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1《我的植物朋友》教学设计教案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 1《我的植物朋友》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教学目标:

1.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2.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3.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4.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样子、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教学重点:抓住植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观察植物时,要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教学准备:搜集要描写的和你喜爱的植物的图片或实物观察。

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师:同学们,世界因为有了绿色的植物才变得生机勃勃,如果没有植物,我们的地球将变得一片荒凉,所以,

我们要爱护植物,珍惜植物给我们带的美好生活。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爱护植物呢?要爱护它,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它,认识它,只有这样,我们才知道怎样做才能爱护它,才不会做错事伤害它。如果我们把自己了解和认识的植物写成,让看了的人也了解和认识它们,那么,我们就为环保和绿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怎样写植物的。《我的植物朋友》,抓住题眼(植物)(朋友)相机板书

2.什么样的关系才称得上朋友?植物包括什么?(出示植物的图片)

【设计意图:从富有激情的谈话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植物的感情,进而激发想了解植物的好奇心,再配以各种植物的图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自己展示喜欢的植物记录卡

1.课前收集整理好所观察植物的资料,做好观察工作,做一个观察记录卡,包括植物的名称,样子,颜色,气味和其他所了解的性状。

2.小组内介绍。

3.选出小组内介绍的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学生预习环节的延续,在老师的要求下,课前从多角度观察植物,并做好观察记录卡,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写作方法指导:

1.写好植物的形态

抓住不同植物的特点,有目的地描写。如植物开花时的姿态、颜色、花期;植物叶子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总之,要抓住所写的植物与其它植物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自然界的植物千差万别,只有抓住不同于别的植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才能将植物写生动。】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

一般讲,写植物的顺序有两种:一是按茎、叶、花、果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的顺序;二是按生长顺序。

【设计意图:这样可使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

3.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

(1)对比法例如:在这千姿百态的植物世界里,我喜爱的既不是花中之王牡丹,也不是娇艳欲滴的玫瑰,而是可治百病的芦荟

(2)比喻法例如:万寿菊有的是未开的青色的花骨朵,远远地望去像一个个小小的话筒,竖在枝头,花瓣一层又层,密密地重叠在一起,像一个淡黄色的绣球。

(3)拟人法例如:《石榴》春天了,石榴树到了夏

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4)衬托法芦荟不像牡丹那样艳压群芳,也不像竹那样温尔雅,更没有玫瑰那样的馨香四溢。但就是它的朴实无华和默默为人奉献的内涵深深打动了我的心,(5)远近结合法

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例如:

近看:盛开的菊花真是漂亮,花朵极大,像个大绣球,淡黄色的花瓣,一丝一丝的,菊瓣弯曲带钩,中间金黄的花蕊像一个小太阳,菊花的茎都非常挺直

远看:a 远远望去,许多串红连成一片,红得耀眼,真像燃烧得火苗,漂亮极了

b 我家养了一盆吊兰。远看,她犹如一位眉清目秀、亭亭玉立的少女,尽显自己的风采。

【设计意图: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描写植物,可使植物更形象、生动,语言更加鲜明活泼。】

5.要有联想地抒发感情 ??

写植物可进行联想,抒发一些个人感受。如写梅花不怕风雪的特点时,可联想到人的坚韧不拔的性格;写白杨的挺拔高大,可联想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但是联想不能

超越客观实际,抒情不要无病呻吟。另外,注重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办法,是描写植物的绝佳秘方。

【设计意图:将描写植物和个人感受相结合,可以在原基础上使得到升华。】

四、尝试写作

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查,相机指导写作。

板书设计:

我的植物朋友

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对比法比喻法拟人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