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 冷战》教案_21
第16课《冷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的第一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国家利益的不同,美、苏两国从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于是,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苏联同几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华沙条约组织。
至此,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本课知识点较多且琐细,教师从冷战的发生、德国的分裂、北约与华约对峙三个方面开展教学,达成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是铜陵市第五中学九年级。
九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深度的历史思维能力。
因此,授课中有必要借助多媒体再现历史情景,以增强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积极引导、关注、点拨,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的内涵、美苏推行冷战的原因、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知道德国分裂的进程与影响;知道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和素养。
2.过程与方法引导识读《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了解德国分裂相关知识。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探究活动,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提高学生归纳概能力并加深对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三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冷战》教案
课题: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教学目标:1、知道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知道德国分裂,基本形成欧洲冷战对峙局面。
2、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活动,把握冷战的定义、背景(原因),美苏之间相继产生的竞争局面,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和素养。
3、指导分析冷战的影响,认识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及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冷战原因和两极格局形成影响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复习旧知:检查作业,复习上节内容并小结。
请学生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及标志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形成了哪些主要战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是何时及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939年9月 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主要战场: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太平洋战场、东方战场。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导入本课:提问有谁知道丘吉尔“铁幕演说”,请来给大家说讲讲?欣赏视频,然后小结。
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期间发表的演说《和平砥柱》,被称为“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
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请看第16课。
二、教学新课(一)检查预习情况。
请按课文填写完整《历史学法大视野》上预习部分的空格。
然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冷战政策?它有何表现?【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其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主要讲述了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对抗,以及这种对抗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本课内容较为复杂,包括冷战的背景、美苏两国在各个领域的竞争、以及冷战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冷战时期的历史画卷。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冷战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听说过一些基本概念,但对于冷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冷战的整体框架,使他们能够全面、系统地认识冷战时期的美苏对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竞争,掌握冷战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发展的价值观念,增强历史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各个领域的竞争;2.冷战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冷战时期的美苏对峙;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概括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各个领域的竞争;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冷战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2.图片、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料;3.小组讨论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冷战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冷战?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的关系如何?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概括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竞争。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冷战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 冷战》教案_21
《冷战》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冷战”政策,包括美国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德国的分裂;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过程与方法: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长期对峙,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展。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会使某些大国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会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的是冷战,分别从“冷战的发生”、“德国的分裂”、“北约与华约的对峙”三个方面,展示了冷战形成的整个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后初期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两极格局,表明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彻底打破。
美苏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剑拔弩张,形成冷战局面。
但冷战的格局不符合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很快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转换,因此冷战的格局是新旧历史阶段交替的一个过渡环节,本课的历史在世界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情分析】经过几年的历史学习,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两级对峙格局的出现,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与政治时事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对此内容比较感兴趣,便于教学的开展。
【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法、图片体验法、活动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播放视频丘吉尔“铁幕演说”,结合课文第75页材料研读丘吉尔“铁幕演说”内容,分析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冷战的信号),由此导入新课。
共同探讨:一、冷战的发生1.冷战的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 《冷战》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主要讲述了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本课通过介绍冷战政策的起源、美国与苏联的对抗,以及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局势,认识到冷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冷战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冷战时期的具体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可能掌握得不够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冷战时期的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掌握冷战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冷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其起源。
2.美国与苏联的对抗及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冷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再现冷战时期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冷战时期的历史问题。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为例,分析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冷战时期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
3.导学案: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和问题引导。
4.板书设计:突出冷战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冷战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冷战时期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冷战?冷战是如何起源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其起源,引导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优质教案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冷战的发生及表现;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教学难点:冷战政策的表现。
【新课导入】投影史实,引出问题。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
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刚刚开始的战争”。
【讲授新课】一、冷战的发生学生阅读教材P74第一段文字,明确冷战的概念。
多媒体演示并引导学生观察《世界政区图》,回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亚洲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害怕共产主义影响扩大,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等一系列手段,极力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
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直接采取军事行动呢?提示学生结合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思考,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以反共著称的英国首相丘吉尔。
他在1946年访问美国时在密苏里州发表反苏、反共产主义的演说中,以“铁幕”一词公开把矛头指向苏联,声称苏联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和平,鼓吹美英联盟对抗苏联。
接着,美国有步骤地抛出了冷战措施。
1947年3月,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教师投影展示杜鲁门的图片及其言论:由此可以看出,杜鲁门主义提出的目的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
它的特点是以反苏反共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以维护美国的利益和安全为借口,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国内政。
其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也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教师过渡: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
在经济方面,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呢?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实施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又称作“欧洲复兴计划”。
我们先来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的状况。
多媒体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城市被毁,经济凋敝,人们生活困苦的图片。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 冷战》教案_9
第16课《冷战》教学设计一、课标内容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冷战的发生、德国的分裂、北约和华约等基本史实。
目标2:知道冷战发生的背景、表现、美苏对峙的形成标志及影响。
(重点、难点)三、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播放视频:“冷战”的背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政界一位最有身份的人对苏联进行的最公开、最大胆的指责,这也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冷战"所发出的最初信号。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长达40多年冷战的序幕。
2.讲授新课(1)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冷战的发生、德国的分裂、北约和华约等基本史实。
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1.观看视频:冷战的背景,归纳冷战发生的背景。
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教师总结。
美国: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经济、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欲望十分强烈。
并且认定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侵略性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
【合作探究】2.阅读教材,列举冷战的表现。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政治: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经济: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军事: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合作探究】3.阅读教材,说出针对“北约”的成立,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合作探究】4.分析思考美苏对峙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张。
●美苏双方势均力敌,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合作探究】5.阅读教材,说出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师讲解:美苏对抗表现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漫画反映了古巴导弹危机,漫画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坐在核弹上比赛扳手劲,赫鲁晓夫大汗淋漓。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 冷战》教案_4
第十六课冷战教学目标:1.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2.通过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和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及苏联相应的反击措施【教学难点】对战后美苏之间冷战的对峙状态的理解预习检测第一篇章:风云再起1.冷战的含义:是指二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又的与状态。
2.冷战的表现:(1).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
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和“”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此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开始。
(2).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国称卿提出“”,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用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3)军事:北约、华约的成立北约: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了“”,简称“”,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华约:针对西德加入北约,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简称“”。
两极格局: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形成。
合作探究:1、根据课件展示的材料和课本内容分析冷战爆发的原因?2、阅读教材,思考:杜鲁门所谓的“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分别指的是什么?第二篇章:德国的分裂1.1948年6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美英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爆发,最终美苏密谈化解危机。
2.1949折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或“”。
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或“”。
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合作探究:1、根据课本内容分析为什么说德国的分裂是冷战的产物?2、学习《冷战》后,甲同学说:“两强对峙,谁也不敢打,维护了世界和平。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6课《冷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6课《冷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冷战》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展开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教材通过介绍冷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使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以及冷战对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冷战这一课题,他们可能已经了解到一些基本概念,但对其背景、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深入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冷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冷战时期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冷战对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冷战政策的出台背景。
2.冷战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3.冷战对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冷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冷战时期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选取冷战时期的具体案例,分析冷战对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历史地图和图片。
4.冷战时期的相关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图,引导学生回顾二战结束后世界的基本情况,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冷战的背景,包括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的实力对比、意识形态分歧等。
通过展示相关历史资料,使学生了解冷战政策的出台原因。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资料,分析冷战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教师选取若干学生进行分享,并对他们的分析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冷战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 冷战》教案_14
第16课冷战关于冷战起源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学派:“正统学派”的观点主导着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末的冷战研究,强调冷战的起源在于苏联的扩张,迫使美国放弃大国合作的政策,转而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合理行动。
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修正学派”则坚持美国在冷战起源中的责任,指出美国以“贸易自由”为突出特点的经济帝国主义,使得苏联不得不采取防御性的措施,将东欧纳入其势力范围之中。
20世纪70年的“后修正学派”,其基本的背景除美苏缓和的国际因素外,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外交档案的陆续解密,使得研究者可以从更为深入的决策层探讨美国外交战略演变及其对美苏关系的影响。
师:那我们班的历史大咖们,对于冷战有什么自己的观点呢?【教学目标】(学生齐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杜鲁门主义的含义和影响;了解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过程;了解德国的分裂;了解北约和华约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概括出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表现,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的长期对峙,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展。
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会使某些大国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会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难点:美苏展开“冷战”的原因以及“冷战”的性质。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也是一场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
面对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走向联合。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相约相互支援,协调作战。
于是,1942-1943年,各主要战场的战争形势出现转折。
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英、美、苏三国的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安排。
在雅尔塔会议期间,丘吉尔说:“战火烧尽了过去的不信任,我们相信我们已是彼此信任的朋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教案部编版9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含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XXX和XXX的性质;两极格局的形成等历史史实。
过程与方法: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研究,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的性质和美苏争霸的影响。
一、新课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推行冷战政策。
冷战开始后,出现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斗争。
为何美国和苏联从战时盟友转变成战后的敌手?冷战对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2、教室活动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1.结合课件呈现的相关材料,教师讲解“冷战”的背景:二次大战后,共产主义运动在欧洲蓬勃开展。
东欧诞生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它们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西方国家感到,这是“共产主义扩张”的反映,威胁了资本主义制度,它们希望东欧仍“保持战前的社会结构”,即幻想在东欧重建亲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冷战”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还认定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侵略性。
二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地向西推移,还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制度。
美国被苏联视为潜在的防御对象。
美苏国家战略的培养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帮助学生理解“冷战”的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RJ下册教案 第5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冷战
第16课 冷战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美苏冷战政策的实质及其影响。
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以及材料。
材料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
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结束,这表明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也可以合作。
但是美国和苏联在战时是盟友关系,在二战结束后却走向了对立。
是什么原因使两国走向了对立?有人说战争终于结束了,但也有人说,战争才刚刚开始,这个战争指的是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冷战》。
二、探究新知(一)冷战的发生1.多媒体出示冷战的含义。
所谓“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材料展示:材料一战后美国力量介绍: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曾是世界上唯一的核武器大国。
它最多时拥有30多艘航空母舰,在世界各地建立了500多个军事基地。
它还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美元成为世界货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三“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平是不会有的。
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
”——斯大林材料四苏军总数达1140万,战后初期年均生产3万辆坦克,年产作战飞机40000架,年均生产12万门火炮,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在欧亚许多地区驻军,扩展了60万平方公里疆土。
教师提问: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美苏冷战爆发的原因。
提示:(1)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称霸世界。
(2)二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地向西推移。
苏联还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主义制度。
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作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也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 冷战教案1 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
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
“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
“外来压力”是指苏联。
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
九年级历史下册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冷战教案人教版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1.了解冷战政策,包括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德国的分裂;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2.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辩证认识美苏冷战的影响,美苏冷战使世界分裂为对立的两个集团,冲突不断,同时,美苏均势,维持世界的相对和平。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难点:美苏冷战政策的实质和表现。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但世界并没有走上和平之路。
战后,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开始,并主宰了此后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那么,什么是冷战?它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6课《冷战》,来感受这场特殊的战争。
一、冷战的发生1.冷战政策教师:阅读教材P74第1自然段,指出什么是冷战?学生: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史料1美国拥有原子弹,拥有1 200多万军队,30艘航空母舰,1 000多艘其他战舰,近500个军事基地。
美国前总统胡佛说:“目前,我们,只有我们掌握着原子弹,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
”史料2苏军总数达1 140万,年产作战飞机40 000架,驻军欧亚许多地区,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扩展了60万平方公里疆土。
教师: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什么会出现冷战?学生:(1)二战后,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称霸世界。
(2)苏联经过战争的洗礼,军事力量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成为美国称霸的障碍。
(3)二战刚结束,人民厌战,和平成为时代潮流,双方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教师点拨:冷战的根源是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
2.杜鲁门主义史料11946年1月,英国前任首相丘吉尔应邀访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
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 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
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
“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
“外来压力”是指苏联。
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
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与实质。
3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本质)与评价。
设问: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漫画讽刺了马歇尔计划。
目的是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欧洲)的目的。
看法: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本质)与评价等。
目标导学二:德国的分裂
阅读教材和《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说说德国走向分裂的历程与影响。
设问:“四国”指的是哪些国家?分区占领德国是哪次国际会议作出的决策?后来德国是怎样分裂的?
提示:美、苏、英、法。
雅尔塔会议。
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目标导学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 结合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了解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构建——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
(1)图一、图二根据两大“公约”成立了什么组织?这两大组织是何时建立的?
提示:北约和华约;分别成立于1949年和1955年。
(2)这两大组织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的建立有何影响?
提示: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 结合上述内容,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归纳美苏冷战的表现与布局。
【图解布局】美苏冷战全面构建图解
三、课堂总结
二战初期,美国为了称霸世界,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推行了冷战政策。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
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世界和
平带来巨大影响,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思维,即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因此各国要摒弃社会制度和思想意识形态分歧,和而不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反思上课的情况,这节课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在冷战政策这个框题内容的学习中用时太多;而且课堂气氛不活跃;对冷战的影响分析不深刻,没有明确指出:美苏冷战打破了欧洲列强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二战后美苏两极划分势力范围的新格局。
原因可能是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在用一种非常传统的方式上课,即以教师的讲解为核心,以考试为目的,以中考为出发点,几乎很少考虑学生的知识生成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力争克服这一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