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三地理模拟最新试题:自然灾害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模拟试题
一寒潮
1. 2016年1月21日~23日,一场“霸王级”寒潮侵袭了我国大部分地区,致使我国部分地区的越冬农作物遭受冻害,华北地区的大量冬小麦受损严重。下面为华北地区某冬小麦农田和冬小麦受损景观图。
说出本次寒潮对冬小麦造成的主要危害,并列举冬小麦防治冻害可采取的工程措施。
2. 2016年1月23日“霸王级”寒潮如期而至,“速冻”全国,据统计本次寒潮南方的危害程度超过北方,尤其是农业。简析本次寒潮对南方农业造成严重危害的原因并说出减少农业危害的工程措施。
3. 冻害是作物在O℃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
造成的伤害。常发生的有越冬作物冻害、果树冻害和经济
林木冻害等。右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冻害发生频次等值线分
布图。指出M地成为我国冻害中心之一的原因和防治冻
害的措施。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季气温稳定通过12℃后,冬小麦进入适宜拔节期,拔节后抗寒能力明显减弱,是霜冻害敏感期。下图示意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河北省冬小麦春季霜冻害发生站点数变化曲线(不同等级霜冻害发生站点数代表了该等级霜冻害的发生面积)。
指出河北省冬小麦春季霜冻害时间变化的特点,并说明近十年来发生变化的原因。
5. 通常,北极地区冬季受低气压系统支配,而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受高气压支配。北极涛动(图
8)会导致北极气压相位变化。当地时间
2013-12-05号凌晨,60年以来最强的暴风雪突
袭了英国部分地区,导致航班取消、火车停驶、
大约10万户家庭的能源供应中断。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本次英国暴风雪天气
形成过程。
(2)简述有关部门应采取哪些措施减少暴风雪灾害带来的损失。
6. 超级风暴“乔纳斯"2015年12月22日,席卷美国整个东部地区。本次暴风雪之强乃“百年一遏”,至少造成28人丧生,超过8500万人受到影响。图8示意美国主要地形分布。
简析此次“乔纳斯”风暴影响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的原因,并说出政府可能采取的措施。
二沙尘暴
2016年3月3-4日,伴随着冷空气的到
来和蒙古气旋的发展,西北和华北北部将出
现沙尘和浮尘天气,这将是今年以来范围最
广、强度最强的沙尘天气过程。下图为“我国
各月平均沙尘过程次数分布图”。
据上图描述我国各月沙尘过程次数分布特点
并分析7-9月沙尘天气少发的原因。
三旱涝
1. 越南媒体3月报道,受强厄尔尼诺影响,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正遭受百年来最严重旱情,湄公河水位也降至近90年最低。干涸的三角洲出现海水倒灌现象,盐水已入侵三角洲主河道40至93千米,115万公顷冬春作物中30%受到威胁,海水倒灌,使椰子里的汁液都由甜变成了咸。同时,沿海多个省份将可能经受较长时间的缺水,损失近50000亿越南盾(约合
2. 22 亿美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旱灾带来的危害和旱灾发生的原因。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湄公河三角洲聚集越南南方60~70%的农业人口,有三个
主要季节种植水稻:早季(1~5月)、中季(5~8月)和晚季
(8~11月)。2016年3月湄公河三角洲较常年平均气温偏高,
遭受百年来最严重旱情。应越南请求,3月15日中国启动澜沧
江梯级水电站水量应急调度,缓解湄公河流域严重旱情。结合
图文资料分析湄公河三角洲旱灾严重的原因。
3.H河是我国具有重要地理意义的河流,6、7月份是该河流域自然灾害频发时期,常常从洪涝急转为干旱。读图回答问题。该月份H河流域的自然灾害常发生急转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4.
4.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遭遇暴雨时,立交桥下、低
洼地区往往积水成灾,出现交通中断,甚至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等现象,影响城市正常运转。图12是“某城
区降雨量、径流量与不透水面积比例图(图中百分比
代表不透水面积比例)”。读图描述该城区降雨量、不
透水面积比例与径流量的关系,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四地震
1.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14时45分,在尼泊尔(北纬28.3度,东经84.8度)发生7.0级地震。此后,发生余震31次。强震导致山体滑坡,路面断裂,致使一些地方道路阻断,震中与破裂带附近区域多条道路严重损毁。珠穆朗玛峰南坡、北坡均发生雪崩。
(1)尼泊尔为什么会发生8.1级巨大地震?(4分)
(2)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2分)
(3)为什么说本次地震后防止次生灾害尤为重要?(4分)
2. 2015 年4 月25 日,图12 所示的毗邻西藏的尼泊尔发生8.1 级浅源特大地震,随后余震不断,中国一侧多处发生雪崩,聂拉木至樟木、吉隆路段多处发生大面积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说明本次地震后我国聂拉木至樟木、吉隆路段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寒潮
1 答:危害:造成冬小麦枯萎或死亡(冬小麦减产绝产)。(2分)
措施:寒潮来临前浇水,改善土壤墒情;压实保墒;释放烟雾,增强大气的保温效应;用麦草或塑料薄膜等覆盖(增施草木灰);(任答三点得6分)寒潮过后及时浇水(酌情追肥,喷施药剂等)。(2分)
2 原因:南方降温幅度大(2分)影响农产品的品质、产量及上市时间,经济损失大。(2分)(正常情况下在1月份南方(尤其是南岭以南)地区,仍然是冬种或越冬作物的生长期,受本次寒潮降温和降雪的影响,蔬菜、水果等受冻伤严重,有的新苗甚至被冻死,这样就会影响了越冬作物的上市时间和产量,进而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因此危害严重。)
措施:
各地应积极做好灾害的防御工作,及时抢收蔬菜和已成熟的瓜果;
对农作物和露地蔬菜等可采取覆盖、增施热性肥等措施提高抗冻性;
对温室大棚采取加固、保温措施防冻抗压;
对果树可采取培土、包扎等方法防寒防冻;
雪过后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减轻冰冻和渍害影响;并及时清除棚膜上积雪,防止垮棚。(6分答出3点即可)
3 答案:M地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受冬季风影响时间较长;该地区经济较发达,受冻害影响损失大。(6分)
培育耐寒品种,提高抗冻能力;加强冬前管理;充分利用局地小气候环境。(4分)
4 特点:20世纪70、80年代,霜冻害以轻度为主,中重度站点数较少;90年代以后,虽1995~1998年各等级霜冻害站点数均较少,但其他年份霜冻害站点数年际间变化幅度明显增大,站点数量明显增多,以中重度霜冻害增多最为明显。
原因:气候变暖,春季气温回升加快,稳定通过1 2℃的日期显著提前,即提早进入适宜冬小麦拔节生长的温度范围,遇低温发生霜冻害的机率加大。
解析:变化特点读图分时间段总结描述。材料显示全球变暖大背景,则抗寒能力弱的拔节期提前,遭受霜冻害的机率加大。
5(1)形成过程:
①冬季北极涛动形成负相位,导致南下冷空气势力增强(2分);
②与来自北大西洋的暖湿气流相遇,形成较多锋面、气旋,产生降雪(2分);
③全球变暖,北大西洋暖空气势力较常年减弱,从而形成强冷空气主导的暴风雪天气。(2分)(2)准备:
①做好道路融雪融冰准备,准备防滑链,如遇道路积雪结冰严重,可关闭道路交通。(2分)
②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应停止作业。(2分)
6 【答案】原因:“乔纳斯”风暴势力强;(2分)中央大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风暴运动;(2分)东部地区低矮山地对“乔纳斯”风暴阻挡作用较弱。(2分)
措施:提前发布灾害天气预报;启动防灾、减灾应急方案;提醒人们尽量少出门;暂时取消航班及公交运输等。(4分)
【试题解析】本题以特殊天气及相应区域地理为载体,考查自然灾害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以及描述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乔纳斯”影响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的原因从材料中的“百年一遇”可知其强度大,然后结合图中美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进行分析;政府采取的措施要针对此次气象灾害的类型分析。二沙尘暴
各月分布不均匀(1分),春季为高发期或所占比重最大(1分),4月份为最高峰,9月份最少为零。(1分);其它季节均较少(1分)
7-9月为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季(1分),土壤水分条件较好(1分),植被覆盖率为各地一年中较高的季节(1分),以夏季风东南风为主(1分),缺少形成沙尘天气的动力和物质来源
三旱涝
1.危害①海水倒灌,水质变差;(2分)②农业生产受影响,经济损失严重。(2分)
原因①受强厄尔尼诺影响;(2分)②热带季风气候,分旱雨两季,3月为旱季,降水少;(2分)
③热带地区,全年高温,蒸发旺盛(2分)
2. 湄公河三角洲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2分);气温较高,蒸发量大(2分);水利工程设施少,储水少(2分);人口密集,生活需水量大(2分);水稻生产期需水量大
3. 6月份和7月初,该河流域常常受锋面雨带的影响,暴雨集中,历时长,加上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下游河道淤塞,出海口少,泄洪不畅,易发生洪涝;(2分)到了7月中下旬,锋面雨带移到我国北方地区,该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多晴热天气,形成伏旱。(2分)(若仅答梅雨伏旱2分)
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洪水水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同时提高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6月份重点调蓄洪峰径流,为7月份抗旱提供水源;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4.关系:降雨量越大,径流量越大;(2分)不透水面积比例越高,径流量越大。(2分)
措施:扩大绿地面积;完善排水系统;改进路面材料透水性等
四地震
1(1)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该地震带属地震活跃地带(2分);处于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附近,地壳很不稳定、地壳运动活跃(2
(2)图示区域多山、海拔高、高差大、多雪山冰川(1分);此次地震震源深度浅,余震多,破坏力更大(1分)。
(3)大地震后往往余震不断,特定地理环境下甚至会有潜在的次生灾害发生,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堰塞湖、冰湖溃决、水灾、瘟疫、火灾等灾害。如果受地震冲击较大,很可能再次诱发雪崩,甚至有发生岩崩的风险(1分);很多经验表明:次生灾害往往比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大得多。灾区传染病暴发及流行的可能性高,所以大灾之后要防大疫(1分);强震对山体的岩土造成损伤,大大降低山体稳定性,产生大量的震裂山体,加上地震引发崩塌和滑坡产生的松散物源,为大规模泥石流活动提供了条件(1分);目前尼泊尔雨季即将到来,灾区面临着严峻的次生灾害风险(1分)。
【解析】(1)从图中尼泊尔地震震中的经纬度、与我国(拉萨、日喀则)的相对位置、距离及已有知识,不难判断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所处的地震带和发生巨大地震的原因;(2)材料中已经列出山体滑坡、雪崩等次生灾害,一方面与地震发生地区地形、地貌特点有关,如雪崩与多雪山冰川有关;另一方面与地震本身的性质有关。(3)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有些是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灾害发生后不采取有效措施,次生灾害可能会造成本可避免的危害、甚至是更大的危害。
2.(10分)(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较浅)三地距离震中较近,(2分)(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2分)山高、坡陡、谷深。(2分)强烈地震及多次余震造成三地沿线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2分)雪崩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