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练习|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练习|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91a620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6.png)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练习|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针对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这一章节的练习课。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节课将重点巩固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巩固和深化对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 掌握并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特别是涉及到不规则图形的分割和组合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首先,我会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复习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2. 公式讲解:接着,我会详细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几个例题,展示公式的应用。
3. 课堂练习:在学生掌握了公式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期间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讨论:我会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圆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5. 成果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我会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6. 总结反馈: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收集学生的反馈,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练习。
2. 内容:包括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典型的例题。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包括基本的计算题和应用题,旨在巩固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周围寻找圆形的物体,测量它们的尺寸,并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课后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丨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a90d87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2.png)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丨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圆的认识”,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掌握圆的画法,理解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以及如何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的定义,认识圆的直径和半径,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和概括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如何让学生理解圆是由无数等距离于圆心的点组成的集合。
2. 圆的周长计算:理解并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引发学生对圆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究圆的性质和特征。
3. 讲解:教师讲解圆的定义、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以及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4. 实践:学生使用圆规和直尺等工具,尝试画圆,并测量圆的直径和周长。
5. 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圆的认识和计算能力。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圆的定义、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以及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通过图示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展示圆的性质和特征。
作业设计1. 基础题:画出指定直径和半径的圆,计算圆的周长。
2. 提高题: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圆的其他性质,如圆的面积等。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应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进行。
通过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本教案旨在通过严谨的教学设计和流畅的段落衔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 圆的初步认识|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 圆的初步认识|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84b91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f.png)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 圆的初步认识|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
2.观察和拟出圆的性质。
3.能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
1.圆的定义。
2.圆心、圆和半径的关系。
3.圆的性质:对称性、等分性、切线垂直于半径。
4.圆的相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圆心、圆和半径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通过展示一个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的形状,在集体讨论基础上引入圆的定义和性质。
2. 知识内容讲解
1.讲解圆心、圆和半径三者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自己绘制圆,并找出圆心和半径,理解圆心是指和圆上任意一点距离相等的点,半径是从圆心出发的线段,其长度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
2.讲解圆的性质,包括对称性、等分性和切线垂直于半径。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来理解这些性质。
3. 拓展练习
1.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绘制圆,并找出其圆心和半径。
2.给出一些圆的相关问题,如“如何快速测量圆的周长?”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并解决问题。
4. 总结归纳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将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5.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按照老师要求在家练习绘制和计算圆的相关问题。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对圆的定义和性质是否理解。
2.查看学生在绘制圆和解决圆的相关问题时的正确率和思考深度。
3.课后可以给学生反馈和建议。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圆的认识》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圆的认识》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fff14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d.png)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圆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圆的基本概念,理解圆的定义。
2.能够用圆心角或弧度来表示圆弧的大小。
3.掌握用圆心角的大小求圆弧长度的方法。
4.能够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认识圆的基本概念。
2.掌握用圆心角来表示圆弧大小的方法。
3.实践运用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1.理解圆心角和圆弧的相关知识。
2.能够独立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圆的基本概念。
2.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例题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圆心角和圆弧的相关知识。
3.采用问题解决法、课堂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讨论有哪些物体与圆有关,以及它们的使用场合。
2. 课堂讲解介绍圆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性质和符号等。
引导学生了解圆的构成要素:圆心、圆弧、弦、直径、半径。
3. 练习环节让学生参与练习,包括圆心角和圆弧的相关习题,以及一些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4. 实践运用环节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与圆有关的问题,并互相交流思路,探究并解决这些问题。
5. 总结复习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安排一些课后练习,巩固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学评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加强练习,探究圆的相关知识,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灵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用一些动手实践的方式,不仅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40bfcc8762caaedc33d416.png)
圆的认识学习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学习内容:教科书第85~87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3题。
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圆,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习重点:探索并发现圆的特征,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学习难点: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一.自己学:《圆的认识》自主学习单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找两个用手摸一摸。
2.剪一剪: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再用圆规画一个圆并剪下来。
3.读一读:阅读课本85~86页的内容,在自己画的圆上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4.比一比:在剪下的圆上,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等方法研究下列问题:⑴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⑵同一个圆里,半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⑶圆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5.想一想: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含义。
思考: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圆的位置呢?6.说一说: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二.交流学:(一)明确目标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吗?(揭示课题)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二)交流提升交流例1。
1.课件出示例1中的各种圆形物体,指名交流图片中的圆.再举例:你还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看到过圆?欣赏”你知道吗?”中的圆形2.出示你课前画的圆,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3.全班展示交流。
⑴指名在投影下演示用不同工具画圆的过程。
⑵讨论: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交流画圆1.用圆规画圆⑴同桌交流:我是怎样用圆规画圆?⑵全班交流:①指名在投影下演示用圆规画圆的过程。
②总结画圆的步骤并说说用圆规画圆时要注意什么?板书:两脚叉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③结合刚才的步骤,用圆规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
6.1《圆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
![6.1《圆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34bd00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f.png)
6.1《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半径、直径,掌握圆的画法,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半径、直径。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圆的探索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 学会画圆的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出圆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圆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
(2)引导学生用圆规画圆,观察圆的特征,总结圆的半径、直径的定义。
(3)分组讨论:如何用直尺和圆规画圆?每组派代表分享方法。
(4)教师演示画圆的方法,学生跟随操作,巩固画圆技能。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圆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基本概念2. 圆的半径、直径3. 圆的画法4. 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并标出圆的直径。
2. 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观察其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特征和画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要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对于《圆的认识》这一节课来说,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圆的半径和直径关系的理解以及画圆方法的掌握上。
这两个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圆的整体认识和应用,因此需要教师特别关注,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丨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96eb09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1e.png)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丨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圆;
2.掌握圆的相关概念,如圆的直径、半径、周长等;
3.能够正确地使用圆的相关术语描述和计算。
二、教学重点
1.圆的定义;
2.圆的直径、半径、周长等的概念与计算。
三、教学难点
1.加深对圆的理解与认识;
2.学会正确地使用圆的相关术语描述和计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引入今天的主题——圆。
2. 讲解
1.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距离某一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圆的相关概念:
–直径:穿过圆心的一条线段,它的两个端点在圆上;
–半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弧:圆上两点之间的线段,也可称之为圆弧;
–周长:圆的周长是圆上任意两点间的弧长之和,用 C 表示。
3. 计算
在讲解完圆的相关概念后,教师可设计几个计算题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例如:
1.如果圆的半径为 3cm,求该圆的面积和周长。
2.如果圆的周长为6π cm,求该圆的半径和直径。
4. 归纳总结
最后,教师可让学生对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圆的定义,以及圆的直径、半径、周长等的概念与计算。
五、教学素材
1.黑板、白板、笔;
2.教科书。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学生对圆的定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相关概念;
3.结合计算题加深学生对圆的认识;
4.帮助学生理解并熟练使用圆的相关术语描述和计算;
5.将知识点简单化,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6.1《圆的认识》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6.1《圆的认识》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10917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b.png)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6.1《圆的认识》苏教版教学内容《圆的认识》这一课,主要围绕圆的定义、性质、特征和应用进行讲解。
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深入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的定义,理解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掌握圆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及其性质的理解。
2. 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及其关系的掌握。
3. 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练习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圆的定义、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推理,深入理解圆的概念。
3. 活动一: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圆的性质,分享交流。
4. 活动二:学生动手操作,用圆规和直尺绘制圆,加深对圆的理解。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2. 目录:一、圆的定义二、圆的性质三、圆的应用3. 正文:详细讲解圆的定义、性质、应用,配合图形和实例,使学生易于理解。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巩固圆的定义、性质,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2. 提高题: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拓展题: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圆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基本性质。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圆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同时,课堂练习的设置还需更加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苏教版 (6)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苏教版 (6)](https://img.taocdn.com/s3/m/6fe51d5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02.png)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苏教版 (6)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掌握圆的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涉及圆的定义、圆的画法、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以及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知道圆是由无数等距离于圆心的点组成的封闭图形。
2. 学会画圆的方法,能够准确地使用圆规作圆。
3. 掌握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定义,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 能够识别并运用圆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圆规的使用方法及圆的画法。
2. 圆的半径与直径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
3. 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圆规、直尺、粉笔、圆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圆规、直尺、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的概念,如自行车轮、钟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识学习- 讲解圆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是由无数等距离于圆心的点组成的封闭图形。
- 演示圆规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如何用圆规画圆。
- 介绍圆的半径和直径,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课堂练习-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圆的理解。
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5. 总结与反思-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圆的概念、画法、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等。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可包括以下内容:1. 圆的定义。
2. 圆的画法(圆规的使用)。
3. 圆的半径与直径的概念及其关系。
4.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并标出其直径。
2. 设计一道题目,让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
3. 收集生活中圆形物体的例子,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新知识学习、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圆的概念、画法、半径与直径的关系,以及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b9a39a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d.png)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圆的认识”,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学生将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圆,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基本性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圆的性质,并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圆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学生对圆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存在,激发学生对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通过实验发现圆的性质。
3. 深入学习: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推理,理解公式推导过程。
4. 应用拓展: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1. 圆的基本概念:圆、圆心、半径、直径。
2. 圆的性质: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C=2πr,S=πr²。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拓展练习: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原因,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导入,激发了学生对圆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理解圆的性质,并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作业设计中,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圆的整理与练习(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圆的整理与练习(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7cbd536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4.png)
圆的整理与练习(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针对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中关于圆的单元的复习与巩固。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定义、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熟练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3.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圆的知识。
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入圆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圆的定义和性质。
2. 讲解:详细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公式。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4.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的知识进行解决。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和性质。
2.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 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圆的习题。
2.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关于圆的实际问题,并尝试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了对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际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注]:由于篇幅限制,以上内容为概要框架,实际教学内容的填充和细节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圆的知识。
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的整理和复习-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的整理和复习-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979b9d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2.png)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的整理和复习-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基本性质和公式。
2.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解决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出圆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圆。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基本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圆的重要性。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圆规、直尺等工具进行绘图和测量,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堂练习:布置与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7. 评价与反馈:检查学生课堂练习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的整理和复习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等。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 提高题:解决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圆的性质及其应用。
课后反思:1. 教师自我评价: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收集意见和建议。
3. 改进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总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培养其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圆的认识》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圆的认识》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01347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d.png)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圆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圆的定义、性质及其相关术语。
2.通过学习圆的认识巩固对直线、角的基础知识。
3.学会以圆为背景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概念和性质。
2.教学难点:圆的认识与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圆的定义和基本术语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或使用投影仪投出圆的图片),让学生一起讨论圆的基本特征和术语:1.圆心:圆的中心点,用O表示;2.半径: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用r表示;3.直径:连接圆上任意两点,且经过圆心的线段,用d表示。
请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完成如下题目:题目1:写出圆的定义和基本术语。
2. 圆的性质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或使用投影仪投出圆的图片),让学生一起讨论圆的性质:1.任意两点之间距离不超过圆的直径;2.圆的内部和外部区域分别叫做圆的内部和外部;3.圆上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请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完成如下题目:题目2:写出圆的性质并解释其含义。
3. 圆的认识与应用1.给学生出以下问题:在平面上画一个圆(或使用投影仪投出圆的图片),则下列哪些有圆是其中一个部分的图形?(1)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2)三角形、梯形、菱形;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请几位同学上台讲解自己的答案,并解释理由。
教师在其讲解之后,系统地讲解每个部分的判定方法。
题目3:判断下列图形中哪些是圆的一部分,哪些不是,并恰当地标注出来。
2.给学生出以下问题:一个圆的半径是10cm,求这个圆的面积和周长。
解题思路:先计算半径对应的圆的面积和周长,再将结果乘以比例系数。
题目4:一个圆的半径是12cm,绘制这个圆,请根据其半径求出该圆的周长和面积。
四、教学评价方法1.利用小组分享的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思考的结果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扩大和深入对圆的认识。
2.在作业批改及课堂答题过程中,注重发现和表扬学生的思考、探究和创造,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的整理和练习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的整理和练习丨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994f3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e.png)
在本次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亮点。比如,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团队意识,能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这让我深感欣慰,说明学生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难点三:针对实际问题,如圆的切割、拼接等,引导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和反复强调,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同时,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的整理和练习丨苏教版》
4.通过对圆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培养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的整理和练习丨苏教版》
1.教学重点
(1)圆的基本概念:圆心、半径、直径的定义及其关系;
(2)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C=2πr,S=πr²;
(3)圆的对称性质及其应用;
(2)圆的对称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圆的性质进行分析和解答。
举例:
-难点一: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如计算圆形花坛的面积、周长等,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理解圆周率π的含义;
-难点二:指导学生利用圆的对称性质进行图案设计,如设计美丽的窗花等,培养学生直观想象和创新能力;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圆形物体?”(例如硬币、车轮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圆的奥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圆的认识》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圆的认识》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88988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11.png)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圆的认识》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课为《圆的认识》,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6章第1节。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定义、性质、圆的画法以及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的周长、面积等。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与一个固定点的距离等于一个常数的点的集合。
2. 圆的性质:圆心、半径、直径等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3.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PPT课件。
2. 学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和性质。
2. 新授:讲解圆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圆规画出圆,并讲解圆的基本性质。
3. 练习:学生通过练习本上的题目,巩固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4. 应用:通过PPT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2. 内容:圆的定义、性质、圆的画法、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作业设计1. 必做题:练习本上的题目,巩固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 选做题:通过PPT课件展示的圆形物体,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圆的知识有深入的理解。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3dd57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4.png)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为《圆的认识》,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以及圆的画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在几何图形中的独特地位,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圆规画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教学难点1. 圆的画法及其相关性质的理解。
2. 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圆规、直尺、铅笔等绘图工具。
2. 空白练习纸。
3. 投影仪或黑板。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让学生了解圆的画法。
3. 练习:让学生动手画圆,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讲解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与圆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2. 内容:- 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 圆的画法- 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画圆练习:让学生回家后,用圆规和直尺画五个不同大小的圆。
2. 圆的性质应用题:设计一些与圆的性质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答。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上为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的初步设计,具体实施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9d054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a.png)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 |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概念,能准确绘制圆的图形;2.掌握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基本概念;3.能简单地运用圆的基本概念进行相关运算。
二、教学重难点1.圆的概念;2.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的认识;3.圆的相关运算练习。
三、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白板、黑板、笔等;3.圆规、量角器等绘图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导入新知,为学生构建一个认识“圆”的初步概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例如:•学生们知道地球是圆形的吗?•学生们能举出一些身边常见的圆形物品吗?在学生对圆有了初步概念的前提下,进入正式的授课环节。
2. 学习简介介绍圆的概念、符号等相关知识点,并通过绘图工具仔细地绘制出圆的形状。
在绘制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圆的特点和形态。
3. 圆的直径和半径在学生理解了圆的基本概念后,介绍圆的直径、半径的概念,让学生对圆的形状和特征有更深入的认识。
4. 圆心和圆面让学生了解圆心的概念。
圆心是圆上每一个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的点。
同时,介绍圆面的概念。
5. 圆的相关运算引导学生理解关于圆的相关计算方法,例如计算周长和面积。
这一部分是对概念的重点强化。
6. 课堂练习让学生上黑板几道题目,让他们进行思考和计算。
带着问题思考,可以让他们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总结本课时通过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符号和特点,让学生掌握圆的相关运算知识。
通过课堂的互动让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掌握了相关知识点。
1.圆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
![1.圆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37169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f.png)
圆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圆的认识》,选自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课程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圆的概念、性质以及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及其性质的理解。
2.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轮、圆桌等,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和作用。
2. 新课:讲解圆的定义、性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深入了解圆的结构。
3. 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使用圆规和直尺绘制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
4. 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机械制造等。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2. 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3. 性质:圆心、半径、直径等。
4. 应用:生活中的实例。
作业设计1. 绘制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并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2. 观察生活中的圆,思考其作用和重要性。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圆的概念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圆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及其性质的理解。
2.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详解教学难点之一是圆的定义及其性质的理解。
圆的定义涉及到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定义,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直观导入: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圆形的实物,如硬币、饼干、圆桌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初步认识|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初步认识|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21c22f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17.png)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初步认识|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圆的初步认识》,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章。
课程内容围绕圆的基本特性,包括圆的定义、圆的半径和直径、圆的周长等。
学生将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描述圆的基本特征,识别圆的半径和直径,并计算圆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定义及其关系。
2. 计算圆的周长,并理解其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圆模型。
2. 学具:A3纸、彩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轮、圆桌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圆,激发学生对圆的兴趣。
2. 新授:讲解圆的定义,介绍圆的半径和直径,通过实物展示和模型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圆的特性。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圆规和直尺绘制不同大小的圆,并测量其半径和直径,记录数据。
4.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圆的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5.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加深对圆的性质的理解。
6.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圆的定义、半径与直径、圆的周长等关键知识点进行设计,配合图形和示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绘制三个不同半径的圆,并标出其半径和直径。
2. 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并验证其与半径的关系。
3. 课后思考: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举例说明。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对圆的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熟练程度。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 圆的认识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 圆的认识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4cb514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b.png)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 圆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和特性;2.能够正确识别圆的各要素:圆心、直径、半径、圆周;3.能够正确使用圆的相关词语;4.能够理解圆与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引出圆的定义;2.圆的要素:圆心、半径、直径、圆周等;3.正确的圆相关词语:弧、扇形、面积等;4.圆与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1.圆的要素及其特点;2.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3.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圆的形态,并引出圆的定义。
第二步:分享观察老师和学生一起观察实物和图像中的圆,并分享他们对圆的观察和认识。
第三步:圆的要素介绍圆的要素:圆心、半径、直径、圆周等,并讲解它们的特点。
第四步:圆的相关词语介绍圆的相关词语:弧、扇形、面积等,并讲解它们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第五步:圆的计算讲解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与其他图形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圆与其他图形的不同之处。
第六步: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检验他们的理解水平,并纠正错误的观念。
第七步:归纳总结通过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他们对圆的认识和理解。
五、板书设计•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圆周•弧、扇形、面积•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六、教学反思此次的圆的认识课,主要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圆的形态,并进一步讲解了圆的要素、圆相关词语、圆的计算方法、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等内容。
通过课堂的互动、练习和归纳总结,学生对圆此一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今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和自如地运用圆的相关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认识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有效把握本单元的知识要点,体验自己学习的
快乐,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并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画圆;回忆圆的周长和面积计
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计算。
3.在练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学习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圆的特征,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和整理
1谈话: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每天和圆打交道。
(教师黑板上板画圆)今天就围绕圆请大家来回顾一下,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和圆有关的知识呢?可以同桌合作,说一说,写一写。
2.学生同桌合作,教师巡视聆听。
3.指名口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贴在黑板上。
圆的特征
画圆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4.教师:同学们在互帮互助中顺利的回顾了这个单元我们所学的知识要点,很棒!那每个知
识点我们掌握的怎样呢?接下来就一起来考考自己,检测一下自己。
二、分点复习,梳理知识
点击课件出示:
1.用圆规画出半径是2厘米的一个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半径、直径的特点。
2.学生在自备本上画圆,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1)你是怎么画圆的?(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明确:定半径、定圆心、旋转一周。
(课件显示)
(2)说说圆的半径有什么特点?
明确: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同一个圆中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课件显示)(3)说说圆的直径的特点?
明确: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同一个圆中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课件显
示)
(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明确: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
5.课件继续显示:请你求出这个圆的周长。
(1)学生独立计算,1人板演。
(2)全班交流时说说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师板书:c=∏d c=2∏r
(3)指名学生介绍∏。
(4)课件显示:∏是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取近似值3.14
6.课件继续显示:请你求出这个圆的面积。
(1)学生独立计算,1人板演。
(2)全班交流时说说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板书:s=∏r2
(3)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
课件一边演示,一边引导学生口述:明确在变化的过程中,长方形的长宽和圆之间的对应关系。
以及面积不变周长增加。
7.观察板书:周长是12.56厘米,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
教师:我说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学生辨析,明确周长和面积的不同。
三、综合练习,巩固知识
1.课件出示书本102页表格,增加一项已知面积50.24平方厘米★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
(2)全班核对时强调计算方法、订单为名称等。
(3)教师延升:在一个圆中,我半径、直径、周长、面积这几个要素,只要我们知道了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求出其他三个。
2.判断:
(1)两个圆的面积周长相等,面积也一定相等。
()
(2)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14倍。
()
(3)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
(4)一个圆的半径扩大3倍,直径扩大6倍,周长扩大9倍。
()
★★(5)下图中两个小圆的周长之和等于外面大圆的周长。
★(6)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圆形,圆的面积大。
( )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
集体讲评,辨析说理。
3.解决问题:
(1)公园里有一个金鱼池,直径是18米。
小芳绕着金鱼池走了一圈,走了多少米?这个金鱼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辆汽车车轮的外直径是0.75米。
如果汽车行驶时车轮每分钟转400圈,这辆汽车每分钟大约行驶多少米?
(3)用25.12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圆形苗圃。
苗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下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
圆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后进生,搜集错误板演。
集体讲评时第5题明确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半径,因此5平方厘米就是半径的平方。
四、回顾总结,评价反思
教师:今天所回顾复习的知识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怎样?
课件出示评价与反思表格。
学生课后自己打星。
五、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74-75页!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整理与练习
圆的特征:o r= 1
d d=2r
2
画圆:定r 定o 旋转一周
圆的周长:c=∏d c=2∏r
圆的面积:s=∏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