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文内容(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3燕子
3 燕子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俊俏、生趣、烂漫无比、掠过”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烂漫无比,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在反复地朗读中能背诵课文,积累语言,并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体味,达到背诵。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抓住燕子的特点和春天景物的特点来写的,学校作者抓住特点状物的写法。
教学评价设计1.设计好预习单,通过检查预习,指生认读生字,看学生是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分组分段朗读课文,从字音的正确、节奏准确、句子通顺方面了解学生的自读课文情况及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2.精读感悟环节,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重点词语,如燕子外形的特点: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活泼机灵;燕子飞行时,休息时的特点;春天景物的各自特点等。
学生再读中圈画,圈画中理解,理解中想象,想象中记忆,达到背诵。
3.本文写法上值得学习的一点是抓住特点状物,所以在阅读第一节时就安排了问题思考:作者描写了燕子身体的哪些部分?各有怎样的特点?通过探究学生能够明白写事物要抓住特点,在后面的阅读中也注意到这种写法,并安排学生观察某个小动物,抓住它的特点,描写它的外形。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练习朗读,完成预习单,查找有关燕子的资料。
2.教师准备与本课相关的教学资料,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揭示课题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见过的燕子,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它的样子,鼓励学生能用连贯的一段话介绍清自己观察所得。
2.谁能把自己查到的有关燕子的资料与大家分享?学生汇报自己的成果。
(二)初读课文1.自读导言:我们来感受一下我国作家郑振铎笔下的小燕子是多么的可爱,认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生字生词,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后,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作点评。
苏教版四下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知识点姓名一、生字词1、基本字词三顾茅庐诸葛亮秀丽宜人草堂恭恭敬敬半晌讨论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群雄纷争茅塞顿开诚心诚意辅助尊重人才山冈祁黄羊中军尉解狐惊讶争霸征伐晋悼公举荐召见慎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推荐准许辞职合适接替安危意外驾驭钦佩拒收公仪休鲁国宰相回味鲤鱼鲜美心满意足满脸堆笑日夜操劳盛情腥味呕吐务必无可奈何难免违犯法纪恍然大悟空城计苦肉计夜走麦城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2、容易读错的词山冈.(gāng)同榻.(tà) 时辰.(chen)半晌. (shǎng) 茅塞.顿开(sè)解.狐(xiè)担.当(dān)兴.亡(xīng)落.下毛病(lào)晋悼.公(dào)召.见(zhào)压.根儿(yà)违犯.(fàn)盛.情(shèng)二、词语1、解释加点词语:三(顾)茅庐拜访(蜿蜒)起伏弯弯曲曲向前延伸青翠(欲)滴将要秀丽(宜)人合适的群雄(纷)争纠纷,众多杂乱茅塞(顿)开立刻恍然大(悟)明白日夜(操)劳从事心满意(足)满足无可(奈何)怎么办2、词语搭配举荐(人才)召见(大臣)担当(责任)担任(职务)落下(病根)军事(才能)职责(重大)(耐心)等候3、用成语描述三国时期蜀国军事家诸葛亮的一生:、、、、、、、。
4、写出几个跟《三国》有关的成语:、、、三、课文内容1、课文《三顾茅庐》是根据罗贯中写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改编的。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详细描写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表现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思想品格,也体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表面上看,这句话是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等待腾飞的卧龙,写出隆中山冈的非凡气势,实际上是把隐居在隆中的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比作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烘托出出诸葛亮是一位旷世奇才。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祁黄羊教案苏教版(2)
2021-3-29 20XX年复习资料小学复习资料班级:科目:《祁黄羊》【教材分析】这是第四单元第而篇文章,这一单元是中华传统美德为主线,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崇高品质来组织教材。
本课的主题是“公私分明”与“处事公正”,这篇根据《左传》改编的故事,以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讲述了祁黄羊让位举贤的事。
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本课共分为两部分,描述了“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两件事,以对比的手法,相互映衬。
“仇”与“亲”的不同里一样的是祁黄羊一心为公,光明磊落的心。
本课语言准确和精练,生动而富于色彩,同时因简洁凝炼而蕴藉含蓄。
本课的语言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受作品形象、优美的语言中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写作能力,增强习作信心。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能基本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但讲述故事方面还缺乏一种生动性,在听别人讲话方面,能理解意思,但是在把握主要内容方面仍有所欠缺。
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但是对于这种抽象意义上的手法的具体运用还有所欠缺,有一般手法到具体句子的运用还有些难度。
因此可以利用本文给予学生新的想象空间,增加想象与现实之间转换的练习,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在这一课中,我设计了以讲故事为主要途径的学习路线,在讲故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讲故事所需要的技巧,与作为一个故事应该具有的几个要素。
在实际语言表达中,实现音与义,与语境的融会贯通。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且有感情的朗读、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4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语言材料理解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4.发挥想象、创设情景对话,加深对人物崇高思想的理解。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8个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4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公仪休拒收礼物》PPT课件
我会认
jù lǔ zǎi shèng
拒
拒绝 抗拒
鲁 宰 盛
粗鲁 鲁莽 宰相 宰杀 主宰 盛情 旺盛 年轻气盛
我会认
x īn ɡ nài wéi fàn
腥
腥味 腥臭
奈 违 犯
无奈 奈何 违犯 违背 久违 犯规 犯人 犯病
回味 盛情
务必 违犯
心满意足
无可奈何
日夜操劳
恍然大悟
读课文,并联系括号里的内容,思考剧情的 发展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心满意足了”):写公仪 休特别爱吃鲤鱼。
各小组分角色表演
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参与,走进 角色,走进历史,都当一回剧中人。 在排演过程中,学生将各自的感悟、 体验融入剧中,进一步体会公仪休的 清正廉洁。
独幕剧是一种小型的戏剧,顾名思义,只有一 幕,也就是幕起开始,幕落结束。
本文是一个剧本,也就是演出这个独幕剧 的底稿。 剧本一般在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剧本的主要内容是人物对话。
独幕剧是一种小型的戏剧,顾名思义,只有一 幕,也就是幕起开始,幕落结束。 剧本中方括号主要交代舞台背景和人物活 动等。 剧本中圆括号主要交代谈话时的表情、 动作等。 剧本的朗读只需读人物对话。
公仪休说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 这是真话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公仪休说的是假话,他这样说 才能让管家把鱼带走,表现出他的 聪明机智,清正廉洁。
公仪休是如何向子明解释的呢? 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
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 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 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 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 场”):写 公仪休拒收人家送来的鲤鱼。
第三部分(从子明说“老师”至结束):写公仪 休拒收鲤鱼事遵守国家的法纪,要吃鱼得自己去 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第3单元知识点第8课“三间茅屋”带来一种词汇:诸葛亮山的三间茅屋美丽宜人,恭敬地和一连串参观卧龙邀景带来一种词汇:曲折跌宕,青翠欲滴,华丽策略,华丽策略,辅助尊重,背诵自然的第三和第四段2年,本文叙述了刘备三次访问茅屋,重点是他第三次访问诸葛亮。
它体现了刘备尊重人才、追求人才、真诚待人的思想品质。
这也显示了诸葛亮的伟大才能和对世界形势的大致了解,并有一个应对的计划。
3,本文写作特点:①鲜明对比②微妙隐喻③详细描述④环境对比对环境的描述巧妙地突出了诸葛亮的大胆和宽广的性格。
4.中国古代四大名著:①吴承恩《西游记》。
主要人物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
(2)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有曹操、刘备、诸葛亮等。
(3)曹雪芹的《红楼梦》包括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
(4)施耐庵《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有林冲、宋武、宋江、李悝等。
5《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有: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诸葛亮的空城计,关羽的刮骨疗毒歇后语包括:周瑜对黄盖的攻击——一方愿战,一方愿患(痴心妄想),张飞的穿针引线——眼大眼小,刘备的复仇——6年为小失大失,以及与《三国演义》有关的话(相关历史故事):空城计、苦肉计、夜行麦城、刮骨疗毒、五关斩六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一个用来形容诸葛亮一生的成语:他年轻、有才华、足智多谋、勇敢、谨慎、执着、死气沉沉、无助、无能为力。
是一个用来描述一个人突然觉醒的成语:当他张开嘴时,他突然意识到他是开明的7,他写了一个场景“来…看…”当我和妈妈来到池塘时,我们看到一排排的白杨和垂柳沿着河岸伸入池塘,形成一条绿色的带子。
一阵风吹过水面,激起水面的涟漪。
树叶在风中飘动。
一些人倒在树下,一些人在池塘里挨饿。
绿色的荷叶漂浮在深绿色的水面上漂浮的莲花盛开在整个池塘,散发出迷人的香味,进入心脏和脾脏。
哦,天啊!这里的风景真让人放松!第九课“祁黄羊”▲一班话:霸王钦点晋公举荐接替晋主2年,《祁黄羊》是一个历史故事。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祁黄羊教学课件苏教版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宽怀可举仇人 坦荡敢举亲人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2021/4/2
9
写一写: 解狐和祁午听到祁
黄羊举荐他们,会怎么想, 怎么说,怎么做呢?
悼公深感意外,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 吗?你怎么会举荐他呢?”
“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 是不是我的仇人哪!”
“好吧,我相信你,就照你的意见办!”
1.从晋悼公要祁黄羊推选接替人选中,我 们可以看出什么?
十分信任。
2.你从哪些词语看出他是经过深思熟虑? 想了想,郑重地说。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 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小学复习课件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祁黄…所以……” 说一说祁黄羊主动 辞职的原因。
(1)课文的第 1、2自然段告 诉我们什么?
悼公说:“中军尉职责重大。你在军中多 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你觉得谁能替 代你呢?”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 郑重地说。
悼公十分惊讶:“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你举荐他,难道不怕人家说你偏心眼儿?”
“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 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 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 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当时的人都很钦佩祁黄羊,说他外举不避 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 得呀!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摘要(六)一、《三顾茅庐》教 材 内 容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历史篇.内容包括:《三顾茅庐》叙写了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表现了刘备尊重人才;《祁黄羊》叙写了祁黄羊出以公心举荐贤才的高尚品格;《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一出独幕剧.表现了公仪休清正廉洁的品格.《习作3》写自己在生活中的新发现.《练习3》的重点是口语交际.教 学 要 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让学生对历史有所了解.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4.写自己在生活中的新发现.课 时安排 课 题 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8.三顾茅庐 3 4.6——4.79.祁黄羊 2 4.8——4.910.公仪休拒收礼物 2 4.10——4.13习作3 2 4.14——4.15练习3 3 4.16——4.19主备人张海波: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强化写作技巧的一个很好的素材.我的设计理念是:(1)感悟体验与学习语言相结合.抓住文中有关语言、行动描写的词句,揭示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朗读体验,评价人物,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世界里,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的艺术解读,体会语言运用的规律和作者的思维结构.使语言和精神同筑共生.(2)朗读与探究相结合.围绕“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相请诸葛亮诚心诚意”展开全文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体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到原著”,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有开放性,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侯友飞:本课教学还可以设计情境表演,如在刘备遇见诸葛亮时说的那一番有诚意的对话也可以让孩子们来模仿、来表演,相信学生的兴趣会更浓,气氛会更热烈.所谓以演助读,可以将平面的文字“还原”为可感的场景,还原的过程即是感受体悟的心智历程.王冬梅:第二课时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去发现刘备的“诚心诚意”,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时,教师要防止一味地问“你从哪里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更要注意在深入分析的过程千万别牵着学生鼻子走,应该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语句分析的同时随机指导和训练学生朗读.张淑娟:文中写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张飞嚷着要用绳子捆来.刘备生气责备.这一对比突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要指导学生细细品读.感悟体会.文中有三个精妙的比喻句.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朗读.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以及刘备对人才的渴求.还可以让学生注意积累或迁移运用.骆静:文中有一段秀丽的环境描写:“岗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景色秀丽宜人.”巧妙地衬托了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应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积累记忆.二、《祁黄羊》主备人张海波:这是一篇历史故事.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讲述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文本的解读与表达.通过文本来实现人文精神的体悟与捍卫.文本不是知识的全部.勤奋的语文教师可以教好文字、语法与解题技巧.但语感和写作是永远不能“教”出来的.开发文本的话题功能.把文本看成是实现文本和人本对话的一个话题.文本与人本的交融.就支撑起语文天地斑斓广阔的创造空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汲取更多语文养料的切入口、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探索未来的一个途径、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门坎.话题面前没有权威.“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甚至也没有老师、学生.只有对话者——对话的朋友、合作的伙伴.教师要利用好这个话题.发掘这个话题中的课程资源.通过开放话题、拓展话题、迁移话题、超越话题.实现话题的可持续性发展.使课堂成为师生才智较量的阵地、使文本成为理解语文的窗口、使语文成为学生追梦的乐园.为此.我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几个环节.先从谈话入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提示学习的重点;再分别从“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两方面通过学生对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诵读对话.品析人物的内心感悟人物思想;然后创设情境.设计了“茶馆”“祁府”“皇宫”几个场景进行充分的谈话.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思想;接着抓住重点段、重点词进行深入的品悟.感受人物品质;最后设计了两个课外延伸一是进行“解狐”“祁午”的内心分析.从侧面深入感受祁黄羊的品质.在身边的事例中.再次领悟人物的伟大精神.一是在反复的诵读文中赞美句子的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学会赞美.升华人物品质.朱克娥: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在举荐人才过程中.用人物的对话来展示故事情节.表现了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避亲仇、处事公正的高尚品德.在教学时要抓住祁黄羊的话.反复诵读仔细品味.以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对悼公的描写则从侧面反映出祁黄羊不计私人恩怨.以大局为重的思想境界.仲苏娅:学习晋悼公与祁黄羊地第一次对话时.让学生充分阅读人物的对话.并注意人物的提示语.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想了想.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尝试透过文字体味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从而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指导研读后.充分激励和相信学生.“授之以渔”.采用学法迁移.放手让他们自学第二次对话.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侯友飞:可以指导学生即兴自编自演课本剧.最后说说祁黄羊是怎样的一个人.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王冬梅:解狐、祁午与祁黄羊的关系都不同寻常.举荐他们必然会引来非议.难道一定得推荐他们.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了吗?应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找出三个以上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看法.三.《公仪休拒收礼物》主备人张海波:《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绝某大夫送来的鲤鱼的故事.对公仪休的这一人物形象围绕一个“清”字层层深入而独到的分析感悟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课文是以围绕公仪休拒收礼物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剧情虽然简单.但结构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充分体现了独幕剧的特点.根据大纲要求和课文特点.遵循阅读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我的基本教法是“以读代讲、以演代讲、情境教学”的导学式教学法.确定了“读中感悟、以读悟情、质疑解疑、合作实践”为基本的学法指导.在操作过程中采用“读、划、练、思、演、品”等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张淑娟: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我认为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掌握三点:一是学会课文是的生字词.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二是了解一下独幕剧的特点.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三是能把握剧本中公仪休、子明、管家这三个人物的特点.其中特别是要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骆静:教学课文第三部分时.重点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子明和公仪休的对话.理解公仪休拒收鲤鱼的原因.朱克娥: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排演独幕小话剧《公仪休拒收礼物》.仲苏娅:为增强教育效果.可组织学生通过看报、上网等搜集一些介绍人物清正廉洁的资料.整理后在班上交流.NO:308三顾茅庐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难点: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教学准备:教学光盘、生字卡片、搜集有关刘备、诸葛亮的故事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释题1.简介背景: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的学习课文.就是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老师板书课题.3.指导生字“茅”.看好了.“茅”字的横钩要比草字头略微长一点.这样才好看.最后一笔是撇.下面.请大家在书上.课题的右边各写一个.不仅要写对.还要写好.(学生写字)4.质疑:“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茅庐?茅庐在哪里.里面住着谁?为什么要三顾茅庐?怎样三顾茅庐的?结果怎样?理解课题:顾:拜访茅庐:茅草屋三顾茅庐:三次到茅草屋去拜访.比喻对人诚心诚意.二.自读感知大意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2.导学(1)读准词语诸葛亮刘备张飞关羽辅助统一捆来尊重山冈潺潺时辰吩咐拜访半晌策略恭恭敬敬茅塞顿开疏疏朗朗蜿蜒起伏疏疏朗朗青翠欲滴景色宜人群雄纷争(2)理解词语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助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3)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1.初步了解课文.(1)交流刚才质疑的哪些问题你已经解决了?指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理解“三顾茅庐”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知道“顾”是拜访的意思.(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理课文思路.了解详略文中重点.2.教师提示:课文重点写了第几次拜访?哪些自然段?第一段(1)略写刘备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见着.第二段(2—4)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第三段(5)写刘备和诸葛亮的亲密友情.四、美书指导.1.同桌一起学习生字.找找难字.2.交流学习生字的体会.3.完成习字册.N0:31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与片头画面.为学生创设意境.再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下文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三顾茅庐》(指题目.生读题).老师发现大家对文中的四字词语很感兴趣.谁愿意来读读?2.学生“闯关” .旧知反馈(出示词语)美读词语关:三顾茅庐诚心诚意恭恭敬敬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色宜人群雄纷争拨开云雾茅塞顿开个别读、齐读(第一行谁来读?第二行呢?第三行?咱们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好.)3.谁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交流.三、合作探究.品味诚意1.师:刘备带着两个义弟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但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诸葛亮的面.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前往隆中.这次终于成功了.刘备是凭什么打动了诸葛亮?(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刘备是凭他的“诚心诚意”来打动诸葛亮的.红笔板书:诚)2.那么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这还需要我们去细细的体会.现在就让我们再次用心读一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体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提示:可以边读课文边用笔划出相关句子.把你深有感触的词语圈出来.在边上写写你的感受.这就叫不动笔墨不读书.3.引导交流.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相机出示句子:(这部分内容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变换)▲交流:出示: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1)生自己读读张飞的话.再读读刘备的话.指名交流各自读后的感受.(相机点红“生气”.就“生气”这个词你们有什么想法?谁来谈谈.谁再来谈谈?体会刘备的诚意)(2)刘备和张飞是什么关系?(结义兄弟:情同手足、誓死相随)插入刘备、张飞、关羽三人桃园结义中的结义时说的一段话: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再拜而说誓约:“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原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学生读这段话.说读后感受.小结: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一个乡野书生斥责自己誓死相随、桃园结拜的兄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是多么有诚意呀!(3)师: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 让我们再来读读刘备的话.感受他的赤诚之心.生齐读刘备的话.(4)指导感情朗读:谁来做一次“猛张飞”.谁来做一做诚心诚意的刘备?指导学生读出张飞“嚷”时的语气和神态.体会张飞的不耐烦、率直;读出刘备的诚意.继续交流:你还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交流:出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哪些词语引发了你的感想?你来谈谈.你也来谈谈.谁再来谈谈?(引导学生通过“半里多路、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候、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词语体会刘备对诸葛亮的耐心、尊敬和渴求.也说明了他的诚心诚意.)相机给这些词语加点.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个词“半晌工夫”.刘备恭恭敬敬地站着、等着.他的脑袋肯定是骨碌碌地转着.你想.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什么?请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动笔写一写.然后我们再来交流.生写后交流.体会刘备的诚意.师: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哎呀.了不起啊!这时的刘备真是求贤若渴呀!板书:求贤若渴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表格式内容.)请比较比较当时刘备与诸葛亮的年龄、地位.谈谈你们的感受.相机理解并板书:礼贤下士齐读这部分.再次体会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和渴求.他的一片诚心诚意.小结:刘备为请诸葛亮怒斥张飞.冒着风雪寒冷.三顾茅庐.还有半里地就早早的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赶紧见面……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4.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吗?指名交流刘备如此求贤若渴.那么诸葛亮真的值得刘备如此诚心诚意地去请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并思考.出示:“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谁来说说见面以后诸葛亮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才华?指名交流.通过“群雄纷争”“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结合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学生不难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从而明白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课件出示“群雄纷争图”.(师指图可补充:当时曹操在北.孙权在南.诸葛亮要刘备先拿下荆州为家.再夺取西川建立基业.和曹操孙权形成三分天下.这就是最后取胜的“隆中决策”.)这以后.诸葛亮忠心耿耿.帮助刘备打了许多胜仗.你们知道有哪些战斗吗?(学生纷纷讲自己了解的一些故事)如果你们想了解更多的故事.可以自己去阅读一下《三国演义》.四.探究写法.领悟雄才大略师:从诸葛亮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可以看出他的确是一位盖世奇才.文中有三个比喻句也能看出来.请大家找一找.划一划.1.引导交流:出示:(1)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号“卧龙先生”)(2)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雄才大略)(3)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如虎添翼)再读读这三句话.谈谈你的感受.(引导体会比喻的前后关系与好处.)2.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明白此处景物描写的烘托作用与写法.)3.师: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生接读)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4.小结全文师:刘备“三顾茅庐”靠他的诚心诚意请出了诸葛亮.“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诸葛亮出山后辅助刘备竭尽全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三国的故事.它从遥远的三国走来.走过了千年.多少风流人物已经淹没在历史中了.但在这个时代它给我们又留下了什么呢?(“尊重人才”)生:待人诚恳.谦虚;不要摆架子;对人要尊重……师:只有尊重人才.才能成就一番大事.同学们.要想赢得尊重.从现在起让我们首先努力做一个人才吧!五.拓展升华.总结延伸(2、3任选一项)1.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2.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1)指名朗读: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2)师: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美?(3)交流时教师把握:写了哪几个景物?它们各有那些特点?(4)我们也来写一处景色!出示课后练习:认真读读课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5)你最想写哪一处景色?学生交流.交流中抓住要点:这一处景色有哪几个重点景物?它们各有那些特点?你有什么感受.3.读读《三国演义》.将精彩段落摘记下来.NO:32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2.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1.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对策:学习例文.掌握写法.教学准备:有关词句的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导学:1.默写词语山冈、半晌、恭恭敬敬、诸葛亮三顾茅庐、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群雄纷争、茅塞顿开2.通过“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你对刘备这个人物有什么认识?课文哪一段作了具体地描述?二、背诵内化:1.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2.交流:说说这一段的内容可以分为哪两层?(景色秀丽和拜访经过)(1)以熟读为基础.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背诵.(2)第二层指导时.可以抓住方位词进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三、片段指导:1.明确要求:认真读文中描写隆中“景色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2.出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朗读后分析:(1)刘备一行来到隆中.见到哪些景物.请在景物名称下画一横线.(山冈、松林、溪流、竹林)(2)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呢?分别朗读写这些景物的语句.(3)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明白景物特点与人物品格之间的关联.3.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走一走.找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看看那里有哪些景物(能说出景物名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4.可相机提供范文:5.学生拟稿.把写好的短文誊写在小作文本上.四、作业:抄写词语.完成有关练习.板书设计:补充:三国演义罗贯中(约1330-1400).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太原人.相传他是施耐庵的学生.曾共同从事过创作.从《三国演义》反映出来的丰富斗争经验推想.他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并有一定军事、政治斗争经验的人物.在创作上.他的才能是多方面的.曾写过戏曲和乐府隐语.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但他的主要成就还是小说.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他名字的小说.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一部优秀长篇历史小说.大约创作于元代末年.是罗贯中在有关三国故事的史书、平话、戏曲和轶事传闻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原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有弘治本传世.经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加以增删润色.才成为现在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书中的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结义.终于王浚平吴.包括了整个三国时代.在“拥刘反曹”的传统思想支配下.作品把蜀汉当作全书矛盾的主导方面.把诸葛亮和刘、关、张当作中心人物.以魏、蜀、吴的兴亡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谴责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他们的爱憎与背向以及反对战争分裂、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三国演义》的艺术造诣很深.影响深远.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中的佼佼者.它由汉末各个军阀之间的兼并战争直写到晋统一全国.前后近百年.事多人众.头绪纷繁.但由于作者匠心独运.以曹、刘双方矛盾斗争为主线.或实写或虚写.或详写或略述.或插叙或倒叙.精心编结.主次分明.有条不紊.构成一个既宏伟壮阔又不失严密精巧的艺术整体.全书写了四百多个人物.成功地塑造了有智谋的诸葛亮、义勇的关羽和性格正直的张飞等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三国演义》卓越的艺术成就.为后代历史小说创作提供了学习的楷模和借鉴.但是.它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它对黄巾起义的仇视和污蔑.以及它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忠君思想、宗教迷信和宿命论.都是十分有害的封建糟粕.艺术上.它的人物性格则缺少发展.且又过于渲染夸张.使某些形象失于真实.空城计话说三国时魏国的名将司马懿占领了街亭以后.亲自带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这个地方来了.这一天.诸葛亮正和部下商量怎么抵抗的事.忽然探子飞马来报:“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打来.”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兵有一半是运粮草的兵.不能打仗.司马懿的兵一到都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怎么办才好.诸葛亮到城头一看.果然尘土飞扬.魏兵分两路向西城杀来.诸葛亮传下命令叫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城里的人不许随便出入.也不许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口用二十个老兵扮成老百姓的.拿着扫帚打扫街道.如果魏兵到了不许乱动.诸葛亮吩咐完了.自己把讲究的鹤毛大衣一披.带上丝织的头巾.领着两个小童儿上了城楼.坐在城楼上喝酒弹琴. 工夫不大.司马懿的魏军来到了城下.一看这种情况.都不敢前进了.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在马上远远望过去.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脸笑容.喝酒弹琴.轻松自得.没事人一般.司马懿看了.心里非常疑惑.连忙下令叫军队向后撤退.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问:“为什么要撤退?是不是诸葛亮没有兵故意作出样子来迷惑我们?”司马懿说:“你小小年纪懂得什么.诸葛亮一向小心.从来不做冒险的事儿.他在城楼上一坐.四门打开.里面一定有埋伏.我们如果进去.就中了他的计.快快后退四十里!”司马懿的兵后退了.诸葛亮见司马懿的兵马撤退了.拍手大笑起来.左右的官员都很惊奇.就问诸葛亮:“司。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析
苏教版⼩学语⽂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析苏教版⼩学语⽂第⼋册第三单元教材解析单元教材解读:第三单元由三篇课⽂,⼀篇习作和练习3构成。
三篇课⽂分别是《三顾茅庐》、《祁黄⽺》、《公仪休拒收礼物》,细细朗读这三篇课⽂,我们不难发现这⼀单元的主题为:⾛近古代英贤。
这⼀单元都是介绍中华民族古代英贤⼈物,教育学⽣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知识、尊重⼈才、出以公⼼、廉洁等传统美德。
教师在本单元教学中,可以以“主题”为中⼼,整合本单元课⽂,并适度向课外延伸,引导学⽣开展“阅读⼤阅读”,以拓宽学⽣的视野,提⾼学⽣语⽂学习的综合能⼒。
这3篇课⽂的课后各项练习,都是从学习语⾔⽂字⼊⼿的,诸如朗读、背诵、复述、演诵;识字、写字;理解、运⽤词、句;读写结合⼩练笔训练等等;语⽂学习的基本技能都涉及到了,从各题的训练看,是单项的;从整个单元来看,⼜是综合的。
特别是“练习3”的安排,也与这⼀单元的阅读遥相呼应:“处处留⼼”先介绍了“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精彩⽚断,再让学⽣讲讲“空城计、苦⾁计、夜⾛麦城、刮⾻疗毒、过五关斩六将、万事俱备只⽋东风”等成语故事,沟通了课内外学习的联系。
⽽“读读背背”的成语歌——“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细、鞠躬尽瘁、死⽽后已、独⽊难⽀、回天⽆⼒”概括了诸葛亮⾟劳⽽光辉的⼀⽣,这不但深化了学⽣对《三顾茅庐》内容的理解,⽽且扩⼤了⽂本的张⼒,激励了学⽣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对诸葛亮⽣平的探究。
第8课三顾茅庐⽂本是什么:《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国标本⼩学语⽂四年级下册中的⼀部由历史⼩说改编的课⽂,课⽂讲述了刘备三次亲⾃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诚意地邀请他出⼭,辅佐⾃⼰完成统⼀国家⼤业的故事,⽂中着⼒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神态等,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位旷世奇才。
本课语⾔通俗易懂,适合⼩学⽣阅读,细节描写是本⽂的重要特⾊。
另外,环境描写和对⽐、⽐喻等修辞⽅法的恰当使⽤也是本⽂的⼀个亮点,是对学⽣进⾏语⾔积累,强化写作技巧的⼀个很好的素材。
202X年苏教版四年级下第三单元课文知识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苏教版四年级下第三单元课文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第三单元的课文知识点:1. 课文标题:《小猪的生日》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小猪过生日的故事,通过小猪和朋友们一起筹备生日礼物、准备生日会等情节,展示了友情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词语:- 狗咬吕洞宾: 这是根据中国民间故事改编的一个典故,用来形容亲密的朋友之间的态度和关系紧密。
- 礼物:表示送人的物品,通常是用来向对方表示祝福、关怀或感谢。
- 兴奋:表示兴致高、激动不已的状态。
- 准备:表示事先为某事作好安排或做好准备。
- 味道:表示某物品散发的气味或者食物的口感。
- 一块蛋糕:指的是一个蛋糕,这里表示提供给小猪的生日礼物。
3. 句型:- “那三只小猫和六只小狗出去准备生日会。
”这个句子中,使用了“那”和“和”的连接词,表示小猫和小狗一起合作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
4. 课文理解:这篇课文重点讲述了小猪过生日的故事,通过小猪和朋友们一起准备生日会的细节,展示了友谊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故事中,小猪的朋友们分工合作,共同为小猪准备了一个生日礼物和生日会,为小猪带来了惊喜和快乐。
这个故事通过细腻的描写,让孩子们明白了友谊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作用。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 阅读技巧: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孩子们可以通过理解故事中每个角色的角色定位和行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主题和情节。
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思考一下自己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是否也能像小猪和他的朋友们一样展示友谊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以上是苏教版四年级下第三单元课文《小猪的生日》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春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8《三顾茅庐》课文原文素材 苏教版
③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 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chán)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 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 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 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 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 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 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④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⑤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tà) 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 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312022/1/312022/1/311/31/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312022/1/31January 31,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312022/1/312022/1/312022/1/31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 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②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 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 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 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最新经典文档】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单元内容简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由《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及?习作3?和?练习3?组成。
第八课《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请隐居在隆中草舍的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去了三次才见到,体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第九课《祈黄羊》着重讲的是祈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思想境界。
第十课《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体现了公仪休以身作则、清正廉明、聪明机智的品质。
习作3:引言部分启发学生关注生活,学习如何从生活中选材,明确选材范围。
例文《红豆、黄豆我来分》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具体写出了小作者?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经过,为学生提供了借鉴、模仿的范例。
练习3:处处留心:引领学生留心我国古典名著。
写好钢笔字:字中部的撇、捺要写得如同鸟翅舒展。
读读背背:简练的描述了三国时期蜀国军事家诸葛亮的特点。
口语交际:学会说安慰别人的话,培养语言交往能力及爱心。
【教材编排意图】本单元的主题是?英才篇?,三篇课文都是介绍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通过学习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出以公心、廉洁等传统美德。
《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3篇课文的课后各项练习,都是从学习语言文字入手的,诸如朗读、背诵、复述、演诵;识字、写字;理解、运用词、句;读写结合小练笔训练等等;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都涉及到了,从各题的训练看,是单项的;从整个单元来看,又是综合的。
特别是?练习3?的安排,也与这一单元的阅读遥相呼应:?处处留心?先介绍了?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精彩片断,再让学生讲讲?空城计、苦肉计、夜走麦城、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成语故事,沟通了课内外学习的联系。
而?读读背背?的成语歌——?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概括了诸葛亮辛劳而光辉的一生,这不但深化了学生对《三顾茅庐》内容的理解,而且扩大了文本的张力,激励了学生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对诸葛亮生平的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文内容
1.根据《三国演义》有关内容改写的课文是《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
从文中对刘备语言、行为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诸葛亮是诚心诚意的。
诸葛亮的住地是隆中,那里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里的卧龙既是用来比喻山冈的形状,也是暗指诸葛亮。
诸葛亮是个才华横溢、料事如神的人,他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难怪他把自己比作鱼儿,把诸葛先生比作水,可以用成语如鱼得水来形容他们的关系。
2、.春秋时代,晋国由祁黄羊担任中军尉。
因为多年征战使祁黄羊的腿脚落下毛病,所以他请求晋悼公准许他辞职。
他先后推举了两个人,每次都很认真严肃,从郑重慎重等词可以看出。
用文中的一句话赞美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用两个成语来赞美他:出以公心、处事公正。
文中的仇指杀父仇人解狐,亲指亲生儿子祁午。
3.《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一出独幕剧,写法和其他课文不一样。
公仪休是鲁国的宰相,他很爱吃鱼,于是就有某大夫派管家送来两条大鲤鱼,可是他却拒收了。
子明问他原因,他说:如果我收了鱼,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
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就不能吃得上鱼。
想吃鱼就自己买,这样就一直有鱼吃。
可见,公仪休是个清正廉洁、以身作则的人。
公仪休拒收的礼物是两条大鲤鱼,拒收的借口是:一闻到鱼腥味就要呕吐。
与三国有关的词语:空城计苦肉计夜走麦城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形容诸葛亮的成语: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
希望提供的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文内容,能够帮助大家巩固所学课程,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