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休闲生活变化看社会变迁》的实践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从休闲生活变化看社会变迁》的实践报告
为了从杭州人休闲生活变化来反应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这次调查我们共发了50份调查问卷。通过对比杭州各个年龄层的曾经和现在的休闲生活的对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最后统计数据,得出社会生活发生巨大的变迁。这次实践调查更好的认识到社会变迁带给人们物质、精神的双重享受,更好的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1世纪的今天,随着小康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步的提高。从要求饮食能够简单的填饱肚子到追求高档品味,再到讲究自然营养;从要求服饰能够单一保暖到时尚潮流、个性有品位;从要求住房能够挡风遮雨到豪华气派、舒适大方。人们现在追求的不是满足基本需要的品质生活,而是能够获得基本的需求之上的内在享受,是精神生活的升华。
关于消费观念和方式的变迁,感触最多。
以前的消费观念跟现今的变化是十分巨大。这个根据我们得问卷调查可以看出,现在还是有很大一部分的老年人的消费观还是停留在改革开放前的状态。经过网上一些资料分析,得出这样的消费观的主要原因:价值观和制度因素。传统封建社会的消费观念:“黜奢崇俭”,《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许多封建社会的思想家如老子等都视节俭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奢侈看作万恶之首。建国初期物资短缺、生活资料匮乏,实施的计划经济体制则进一步强化了人们“黜奢崇俭”的消费观。量入为出、计划消费是当时中国人推崇的持家之道,政府长期实行低收入政策和不鼓励消费的政策,强化了人们节衣缩食、“攒够钱再花”的消费习惯。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政府相继对住房、医疗和教育等制度进行了改革,消费者对未来风险预期水平明显提高,进而导致尽管消费者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即期消费支出增长却相对滞后。
而现在随着改革开放,外来消费观的影响以及经济的发展,我们社会的消费观大致上已经处于温饱型转向享受型的状态。关于消费,已经不只是以前那样单单的物质上的消费和精神消费,还有一种叫做视觉消费。2005年9月13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从现在到2008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年增长率达20%;预计2008年至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0%左右。到2015年中国将登上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巅峰。2006年1月,来自高盛公司的关于中国奢侈品市场的研究报告又称,除私人飞机、豪华游艇外,2004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额已达60亿美元,在全球奢侈品消费中的份额已增长至12%。这种热衷于奢侈品消费的就是属于典型的视觉消费,不再是对物品的消费,还是对品牌所形成的视觉效应的消费。
但是中国人有着独特的消费行为,当然杭州也是不例外的。中国人独特消费行为其中包括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面子消费。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所谓“面子”是指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而获得的社会地位或声望;所谓面子工夫,其实就是一种“印象整饰”的行为,是个人为了让别人对自己产生某些特定印象,而故意做给别人看的行为。戈夫曼进一步用戏剧理论的观点,将面子行为比拟为在舞台上演出的戏剧。“面子功夫”就像是做给关系网内其他人看的“前台行为”。个人对关系网内其他人做“面子功夫”,就像在舞台上演戏一样,他会刻意地安排他和别人交往时的情况背景,修饰他在别人面前的服装仪表和行为举止,期望在别人心目中塑造出某种特定的形象。
面子消费的表现形式:坐奔驰比坐奥迪有面子、坐奥迪比坐桑塔纳有面子;住山水别墅比住都市独楼有面子、住都市独楼比住大杂院有面子;不动用工资袋比动用工资袋有面子;打高尔夫球比卖煤球有面子;公款消费比自掏腰包有面子,在客厅里悬挂名人字画,身上佩戴要人送的装饰品等等。
面子消费的其他表现形式:攀比消费、炫耀消费和象征消费。攀比消费的重要前题是消费者购买某项商品并非出于物质满足的需要,它的发生更多地来源于攀比而形成的心理落
差。炫耀消费是指购买并突出显示奢侈品,以证明其支付昂贵商品能力的消费行为。象征消费指的是消费具有的符号象征性。即消费不仅是物理或物质的消费,而且也是象征的消费。这里的象征消费就如同之前所提到的视觉消费,都是关于“面子”的。
面子消费的现象在社会上是很普及的,大学也不能被排除在外。A上月消费318元,而B上月消费为4630元,同是一个班级的两名大一男生,月消费相差如此之大,后者几乎是前者的15倍。这是某某大学的两张有着天壤之别的月生活费清单:“为争‘面子’买名牌服装”,B说他上月买衣物花了1850元,其中有350元的阿迪达斯T恤,400元的耐克外衣,600元的阿迪达斯运动鞋和500元的休闲鞋。B穿的都是名牌服装,虽然这些衣物贵了点,但是无形中给他打了个高高的“面子分”,他有一个月买了一双1000元的篮球鞋,就引来好多同学羡慕的眼光,他觉得自己特别有“面子”。而B的同班同学A在本月买了一件外套和一双普通的鞋子,总共花了90元。
从休闲生活变化看社会变迁,我们还调查了其他方面。比如饮食方面的变化、休闲娱乐方面的变化等等。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家家户户可吃的东西极为有限,在十岁左右的孩子眼里,吃无疑是最有诱惑的,玩只能屈居第二位,与现在孩子的心理需求刚好相反。在30年的记忆中,自然会与吃有关,与一些词有关。第一个与吃有关的词非“过年”莫属。在儿时的记忆中,“过年”简直可以与“好吃好喝”之间画等号的。家家户户,不管平时的日子多么忙碌,多么清贫,一到年关,大人、小孩都积蓄了足够的时间来消遣,都准备了相对丰盛的物品来享用。在小孩子的眼里,过年有新衣穿,有平时吃不到的白面馒头、猪肉和其它父母力所能及提供的稀罕东西。而对大多数父母来说,过年可算得上一种甜蜜或幸福的苦恼和负担。当初最让每个小孩眼谗、嘴馋的莫过于如今已逐渐销声匿迹的各式瓶装的水果罐头。在广大农村,逢年过节,罐头、白砂糖或古巴黑糖、手工挂面几乎成了人们走亲访友必不可少的礼品当中的主角。往往一瓶罐头,一包糖在亲朋好友之间转了个圈又回到了起点,只是,这时候罐头瓶上的商标要么已残缺不全,要么已去向不明,糖外面的包装由一层变成了多层而已。当初城镇居民过年前的集体大采购风暴,如今已渐渐降温。因为,交通的四面八达,加速了商品流通的节奏和频率,人们过年的吃、喝、用已与平常生活没有多大区别。第二个与吃有关的词当属“下馆子”。“下馆子”当初的含义应该是到饭馆吃一顿,后来渐渐演化为曾很流行的“搓一顿”。时至今日,在我心灵深处依然保存着对“下馆子”的种种难忘记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到城镇的那些零星而简陋的国营食堂或个人小餐馆,吃一碗面,几两饺子或几个包子,就算“下了一次馆子”,对大人小孩来说,那都绝对可以算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和炫耀的资本。而今,中华民族传统的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在一些大小城市里,已悄悄地从家里转移到了酒店,而且一年比一年火。与此同时,每年高、中考结束后,各大酒店就会适时推出一些不同档次的“谢师宴”,颇受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欢迎。就连农村人过红白喜事,也由原来自备原料、请人加工的模式,变成了到酒店包席宴请亲朋好友,既省却了主人操办酒席的奔波和艰辛,又提高了宴请的质量和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从做问卷调查到填问卷调查再到实际访问再到做PPT等一系列的活动,虽然看起来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可是通过自己和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后才发现我们其实很辛苦的。这次实践让我们了解到老一辈过去的生活,体会到了他们的艰苦,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这次的社会实践最大的收获就是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精神,虽然在协作的过程中有些小插曲,但是我们那份一起努力一起协作的感觉很好,当每次完成一小份事情时我们就会有一种很自豪的成就感。这些经验对以后我们的生活是很有帮助,社会实践虽然辛苦但收获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