科应用专家共识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有益于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生物制剂,在儿科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受到。
微生态制剂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维护肠道屏障功能,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就微生态制剂在儿科应用的作用机理、指导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儿科医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微生态制剂主要通过提供肠道有益菌,抑制有害菌,从而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
例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肠道感染的发生。
微生态制剂中的一些菌种可以影响胆汁酸代谢,从而改善脂肪吸收,缓解腹泻等症状。
例如,一些益生菌可以增加胆汁酸合成限速酶的活性,促进胆汁酸合成,降低胆固醇水平。
微生态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疾病。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可以合用免疫调节剂。
在使用微生态制剂时,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因素来确定剂量。
一般来说,儿科应用微生态制剂的安全性较高,剂量范围较广,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微生态制剂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但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过敏反应或轻微腹泻等症状。
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和优势。
它可以有效地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缓解多种消化道症状。
同时,微生态制剂还可以影响胆汁酸代谢,改善脂肪吸收,对小儿的营养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目前对于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仍存在一些不足和争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未来研究方向应包括:1)深入探讨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研究其对肠道微生物群落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2)加强微生态制剂临床应用的研究,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3)研究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状态下患儿的微生态制剂使用原则和最佳治疗方案;4)对微生态制剂的长期使用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评价其对小儿生长发育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要点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要点便秘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部分患者反复就医或滥用泻药,增加了医疗费用。
根据证据级别高低和专家投票结果,本共识将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推荐”和“建议”3个等级。
一、定义和流行病学1.便秘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 (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
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2.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
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3. 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有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推荐等级:推荐。
4.慢性便秘患者生命质量下降,造成明显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二、病因与病理生理5.慢性便秘的病因包括功能性、器质性和药物性。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6. 根据病理生理改变,功能性疾病所致的便秘可分为正常传输型便秘(NTC)、慢传输型便秘(STC)、排便障碍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
推荐等级:推荐。
7.STC的原因多为结肠推进力不足,与肠神经损伤、Cajal 细胞减少等有关。
推荐等级:推荐。
8.排便障碍型便秘多为盆底肌协调障碍、排便推进力不足所致。
推荐等级:推荐。
9.NTC多为直肠顺应性和直肠敏感性异常所致。
推荐等级:推荐。
三、诊断评估与鉴别诊断10.慢性便秘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可借鉴功能性便秘罗马Ⅳ标准,排便次数采用自发排便次数进行计数。
推荐等级:推荐。
11. 肛门直肠指诊有助于排除肛门直肠器质性疾病,了解肛门括约肌功能。
推荐等级:推荐。
12.对有警报征象的慢性便秘患者,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对年龄≥40岁的初诊患者。
建议行结肠镜检查。
推荐等级:推荐。
13.结肠传输时间测定有助于STC的诊断。
中国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全文)
中国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全文)人体肠道内栖息着约1 000种以上的细菌,其总数接近于1013~1014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
肠道内的大部分细菌定植于人体结肠内,其中每克肠内容物细菌含量高达1012 CFU。
肠道的微生态系统是机体最庞大和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其对宿主的健康与营养起着重要作用,是激活和维持肠道生理功能的关键因素[1]。
正常情况下,人体选择性地让某些微生物定植于肠道,并为其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和营养,而这些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人体内发挥生物屏障功能、参与免疫系统成熟和免疫应答的调节,并对机体内多种生理代谢起着重要作用。
甚至有研究指出,人体肠道内有益菌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健康状态[2]。
当机体受到年龄、环境、饮食、用药等因素影响时,就会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又称为肠道菌群失衡(Imbalance of gut microbiota)[3],主要是指由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细菌代谢活性变化或菌群在局部分布变化而引起的失衡状态,表现为肠道菌群在种类、数量、比例、定位转移(移位)和生物学特性上的变化。
其主要临床表现按照肠道微生态失衡的程度[4],可以分为三度:(1)一度失衡,也称潜伏型微生态失衡,只能从细菌定量检查上发现菌群组成有变化,临床上无或仅有轻微表现,为可逆性改变,祛除病因后可自行恢复;(2)二度失衡,又称为局限微生态失衡,不可逆,在临床上可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表现,如慢性肠炎、慢性痢疾等;(3)三度失衡,也称为菌群交替症或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肠道的原籍菌大部分被抑制,而少数菌过度繁殖,临床表现为病情急且重,多发生在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激素、被射线照射后,或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肝硬化等疾病。
对肠道微生态失衡的诊断根据主要包括[5]:(1)病史中具有能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的原发性疾病;(2)有肠道微生态失衡的临床表现,如腹泻、腹胀、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3)有肠道微生态失衡的实验室依据:①粪便镜检球/杆菌比值(成人参考值为1∶3),但正常参考值各家报道不一,有人建议采用康白教授的标准(3∶7);②粪便菌群涂片或培养发现非正常细菌明显增多,甚至占绝对优势;③李兰娟院士实验室采用双歧杆菌与肠杆菌(B/E值)DNA拷贝数的对数比值,粪便定量PCR检测B/E<1[4];④粪便细菌指纹图谱等新技术检测能明确肠道微生态改变。
《肠道微生态制剂老年人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要点
《肠道微生态制剂老年人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要点健康人口腔、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阴道及皮肤等部位存在微生态系统。
其中肠道微生态系统最重要且复杂,占人体总细菌量的80%左右。
当人体受年龄、环境、饮食、用药、疾病等因素影响时,肠道微生态失衡,又称为肠道菌群失衡,主要指由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细菌代谢活性变化或菌群在局部分布变化而引起的失衡状态,表现为肠道菌群在种类、数量、比例、定位转移(移位)和生物学特征上的变化。
肠道微生态失衡可导致代谢性疾病、炎症性肠病、肿瘤、内源性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发展。
肠道微生态制剂是微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成果,它应用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或促进有益菌生长的制品,以调节人体与肠道微生态间的平衡。
与成人比较,老年人群肠道微生态稳定性和多样性下降。
一、肠道微生态系统与成年人比较,老年人群肠道微生态稳定性和多样性下降,双歧杆菌和厚壁菌数量减少,肠杆菌科和某些变形杆菌增加,拟杆菌变得更加丰富。
二、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肠道疾病中的应用1.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肠道菌群在炎症性肠病中起着关键的致病作用,同时慢性炎症亦通过改变肠道的氧化和代谢环境引起微生态失调。
推荐意见:炎症性肠病患者可在美沙拉嗪基础上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420mg,3次/d,疗程4~8周)或枯草杆菌二联活菌(500mg,3次/d,疗程≥4周)。
2.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微生态失衡是肠易激综合征的特点之一,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中肠杆菌科等促炎菌群相对丰富,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相应减少,肠道微生物群的稳定性、多样性降低。
推荐意见: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可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420mg,3次/d,疗程4~8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1.5g,3次/d,疗程4~8周)作为辅助用药。
也可尝试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凝结芽孢杆菌活茵片、酪酸梭茵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酪酸梭菌活菌等益生菌制剂。
3.急性感染性腹泻:急性感染性腹泻,也称为急性胃肠炎。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护士大内科版【62页】
P<0.00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非BF BF 更优 更优
1.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6(4): 371-381 2. Koh CE, et al. Br J Surg. 2008; 95(9): 1079-1087; 3. Rao SS,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10; 105(4): 890-896
目录
• 共识制定意义 •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综合评估 •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处理 • 总结
(一)危险因素评估
液体摄入
总液体量摄入<1.5L/d
饮食情况
纤维素摄入<25g/d
运动量
坐轮椅、卧病在床、躯体移动障碍等
环境因素
不适宜的排便环境
神经心理因素
• 多病、丧偶或独居等问题 • 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 • 不良生活事件等
3. 合理运动:散步、拳操等形式不限,以安 全(不跌倒)、不感觉劳累为原则
4. 建立正确的排便习惯:可制订定时排便表, 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h内尝试排便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6(4): 371-381
精神心理治疗
加强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对便秘的认知水平,使患者充分认识到便秘是 可防可治的。
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
存在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患者
• 主要针对直肠脱垂和直肠前突进行治疗 • 直肠脱垂:直肠黏膜纵行折叠术加硬化
剂注射、PPH、Delorme手术、STARR • 直肠前突:经直肠和阴道修补、PPH、
2024腹泻的治疗药物及选用
2024腹泻的治疗药物及选用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习惯(>3次/d), 粪质稀薄,含水量增加(>85%),且大便可伴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一般,急性腹泻病程为2~3周,慢性腹泻为病程>4周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一、腹泻的治疗药物分类腹泻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阿片及其衍生物制剂、肠黏膜保护剂、抑制肠道分泌药物、抗生素、胆汁酸多价螯合剂、益生菌制剂、解痉止痛类药物、生长抑素类药物、5-HT3 受体拮抗剂、抗抑郁与焦虑药物等。
二、不同原因腹泻治疗药物的选用感染性腹泻时,可选用抗微生物治疗。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 推荐益生菌制剂,如布拉酵母菌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制剂、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制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制剂、酪酸梭菌活菌制剂、地衣芽孢杆菌制剂。
乳糖不耐受时引起的腹泻,可使用乳糖酶补充剂;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性腹泻,可选胰酶制剂。
胆汁酸性腹泻(BAD) 是由过量的胆汁酸进入结肠并诱导分泌和运动性变化时引起的,是慢性腹泻的常见原因。
治疗药物可选用胆汁酸多价螯合剂(BAS) 考来烯胺、阿片及其衍生物制剂洛哌丁胺等。
病毒性腹泻一般为自限性疾病,不使用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硝唑尼特对病毒性腹泻有一定治疗作用,可选用益生菌制剂,如轮状病毒等病毒性肠炎,推荐早期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酪酸梭菌、芽孢杆菌和布拉氏酵母菌等。
功能性腹泻及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 治疗药物包括解痉止痛药物、止泻药物、益生菌制剂、肠黏膜保护剂、抗抑郁与焦虑药物及适量短期使用抗生素等。
参考文献:1.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11):973-9822.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2):793-8003.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J]. 中华儿科杂志,2009,47(8):634-6354.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7):483-4875.陈新谦等.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578-580,608-6096.李大魁等.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89-927.药学专业知识( 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012-016,088-0898.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290-2999.孙峰等.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新进展[J].微生物与感染,2013,8(4):255-25910.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2):81-8511.肠道微生态制剂老年人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9,38(4):355-36112.微生态制剂儿科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1):20-2313.张婧等.肠道微生态制剂及其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8,15(6):463-46414.中国成人急性腹痛解痉镇痛药物规范化使用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1,30(7):791-79615.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上海)[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5):299-31216.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5):587-58917.王诗琴.胆汁酸性腹泻的诊治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8,31(3):333-335。
2016年中国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共识
常细菌明显增多,甚至占绝对优势。③双歧杆菌与
肠杆菌 DNA 拷贝数的对数比值(B/E值)<1。④ 粪便细菌指纹图谱等。
6
治 疗
• 微生态调节剂:包括活菌体、死菌体、菌体成分、
代谢物及生长军促进物质,分成益生菌、益生元 和合生元三部分。 (1)益生菌:能够促进肠内菌群生态平衡,对宿主起 有益作用的微生物制剂。菌种主要来源于宿主正常
化肠源性内毒血症患者,推荐使用含双歧杆菌、乳 杆菌及肠球菌等制剂作为辅助治疗。同时预防肝硬 化自发性腹膜炎和肝硬化肝性脑病,改善肝性脑病 的临床症状起一定作用。
12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4、抗生素相关腹泻(AAD)
使用益生菌能有效减少 AAD 发病率,目前治疗 AAD 的益生菌主要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酵母
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
肠道微生态与糖尿病、肥胖密切相关,肥胖患者
接受来自消瘦个体的肠道粪菌移植,胰岛素抵抗得 到了显著改善。
11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3、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细菌异位,引起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引发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 等并发症。
微生态制剂可减少细菌以及内毒素生成,对肝硬
上反映人体的健康状态,当机体受到年龄、环境、 饮食、用药等因素影响时,就会引起肠道微生态 失衡。
3
肠道微生态失衡程度
(1)一度失衡(潜伏型微生态失衡):菌群组成 有变化,临床上无或仅有轻微表现,去除病因后 可自行恢复。
(2)二度失衡(局限微生态失衡):在临床上
可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表现,如慢性肠炎、慢性痢 疾等。
4
肠道微生态失衡程度
(3)三度失衡(菌群交替症或二重感染):肠 道的原籍菌大部分被抑制,少数菌过度繁殖,多
老年人衰弱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2)
老年人衰弱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2)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种全球现象,中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截至2020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 64 亿,占总人口的18. 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占总人口的13. 5%o预计至20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30%o老年人健康问题是老龄化社会中最突出的问题,我国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已达 4 000多万人。
失能是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突出难题,"健康中国行动之老年健康促进行动" 目标之一是降低老年人失能的发生率。
《老年失能预防核心信息》指出,引起老年人失能的危险因素包括衰弱(frai lty) 等老年综合征和疾病。
衰弱可以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因此早期识别衰弱高危人群并有效干预是延缓和降低老年人疾病和失能发生的重要手段。
我国60岁及以上的社区老年人中约有10%患有衰弱,75~84岁老年人约15%, 85岁以上老年人约25%,住院老年人约30%o衰弱老年人在应激状态下可导致一系列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功能下降、跌倒、行动不便、失能、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增加,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消耗和家庭社会负担的加重。
由于我国大部分研究集中于衰弱老年人的流行病学及相关治疗,对老年人的衰弱预防缺乏具体、可实施的标准。
本共识拟针对存在衰弱相关危险因素的老年人和衰弱前期老年人提供预防指导建议,供广大的社区医务工作者以及从事老年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医务人员使用,减少老年人衰弱的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寿命。
本共识的筹备和陈述的构建借鉴了我国既往共识制定的经验,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检索,提出有关“衰弱预防”的认识和处理中的关键问题,形成陈述条目。
共识起草过程中参考了PI CO (pat i ent, i ntervent ion, compar i son, outcome)原则和国际通用的共识制定流程。
中国老年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专家共识(2022版)
中国老年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专家共识(2022版)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年患者(≥60岁)占重症医学科住院人数的比例已高达42%~52%。
老年患者器官功能代偿及再生能力下降,导致老年人发生重症疾病时,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及衰弱。
营养不良对老年患者转归的影响更加突出,包括感染和压疮发生率增加、住院时间和恢复期延长、病死率增高。
因此,针对老年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尤其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整体治疗策略中的关键环节。
现有国内外营养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的范围一般是成人或者非重症患者,而对于老年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则尚未予以明确规范,为了进一步规范老年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策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和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牵头,制定了《中国老年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专家共识(2022)》。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和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我国重症医学、老年医学、循证医学及临床营养领域的专家,对近年来国内外老年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领域出现的新证据进行总结,共同制定了本共识。
工作组由17名老年重症医学专家组成,每2~3名专家组成一个专题组,完成相关专题文献的查找和阅读、专家意见的收集,以及共识条目初稿的书写。
2020年11月起,经过3轮的共识会议集中讨论,初步形成了30条基本条目,所有参会专家再针对每个共识条目进行讨论。
参考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过程符合GRADE系统的推荐原则,采用改良的德尔菲法,组织所有专家对共识条目进行审阅,最终形成了19条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1:对于老年重症患者,应进行营养风险评估、进食吞咽能力评估和胃肠道功能评估。
2015年《中国老年人群营养与健康报告》指出,我国老年人群营养风险整体较高,48.4%的老年人群营养状况不佳,而老年重症患者营养不良的风险进一步增高。
在对老年重症患者实施营养治疗前,应进行营养风险评估。
2017年发表在Nutrients 上的一篇Meta分析总结了文献及研究中常用的老年患者营养筛查的相关指标和量表,发现微型营养评定(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是当前最常用的评估量表。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我国早在2002年就已跨越7%的老龄化社会门槛(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2014年我国老龄人口比例已达到9.18%[1]。
慢性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的疾病。
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人便秘有其独特的特征,如何从老年人身体虚弱、共病多、用药多的特点出发,更科学、更全面评估和处理老年便秘是每个从事老年医学的医师都会面临的问题,《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是国内外第一个针对老年便秘患者制定的诊治指导意见,结合了老年人的便秘临床特点,强化了在治疗上的多学科合作、综合性处理的重要性。
一、老年人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特点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存在东西方的差异[2,3,4]。
欧美国家约10%~15%的人群受便秘的困扰,北美地区的慢性便秘患病率为12%~19%。
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增龄增加,英国一项数据显示,年龄超过60岁时便秘发生率呈显著上升,75岁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高达50%。
我国以社区为基础的多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便秘总体患病率为3%~11%,60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为15%~20%,80岁以上可达20.0%~37.3%,老龄化是慢性便秘的高危因素。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实际患病率要高于目前报道的数据,因为高龄、致残或卧床不能自理、有严重疾病、特殊疾病或不能交流的老年人常不在调查范围内。
二、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诊断便秘是一种以症状为基础的紊乱,以排便不满意或(和)便次减少、排出障碍为主要症状。
两者的量化诊断标准均为罗马标准。
《共识》对慢性便秘的诊断采用最新的罗马Ⅳ标准,罗马Ⅳ标准对慢性便秘的症状及量化标准与罗马Ⅲ标准相似,对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引入了自发排便的概念,每周的排便次数以患者在未使用药物或其他方式治疗便秘时的每周排便次数为准[5]。
三、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类型及影响因素(一)类型: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病因谱不同于中青年,虽然功能性便秘随年龄增长而增多,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便秘类型,但老年人继发性便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例如结肠肿瘤引起的机械性梗阻、糖尿病等代谢病引起的神经病变等器质性疾病相关性便秘,老年人多病共存的特点常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也是引起或加重便秘的因素之一。
《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是由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组织联合制定的一项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和指导中国微生态调节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使用。
下面将从共识的背景与意义、要点及其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与意义微生态调节剂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通过调整和改善人体内微生物组的平衡来维护和恢复身体健康。
随着微生态调节剂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其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临床使用不规范、剂型不完善等。
为此,制定一份规范性的指导文件对于提高微生态调节剂的临床应用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要点1.微生态调节剂的定义与特点:明确了微生态调节剂的定义,强调了其通过调整和改善人体内微生物组的平衡来维护健康的特点。
2.适应症与禁忌症:阐述了微生态调节剂的适应症与禁忌症范围,指导医生在使用微生态调节剂时的正确选择。
3.剂型与用法:对微生态调节剂的剂型和用法进行规范化要求,包括剂型的选择、用量和使用频率等。
4.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提出了微生态调节剂的安全性与不良反应的监测与评估方法,以及如何处理出现不良反应的相应措施。
5.临床评估与疗效监测:介绍了微生态调节剂在临床评估和疗效监测中的方法与指标,推动微生态调节剂的临床应用标准化。
三、重要性1.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制定共识可以规范微生态调节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使用,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提高微生态调节剂的临床应用水平:通过共识的制定,推动微生态调节剂的规范化,促进临床应用水平的提高,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3.加强医生培训和专业知识:共识的制定可以促使医生对微生态调节剂的临床应用有更全面的了解,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制定将对微生态调节剂在临床应用中的规范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应该强调,共识的制定只是一个开端,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共识也需要不断更新与完善。
调节肠道微生态
□文/陆桂芳健康/解惑疾病用药指南健康博览健康博览2020/0540微生态是人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肠道微生态最为复杂而重要。
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已进入大众视野,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群中的使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为此,笔者采访了浙江省医学会营养与代谢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杨云梅主任。
肠道微生态具有多样性、高密度、高代谢、多功能几大特点。
人体中肠道菌群数量多达400~500种,活性与人生理互补,能力与肝相当,可促进肠上皮生长,维护肠道的屏障工作(生物屏障),抗感染,稳定代谢内环境,促进消化吸收等。
值得注意的是,肠道内菌群以益生菌即有益菌为主,所占比例为99%,常见的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梭杆菌等。
此外,还有条件致病菌、有害菌。
条件致病菌,指的是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致病的,但是在老年人抗生素应用过度,免疫功能下降等情况下,这些条件致病菌就容易致病,如拟杆菌、真细菌、梭状芽孢子杆菌等。
有害菌则包括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真菌等。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内菌群比例保持稳定,而如果正常菌群遭到破坏,菌群比例发生变化,肠道微生态便会失调。
引起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发生变化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胃肠道功能老化,免疫功能降低;医源因素如抗生素、放化疗等药物应用,手术破坏正常生理结构;罹患肿瘤代谢病等疾病,或发生感染、创伤等。
此外,年龄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老年人群更易发生微生态失调。
一旦肠道菌群失调,可带来胃肠道疾病、过敏性疾病等。
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可以防治疾病,改善生活质量。
当前在临床和保健领域有应用微生态调节剂,应用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或促进有益菌生长的制品,能够调整宿主(人、动物、植物)与微生态之间的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三大类。
益生菌是由对人体有益的生理细菌组成,目前的微生态调节剂用于治疗和保健的产品大多属于益生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肠道微生态制剂老年人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肠道微生态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及功能关系密切,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中的使用逐渐受到重视,但国内外现无针对老年人肠道微生态制剂使用的规范化指南与共识。
为此,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组织老年科、消化科、微生态学等专家,制定本共识,进一步规范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及相关性疾病中的使用。
本文仅就共识的推荐意见进行阐述。
肠道微生态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及功能关系密切,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中的使用逐渐受到重视,但国内外现无针对老年人肠道微生态制剂使用的规范化指南与共识。
为此,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组织老年科、消化科、微生态学等专家,制定本共识,进一步规范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及相关性疾病中的使用。
本文仅就共识的推荐意见进行阐述。
一、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肠道疾病中的应用
1炎症性肠病:
推荐意见:炎症性肠病患者可在美沙拉嗪基础上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
菌(420 mg,3次/d,疗程4~8周)或枯草杆菌二联活菌(500 mg,3次/d,疗程≥4周)。
2肠易激综合征:
推荐意见: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可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420 mg,3次/d,疗程4~8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1.5 g,3次/d,疗程4~8周)作为辅助用药。
也可尝试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酪酸梭菌活菌等益生菌制剂。
3急性感染性腹泻:
推荐意见:老年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可在常规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基础上,采用抗菌药物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1260 mg,3次/d),症状控制后益生菌继续服用1~2周。
4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推荐意见: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者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枯草杆
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500 mg,3次/d,服用至症状控制后2周)。
5慢性便秘:
推荐意见:老年便秘患者可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1~2 g,3次/d,疗程2~4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 g,2次/d,疗程4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630 mg,2次/d,疗程4周)、双歧杆菌乳杆菌四联活菌片(0.5~1.5 g,3次/d,疗程4周)、乳果糖(15~45 ml/d,疗程2~4周)等肠道微生态制剂。
6肝硬化:
推荐意见: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可使用地衣芽孢杆菌(0.5 g,3次/d,疗程4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0.5 g,3次/d,疗程1~2周)、复方嗜乳酸杆菌(1 g,2~3次/d,疗程2周以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 mg,3次/d,疗程2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1 g,3次/d,疗程4周)、乳果糖(30~60 ml/d,疗程2~4周)作为辅助用药。
二、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肿瘤放化疗中的应用
1化疗:
推荐意见:化疗期间可使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500 mg,3次/d)、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 g,2次/d)等防治化疗诱导腹泻。
2放疗:
推荐意见:放疗期间可使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口服,0.5 g,3次/d)、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420 mg,3次/d)、酪酸梭菌活菌胶囊(保留灌肠,1 g,3次/周)等防治放射性肠炎。
三、肠道微生态制剂在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
推荐意见:代谢综合征可试用含有双歧杆菌、果聚糖、抗性淀粉、菊粉、低聚果糖的肠道微生态制剂。
四、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危重症的应用
推荐意见:危重症患者可使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0.4 g,3次/d)、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420~840 mg,2次/d)、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1~2 g,3次/d)及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0.5 g,3次/d)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2 g,3次/d)1周,疗程推荐1~2周。
五、肠道微生态制剂在健康老年人中的应用
推荐意见:健康老年人长期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420 mg,3次/d)、哧乐舒(2.0 g,1~2次/d)改善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