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幼儿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机会,其中包括幼儿园环境。虽然,孩子是到幼儿园陌生的环境中去。但是在陌生孩子之间大家是平等的。他会逐渐认识到为什么不能打人,为什么不能随便动别人的玩具等等。使孩子在群体生活中萌生公共道德意识。

二、刺激孩子的反应性,让他感到幼儿园新奇。比如,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时鼓励孩子讲一讲,幼儿园有什么?如:可爱的小猫、小狗或能使孩子感到好奇的东西,给她建立新奇的感知,他会慢慢喜欢上幼儿园,还可以了解很多东西。这样主动鼓励孩子去幼儿园,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多方面思维能力,而且还增加了孩子的语言刺激反应机会。但家长要及时表扬孩子的努力和成绩,适当的宽容和鼓励是很必要的。

三、让孩子从小受点磨难和挫折。应该干的事他不想干,就坚持让他干;不该拿的东西地想拿,就坚持不让他拿。当然这有点难,但对孩子有好处。让孩子从小受点磨难,长大了就可能经得住挫折。

四、让孩子在幼儿园建立学习的兴趣,家庭是幼儿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家长与幼儿要经常谈心,密切配合老师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形成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据许多家长反映,幼儿最听老师的话,老师说什么幼儿就怎么做,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师,因此家长教育碰到什么有关学习的问题及时反映给老师,配合老师进行个别教育,往往效果良好。孩子学习兴趣一旦建立,孩子上小学时不但不会在出现去幼儿园时类似的情况,而且可以有助孩子顺利的完成学业。

1.给幼儿一些选择的自由

4岁左右的幼儿已有了逆反心理,父母单方面的发号施令常常成为他们发脾气的原因。如果直接对他们说:“去吃饭!”或“去洗澡吧!”通常会使命令遭到抵抗。这时,父母不妨给幼儿一些选择的自由,换种方式说:“吃饭及洗澡你想先做哪个?”提出两种对等的项目让他选择,由于3、4岁的幼儿还不会去考虑这两者以外的事项,所以大部分都会在其中选择一项。这种“哪一个先都没关系,你爱如何就如何”的自由,足以让他感到兴奋和满足了。这不失为对付幼儿发脾气的一条好策略。而且,给孩子一些选择的自由,在无形中就灌输给了孩子自己为自己的事做决定的自主意识。

2.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施予体罚,体罚包含了2种危险因素。

其中之一就是孩童容易模仿双亲,对别人使用暴力。父母是幼儿最亲近的人,也是当然的学习对象,如果双亲经常体罚他,就会使他变成性格残暴的人。其次,父母经常对幼儿施予体罚,幼儿会心存警戒,不再与父母亲近,如此一来,父母根本无法给予教养和管教,更别说幼儿会对双亲怀恨,想伺机报复了。当然,父母也是凡人,有时不免气极了而打小孩。在

这种时候也大可不必自怨自艾、悔恨莫及,只要能尽量控制情绪,以理智的方式处理,避免过度的体罚就行了。

3.家长如何对付幼儿发脾气

2岁左右的幼儿最令父母头痛的问题,莫过于无缘无故的乱发脾气了。对此,如果父母缺乏一套管教方针,过于心软,就会被2岁的幼儿搞得团团转。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管教方针。(1)、弥补孩子理解的不足,此年龄的幼儿理解力不足,无法正确判断周围的情况,

因此容易发脾气。双亲必须先耐心听他诉说,再为他说明,使他理解。例如,当他想要别人的东西而哭闹不休时,首先要让他认识“自己的东西”。“你的在哪里呢?拿来妈妈看看!”然后再向他说明:“这不是一样吗?” (2)、注意他是否饥饿或疲倦了,肚子饿、太过疲倦等平常的事情,有时也会成为幼儿发脾气的原因。母亲常会责骂小孩:“每次到了傍晚正忙时,你就乱发脾气,一点也不知道大人的辛苦!”然而,母亲是否根本忘了孩子的饥饿和疲倦已达到了极限,事实上,预防这种情形的发生,正是母亲的责任。(3)、命令应该统一,父

亲与母亲,或是祖父母与双亲,如果对幼儿发出不同的指示命令,那将是很危险的,不但会使幼儿发脾气,且会让他们陷入混乱,无所适从。一般来说,大人的意见当然会有不同,要避免或许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在幼儿面前呈现对立状态,会使幼儿陷入混乱。所以无论如何,家人应事先调整意见,在幼儿能判断复杂的事情之前,努力保持同一个方针。(4)、优柔寡断最糟糕,幼儿发脾气的时候,最忌的就是双亲先是犹豫不决,后来禁不起幼儿的哭闹,终于屈服的优柔寡断作风。如此,幼儿会认为当父母说“不行”时,只要发脾气,就可以获得自己所要的东西,遂以发脾气作为他的武器。

父母幼儿教育方法要正确

导读:孩子在家是否可以不分尊卑?传统家庭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比拼,究竟孰优孰劣?家长需要辩证看问题,分清不分尊卑与溺爱的区别,取传统家庭教育思想的精华而去其糟粕。

关于现代社会中国家庭尊卑观念的转变,有人这样比喻,如果父母叫孩子跳下去,过去的孩子会问:“跳多高?”,而现在的孩子会问:“为什么?”。古今不同的教育思想,培养出不一样的孩子,孰优孰劣?不妨一一比较:

平等VS尊卑

现代家庭教育提倡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对待,父母与子女像朋友一样相处。而传统家庭教育受到儒家思想,强调尊卑有分、长幼有序,所谓“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有私财”,子女在财产上依附父母,连身体都不是自己的。试问孩子更乐意接受前者还是后者?

自由VS顺从

现代家庭教育中,孩子有更多自由和选择权。如果孩子当面指出你的错误、跟你争电视遥控器,你会生气吗?现在越来越多父母会选择:反省——我有没有哪里做错了?尊重——孩子也有权利争取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理解——孩子天性爱玩,学习辛苦,休息时间就让他看看喜欢的节目,放松一下!但在传统教育观念中,这些行为会被贴上“目无尊长”的标签。

创新VS守旧

受现代教育思想影响,父母越来越看重孩子的想象、发现和创造。正如国外一位妈妈因为女儿学习了字母o而状告幼儿园并且获得胜诉,这位妈妈的理由是以前女儿看到o可以想到各种各样的事物,但经过学习,以后看到o她就只知道那是“字母o”,孩子的想象力被抹杀了。在这种教育氛围下,孩子个人的看法得到尊重和认同,他们就会更乐于创新。相反,如果处于讲求尊卑、顺从的教育氛围,孩子就会失去挑战权威的勇气,变得墨守陈规。

既然这样,儒家教育思想是否可以摒弃?孩子在家里是否可以不分尊卑?这种教育方式会造成孩子任性、无礼、自私、鲁莽吗?让我们来听听专家们的建议:

不分尊卑≠溺爱

既然家庭成员不分尊卑,那么凡是孩子提出的要求必须满足,凡是孩子讨厌的事情坚决不做,这样一味迁就,难免教养出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已经凌驾在父母之上了,孩子是“尊”,父母是“卑”。

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学会更好地跟孩子沟通。

无规则不成方圆,父母乐意当孩子的“益友”,但也需承担另一个重要角色:“良师”,即教育孩子的责任。跟干巴巴的说教相比,父母可以找到更好的沟通方式。例如有个孩子在吃饭时间还在外面玩,妈妈提醒他:“儿子,再过三分钟你的饭就不见了!”孩子没有理会,等他回来,饭真的没有了。儿子大哭!妈妈说:“我告诉过你了,再过三分钟饭就不见了。”从此儿子到了吃饭时间会乖乖待在餐桌前。这位妈妈不是用孩子所抗拒的命令式,而是巧妙地定了个规矩,换了种沟通方式,同样起到了管教孩子的目的,甚至效果更好。

去传统家庭教育思想之长。

儒家教育思想也有很多精华之处,例如宣扬大爱精神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又如鼓励自爱精神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损,孝之始也。”等等。父母不妨通过闲聊谈心和自身行动,将这些思想精华潜移默化给下一代。

如何进行幼儿教育?

:(一)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家庭教育观

家长要学会尊重幼儿。家长不能把幼儿当作自己的附属物或私有财产,期望通过幼儿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和理想,去补偿自己生活中的缺憾。幼儿是独立的、有意识的、有思想的个体,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与平等对待。尊重幼儿才是父母最深刻的爱。

家长要注重幼儿的今天。幼儿的发展是自然、有阶段、有规律的,父母所要做的就是遵循这一规律,在从尊重幼儿的兴趣、个性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幼儿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然而许多家长考虑最多的是幼儿的明天将会怎样。许多过于担忧和心急的家长不惜花费大量的经理与财力,用兴趣班把幼儿的时间填得满满的,以牺牲幼儿的今天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美好的明天”。其实,这种做法是很不明智的。幼儿的成长首先在今天,如果我们以牺牲幼儿的今天为代价来换取明天,那后果只能像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的那样:“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因此关爱幼儿,并不是给幼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满意”,也不是用各种所谓的知识、能力训练来压迫幼儿,而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予以科学的引导,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与自由,让幼儿在自然成长中享受快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独立的意志品质与健全的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