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汇总(精选)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详、精、适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详、精、适用)](https://img.taocdn.com/s3/m/b4a3adee04a1b0717fd5dd65.png)
第一章声现象1 . 声源、声波的定义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管乐器的声源是管内空气柱。
声波:振动传播的过程形成声波。
2.声音的产生:声音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开着的音箱前,烛焰会跳舞,说明声音可以传播能量。
4.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需要声源和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5. 鼓面实验音叉实验6.声的介质:声波必须借助某种物质才能传播,凡是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叫做声的介质。
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液、气体,如空气、水、大地、木头、钢铁等7.声速:声速的定义:声音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声速。
声速的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A 一般的V气<V液<V固B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C 15℃时,V空=340m/s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中传播又比气体快。
8. 振动频率①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
1Hz=1次/秒②声音按频率范围分为:超声:频率>2000Hz猫和狗能听到次声,地震为次声;也能听到超声,人不能。
蝙蝠和海豚可以听到100000Hz以上的超声。
声音(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Hz次声:频率<20Hz水母可以听到8Hz~13Hz次声,人不能。
③次声和超声不能为人耳所感知,人能产生64Hz~1300Hz的声音。
次声和超声各有特征,有不同的用途和危害。
④人能听到的声音为20Hz~2000Hz,人敏感的声音为1000~3000H z,人最敏感的声音为2000Hz。
9.乐音①乐音的定义:悦耳的声音叫乐音。
②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③音调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振动快频率快,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听起来低沉。
一般来说,儿童音调比成人高,女性音调比男性高。
物理初中必考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中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39a494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9.png)
物理初中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按照作用方式,力可分为接触力(如摩擦力、弹力)和非接触力(如重力、磁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反之,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4.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5.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率,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 加速度: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是速度的改变量与时间的比值。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以恒定速度沿直线路径运动。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直线运动。
- 曲线运动:物体沿曲线路径运动,速度方向不断改变。
二、能量和功1.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能够进行物理作用的能力,包括动能、势能等。
2. 动能与势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如重力势能与物体质量和高度成正比。
3. 功的概念:力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时所做的工,功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
4.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是做功的快慢程度的量度。
5.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总能量保持不变。
三、机械1. 机械的概念:机械是能够改变力的大小、方向或作用点的装置。
2. 杠杆原理:通过杠杆的支点、力臂的配置,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向。
3. 滑轮系统:利用滑轮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单轮滑轮不省力,多级滑轮系统可以实现省力。
4. 斜面原理:通过斜面可以省力,斜面越平缓,省力效果越明显。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f09f82f0029bd64793e2c6d.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 1.01X10、Pa 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 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 100 度,把 0 度到100 度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 1 摄氏度,用符号笆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 35〜42 笆,分度值为 0. 1 笆。
8、焰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焰点即焰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矶、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焰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初中物理93个必考知识点(16章全)
![初中物理93个必考知识点(16章全)](https://img.taocdn.com/s3/m/08afa60c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60.png)
初中物理93个必考知识点(16章全)第一章声现象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7.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二章物态变化8.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10.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11.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12.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第三章光现象1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14.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15.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6.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17.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18.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初中物理笔记大全(精华版)
![初中物理笔记大全(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2e53729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8.png)
初中物理笔记大全(精华版)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和分类- 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 力的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运动的描述和测量- 运动的描述:位置、速度、加速度。
- 运动的测量:利用公式计算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3.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和力的合成-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 力的合成:若有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则合成力等于各力的矢量和。
二、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边界时发生反射,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2. 镜子和光的成像- 平面镜和弧面镜:平面镜反射光线保持平行关系,弧面镜能够使光线聚焦或发散。
- 光的成像:通过镜子反射光线产生虚像或实像。
3. 光的折射和光的颜色-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改变传播方向。
- 光的颜色:光的颜色是由光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颜色越亮。
三、电和磁1. 电的基本性质和电流- 电的基本性质:正负电荷相互吸引、同性电荷相互排斥。
- 电流和电路: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路是电流的路径。
2. 电压和电阻- 电压:电压是电源对电流的驱动作用,单位为伏特。
- 电阻:电阻阻碍电流通过,单位为欧姆。
3. 磁场和磁力- 磁场和磁力:磁场是磁铁或电流周围的力场,磁力是磁场对物体施加的力。
4.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电磁感应: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磁场,磁场变化可以感应出电动势。
- 电磁波:电磁波是由振荡的电场和磁场组成的无线电波。
四、能量和能量转换1. 能量的定义和守恒定律- 能量的定义:能量是物体或系统做功能变化的能力。
-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
2. 动能和势能- 动能: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精华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17015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1.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精华版)一、运动和力1. 物体的状态:静止和运动2.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3. 力的概念: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作用效果4. 力的合成:合力和分力5. 弹力:弹性力的特点和计算6. 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7. 重力:地球的吸引力、物体重力和重力的计算二、声光电1. 声的传播:空气中的声音传播、固体和液体中的声音传播2.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和散射3. 光的颜色:白色光的分光、彩色光的混合和分离4. 光的反射:平面镜和弧面镜的反射特点5.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和光的折射现象6. 电的概念:导体和绝缘体、电荷和电流7. 开关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三、热学和能量1. 物体的温度:热量与温度的关系2. 热的传递:传导、对流和辐射3. 物体的热膨胀:热膨胀的原理和应用4. 功和能:功的定义和计算、能量的转化四、电学和磁学1. 电流和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伏特定律2. 电阻和电功率:电阻的作用和计算、电功率的计算3. 磁学基础:磁铁的特性、磁力线和磁场4. 电磁感应: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原理五、力学和简单机械1. 机械运动: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2. 力矩和杠杆: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杠杆的平衡条件3. 滑轮组:滑轮组的力输出和力传递4. 斜面:倾斜面的力和力的分解5. 力的做功:功的概念和计算六、流体静力学1. 压强: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大气压和水压的概念2. 浮力:浮力的概念和计算、物体浮沉的条件3. 管道和流体:管道中的流体、伯努利定律4. 行星和卫星:行星和卫星的运动规律以上是初中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总字数:xxx。
初中必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必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ef6ce2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6.png)
初中必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初中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
初中物理涵盖了许多基础知识和原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必背的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门学科。
一、运动与力学1. 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周期性运动等。
2. 静止和运动的判断:当物体的位置不改变时称为静止,位置发生变化时称为运动。
3. 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移矢量,加速度是速度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
4.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物体受到的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光学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
光的传播方式有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平面镜时发生反射,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可以得到反射定律。
3. 成像规律:平面镜的成像规律为:物距等于像距,物距与物距之比等于像距与像距之比。
凸透镜和凹透镜也遵循类似的成像规律。
4.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可以得到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三、热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能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
2. 热的传递方式:热可以通过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导热是指热通过物质的直接接触传递,对流是指热通过流体的循环传递,辐射是指热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3. 热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会发生膨胀,根据线膨胀和体膨胀的原理可以解释物体的膨胀现象。
4. 相变与热传递: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可以发生凝固、熔化、升华和凝华等相变过程,在相变过程中会吸收或释放热量。
四、电学1. 电流和电压: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电压是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
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c0e33a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8.png)
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整理中学物理是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整理。
一、物理实验方法1.观察法2.测量与计算法3.对比法4.实验法5.推理法6.数理统计法二、运动学1.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等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2.力学-力的概念与分类-牛顿定律与修正-弹簧的伸缩性、胡克定律-惯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力与平衡条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3.能量与功-功的概念与计算-功的等效原理-重力势能与重力势能的计算-动能与动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三、光学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与阴影的形成-光的反射规律与光的折射规律-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光在弯曲面上的折射2.光的成像-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方法-凹透镜成像的特点与方法-球面镜成像的特点与方法3.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与原理-光的反射、折射和繁合四、热学1.温度与热量-温度的定义与计量-热量的传递方式:传导、传导和辐射-热平衡与热平衡条件-热膨胀与扩散2.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与内能的改变-热力学循环与功率3.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形式-熵的概念与计算五、电学1.静电学-电荷的性质与磁极性质-静电荷的作用力与性质-同性电荷和异性电荷的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电场和电势的概念与性质-均匀电场中电场线、电势线、等势面和电场强度的关系2.电流与电压、电功率-电流的概念与计算-串联与并联的概念及其特点-欧姆定律-触及各种电阻的特点和计算-电阻的串并联关系及其定律-电压与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3.磁学-磁场的概念和特点-磁场中的磁力与电流的关系-电流在磁场中的作用和基本规律-线圈和直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规律六、声学1.声的产生与传播-声波的特点与性质-声音的音调、音量与音色评价-声音的相干与干涉2.声音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速的决定因素和计算方法-机械波和电磁波的区别以上是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整理,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就能够对初中物理的考试有很好的准备。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一定要收藏)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一定要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4599ab25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a.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一定要收藏)知识点一:运动的描述与分析1.位移、路径、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相对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
3.直线运动的简谐运动和非简谐运动。
4.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的解析和绘制。
知识点二:力和压力1.什么是力和引力,力的种类和力的三要素。
2.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3.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
4.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知识点三:力的作用效果1.物体做功的条件和功的计算方法。
2.功与能的关系和能的类型(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电能、核能)。
3.功率和效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机械优势和机械劣势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四:机械振动和波动1.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
2.物体的简谐振动,振幅、周期、频率和角频率的计算方法。
3.振动的能量,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4.谐波和波长的计算方法。
5.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声音的频率和音高的关系。
知识点五:光学基础1.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现象。
2.镜面反射和平面镜的特点。
3.球面镜和透镜的性质和特点。
4.光的色散和彩色光的组成。
知识点六:电学基础1.电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3.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方法。
4.静电场和电场线的概念。
5.静电力和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6.静电感应和导体内的电场分布知识点七:热学基础1.热学的基本概念和温度的度量。
2.热量的传递(导热、对流、辐射)和传热的计算方法。
3.热膨胀和热收缩的原理和应用。
4.定压过程和定容过程的特点。
以上是初中物理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你复习和巩固学习。
初中物理的学习需要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反复练习和多角度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原理,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祝你学习顺利!。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6dbeb9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16.png)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一、运动学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位移:表示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
•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和方向。
•加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发生的改变量和方向。
2.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移动的总距离与时间的比值,反映物体的整体运动情况。
•瞬时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时的速度,反映物体在该时刻瞬间的运动情况。
3.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恒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计算公式为:$a = \\dfrac{v - v_0}{t}$,其中v表示物体最终的速度,v0表示物体的初速度,t表示物体加速的时间。
4.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指物体仅受到重力作用时的运动。
在同一地点的自由落体运动中,所有物体的下落加速度相等,为 $g = 9.8\\,m/s^2$。
5. 斜抛运动•斜抛运动:指物体在初速度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有速度的运动。
在不考虑阻力的情况下,斜抛运动可以视为由自由落体和匀速直线运动叠加而成。
二、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上的合外力为零。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上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一力是另一力的作用力,而另一力则是这一力的反作用力,且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间接触时,由于粗糙表面间的不平滑性而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又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5. 动能和势能•动能: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动能的大小为 $E_k = \\dfrac{1}{2}mv^2$。
•势能:指物体由于位置关系所具有的能力。
重力势能的大小为E p= mgℎ,其中m是物体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ℎ是物体高度。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350e32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1.png)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一、基本概念和原理1. 物质的形态- 固态、液态、气态- 相变: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2. 力学- 力的作用:推、拉、挤、压- 力的合成与分解- 重力、摩擦力、弹力、浮力- 牛顿运动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 功、功率、能量-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3. 热学- 温度、热量、比热容-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热膨胀和热收缩- 热机:内燃机、蒸汽机4. 声学-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回声、共振、噪声- 声波的反射、折射、干涉5. 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平面镜、曲面镜- 光的折射:透镜、棱镜- 光的色散- 光的干涉和衍射- 光纤通信6. 电学- 静电现象:摩擦起电、感应起电- 电流、电压、电阻- 欧姆定律-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电能、电功率- 磁场、磁力线、电磁感应- 交流电与直流电二、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1. 实验器材的使用- 测量工具:刻度尺、天平、秒表、温度计、量筒- 力学实验器材:弹簧秤、滑动小车、斜面- 热学实验器材:热电偶温度计、热量计- 声学实验器材:音叉、共振管- 光学实验器材:光学实验箱、凸透镜、凹透镜- 电学实验器材:电源、导线、开关、电阻、灯泡、电表2.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模拟实验-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图表的绘制和解读3. 科学探究的方法- 提出问题- 收集信息- 制定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三、物理公式和单位1. 物理公式- 速度:\( v = \frac{s}{t} \)- 加速度:\( a = \frac{\Delta v}{t} \) - 力:\( F = ma \)- 功:\( W = F \cdot s \)- 功率:\( P = \frac{W}{t} \)- 热量:\( Q = mc\Delta T \)- 电阻:\( R = \rho \frac{L}{A} \)- 欧姆定律:\( V = IR \)2. 物理单位- 长度:米(m)- 质量:千克(kg)- 时间:秒(s)- 电流:安培(A)- 电压:伏特(V)- 能量:焦耳(J)- 功率:瓦特(W)- 温度:摄氏度(°C)或开尔文(K) - 频率:赫兹(Hz)四、物理现象和应用1. 力学现象- 杠杆原理在日常生活的应用- 滑轮和斜面在搬运中的应用- 浮力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2. 热学现象- 热机的工作原理- 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热膨胀在铁路铺设中的应用3. 声学现象- 声音的传播和隔音技术- 回声定位原理- 音乐和声学的关系4. 光学现象- 光的反射和镜子的使用- 透镜成像原理- 光纤通信技术5. 电学现象- 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安全用电- 电磁感应在发电机中的应用- 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和应用五、物理学习策略。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总结归纳(必掌握)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总结归纳(必掌握)](https://img.taocdn.com/s3/m/3b57fbc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8.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总结归纳(必掌握)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总结归纳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初中必学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必学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850c49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c.png)
初中必学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它涉及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初中阶段必学的物理知识点总结:# 1. 力学1.1 基本概念- 物质:构成宇宙的实体。
- 质量:物体惯性的量度,与重量不同。
-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推或拉,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1.2 力的作用-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恢复力。
- 摩擦力:物体之间接触面产生的阻力。
- 浮力:流体对物体的上升力。
1.3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 加速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1.4 机械能- 动能: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因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 2. 热学2.1 温度与热量- 温度:表示物体热量状态的物理量。
- 热量:物体之间因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2.2 热传递- 导热: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传递的过程。
- 对流:流体内部因温度差引起的热量传递。
- 辐射:热量以电磁波形式传递。
2.3 物质的相变-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 蒸发: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 凝结: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 3. 光学3.1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平面镜:光在平滑表面上的反射现象。
- 凹面镜和凸面镜:不同形状镜子对光的会聚或发散作用。
3.2 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 透镜:利用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元件,如凸透镜和凹透镜。
3.3 光的色散- 色散: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 光谱: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系列。
# 4. 电学4.1 静电学- 电荷:物质带电的性质。
- 库仑定律:描述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定律。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中考必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中考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664e81a2f8c75fbfc77db29a.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版)](https://img.taocdn.com/s3/m/742b7f6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6.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版)
1. 运动与力
- 运动和力的概念和区别
- 牛顿第一定律
- 牛顿第二定律
- 牛顿第三定律
- 摩擦力和重力
- 弹力和浮力
2. 能量与功
- 能量的概念和种类
- 功的概念和公式
- 机械能守恒定律
- 功率和效率
3. 声音与光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性和传播速度
- 光的传播和折射
- 镜面反射和平面反射- 光的颜色和分光镜
4. 电学与磁学
- 静电现象和电荷
- 电流和电路的基本知识- 静电场和电场线
- 磁场和磁力
- 电磁铁和电磁感应
5. 力学与浮力
- 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 弥散力和离心力
- 万有引力和行星运动- 杠杆原理和浮力原理- 重力与物体的质量
6. 热学与能量转化- 热和温度的概念差异- 热传导和热辐射
- 物体的热膨胀与收缩
- 热量和热容量
- 热力学和热力学定律
7. 其他物理知识
- 压力的概念和测量
- 简单机械和机械优势
- 水密性和大气压力
- 密度的计算和变化规律
- 影子的形成和属性
以上是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的原理和应用。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最完整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完整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f8c6aa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fb.png)
最完整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牛顿力学
1、牛顿第一定律:若一个物体处于静止或者相对空间恒定速度运动
状态,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实现加速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外力作用,施加在物体上的加速力大小等
于外力的大小,但方向相反。
3、牛顿第三定律: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之间存在定义的互相作用,两
个物体之间施加的力是互相等值而又相互作用的。
4、慣性定律:物体开始运动或者处于运动平面上,难以改变其运动
状态,物体想要改变运动状态,就需要有力的作用在其上。
5、力学,力的定义及特性:力是能够引起物体变形或者改变物体运
动状态的一种作用。
二、动能
1、动能的定义:任何物体都带有一定动能,其动能大小等于物体质
量乘以平方数除以2
2、动能守恒:动能大小不受物体的影响,只受外力的影响,外力只
能改变动能的方向,而不能改变大小。
3、势能守恒:势能大小由力量外力、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的质量决定,只受外力的影响,外力只能改变势能的大小,而不能改变位置。
三、热力学
1、热力学定律:在宏观尺度上,物体转换热能和动能是有定律的,这就是热力学的定律,它包括热守恒定律、热力定律及热平衡定律。
2、热守恒定律:热能在宏观尺度上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它只能从一方传到另一方。
物理初中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物理初中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c3f705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1.png)
物理初中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对于学习其他科学领域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和分类- 力是一种使物体发生变化或改变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单位是牛顿(N)。
- 力的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2. 质量和重力- 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性质,决定了物体的惯性,单位是千克(kg)。
-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质量作用于物体上的力。
3. 运动的描述-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
- 平均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的平均位移。
- 加速度:速度单位时间内的变化率。
4. 牛顿三定律-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原状态,若有外力作用则会改变状态。
- 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与受到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对应的相等反作用力,且方向相反。
二、光与光学1. 光的传播和反射-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 光的反射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光的折射和光的速度-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根据斯涅尔定律可以计算出折射角。
- 不同介质中光速度的变化:光在光疏介质中速度增大,光在光密介质中速度减小。
3. 光的成像和透镜- 光的成像方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原理及公式。
- 留意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成像特点。
三、电和磁1. 电荷和电场- 电荷的种类:正电荷和负电荷,相同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电场:电荷产生的周围空间中的电场,电场强度的概念。
2. 静电场和静电力- 静电场:不变的电荷分布产生的电场。
- 静电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受库仑定律的影响。
3. 电流和电路- 电流:带电粒子通过某一点或单位时间通过导体的电量,单位是安培(A)。
- 电路:导体中电子的运动方式,包括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物理初三必背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三必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7be4b6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f.png)
物理初三必背知识点总结一、力和压强1.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产生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力的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拉力、推力等。
3.力的表示:力的大小用牛顿(N)表示,力的方向用箭头表示。
4.压强的概念: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的大小。
5.压强的计算:压强=力/面积。
6.杠杆原理:杠杆中力的乘积相等。
7.浮力: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的上推力。
二、运动和力1.速度的概念:物体运动规律中的重要变量。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位移/时间。
3.加速度的概念:速度的变化率。
4.匀速运动:速度恒定的运动。
5.变速运动:速度不断改变的运动。
6.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时会保持静止,物体运动时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7.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8.牛顿第三定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能量1.能量的概念:物体运动或变形的能力。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3.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形态而具有的能量。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5.能量转化: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6.能量守恒定律:孤立系统内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四、压强和浮力1.压强的概念: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的大小。
2.压强的计算:压强=力/面积。
3.浮力: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的上推力。
五、声音和光1.声音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
2.声音的特点:音高、音强、音色。
3.光的传播:光是由光源发射出来的,经过介质传播。
4.光的反射:光线与物体表面相遇后发生反射。
六、电和磁1.电荷:电荷是电的基本属性,分正负两种。
2.电场:电荷周围的空间形成电场。
3.电压: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电压。
4.电流: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横截面的数量。
5.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6.磁铁:具有磁性的物质。
7.磁场:磁铁周围的空间形成磁场。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必备的基础知识点总结,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学习进阶的物理知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可以认真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
初中必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必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2bad93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8.png)
初中必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涉及到物质、能量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需要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点。
本文将归纳总结初中必背的物理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物理知识。
一、力和运动1. 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
2. 受力与力的效果:力是产生物体运动或形态变化的原因。
3.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4.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合力为零;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5.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定律):物体受力产生加速度,其大小与所受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6.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二、光的传播与光的特性1.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平面镜、曲面镜时,发生反射。
3. 光的折射:光线遇到介质的界面时,发生折射。
4. 光的色散:光经过棱镜等物体后,分解成不同波长的颜色。
5. 光的直线传播:光可以沿直线传播,遵循直线传播的特性。
6. 光的速度:真空中光的速度是300,000千米/秒。
三、声音的传播与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 声音的传播方式:机械波传播。
3. 声音的传播媒质:固体、液体、气体。
4. 声音的速度:声速随介质的不同而不同,比如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米/秒。
5.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高低、强弱、音调、音色等。
四、电流与电路1. 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是由正极到负极。
2. 电压:电压是电流的推动力,也叫电势差。
3. 电阻:电阻对电流的流动产生阻碍。
4.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5.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分配;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分配。
6. 电阻的效果:电阻使电能转化为热能,产生电焦耳热。
五、热与热能1. 温度与热量:物体的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热量是物体与物体之间能量的传递。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6054fcf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e.png)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汇总1.物体的运动-运动的概念:位置的变化才是运动,物体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运动的描述: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
-运动的图象:均匀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为直线,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为曲线。
-加速度:加速度的概念,正负加速度表示加速和减速。
-物体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的概念,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和受力的关系,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单位。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存在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物质的结构-质量、密度和体积: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密度的应用。
-分子和原子:分子的概念和分子运动的规律,原子的概念和原子运动的规律。
-气体的性质:气体的压强和压力的计算,气体的扩散、压缩和受外力的变化。
3.热与温度-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温度的定义和度量方法,温标的种类和转换公式。
-热与能量:热的传递方式和方法,热量的传递和计算公式,热的影响和应用。
-物质的热性质:热胀冷缩的规律和应用,凝固和熔化的规律和应用。
4.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和规律,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的概念和规律,光的反射的应用。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的概念和规律,光的折射的应用。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的概念和规律,光的色散的应用。
5.声的传播-声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概念和规律,声音的传播的特点。
-声音的基本特征:声音的音调、音量和音色,声音的频率和波长的关系。
-声音的反射和共鸣:声音的反射的规律和应用,声音的共鸣的规律和应用。
6.电的基本概念-电荷的种类和性质:电荷的正负和性质,电荷的守恒定律和分布。
-电流的概念和计算: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电流的方向和单位。
-电压的概念和计算:电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电压的方向和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精选)初中中学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总结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总结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记录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光学知识总结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第四章光的,折射知识总结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路图: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s=vt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总结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