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3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世界多极化趋势和跨世纪的世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3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世界多极化趋势和跨世纪的世界
答案:A
5.(2015·四川卷)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 图可以反映出( )
A.冷战格局的扩展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美苏的直接对抗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时间信息“20世纪50年代”以及 图片中的“北纬38°线”“停战分界线”,可知此图反映的是20 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朝鲜半岛进行 武装干涉,体现的是“冷战”格局的扩展,是“冷战”中的热
战,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考点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共体的形成 (1)背景:20 世纪 50 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各国强烈 要求从美国的阴影下走出来,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2)经过 ①1951 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 森堡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 年,这六国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 共同体。 ③1967 年,上述三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史料二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 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 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 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 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 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 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③“冷战”导致国际局势紧张。在欧洲,美苏全面对抗; 在亚洲导致局部战争——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在美洲,古巴 导弹危机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
④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 战争的威胁之下。但由于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又使得世界近半 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基础再现第三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基础再现第三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争锋【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一、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冷战形成的原因)1.必要性(根):随着二战的结束,美苏两国在和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

2.可能性:美苏实力均衡。

①美国的实力:美国、实力急剧膨胀,水平居领先地位,成为的头号强国,力图“”;②苏联的实力:苏联的空前壮大,空前提高,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大国,加之苏联出于的考虑,推行,极力在扩张自己的势力,成为美国实现霸权主义野心的严重障碍。

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冷战形成的过程)1.序幕:丘吉尔在美国的“”演说。

(1)时间:(2)目的:联合,共同遏制,对抗。

三、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消极:引发了美苏之间的,两强相争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与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的。

全面冷战: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局部“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1)德国分裂:A.背景:二战后,、、、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B.分裂:①年,美国支持的德国西部建立了,苏联支持的德国东部建立了。

②年,德国沿西柏林建立了“”,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

(2)朝鲜战争:A.背景:朝鲜分裂①美苏以为界对朝鲜半岛分区占领。

②年,朝鲜南部建立,北部建立。

B.时间:1950—1953C.结果:双方在签订停战协定D.特点: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3)古巴导弹危机A.时间:B.原因:苏联为改变在的不利地位。

C.经过:美苏军队都进入戒备状态。

D.结果:经过美苏两国谈判,最终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4)越南战争A.时间:(美国的侵越战争)1961——1973B.目的:为了阻挠、越南南方C.经过:1961年美国发动“”;1965年上升为“”;1969年推行“”;1973年签订《》,美军撤出越南。

1975年解放南部,越南战争结束。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课程标准和省考要求课程标准 学习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

2、认识美苏之间“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3、明确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简要归纳欧洲共同体形成和扩大的基本过程,了解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的表现。

2、叙述中国振兴所经历的阶段与概貌,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基本情况。

3、感受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增强振兴中国的使命感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了解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2、了解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3、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树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理想。

二、教材知识整合(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初期)1、雅尔塔体制(1)含义: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

(2) 实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美苏两分天下。

(3)基础:美苏势均力敌。

2、美苏“冷战”(1)含义: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背景:①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法西斯德国和日本成为战败国,法国和英国受到严重削弱,欧洲传统的的政治中心地位基本丧失。

②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力图“领导世界”。

③苏联政治、军事实力空前强大,成为世界上唯一可以和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成为美国实现霸权野心的障碍。

④法西斯被消灭,美国和苏联失去了合作基础。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课美苏争锋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课美苏争锋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第1课美苏争锋[学习目标]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1)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领导世界”。

(4)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思维点拨雅尔塔体制的含义是对1945~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

是美、苏、英三大国(主要是美、苏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达成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协议而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

2.过程(1)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2)表现判断正误(1)社会制度与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导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 )答案√(2)“铁幕演说”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 )答案×解析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 )答案×解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问题思考1.下列漫画旨在说明什么问题?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答案反映了美国马歇尔计划打着援助西欧旗号行控制欧洲之实。

2.“今天希腊这个国家的生存,受到共产党恐怖活动的威胁……而美国必须给予援助。

”这里的“援助”指什么?答案援助指杜鲁门主义。

易错提醒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深化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①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③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学案14 两极世界的形成[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两极格局(又称“冷战”格局)的形成 1.形成背景(1)二战后期,____________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 的霸主, 推行全球扩张的霸权主义政策。

②苏联实力不断增强, 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大,引起了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3)美苏两国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上的矛盾也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2.“冷战”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____________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3.确立过程(也可看作表现)(1)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2)政治上: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________________”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

(3)经济上:实施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____________。

①直接目的:扶持西欧,稳定资本主义。

②根本目的:控制西欧国家。

(4)军事上:1949年成立“______”组织①性质: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

②作用: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 “冷战”的程度。

苏联的,反击措施⎩⎪⎨⎪⎧①1949年苏联等国成立 。

②1955年苏联等国组成“ ”组织,标志着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国家分裂(1)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德意志____________和德意志____________。

(2)朝鲜分裂: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__________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wps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wps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标要求: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4.明确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

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学法指导:1、本单元涉及的历史概念比较多,学习过程中要针对概念的不同属性,分门别类的去处理好概念与教材的关系。

2、本单元涉及的问题大多数是社会现象中的重大问题,因此学习时应立足当今社会,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握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3、注意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掌握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这一转变过程的内在联系和不同点,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4、联系选修3战后国际关系史的相关内容,以加深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

单元主题概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初至今核心内容形成美苏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美苏全面“冷战”,最终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由于日本、西欧、中国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

当前的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具体表现为“一超多强”的局面单元主旨(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第11讲两极世界的形成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考纲要求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标提示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高中历史教案及微课设计:美苏冷战

高中历史教案及微课设计:美苏冷战

高中历史教案及微课设计
美苏冷战(1947-1991.12.25)
一、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础知识。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定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美苏“冷战”造成了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以及对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理解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

三、本课重点: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专题回顾;讲授新课。

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

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

积极影响(1)----(5) 消极影响(1)----(3)
熟记密码 52页
幻灯片 22练习
【探究】 为什么在两极格局下未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1)美苏势均力敌,且双方都拥有大量核武器,发动战争 谁也没有取得胜利的绝对把握,大战有可能导致共同走向灭 亡,所以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2)双边盟国尤其是欧洲国家的极力反对。“冷战”重心在欧洲, 如爆发大战,欧洲首当其冲。 (3)第三世界国家和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 惨痛教训,世界人民反对战争,坚决维护和平,也制约了政府的对 外政策。 (4)虽然美苏两国矛盾尖锐,但一直保持着对话机制,保留着调 解、缓和矛盾的渠道,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双方能够达成妥协。
(2011·广东)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
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
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949 1955
年年
华北
沙大 两
条西 约洋 组公
对德国及其柏林的分区占领
思考:造成德国和朝鲜分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美、苏两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
美洲:古巴导弹危机
原因: 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 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
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结果: 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
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材料中提到的“铁幕”指的是什么?指苏联及东欧人民民主国家
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
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 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冷战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之间的一场持续了数十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

这场对抗不仅对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国际关系的格局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冷战时期美苏对抗的背景、影响以及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一、冷战的背景冷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莫斯科会议。

在会议上,美国、苏联等盟国为了分割欧洲的势力范围而进行了谈判。

然而,由于意识形态的冲突和争夺利益的不同,双方的分歧逐渐加深,最终引发了冷战。

二、冷战的影响1. 对美苏双方的影响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的对抗。

在军备竞赛中,两个国家不断增加核武器的数量,努力保持军事平衡,以遏制对方的影响力。

这导致了庞大的军事开支,对经济产生了沉重的负担。

在意识形态上,冷战期间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政治体系。

美国倡导的资本主义和苏联推行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对抗,使双方不断参与战略较量,尝试通过意识形态的传播来争夺世界各地的影响力。

2. 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冷战不仅对美苏双方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其他国家的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竞争使其他国家成为了他们的联盟之一。

西方国家和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分别承受着美国和苏联的压力,被迫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

这导致了世界各地的军事基地的建立,并导致了一些地区的冲突和战争。

其次,美苏之间的对抗使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

冷战时期,国际社会呈现出一种由两个超级大国主导的双边格局,即所谓的“美苏两极对立”格局。

其他国家只能在美、苏之间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平衡。

三、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1. 缓和期1970年代至1980年代初期,美苏之间开始出现一系列的和缓举措,这一时期被称为“缓和期”。

两个超级大国通过签订裁军协议和建立外交渠道等方式试图减少冲突,并寻求在一些领域进行合作。

第九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复习二)

第九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复习二)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复习二)课标要求: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知识网络结构基础知识梳理一、二战后两极格局(“冷战”格局)形成:1、两极格局的基础:雅尔塔体制(由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2、美国冷战的措施:1947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1949年北约;3、苏联冷战的措施:帮助东欧国家共产党建立无产阶级政权、1949年经互会、1955年华约;4、“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949年德国分裂、1948年朝鲜分裂、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961年越南战争等。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走向联合——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合并为欧共体);2、日本:经济崛起——内因:日本的社会改革和重视;外因:美国大力扶植;(二战后—1955年经济恢复、1956—1973年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经济大国并谋求“政治大国”)3、亚非:不结盟运动——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兴起: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政策:非集团、不结盟;斗争内容:政治上——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经济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4、中国:振兴——①新中国成立后到1966年取得很大成绩;②“文革”走了弯路;③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国际地位提高,重视不结盟,是世界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三、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冷战”结束的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东欧剧变: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资本主义)①波兰剧变(第一个);两德统一②原因:内因——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危机、政治忽视民主与法制;外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和平演变”等;(2)苏联解体:①解体过程: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经济:1985;政治:1988);1991“八一九”事件;1991底成立“独联体”②原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非但没有成效,反而激化矛盾;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出现严重的弊端,已无法适应苏联社会的发展;外部原因——西方“和平演变”;2 、“冷战”结束后出现新的局面:一超多强一超: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多强:欧洲——欧盟成立(1993),欧元启动(1999),决定建立快速反应部队;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俄罗斯——有军事实力,经济好转;中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1学案:7.24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1学案:7.24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

1.用示意图解读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之间的关系。

2.运用表格归纳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注意以客观的角度认识国际格局的演变以及大国关系的变化,特别是美苏、美日关系的演变;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冷战”、“欧洲一体化”、多极化趋势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归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并理解其革命性、结盟性和平等性的特点。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习目标]一、“冷战”的兴起 1.背景(1)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

(2)美国拥有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把苏联看做其主要障碍。

(3)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努力扩大其在世界上的影响。

(4)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美苏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加剧了冲突与对抗。

2.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发展(1)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2)1949年,苏联和东欧各国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易错提醒]马歇尔计划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援助计划,其带有政治目的。

美国之所以对西欧实施援助计划是为了复兴西欧经济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进而达到遏制共产主义以及控制西欧的目的。

二、北约和华约1.背景1948年,美苏“冷战”出现第一次高潮,爆发了柏林危机。

2.建立(1)北约①目的:遏制苏联,控制西欧。

②标志:1949年,美、英、法、意等西方12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2)华约①目的:对抗北约。

②标志:1955年,苏联与东欧7国签订《华沙条约》。

(3)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3.“冷战”的影响(1)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2)美苏全面对抗,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第24课_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4课_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示意 图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 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 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 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材料说明了什么? 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变 化,美国、苏联成为强国,西欧 各国普遍衰落。
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 美国抗衡的大国。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1947)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 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 平。……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得到 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 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材料二 ——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
①杜鲁门主义讲话中所说的“极权主义”和少数武装分 子或外来压力” 指什么?杜目的是什么? 指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武装和苏联。 公开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与苏联全球对抗 ②从马歇尔的演讲分析,他主张美国实施对外援助的目的 是什么?
3、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 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其含义不包括:
A 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 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 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
B
4、北约和华约的共同之处是:
A、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
四、“热战”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 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 朝鲜。美军舰对进犯台湾海峡。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 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中美关系破裂;冷战扩大到亚洲。
朝鲜战争
(1950—1953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案含答案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案含答案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目标】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课前知识梳理】一、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1.雅尔塔体系确立: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基础:美苏均势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的框架。

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3.美苏从盟友到对手。

两国在和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4.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

二、美苏“冷战”---- 两极格局的形成1.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2.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3.“冷战”政策的表现:(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标志着“冷战”。

苏联等国成立了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

根本目的:稳定资本主义阵脚,遏制共产主义。

实质: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苏联、保加利亚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3)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九课时:国际关系演变历程及重要会议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九课时:国际关系演变历程及重要会议

第十讲专题九国际关系演变历程及重要会议教学目标: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1.关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3.欧洲共同体的形成4.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和影响5.不结盟运动的兴起6.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7.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及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教学时间:2课时复习导入:国际风云变幻,大国政治关系密切,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政治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实体,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教学主体: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简况: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时间、参加国、操纵者、主要条约、作用、体系内所蕴含的矛盾;2、意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上完成了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是列强以实力为基础的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这种调整与安排是短暂的,随着体系所蕴藏的矛盾的激化,体系逐渐被打破。

二、雅尔塔体系: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背景、内容、实质等;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立:两大军事集团、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事件等;3、美苏争霸:阶段、时间、特征、典型事件;4、雅尔塔体系的瓦解: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日本与欧盟对其造成的影响)、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与消失(注意其时间)、两极格局终结(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为标志)。

三、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1、格局转换时期的特点:①、这次格局的转换不是通过战争的胜负来完成的;②、格局转换将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③、转换过程中,以经济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将决定一国在新的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15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word教案 (9)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15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word教案 (9)
C.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D.美国无力推行霸权政策
2.地区冲突建威胁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的典型事例是
A.美国发动朝鲜战争B.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C.苏联侵略阿富汗D.科索沃战争的爆发
3.一下面示意图反映出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该趋势是
A、单极化趋势B、两级对峙趋势C、多极化趋势D、全球化趋势
再次提醒学生“多极化”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知识应用
1.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美、日、欧盟、俄、中的五极格局B.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过程方法
联系史实和时事,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国家联盟)实力对比的变化;运用政治和经济的辩证联系的观点,分析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的根源。
情感价值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青少年应为维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科索沃战争不仅对南联盟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A.新的世界格局已经确立
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的结束
C.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D.“一超多强”
2.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长时间的轰炸,这一事实表明
A.冷战掩盖下的民族矛盾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问题
B.当今世界出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C.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5单元 第46讲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5单元 第46讲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

第46讲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目标解读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美苏争霸。

△重大史实美苏“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德国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

1.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①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②内容: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承认朝鲜最终独立;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成立联合国;等。

(2)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西欧各国普遍衰落,日本战败,美国实力空前膨胀,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大国。

(3)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关系。

双方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尤其是国家利益方面矛盾加剧,突出表现为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和苏联的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之间的激烈碰撞。

【知识拓展】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与“冷战”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而言,两极格局的结束意味着“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2.“冷战”——两国的主要对抗方式(1)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表现【易错点拨】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二战后期,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是以1955年成立的华沙条约组织为标志。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

单元七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答案提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议会于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

权利法案》颁布的作用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一方面是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和军权等方面限制王权;另一方面,又将议会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

它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而使议会治理国家的权力增强,有利于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有相当的扩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在议会中所处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他们的统治权,并限制国王权力,约束英王的实际统治权。

英国议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权利法案》。

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这就是习惯上所说的“君主立宪制”。

随着议会的不断立法,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特点:①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

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的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

②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作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以下的提示内容: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作用。

二战后的国际政治形势与冷战

二战后的国际政治形势与冷战

二战后的国际政治形势与冷战二战结束后,世界的政治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巨大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随着美国和苏联的崛起,国际政治格局逐渐形成了两极对立的局面,即所谓的冷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二战后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冷战对于世界政治的影响。

一、二战后的国际政治形势1.联合国的成立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为了避免再次爆发全球性战争,成立了联合国。

联合国的成立标志着二战后国际政治体系的形成,它旨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

2.美苏两极对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两国之间曾经有过合作,但战后,由于双方在意识形态上和政治利益上存在巨大分歧,导致两国关系急转直下。

在美国提出“遏制苏联”的政策下,美苏两国进入了长达四十余年的冷战。

这一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都被分为西方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两个大集团。

3.美国的全球霸权冷战期间,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经济、军事和文化霸权国家。

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实行的反共政策,不仅直接威胁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也对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影响。

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使得它能够制定和推动旨在促进自身利益的全球性政策。

二、冷战对于世界政治的影响1.冷战带来的政治紧张美苏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对立,导致全球政治风险不断加大。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核军备竞赛,使得全球面临核战争的随时可能。

此外,在某些地区,包括南斯拉夫、朝鲜和古巴等国,美苏两国的争斗也导致了政治上极度紧张的局面。

2.发展中国家的独立意识冷战时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发展独立意识,不再对美国和苏联两国对它们的影响盲目接受。

这些国家包括印度、非洲国家和拉美国家等。

由于这些国家的人民反对赤裸裸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它们也开始反对美国和苏联压迫它们。

3.国际政治的多极化冷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两国之间的对立消失了,但美国仍然维持着全球头号大国的地位。

这一时期的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元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共体 1967年走向联合 (欧盟) 60年代末成为 日本 世界经济大国
第三 世界
1961年不结盟运 动诞生的推动
国家 众多
政治 大国 瓦解
标志着第三世界登上 国际政治舞台(兴起)
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 力越来越突出
1971年26联大恢 中国 复合法席位 社会主 随着60年代中苏 义阵营 关系恶化而瓦解
3、根本原因: 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4、影响:
①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③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⑤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
1.世界形势的新特点:
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弱化了两大阵营的对 抗,推动了多极化进程 整体认识:资本主义经济上三足鼎立挑战两极格局和美国霸 权,政治上第三世界和中国登上国际舞台,制约着两极格局
一、两极格局的结束
A.原因:
①根本原因: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②直接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西欧联合自强、日本崛起、 ③具体原因: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兴起; 美苏实力相对下降;
(1)苏联解体: (2)西方三足鼎立(美、日、西欧): (3)俄罗斯保持大国地位: (4)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回顾:20C六七十年代推动多极化趋势的政治经济力量 主体 地位的变化 特点
经济政 治实体 经济 实体
重大影响
经济上:与美国竞争 政治上:推行独立外交 改一边倒外交,行以日 美为轴心全方位外交
军事:北约 华约
欧共体的形成 日本的崛起 第三世界的崛起 中国的振兴
冲击
两极格局 呈 现 多极化趋势
瓦解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加强
促成
知识体系构建
阶段 内容 两极格局形成 1、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各国 政治力量的对比 2、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 两极格局的框架 3、二战后,美苏联盟的政治基 础不复存在 4、苏联的不断强大引起了美国 的敌视 多极化趋势出现 苏联解体,两极格 局结束 多极化趋势加强 1、美苏实力的相对下降 2、西欧、日、中及第三世 界力量的上升 1、戈尔巴乔夫改 革 2、西方国家的和 平演变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 局解体
1、基本概念
“格局”: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是建立在世界主要大国 实力对比的基础上的。 “极”: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心,它影响、 制约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其他力量 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根因: 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对比变化。
2、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巨变
⑴二战前:以 欧洲 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华 盛顿体系) ⑵二战后:形成 美苏两极 格局(雅尔塔体系) ⑶①20世纪60、70年代:新兴力量的崛起,使两极格局受到 多极化 趋势 重大冲击,出现 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但尚未形成 一超多强 新的格局,暂时处于 的局面
1、戈尔巴乔夫改 革失败,苏 共瓦解,国 家政权性质 发生根本变 化。 2、1991年底,俄 罗斯等11个 加盟共和国 的领导人签 署《阿拉木 图宣言》, 正式宣布成 立独联体, 苏联解体。
二战后,以美苏 “冷战”为 特点的世界 两极格局解 体,世界多 极化的趋势 加强。
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 极推行单边主义。 2、欧盟一体化进程加快,成为一 个政治和经济双重性质的组 织,欧盟内部合作进一步加 强。 3、日本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积极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4、俄罗斯军事力量强大。 5、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 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影响力 增强。
二、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1、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
暂时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尚未定型 出现五个中心力量 2、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②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③日本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④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⑤中国国际地 位与影响的日益提高
4.(金考卷2008年第4辑突破三27)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趋势的根源在于 A.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 B.两极政治格局的结束 C.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D.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形成 5.(金考卷2008年第2期检测四27)20世纪80年代至90年 代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 响,其中最重要的是 A.缓和与紧张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B.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力量对比变化有利于西方 C.核战争威胁消失,各大国更加重视发展经济,增强经济 竞争力 D.美、日、欧三极间的矛盾突出,昔日盟友变成了今日的 冷战对手
3、单元复习方略
⑴理清一条基本线索: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趋势。二战后美苏 两极格局的形成、瓦解,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 现并加强。 ⑵突出把握三个关键的时间: ①二战结束后,美国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 以外的各种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冷战”,形成了美苏两极格 局。②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日本和中国的发展壮大,世界 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③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 解体,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已成为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 ⑶形成三个观点和认识: ①20世纪世界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 多极化趋势三次大的变动,每次新旧格局的交替,都有一个缓慢的 演变过程。②当今世界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 但不可避免。③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它自六七十年代初露端倪,七八十年代日渐明朗,九十年代初两极 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更加不可逆转。
B.标志: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C.影响:
①标志雅尔塔体制的崩溃和“冷战”局面的结束 ②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1.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 A.军事力量的削弱 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 D.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2.(金考卷2008年第2期检测四15)1991年苏联解体,独联体 成立,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两极格局瓦解 B.八一九事件是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C.世界已经形成多极化格局 D.世界总体形势趋于缓和 3.(金考卷2008年第2期检测四26)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 ①资本主义国家从未放弃对社会主义政权的颠覆活动 ②霸权 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消失③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发 展道路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背景
表现
政治: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苏 联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 局。 军事: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 集团相对峙 经济: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苏 联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 会
1、欧洲共同体成立,经济 一体化加快。 2、日本经济迅速增长,成 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 国。 3、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 4、第三世界成为一支重要 的政治力量。 5、中国经济的振兴。
主要影 响
1、彼此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 世界大战爆发 2、美苏在世界范围内激烈争夺 ,导致局部冲突不断
1、欧共体的成立增强了与 美苏抗衡的实力。 2、日本飞速发展,形成美 、日、西欧三足鼎立的 局面。 3、第三世界成为一支重要 的政治力量。
1、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 3、出现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 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1)“冷战”或遏制政策;欧洲经济援助计划(马歇尔计划), 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每点2分,共4分) (2)苏联解体。(1分)根本原因:苏联自身的政治、经济体 制上的弊端没有得到克服,困难和矛盾积重难返。(2分)
(3)变化: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 级大国,企图独霸全球;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 并不太平,明显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的局面;和平与发 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一超多强”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俄 罗斯、欧盟、日本、中国、第三世界等多极力量崛起。(每点2分, 共只要答出2点即给4分) (4)以联合国为中心舞台开展多边外交,倡导举行五大常任理 事国首脑会晤;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或 召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每点2分,共8分)
课程标准: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 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 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 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更改国名:1991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松散的邦联)
过 “八一九”事件:使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程
苏 联
阿拉木图宣言: 1991年底,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 体”,标志苏联正式解体,美苏两极 冷战局面结束。


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 (根本原因) 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2.原因:
①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失衡,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期 压抑的矛盾爆发(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 ②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 区域性、小规模冲突增加(霸权主义) ③恐怖主义泛滥 ④南北经济差距加大。 ⑤国际裁军和军控出现停滞。
3.表现:①北约轰炸南联盟 ② 9.11事件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东 欧 剧 变
典型: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
1990年两德的统一 历史原因: 长期受制于苏联,照般苏联模式
内因
原因
经济原因: 照搬苏联模式所带来的消极后果 (各国没能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 的发展道路) 政治原因: 执政党与政府威信低,脱离群众
苏联因素: 戈尔巴乔夫的建设“民主社会主 义”纲领推动东欧各国党的改组、 外因 分裂与蜕变 西方因素: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