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讲 美苏冷战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PPT课件
紧 的遏制
苏联解体,
美 苏 关 系 的 演 变
张
缓 和
美苏大搞军备竞赛,美国提出并着手实施“战略 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 1985 年以后,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 对话机制
1987 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 程导弹条约》,1991 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 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裁军取得重要 进展
因素
西方集 团的分 化
社会主 义阵营 开始瓦 解
中国的 和平崛 起
表现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
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 “政治大国”的追求
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 己主义 标志: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 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 中国自力更生拥有“两弹一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 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 式访华
(美互互2)苏动动根两 探 探据极究究史冷(史料1)战料和根对中所据峙“学史一知料个识和崭,所你新学3认的.知表为世识杜界现,鲁指政门出治讲“格外话局来的开压本始力质出”“是现美什”国指么的的?政是策什”么的?各“新自的内力涵量。”的表现有哪些?
形提式示不 :政同治:从格对局霸:多权极主化义趋的势冲的击出过现程。来看,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上的竞争到外交上的斗争;第三世界的联合则恰好相反,如不结盟运动是从
表现及两极格局瓦
解的表现,分析两极 格局瓦解的主要原
因,认识世界格局发
展的总体趋势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含义: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 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 与竞争状态。 2.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就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 旗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和敌对行动,率先挑起了冷战。苏联予 以反击。 (2)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 (3)战后美国为称霸世界,将苏联视为其最大障碍。 (4)战后苏联为经济发展和自身安全,努力扩大在东欧的影响,与美 国发生了尖锐矛盾。 预习提醒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 关系破裂的重要原因,但其根本原因还是两国国家利益上的矛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课题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型新授课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分析美苏冷战兴起的原因、发展的基本态势及其影响;辩证认识冷战的影响及苏联解体的原因。
2.时空观念:借助时间轴和地图,认识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史证:通过阅读关于冷战与两极格局对峙的相关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冷战形成的历史背景、冷战的基本特征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产生的原因。
引入史料,学生分析阅读史料了解二战后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力量的发展概况。
4.历史解释:知道冷战的含义与表现。
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等重大历史事件,概括两极格局发展演变的过程、理解多极化趋势的表现,理解其对国际关系变化的重大影响;认识苏东剧变的原因和影响。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认识到美苏“冷战”威胁了人类安全与和平,造成世界局势的局部紧张,但同时也推进了世界的整体进步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的不断发展,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的国际关系,以史鉴今,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形成价值判断。
学科德育通过对冷战中典型事件的学习,了解到大国之间互动、对抗对整个国际秩序的影响,认识到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感受当前国际秩序呈现的多极化趋势,尊重差异。
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的第18课内容。
二战后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是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现象。
本课通过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两极格局的瓦解三方面内容,展现了美苏两国及其所领导的两个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对峙,美苏争霸的历程,两国实力对比的变化,出现的战争危险和最终较量的结果,凸显在冷战形成的两极格局中,孕育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这一主题。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材料3:双方都是用走到战争边缘的威慑手段,通过谈判解决 问题,从而避免了直接的军事冲突;通过政治谈判和平解决 争端是处理危机的最终选择;这种处理危机的方式被认为是 冷战的自我控制机制。
特点: 1、大国之间的国家 利益之争,具有强烈 的意识形态色彩。 2、明显的地缘政治 特点,多发生在两大 阵营的地理边缘地带。 3、美苏两国都竭力 避免直接冲突(代理 人战争) 4、两极格局实力并 不对称,美国集团要 比苏联阵营强大
不结盟运动的会标
不爱坐飞机的总统——铁托 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是不结盟的主要创始人。为了取得新兴国
家的理解和支持,他在10年间访问了30多个国家。由于他不喜欢 乘坐飞机,因此他最初出访时是乘坐游艇。可后来要去的国家越 来越远,他也不得不改坐飞机了。
铁托
三、群雄崛起——多极化力量的成长
5.影响: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
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 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
—斯大林
(3)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 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
一、博弈与暗战——冷战与两级格局的形成
1.背景:
材料1:“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 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 子并承担责任。” “称霸世界”战略
美攻苏守
美苏冷战的阶段表现
时间 1958年 1962年 1979年 1985年 1987年 1991年
事件
激
第二次柏林危机与“柏林墙”
烈
古巴导弹危机
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大搞军备竞赛,提出“战略防御计划”
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
缓 和
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1、原因: ①根本: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②主要:矛盾的变化
(战时同盟——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对抗)
③其他:外交政策的变化(美国和苏联)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2、过程: ①冷战(二战后世界反战情绪高涨)
三、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瓦解 ①苏联解体:
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根本); 戈尔巴乔夫改革(主要和直接); 和平演变(客观)东欧剧变(国际因素) ※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 景:戈氏就任苏共总书记,经济改革遇阻 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根本变化) 主要内容:对内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对外改变与美国全面对抗方针,寻求缓和 结 果:国内局势失控,民族矛盾、政治斗争、加盟共和国 独立;引起东欧剧变
(2009海南卷) 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 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 “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 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09江苏历史)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 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 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 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表现:经济高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第二
②日本的崛起
影响:
对日本:经济大国,改变一边倒外交政策,实 行以美日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对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 足鼎立的局面,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讲义复习目标1.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
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知识点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1)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原因:美苏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国家利益严重冲突、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3)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
(4)主要表现项目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政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1949年,成立“北约”1955 年,成立“华约”(1)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特点①“不对称”的两极格局: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②“不完全”的两极格局: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知识点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1)呈现特点: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典型事件: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2.多极力量的成长(1)表现西方阵营逐渐分化①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②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①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②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崛起①标志事件: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②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的兴起1955年万隆会议及1961年兴起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知识点两极格局的瓦解1.美苏关系时期特征表现20世纪70年代日趋紧张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实施“战略防御计划”1985年以后走向缓和建立多层次对话机制;裁军取得重要进展;苏联实行战略收缩(1)原因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2.《华沙条约组织》:最初的签字 国有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 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阿 尔巴尼亚和民主德国8国。 1968年阿尔巴尼亚退出华约组织。 1991年解体
北约东扩前
北约东扩后
冷战与两极对抗的影响
(1)对世界的影响:造成当时世界动荡
不安的主要根源。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 的灾难。 (2)对自身的影响: 美国由原来最大的债权国转变为最大 的债务国,实力下降; 苏联因经济没有搞好而最终解体。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转变:
• 第一次:美国是一枝独秀 • 第二次:两大体系对峙,美苏 争霸 • 第三次: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 发展
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转变:
• (一)第一次是在二战初期的时候:美国 成为世界第一大国,苏联的势力也有所兴 起。但是苏联和美国的国力相比仍有一定 的差距,美国此时在世界强国中一枝独秀。 • 分析各国战后实力对比: • 英国: • 战争中大伤元气 • 殖民地、附属国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美国势力的趁机渗透
苏联 858 1400 121 1015 1300 4500 32400 50000 4000 4600 320 2
核弹头
坦克 战术飞机 水面战舰
美苏争霸
• 美苏争霸又分为三个阶段:
• 美苏争霸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 初。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 缓和:(1)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 合作,签订对奥地利和约 • (2)1959年赫鲁晓夫第一次访问美国 • 紧张:(1)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 • (2)美苏热衷军备竞赛 • (3)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给我们有何启示?
反对霸权主义和 维护世界和平
洲际导弹 潜射导弹
(教案)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案)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专题《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的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为: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在世界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国际政治格局变动的角度看,它既是新航路开辟以来延续四百多年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彻底终结,也是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序曲。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对比,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两个超级大国在将近半个世纪中的斗争与妥协,直接影响着整个世界的紧张与缓和。
同时,在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中,也孕育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并随着苏联最终的自行坍塌,两极格局崩溃,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从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与首要趋势来看,冷战格局也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重要配景。
在两极对峙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较长的时间段内制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历久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从而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从整体上来看,二战以来,全球治理系统和国际秩序厘革在加速推进,世界各国彼此联系和依存程度在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和蔼发展逐渐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主题。
于此同时,冷战使世界面临的不不乱性、不确定性也在增长,人类面临许多配合的挑战,需要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因此当前中国倡导并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配合体的方案更加显得及时而有力量。
史学界对冷战和国际格局的演变的研究成果颇丰,文字、图片、视频资料都很多。
许多历史学家的著述多有提及,不少文学作品也多有反映,网站上的资料更是多如牛毛。
这些都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便于学生举行自主地研究和探究。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尤其是即将推行的材图文并茂,更增强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2024年高中统编教材历史培训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案
2024年高中统编教材历史培训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案第一章:冷战的起源与美苏争霸1.1 教学目标1. 了解冷战的概念及其起源。
2. 掌握美苏两国在二战后的实力对比及矛盾冲突。
3. 理解冷战期间美苏争霸的过程及影响。
1.2 教学内容1. 冷战的定义与背景2. 美苏争霸的阶段及关键事件3. 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1.3 教学活动1. 通过历史影片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冷战背景。
2. 组织学生讨论美苏争霸的关键事件,如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
3. 分析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如北约与华约的成立等。
第二章: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2.1 教学目标1. 掌握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
2. 了解冷战期间的重要国际组织及作用。
3. 理解冷战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1. 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2. 重要国际组织的作用,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3. 冷战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2.3 教学活动1.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
2. 组织学生讨论冷战期间重要国际组织的作用。
3. 分析冷战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如冷战时期的贸易战、文化渗透等。
第三章:冷战与中国3.1 教学目标1. 了解冷战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2. 掌握中国在国际格局演变中的地位与作用。
3. 理解冷战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1. 冷战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2. 中国在国际格局演变中的地位与作用3. 冷战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3.3 教学活动1. 通过历史文献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冷战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2. 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在国际格局演变中的地位与作用。
3. 分析冷战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如改革开放的背景等。
第四章:冷战结束与新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4.1 教学目标1. 掌握冷战结束的标志及意义。
2. 了解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3. 理解新国际关系格局的特点。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冷战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之间的一场持续了数十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
这场对抗不仅对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国际关系的格局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冷战时期美苏对抗的背景、影响以及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一、冷战的背景冷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莫斯科会议。
在会议上,美国、苏联等盟国为了分割欧洲的势力范围而进行了谈判。
然而,由于意识形态的冲突和争夺利益的不同,双方的分歧逐渐加深,最终引发了冷战。
二、冷战的影响1. 对美苏双方的影响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的对抗。
在军备竞赛中,两个国家不断增加核武器的数量,努力保持军事平衡,以遏制对方的影响力。
这导致了庞大的军事开支,对经济产生了沉重的负担。
在意识形态上,冷战期间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政治体系。
美国倡导的资本主义和苏联推行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对抗,使双方不断参与战略较量,尝试通过意识形态的传播来争夺世界各地的影响力。
2. 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冷战不仅对美苏双方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其他国家的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竞争使其他国家成为了他们的联盟之一。
西方国家和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分别承受着美国和苏联的压力,被迫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
这导致了世界各地的军事基地的建立,并导致了一些地区的冲突和战争。
其次,美苏之间的对抗使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
冷战时期,国际社会呈现出一种由两个超级大国主导的双边格局,即所谓的“美苏两极对立”格局。
其他国家只能在美、苏之间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平衡。
三、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1. 缓和期1970年代至1980年代初期,美苏之间开始出现一系列的和缓举措,这一时期被称为“缓和期”。
两个超级大国通过签订裁军协议和建立外交渠道等方式试图减少冲突,并寻求在一些领域进行合作。
美苏冷战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赫鲁晓夫1959年在 “厨房辩论”中对尼克松说
第26页
柏林墙——世界上最大涂鸦
第27页
1949年-1961年8月12日大约有269万东德人经过东、西柏林 81个通道纷纷逃向西部,占当初东德人口1/6。
第39页
2. (·东莞学业考试)这是一场特殊战争,它存在于两种 不一样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世界
相正确和平。这场特殊战争开始于( ) A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约组织成立 D.华约组织成立
第40页
3. (·贵阳中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了一 项主要办法,既帮助了处于困境中欧洲,又刺激了本 国经济发展。这项办法是( D) A.罗斯福新政推行 B.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C.欧洲共同体建立 D.马歇尔计划实施
第37页
杜鲁门主义
冷战开始—— 杜鲁门主义 经援西欧—— 马歇尔计划
北约组织建立 美苏两大阵营对峙
华约组织建立 第一阶段:(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 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第三阶段:(80年代)
第38页
美苏争霸
1. (2010·滨州学业考试)方明同学在学完“冷战”内容 后,整理笔记如下,其中有一项错误,请你找出来( C ) A.目:遏制共产主义 B.范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 D.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
第16页
北大西洋条约组织(北约)总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洲首都”)
第17页
北大西洋条约组织(北约)历次扩充示意图
第18页
冷战时期国际政治的演变与思考
冷战时期国际政治的演变与思考冷战时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受到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深刻影响。
在这一时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冷战时期国际政治的演变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思考?一、冷战时期国际政治的演变冷战时期国际政治的演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5年到1953年,主要特点是苏联和美国在战后秩序安排上的分歧。
在德国和欧洲重建、领土分配、对待日本等问题上出现了明显对立。
然而,在抵御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方面,美苏双方还是意见一致的。
第二阶段是1953年到1962年,主要特点是美苏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
苏联与中国的关系逐渐紧密,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苏联支持中国。
美国则推行了“进攻性冷战”,强化了其东南亚政策,干预印度支那局势和切断中国与朝鲜、越南等国家的联系。
当时,美苏之间的核武器竞赛和太空竞赛极度激化,双方都要求对方作出让步,局势越来越危险。
第三阶段是1962年到1979年,主要特点是美苏关系的缓和。
这一时期,美苏两国在裁军、国际会议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合作,防范核战争风险,避免冷战升级。
不过,东南亚局势和中东局势却持续不断,这些地区的热点问题获得了双方的关注。
第四阶段是1979年以后,主要特点是新的国际战线出现。
美国和苏联的全球斗争不再局限于政府层面,而是扩大到政治、文化、经济、科技、学术等多个领域。
在伊朗革命、苏联介入阿富汗、中东战争、尼加拉瓜局势等地区和事件上,美苏两国都寻求影响力和利益最大化。
在这一阶段,非极端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更趋复杂,地缘政治格局步入了“多极化”时代。
二、思考冷战时期国际政治的演变在解读冷战时期国际政治的演变时,需要找到一些关键因素。
首先,这一时期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双方之间的互信和互动。
无论是苏美之间的紧张局势和动态平衡,还是非极端主义国家之间的缓和与增强,都显示了相互了解和重要性审视的重要性。
其次,冷战期间的国际政治演变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1950年代和1960年代是全球变革、现代化和全球化深刻变革的时代,包括技术革命、战后环境转变、全球发展、贸易扩大、文化交流和文化扩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下册《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PPT模板
(1)万隆会议: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
第三世界 的兴起
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
和平共处原则的“_____万__隆__精__神_”。
(2)
不结盟运动
: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
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中国不是其成员国
3.阅读教材P112“思考点”: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是如何出现的? 提示:一方面,美苏长期争霸削弱了自身实力;另一方面,欧洲、日本、中国、 第三世界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
4.阅读教材P112“史料阅读”:20世纪七十年代后,世界局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变化:出现多极化趋势,美国的霸主地位发生动摇。根本原因:各国经济 发展的不平衡,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军: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
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
器条约》。③战略收缩: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
东欧事务, 同意两德统一
;苏联与中国关
系也实现了正常化 1990年两德实现统一
2.两极格局的瓦解
(1)原因 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___和__平__演__变___”攻势。 ②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标志:__苏__联__解__体____。 (3)影响: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 不可逆转。
3.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_杜__鲁__门__主__义_____”的演说。 4.主要表现
领域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材图片说明-历史纲要(下)
3.“北约”与“华约”对峙示意图
“北约”与“华约”对峙示意图
通过这幅示意图, 学生可以对两大军事集 团的冷战对峙状态一目 了然。
4.第二次柏林危机时美苏坦克对峙的场景
第二次柏林危机时美苏坦克对峙的场景
这张照片真实地反映了第二 次柏林危机的紧张状态。危机的 具体情况可参考上文补充的相关 内容。
5.古巴导弹二战后 苏联与波兰的边界西移,苏联得到了原 来波兰东部的一部分领土,而波兰的西 部边界进一步西移,波兰获得了德国 (当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一部分 领土,包括原德国的东普鲁士。
同时该图也配合了本课《学思之窗》 的内容,学生可以将课文、示意图与 《学思之窗》提供的史料与提出的问题 综合思考。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材图片说明
1.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示意图
美、苏、英、法分区 占领德国和柏林示意图
从这张示意图上可以清楚地 看到上述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柏 林的空间地理位置,便于学生理 解第一次柏林危机的危险性,这 场危机的解决方式,以及两个德 国形成的地缘政治情况。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领土变迁示意图
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分别就不结盟 运动面临的挑战、联合国改革、巴勒斯坦 问题、伊朗核问题以及叙利亚危机等热点 议题展开讨论,并通过了指导该运动发展 方向的文件。1992年,中国正式成为不结 盟运动的观察员国,与该运动成员在联合 国保持着经常磋商与合作。
再见
古巴导弹危机
这张漫画勾勒了当时的美苏领 导人肯尼迪与赫鲁晓夫在危机中相 互进行核讹诈的场景。
危机的具体情况可参考上文补 充的相关内容。
6.第16届不结盟运动峰会的徽标
第16届不结盟运动峰会的徽标
关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基本情况, 请参考上文的内容和这幅图的图注。具体 到第16届不结盟运动峰会,它于2012年8月 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召开,会议主题是“联 合全球治理,促进世界和平”。
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
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较大的演变。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并列为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两国之间形成了尽管没有爆发全面战争但却持续了近五十年的对抗和压力。
然而,在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其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急剧下降,而美国则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依靠其军事、经济和文化实力占领着国际事务的制高点,对其他大国影响力更加深远。
二、多极化趋势明显与此同时,多极化趋势也逐渐显现。
除美国外,欧洲、日本、中国、印度、俄罗斯等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得到显著提高的大国相继崛起,世界格局从过去的双极化逐渐向多极化演变。
在这种多极化格局下,各大国只能通过协作来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而不能仅依赖于代表自己的单一国家来解决问题。
三、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加速冷战结束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加速产生了重大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得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投资和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形成了更加密切的联系。
信息革命则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便捷、广泛,大大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
这种加速的全球化和信息革命对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得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更加高涨。
四、重心从政治转向经济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经济问题逐渐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问题,各国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相继调整其国家战略。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变得日益重要,已成为各国战略的重心。
各国开始注重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寻求经济上的合作和共赢,以此来保证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
综上所述,冷战结束后,在新的国际战略格局下,世界进入了多极化、加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
在这种时代中,各国只能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以实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共同进步。
美苏冷战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
4.四个过程:雅尔塔体系,奠定两极格局基础;“铁幕” 演说,发出“冷战”信号;“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 正式开始;北约和华约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5.五个影响:两大阵营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 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了世界整体发展; 大国强权政治恶化国际关系,造成朝鲜分裂、德国分裂、 欧洲分裂甚至世界分裂;国际局势动荡和不平等的国际 关系,妨碍世界经济发展;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 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促进我国经 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增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 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 的发展趋势,拉动全球经济增长,为国际合作提供范例。
概念辨析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是两极格局的基本框 架。 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 系。 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 局的形成。 一般而言,两极格局的结束意味着“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 的瓦解。
随堂训练(2016·江苏卷,23)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 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 000字的“长电报”。电
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
4.(2016·全国Ⅰ卷,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
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
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
冷战与冷战时期美苏两强对抗与全球格局的演变
冷战与冷战时期美苏两强对抗与全球格局的演变冷战是二战结束后的国际政治格局中,美国与苏联之间产生的一场持续多年的对抗。
这场对抗不仅局限于政治和军事领域,也渗透到了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深入探讨冷战时期美苏两强对抗的原因,以及这场对抗对全球格局的深刻影响。
一、冷战的起因冷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后,世界被分为了两个阵营,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阵营,另一个是由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
两个超级大国在意识形态、领土扩张以及经济上存在巨大的冲突,最终导致了两强对抗的爆发。
二、美苏两强对抗的主要表现1.政治对抗美苏两国在政治领域的对抗主要体现在军备竞赛、间谍活动以及独立国家的争夺上。
双方进行了长时间的核武器竞赛,试图通过威慑来维持自身的地位。
此外,两国也相互发动了许多秘密间谍行动,试图获取对方的情报。
同时,美苏两国还积极干预一些在其利益范围内的国家,试图在全球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2.经济对抗美苏两国的经济制度存在差异,这也成为两国对抗的一个方面。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等经济援助措施,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而苏联则通过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推广,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中获得了相当的支持。
3.科技竞赛冷战时期,美苏两国还展开了激烈的科技竞赛。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航天领域的竞争。
苏联在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这引发了美国的恐慌,也开启了两国在航天领域的竞争。
三、冷战对全球格局的演变1.分裂的世界冷战的爆发导致了全球的分裂,形成了以美苏为核心的两个阵营。
这使得世界陷入了双重对抗的紧张局势,许多国家被迫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做出选择。
2.新兴国家的崛起冷战时期,一些新兴国家逐渐崛起,试图摆脱两个超级大国的控制,维护自己的独立和发展。
这些国家在全球格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了影响力的新力量。
3.冷战背后的代理战争美苏两国由于核战争的威胁而没有直接对抗,但它们却在各个战场上进行了一系列的代理战争。
美苏两极格局的演变
2.日本经济的崛起
1)原因:①美国的扶植;②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残 存封建因素;③重视教育和科技;④采取制 定经济计划的方式,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 经济的发展;⑤朝鲜战争的刺激等。
2)表现: 1956—1972年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仅 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位经济大国.
3)影响:
(1)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 心的全方位外交;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形成,冲击了两极格局。
到黑客攻击,而多个外国媒体的报道草率的认定黑客“来
自中国”,甚至“中国军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
在北京作出回应:“……有人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妄称
中国军方对美国国防部实施网络攻击,这是毫无根据的,
也是冷战思维的体现。”冷战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C
A.进攻
B.联合
C.遏制
D.诬陷
3.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是西欧) 接受了美国130亿美圆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 贷款。丘吉尔把美国的做法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
发展中国家(巴西、印度、墨西哥)联合自强,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
4)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影响: (1)两极格局最终瓦解,冷战也宣告结束 (2)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严重挫折
2.“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 ---缓和与动荡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1)缓和原因:
两极格局的瓦解,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 冲突得到缓和; 2)动荡原因: (1)“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 矛盾和新冲突(如南斯拉夫解体;北约轰炸南联盟)
美国的冷战政策与世界格局的转变
01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 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02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 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03
两极格局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三世界崛起及不结盟运动
01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第三世界崛起,成为独立的政治力 量登上国际舞台。
冷战推动了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发展,加强了国际法和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与 稳定方面的作用。
冷战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
不同意识形态国家间竞争与合作并存
01
冷战期间,不同意识形态国家 之间的竞争和对抗不断加剧,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合作和妥协 。
02
在经济领域,不同意识形态国 家之间的竞争促进了国际贸易 和投资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 球化进程。
民主与集权
经济制度差异
美国实行市场经济,注重私有财产和 竞争;苏联则实行计划经济,强调国 家控制和资源分配。
美国倡导民主制度和个人自由,而苏 联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核武器时代到来
原子弹研制成功
1945年,美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标志着核武器时代的到来。
核威慑与核平衡
美国和苏联相继拥有核武器,形成核威慑和核平衡的局面。
的方向发展。
05
美国在冷战后调整政策举措
克林顿政府时期外交政策调整
1 2 3
推行“参与和扩展”战略
克林顿政府强调美国应在全球范围内发挥领导作 用,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扩展市场经济,促 进全球稳定和繁荣。
加强跨大西洋关系
克林顿政府重视与欧洲盟友的关系,推动北约东 扩和欧盟一体化进程,以共同应对后冷战时代的 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三)第三世界 ★1.亚非会议:1955年,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下举 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 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 ②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要求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 (2)标志:1961年,在南斯拉夫的铁托、印度的尼赫鲁、埃及的纳赛尔的推动下,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方面
美国
苏联
军事
北约建立 (1)原因:遏制苏联,控制西欧 (2)成立:1949年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 约》 (3)性质:军事政治集团 (4)影响:美国从军事上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 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形成
华约建立 (1)时间:1955年 (2)影响:出现两大军事政 治集团对峙局面,两极格 局形成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必备知识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概念:“冷战”:以 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对义国家
苏联等社会主义采国取家的除直接交战即“热战”之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包括相 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发动代 理人战争等。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2.背景: (1)基本框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体制勾画出 两极格的局基本轮廓。 (2)根本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西欧和日本衰落, 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3)主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苏联在社会制度、意识形和态国家利益 上的矛盾冲突加剧。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和苏联的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之间发 生激烈碰撞,成为冷战发生的根本原因。 3.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2.战后日本的崛起 (1)原因 ①进行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奠定了经济恢复和发展的 基础。 ②美国的扶植。 ③朝鲜战争使美国在日本进行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④政府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重视出口贸易。 ⑤重视科技与教育。 (2)表现 ①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②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3)政策: ①初期奉行 非集团、不的结政盟策,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②20世纪70年代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以谋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影响: ①推动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 帝国主义殖民的体崩系溃。 ②标志着 第三世兴界起,冲击着两极格局。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①两极格局瓦解,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
②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逐渐暴露出来;
霸权主义和
威恐胁怖世主界义和平。
苏联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 立 时间:1947年 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 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 互敌对斗争的阵营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经济
地缘 政治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1)目的:扶持、控制西欧国家,将西欧 (1)时间:1949年
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2)目的:打破以美国为首
(2)实质:以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 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
度,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3)影响:使西欧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发展 (3)结果:形成了以苏联计
,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也加深了 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
西欧对美国的经济依赖
体系
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相继成立,德国分裂
★3.七十七国集团: (1)概况:1963年第18届联大讨论召开贸易与发展会议问题,会上75个发展中国 家发表联合宣言,形成“七十五国集团”。1964年3月至6月,联合国在日内瓦 举行了第一届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七十五国集团扩大为77个国家和地区, 并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谴责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的 自然资源的掠夺与控制,提出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到 1980年,该集团成员已达119个,但仍沿用“七十七国集团”的名称。 (2)影响:“七十七国集团”自建立以来,以联合国为政治斗争的舞台,利用联合 起来的集体力量,对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独立和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建立 国际经济新秩序发挥了先导作用。
(1)2019·全国Ⅲ卷,34:意识形态影响美国政府为救济印第安人的态
度
(2)2018·全国Ⅰ卷,35:联合国成员变化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3)2017·全国Ⅰ卷,34:西方国家对苏联的遏制政策(漫画) (4)2017·全国Ⅰ卷,35:以七国集团、八国集团和二十国集团切入考 查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 (5)2017·海南卷,20: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法国外交) (6)2016·全国Ⅰ卷,35: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欧洲煤钢联 营) (7)2016·海南卷,28: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8)2016·全国Ⅱ卷,35:美苏争夺中间地带 (9)2015·全国Ⅱ卷,35:贯穿“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的主线 (10)2014·海南卷,21: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11)2013·全国Ⅰ卷,32:欧洲联合的原因 (12)2013·海南卷,20:从柏林危机考查冷战特征 (13)2013·海南卷,21:第三世界的含义
发生根本改变。 c.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了《
阿拉木图》宣,言至此苏联完全解
体。
③影响:两极格局随之瓦解,推动多极化快速发展。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2.“冷战”后的世界形势 (1)特点:总体上趋于缓和, 和平与发日展益成为时代的主流。世界呈现缓和与
动荡并存的局面。
(2)原因: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逐渐分化 1.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②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③西欧国家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联系日益密切。 ④法德实现和解。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4.对峙表现:
方面
美国
政治
杜鲁门主义 (1)时间: 1947 年3月 (2)内容: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 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3)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 书;干涉别国内政,反共反苏 (4)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 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正式开始
1.高频考点: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世界
的影响与表现;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的出
现及其表现。
2.备考策略:(1)掌握“冷战”的内容,能够从 政治、经济、军事等角度综合分析不同冷战 措施的特点。(2)美苏“冷战”对中国外交 的影响,重视有较大影响的事件,比如朝鲜战 争、越南战争等。(3)掌握促进多极化发展 的因素,欧洲走向联合是重中之重。(4)本专 题主要涉及国际格局、大国关系和地区热点 等,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 演变过程及其原因。(5)从综合的角度看,国 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之 间关系密切,认识多极化趋势背后的经济原 因,理解国际格局的演变是综合国力发展不 平衡的产物,而经济发展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板块十五 冷战与世界的新变化——20世纪 40年代中期至今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时空定位]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阶段特征] 二战后至今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这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 期,也是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同时也是由革命与战争逐渐转向争取和 平与发展的阶段,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科技文化不断发展。 1.政治: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二战后初期,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 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日本、不结盟运动等新兴力量崛起,两极格局 下出现了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3)影响 ①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
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③随着经济的崛起,日本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逐渐瓦解 1.东欧国家的斗争: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导致东欧国家反对苏联的 控制。 2.中国的振兴: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自力更生拥有“两弹一星”,美国总统尼 克松正式访华,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第三世界国家,国际地 位不断提高,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①原因: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西方对东欧的
②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和平演。变
③表现: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
联邦德国,两德统一。
(2)苏联解体
①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戈尔巴乔夫改革
失败。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②过程:
a.1991年6~7月,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