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听课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的意义》听课笔记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的意义》听课笔记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的意义》听课笔记一、新理念──重新定位教学的起点。
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老师们通常都是从测量和计算引入,不能用整数表示结果的可以用分数表示。这样的教学是直接揭示了分数的产生,与小数的意义类似,并无多大新意,也不利于激发思维的矛盾冲突。而本次说课有两位老师的设计与众不同,他们将学生置于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在唤醒已知的同时产生探究新知的愿望。
皮芳喜老师:出示1个苹果,用几表示?再出示8个苹果,用几表示?还能用1表示吗?当学生自信满满地说不能时,教师利用课件显示托盘,8个苹果就成为了一个整体。现在能用1表示了吗?1在生活中还能表示什么?学生顿悟,举出很多例子。这样既初步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又沟通了分数与整数的联系,孕伏了分数产生的必然性。杨丹老师:从单位这一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1个苹果和多个苹果,直观地认识到:无论把什么看作1,只要包括几个这样的1,就可以用几来表示。再出示3/4个苹果,引导学生交流:同样都是苹果,为什么刚才都用整数来表示,而现在却选择了分数?使学生体会到不满1的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继而结合其他图形,让学生涂色表示出3/4。提问学生:为什么图形不同,却都能表示出3/4呢?这样的教学,既逐步丰富了对单位1的理解,又便于揭示分数共同的本质属性。
二、新技术──发挥电子白板的功效。
基于电子白板和网络环境的教学,必须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和媒体的运用,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本次说课中,有不少教师都注意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积极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如卢傲老师在设计练习时,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涂色、遮屏等功能,让学生看图表示分数,根据给出的分数和露出的根数猜小棒的总根数等,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练习过程中,体验思维的力量,享受创造的快乐。尤其是最后一道开放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分数,学生可以实现人机互动,在电脑上利用画图软件进行操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答,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强化了数形结合。
又如温世明老师在教学分数的产生时,通过让学生上网查阅分数走过的历史,提出对分数表现形式的质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分数的意义。在后面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三次讨论分苹果时小明为什么不高兴?明确分的过程中要关注:是否平均分了?平均分成了几份?有这样的几份?这三方面的内容。继而解决课始提出的疑问:为什么世界各国的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用这种形式表示分数。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各部分意义的理解,也初步感知了分数的意义。
三、新方法──在实践中建构数学概念。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书上的数学概念是平面的,现实却是丰富多彩的。照本宣科、简单学习自然
无法让数学概念成为数学大厦的坚固基石。因此,老师们没有拘泥于课本上有限的素材,积极拓展学习资源,同时非常注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主动建构数学概念。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如皮芳喜老师先出示1/4让学生说说表示什么,回顾原有的表述方法: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然后启发学生思考:1/4还可以怎么理解?你还能用别的图表示出1/4吗?越有创意越好。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还可以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是1/4。进而修正、完善分数的意义。这就使学生经历了概念螺旋上升的过程,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又如欧阳文杰老师巧妙设计了一道为分数1/3配图的趣味题,提出要求:配出1幅的是达标,2幅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优秀。在学生充分展示的基础上,引导思考:同是分数1/3,为什么能画出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这个环节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促进了对分数意义的深入思考。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
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总之,《分数的意义》虽然是个老内容,但我们依然可以在新理念的指引下,运用新技术、探索新方法,孜孜以求达到更优的教学效果。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