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_T 3712-2020跨座式单轨交通运营管理规范

合集下载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跨座式单轨交通防雷技术规范》的通知-渝建发[2009]78号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跨座式单轨交通防雷技术规范》的通知-渝建发[2009]78号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跨座式单轨交通防雷技术规范》的通知
制定机关
公布日期
2009.04.23
施行日期
2009.06.01
文号
渝建发[2009]78号
主题类别
城乡建设综合规定
效力等级
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正文:
----------------------------------------------------------------------------------------------------------------------------------------------------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三日
——结束——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跨座式单轨交通防雷技术规范》的通知
(渝建发〔2009〕78号)
各区县(自治县)建委,有关单位:
现批准《跨座式单轨交通防雷技术规范》为我市工程建设推荐性标准,编号为:。
本规范由重庆市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市防雷中心负责具体解释。

地铁适用标准规范目录

地铁适用标准规范目录

地铁适用标准规范目录1.《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GB/T 50546-2009)2.《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3.《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建设工程)(54条)4.《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管理规范》(GB50722-2011)5.《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6.《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50656-2011)7.《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标准》(GB50715―2011)8.《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10.《建筑施工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12.《建筑拆除工程技术规范》(JGJ147-2004)13.《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2012)14.《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CJJ/T 164-2011)15.《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 50733-2011)16.《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_T 14-2011)17.《高处作业分级》(GB/T 3608--1993)18.《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19.《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276-2012)20.《龙门架、井字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1992)2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_130-2011)22.《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23.《建筑门窗及幕墙用玻璃术语》(JG/T354-2012)24.《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 256—2011)25.《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11)26.《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JGJ/T 258-2011)2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28.《机械喷涂抹灰施工规程》(JGJ/T 105-2011)29.《建材工程术语标准》(GB/T 50731-2011)3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31.《工业设备及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 50726-2011)32.《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636-2010)33.《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3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2011)35.《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3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38.《给水排水用滗水器通用技术条件》(CJ/T 388-2012)39.《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规范》(RFJ02-2009)40.《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系统技术规程》(CJJ183-2012)41.《地铁限界标准》(CJJ96—2003)42.《地铁与轻轨车辆转向架技术条件》(CJ/T365—2011)43.《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房标识》(CJ/T 387-2012)44.《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GB/T 10411-2005)45.《城市轨道交通直线电机牵引系统设计规范》(CJJ167-2012)46.《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整流机组技术条件》(CJ/T 370-2011)47.《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 12758-2004)48.《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检测技术规程》(CJJ/T162-2011)49.《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采暖及通风装置技术条件》(CJ/T354-2010)50.《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贯通道技术条件》(CJ/T 353-2010)51.《城市轨道交通直线感应牵引电机技术条件》(CJ/T 311-2009)52.《城市轨道交通直线电机车辆通用技术条件》(CJ/T310-2009)53.《城市轨道交通浮置板橡胶隔振器》(CJ/T285-2008)54.《城市轨道交通轨道橡胶减震器》(CJT 286-2008)55.《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CJJ 183-2012)56.《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1992)5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检查指南》(试行)(质量验收)(18条)58.《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59.《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60.《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52-2012)6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62.《工业设备及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727-2011)63.《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81-2010)6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6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66.《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10-2002)67.《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578-2010)68.《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82-2006)69.《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T50732-2011)70.《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43-2002)7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JGJ/T 260-2011)72.《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JGJ/T 170-2009)73.《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预评价细则》(AQ8004--2007)74.《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验收评价细则》(AQ8005--2007)75.《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GB/T 50438-2007)(运营管理)(5条)76.《地铁与轻轨系统运营管理规范》(CJJ/T 170—2011,2012年4月1日起施行)77.《关于切实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安保工作的通知》(公通字[2014]28号)78.《社会消防技术服务管理规定》(公安部令129号,2014年5月1日起施行)79.《成都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2010年9月30日起施行)8 0.《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意见》(交运发[2014]201号)。

211216644_我国中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211216644_我国中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综述述评我国中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建议彭 飞1,杨柳燕2(1.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401100;2.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1100)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必由之路。

自1969年我国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北京地铁1号线建成运营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了探索发展、快速发展、稳定发展3个阶段。

2018年国办发[2018] 5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52 号文”)发布后,传统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如地铁、轻轨等)建设门槛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中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如有轨电车、单轨等)凭借速度快、舒适度高、智能化、低碳环保等优点在全国(尤其是大城市组团及中小城市)得到了广泛发展。

1 中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概述根据GB/T 50833-20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基本术语标准》,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指单向客运能力小于1 万人次/h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指单向客运能力为1~3万人次/h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由于目前尚无直接定义中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标准或规范,笔者暂将其归纳为单向客运能力为0.5~3.0 万人次/h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近年来,为适应不同城市多元化、特色化发展需求,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厂商从轮轨关系、驱动原理、导向方式等方面对传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优化创新,从而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新型系统制式。

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结合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应用情况,将城市轨道交通按照系统制式划分为地铁、市域快轨、轻轨、跨坐式单轨、悬挂式单轨、中低速磁浮、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如自动旅客捷运系统(APM))、有轨电车、电子导向胶轮系统、导轨式胶轮系统10类。

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规划标准DB4401∕T 97-2020

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规划标准DB4401∕T 97-2020

目次前言 (Ⅲ)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总体要求 (2)4.1规划原则 (2)4.2规划阶段 (2)4.3规划范围 (3)4.4规划内容 (3)4.5交通衔接设施组成 (4)4.6轨道交通站点分类 (4)4.7衔接设施配置要求 (4)4.8衔接换乘步行距离 (4)4.9衔接设施规划布局 (5)4.10衔接设施交通组织 (5)5衔接设施需求预测 (5)5.1基本要求 (5)5.2预测方法 (6)5.3设施规模 (7)6步行衔接设施 (7)6.1基本要求 (7)6.2集散广场 (7)6.3步行道 (7)6.4过街设施 (7)7非机动车衔接设施 (7)7.1基本要求 (8)7.2非机动车停车场 (8)8常规公交衔接设施 (8)8.1基本要求 (8)8.2公交停靠站 (8)8.3公交首末站 (8)9临时接送车衔接设施 (9)9.1基本要求 (9)I9.2K+R上落客点 (9)9.3K+R停车场 (9)10机动车停车换乘衔接设施 (9)10.1基本要求 (9)10.2P+R停车场 (10)11衔接导向标识 (10)11.1基本要求 (10)11.2站内衔接导向标识 (10)11.3站外衔接导向标识 (10)附录A(规范性)广州市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规划编制要求 (11)附录B(规范性)广州市轨道交通站点分类 (13)附录C(规范性)广州市轨道交通衔接设施配置要求 (15)附录D(规范性)广州市轨道交通衔接设施用地配套指标 (17)本标准用词说明 (19)参考资料 (20)II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规划标准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规划的总体要求、衔接设施需求预测,以及步行衔接设施、非机动车衔接设施、常规公交衔接设施、临时接送车衔接设施、机动车停车换乘衔接设施、衔接导向标识的具体规划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州市域范围内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快线、普线),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和有轨电车可参考使用。

芜湖市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机电设备系统建设管理

芜湖市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机电设备系统建设管理

芜湖市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机电设备系统建设管理黄坤林【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年(卷),期】2019(022)010【总页数】4页(P15-17,21)【关键词】跨坐式单轨; 机电设备; 建设管理; 全自动运行【作者】黄坤林【作者单位】芜湖市运达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 241006 芜湖【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51.1; U232项目管理体系指南(PMBOK)指出,时间、成本、范围和质量等项目管理测量指标历来被视为确定项目是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1]。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涉及专业学科众多、社会影响大,其建设的项目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跨坐式单轨系统与传统的钢轮钢轨系统在列车走行和导向方式上差异较大,车辆、道岔、信号等机电设备系统也存在较大的技术差异。

在我国,目前已建成运营的跨坐式单轨系统主要为重庆的轨道交通2号线和3号线。

这两条线路均不具备全自动运行功能[2]。

已建成运营的全自动运行线路主要有广州的珠江新城线、上海的轨道交通10号线和浦江线、北京的机场线和燕房线。

这些线路主要是地铁、自动导向制式。

全自动运行的单轨系统国内尚无开通运营。

芜湖市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采用了全自动运行的跨坐式单轨系统,其机电设备技术新颖、功能多、接口复杂、可靠性要求高,因而对建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主要从芜湖市轨道交通1、2号线标准体系完善、全自动运营场景研究、接口协调管理、关键技术国产化等方面,对工程机电设备系统的建设管理进行探讨和研究。

1 芜湖市轨道交通1、2号线项目特点芜湖市轨道交通1、2号线一期工程均采用跨坐式单轨制式,其中:1号线全长30 km,全线高架敷设,共设车站25座(均为高架站),设车辆基地、停车场各1座;2号线一期工程全长15.8 km,其中地下线长1.4 km,设10座高架站、1座地下站,车辆基地1座。

这两条线路的车辆均采用由中车浦镇庞巴迪运输系统有限公司引进、转化生产的PBTS跨坐式单轨车辆。

山东省中运量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DB37T 5154-2019

山东省中运量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DB37T 5154-2019

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5)4 轨道梁桥工程 (6)4.1 一般规定 (6)4.2 基础与墩柱 (6)4.3 盖梁 (10)4.4 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制作 (13)4.5 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运输与安装 (24)4.6 现浇混凝土轨道梁 (26)4.7 钢轨道梁制作与安装 (26)4.8 钢-混组合轨道梁 (28)4.9 线形调整 (28)4.10 工程验收 (30)5 车站工程 (34)5.1 一般规定 (34)5.2 钢结构工程 (34)5.3 建筑装饰装修 (38)5.4 工程验收 (41)6 道岔 (47)6.1 一般规定 (47)6.2 控制装置安装 (48)6.3 系统调试 (50)6.4 工程验收 (51)7 系统设备工程 (56)7.1 一般规定 (56)7.2 通信 (57)7.3 信号 (82)7.4 供电 (106)7.5 自动售检票 (117)7.6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120)7.7 安防系统 (124)8 车站设备工程 (126)8.1 一般规定 (126)8.2 通风、空调与采暖 (127)8.3 给水和排水 (137)8.4 站台门 (141)8.5 火灾自动报警 (155)9 车辆基地 (156)9.1 车辆基地工程 (156)59.2 车辆基地设备 (156)9.3 工程及设备验收 (159)10 工程竣工验收 (161)10.1 工程质量验收划分 (161)10.2 工程质量验收 (161)10.3 工程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 (162)附录A 工程验收记录表 (164)本规范用词说明 (169)引用标准名录 (170)附:条文说明 (174)6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1)2 Terms (2)3 Basic Regulations (5)4 Bridge Engineering (6)4.1 General Regulations (6)4.2 Foundation and Pier (6)4.3 Cap Beam (10)4.4 Fabrication of Precast Concrete Track Beam (13)4.5 Transporta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Precast Concrete Track Beam (24)4.6 Cast-in-place Concrete Track Beam (26)4.7 Fabrica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Steel Beam (26)4.8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Track Beam (28)4.9 Lin Adjustment (28)4.10 Engineering Acceptance (30)5 Station Engineering (34)5.1 General Regulations (34)5.2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34)5.3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38)5.4 Engineering Acceptance (41)6 Turnout (47)6.1 General Regulations (47)6.2 Control Device Installation (48)6.3 System Debugging (50)6.4 Engineering Acceptance (51)7 System Equipment Engineering (56)7.1 General Regulations (56)7.2 Communication System (57)7.3 Signal System (82)7.4 Power Supply System (106)7.5 Automation Fare Collection System (117)7.6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120)7.7 Security System (124)8 Station Equipment Engineering (126)8.1 General Regulations (126)8.2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127)8.3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 (137)8.4 Platform Screen Door System (141)8.5 Fire Alarm System (155)9 Vehicle base (156)9.1 Vehicle base Engineering (156)9.2 Vehicle base Equipment (156)79.3 Engineering Acceptance (159)10 Engineering Completion Acceptance (161)10.1 Division of Engineering Quality Acceptance (161)10.2 Engineering Quality Acceptance (161)10.3 Procedures and Organization of Engineering Quality Acceptance (162)Appendix A Record Forms of Engineering Quality Acceptance (164)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169)List of Quoed Standards (170)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172)81 总则1.0.1 为保证中运量跨座式单轨交通工程施工质量,促进施工技术进步,做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特制定本规范。

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规定(2020)

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规定(2020)

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规定的通知(2020)发布部门 : 佛山市人民政府发文字号 : 佛府〔2020〕16号发布日期 : 2020.12.31实施日期 : 2021.02.01时效性 : 尚未生效效力级别 : 地方规范性文件法规类别 : 交通运输综合规定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规定的通知(佛府〔2020〕16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机构:《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轨道交通局反映。

佛山市人民政府2020年12月31日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工作,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顺利推进,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活动。

本规定所称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包括地铁、轻轨、市(区)域快速轨道、单轨系统、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轨道交通综合枢纽以及相应的配套工程等。

其中配套工程包括经市人民政府决策纳入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范围同步实施的网络运营控制中心、地下空间、过街通道、交通疏解、管线改迁、绿化迁移及恢复等市政项目。

本规定所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指新建、改(扩)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及其配套工程项目的规划、立项、勘察设计、用地手续及规划许可、前期工程、施工许可、招标投标管理、施工管理、工程验收、应急管理等全部建设活动。

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管理应当遵循落实主体责任、强化部门职责、流程全面管控、信息充分共享的原则,贯彻落实“安全为本、质量第一”方针。

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安全可靠、功能合理、经济适用、节能环保、集约利用。

第二章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职责第四条市轨道交通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城市轨道交通控制性规划;负责组织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和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负责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管理;负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许可审批;负责监督各参建单位严格执行有关行业管理规定及标准规范;负责监督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工程施工、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等;负责牵头编制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的规划及实施方案,在城市轨道交通“三产”移交前按照规定向市交通运输部门提出制定配套公交方案的需求;负责全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负责组织统筹协调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保护;负责指导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过程的交通疏解。

DB34_T 3682-2020-智慧城市 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管理规范

DB34_T 3682-2020-智慧城市 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管理规范

ICS 35.240.99L 80 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 34/T 3682—2020智慧城市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管理规范Smart city-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 Securi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s文稿版次选择2020 - 08 - 03 发布2020 - 09 - 03 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芜湖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I智慧城市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管理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管理的角色与职责、通用要求、数据生命周期安全。

本标准适用于集中的政务信息资源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274 信息安全技术大数据服务安全能力要求3术语和定义GB/T 35274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政务部门government department and public institution政府部门及法律法规授权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3.2政务信息资源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政务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各类信息资源,包括政务部门直接或通过第三方依法采集的、依法授权管理的和因履行职责需要依托政务信息系统形成的信息资源等。

3.3政务信息资源共享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通过数据服务对集中管理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使用。

4角色与职责4.1概述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管理过程应建立与其活动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明确各活动过程中的角色与职责划分,有效降低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事故隐患自查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事故隐患自查标准

设备配置及使用情况 设备配置及使用情况 设备配置及使用情况 设备配置及使用情况 型式和例行试验情况 常见故障情况
操作规程 用户需求书 技术建议书 技术规格书 型式和例行试验报告 维检修手册或规程
第3页 共14页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事故隐患自查标准
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 车辆及车辆基地管 车辆运用与维护 理 车辆及车辆基地管 车辆基地管理 理 车辆及车辆基地管 车辆基地管理 理 设备系统管理 设备系统管理 设备系统管理 设备系统管理 设备系统管理 设备系统管理 设备系统管理 设备系统管理 设备系统管理 设备系统管理 供电系统 供电系统 供电系统 供电系统 供电系统 供电系统 供电系统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
GB/T 30012-2013 《城市轨道 交通运营管理规范》第5.5条
GB/T 30012-2013 《城市轨道 交通运营管理规范》第6.2条 GB/T 30012-2013 《城市轨道 车站客运服务标识情况 车站客流组织管理文件 交通运营管理规范》第6.2条 GB/T 30012-2013 《城市轨道 客运服务标准建设情况 服务质量管理文件、票务管理文件 交通运营管理规范》第6.3条 投诉受理机构、人员设置 GB/T 30012-2013 《城市轨道 乘客投诉受理管理文件 以及处理情况 交通运营管理规范》第6.3条
基础管理
客运组织管理
客运组织服务
客运服务指标达标情况
服务质量管理文件
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
车辆及车辆基地管 车辆运用与维护 理 车辆及车辆基地管 车辆运用与维护 理 车辆及车辆基地管 车辆运用与维护 理 车辆及车辆基地管 车辆运用与维护 理 车辆及车辆基地管 车辆运用与维护 理 车辆及车辆基地管 车辆运用与维护 理

2020年(建筑工程标准法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2020年(建筑工程标准法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建筑工程标准法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四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根据线网规划,依据建设线路的客流特征、运量等级和速度趴标等进行功能定位,确定工程规模、运营规模和效益规模。

其项目构成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模式和客运需求。

第十五条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的运营规模,按线路远期单向高峰小时客运能力,划分为四个类别、三个量级。

各级线路相关技术特征宜按表1的规定确定。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的设计年限按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可分为初期、近期和远期。

初期为建成通车后第3年;近期为第10年;远期为第25年。

建设项目的设计运能,应根据各设计年限的客流预测,对客流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合理确定。

第十七条每条线路的客流预测应按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对相应建成范围,分别测试;若一条线路分段建设,每段通车时间相距3年以上,应按不同项目实施。

后期实施的项目,设计年限应按后期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重新推定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进行全线客流预测。

第十八条客流预测应以居民出行和相关交通调查的成果为基础,并应保证其成果的时效性和可用性,不宜大于5年,否则应补充其他有效措施。

客流预测的方法、计算模型以及采用的相关参数,应预先经过实例验证其可用性。

第十九条客流预测应按不同研究阶段分别测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

(一)线网总量预测: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分析城市现状和规划区域OD客流;分析和确定远景线网规划承担的客运总量及在公交总量中分担的比例、平均运距、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并在全线网范围内按总量控制原则,进行各线客流总量预测。

(二)线路客流预测:以远景线网客流总量为基础,预测各条线路的全日客流(双向)总量、分段断面流量(图),全日平均运距和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进行总量控制分析。

并估测各线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流量。

二、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按每一条线路项目的设计年限进行初期、近期和远期的客流预测,预测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内外部施工安全管控

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内外部施工安全管控

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内外部施工安全管控发布时间:2021-05-31T15:26:43.70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作者:崔晓峰[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轨道交通也得到了很到的提升,开发速度加快,大中城市皆在建设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身份证号码:21032119900115XXXX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轨道交通也得到了很到的提升,开发速度加快,大中城市皆在建设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城市轨道交通的监管不到位会影响运营安全甚至出现危险,原因是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的难度加大以及难以进行协调。

了解轨道交通安全控制保护区出现事故的原因以及发生事故的地点,对于运营保护加强监管,进行技术审查,确保轨道交通的安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施工监管;安全管理1、外部施工对轨道结构及运营造成的影响分析轨道结构分为地上结构和地下结构,地上结构包括:地面区间、车站、桥梁、风井等,而轨道交通的地下结构包含:地下区间隧道、车站、风道、地通道等。

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按照埋深进行划分,则分为深埋式和浅埋式,如果按照施工方法进行划分,则划分为明挖和暗挖。

外部工程施工过程中,均可能对以上区域造成影响。

外部施工作业对轨道地上结构的影响有:在施工作业时会产生外部荷载力,荷载力会作用于地上结构,使其产生损害。

外部施工作业还会采取爆破等程序,地上结构会受到爆破震动波的影响,使地上结构发生裂缝。

外部施工作业时,由于需要挖掘工作步骤,会在高架桥墩的周围进行挖掘和堆载。

外部施工作业对于轨道交通地下结构产生的影响有:在施工作业时,由于需要将挖掘的岩土进行堆放,经常会堆放在隧道的上方,对隧道产生压力。

外部施工作业时,需要挖掘深基坑,而深基坑的挖掘地点处于隧道的边侧,对隧道产生较大的影响。

外部施工作业过程中,由于挖掘工作,会使隧道岩土体地下水发生剧烈的变化,从而引起沉降。

温州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规范》的通知

温州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规范》的通知

温州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规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交通运输局•【公布日期】2019.01.16•【字号】温交〔2019〕10号•【施行日期】2019.01.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轨道交通正文温州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规范》的通知温交〔2019〕10号各有关单位:为规范本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为乘客提供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的运营服务,现将《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规范》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温州市交通运输局2019年1月16日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本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为乘客提供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的运营服务,依据《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试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GB/T30012-2013)等法规和标准,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本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行为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市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是轨道交通运营的行业主管部门;其所属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机构(以下简称运管机构)负责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负责运营范围内轨道交通运营服务及其管理工作。

第四条运营单位应按照GB/T30012-2013规定设置服务管理机构,制定服务标准化制度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障轨道交通安全、有序、规范运营。

第五条发生突发事件或者运营安全事故,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求采取相应措施,落实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确保运营安全;发现存在影响运营安全的隐患时,运营单位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排除故障、恢复安全运营。

第二章行车组织第六条运营单位应根据轨道交通线网运营的要求、沿线客流的变化规律等情况,合理编制和调整列车运行计划,并报运管机构和轨道交通公安机关备案,并通过公共媒体向社会公告。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施工班组管理规范DB32T 3713-2020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施工班组管理规范DB32T 3713-2020

目次前言 (Ⅲ)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与定义 (1)4管理职责 (2)4.1建设单位职责 (2)4.2项目监理机构职责 (2)4.3项目经理部职责 (2)4.4班组职责 (2)5班组组织管理 (2)5.1班组划分要求 (2)5.2人员基本要求 (3)5.3班组教育、培训 (3)5.4准入、考核及履历管理 (3)6班组作业管理 (4)6.1一般要求 (4)6.2质量管理 (4)6.3安全生产 (5)6.4环境保护 (5)6.5进度控制 (5)6.6过程管控 (5)7班组信息化管理 (7)7.1一般要求 (7)7.2人员信息管理 (7)7.3设备信息管理 (7)7.4动态及应急信息管理 (7)8班组文化建设 (8)8.1一般要求 (8)8.2班组形象建设 (8)8.3班组评优 (8)8.4党建工作 (8)9驻地管理 (8)9.1一般要求 (8)9.2住宿管理 (9)I附录A(规范性附录)班组设置及划分 (9)附录B(资料性附录)矩阵管理 (11)附录C(规范性附录)班组管理基础内容 (14)附录D(资料性附录)量化考核 (16)附录E(资料性附录)7S管理 (20)附录F(规范性附录)劳动防护 (21)附录G(规范性附录)安全通道 (24)附录H(规范性附录)标志标牌 (29)附录I(资料性附录)高风险工序管理 (32)II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施工班组管理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施工班组(以下简称“班组”)在管理职责、班组组织管理、班组作业管理、班组信息化管理、班组文化建设、驻地管理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班组的管理,其它等级公路新建及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班组管理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402_T 7-2020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

DB3402_T 7-2020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

3402芜湖 市 地 方 标 准DB3402/T 7—2020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installation of urban road intelligent traffic management facilities2020- 12 -13 发布2021- 01 -01 实施ICS 93.080.30CCS Q84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芜湖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提出。

本文件由芜湖市公安局归口。

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设置的术语和定义、总体原则、设置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芜湖市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设施的设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886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T20609 交通信息采集微波交通流检测器GB/T21255 机动车测速仪GB/T 24726 交通信息采集视频车辆检测器GB 25280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B/T 28181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 50198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A 329.3 全国道路交通管理信息数据库规范第3部分:交通违法管理信息数据规范GA 409(所有部分)全国道路交通管理系统数据交换格式GA 648 交通技术监控信息数据规范GA/T 16.31 道路交通管理信息代码第31部分:交通违法行为类别代码GA/T 445 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建设技术规范GA/T 484 LED道路交通诱导可变信息标志GA/T496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497 道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527.6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方式第6部分:公交车交叉口优先通行控制规则GA/T 832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 833 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T 1244 人行横道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1426 机动车违法停车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020年(建筑工程标准法规)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工程施工验收标准

2020年(建筑工程标准法规)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工程施工验收标准

(建筑工程标准法规)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工程施工验收标准XX市地下铁道总公司企业技术标准供电系统工程施工验收标准XX市地下铁道总公司二○一二年十一月目次1 总则 (7)2 术语 (8)3 基本规定 (12)3.1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一般要求 (12)3.2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划分 (13)3.3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16)3.4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 (18)4 牵引变电所 (22)4.1 一般规定 (22)4.2 基础预埋件 (23)4.3 网栅 (24)4.4 接地装置 (25)4.5 变压器 (27)4.6 整流器 (29)4.7 盘(箱)柜及二次回路接线 (31)4.8 直流电源装置 (34)4.9 电力电缆及控制电缆 (36)4.10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 (39)4.11 供电系统调试 (41)4.12 附属设施 (42)4.13 变电所启动试运行及送电开通 (42)5 环网电缆 (45)5.2 电缆保护管 (45)5.3 电缆支(桥)架安装 (47)5.4 隧道内电缆支架制作及安装 (48)5.5 电力电缆及控制电缆 (50)5.6 接地装置 (53)6 杂散电流防护 (55)6.1 排流柜安装 (55)6.2 测防端子连接 (57)6.3 参考电极 (57)6.4 传感器、转接器 (58)6.5 电缆敷设及连接 (59)6.6 杂散电流防护系统测试 (60)7 刚性接触网 (61)7.2 埋入杆件安装 (61)7.3 支持悬挂装置 (62)7.4 汇流排、外接式接头 (64)7.5 接触线架设及调整 (65)7.6 架空地线架设及调整 (66)7.7 中心锚结安装 (67)7.8 锚段关节 (67)7.9 线岔 (68)7.11 电缆敷设 (70)7.12 接地安装 (71)7.13 隔离开关 (71)7.14 分段绝缘器 (74)7.15 膨胀元件 (74)7.16 回流箱、均流箱 (75)7.17 警示防护设施 (76)7.18 冷滑试验 (77)7.19 送电开通 (78)7.20 热滑试验 (78)8 接触轨系统 (79)8.1 一般规定 (79)8.2 支架底座及螺栓 (79)8.3 绝缘支架 (80)8.4 接触轨 (81)8.5 中心锚结 (83)8.6 电连接 (84)8.7 防护罩 (85)8.8 三轨系统接地 (85)8.9 分段绝缘器 (86)8.10 隔离开关 (87)8.12 均、回流电缆敷设及箱体安装 (90)8.13 三轨系统冷滑试验 (91)8.14 三轨系统热滑试验 (92)9 车辆段柔性接触网 (93)9.1 一般规定 (93)9.2 基础 (94)9.3 埋入杆件 (95)9.4 锥型钢柱及门型架(硬横梁) (96)9.5 基础帽 (97)9.6 架空地线及接地极 (98)9.7 拉线 (99)9.8 支柱装配 (100)9.9 隧道内悬挂 (102)9.10 定位装置 (102)9.11 承力索架设 (104)9.12 接触线架设 (105)9.13 吊弦及吊索 (106)9.14 接触悬挂 (107)9.15 补偿装置 (108)9.16 电连接线 (108)9.17 线岔 (109)9.19 避雷器 (112)9.20 分段绝缘器 (113)9.21 回流箱、均流箱安装 (114)9.22 警示防护设施 (114)9.23 冷滑试验 (115)9.24. 送电开通 (116)10 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 (117)10.1 一般规定 (117)10.2 变电所 (117)10.3 环网电缆 (117)10.4 杂散电流防护 (117)10.5 接触网 (118)编制说明为构建和完善广州市轨道交通技术标准体系,达到科学、规范和统一的技术标准化管理目标,特制订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技术标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19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的公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19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的公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19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08.09.24•【文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19号•【施行日期】2009.02.01•【效力等级】部门工作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标准定额正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19号)现批准《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458-2008,自2009年2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1.0.5、1.0.10、1.0.12、1.0.19、3.1.2、3.2.2、4.2.1、4.2.2、4.2.3、4.2.4、4.2.5、4.2.6、4.3.1、4.3.4、5.3.8、6.1.3、6.1.4、7.1.8、7.3.1、7.3.2、7.4.5、7.5.1、7.7.7、7.7.10、8.1.2、8.2.6、9.3.4、9.4.12、11.1.3、11.2.5、12.1.4、12.3.1、12.3.8、12.3.18、13.2.6(3)、13.2.7(3)、13.3.1(5)、13.3.4、14.1.6、14.2.7、14.3.10、14.3.17、14.3.19、14.4.1、15.1.4、15.2.1、15.2.7、15.2.14、15.2.16、16.1.9、16.1.10、16.3.13(1、2、3、5、7)、16.4.3、17.1.4、17.10.2、17.10.6、18.4.1、18.4.3(3、6)、18.4.4(1)、18.4.5(2、3)、18.7.1、19.1.13、19.4.6、20.2.2、21.1.2、21.2.6(5)、21.8.1、22.1.7、22.1.8、22.1.9、22.3.6、22.10.2、22.10.3、23.1.3、23.1.4、23.2.1、23.2.2、23.2.3、23.2.4、23.2.9、23.3.1、23.3.8、23.3.10、23.4.4(1、6、7)、23.4.8、23.4.12、23.5.1、23.7.1、23.7.3、23.7.6、23.8.1、23.8.4、23.8.8、23.9.1、23.9.6、23.10.1、23.11.1、24.8.1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技术指南2020年7月版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技术指南2020年7月版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技术指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0年6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与基本规定 (2)1.1总则 (2)1.2基本规定 (4)第二章安全管理行为 (7)2.1建设单位 (7)2.1.1管理体系 (7)2.1.2责任制与管理制度 (7)2.1.3安全教育与培训 (7)2.1.4前期保障 (8)2.1.5施工准备 (10)2.1.6现场管理 (11)2.1.7工程验收与档案管理 (12)2.2勘察单位 (13)2.2.1资质资格与管理体系 (13)2.2.2管理制度 (13)2.2.3勘察大纲策划 (13)2.2.4勘察实施 (15)2.2.5勘察成果 (17)2.2.6勘察服务 (19)2.2.7工程验收与档案管理 (20)2.3设计单位 (20)2.3.1资质资格及管理体系 (20)2.3.2管理制度 (21)2.3.3设计依据 (21)2.3.4设计质量与安全控制 (23)2.3.6工程验收与档案管理 (26)2.4施工单位 (26)2.4.1资质资格与管理体系 (26)2.4.2管理制度 (28)2.4.3安全教育与培训 (29)2.4.4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施工方案 (29)2.4.5现场施工 (31)2.4.6工程验收与档案管理 (33)2.5监理单位 (33)2.5.1资质资格与管理体系 (33)2.5.2管理制度 (34)2.5.3监理规划与实施细则 (34)2.5.4监理审查 (35)2.5.5现场管理 (36)2.5.6协调管理 (37)2.5.7工程验收与档案管理 (37)2.6第三方监测单位 (38)2.6.1资质资格与管理机构 (38)2.6.2管理制度 (38)2.6.3仪器设备 (38)2.6.4监测方案制定及审查 (39)2.6.5现场实施 (40)2.6.6档案管理 (41)第三章安全风险管理 (42)3.1风险分级管控 (42)3.1.1总体要求 (42)3.1.2风险等级标准 (43)3.1.4可行性研究阶段风险管理 (46)3.1.5勘察与设计阶段风险管理 (47)3.1.6招标、投标与合同签订阶段风险管理 (51)3.1.7施工阶段风险管理 (52)3.1.8风险咨询 (57)3.1.9安全检测 (58)3.1.10安全风险管理平台运用 (59)3.2隐患排查治理 (59)3.2.1隐患分类和分级 (59)3.2.2工作机制及各方职责 (59)3.2.3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清单 (60)3.2.4隐患排查治理实施 (60)3.3应急管理 (62)3.3.1应急管理机制 (62)3.3.2应急预案 (63)3.3.3培训与演练 (64)3.3.4应急响应 (64)3.3.5现场处置 (66)3.3.6事故处理 (67)3.4重大风险管理 (67)3.4.1危大工程管理 (67)3.4.2关键节点条件核查 (73)3.5特殊条件风险管理 (78)3.5.1周边环境安全与不良地质管理 (78)3.5.2特殊气候安全管理 (93)3.6风险预警预报管理 (99)3.6.1管理机制 (99)3.6.3现场监测实施 (104)3.6.4预警响应与处置 (108)3.6.5预警消警 (109)第四章安全文明施工 (110)4.1现场安全文明施工 (110)4.1.1文明施工 (110)4.1.2安全防护 (116)4.1.3临时用电 (123)4.1.4消防安全 (129)4.1.5机械设备 (135)4.1.6设备作业管理 (147)4.2通用工程施工 (150)4.2.1脚手架工程 (150)4.2.2钢筋工程 (152)4.2.3模板支架工程 (153)第五章明挖、盖挖法施工 (160)5.1一般规定 (160)5.2基坑支护 (160)5.2.1支挡式结构 (160)5.2.2支撑体系 (163)5.2.3边坡支护 (165)5.3降排水 (166)5.3.1基坑降水 (166)5.3.2基坑排水 (167)5.4基坑开挖 (168)5.4.1围护结构检测 (168)5.4.3土方开挖 (169)5.4.4围护结构缺陷应对措施 (170)5.5结构施工 (170)5.6作业环境 (171)5.6.1坑边载荷 (171)5.6.2上下通道 (171)5.6.3基坑安全距离 (171)5.6.4防护措施 (171)5.6.5安全监护 (172)5.7支撑拆除 (172)5.8基坑施工监测 (172)5.8.1基坑监测项目 (173)5.8.2基坑监测点布设、监测频率 (173)5.8.3基坑监测预警 (173)5.9基坑防坍塌措施 (177)5.10盖挖法施工 (178)5.10.1开挖 (178)5.10.2支撑 (178)5.10.3作业环境 (178)第六章盾构/TBM法施工 (180)6.1一般规定 (180)6.1.1施工方案要求 (180)6.1.2关键节点条件核查 (180)6.2盾构/TBM选型 (180)6.3安装调试 (181)6.4始发、接收 (181)6.4.1始发、接收条件核查 (181)6.4.3探孔施工 (182)6.4.4盾构洞门钢环及密封装置 (183)6.4.5反力架及托架 (184)6.4.6盾构机过站调头 (184)6.4.6始发、接收管片固定 (184)6.4.7围护结构破除 (185)6.5盾构机掘进施工 (185)6.5.1掘进参数控制 (185)6.5.2同步注浆 (186)6.5.3二次注浆 (187)6.5.4盾构机穿越重要建(构)筑物、既有线路(含铁路)施工前条件核查 (187)6.5.5盾构机设备检修与保养 (188)6.6管片堆放与管片拼装 (189)6.6.1管片堆放 (189)6.6.2管片拼装 (189)6.7施工运输 (189)6.7.1垂直运输 (189)6.7.2水平有轨运输 (190)6.7.3管道输送/出渣 (190)6.7.4皮带机输送/出渣 (191)6.8开仓作业 (191)6.8.1开仓作业施工要求 (191)6.8.2刀具运输及储存 (193)6.9隧道洞门施工 (194)6.9.1关键节点条件核查 (194)6.9.2隧道洞门施工要求 (195)6.10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 (195)6.10.2冻结孔施工 (195)6.10.3冻结站布置及安装 (196)6.10.4冻结壁检测 (197)6.10.5开挖及支护 (197)6.10.6充填注浆与融沉注浆 (198)6.11作业环境 (198)6.11.1安全防护与保护措施 (198)6.11.2通风 (199)6.11.3有害气体检测 (199)6.12盾构隧道监测 (200)6.12.1监测项目及频率 (200)6.12.2监测点设置 (201)6.12.3监测数据 (201)6.13盾构监控 (201)6.14盾构隧道防坍塌措施 (202)6.15TBM法掘进施工 (203)6.15.1TBM掘进 (203)6.15.2豆砾石吹填 (204)第七章矿山法施工 (205)7.1一般规定 (205)7.1.1施工方案 (205)7.1.2关键节点条件核查 (205)7.2降水排水 (205)7.2.1竖井与洞口排水 (205)7.2.2洞内排水 (206)7.2.3降水施工 (206)7.3竖井 (207)7.3.2隔水帷幕 (208)7.3.3竖井开挖及支护 (208)7.3.4喷射混凝土 (209)7.3.5垂直运输 (210)7.3.6人行通道 (210)7.4洞口工程 (211)7.4.1关键节点条件核查 (211)7.4.2洞口工程施工 (211)7.5超前支护 (212)7.5.1超前地质预报 (212)7.5.2超前管棚及小导管 (212)7.5.3注浆加固 (213)7.6开挖 (213)7.6.1关键节点条件核查 (213)7.6.2开挖 (215)7.7初期支护 (217)7.7.1钢筋网片和钢架 (217)7.7.2锚杆(管) (218)7.7.3喷射混凝土 (218)7.7.4初支背后回填注浆 (218)7.7.5初支断面侵限处理 (219)7.8防水作业 (219)7.8.1关键节点条件核查 (219)7.8.2.防水施工 (219)7.9二次衬砌 (220)7.9.1临时支护拆除 (220)7.9.2钢筋工程 (220)7.9.4混凝土 (222)7.10隧道运输 (222)7.11作业环境 (223)7.12冬期施工防护措施 (223)7.13施工监测 (224)7.14防坍塌措施 (226)第八章高架施工 (228)8.1一般规定 (228)8.1.1施工方案 (228)8.1.2关键节点条件核查 (228)8.2桩基 (228)8.2.1钻孔 (228)8.2.2泥浆 (229)8.2.3钢筋笼吊装 (229)8.2.4水下混凝土灌注 (229)8.2.5桩头破除 (229)8.2.6人工挖孔桩 (229)8.3承台 (233)8.3.1基坑开挖 (233)8.3.2钢筋吊装 (233)8.3.3模板安装 (233)8.3.4混凝土浇筑 (234)8.4墩台帽(墩柱、系梁、盖梁、垫石及支座) (234)8.4.1脚手架及作业平台搭设 (234)8.4.2钢筋安装 (234)8.4.3模板安装及拆除 (234)8.4.4混凝土浇筑 (235)8.4.5支座施工 (235)8.5预制梁制作与架设 (235)8.5.1预制梁制作 (235)8.5.2设备安装调试 (237)8.5.3架梁条件 (237)8.5.4提、运梁及架设 (239)8.6支架现浇梁施工 (241)8.6.1支架地基处理 (241)8.6.2支架搭设与拆除 (242)8.6.3钢筋吊装 (242)8.6.4预应力工程 (242)8.6.5混凝土浇筑 (243)8.6.6跨越既有道路安全防护 (244)8.7悬臂施工连续梁 (245)8.7.1悬臂浇筑挂篮施工 (245)8.7.2悬臂浇筑0#块施工 (245)8.7.3悬臂浇筑段施工 (246)8.7.4悬臂浇筑合龙段施工 (246)8.7.5悬臂浇筑跨越铁路、道路安全防护 (246)8.7.6悬臂拼装梁段预制及运输 (247)8.7.7悬臂拼装节段 (247)8.8钢梁架设 (248)8.8.1运输 (248)8.8.2架设 (248)8.8.3焊接 (250)8.8.4涂装 (250)8.9桥梁附属结构 (251)8.10高架车站施工 (251)8.10.1高架车站混凝土结构施工 (251)8.10.2高架车站钢结构施工 (252)8.11施工监测 (253)8.11.1监测项目 (253)8.11.2监测布点及频率 (253)8.11.3监测数据 (254)8.12防坠落措施 (255)第九章机电、系统、设备与装修施工 (256)9.1一般规定 (256)9.1.1名词解释 (256)9.1.2专项施工方案 (256)9.1.3小型机具 (256)9.2车站属地管理 (257)9.2.1管理机构 (257)9.2.2管理协议 (257)9.2.3场地移交 (257)9.2.4会议制度 (257)9.2.5交叉作业 (258)9.3轨行区施工管理 (258)9.3.1轨行区施工组织 (258)9.3.2施工请销点 (259)9.3.3轨行区施工安全 (259)9.3.4行车安全管理 (261)9.3.5定位视频监控调度系统运用 (262)9.4轨道工程 (262)9.4.1铺轨基地建设、基地布置 (262)9.4.2轨排架轨法 (263)9.4.3散铺法 (263)9.4.5无缝线路 (264)9.5二次结构及装饰装修 (264)9.5.1二次结构 (264)9.5.2吊顶、墙面、地面 (265)9.5.3钢结构 (265)9.5.4装饰幕墙 (266)9.5.5挡烟垂壁 (267)9.6机电设备安装 (267)9.6.1方案要求 (267)9.6.2支吊架及抗震支架 (267)9.6.3风管制作与安装 (268)9.6.4水管加工与安装 (268)9.6.5桥架、线管、线缆敷设 (269)9.6.6设备安装 (270)9.6.7场段工艺设备 (272)9.6.8列车的运输吊装及接车 (272)9.7系统调试 (273)9.7.1单机单系统调试 (273)9.7.2系统联调联试 (278)第十章智能建造 (281)10.1基于CPS的施工风险主动控制技术 (281)10.1.1产生背景 (281)10.1.2技术内容 (281)10.1.3主要技术性能和技术特点 (282)10.1.4适用范围及应用条件 (282)10.2基于BIM的施工风险管控技术 (283)10.2.1产生背景 (283)10.2.3主要技术性能和技术特点 (284)10.2.4适用范围及应用条件 (285)10.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控技术 (285)10.3.1产生背景 (285)10.3.2技术内容 (286)10.3.3主要技术性能和技术特点 (287)10.3.4使用范围及应用条件 (288)10.4互联网+地铁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大数据管理成套技术 (288)10.4.1产生背景 (288)10.4.2技术内容 (289)10.4.3主要技术性能与技术特点 (290)10.4.4适用范围机应用条件 (290)前言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暂行办法》《工程质量安全手册(试行)》等法规制度精神,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参建企业及项目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DB37T 4073-2020 车用加氢站运营管理规范

DB37T 4073-2020 车用加氢站运营管理规范

ICS27.075F 19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T 4073—2020车用加氢站运营管理规范Specification for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vehicle hydrogen refueling station 2020-08-20发布2020-09-20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要求 (1)5 人员管理 (2)6 设备管理 (2)7 氢气质量管理 (3)8 现场安全管理 (3)9 运行检查 (4)10 应急管理 (4)11 档案管理与数据记录 (5)12 经营管理 (6)附录A(资料性附录)质量安全管理手册(参考) (7)附录B(资料性附录)加氢站职工三级安全教育信息表 (10)附录C(资料性附录)安全、消防、治安检查参考表单 (11)附录D(资料性附录)经营管理规范 (14)参考文献 (16)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国惠投资有限公司、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潍坊市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潍坊华润燃气有限公司、潍坊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山东国创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文淼、潘凤文、徐海东、李乃武、褚宏春、高群、王博、李宇航、陆寒、赵强、韩飞、王春光、张辛田、许英磊、李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车用加氢站运营管理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用加氢站运营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氢气质量管理、现场安全管理、运行检查、应急管理、档案管理与数据记录、经营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供氢形式的车用加氢站,也适用于加氢/加油、加氢/加气等两站或多站合建站中的加氢部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ICS 43.040CCS P 51安徽 省 地 方 标 准DB34/T 3712—2020跨座式单轨交通运营管理规范Specification for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straddle monorail transit2020-11-27 发布2020-12-27 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芜湖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I跨座式单轨交通运营管理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跨座式单轨交通运营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及行车组织、客运组织、车辆及车辆基地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土建设施管理、人员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设计最高运行时速不超过 80 km/h 的跨座式单轨交通运营管理,其他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588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T 10060 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T 12758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 16275 城市轨道交通照明GB 16899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T 18574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标志GB/T 20907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技术条件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30012-201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GB 37488 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T 3837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标体系GB/T 38707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规范GB 50157 地铁设计规范GB 50382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458-2008 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GB 50490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WS 394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 30012-2013、GB 50458-2008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跨座式单轨交通straddle monorail transit为单轨交通的一种型式,车辆采用橡胶车轮跨行于梁轨合一的轨道梁上。

车辆除走行轮外,在转向架的两侧尚有导向轮和稳定轮,夹行于轨道梁的两侧,保证车辆沿轨道安全平稳地行驶。

[来源:GB 50458-2008,2.0.2]1DB34/T 3712—20203.2运营单位operation company经营跨座式单轨交通运营业务的企业。

[来源:GB/T 30012-2013,3.2,有修改]3.3运营管理operation management运营单位实施的行车组织、客运组织与服务、设施设备运行与维护、车站与车辆基地管理、土建设施运行与维护、安全管理等工作。

[来源:GB/T 30012-2013,3.3]3.4行车组织train operation利用跨座式单轨交通设施设备,根据列车运行图组织列车运行的活动。

[来源:GB/T 30012-2013,3.4,有修改]3.5非正常情况degraded condition因列车晚点、区间短时间阻塞、大客流以及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列车不能按列车运行图正常运营但又不危及乘客生命安全和严重损坏车辆等设备,整个系统能够维持降低标准运行的状态。

[来源:GB/T 30012-2013,3.5]3.6应急情况emergency condition因发生自然灾害以及公共卫生、社会安全、运营突发事件等,已经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设施设备严重损坏,不能维持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全部或局部运行的状态。

[来源:GB/T 30012-2013,3.6,有修改]3.7全自动运行系统fully automatic operation system运行在有人值守的全自动运行或无人值守的全自动运行下的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

3.8自动化等级grade of automation根据运营工作人员和系统所承担的列车运行基本功能的责任划分确定的列车运行的自动化分级,划分为 GoA0、GoA1、GoA2、GoA3 和 GoA4。

3.9有人值守的全自动运行driverless train operation列车在配置车上值守人员的条件(正常运行所有功能均由系统负责实现)下的运行。

车上值守人员仅在故障和应急情况下介入列车运行。

3.10无人值守的全自动运行unattended train operation列车在不配置车上值守人员的条件(所有功能均由系统负责实现)下的运行。

4总体要求4.1运营单位应按照国家及省、市有关规定开展运营管理工作,符合 GB/T 30012 和GB/T 38707 的相关管理规定。

2DB34/T 3712—20204.2运营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满足必备的条件,取得相应的经营许可,并依法合规办理初期运营、正式运营手续。

项目初期运营前,应通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方可依法办理初期运营手续;初期运营期满1 年,应通过正式运营前安全评估,方可依法办理正式运营手续;运营期间,应接受运营期间安全评估监督检查。

4.3运营单位应保障跨座式单轨交通安全、有序、高效地运营,为乘客提供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的服务。

4.4运营单位应具有与运营管理模式和管理任务相适应的组织架构,设置行车组织、客运服务、设施设备维护和安全管理等部门,具有受理和处理乘客投诉的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营组织管理程序。

4.5运营单位应配置符合上岗条件和岗位任职能力的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人员,按运营需求配齐人员,建立岗位责任制,鼓励岗位复合,保障定员合理、责任落实。

4.6运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行车组织、客运组织与服务、设施设备运行维护、车站与车辆基地管理、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和操作办法,鼓励开展标准化工作。

运营单位宜每 3 年至 5 年对各类操作规程、制度、标准进行 1 次全面复查、修订。

4.7运营单位应注重环境和生态保护,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减少列车等设施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污染、光污染等,并在运营活动中宜积极采用节能环保措施。

4.8运营单位宜采用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及有关设施设备,提升服务品质。

4.9运营单位应保证乘客个人信息的采集和使用符合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有关规定。

4.10运营单位应建立资产管理体系,加强资产管理,控制风险和降低成本。

4.11运营单位应建立运营信息统计分析制度,按照 GB/T 38374 的相关规定进行运营指标统计,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送相关信息。

5行车组织5.1一般要求5.1.1行车组织应坚持安全导向,贯彻集中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

5.1.2跨座式单轨列车正常情况下应按双线、右侧单方向组织运行。

5.1.3行车组织工作应实行 24 h 工作制。

行车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从零时起计算,实行 24 h 制;行车日期划分以零时为界,零时以前办妥的行车手续,零时以后仍视为有效。

5.1.4运营单位应制定正常情况、非正常情况和应急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案。

5.1.5运营单位应制定行车组织规则,并应根据行车线路的封闭方式、范围、线路条件、设备条件等,制定相应的细则。

运营单位应按照行车组织规则及其细则做好行车组织工作。

5.1.6运营单位应对列车运行速度进行规定,并按规定的速度组织列车运行,列车运行速度不应超过允许的最高运行速度。

5.1.7运营单位应合理制定行车计划,内容包括列车运行图、车辆运用计划、施工作业计划等,并严格按照计划组织行车。

5.2列车运行图5.2.1运营单位应根据跨座式单轨交通沿线乘客出行规律及网络化运输组织要求,合理编制列车运行图,明确开行列车数、首末班车时间、区间运行时间、列车停站时间、列车折返时间等参数,以及运行限速、列车运行交路等技术要求,并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备案。

5.2.2运营单位应根据跨座式单轨交通沿线乘客出行规律及变化,以及路网其他相关线路的列车运行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列车运行图。

运营单位调整列车运行图严重影响服务质量的,应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说明理由。

3DB34/T 3712—20205.2.3运营单位应将列车运行图作为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组织内部各专业部门严格根据列车运行图的要求开展运营生产工作,保证按图行车。

5.2.4列车运行图应至少保存 2 年。

5.3列车运行调度5.31运营单位应根据运营线路路网规模,设 1 个或多个运营控制中心,承担日常运营调度指挥工作。

5.32运营单位应根据运营业务实际需要,合理设置运营控制中心岗位,明确岗位工作职责和技能要求,制定各岗位工作计划和流程。

5.3运营单位应采用运营控制中心集中调度指挥模式,建立权责清晰的调度指挥管理体系,行车指挥层级自上而下分为线网监控级、线路控制级和现场执行级,下级服从上级指挥。

5.34行车调度命令是指挥列车运行的命令(运行揭示调度命令除外)和口头指示,只能由行车调度员发布。

行车各相关岗位人员应服从指挥,严格执行行车调度命令。

5.3线路按照最高自动化等级(GoA4)建设运营时:a)正常情况下以全自动运行为主,非正常情况或应急情况下可转为非全自动运行调度指挥模式;b)在转为非全自动运行的调度指挥模式前,调度员应详细了解现场情况,核实启动条件;c)在故障或灾情远程确认以及复位前,调度员应与车上值守人员、现场运营人员核实现场情况。

5.4车站行车组织5.41车站行车组织工作应包括:监督行车设备运转状态,收集信息并上报运营控制中心,执行行车调度员命令调整列车运行,与列车驾驶员或车上值守人员执行联控措施。

5.42运营单位应制定车站行车工作细则,并按专业岗位摘录分发;车站行车工作相关人员,应遵守车站行车工作细则规定。

5.43信号系统出现故障情况下,车站应根据行车调度员的命令,准备列车进路,办理接发列车手续。

5.4线路按照最高自动化等级(GoA4)建设运营时:a)车站行车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对全自动运行的新增风险点和车站行车相关设备进行监控,及时处理发现的故障或异常;b)全自动运行系统由控制中心控改为车站控时,车站行车值班员应加强监控列车运行情况,并根据行车调度员命令及时开展相关行车组织工作。

5.5车辆基地行车组织5.1车辆基地行车由车辆基地调度员统一指挥,并由其负责车辆基地日常运营和设备维修组织等工作。

车辆基地的其他工作人员应服从车辆基地调度员的指挥,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