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艺术表达的特点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当代启示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当代启示作者:张强利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第8期张强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自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落脚陕北,进驻延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和推动下,中国共产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实践,产生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
综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其宣传与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作非常成功,其历史经验对当代也有启示意义。
一、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方式(一)学校教育传播在陕甘宁边区,学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
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将晦涩难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革命道理,并以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语言进行宣传,他们亲自在抗大、陕北公学、中央党校等学校授课,产生了巨大影响。
延安时期,党的干部在学校里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用无产阶级思想武装了头脑,克服了非无产阶级思想,形成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中国革命和解放事业做好了理论准备,为革命的最终胜利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导。
(二)学习运动传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非常重视学习。
红军长征到陕北后,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推动全党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理论的学习。
中共中央号召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作为工作的一部分,要求大家把理论与实际、所学与所用结合起来,正确地应用理论去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并决定马克思诞生日即每年5月5日为学习节,总结学习经验并进行奖励。
从此,“五五学习节”的学习活动在陕甘宁边区及各抗日根据地迅速开展起来。
在党中央领导人的带动下,各机关、学校、部队、团体中的干部掀起了学文化、学理论的高潮。
(三)文艺作品传播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骨干积极创作文艺作品,将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绘画、戏剧、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相结合,发挥文艺作品的宣传作用,创作出大批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优秀文艺作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魅力探析
雅” 。不能以大众化为名忽视理论 的科学性。任何
科 学 性 与 人 民性 的 紧 密 结 合。 确保 了马克思主义 的向心力
一
、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它揭示 了世界发展 的普 遍规律 , 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它是博 大精深而又不断发展的完整的科学 的理论体 系。 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艺术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 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在解读 、 宣传 、 普及马克思 主义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性 的原则 ,尊重理论本 身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语言艺术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 手段和重要方法 , 就必须为马克思主义服务 。离开 观点 、 方法去观察 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语言艺术就不再是马克 思主义 于运用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立场、 的语言艺术 ,这是任何马克思主义理论工 作者和 问题 、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 宣传者必须牢牢记住 的一个基本原则。首先 , 对马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完整而彻底 克思主义的解读、 宣传 、 普及 同样要做到“ 、 的世界观 ,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 民群众改造世界 信 达、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语言艺术 ; 魅力 中图分类号 : 5 _ H12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7— 52 2 1 ) 10 5 — 3 6 4 8 2 (0 11- 0 1 0
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中,中国共产党始 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 根据时代的要求 , 大力 推进 理论创新 , 用新 的理论武装全党全国人 民, 在充分 发挥语言艺术魅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
收稿 日期 : 0 1O — 0 21一72 基金项 目: 00 2 1 年度 教育部建党九 十周年专项课题 “ 延安时期 毛泽东推进 马克思 主义 大众 化的思想 和方法研究”项 目 ( 编号 :0D ND 3 )20 年江苏省 高校思想 政治教 育研究会研究课题 “ 1 JJ 16 ; 9 J 0 高校思政课 教学 ‘ 向师性 ’ 研究”项 ( 目编号 :G Y 09 B 6 ) 09 S S 20Y 34 ; 0 年江苏技术 师范学 院教研课题“ 2 高校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语言艺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的探索及启示
了有益探 索 。这 一 思想对 当前推进 马克 思主 义 文艺大众化仍 具有 重要 的现 实意义 。
关键 词 : 毛泽 东;在 延安 文 艺座谈 会上 的讲话》 马克 思主义文 艺大众化 ; 索 《 ; 探 中图分 类号 : 8 1 A 4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1 2 9 (0 10 — 0 6 0 17 — 9 4 2 1 )3 0 3 — 3
本 看不 懂 、 听不 懂 思想 内容 深刻 的文 艺作 品 , 就 也 也
普及 , 创作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具有 中国作风和 中 国气 派 的文艺作 品 。新形 势下 , 面梳理 《 话》 全 讲 一 文 中的毛泽 东马克 思 主义文 艺大 众化 思想 , 当前推 对
进 马克思 主义文艺 大众 化具有 重要 的现实意 义 。
2 1 年 5月 01 第1 2卷 第 3期
中共云 南省委 党校 学报 T e o ra o u nnPo ic l o mie c o l f h P h un l f n a rv i m t e h o eC C J Y n aC t S ot
M a 2 1 y,0 1 Vo1 2 N O3 . 1 .
收稿 日期 :0 1 0 — l 2 1 — 4 0 作 者 简介 : 丽娜 (9 5 ) 女 , 东 日照人 , 董 18 一 , 山 西南 大学马克 思主 义学 院硕 士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 : 的学说 党
与党 的建设 。
黄 建 国(9 4 ) 男, 东潍坊人 , 南师范 大学公 共 管理 学 院硕 士研 究生。 究方向 : 18一 , 山 湖 研 党的学说
一
不 可能最 大 限度 的发 动组织 他们 加入抗 日大 军 中来 。 文艺工作者应用群众式语言创作既形象又直观 的, 为 工农 兵 所需 要 、 于接 受 的大 众 化 、 便 通俗 化 的文 艺作 品。 这样 , 文艺作 品才能 为人 民群众 所喜爱 , 才能有效 地宣传 普及 党的理 论路线 方针政 策 , 提高 他们 的政 治 觉悟 和阶级 斗争觉 悟 , 马克思 主义 文艺 大众化思 想 使 成为其手 中的尖 锐武器 。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者:孙胜男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02期摘要:中共在延安的13年,不仅是我们党由弱变强、转败为胜的13年,更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辉煌13年,是马克思主义成功实现其中国化转型的黄金时期。
在长达13年的时期内,我们党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展现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丰富图景。
本文主要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展开了一系列地论述。
关键词: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从1935年10月,党中央和主力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原陕北根据地的基础上创建了以革命圣地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根据地,直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东渡黄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仅在陕甘宁边区创造出一个党风正派、军纪严明、政通人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且大大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之要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实现了其中国化的历史性转变,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
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境界、精神面貌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广之中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延安整风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信仰牢固占领着“红区”的广大人民群众,甚至在国统区也找到了不少“信众”,延安一时成为人们心中的革命圣地。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历程的关键阶段有其鲜明的特征,其中许多独创性的历史經验,仍然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有机统一的。
它的传播需要开拓更多的渠道。
一、开展学校教育传播延安时期,学校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阵地。
从学校教育的内容看,大多都开设马克思主义的课程,如中央党校共设五门课程中就有列宁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等;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将高深的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革命真理,学员系统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培养了各行各业的人才。
此外,从学校教育的效果看,通过33所干部学校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革命干部,并把理论与根据地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结合起来,为革命取得最终胜利提供了思想保障。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之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内涵的研究是分别进行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多数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形成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新理论,使起源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变为扎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当然,也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三层涵义,即:它的思想实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践、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民族文化相结合这三个基本方面;它是一个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
[4]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两层含义,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其内涵集中表现为两大要素:时代性和实践性。
[5]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同当前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
[6]第二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或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这需要根据各国国情与各国国情的发展和变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察当今世界、观察当今各国,不断做出新的理论概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7]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普及和推广,把深邃的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变为形象的生活逻辑,让科学理论从书斋走向生动的社会实践,成为广大党员普遍信仰、人民大众普遍认同的强大思想武器。
[8]另一种观点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特指和泛指两种含义。
从特指来看,它是指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
论延安时期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
张闻天在 �略谈党与非党员群众的关系 � 中指 出 : "对于群众, 仅仅靠宣传教育是不够的. 只有当 他们从切身的经验中了解到党的路线正确时, 他们 才会赴汤蹈火为党的路线而牺牲奋斗. 不把党的路 线变为群众的行动方针, 取得群众的直接拥护, 任何
[ 1] 历史上的重大任务都是解决不了的. " 这是对马
论延 安 时 期 张 闻 天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的 贡 献
薛延飞, 谭虎娃
( 西安理工大学 人文学院 , 8 ; 延安大学 政法学院,陕西 延安 陕西பைடு நூலகம்西安 71 0 0 4 71 60 0 0 )
摘要: 延安时期, 长期主管党的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工作的张闻天,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 化作出了重 要贡献�具有 深 厚马克 思主义理论功底的张闻天, 在组织编译马克 思主义 经典著 作, 编 辑出版 辅助读 物, 中 级读物 方面卓 有成效, 也在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干部教育上探索出了富有成效的新举 措�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张闻天;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 D 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0 1 -5 74 4( 20 1 1 ) 03 - 0072 -05
� 72 �
读者 , 根据列宁本人的基本著作去掌握列宁学说, 以 . 提高自己的政治与理论的水准 原因是列宁主义是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谋求解放的武器� � � 理论与策略 .唯有正确地掌握着这一武器, 中国革 . 命的胜利 , 才会有充分的保证 " 对于编译这些著作的重要性, 张闻天在同编译 部何锡麟的谈话中很好地表达出来 .针对何锡麟上 战场的要求, 张闻天指出, 现在是抗战时期, 上前线 打仗当然重要, 但根据何的实际条件 , 还是留下来翻 译马列著作为好, 这比上前线重要 ; 目前这方面的干 部奇缺, 需要大量培养干部, 马列主义的理论教育必 不可少; 在职干部也需要学习马列著作 , 马克思主义 的宣传工作 更离不开它 .可见 , 在张闻天看来 , 编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对培养, 教育干部, 对宣 传工作, 都是至关重要的 . 2 . 大力倡导编辑出版中级读物和辅助读物 张闻天认为 , 延安解放社出版的许多马列原著 , 对于一般干部, 还是吃不下的, 其中许多东西, 他们 是看不懂的 .因此 , 要使干部学习能够按部就班地 前进 , 能够学习具体的知识, 需要适当的中级读物与 [ 5] 辅助读物的供应 . 据李华生回忆, 张闻天在延安指导编辑了一本 �党员课本 � , 要求一定要从农村党员的实际文化水 平出发, 编得大家爱读, 并且容易记住. 该书采用故 事体裁, 配有插图, 形式活泼 , "是一本既是识字 课 [6] . 本又是阐述革命道理的简明通俗的党课 教材 " 后来边区党委宣传部又作了一些小的改动, 很快就 被整个边区普遍采用了 . 此外, 张闻天亲自编著的 �中国近代革命运动史� , 就是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 点系统地分析鸦片战争以来中国 近百年历史的 教 本, 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和编写中国革命史, 中 共党史的开创之作之一 . 这本书在延安普遍使用,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
65 0 ) 3 00
要 :延 安时期 (9 5年 1 13 O月—— l4 9 8年 3月) 中国共产 党由小变大 , 是 由弱变强的 大发展 时期。延安 时
期在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 中占据 了不可替代 的位 置 , 这期 间中国共产党 的马克思主义普及 工作取 得 了辉 煌的成就 , 为我们今 天的马克思主 义大众化 工作提供 了非常 宝贵的经验 。
崇和践 行 的过 程 。马克思 主义 中 国化是大 众化 的前 提和基 础 , 克思 主义 大 众 化是 中 国化 的进步 和 升 马 华 。没 有马克 思 主义 中国化就 不可 能有效 地推进 马
克思主 义大众 化 。同样 , 没有 马克思 主义 大众化 , 就
论是社会基础还是思维方式它无 疑都带有西方特 色 。用 它来指 导文 化特 点和思 维方 式都 有 巨大 差异 的中 国革 命 , 先 必 然 要 经 历 马 克思 主 义 中 国 化 。 首 近代 中国是一 个半 殖 民 地半 封 建 社 会 , 这个 特 殊 的 国情 要求 必须 把 马克 思 主义 植 根 于 中 国 的大 地 上 , 才能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近代中国, 既不 同于马 克思 所设 想 的发达 的 资本 主义 国家 , 不 同于 世 界 也 资本 主义链 条上 最薄 弱 的环节— —俄 国 。近代 中 国 是一 个 以农 民为主体 的 , 济文 化十 分落后 的 , 帝 经 受 国主 义分 而治之 的 , 治 经 济发 展 很 不平 衡 的半 殖 政 民地半 封建 社会 。正如 列 宁所认 识 的 , 国这 样 的 中 东 方 民族 : 面 临着 全世 界 共 产 党人 所 没 有遇 到过 “ 的一个 任务 ” 即“ , 必须 以共 产 主义 的一 般理 论 和实 践 为依 据 , 应 欧洲各 国所 没有 的特殊 条件 , 适 善于把 这 种理 论 和实践运 用 于 主要 群众 是 农 民、 要 解决 需 的斗 争任务 不是反 对 资本 而是 反 对 中世 纪残余 这样 的条件 ” 这 是一 个 困难 而特 殊 的 任务 , 又 是一 。“ 但 个 能 收到卓 著 成 的任 务 ” C7而 “ 们 的解 决 方 法 。I9 它 J 无论在哪一部共产主义书本里都是找不到的” …跚 。 中国实 际 国情 与 马克 思 的预设 前 提 的巨 大差 异 , 决 定 了 马克思 主义要 指导 中国革 命 和建设 实践觉 得成 功, 就必须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 总结 中国革命 独创 性 的历 史 经 验 , 造 出 中 国化 的 马克 创
解放区文学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发生的对王实味文艺文艺创作的批判, 延安中央研究院研究员王实味于42年在延安报刊上发表 《政治家·艺术家》、《野百合花》等文,论述了艺术家 不同于政治家的社会职能及两者的关系,认为政治家的 任务“偏于改造社会制度”,艺术家则“偏于改造人的灵魂” 并且强调文艺要暴露黑暗。最后对王实味的批判作为了 对反革命分子的打击,最后错误处决是十分错误的
六、解放区文学的不足
1、对文艺为政治服务理解过于机械片面,创作中有明显的 政治倾向,作品有模式化、概念化痕迹
2、作品具有落后的农民意识,缺乏有概括意义的艺术典型 3、没有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一、生平 二、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内容
1、对农村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反映
2、对农村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暴露
五、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大众化特色
1、故事内容、人物心理和民情风俗方面具有民族化特点 2、细节心理刻画塑造人物,多用对比烘托侧面描写等方法 3、结构:故事性强,情节连贯完整,环环相扣,有头有尾 4、语言运用通俗生动,幽默风趣,富有表现力的农民口语
六、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局限性
首先,他把小说定位于“问题小说”上,这说明 他的文学观还停留在“工具”的层面上,这就直 接影响了他小说品质的提升
四、解放区文学思潮
1 现实主义成为解放区唯一的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作为因素附丽于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没有丝毫地位
2 文学大众化思潮发展成为工农兵文学思潮
五、解放区文学特征
1、内容上
突出民族斗争、阶级斗争和战天斗地的生 产劳动,突出工农群众的主体地位
2、形式上
街头诗、传单诗、报告文学、速写、小 说、戏剧、木刻、绘画、秧歌剧等
周立波(1908—1979),原名绍仪。又名凤翔、1908年8月9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时期及意义
马 克 思 主 义来 到 中国 有 很 大 不 同 , 十月 革 命 证 明 了 马 克 思 主
呢?” 大家都在 怀疑 , 的人甚 至认为通 俗化无论 如何做不 有 到, 要通俗 , 就会 流于庸俗 。 哲学讲话》 《 的作者不顾 一切 的怀
摘
要: 马克 思主 义中国化 的过程 同时也是 一个大众化 的过程 。 真总结和研 究推 进 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认
的基本经验 具有 现实意义 , 究中国马克 思主 义大众化 的历 史时期 问题 , 研 对于推进 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 义大众化 的发展 传播 以及 中国特 色的社会 主义理论 建设 具有极其重要 的理 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 当代 中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史时期 ; 历 意义 中图分类号 : 6 1 D 4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6 3 2 1 (0 0 2 — 2 10 17 — 9 X 2 1 ) 80 2 — 2
21 0 0年第 2 8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 0N0MI ES ARC GUI CR E H DE
No2 , 0 0 .8 2 1 S f l .0 e a 1 2 i No
总第 1 2期 0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时期及意义
杨 军 剑
( 中共河南 省委党校 哲学部 , 郑州 4 0 0 ) 502
更 是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的创 新 和 发展 。
质朴 的语 言讲 清楚。毛泽东不仅从 理论上探索了在中国的历
史 条件 下把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 通俗 化 、 大众 化的问题 , 而且 还从 理论 与实践 的结合上 为全党 作出 了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 的光辉典 范。 民主革命 时期 , 毛泽东 把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
延安时期中共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探索论析
ad d oh rc ne t o e te r fp p lrzt n o rim ,tte s me t ,otd o ta d r sa te o tns ft oy o o uaiai fMaxs a h a i n h h o me sre u n ep oe itr a h rcei iso e te r ’ e eo me t x lrd hso c lc aa trs c f h h oy Sd v lp n . i t t
近年来 ,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 , 已经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 , 并取得 了初步的研究 成果。为推进这一问题的研究 , 梳理和探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关 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探索显得非 常重要。可 目 前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少之又少 。对此 , 笔者拟 以延安 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的理论探索为对象 , 对其探索的原 因、 内容及其特点作一初步论析 , 敬请学界同仁指正。
。
Po u a ia i n o a x s d rn h e i d o n’ n p l rz t fM r im u i g t e P ro fYa a o
W E iu IJk n, T A F nn , W ANG a i I N u ig Y n
( a ’nC de ol eo hn , a ’/ S ax 7 6 0 C ia Y h a arsC lg f ia Y h 8 ,hni 100, hn ) e C 1
Jn .0 1 u e 2 1
延安时期 中共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理论探 索论析
魏 继 昆 , 田福 宁 , 王 亚妮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 陕西 延安 7 60 ) 1 0 0
摘要 : 延安 时期 , 内外条件的共 同作 用下 , 在 中国共产党深入探索 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 内涵 、 实质 、 原则 、 径以及标 准等 内容 , 路 同时梳理并探讨 了该理论发展 的历 史特点 。 关键词 : 延安 时期 ; 马克思主 义大众化 ; 理论探 索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立场问题 2、态度问题 3、工作对象问题 4、学习问题
1、为什么人服务 2、如何服务 3、文艺界统一战线 4、文艺主要斗争方法 5、当前延安文艺界的问题Fra bibliotek一、引言
二、结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事业大众化的奠基作
——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革命文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革命文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和重要性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 用革命文艺武器,加强抗日救亡宣传,从思想上教 育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抗日,集全民族之力抗战, 成为党的中心任务。在这样的形势下,毛泽东从中 国具体实际出发,提出文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 化,是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的。
1、工农兵大众是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 2、革命文艺的丰富发展需要文艺的马克思主义大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的基本原则 众化 1 3、“人民大众”原则 、延安文艺界的缺点和问题需要文艺的马克思主 2、“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 义大众化来解决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3、“革命功利主义”原则 4、“文艺服从政治”原则 1、文艺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唯物史观 5、“文艺批评”原则 2、文艺工作者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过程中,改 四、几点现实启示 造世界观和人生观 3、文艺工作者要在与工农兵相结合的斗争中,自觉地去 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
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选择此文的原因:
1、重要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中
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必要性: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
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紧迫性:西方文化的入侵,传统文化的衰弱,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途径及启示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途径及启示摘要:延安时期,我们党不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并在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
同时,延安时期,我党也不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采取了学校教育、学习运动、设立专门机构、大众媒介、创作文艺作品等途径,这些途径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推进具有坚持正确思想导向、注重传播方法和解决人民实际问题等重要启示。
关键词: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利益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005-02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时期。
要使马克思主义得到群众的认可、接受,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有机统一的。
它的传播需要开拓更多的渠道。
1.开展学校教育传播延安时期,学校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阵地。
从学校教育的内容看,大多都开设马克思主义的课程,如中央党校共设五门课程中就有列宁主义和政治经济学;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要求学员必须掌握马列主义,克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要求他们为工农服务;陕北公学的高级班开设《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吴亮平讲《列宁主义问题》和《联共(布)党史》;艾思奇讲《哲学》等;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将高深的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革命真理,学员系统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培养了各行各业的人才。
此外,毛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的课程有马列主义、哲学、政治学等;鲁艺课程的必修课有列宁主义、辩证法等;中国女子大学也开设马列主义等课程;从学校教育的效果看,通过33所干部学校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革命干部,并把理论与根据地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结合起来,为革命取得最终胜利提供了思想保障。
2.通过学习运动传播毛泽东曾说,我们“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延安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及基本经验
Vol.33No.1Jan.2012第33卷第1期2012年1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延安时期,由于有了比较稳固的革命根据地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人更加着力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通过一系列的整风运动和学习运动,纠正了党内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清算了王明的左倾错误,把人们从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并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为我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时,在这一时期,我党也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层面上的延伸,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以生动、浅显、通俗的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使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化约为广大群众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意识形态的宣传,目的是使人民群众认可并选择马克思主义,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
延安时期,我党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系统理论,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党已经开始自觉的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相结合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比较系统的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及基本原则我党初到延安时,尚未清算党内的错误思潮,毛泽东等党的主要领导人通过撰写大量的理论著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人们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指导中国革命,进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之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接受,使马克思主义从被少数精英分子掌握,变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确切含义。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能是教条的、死板的条条框框,而是具体化了的,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了的,获得了中国形式的马克思主义。
《反对党八股》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Oppose Stereotyped Party Writing by Mao Zedong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作者: 李德刚
作者机构: 哈尔滨学院政法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出版物刊名: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44-4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摘要: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毛泽东早在延安整风期间的著作《反对党八股》
中就已经提出。
在当时,毛泽东认为,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求党员干部作为"化"的主体要实现"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马克思主义化,同时,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应注意方式方法问题,既要研究"化"的客体的特点,又要注意"化"的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还要注意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表述鲜活、切合。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可以借鉴《反对党八股》中的思想,注意党的思想建设,努力规避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搞好大众化主要平台的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艺术表达的特点
【摘要】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艺术表达的产生与发展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在与实践的结合中呈现出多样性,通俗性和现实性的特点。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艺术表达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艺术表达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2
延安时期是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是党总结历史经验,进行局部执政与建设最为成功的历史时期,也是马克思大众化的理论成果也最为突出,历史实践也最为丰富的重要历史阶段。
列宁说:“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
”那么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众化的过程是不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呢?
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艺术表达呈现出在内容上把马克思主义高深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生活化;在形式上与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结合起来,通过人民群众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传播过程中的既能够做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能够做到表达的深刻道理高于生活,使人民群众能够自觉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特点。
由此可见,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1.形式的多样性--喜闻乐见,丰富多样
(1)艺术化展示。
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人民
大众所熟悉的认可的有效的艺术形式,艺术形式是最感动人的形式之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感人的艺术魅力,能够生动的表现人类丰富的精神情感。
(2)视觉化呈现。
这一时期,涌现出大批的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以《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为代表的一批新颖独创的小说,以通俗化和大众化的格调,最真切地反映了解放区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表达的是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对农民群众的生活和思想境界的改造;1946年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堪称叙事性长诗的楷模。
它通过土地革命时期一对青年农民的爱情和斗争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命运与革命利益的统一;秧歌剧以《兄妹开荒》作品为代表着重描写了两个翻身的青年兄妹,在劳动中所产生的误会解决后,表现劳动的美和劳动的意义;(3)形象化表达。
歌曲《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话剧《日出》,京剧《打渔杀家》、《逼上梁山》,散文与杂文,如吴伯箫的《南泥湾》,孙犁的《白洋淀纪事》里的部分散文等。
这些不同形式的文艺作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场鲜明、以人民群众鲜活的生活为题材,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民意识的觉醒,在群众中产生深刻影响,让马克思主义具有感人的艺术形式,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大众普遍自觉接受,掌握和有效运用于实践。
2语言的通俗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语言的通俗性就是在语言形式上把马克思主义文本中过于思辨
的表述尽可能用简明扼要,人们易懂易记的话来表达,就是要把深奥的理论还原为朴实的道理,尽可能做到既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既言简意赅,又娓娓道来,使之朴实、直白、明了。
首先,要学会群众的语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注重学习群众语言,毛泽东指出:“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并批评道:“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象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象一个健康的人。
”[]
其次,要用通俗的语言说话。
要会讲“普通话”,能够用老百姓的方言土语同老百姓“唠嗑”。
例如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毛泽东写道:“总而言之,一切从前为绅士们看不起的人,一切被绅士打在泥沟里,在社会上没有了立足地位、没有了发言权的人,现在居然伸起头来了。
不但伸起头,而且掌权了”,“他们举起他们那粗黑的手,加在绅士们头上了。
他们用绳子捆绑了劣绅,给他们戴上高帽子,牵着游乡。
他们那粗重无情的斥责声,每天都有些送进绅士们的耳朵里去。
”[]毛泽东这里运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描绘出农民那种翻身后扬眉吐气的神气,具体、鲜明地表现出来。
这也是人民群众的语言,既通俗易懂又令人回味无穷。
如果这段话改为一般陈述句:“农民打倒了绅士,掌了权,给劣绅戴高帽子游乡”,则那种生动、鲜明的韵味也就荡然无存了。
3.内容的现实性--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艺术表达既要有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又
要用人民大众懂得语言,更要有反映人民大众生活的内容,这三者是有机结合。
内容的现实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艺术表达与现实密切联系,这样更具有说服力。
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的解放军越战越强,越战越壮大,就在于我们歼灭的国民党武装力量中的相当一部分俘虏,经过了战后训话和思想政治工作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从思想到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变为名副其实的“解放战士”,依靠专业技能大大促进了我军实力的增长。
从现在留存的相关资料看,当时的政治工作者并没有太多的理论讲述,基本的方法都是在了解了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情况后,由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谈起,从根据地分田地、发展生产的实践讲起,从他们身边、邻近地区翻身农民的典型故事开始,围绕为什么当兵以及为谁当兵的逻辑,最终归纳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一个“没有人欺负人的社会”这一浅显易懂的目标上去了。
[]从形象化的故事出发,逐步深入到浅显的理论,直至内化传播对象的认识,这是大众化的艺术表达发挥实际功效的真实案例。
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艺术表达,不是由既定的框架、公式、理论所构成的体系,而是抛弃僵化的教条,充满活力并且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使大众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
结语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艺术表达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使人民群众能够自觉地掌握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艺术
表达呈现出形式的多样性,语言的通俗性,内容的现实性的特点。
这些特点也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延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参考文献
[1]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72,商务印书馆
[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毛泽东论文艺(增订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5]艾克恩,《延安文艺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6]《延安文萃》,中国报刊室研究室,1984.
[7]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8]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下)[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
[9]刘统.中国1948:背后的故事,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