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与美苏冷战很不同 军事关系平等

合集下载

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冷战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1945年至1990年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战争爆发。

在美苏冷战中,中国被称为关键性少数派。

中苏关系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中苏双方的论战和对抗,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苏两国国内历史进程和历史面貌的发展,影响了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面貌的巨大变化,而且还影响了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巨大变迁。

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经历了一下的几个阶段。

一、友好合作阶段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的召开。

在这一阶段,中苏双方进行了亲密的互助合作和互相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天,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正式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协定。

五十年代前半期,双方分别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进行密切合作。

这一阶段中苏双方在政治上互相支持,在经济上密切合作,中苏关系基本上是亲密友好的。

二、苏关系分歧,论战和彻底破裂阶段从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到1965年3月的“19国共产党莫斯科会议”这一阶段的历史又可分为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65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到1960年6月的布加勒斯特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会议。

这是内部交换意见阶段。

双方主要围绕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提出的“和平过渡”和对斯大林的评价等问题发生了严重分期。

此外,双方还在两国内政,对外关系和民族利益等一系列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第二阶段,是从1960年6月的布加勒斯特会议到1963年7月14日苏联共产党《公开信》的发表。

这是不点名的论战阶段,双方主要围绕布加勒斯特会议1960年莫斯科会议、苏共二十二大,以及“加勒比海危机”、中印边界冲突、中国公民逃往苏联和苏联撤回专家等一系列事件,发生了尖锐的分歧和争吵。

冷战时期的中美对抗与争霸

冷战时期的中美对抗与争霸

冷战时期的中美对抗与争霸冷战是二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一场持续近50年的意识形态与政治冲突。

其中,中美对抗与争霸是冷战时期一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探讨冷战时期中美之间的对抗与争霸,并展示其对全球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深远影响。

一、冷战背景冷战始于1945年,二战结束后,欧洲东部由苏联掌控,而西方则主要由美国领导。

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和意见分歧逐渐加深,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持续几十年的冲突。

二、中美对抗的原因1. 意识形态之争冷战时期,苏联代表的社会主义和美国代表的资本主义成为世界的两大意识形态。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一员,与美国的资本主义阵营存在着根本分歧。

中美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与冲突,深化了二者之间的对抗。

2. 经济实力竞争中美作为两个超级大国,经济实力一直是二者间竞争与对抗的核心。

冷战时期,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了自由市场经济,并通过经济援助等手段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而中国也试图通过建立自己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实现在国际舞台上的更多发言权。

三、中美对抗的表现形式中美对抗呈现出多种表现形式,从政治、经济、科技等多个方面展开。

1. 政治对抗冷战时期,中美之间的政治对抗主要体现在两国立场不同、彼此支持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例如,中国在朝鲜战争中支持朝鲜,而美国则支持韩国。

此外,两国还在全球各地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如中美在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对抗。

2. 经济对抗经济对抗是中美对抗的另一重要方面。

美国通过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发起经济封锁,试图削弱中国的经济实力。

而中国则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通过建立国内市场、吸引外资等手段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

3. 科技对抗科技对抗是冷战时期中美对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太空竞赛中,中美两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美国成功登月后,中国也开始在太空领域加大投入,并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此外,冷战期间还涌现了一批重要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为中美之间的竞争增添了新的动力。

四、中美对抗与全球格局冷战时期的中美对抗对全球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冷战期间的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对抗

冷战期间的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对抗

冷战期间的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对抗冷战是二战后的一段历史时期,以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为核心。

这场对抗不仅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文化、科技和体育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冷战期间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对抗。

一、政治对抗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政治对抗是最为明显的。

两国代表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美国主张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而苏联则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这两种政治体系的对立导致了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分歧和冲突。

例如,古巴导弹危机就是冷战期间美苏政治对抗的一个典型例子。

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威胁到了美国的国家安全。

美国总统肯尼迪采取了坚决的立场,并最终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了这一危机。

二、经济对抗经济对抗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美国和苏联都试图通过经济手段来加强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等援助措施,帮助欧洲国家重建经济,以此来遏制苏联的扩张。

苏联则通过计划经济和国家垄断,迅速发展了自己的工业和军事实力。

两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经济竞争,争夺资源和市场。

三、军事对抗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之间的军事对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

两国都在不断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并试图通过核武器来威慑对方。

核军备竞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危险的局势之一。

美国和苏联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核试验,并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了核导弹。

这种军事对抗给世界带来了长期的不安全感,也导致了对核战争的担忧。

四、文化对抗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之间的文化对抗也非常激烈。

两国都试图通过文化输出来传播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摇滚音乐和迪斯尼乐园等文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

苏联也通过文学、电影和艺术等方式来宣传自己的社会主义理念。

这种文化对抗不仅是两国之间的较量,也是两种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

五、科技对抗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之间的科技对抗也非常激烈。

两国都在努力推动科技发展,以此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和竞争力。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立与争霸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立与争霸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立与争霸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作为两个超级大国,形成了一种对立的关系,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争霸。

这种对立不仅仅是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同时还涉及经济、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探讨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立与争霸。

一、意识形态的对立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代表了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两个核心。

两者之间存在的意识形态对立成为了冷战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国主张自由民主制度,强调个人权利和市场自由;而苏联则主张社会主义制度,强调集体利益和计划经济。

这种对立的意识形态导致了两个国家在政治、经济等各个层面上的竞争与对立。

二、经济领域的竞争冷战时期,经济领域的竞争是美苏两国之间的一大争夺战。

美国以其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和强大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系列经济援助、贸易和投资活动,以加强其全球影响力。

苏联则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试图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扩大其自身的影响力。

两个国家在经济领域的竞争不仅仅是一种资源的争夺,更是两个不同制度的对抗和竞争。

三、科技领域的角力冷战时期,科技领域的竞争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另一个焦点。

双方在太空竞赛、核武器研发、计算机技术等方面都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美国推出了阿波罗登月计划并成功将人类送上月球,苏联则在太空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成就,如完成首次载人航天器的发射。

在核武器领域,两国展开了核军备竞赛,试图通过拥有最先进的科技来威慑对方。

科技领域的竞争成为了衡量两个国家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四、军事的对峙与较量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对峙与较量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两国都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力量,拥有大量的核武器和先进的军事技术。

在全球范围内,两国通过盟友和间谍网络争夺势力范围,并试图通过间谍活动和秘密行动来获取对方的军事情报。

此外,两国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演习和军备竞赛,试图在军事领域上取得优势。

五、影响力的竞争冷战时期的美苏对立与争霸不仅仅是在直接冲突和对抗上,也涉及到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争夺。

【我谈美苏冷战】

【我谈美苏冷战】

从美苏冷战看中美关系美苏冷战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1945年至1990年代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美苏争霸根本上来说是两国综合国力之间的综合较量,在前阶段军事实力是最主要的参考指标,而往后经济实力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

两国为了争夺军事上的优势都把大量国家资源投入军备竞赛,对经济发展造成了长远的损害。

美国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6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危机和70年的滞胀,而苏联的影响则更大,由于经济长期畸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国内矛盾不断激化,成为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由于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世界长期处于核阴影的笼罩之下,就是所谓的冷和平,国家形势长期紧张。

冷战结束后,欧盟迅速崛起,经济逐渐超越美国,欧洲列强开始脱离美国的笼罩;欧派克组织崛起,阿拉伯国家所成立的欧派克组织使中东国家团结一心,削弱了美国对中东是石油的控制;亚洲国家开始崛起,中国成为新生力量,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亚洲四小龙高速发展,开始赶上发达国家,日本已成为世界强国。

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极迅速发展,霸权已被削弱,世界开始多极化发展。

如今,在一超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下,该如何正确看待中美关系呢?决定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无非两条,我认为是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及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影响。

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或者合作,或者竞争,或者合作之中有竞争,或者竞争之间有合作,都揭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制定外交战略及方向时判断的依据是客观事实而不是之外的意识形态或别的什么。

纵观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中国从一边倒到独立自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我们看到了中国领导人的智慧和勇气,特别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既奠定了中国在国际上讲话的基调,为解决一些国际问题确定了非常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坚定的方向,还把中国和整个世界的力量联系在了一起,在往后直到今天,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之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共生共存的世界,一个利益盘根错节的世界,一个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世界。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冲突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冲突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冲突冷战,这个在 20 世纪后半叶主导世界格局的特殊时期,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冲突不断。

它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热战,但却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领域,引发了一系列激烈的对抗和角逐。

冷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的世界格局重塑。

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在战争结束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主导力量。

然而,它们在政治理念、经济模式和地缘政治利益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美国倡导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强调民主制度和个人自由;苏联则推行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注重集体主义和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为冷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在政治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旨在加强军事合作和共同防御。

苏联则回应性地组建了华沙条约组织(WTO)。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使得欧洲被分割成东西两个阵营,局势紧张。

双方在国际事务中常常针锋相对,通过外交手段和政治施压来争夺影响力。

经济方面,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旨在帮助欧洲战后重建,同时加强对欧洲经济的控制和影响。

苏联则通过经互会来整合其势力范围内的经济资源。

双方在经济领域的竞争,也加剧了冷战的紧张局势。

军事冲突虽然没有大规模爆发,但局部的代理人战争和军事冲突却时有发生。

比如在亚洲,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就是冷战背景下的典型冲突。

在这些战争中,美苏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通过提供武器、资金和战略指导等方式,支持各自的代理人。

在中东地区,美苏也为了争夺石油资源和地缘政治影响力展开激烈竞争。

例如,在阿以冲突中,双方各自支持不同的阵营,使得局势更加复杂和动荡。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还体现在科技竞赛上。

双方在航天、核武器等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苏联率先发射了人造卫星,美国则在之后实现了人类登月。

在核武器方面,两国都不断扩充核武库,形成了所谓的“核恐怖平衡”。

这种竞赛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也增加了世界面临核战争的风险。

冷战对世界各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冷战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之间的一场持续了数十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

这场对抗不仅对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国际关系的格局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冷战时期美苏对抗的背景、影响以及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一、冷战的背景冷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莫斯科会议。

在会议上,美国、苏联等盟国为了分割欧洲的势力范围而进行了谈判。

然而,由于意识形态的冲突和争夺利益的不同,双方的分歧逐渐加深,最终引发了冷战。

二、冷战的影响1. 对美苏双方的影响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的对抗。

在军备竞赛中,两个国家不断增加核武器的数量,努力保持军事平衡,以遏制对方的影响力。

这导致了庞大的军事开支,对经济产生了沉重的负担。

在意识形态上,冷战期间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政治体系。

美国倡导的资本主义和苏联推行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对抗,使双方不断参与战略较量,尝试通过意识形态的传播来争夺世界各地的影响力。

2. 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冷战不仅对美苏双方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其他国家的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竞争使其他国家成为了他们的联盟之一。

西方国家和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分别承受着美国和苏联的压力,被迫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

这导致了世界各地的军事基地的建立,并导致了一些地区的冲突和战争。

其次,美苏之间的对抗使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

冷战时期,国际社会呈现出一种由两个超级大国主导的双边格局,即所谓的“美苏两极对立”格局。

其他国家只能在美、苏之间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平衡。

三、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1. 缓和期1970年代至1980年代初期,美苏之间开始出现一系列的和缓举措,这一时期被称为“缓和期”。

两个超级大国通过签订裁军协议和建立外交渠道等方式试图减少冲突,并寻求在一些领域进行合作。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与国际关系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与国际关系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与国际关系冷战是二战后期至1989年东西方两大国家集团之间的对抗和竞争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美国和苏联成为了当时世界上两个最重要的超级大国,他们之间的对抗和争夺影响了整个国际社会的格局和发展。

冷战的惨烈程度为人所知,虽然没有爆发直接的冲突,但这段历史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冷战时期的起因和表现冷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经济利益和权力争夺的差异,美国和苏联两个国家在意识形态、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明显的对立。

美国推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和自由民主观念与苏联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集权国家的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两国之间的矛盾在言论上、经济上和军事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尽管并未发生直接冲突,但是冷战期间的一系列事件让世界陷入了对抗状态。

二、冷战时期的影响1. 国际关系格局的重构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主导力量,世界分为西方阵营和东方阵营,这种格局在全球范围内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国家被迫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做出选择,因此形成了世界局势的对立和紧张。

2. 冷战对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组织的影响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联合国内的地位和影响力很大,两国为了争夺对外政策发言权,经常利用自己的强国地位来达成自己的意愿。

联合国的工作往往受到两个超级大国的干涉,导致了联合国的行动受到限制和制约。

3. 冷战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争夺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通过援助和干预影响这些国家的政治走向。

发展中国家常常成为两个超级大国的博弈场,东西方两大阵营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和角逐也间接导致了第三世界的剧变。

4. 冷战带来的核武器和军备竞赛冷战期间,美苏两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核武器和军备竞赛,为了保持军事的制衡,两国不断加大军备投入。

这种军备竞赛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也让全球范围内的核威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5. 代理人战争的兴起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为了争夺全球的影响力,通过支持代理人参与战争成为一种常见手段。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变化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变化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变化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冷战作为世界历史上的一个时代结束了。

现在一些学者开始用“新冷战”一词来看待大国之间的对抗,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依然存在,所以对冷战国际史的研究依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标签:冷战;新冷战;冲突;美苏一、冷战的起源冷戰是相对于“热战”而言的,也就是相对于战争行动而言的。

“它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的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东西方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紧张斗争与较量。

美苏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冷战的核心内容,左右着冷战的发展方向。

”关于冷战的起源问题,中西方学术界都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在冷战结束之前,西方学术界主要分为四个派别,即正统派、修正派、后修正派和非极论派;中国学术界在冷战结束之前认为冷战是由美国所引起的。

冷战结束后,中西方学术界都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即苏联引起的冷战、美国引起的冷战、美苏共同作用的结果、英国的参与等等,各种声音层出不穷。

学术界通常认为,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丘吉尔的演说以“铁幕”一词而闻名,它的主要内容符合美国在战后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需要,对冷战的爆发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此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成为美国对抗苏联的重要信号。

二、美苏关系的变化从1945年冷战的酝酿到1991年冷战的结束,美苏两国的关系也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过程。

(一)第一次高峰对峙与缓和1947年—1953年,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争夺。

在经济上,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面对美国的攻击,苏联随后在1949年成立了经互会,即针对东欧国家的经济互助委员会。

在军事上,1949年美国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意图达到遏制苏联的作用。

苏联在1955年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

导致美国和苏联两国出现冷战期间第一次高峰对峙的事件是第一次“柏林危机”的爆发。

这次危机最后以苏联的让步而结束,美苏双方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这也体现了冷战的自我控制机制。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外交政策及影响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外交政策及影响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外交政策及影响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几十年的角逐。

为了争夺全球霸权地位,两国相互斗争,不断采取各种外交手段,这些手段不仅上演了一幕幕耸人听闻的国际事件,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两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影响两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一、美苏外交政策1. 美国外交政策在冷战的初期,美国采取的是遏制苏联的政策,即封锁苏联在国际上的发展空间,在全球范围内与苏联展开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斗争。

美国制订的主要政策如下:(1)麦克阿瑟政策: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将军负责监督日本的复兴,并协助日本成为一个自由的民主国家。

麦克阿瑟计划在日本实施的政策大量借鉴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以期让日本成为一个忠实的美国盟友,同时阻止苏联向日本伸出阴影。

(2)当务之急政策:这是指美国政府在二战后对全球局势的迅速反应和处理。

在这个计划中,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动,岁片化和重组部队、安抚盟友、封堵苏联的行动等等,从多方面应对苏联扩张的战略。

(3)反共政策:美国政府实施的反共政策,其目的就是为了遏制苏联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的势头。

在这个计划中,美国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力图将苏联困于一隅,阻止其进一步扩张。

其中最典型的事件就是朝鲜战争,美国领导了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也以此为契机在韩国建立了一个美国的军事基地。

2. 苏联外交政策在冷战时期,苏联外交政策的基调是“反美亲苏”。

苏联政府指责美国干涉其内政、破坏全球和平,因此苏联必须与美国保持戒备和敌对,采取与美国相对抗的政策。

苏联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如下:(1)斯大林主义政策:这种政策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所有手段实现宣传、间谍和暴力斗争来揭示和抵制资本主义国家的企图。

斯大林主义政策强调了防御性和反基督教。

(2)新列宁主义政策: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的新列宁主义政策,设法扩大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民间交流,在经济发展方面逐渐舍弃早期的封闭策略,但是在军事上仍然对西方国家抱有敌意。

冷战时期的中国与美苏对立

冷战时期的中国与美苏对立

冷战时期的中国与美苏对立冷战是二战胜利后欧美国家与苏联之间的一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对峙与竞争。

这场思想意识形态的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格局。

在这个时期,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亚洲国家,与美国和苏联之间也存在着鲜明的对立。

本文将以政治、军事和经济三个方面来分析冷战时期中国与美苏的对立。

一、政治对立冷战时期的中国,由于其革命背景和社会主义的立场,与美苏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对立。

首先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对立。

美国自二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其意识形态在中国被视为帝国主义压迫和剥削的象征。

中国则将自己定位为第三世界国家的领袖,积极推动反美主义的宣传和行动,与美国形成对立。

另一方面,中国与苏联之间的对立也是不可忽视的。

中苏关系由最初的友好与合作转变为党派之间的争斗与对立。

中国认为苏联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导地位受到了冲击,苏联则对中国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内部政治运动持批评态度,两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对立不可避免。

二、军事对立冷战时期的中国与美苏之间的军事对立主要体现在军备竞赛和军事联盟的角度。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核武器竞赛是这个时期不可忽视的军事对立现象。

中国发展核武器的计划也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增加其在国际关系中的话语权。

然而,中国遭到美苏两国的军事压力,这使得中国在军事上对美苏持保持高度警惕的态度。

此外,苏联建立的华沙条约组织以及美国领导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是中国与美苏军事对立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对这两个军事联盟持高度警惕的态度,将其视为对中国的威胁和意识形态的对立。

三、经济对立冷战时期的中国与美苏经济对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对立。

美国将中国视为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和制裁。

此外,美国还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中国的投票权和发展援助等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

中国则致力于自力更生的产业建设和经济发展,积极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关系,以减轻西方国家对其经济的制约。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冷战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之间的一场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

从1945年到1991年,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引发了许多局部冲突和竞争,但幸好没有直接爆发全面战争。

本文将探讨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的不同方面。

一、意识形态对立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

美国推崇个人自由、私有财产和民主制度,而苏联则主张集体主义、国有财产和单一党制。

这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了两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系统上的冲突。

二、核武器竞赛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核武器竞赛使得全世界都生活在核战争爆发的阴影之下。

两个国家在核武器技术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致力于提高武器的威力和射程。

这种核威慑使得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变得更加危险和不可预测。

三、武装冲突的代理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世界各地利用代理人进行武装冲突和冲突介入。

美国支持西方国家和亲西方政权,而苏联则资助社会主义和亲苏政权。

这些代理人战争在越南、朝鲜、阿富汗和尼加拉瓜等地引发了激烈的冲突,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破坏。

四、间谍活动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间谍活动达到了空前的高潮。

双方设法渗透对方的政府、军队和情报机构,以获取对方的机密信息并进行秘密行动。

著名的间谍事件,如美国的凯西案和苏联的美国间谍内森·哈利登,进一步增加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

五、竞争与合作尽管美苏两大国在冷战期间是核心对手,但他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合作与竞争。

其中之一是太空竞赛,两国都试图证明自己在科技领域的优势。

另一个是战略武器限制谈判,例如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甘迺迪之间的古巴导弹危机后,双方开始进行重要的军备控制和裁军会谈。

结论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两国之间存在意识形态的冲突,核武器竞赛,代理人战争,间谍活动等问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合作与竞争。

冷战的结束标志着全球政治格局的重塑,为后来的国际关系和全球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

冷战—美苏两极对抗下的国际关系

冷战—美苏两极对抗下的国际关系

冷战起源问题
▼ 冷战结束前,美国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1、正统学派(40年代末),认为苏联是挑起冷战的罪魁祸首; 2、修正学派(60年代),认为冷战是美国最先挑起,是美国对外 政策的必然产物;
3、后修正学派(70年代),认为冷战是由美苏双方作用的结果。
▼ 冷战后,美国史学界又提出不同观点:
1、重申美国早期正统学派观点,强调苏联挑起冷战; 2、认为冷战是由多种复杂因素综合引起; 3、认为冷战既不是苏联决策者也不是美国决策者制造的,而是美 苏双方对战后国际形势错误判断导致。
★ 领导世界的强烈欲望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 力 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 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 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 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1944.10 罗斯福
战后美国全球扩张的大战略
• 为了保持战后国内繁荣与稳定,避免危机发生, 追求扩大海外市场,使世界经济自由化。 • 反共意识 + 天生优越感 + 天定使命观。
?所谓冷战指的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19471991以美苏两个从盟友到对手美苏冷战的爆发年代末90年代初19471991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技等所有方面的超级大国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技等所有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
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 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1945.2 斯大林
战后苏联保障国家安全的大战略
• 斯大林认为战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 资本主义国家一有机会就会发动第三次世界大 战消灭苏联,因此需要‚安全带‛。 • 保证苏联的经济安全。苏联实行高度集中计划 经济体制,倾向于将其控制势力范围变成封闭 区域,这与将来打赢反帝主义战争直接相关。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政治与军事对抗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政治与军事对抗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政治与军事对抗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两国占领了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主导地位。

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紧张,甚至发生过多次政治和军事的对抗。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两大强国之间的对抗呢?一、历史背景冷战时期是二战后全球政治和军事形势的结果,这场战争导致的结构性变化迫使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日益加深。

二战后,欧洲被分割为美国和苏联两个集团,冷战在德国首都柏林已经展开。

美国采取西方资本主义体系,苏联则采取东方社会主义模式。

不同意识形态的冲突加上各自的准备战争,导致两国之间紧张关系日益加深。

二、政治对抗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政治对抗主要体现在两国领导人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日常博弈过程中。

其中,美国经常采用武力威胁和经济制裁等手段,试图通过压力来削弱苏联的领导力。

而苏联更倾向于采取间接手段,利用全球左翼政治和运动来对抗美国。

这种对抗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政治分裂,让很多人感到无助。

三、经济对抗冷战时期,经济对抗也是美苏之间十分重要的一环。

美国的经济力量和技术实力让苏联十分忌惮。

为了应对美国的威胁,苏联也开始重新调整经济战略,实现从闭关自守向协调发展的转型。

虽然苏联的经济实力有所提高,但是相较于美国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而美国则不断制裁苏联,尝试切断苏联外部的市场和资源来源,以使苏联丧失继续对抗的机会。

四、军事对抗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军事对抗是最为引人注目的。

两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推动了全球武器和科技的进步,但同时也因为军备的升级而导致常规和非常规武器的发展。

两国军队的升级不仅影响了全球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质量,更使得全世界的国家感受到不可忽略的威胁。

此外,冷战时期也爆发了一系列战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越南战争,该战争导致全球反战运动的兴起。

总之,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政治和军事对抗对全球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今天,虽然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已经缓和,但是对抗的后遗症依然存在。

当前全球局势的不确定性也带给我们诸多思考。

基于冷战时期中美苏三角关系分析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俄三边关系的特点

基于冷战时期中美苏三角关系分析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俄三边关系的特点

基于冷战时期中美苏三角关系分析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俄三边关系的特点摘要一、三角关系与三边关系的区别“三角关系”与“三边关系”的概念是分析国家间相互关系模式的两个方法论,这两者相互联系有存在区别。

研究“三角关系”的先驱洛厄尔·迪特默将三角关系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而“三边关系”相对“三角关系”而言则较为松散,即一对双边关系的变化对剩余两对栓边关系的影响都是有限的,此外,三边关系不具有根本对抗性,呈现非零和关系,而三角关系则存在对抗性,是零和关系。

二、冷战时期中美苏三角关系1、中美苏大三角形成背景中美苏大三角形成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总体来说,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形成可分为内部需求和外部刺激。

内因方面,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了极左倾向,并形成以毛泽东、周恩来为领导的外交决策体制,这种体制推动了中国对美政策的转变。

此外,中苏两国根据意识形态形成的同盟由于双方在国家利益上难以调和的矛盾最终破裂,最终导致了中美苏战略三角的形成。

在外因上,受朝鲜和越南两场战争的影响,美国在70初国力大大衰减,军事上渐渐被苏联赶上,美苏两国形成均势,同时,中苏关系交恶。

美国决定拉拢中国,来稳定亚洲局势,在外部诸多因素影响下,中美苏三角关系就由此建立。

基于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建立过程可以看出:“美国处于既与苏搞缓和又与中国发展关系的‘左右逢源’的有利地位,苏联此时地位最被动,中国则是力量最弱的一边。

”22、中美苏三角关系的特点中美苏大三角作为一种冷战背景下的特殊国际关系,受到国际形势的极大影响,尤其是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局势以及两个超级大国的实力对比影响着三国的外交政策,也影响着三国间双边关系的变化,所以中美苏三国关系的走向与三国间实力对比的调整是同步变化的。

中美苏三角关系是典型的零和关系,三国之间敌友界限分明。

这也导致了冷战时期虽无大规模战争,但小范围冲突不断的局势。

中美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条:1)中美与苏联在地缘战略利益上全面对抗,军事上全面对峙;2)中苏与美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而中苏之间也存在意识形态上的不同,这也是造成国际冲突的原1Lowell Dittmer, the Strategic Triangle: A Critical Review, in LLpyong J.Kim ed, The Strategic Triangle: China, United States and the Soviet Union, New York: Paragon House Publisher, 1987, p.34.2【中】赫修明:《中美苏战略三角关系基础的变化及影响》[J],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0.02。

冷战美苏两强对峙的全球博弈

冷战美苏两强对峙的全球博弈

冷战美苏两强对峙的全球博弈在 20 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冷战时期美苏两强的对峙无疑是一段扣人心弦的篇章。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影响深远且广泛,不仅重塑了世界的政治格局,也在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

二战结束后,世界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曾经并肩作战对抗法西斯的美苏两国,由于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分歧,迅速走向了对抗。

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价值观和政治制度。

而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者,致力于扩大社会主义的影响力,保障自身及盟友的安全。

在军事方面,美苏两国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

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来研发和生产先进的武器装备。

从核武器到常规武器,从战略导弹到航空母舰,两国不断追求军事技术的领先地位。

这种军备竞赛不仅消耗了巨大的资源,也让世界处于核战争的阴影之下。

尤其是古巴导弹危机,让全世界都感受到了美苏对抗所带来的巨大威胁。

在这场危机中,美苏双方几乎走到了战争的边缘,最终通过外交手段才得以化解。

经济领域的竞争同样激烈。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国家的重建,旨在加强对欧洲经济的控制,并遏制苏联的影响力。

苏联则通过经互会来整合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资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的经济体制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过度重视重工业而忽视轻工业和农业,导致经济结构失衡。

而美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科技创新和资源配置方面展现出了更大的优势。

在政治上,美苏双方通过建立军事同盟和势力范围来争夺世界的主导权。

美国牵头成立了北约,苏联则组建了华约。

这两个军事集团在欧洲形成了对峙的局面,使得欧洲成为冷战的前沿阵地。

此外,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美苏也通过支持各自的代理人或者直接干预他国内政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例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国深陷泥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却未能实现其政治目标。

文化方面,美苏也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冲突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冲突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冲突冷战是指1947年至1991年间,美国和苏联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和竞争时期。

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紧张而复杂,各种冲突不断涌现。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个角度来探讨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冲突,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时期。

一、政治关系与冲突冷战期间的政治关系紧张至极。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和互相猜疑,常常导致严重的冲突。

其中,朝鲜战争是一场突出的冲突,始于1950年,结束于1953年。

这场战争是冷战中的一个热点,直接涉及到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利益争夺。

另外,越南战争也是冷战时期的一场重要冲突,美国以反共为由介入越南内战,与北越和南越展开了长时间的战争。

二、经济关系与冲突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均试图通过经济手段来巩固自己在全球的地位。

然而,两国的经济体系有很大的差异,使得他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更加复杂。

例如,美国发起了马歇尔计划,旨在通过为欧洲提供经济援助来遏制苏联的扩张。

苏联则发起了COMECON计划,试图通过经济合作与东欧国家建立紧密的联系。

三、军事关系与冲突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在军事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两国争先恐后地发展核武器,并进行了多次核试验。

除了核武器竞赛,双方还采取了许多其他的军事行动,如军备竞赛、间谍活动、领土争端等。

其中,古巴导弹危机可以说是冷战中最危险、最紧张的时刻之一。

苏联决定在古巴部署导弹,以回应美国在土耳其部署导弹的行动。

这一危机几乎演变成了核战争,但幸运的是最终通过谈判得以缓解。

四、其他国际关系与冲突除了美苏之间的冲突,冷战时期也涌现出一系列其他国际关系与冲突。

例如,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冷战时期的领土争端引发了几次冲突,尤其是1965年和1971年的两次印巴战争。

此外,中越关系也因为越南战争而陷入敌对状态。

中苏关系的恶化也是冷战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结语在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冲突中,冲突和紧张局势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这段历史时期的各种冲突,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上的,都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冷战的对抗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较量

冷战的对抗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较量

冷战的对抗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较量冷战是二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一场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

这场对抗持续了近五十年,对全球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较量,通过分析其政治、经济和军事角逐等方面的内容,来全面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

1. 政治较量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展开了激烈的政治较量。

两国之间的争夺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和领土扩张等方面。

美国推崇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而苏联则高度推崇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

美国通过各种途径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包括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军事干涉以及建立一系列军事同盟组织,如北约。

苏联则通过扶持共产主义政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进行影响力的扩张。

这样的对抗使得世界上的很多国家被迫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作出选择,进一步增加了国际政治的紧张局势。

2. 经济角逐在经济领域,美苏两国也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

美国展示了其资本主义经济的优势,通过经济援助和贸易交流来巩固其在西方世界的地位。

苏联则试图通过计划经济体制和国家垄断经济的方式来展示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等方式向西欧国家提供援助,并在国际贸易领域加强了自己的地位。

苏联则通过对其卫星国家提供援助和资源支持来扩大自己在社会主义阵营内的影响力,同时也试图扩展到其他地区。

然而,这场经济角逐并没有明确的胜负,两国经济模式各有优劣,也各自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挑战。

3. 军事对抗冷战期间,军事对抗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最直接、最紧张的领域。

双方都大量投资于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研发,以在全球范围内维持战略平衡。

美国通过核武器、导弹防御系统以及军事同盟(如北约)的建立来保护自己和其盟友不受苏联的威胁。

苏联则试图在核武器数量和军事力量上迎头赶上,并通过自己的核武器和导弹威慑来对抗美国。

这场军事对抗的结果是,美苏两国都达到了相对的安全平衡,双方都不愿意发动真正的战争。

这种军事对抗也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军备竞赛,进一步加剧了紧张局势。

美苏冷战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策略

美苏冷战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策略

美苏冷战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策略在二战后,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日趋恶化,由于意识形态、领土问题等原因,双方出现了极度的对抗态势,进而形成了冷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苏两国采取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策略以互相对抗。

一、政治策略1.统一国际社会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所处的两个阵营,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不可避免。

因此,每一方都希望尽可能地统一国际社会,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政治策略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来利用其他国家,争取国际社会更多的支持。

2.加强军备竞赛美苏两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是冷战时期的重要特征,也是政治策略的表现之一。

双方都在积极提升自己与对方的军事实力,以此来展现自己的实力及对对方的威慑作用。

这也间接促进了战略核武器的研制和发展。

3.推动意识形态在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尤其重要。

因为,两方之间的政治体系、文化和价值观念上存在巨大分歧,也正是这种分歧导致了双方之间的对立。

美国和苏联采取的政治策略包括广泛地传播自己的意识形态,扶植有利于自己的政治力量和运动。

二、军事策略1.战略核武器美苏两国在冷战时期多次进行了战略核武器的开发和试验,从最初的“原子弹”到后来的“氢弹”。

军备竞赛的热潮在这一领域里达到了顶峰。

两方拥有的核武器威慑作用极强,例如双方采取“二次打击原则”,即假设其中一方用核弹攻击对方,另一方有足够的核武器进行反击,这种策略就大大降低了战争爆发的可能性。

2.间谍活动冷战时期,间谍活动也成为美苏两国之间互相侦察和获取情报的重要手段。

两国都成立了自己的特工组织进行间谍活动,在领土内开展间谍活动,并在对方领土内进行情报搜集等。

这也是两方间的一种复杂的考虑和政治策略。

3.军事同盟及外交手段在冷战时期,美国采取了策略,与西欧、日本等国家组建了北约反共军事同盟。

对抗苏联及其东欧社会主义集团,成为美国冷战时期的政治中心任务。

苏联在反击过程中,通过主动进攻、武力侵占、对非盟政策等措施来获取更多的国际支持。

中美俄三边关系

中美俄三边关系

新形势下中美俄三边关系研究姓名:刘超学号:15000705一、中美俄三边关系发展脉络冷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苏联解体,中国崛起,美苏两极对抗格局已不复存在,然而如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所预言的那样,中美俄仍然是世界舞台的主要棋手。

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中美俄三国关系一直是国际上的三只重要力量,三国之间的关系也不断地变化,但是总体上的非对抗性和相互依存,模糊了中美俄三边关系结构,使三边关系中的每一边都是矛盾与合作的混合体,使任何两方都难以结成联盟或形成对抗,三边关系总体经过了以下阶段。

(1)五十年代:中美关系:中美爆发战争(朝战),有关朝鲜半岛之事,更是人尽皆知,两国主流关系降为冰点。

中苏关系:前期两国主流关系相对紧密,后期开始恶化。

美苏关系:两国早已互视对方为头号对手,冷战越演越烈。

(2)六十年代:中美关系:中国与美国半直接交手(越战),两国主流关系并无明显改观。

中苏关系:两国主流关系持续恶化,直至爆发举世侧目的“中苏边境战争”。

美苏关系:美苏冷战持续尖锐,且大有拖全世界下水之势。

(3)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美国结束越战(惨败而归),中美主流关系开始逐步升温,大有抱团取暖之感。

中苏关系:中苏主流关系持续冰点,末期中越爆发战争,中国直接出手教育“苏联的心腹”。

美苏态势:美消苏长,苏联的“声势”攀至巅峰。

(5)八十年代:中美关系:主流关系或可称之为“蜜月期”,但中国在“蜜月期”吃下“蜜糖”的苦果,在末期显现无疑。

中苏关系:两国间开始逐步解冻,而中国依旧我行我素,持续教育“苏联的心腹”越南,不断地消耗着苏联的生命力。

美苏态势:苏联“内外交困”,“声势”大不如前,美国再次“当仁不让”的契机,越来越明显。

(6)九十年代:中国:治病养体、韬光养晦。

美国:独孤求败。

俄国:死中求活。

中美关系:关键词:“演变”、“银河”、“使馆”等。

中俄关系:迅速升温,互有支持。

美俄关系:苏联解体,美国对其是“趁你病要你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司令:中美与美苏冷战很不同 军事关系平等
原题:美舰队司令:中美与美苏冷战很不同 军事关系平等
导读:据法新社7月16日报道,正在悉尼参加双边军事演习的美国第七舰队司令、海军中将斯科特·斯威夫特说,与中国的军事关系是“平等的”,并拒绝将这种关系与冷战进行类比。
据外电报道,美国海军驻亚洲指挥官16日称,随着贸易繁荣和军事化的迅速发展,海上安全正成为印度-太平洋地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斯威夫特在澳大利亚外交政策智库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发表讲话时说,他对这个地区在因南海等问题而导致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期间建立军事联系的速度“深感鼓舞”。
报道称,一些南海主权声索国对中国旨在强调自身控制权、日益“独断”的军事和外交策略表示担忧。斯威夫特说,他关注的焦点是包含多方的军事行动,“最大限度地寻求可能的多边军事演习”。
斯威夫特说,东盟在这个地区发挥的作用令他“鼓舞”,他欢迎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盟的任务是否应该扩展至经济问题以外进行讨论。他说:“实际上,提及南海不稳定局势的那些国家都是东盟成员国,因此,这件事与东盟的相关性比四五年前要高得多。”他还说:“如果这件事发展成比如今更受关注的海上问题,我会迫切希望参与这一进程。”
斯威夫特说,与中国的军事合作“使我们的海军更加接近于”达成谅解。这种谅解类似于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存在的那种为避免海上冲突而达成的谅解。不过,他表示自己并没有拿美苏持续40年的对峙进行类比,称“情况非常、非常不同”。他还说:“我们与中国的共同点比与中国的竞争要多得多。冷战真的是政府之间的竞争,军队之间的竞争,谁最强是当时最重要的问题。我认为在当今海上局势中,情况不是这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