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2024年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2024年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2024年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导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以下是2024年一年级数学学科的教学计划,旨在通过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基本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字和计数:- 自然数的认识和书写;- 0-10之间的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 掌握数的排列和随机数的概念。

2. 加法和减法:- 加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 认识加法算式,掌握加法的基本性质;- 实际问题中的加法运算;- 减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 认识减法算式,掌握减法的基本性质;- 实际问题中的减法运算。

3. 比较和排序:- 学习数字的大小比较;- 学习通用数词并进行排序;- 学习长度、重量、容量的比较。

4. 图形和空间:- 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如圆、方、三角形等);- 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如立方体、圆柱体等);- 比较大小、重量和容量。

5. 数据和统计:- 理解数据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统计物品的数量和颜色;- 制作简单的数据表和图表。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2.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和趣味练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3. 教师示范法:由教师进行具体操作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模仿;4.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进行小组讨论和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提供具体的教学材料,如数字卡片、计数棋盘等,让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来认识数字和计数;2. 利用教学实验和游戏,让学生体验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培养他们的运算能力;3. 结合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制作简单的图表和统计表,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图形比较,培养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2024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周:认识数字(1-10)- 学习数字1-10的写法和读法- 认识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学习简单的数数方法和数数顺序- 进行数数游戏和练习第二周:认识形状- 学习常见的形状,例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认识形状的特征和不同之处- 进行形状识别游戏和练习第三周:认识数量和数量的表达方式- 学习数量的表达方式,例如用数字、用图像- 练习通过图像辨别数量- 进行基础的数量比较活动和练习第四周:认识简单的加法和减法- 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学习通过图像和实物模型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练习和游戏第五周:认识时间- 学习认识基本的时间概念,例如早上、下午、晚上等- 学习指示小时和分钟- 进行基础的时间识别和测量活动和练习第六周:认识长度和高度- 学习长度和高度的基本概念- 学习用比较词语描述长度和高度,例如长、短、高、低等- 进行简单的测量和比较活动和练习第七周:认识重量和容量- 学习重量和容量的基本概念- 学习用比较词语描述重量和容量,例如轻、重、多、少等- 进行简单的重量和容量测量活动和练习第八周:认识图表和图形- 学习认识简单的图表和图形- 学习用图表和图形进行数据展示和分析- 进行简单的图表和图形练习和游戏第九周:复习和测试- 复习前几周学习的内容- 进行小测验,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总结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上是2024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的大致安排。

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学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2024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二)一、教学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数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门重要学科。

数学具有逻辑性、抽象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一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导论:在一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将围绕数与数的认识、数的比较、数的操作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等内容展开学习。

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第一章:认识1-9和10以内的数1.1 认识1-9和0- 知识点:学会认识数字1-9和0,学习数字的发音和写法。

- 学习活动:观察数字卡片、玩数字拼图游戏、模仿老师写数字。

- 学习目标:掌握数字1-9和0的认识和发音。

1.2 认识10以内的数- 知识点:通过十宝珠、数字拼图等教具,认识和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

- 学习活动:用十宝珠数数、玩数字排列游戏。

- 学习目标:认识并能够用十宝珠、数字拼图等教具展示10以内的数。

1.3 数的图形表示- 知识点:通过图形和手指表示数的大小和顺序。

- 学习活动:用手指数数、用图形表示数的大小。

- 学习目标:通过手指和图形表示能够比较和排序数的大小。

第二章:认识11-20和20以内的数2.1 认识11-20和10以内数的关系- 知识点:通过拼图和教具,认识11-20和10以内数的关系。

- 学习活动:用数字拼图拼出11-20的数、用教具进行比较和排序。

- 学习目标:认识11-20的数,并理解11-20和10以内数的关系。

2.2 认识20以内的数- 知识点:通过计数游戏、拼图和教具,认识20以内的数。

- 学习活动:进行数数游戏、用教具展示20以内的数、用数字拼图进行练习。

- 学习目标:掌握20以内的数,能够用教具和拼图展示和组合20以内的数。

2.3 数的分解和组成- 知识点:通过数的分解和组成,加深对数的认识。

- 学习活动:用教具进行数的分解和组成练习。

- 学习目标:运用数的分解和组成,加深对数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章:数字的比较和排序3.1 数字的大小比较- 知识点:通过比较数字大小和排序活动,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

- 学习活动:进行数字大小比较和排序游戏。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范本(三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范本(三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范本一、教材分析: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教材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二、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2. 掌握1~10以内的数的读写和数的比较大小;3. 能够掌握1~10以内的数的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4.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字1~10的认识内容包括1~10数字的读写,以及数的比较大小。

通过游戏、歌谣等形式进行教学。

2. 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1~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通过口头解答、实物教具等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 数的分类与排序学生能够分类、归类和排序物品。

通过实物教具、图形等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4. 组合的认识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组合图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形状和图形的认识学生能够辨认和命名几种常见的形状和图形,通过实物教具和图形进行教学。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1.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图文并茂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操作实践:通过实物教具和图形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认识数字1~3,包括读写和比较大小。

第二周:认识数字4~6,包括读写和比较大小。

第三周:认识数字7~9,包括读写和比较大小。

第四周:认识数字10,包括读写和比较大小。

第五周:加法运算,包括1~10以内的加法运算。

第六周:加法运算的继续,巩固1~10以内的加法运算。

第七周:减法运算,包括1~10以内的减法运算。

第八周:减法运算的继续,巩固1~10以内的减法运算。

第九周:数的分类与排序,包括物品的分类和排序。

第十周:组合的认识,包括观察、分析和组合图案。

第十一周:形状和图形的认识,包括几种常见形状和图形的辨认和命名。

2024年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一、教学策略的多样性1、采用多元化的练习形式,以增强知识的巩固效果。

2、数学乐园充分彰显教学的主体性原则,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3、重视并考虑学生的个体经验和知识基础,设计适应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材。

4、结合认数与计算,采用穿插教学法,逐步构建学生的数感,实现计算的熟练度。

5、强调理解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可以用于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对数的感知。

6、在计算教学中展现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7、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立体与平面图形,提升空间观念。

8、设计“应用数学”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教学方法体现开放性和创新性,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学期教学的指导原则本学期的教学遵循____的伟大指导,秉持____的教育理念,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____,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力推进素质教育。

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1、尊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出发点,创设熟悉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4、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5、适时调整教学要求,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建立学生的“课堂发言精彩语录”等。

三、学期教学的主要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确保学生能正确数出不同物体的数量,逐步抽象出数的概念,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能熟练书写数字。

2、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理解个位和十位的含义,能准确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读写并理解这些数的组成。

3、使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直观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024年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概述本册教科书围绕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在引入10以内数字的教学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较、分类及空间位置识别等前导性内容;进而,在教授10以内加减法之前,融入数的分与合的教学环节。

通过数一数活动,使学生初步领悟数字能够量化物体的概念;通过比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等比较活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比较技能;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初步接触分类思想,并认识到同类物体间的共通属性;通过空间位置识别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方位感,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最后,通过数的分与合教学,为后续加、减法概念的形成及口算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这一系列教学活动所蕴含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及分合思想,均为学生后续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领域知识提供了重要的思维工具。

教科书采用小单元结构,将各领域内容交叉融合,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又促进了知识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认知框架。

班级情况分析一年级学生初入校园,普遍表现出活泼好动、天真烂漫的特点。

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对数学学习持有浓厚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然而,也有少数学生存在学习能力较弱、注意力易分散的问题,但他们同样具备强烈的求知欲。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采取分层次、有耐心的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概念,掌握2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理解这些数的组成规律,熟悉<、=、>等符号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些符号或语言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同时,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熟练掌握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技巧;认识钟面及整时和大约几时的表示方法;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词汇,初步建立空间观念;通过实物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及其图形特征;具备比较物体长短、大小和轻重的能力;了解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学会简单的数据分类、收集和统计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简单问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1一、本册教材的特点:1、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可能性、关系、算法等丰富的现代数学世界。

2、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

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3、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于试图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

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

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

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平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

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

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习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

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篇)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篇)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 使学生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数的认识1. 数的认识2. 数的分类3. 数的排序比较4. 数的组成第二章加法运算1. 加法的概念2. 加法的运算方法3. 进位与退位4. 加法的应用第三章减法运算1. 减法的概念2. 减法的运算方法3. 退位与借位4. 减法的应用第四章数的应用1. 数的合与分2. 数的换算3. 市场购物4. 时间和日历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示范和解题引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确保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

2. 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进行小组讨论、问题解答、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模块化教学方法:将内容划分为多个小模块,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安排,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个体差异。

四、教学步骤:第一节认识数1. 导入:通过教具、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并引发学生对数的认识;2. 讲解:通过示意图、实物等讲解数的基本概念,在黑板上展示数字0-9;3. 操练:学生跟读数,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等形式帮助学生熟悉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4. 归纳:学生小组展示,总结数的分类和排序比较的方法。

第二节加法运算1. 导入:通过教具、图片等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概念;2. 讲解:通过示意图、实例等讲解加法的运算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理解进位的概念;3. 操练:教师出示加法算式,学生使用实物、竖式等形式进行计算,进行课堂练习;4. 应用:教师出示加法应用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实际问题。

第三节减法运算1. 导入:通过教具、图片等引导学生回顾减法的概念;2. 讲解:通过示意图、实例等讲解减法的运算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理解退位和借位的概念;3. 操练:教师出示减法算式,学生使用实物、竖式等形式进行计算,进行课堂练习;4. 应用:教师出示减法应用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实际问题。

2024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篇)

2024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篇)

2024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学生现状分析一年级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预期的要求,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还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该关注更多的是让他们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下去,并逐步引导他们的思维想象、体验所获得的成功给予的喜悦。

二、教材分析本册共有共有____个单元,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第九单元:乐园-总复习,另外还包括两个数学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小小信息员。

三、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

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5、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6、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____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7、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2024年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9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9篇)

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3)和(4)的数学课。

这两班的学生人数很平均,都是____人。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学期刚开始,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

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

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内容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及图形的拼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总复习等。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六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六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分为十个单元,涵盖内容广泛,包括基础数学概念如“数一数”、“比一比”,数字认识与加减法(如“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以及图形认知(“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时间认识(“认识钟表”)等。

还设有数学活动和校园实践环节,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聚焦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其中“进位加法”为教学难点。

这两部分内容不仅是学生后续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其认数和计算能力的重要基石,必须确保学生牢固掌握。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注重通过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观察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及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采用个性化方式学习,同时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数出20以内物体的数量,区分数量与序数,掌握数的顺序与大小,以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并能正确读写0-20的数字。

2. 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法含义及算式结构,明确加减法关系,能较为熟练地进行一位数加法及10以内减法运算。

3. 学生能根据加减法含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问题解决能力。

4. 学生能识别并使用“>”、“<”、“=”等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5. 学生能直观认识基本几何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与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6. 学生能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分类操作。

7. 学生能初步认识钟表,准确识别整时与半时。

8.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乐趣,提升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措施1. 精心备课,深入研究教材与学生实际,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确保每一节课都“有备而来”。

2024年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5篇)

2024年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5篇)

2024年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2. 建立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3. 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4. 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与数的组成教学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10,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认识自然数,掌握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 数的应用教学内容包括:数的分解与组合,数的比较,数的排列与组合。

3. 算法与计算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加法和减法符号,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

4. 长度与重量教学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和重量的基本概念,比较长度和重量,量取长度和重量。

5. 图形认识教学内容包括:认识点、线和面,认识常见的图形,理解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游戏教学法:通过一些数学游戏和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体验教学法:通过亲身参与实际操作和感受,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妙和实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安排第一周:数的认识与数的组成1. 认识数字1-3,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2. 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第二周:数的应用1. 数的分解与组合;2. 数的比较和排序。

第三周:算法与计算1. 认识加法和减法符号;2.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第四周:算法与计算1.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

第五周:长度与重量1. 认识长度和重量的基本概念;2. 长度和重量的比较。

第六周:长度与重量1. 量取长度和重量。

第七周:图形认识1. 认识点、线和面;2. 常见的图形。

2024年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范例(三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范例(三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范例本学期间,我负责初一(4)班和(7)班的数学教育任务。

鉴于学生刚从小学过渡到初中,他们的学习习惯尚不规范,导致学习水平差异显著,为确保本学期教学目标的达成,特此制定以下教学计划:一、学期学情评估:本学期的数学课程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知识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教材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

观察、思考、实验、探索、尝试和实践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因此,每一章的教学应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和共同进步,教师需扮演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开学初期的观察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的基础尚可,但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鼓励他们建立信心,改变现状,同时在稳固基础上提升他们的解题技能。

二、教学计划:(一)理解学生心理特点,激发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阶段,学生心理上出现新的需求,如独立自主,但他们的适应能力尚未完全发展。

因此,教师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目的地向他们展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让他们体验到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顺利进行生活的事实。

这将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直接兴趣,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精心备课,充分考虑学生需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确保每个知识点的过渡自然流畅。

同时,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作业也应分层次设置,确保优等生有挑战,后进生能跟上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尤其是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

(三)强化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中学阶段,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汇总五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汇总五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汇总五篇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1一、全册教学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学段目标第一学段知识与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数学思考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计划5篇

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计划5篇

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计划5篇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计划1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

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六单元“购物”。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第八单元“统计”。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职高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职高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职高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职高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我们很多的时候都会写中职学校数学教学计划,但中职学校数学教学计划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职高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一、学情分析我班共有20名学生,10名男生,10名女生。

学生的来源很广,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较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

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

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

很多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体单元安排为: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图形(一);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11—20各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期末复习;有趣的拼搭和丰收的果园两个综合实践活动。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6个单元。

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七单元分与合,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安排在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些内容是学生今后计算学习的重要基础,教材编排时不但课时有所增加,而且增设了“思考题”和“你知道吗”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拓展认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数的认识,增强探索规律的意识和简单应用知识的能力。

2、“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3个单元。

即第二单元比一比、第四单元认位置、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轻重、远近等,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另一方面,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初步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再一方面,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经验。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

2024年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

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

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

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

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班级情况简析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包括数的认知、数的比较和数的运算。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知a. 数的认知的重要性和应用;b. 数的读写;c. 数的比较和顺序。

2. 加法和减法运算a.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b. 0-1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c. 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3. 数的分解a. 数的分解与组合的概念;b. 数的分解和组合的方法;c. 数的分解和组合的应用。

4. 数量和数值关系a. 数量的认知;b. 数量和数值的关系;c. 数量和数值的应用。

5. 图形与空间a. 图形的认知和分类;b. 图形的属性和特征;c. 图形的应用。

6. 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a. 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b. 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和解决;c. 实际问题的数学推理和验证。

三、教学方法:1. 情境化教学法:通过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乐趣。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演示教学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4.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四、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数的认识a. 导入:用天气预报来引出数的概念;b.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数的概念和数的读写;c. 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法和情境化教学法;d. 教学活动:教师用示例向学生介绍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并让学生互相报数。

2. 第二课时:加法和减法运算a. 导入:以日常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为例;b.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0-1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c. 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d. 教学活动:教师用示例向学生介绍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概念和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游戏练习。

2023年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2023年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2023年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在2023年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中,我们的主要目标是: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2.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1. 数的认识与数的表达- 探究数字的本质和作用;- 认识0-100的数,并学会正确书写和快速读取;- 学会使用手指、图形和计数器等物品进行数数。

2. 加法和减法- 认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学会进行0-20的简单加减法运算;- 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 组合与拆解数- 学会分析和解释一个数的各个部分;- 学会将数进行分解和组合;- 练习使用不同的方式对数进行表达。

4. 数量的比较和排序- 学会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比较数的大小;- 学习使用不同的方法对数进行排序;- 练习通过比较和排序发现数的规律。

5. 形状和图案- 认识常见的二维和三维图形;- 学习描述和比较不同的形状;- 学会观察和绘制简单的图案。

6. 统计和数据分析- 学会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 学习制作和解读简单的图表;- 练习通过图表分析数据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欲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师讲解向学生传授和讲解数学概念、规则和技巧,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操作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小组活动和游戏等形式,巩固学生的数学技能,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4. 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5.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方法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思维能力和参与度。

2. 作业评估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成绩,评估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高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课程方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

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及相关措施:高一作为起始年级,作为从义务教育阶段迈入素质教育征程的适应阶段,该有的是一份执着。

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面对新教材的我们也是边摸索边改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

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过渡。

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习方法。

具体措施如下:(1)注意研究学生,做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工作。

(2)集中精力打好基础,分项突破难点.所列基础知识依据课程标准设计,着眼于基础知识与重点内容,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切勿忙于过早的拔高,上难题。

同时应放眼高中教学全局,注意高考命题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趋势,这样才能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使高一的数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全局有机结合。

.(3)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能力,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学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4)让学生通过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5)抓好尖子生与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提前展开数学奥竞选拔和数学基础辅导。

(6)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注意运用投影仪、电脑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二一、指导思想: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1.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 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两个班均属普高班,学习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

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

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

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

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三本学期担任高一(1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本班学生有58人,学生人数比较多,上课难度比较大,还有各学生中考成绩普遍较差,也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初中的基础参差不齐,但班上学生整体水平还可以;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内容本学期将完成“数学必修1”和“数学必修4” (人教版)两本教材的学习,教学辅助材料有《同步导学》。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必修1,主要涉及两章内容:第一章集合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对象,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2.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在给定集合中某个集合的补集;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5.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6.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得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教学本章时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变化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1.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学习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借助函数的知识表述、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知道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时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3.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会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的近似解;了解函数模型及其意义;4.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内容:第一章三角函数通过本章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三角函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3.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4.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二章平面向量在本章中让学生了解平面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2.掌握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向量数乘的运算;3.理解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4.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会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第三章几个三角恒等式通过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以及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的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参与数学发现活动的基础上,体会向量与三角函数的联系、向量与三角恒等变换公式的联系,理解并掌握三角变换的基本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