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电影欣赏论文
法律无情的电影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不仅能够娱乐观众,还能够反映社会现实,传递法律精神。
在众多电影作品中,有些作品通过讲述法律案件,揭示了法律的严苛与无情,同时也探讨了人性的善恶与道德的边界。
本文将以电影《罪与罚的边缘》为例,分析法律无情的主题,探讨其在电影艺术中的体现。
二、电影简介《罪与罚的边缘》是一部以法律为背景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因报复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人,最终在法律的制裁下走向救赎的故事。
影片通过讲述主人公从犯罪到被抓捕、审判的全过程,展现了法律的严苛与无情,以及人性的复杂。
三、法律无情的体现1. 法律的严苛在电影中,法律被赋予了严苛的象征。
主人公因为报复而犯下罪行,但在法律的制裁下,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影片中,法官公正无私,依法审判,使得主人公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
这种严苛的法律体现了法律的权威和不可侵犯性。
2. 法律的无情在电影中,法律被描绘为无情的存在。
主人公在犯罪后,法律没有给予他任何宽容,而是坚决地对他进行审判和制裁。
这种无情体现在法律的执行过程中,无论是警察的追捕,还是法庭的审判,都让主人公感受到了法律的冷酷。
3. 法律的公正电影中的法律是公正的。
在审判过程中,法官依法对主人公的罪行进行审理,最终给出了公正的判决。
这种公正体现了法律的权威,也让观众对法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人性的善恶与道德的边界1. 人性的善恶电影通过对主人公犯罪动机的剖析,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主人公在犯罪前,曾是一个善良的人,但为了报复,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这种转变体现了人性的善恶之间的冲突,也让观众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2. 道德的边界在电影中,主人公的犯罪行为引发了道德的争议。
一方面,他的报复行为是出于对不公正待遇的反抗;另一方面,他的犯罪行为却违反了法律,伤害了他人的权益。
这种道德的边界让人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对道德问题进行反思。
五、结论《罪与罚的边缘》通过讲述一个因报复而犯罪的人,在法律的制裁下走向救赎的故事,展现了法律的严苛与无情。
法律电影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通过讲述法律事件、法律人物或法律制度,向观众传递法律知识、法律精神以及法律价值。
其中,《十二怒汉》作为一部经典的美国法律电影,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深受观众喜爱。
本文将从剧情分析、人物塑造、主题思想等方面对《十二怒汉》进行案例分析。
二、剧情分析《十二怒汉》讲述了一个关于陪审团制度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纽约,一位名叫丹尼的青少年因涉嫌谋杀自己的父亲而被起诉。
在陪审团审理过程中,12名陪审员需要共同决定被告是否有罪。
在讨论过程中,陪审员们对案件事实、证据以及法律原则产生了分歧,最终通过互相尊重、理性思考和民主协商,达成了共识,维护了法律的公正。
影片以一个法庭审判的场景为背景,将陪审团的讨论过程作为主线,通过紧张的节奏和紧张的气氛,展现了陪审团制度在维护法律公正方面的积极作用。
以下是剧情分析的几个关键点:1. 案件背景:影片以一起青少年谋杀案为背景,反映了社会对青少年犯罪的关注和担忧。
2. 陪审团组成:12名陪审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职业,代表了社会的多样性。
3. 案件审理过程:在审理过程中,陪审员们对案件事实、证据和法律原则产生了分歧,展现了陪审团制度在维护法律公正方面的挑战。
4. 陪审团讨论:影片着重描绘了陪审员们在讨论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和妥协,最终达成共识。
三、人物塑造《十二怒汉》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各异,为影片增色不少。
以下是几个关键人物的分析:1. 丹尼:影片的主人公,一个青少年犯罪嫌疑人。
他的形象塑造体现了青少年犯罪的复杂性,引发了观众对青少年教育和法律制度的思考。
2. 陪审员们:12名陪审员代表了社会的多样性,他们的性格、背景和价值观各不相同。
在讨论过程中,他们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共同推动了案件的审理。
3. 法官:法官在影片中扮演着监督和引导的角色,他的形象体现了法律的威严和公正。
四、主题思想《十二怒汉》通过讲述陪审团制度的故事,传递了以下主题思想:1. 法律公正:影片强调法律在维护社会公正方面的作用,要求人们在面对争议时,必须坚持理性思考和民主协商。
法律案例分析电影推荐(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和尊重日益加深。
一部优秀的法律题材电影,不仅能让人在娱乐中了解法律知识,还能引发人们对正义、道德、人性的思考。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部充满思辨与挑战的电影——《十二公民》。
一、电影简介《十二公民》改编自美国经典话剧《十二怒汉》,讲述了在一个虚构的法庭上,12位陪审员围绕一名被控谋杀的青年的案件展开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的故事。
影片通过紧张的剧情、精彩的对话、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法律的公正以及正义的伟大。
二、案例分析1. 法律的公正与正义电影中,12位陪审员在讨论过程中,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偏见和情感,试图说服他人。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反思、辩论,最终达成共识。
这充分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它保障了人民的权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在法律面前,每个人都应平等对待,无论贫富贵贱、身份地位。
2. 人性的复杂性电影中,每位陪审员都有着自己的生活背景、价值观和情感。
在讨论过程中,他们不断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
有的陪审员偏袒被告,有的则坚持公正;有的陪审员被情感左右,有的则理性思考。
这种复杂的人性,使电影更具现实意义。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人,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自私的一面。
3. 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在电影中,一位陪审员因个人道德观念而坚持公正,与其他陪审员产生分歧。
这引发了关于道德与法律冲突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道德与法律往往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当道德与法律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如何抉择?这部电影给出了一个思考的方向。
4.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电影中,12位陪审员在讨论过程中,需要相互倾听、相互尊重、相互合作。
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达成共识,实现正义。
这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我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实现目标。
三、电影推荐理由1. 情节紧凑,引人入胜《十二公民》的剧情紧凑,引人入胜。
在短短的120分钟内,观众可以感受到法庭的紧张气氛、陪审员的矛盾心理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法律影视赏析
法律影视赏析第一篇:法律影视赏析《永不妥协》——电影观后感在《法律影视赏析》课上老师放了一部电影,电影讲的是美国诉讼历史上最大的一宗赔偿一亿三千三百万美元。
电影看后感触颇深。
电影讲诉了艾琳.布洛科维奇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她高中毕业之后就结束了学业,两次结婚,并且生了三个孩子,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收入,没有什么文化。
并且在赢得这一著名官司之前,她还刚刚输掉一场本该赢的人身伤害官司。
她很不幸,处境很糟糕,在走投无路之际,她去找替他打人身伤害官司的律师,想寻求他的帮助,不知是出于自责还是同情,那个律师给了她一份普通的工作——杂物文秘。
也就是这份工作给她带来了动力、希望和荣誉,她处理的是一桩污水处理案件,由于电力公司工厂排出的污水污染了周围居民的饮用水,致使六百多个附近的居民患上了癌症之类的绝症。
赋予正义感和同情心的艾琳,决定要帮这些人维护他们的合法权利,为他们讨回一个公道,与是她开始了艰难的调查取证和了解案件事实的过程,可想而知,这个过程的艰难和任务的艰巨。
但是天生的正义感和巨大的责任心驱使着她,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为这些受害者奔走。
通过这部影片,我还加深了对美国法律制度的了解。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文化概述美国是一个典型的英美法系国家,不论其立法风格还是司法程序都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陆法系国家有着巨大的差异。
《永不妥协》这部电影从头至尾都是以美国法律诉讼为主线的,因此,通过欣赏这部电影,观众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国等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文化特色和法律诉讼环节等。
美国具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法律制度,其国内的民众对法律也有着很高的信仰,法律文化已经深入了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当发生各种纠纷之后,美国人往往倾向于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解决问题,诉讼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定性思维。
(一)美国的陪审团制度在美国的司法体系中,陪审团制度在法庭审判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陪审团制度的引入使得美国司法更加具有亲民化的特点,更能够体现出社会普通民众对法律的理解和评价。
西方法律电影案例赏析(3篇)
第1篇一、电影背景及简介《十二怒汉》是一部由美国导演西德尼·吕美特执导,于1957年上映的经典法律电影。
影片改编自亨利·基辛格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在一个炎热的夏日,12名陪审员在陪审团会议室对一名被控谋杀罪的青少年进行审议的故事。
在这场关于正义与偏见、理性与情感的较量中,12名陪审员逐渐展现出各自的人性光辉。
二、电影赏析1. 人物塑造《十二怒汉》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鲜明。
12名陪审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拥有不同的职业背景和性格特点。
在这12个人物中,既有经验丰富的律师,也有天真烂漫的学生;既有充满正义感的退休警察,也有自私自利的商人。
正是这些丰富的人物形象,使得影片在紧张的剧情中,穿插着轻松幽默的对话,让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感受到人性的复杂。
(1)主角——陪审团成员影片的主角是12名陪审员,他们在审议过程中,各自展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
其中,扮演9号陪审员的李·乔姆斯基,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退休警察,他始终坚定地维护正义,为维护青少年无辜的声誉而努力。
而扮演10号陪审员的亨利·方达,则是一个充满偏见和自私的商人,他的言行举止在影片中引发了观众对人性弱点的思考。
(2)反派——被告及其辩护律师影片的反派是被告及其辩护律师。
被告是一个青少年,被控谋杀罪。
他的辩护律师在法庭上竭力为他辩护,但最终无法改变陪审团的判决。
这体现了西方法律制度中,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2. 情节设置《十二怒汉》的情节设置巧妙,紧凑有序。
影片以陪审团审议过程为主线,通过12名陪审员在审议过程中的辩论,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
在审议过程中,陪审员们经历了从怀疑、犹豫到坚信的过程,最终达成了共识,为被告洗清了冤屈。
3. 主题思想《十二怒汉》的主题思想深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正义与偏见影片通过陪审团审议过程,揭示了正义与偏见之间的较量。
在审议过程中,陪审员们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偏见,但他们始终坚持正义,最终为被告洗清了冤屈。
法律电影欣赏论文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法律电影欣赏》结课论文《一级谋杀》观后感《一级谋杀》观后感一、影片介绍1938年,犯人亨利试图从著名的阿尔卡特兹监狱逃出,但最终失败。
典狱长格伦对威胁自己地位的亨利恨之入骨,将其抛入封闭的地牢中长达三年,期间伴有不计其数的殴打行为。
亨利终于得以离开地牢,但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是用勺子杀死背叛自己的犯人,于是被控一级谋杀。
刚离开校门的律师詹姆斯受命为亨利辩护,长年的折磨让后者几乎丧失沟通能力,詹姆斯不放弃任何机会,逐渐拉近了两人的距离并建立了友谊。
初次开庭,詹姆斯将矛头对准非人道的狱方,引发媒体关注,也招惹来各方阻碍,女友与亲兄在压力下先后背离他而去。
詹姆斯唯一仰仗的只剩下对正义的执着,但最后关头,亨利却表示自己宁愿被判死。
不过后来经过詹姆斯的一直努力,在法庭上他扭转了不利局面,将矛头指向了阿尔卡特兹监狱和监狱长,并使本一心求死的亨利为自己辩护,最终他们取得了胜利,监狱被调查并关闭。
二、法律制度《一级谋杀》这部电影主要揭露了当时阿尔卡特拉斯监狱所存在的司法黑暗面,表现了社会人性的泯灭以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忽视和严酷的制度,透过这部电影我们能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些人性的不好的一面,最后的结局也许有点不太那么完美,不过这样的结局反而显得更加真实。
这部影片里主要涉及到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陪审团制度是当今美国司法制度中最为重要和独特的一部分,也是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重要区别之一。
在美国法庭审理中取胜的关键是说服陪审团,因为最后做出裁决的是陪审团,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法官。
陪审团裁决被告有罪还是无罪,然后由法官量刑。
法官只是一个控制法庭节奏、维持秩序,决定陪审团应该知道什么,什么证据能够呈堂,对证人的提问是否恰当的裁判。
由最普通公民组成的陪审团来决定一个嫌犯的命运,这样做符合美国的平等公正精神。
作为一个美国公民,他有可能在一天醒来以后接到个电话,要求他担任陪审员,这是他的义务。
《法律电影赏析》结课论文
《法律电影赏析》结课论文——《新抢钱夫妻》观后感姓名:李阳阳学号:111144116学院:航空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今天,我观看了一部叫做新抢钱夫妇的电影,虽然为搞笑电影,但其中蕴含着大量的道理,不禁让人深思良久。
公司职员迪克·哈伯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的熬了15年,老天终于开眼,传来了升职的喜讯,老总节课慷慨的将他提到了副总裁的位置,迪克的生活前景顿时好了起来,住别墅、开宝马、请墨西哥用人、送儿子上贵族学校,尽情的按揭贷款,就连妻子简也辞去了旅行社操心费力的工作,打算闭门做一名称职的主妇。
可是好景不常在,副总的椅子还没坐热,公司就陷入了财务丑闻、老总节课捐款而去,公司上下裁员一片、随即倒闭,倒霉的迪克只好打包回家,成为了下岗失业人士。
起初,迪克认为竞争的对手公司能收留他,并提供给理想的职位与薪水,谁知只是空欢喜一场,他只好降低身价求职,成为了商店的迎宾员,一心想当阔太太的简不得不再次调整心态,连说带骗的找到了一份跆搏健身教练的工作,同时接受美容药物试验以便赚更多的钱支付银行的贷款。
但打工不容易,夫妻俩辛苦而又微薄的收入不足以为耻仍旧奢华的日常开销,所以开始了他们的抢劫生涯。
看到了电影中主人公的经历不禁让我想起了国内的现状,在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下,我们国家有很多公司资不抵债,到了没有偿还能力的程度,老板索性携款潜逃,或移居国外,或隐姓埋名,留下了无辜的公司员工,这事不负责任的表现。
但是总另一方面看,这事公司经营方面的失误造成的后果。
前几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甚至世界的经济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经营战略来抵御金融风暴,成了每家公司必须考虑的事情。
首先,企业应该合理分配资源,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能给企业带来短期利润的项目上,而那些具有长期效益但是投入大、见效慢的项目就应该放一放,不然度不过眼前的难关,其他都是白费。
其次,内部所见开支,尽量避免浪费现象。
再次,利用经济杠杆,调节公司的收支问题,采用先进的变动成本法来进行效益计算,真正掌握公司财务情况。
法律电影赏析
法律电影赏析第一篇:法律电影赏析道德在法律面前的隐退蛮喜欢看冯小刚的电影的,不仅给人欢欣愉悦,更从他大胆的夸张中看到了人间百态。
看《天下无贼》也一样,反讽与调侃带给人愉悦轻松,但看完后却有种莫名的感动,在笑声中想流泪,故事太过无奈凄美。
故事情况很简单,王薄和王丽,一对恋人,也是作贼中最好的合作伙伴,在骗得一辆名车后,驱车驶上高原。
也许曾经他们志同道合,刻骨铭心,但在这美丽的青藏高原上,王丽的心境已然不同。
她厌倦了贼的生活,要决断往日的生涯,因为她已经怀孕,为了孩子不带着罪孽来到这个世界,她开始憧憬美丽而安宁的未来,并要为孩子积德行善。
她的转变与王薄继续作贼的筹划截然相反,王薄的不知情导致了两人之间的冲突。
她在短暂离开王薄后的时间里,认识了傻根,一个怀有天下无贼梦想的半大孩子,并被傻根那种对人毫无戒备之心的天真深深打动。
此后,他们与傻根乘上了同一列车,这似乎给了她期待的改恶从善的机会。
王薄在知道王丽怀孕后,沉默良久,他知道自己“不配做一个父亲”,于是他开始改变,愿意成全傻根的梦,为了他的孩子,也为了爱人。
曾经的盗贼成了天使,他们开始保护傻根,圆他一个天下无贼的梦。
傻根可以深信“天下无贼”,但世界绝非美好宁静,两个改恶从善的人要保护傻根,就必须应付车上以胡黎为首的盗窃团队,而这些人正对傻根六万元钱虎视眈眈。
警察在故事中引退,叙述者给了我们另外的结局,为了傻根“天下无贼”的梦想,王薄惨死在贼王黎叔的铁钩之下,王丽则必须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将来的痛苦之中生活。
我相信很多人都对王薄死亡这个结局颇为不解:一个改过自新的人,一个为了亲情爱情可以去捍卫傻根“天下无贼”梦想的人,为什么不给他一个重整河山的机会。
如果他活下去,他可以做一份平凡的工作,像平凡的丈夫一样陪伴妻子,像平凡的父亲一样照顾孩子,这难道不是对道德自救的一种鼓励吗?可是……如果王薄没有死,作为一名惯偷,他将在监狱里呆至少十年。
这更不是人们愿意看到的结局,所以,王薄是必须死去的,因为他并非从来善良,在实际中他没有生存的空间,惟有他的死才可以使故事凄美而荡气回肠,也惟有如此电影才会给我们美的感染和震撼。
法律与电影论文
法律与电影论文第一篇:法律与电影论文《法律与电影》课之电影观后感摘要:通过课堂上观看电影,我们了解到法律以其特有的方式简化了世界,在案件处理过程中,法官、律师等法律职业者通常只需要关心法律所确立的事实和要素。
所以在我们的法律电影课堂中,电影中的案例的解析培养了我们学生的法律适用技术。
而法律所关心的主题诸如审判、正义、道德、人性、习俗、冲突、客观性等也往往成为电影的主题。
但是,法学之所以需要认真地对待电影,并非仅仅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主题上的关联性,更为重要的是电影提供了一种可供法律研究的“另类读本”。
通过电影,我们学生学到了许多的法律知识与做人的道理,为我们很好地全湿了生活。
关键词:电影、法律、感悟、道理、认识这个学期的选修课《法律与电影》觉得很有意思,虽然是看电影的,但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让我受益匪浅。
因为我们同学可以从法律电影中来解读法律精神,了解法律。
另外,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来看电影中的法律知识与法律文化。
大多数影片透过法庭片展现出对于现代法治的颂扬或批判,反过来也不断熏陶和修正着人们与社会的价值观。
电影提供案例的延伸,电影让我们更注重电影里面的法律知识,同时,法律也让我们要学会要认真地对待电影,对待生活,对待人生。
今学期看的电影有《律政俏佳人》、《国家公敌》、《刺杀肯尼迪》、《阿马罗神父的罪恶》《Philadelphia》等等好多部。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律政俏佳人》、《国家公敌》和《Philadelphia》《阿马罗神父的罪恶》这几部电影了。
我个人认为《律政俏佳人》是一部美国不错的喜剧电影,它同时也是一部立志的电影。
感觉艾利·伍兹很了不起,一个学时装的居然考入了哈佛法学院,并成了一个出名的律师,真令人佩服。
虽然说她刚开始是为了爱情而进哈佛法学院的,但当她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之后,明白到了除了爱情还有许多事情值得自己思考的,对自己的人生也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影片的内容让我们学到了许多道理与精神,所诠释的精神更是让我们有所感悟与学习。
可以案例分析的法律电影(3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电影逐渐成为人们了解法律、探讨正义的重要途径。
其中,《十二公民》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引发了人们对法律与正义的广泛思考。
本文将通过对该电影的案例分析,探讨法律与正义的较量。
一、电影背景《十二公民》改编自苏联同名电影,讲述了在一个充满偏见与歧视的社会背景下,十二位陪审员对一起疑似故意杀人案的审理过程。
在这场法庭辩论中,陪审员们不仅要遵循法律,还要面对内心的道德冲突,最终在思辨与碰撞中,找到了法律的真谛。
二、案例分析1. 法律与事实的冲突在电影中,被告人被控故意杀人,但证据并不充分。
陪审员们面对的是一份疑似故意杀人的案件,而法律要求他们必须根据事实作出判断。
在这个过程中,法律与事实发生了冲突。
一方面,法律要求陪审员们严格遵守证据规则,确保案件的公正审理;另一方面,事实却并不明朗,让陪审员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2. 法律与道德的较量在审理过程中,陪审员们不仅要遵循法律,还要面对内心的道德冲突。
例如,一位陪审员因为被告人的家庭背景而对其产生了偏见,这使得他在审判过程中无法客观地看待证据。
另一位陪审员则因为同情被告人而试图为其开脱。
这种法律与道德的较量,使得陪审员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3. 法律与公正的碰撞在电影中,陪审员们为了追求公正,不断探讨法律的本质。
他们通过分析证据、对比法律条文,最终找到了真相。
在这个过程中,法律与公正发生了碰撞。
法律要求陪审员们必须公正地审理案件,而公正则是法律的灵魂。
通过这场碰撞,陪审员们深刻理解了法律与公正的紧密关系。
4. 法律与良知的冲突在电影结尾,一位陪审员因为无法忍受内心的良知而退出陪审团。
这表明,在法律与良知的冲突中,有些人选择了放弃。
法律要求人们遵守法律,但良知却要求人们追求正义。
这种冲突使得电影中的角色们陷入了痛苦的挣扎。
《十二公民》这部电影通过对一起疑似故意杀人案的审理过程,揭示了法律与正义的较量。
在电影中,法律与事实、道德、公正、良知等价值观发生了碰撞,引发了人们对法律与正义的思考。
法律电影鉴赏
法律电影鉴赏结课论文一.《永不妥协》结尾改编场景一地点:某街道待出售房子日期:某日下午人物:艾琳,乔治,某中介中介:(三人一边往里走,中介一边介绍)您看,主卧是一个大落地窗,采光好,拉上窗帘也不会影响我们的私生活,没事的时候泡杯咖啡看看夕阳,很好的放松方式,您再看这边开放式厨房,干净亮堂,很有家的那种氛围,这个房子对于您这样的上班族最适合不过了,地处市中心,出门左转就是公交车站,再直走过条街就是地铁站,超市咖啡厅都离得很近,市中心生活、交通便利、教育条件好,想购买市中心房屋的客户越来越多,市中心的住房越来越供不应求,价格有上升的趋势。
现在买卖双方僵持,正是最好的谈判最好时机,等到市场热起来了,机会就少了。
艾琳:(听得有点晕了)哦哦,好的好的,我们可不可以…四处看看。
中介:哦,可以可以当然可以!您看这边…(刚想再次开始喷,被艾琳一个友好的眼神提醒了瞬间收了回去)好的好的,您随便看看!有什么需要叫我!艾琳:(挎着乔治的胳膊)咱们先去主卧看一眼,(走过去)恩,落地窗是不错,但是没有单独的卫生间是不是会不方便,还稍微有点点小。
你觉得呢,亲爱的…(看向乔治)乔治:恩,而且,窗户面向西,夏天会不会太热,还有,市中心会不会太吵了,你白天上班那么累,晚上回来再休息不好,恩(摇头,一脸的心疼),不行不行!艾琳:(听到乔治那么说一脸的幸福,啵一口)那今天就算啦?乔治:(点头)回家吧,咱们那房子住的也挺好的,赶紧回家,孩子们肯定都饿了…中介:(一直在后尾随)您还是回去在考虑考虑吧,这地段这价格,是吧…(三人边说边走)场景二地点:艾琳的老房子里人物:艾琳,乔治,艾德,马修,凯蒂,贝丝(三个孩子)日期:圣诞前一天下午五六点钟艾琳:(在厨房准备做饭,突然传出乒乒乓乓的声音)哦哦不!你妹!(正在客厅看电视聊天的乔治,艾德对视一眼,撇撇嘴,乔治站起来)乔治:(抱着贝丝一边走一边教说)妈妈,我们明天之前还能吃上晚饭吗?艾琳:(不要打击我的表情看了乔治一眼,然后转而安抚的看着贝丝)甜心,等妈妈一会,好不好,马上就好了哈。
法律影视赏析论文(电影控方证人的法律问题赏析)
法律影视赏析论文(电影控方证人的法律问题赏析)《控方证人》是一部由英国导演比利·怀尔德执导的法律题材电影,于1957年上映。
这部电影是根据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
故事情节紧凑,主人公们在法庭内外展开了一场鏖战。
该电影唯美的画面和悬疑的情节,让观众们一遍又一遍地思考、分析每一个情节,直到影片的结尾才真正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犯罪发生真相。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该电影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随后分析了在本片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并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电影情节介绍该电影的故事情节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伦敦,主角是一位著名的刑事律师艾伦·图雷。
在电影开始之初,艾伦收到了一名富有的土豪勒诺克斯的委托,要求艾伦为自己的侄子里昂勋位辩护。
原本该案件已经安排好了辩护律师,但是在该律师病倒之后,勒诺克斯便敦促艾伦前来帮助他的侄子。
在法庭上,勒诺克斯的侄子里昂被指控谋杀自己的养母。
艾伦通过一系列逐渐揭示出的情节,逐渐揭露出真相,证明意图谋杀的真凶是勒诺克斯夫人。
本案的最后指控被推翻,最终里昂以无罪获释。
二、电影中的法律问题分析1、证人证言的可信性在本片中,关于证人证言的可信性一直是困扰艾伦和法官的问题。
一个诀窍对于证人证言的判断是对其进行交叉询问。
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够绝对保障证人证言的可信性。
在电影中,勒诺克斯夫人和温斯顿证言时表现得很有说服力,但当艾伦展示出更多的证据后,这些证人证言就被证明是错误的。
2、律师职业道德问题在电影中,艾伦用拒绝分类证人的姿态来表明律师的职业精神。
但事实上,律师在辩护过程中往往需要面对这些分类,因为这些分类将证据转化为具体的事实或暗示。
律师在利用符合他们目标的事实的同时,不得不同时保留那些不符合他们目标的事实。
3、法庭上的证据在电影中,艾伦在法庭内外搜集所有必要的证据来揭示真相。
通过分析证据,他解决了许多问题,并推翻了控方的指控。
在现实生活中,证据常常是导致案件得到解决的一个关键因素。
法律电影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电影背景及概述《辩护人》是一部韩国电影,由李俊益执导,宋康昊、李钟硕、金惠子等人主演。
该片改编自真实事件,讲述了韩国律师宋在石(宋康昊饰)在1980年代韩国民主运动时期,为政治犯辩护并逐渐揭开政府真相的故事。
二、电影主题及法律分析1. 主题分析《辩护人》以韩国民主运动为背景,通过律师宋在石的辩护经历,展现了当时韩国社会的黑暗面,揭示了政府对于政治犯的迫害和压制。
影片旨在唤醒人们对民主、正义和自由的追求,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2. 法律分析(1)律师辩护权在《辩护人》中,宋在石作为一名律师,积极行使自己的辩护权,为政治犯提供法律援助。
这体现了律师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捍卫司法公正方面的职责。
在我国《律师法》中,明确规定律师享有独立的辩护权,有权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独立的辩护意见,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
(2)言论自由权影片中,宋在石为政治犯辩护的过程中,多次受到政府的打压和威胁。
这反映了当时韩国社会言论自由的受限。
在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政府应当保障公民依法行使言论自由权。
(3)人权保障《辩护人》揭示了政府对于政治犯的迫害,体现了人权保障的重要性。
在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
三、电影中的法律问题及启示1. 法律问题(1)律师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的冲突在《辩护人》中,宋在石在为政治犯辩护的过程中,面临道德与法律责任的冲突。
一方面,他作为一名律师,有义务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另一方面,政府对他的威胁和打压,使他不得不在道德和法律之间作出选择。
(2)言论自由与国家安全的平衡影片中,政府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对政治犯进行打压,限制了言论自由。
在我国,言论自由与国家安全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又要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 启示(1)加强律师队伍建设,提高律师职业道德《辩护人》提醒我们,律师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捍卫司法公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经典法律影视欣赏论文
经典法律影视赏析论文XXX《秋菊打官司》秋菊该不该告--法治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冲突看完《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秋菊到底该不该告。
故事的大体内容是:在中国西北一个小山村,秋菊的丈夫王庆来因为要盖辣子楼与村长发生了争执,被村长踢中要害。
秋菊怀着身孕去找村长说理,村长不肯认错。
秋菊又到乡政府告状,村长答应赔偿秋菊家的经济损失。
村长把钱扔在地上,受辱的秋菊没有捡钱,而是又一次踏上了漫漫的告状路途。
秋菊先后到了县公安局和市里,最后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
除夕之夜,秋菊难产。
在村长和村民的帮助下,连夜踏雪冒寒将秋菊送进医院。
秋菊顺利地产下了一个男婴,秋菊与家人对村长感激万分,官司也不再提了。
正当秋菊家庆贺孩子满月时,传来市法院的判决,村长被拘留。
由此,秋菊陷入了深深的茫然。
众所周知,中国社会分为两套秩序,一是乡土社会的民间秩序,一是官方的秩序,这在中国农村体现得尤其明显。
在农村,民间舆论是评判行为的最主要力量,人情是联系人们关系的最大纽带。
面子是他们所追求的东西。
而在现代秩序中,评判行为的力量是法律,是国家强制机关,联系人之间关系的是合作或者利益。
秋菊想要的是一个说法,但是村长不给他说法,于是秋菊一次又一次踏上漫漫的告状路途。
但是秋菊的告状,是要通过现代秩序,法律程序来解决一个乡土内的问题,因为通过乡土秩序无法解决,她就认为法律、公安这些外来的官方事物是高高在上的,是有效的,可是法律上没有这东西,法律也许适合城市社会,它能给你的只是它们觉得重要的东西,比如钱,那两百块钱就是最好的赔偿,但是,你若要赔礼道歉,这是面子问题,是乡土社会看重的东西,法律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部影片中,这两套体系的冲突到了极其尴尬的地步。
村长不计前嫌半夜抬难产的秋菊去生孩子,还是大雪天的,如果没有村长,秋菊可能就死了,儿子也可能没有了。
秋菊感谢村长,要村长来喝满月酒,可是在喜乐的热闹气氛中,村长却被抓走了,因为按法律程序,村长构成了犯罪,要坐牢。
法律影视赏析论文 电影控方证人的法律问题赏析
控方证人赏析建环1302班陈文博U201315938一.【电影介绍】《控方证人》是1958年的美国老电影,曾获第30届奥斯卡奖多项提名,本片改编自“侦探小说皇后”阿嘉莎·克莉丝蒂的同名原著。
阿加莎·克里斯蒂开创了侦探小说的“乡间别墅派”,即凶杀案发生在一个特定封闭的环境中,而凶手也是几个特定关系人之一。
欧美甚至日本很多侦探作品也是使用了这一模式。
她始终以动机和分析人性,为读者展现一个个特异怪诞的丰富心理世界,由此揭露人心之丰富,展现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深层揭示曲折摇曳的人性迷宫。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数量之丰仅次于莎士比亚。
因为她的推理小说,她也被称为“推理女王”。
代表作品有《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谋杀案》等,当然,还有这里[1]介绍到的控方证人。
巧匠导演比利·怀尔德执导本片,比利是一位犹太裔的美国导演、制作人与编剧家,是美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
比利·怀尔德曾经两度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共入围奥斯卡奖21个奖项,其中有8次是最佳导演奖。
而本片主演是泰隆·鲍华、玛琳·黛德丽,其中玛琳·黛德丽为德裔著名美国演员兼歌手。
她有着动人的容貌、优雅冷艳的气质,是一位具有特殊魅力的明星,一生共拍了五十多部电影,扮演过风尘女子、舞女、吉普赛女郎、贵妇人、女皇等各种角色,是好莱坞二三十年代唯一可以与葛丽泰·嘉宝分庭抗礼的女明星。
虽然没有得到过奥斯卡奖,但其芳名在美国家喻户晓。
她曾经演唱过的英文版《莉莉玛莲》则成为了二战中美、德双方士兵的最喜爱的歌曲。
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选[2]为百年来最伟大的银幕女影星第九名。
此片剧情布局十分巧妙,台词风趣,当年的大腕级明星表演炉火纯青,是比利·怀尔德执导的一部美国剧情片。
二.【剧情回顾】剧情内容大致是:被告人沃尔结识了一位56岁的富婆,两人相谈甚欢,富婆对他充满爱意,甚至为他修改了遗嘱,把8万英镑留给他。
法律电影欣赏论文
法律电影欣赏论文——《永不妥协》的光芒学院:航空工程学院学号:090141207姓名:高强《永不妥协》的光芒现今社会,“权利”一词似乎只是在社会高层中才变得有意义,对于普通百姓,“金钱”、“利诱”或许来得更实在一些。
但是,放弃权利的同时,可能同时放弃了健康,放弃了生命。
而那种坚韧、永不妥协的精神仍会在黑暗中散发自己的光芒。
通过法律电影欣赏课程的电影欣赏,我从《永不妥协》中,更深一步地了解了权利,了解了永不妥协的精神,了解到社会中人性的一面。
我相信这种永不妥协的光芒会为更多的人照亮人生旅途的道路。
以下是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认识和从中获得的社会知识。
艾琳,一个普通的妇女,没有钱,没有工作,也没有太多的期望,在一次偶然的交通事件中她结识了老律师艾德,并且得以到他的律师事务所工作。
在工作中,艾琳被一处房地产的医学记录所困惑,于是开始查询相关的事件,还劝服了艾德一起加入调查。
调查中,她逐渐发现出来一个被掩盖的污染水源,而这一污染给当地居民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和疾病。
尽管居民们起初对爱琳的调查持不合作的态度,但最终爱琳用自己的恒心和真诚打动了他们,她动员了600人组成的原告团结起来,克服了不平等的困难,打赢了这场官司,并且获得了美国诉讼历史上最大的一宗赔偿——3.33亿美元。
这件事情使她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使他获得了一个新的生活。
在一个英雄匮乏的年代,艾琳的故事堪称撼人、奇妙且带有一丝反叛的味道。
艾琳高中没读完便糊里糊涂辍了学。
两度婚姻,连生三子,情场失意之际,事业又遭遇翻船,转瞬又输掉一场志在必得的人身伤害官司,艾琳的人生际遇真可谓灰到极点。
出于同情和歉疚,没能替她打赢官司的艾德·马斯利律师请她到自己的小事务所里干点儿文秘的活儿。
如果不是一桩看似不起眼的污水申诉案,艾琳的日子极有可能就这般惨淡潦倒下去了。
由于怜悯天性的驱使,艾琳来到污水案涉及的沙漠小社区,骇然发现污水里富含剧烈致癌物质,而负责供水的大公司PG&此却敷衍唐塞。
法律电影赏析论文
法律电影赏析论文浅谈法律电影赏析之情与法的碰撞在学术界一直又有一种争论,叫做: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似乎是一个没有胜负的辩论。
在法律审判当中往往也会遇到这种两难的境况,譬如:情与法。
到底是要以法律为准绳,还是以人情为根本?这个问题不断敲打着法官与世人。
在本学期看过的法律电影中,情与法的冲突也格外的严重。
有些问题,如果只是从我们普通人的情感来判断非常容易,因为那种情况下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法官的眼中却是不容许的,是法律绝对要惩罚的,但这种判决又会使人厌恶、令人含冤、世人叫屈。
所以到底法律的严格执行是真的维护了人们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正义,还是令人厌烦呢?到底法律的做法合不合理,对与不对呢?恐怕这种问题没人能简单解答,因为在有些时候他就像鸡与蛋谁先谁后的问题一样。
本学期的法律电影赏析看的影片有《审死官》、《东京审判》、《费城故事》、《失控陪审团》、《刮痧》。
每部影片都在从不同的角度讲述着自己的法律故事,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反映了情与法的问题,反映了情与法的冲突。
尤其是《审死官》与《刮痧》在这个问题上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式展现了这个问题。
《审死官》为我们展示了官吏的昏庸,群众的无知,宋仁杰的机智,还有其滔滔不绝的辩才。
看过之后细细品味,才发现它留给我最深印象不是它的讽刺而是它所揭露的社会中丑陋的现象——法律的尊严已被遗忘,还有其恶果。
在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里,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由此可见,法律的尊严不可侵犯。
《审死官》出现在清末,当时官僚腐败,法律被践踏。
其结果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然而世间没有完美的法律。
无论是因时代进步,还是因观念更新,总有一些法律条款变的不近人情。
但人间有情有爱。
只要有颗正义的心,人间处处都是温暖的。
结合现实,我们发现德治与法制同等重要。
古人云:“法施与已然之后,礼施与未然之前”一针见血指出只有德治与法制相辅相承,社会才能稳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法律影视赏析论文(电影控方证人的法律问题赏析)
控方证人赏析建环1302班陈文博U201315938一.【电影介绍】《控方证人》是1958年的美国老电影,曾获第30届奥斯卡奖多项提名,本片改编自“侦探小说皇后”阿嘉莎·克莉丝蒂的同名原著。
阿加莎·克里斯蒂开创了侦探小说的“乡间别墅派”,即凶杀案发生在一个特定封闭的环境中,而凶手也是几个特定关系人之一。
欧美甚至日本很多侦探作品也是使用了这一模式。
她始终以动机和分析人性,为读者展现一个个特异怪诞的丰富心理世界,由此揭露人心之丰富,展现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深层揭示曲折摇曳的人性迷宫。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数量之丰仅次于莎士比亚。
因为她的推理小说,她也被称为“推理女王”。
代表作品有《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谋杀案》等,当然,还有这里[1]介绍到的控方证人。
巧匠导演比利·怀尔德执导本片,比利是一位犹太裔的美国导演、制作人与编剧家,是美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
比利·怀尔德曾经两度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共入围奥斯卡奖21个奖项,其中有8次是最佳导演奖。
而本片主演是泰隆·鲍华、玛琳·黛德丽,其中玛琳·黛德丽为德裔著名美国演员兼歌手。
她有着动人的容貌、优雅冷艳的气质,是一位具有特殊魅力的明星,一生共拍了五十多部电影,扮演过风尘女子、舞女、吉普赛女郎、贵妇人、女皇等各种角色,是好莱坞二三十年代唯一可以与葛丽泰·嘉宝分庭抗礼的女明星。
虽然没有得到过奥斯卡奖,但其芳名在美国家喻户晓。
她曾经演唱过的英文版《莉莉玛莲》则成为了二战中美、德双方士兵的最喜爱的歌曲。
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选[2]为百年来最伟大的银幕女影星第九名。
此片剧情布局十分巧妙,台词风趣,当年的大腕级明星表演炉火纯青,是比利·怀尔德执导的一部美国剧情片。
二.【剧情回顾】剧情内容大致是:被告人沃尔结识了一位56岁的富婆,两人相谈甚欢,富婆对他充满爱意,甚至为他修改了遗嘱,把8万英镑留给他。
法律电影欣赏小论文
法律电影欣赏小论文------观《Erin Brockovich》有感《Erin Brockovich》中文名《永不妥协》,由朱莉娅·罗伯茨(Julia Roberts)及阿伯特·芬尼(Albert Finney)主演, 2000年上映,7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改编自真实事件,描述了一个没有法律背景的单身母亲,历尽艰辛,以永不妥协的勇气和毅力打赢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民事赔偿案。
艾琳·布罗克维奇(朱莉娅·罗伯茨饰)是一位经历了两次离婚并抚养三个孩子的单身母亲,在一次十分无奈的交通事故之后,这个一贫如洗,无工作,也无前途的可怜妇女几乎到了走投无路的绝境。
无奈之下,艾琳恳求自己的律师埃德.马斯瑞(阿伯特·芬尼饰)雇用她,在律师事务所里打工。
艾琳在一堆有关资产和债务的文件中很偶然地发现了可疑的医药单据,引起了她的困惑和怀疑。
在埃德的支持下,艾琳开始展开调查,并很快找到线索,发现了当地社区隐藏着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一处非法排放的有毒污水正在损害居民的健康,是造成一种致命疾病的根源。
可怕的是居民们对此并未察觉,甚至起初对艾琳的结论表示怀疑,但是不久就被艾琳的执着和责任感打动了,大家在一个目标下紧紧团结起来,艾琳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全体居民的信任,成了他们的代言人。
艾琳挨家挨户的做动员工作,终于得到600多个人的签名支持。
艾琳和埃德在一家大型法律事务机构的帮助下,终于使污染事件得到了赔偿,创造了美国历史上同类民事案件的赔偿金额之最,达3.33亿美元。
女主角艾琳·布罗克维奇虽不是律师,但在她调查取证过程中,历时18个月,获得了大量的证据。
在众人羡慕和敬佩艾琳·布罗克维奇同时,我想更多关注是艾琳·布罗克维奇身后的律师团队。
影片用了大量的篇幅去勾画艾琳·布罗克维奇如何去艰难取证,包括靠她的美艳获得辛克利镇拉罕登区水利会管理人员提供了查档的便利,从而获得了该水利会出具的NO:087-160清除及废除令。
法律影视鉴赏选修课期末论文
法律影视鉴赏选修课期末论文法律电影鉴赏与分析选修课期末论文——《十二怒汉》观后感张祎中美经济系 130142102日前,我们在法律电影鉴赏与分析课堂上观看了一部有关陪审员制度和法律正义的经典影片——《十二怒汉》。
影片所讲述的案件本身十分简单——一个18岁少年因涉嫌杀害自己的父亲而被告上法庭接受审判。
对于这个案件,十二位陪审团成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得出统一意见,法官以此来对那位少年进行判决。
可以说,少年的未来被交到了这十二人的手中。
在这部影片中,对十二位陪审团成员所进行的争执讨论的描写是影片的重中之重。
他们来自不同行业,拥有不同的价值观,持有不同的人生态度。
他们在有限的空间内,对于这个案件进行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激烈讨论。
他们之中,除了8号之外,其他人都对这个有证人、证词、“条理清晰”的案件不屑一顾,没有开始讨论就认定了少年有罪。
对此8号陪审员提出了自己的“合理疑点”,并耐心地说服其他的陪审员。
在一次次投票中,guilty与not guilty比例由1:11慢慢变动到11:1,直到12票全票通过。
在我看来那些改变主意的人,并不是被8号陪审员的说辞所说服,他们是被自己的良知,他们的人性所说服。
当他们不再漫不经心的讨论案件时,当他们不再怀抱偏见时,当这些陪审团成员重拾了应有的冷静与细致时,人性胜利。
当人们勇敢的承认自己曾经愚蠢的对一个生命妄下断论,当人们正视自己人性固有的缺点,当他们重新审度一个民主国家赋予他们的权利与义务时,他们做出了改变,这就是胜利。
人的胜利,国家的胜利。
其实在最初,在观看这部影片之前,我一直无法理解陪审团制度的存在。
陪审团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每个人的品行不同,或是偏激,或是冷静理智,或是立场摇摆不定,大部分陪审员可能甚至没有接触过法律相关的专业知识。
他们如何达成共识,又如何不带偏见地、公正地进行投票?《十二怒汉》这部影片帮我解决了这个疑惑。
通过这部影片,我了解到评审团只用提出“合理怀疑”,即可判决嫌疑人无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电影欣赏论文
浅谈美国的陪审团制度
——观《Runaway Jury》有感
学院:航空自动化学院
学号:091141214
姓名:梁香
浅谈美国的陪审团制度
——观《Runaway Jury》有感
《Runaway Jury》中文名《失控的陪审团》,由John Cusack 和Gene Hackman 主演。
影片讲述了枪击事件受害人控诉枪械公司的事件。
在新奥尔良的一起办公室枪杀案之后,当事者将枪械制造商告上了法院,控告他们生产武器导致众多暴力事件的发生,要求法院裁定出售武器是一种违法行为。
为了能够打赢官司,枪械公司聘请蓝金以及各界精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通过监控、调查以及心理分析等各种手段来了解陪审员从而达到控制他们为自己服务的目的。
与此同时,原告的代表律师文道•鲁尔与陪审团筛选顾问劳伦斯合作选择陪审团成员,想凭正义来打赢这场官司。
一场徘徊于良心与金钱之间的较量即将开始,这里隐藏着人性对物欲的贪念、对内心的责备、对腐败的诫叹……
另一方面,尼克•伊斯特隐藏身份,以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成功骗倒蓝金,顺利成为陪审团中的一员。
他开始暗箱操作,试图在这起枪械制造案中影响其他的陪审团成员,使他们用“正确的方法”投票。
与此同时,尼克与其女友玛丽设下圈套,向洛尔与蓝金发出信号,承诺他们出钱就可以控制陪审团。
在陪审团给出判决前的最后关头,蓝金动摇了,答应了玛丽的提价要求,向其汇去了1500万。
庆幸的是,罗尔最终守住了自己的立场。
影片的最后,在男女主角设下的圈套中枪械公司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蓝金不仅声名狼藉,还为以前枪击事件的受害者“提供”了一笔可观的赔偿费。
陪审团制度,是指由特定人数的有选举权的公民参与决定嫌犯是否起诉、是否有罪的制度。
美国法律规定,每个成年美国公民都有担任陪审员的义务。
但是不满21岁、不在本土居住、不通晓英语及听力有缺陷的人、有前科者,没有资格充当陪审员。
联邦法院刑事案件的陪审团人数为12人,(注:《联邦刑事诉讼程序规则》,第23(乙)条)但各州刑事案件陪审团的人数却各有不同。
在陪审团制度中,候选人都要参加预先审核,其目的是要了解陪审员的背景情况、其对案件的了解和个人态度,以便确定该候选陪审员是否可以成为公正无
私的陪审员。
在这一程序中,候选陪审员可能通过“有理由的要求回避”和“绝对要求回避”两种方式被从陪审团名单中除名。
其中,《联邦刑事诉讼程序规则》规定:“如果被控之罪行可判处死刑,每方有权用20次绝对要求回避。
如果可判处一年以上有期徒刑,政府方有权作6次绝对要求回避,而被告或所有共同被告有权用10次绝对要求回避。
如果可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罚金或者两者并罚,每方有权作3次绝对要求回避。
”(注:《联邦刑事诉讼程序规则》,第24(乙)条)各州对这一程序的要求虽然不同,但许多州都采用一种所谓的“共选陪审团制度”,即双方从陪审员小组成员的名单中交替地勾去名字,直到每一方都用尽其可使用的次数为止。
影片中辩方顾问在后台通过高科技设备分析每个候选成员的背景和现场表现,及时做出该成员对己方是否有利的分析,现场指挥前台律师接受或拒绝该名候选人。
其拒绝候选人正是依据这种制度。
而尼克之前在辛辛纳提也曾经被抽中为候选成员,但是却没能成为正式成员,也是因为某一方的律师提出了“绝对要求回避”的申请。
而这次,尼克成功的使用欲擒故纵的伎俩,装出一幅无所谓的姿态,反而成功进入陪审团。
如同任何一种法律制度一样,陪审团制度也有它不可忽略的缺陷。
首先,案件的审判并非绝对公正。
陪审团的成员都是普通人,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各种各样不为人知的问题和秘密。
正如蓝金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把柄,只要抓住了就能左右他们的决定。
换句话说,只要找对路,就一定能够收买陪审团。
也正因为如此,陪审团有时也会失控,会作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判决。
蓝金和尼克都钻了法律的空子,以陪审团成员入手,选择对自己当事人有利的陪审员、以金钱收买或其他手段误导陪审员,以达到控制案件审判结果的目的。
其次,美国是“英美法系”国家,判例法或不成文法是美国法律制度的基石,也就是说法院在审理的过程中经常都要参照同类案件的“先例”。
因此一个重大案件的审理的意义并不在于案件本身,而是在于对今后同类案件的影响。
每次联邦最高法院做出了一个比较有突破性的判决都会引起一阵轩然大波,。
影片中辨方律师顾问正是以这种多米诺效应的巨大影响作为筹码和枪械公司的老板谈判的,正像他所说,这场案子如果输了,绝对不是赔偿这一位涉案家属这么简单的,一旦设了先例,就会如洪水决堤一般引发无数的类似赔偿起诉,枪械公司再有钱也无力承受,所以绝对不能因小失大。
再者,陪审团制度的存在,增加了政府的开支。
虽然每个陪审团成员一天的补贴只有16美元,但是一个国家常年累月要进行的审判不计其数,况且,一场审判往往旷日持久,有时候甚至长达几个月,再加上前期挑选陪审团、组织陪审团工作以及每天的伙食和其他开支,积少成多,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也是一笔不可小觑的开支。
陪审团制度在美国的争议有很多,它似乎是美国的司法制度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在美国,所有理解赞同这个制度的人,从来不认为它是一个完美的制度,只是找不到一个比它更好的制度罢了。
这正像美国人有时候开玩笑的说法:如果你不把陪审团制度和其它国家的制度相比的话,它真是糟透了。
美国的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就认为,陪审团制度在维护民主所起的作用上,比选举权还要重要。
美国人之所以崇尚陪审团制度,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它的历史根基以及美国殖民者在反抗英国的革命中赋予陪审团审判的重要意义。
当然,美国采用陪审团制度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主要如下:
第一、陪审团制度有助于对政府权力的有效制约和司法腐败的遏制。
在陪审团制度下,法官只能主导法庭辩论和定案后的量刑,断案的是陪审团,而陪审员是从平民中挑选出来的,允许一个独立的陪审团参加到司法裁判的过程中,可以防止政府在法律制度中滥用权力以及行贿行为。
美国人似乎更信任和他们一样的普通公民的判断和决定,而不太信任政府官员(即法官)所作的判断,仿佛普通公民要比政府官员更为公平和认真。
第二、陪审团制度体现了公民的平等性,只要是符合要求的公民都可能成为陪审员,而被告都将同样接受陪审团的评判。
第三、陪审团制度有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
陪审团制度规定,陪审员中,有一人持否定意见,这个案子就不能判决。
第四、陪审团制度有助于增进公民的法律意识。
参加了陪审团,不仅在开庭前接受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更重要在整个庭审过程中,陪审员参加到法律制度的运作中,直接体验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对相关的民事或刑事行为做出法律的判断,从而使公民增加了法律意识,提高了法律素养。
第五、陪审团制度有助于减少涉法涉诉案件的发生。
一方面,由于陪审团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同一案件出现再次上诉的可能性降低。
另一方面,由于全国符
合条件的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到陪审中来,公民的法律素质得到提高,犯罪率就自然得到降低。
影片最后枪械公司输了,但也不能说法律就正义了,陪审团就公正了。
陪审员们虽然有着代表民众的一票,但大多数人仍是依照自己情感来投票,先前被蓝金操控,而后被尼克影响,从表面上陪审团被尼克所影响与被律师团所操纵的是一样的。
但其有本质区别就像尼克在酒吧里对陪审团顾问蓝金说的一样“我没有操纵他们,我只是防止你作弊”。
诚然我们相信陪审团制度不那么尽善尽美,但确实正如贺卫方说过“由12个未受过法律训练的外行人对当事人是否构成犯罪或者民事侵权作出独立的判断,这样做的合理性在哪里?陪审团制度得以存在的前提是人们相信对案件事实问题的判断并不依赖法律训练,重要的是公平的机制和人们的基本理性及生活经验。
”陪审团制度体现的是民意,而非统治阶级的意志。
我们可能无法保证陪审团永远公正,但陪审团的判决更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价值观,更接近于人们希望达到的客观的事实真相,更接近我们心中的正义。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失控的陪审团>、<美国陪审团制度》》;
《联邦刑事诉讼程序规则》,第23(乙)条
《联邦刑事诉讼程序规则》,第24(乙)条
《论法律电影视域下的美国法律文化》(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6第5期)
《影像中的正义——从电影故事看美国法律文化》保罗•伯格曼等著.朱靖江译.海南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