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牧羊人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领唱、齐唱
大班音乐活动《孤独的牧羊人》观课感
大班音乐活动《孤独的牧羊人》观课感《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曲子选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歌曲特别好听。
教师将歌曲改编后,使得歌曲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容易理解。
整个活动轻松、快乐、充满趣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轻松自然地活动氛围,给予幼儿愉悦的学习环境“什么叫孤独?”教师以简单的提问引入,在谈话中,孩子们各抒己见,能很好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对孤独的理解。
此时,很自然地引出“孤独的牧羊人”,他是想了什么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的,带着这个问题,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孩子十分感兴趣,听得很投入。
教师的演唱技能非常好,声音清脆响亮,深深吸引了孩子们。
二、巧借图谱、节奏谱的作用,帮助孩子记忆教师设计了形象生动的图谱、节奏谱,如:吃饭的人、牧羊人的妈妈等等,并与孩子进行合作演唱,调动了幼儿的情绪及要唱的欲望。
让孩子在视听结合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层层递进的学唱,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地学会了歌曲中的歌词、衬词和旋律。
在学会唱歌曲的基础上,要求孩子尝试用角色的声音来唱,更增添了表演的性质,以达到幼儿对曲子的理解和感悟,使其更好的表达、表现。
视频的欣赏也有一定的升华作用,给予幼儿一些自主延伸的空间,在活动结束后再去演唱,回味无穷。
三、难点前置,运用游戏趣味生在示范唱后,首先让孩子感受“哪一句最好听、最有趣”。
很明显:雷欧雷欧雷伊哦一句,但是一句的唱法却不一样,一句长(高),一句短(低),抓住这一特点,再运用游戏的形式:师做牧羊人,幼儿做小羊,小羊学唱歌曲,反复多次却不枯燥。
引导幼儿体验、感受、表现、合作,提高了幼儿的歌唱表现力,使幼儿在其中恰到好处地学会了歌曲的重难点,效果较好。
四、有了快乐,你的快乐带给谁一首动听欢快的歌曲,总是带给我们愉快的情感体验。
这节活动正充满了这样的魅力,一首快乐的歌曲就是要带给每一个人快乐,才达到了它的目的。
本次活动,教师带领孩子正传递给了我们这样的快乐体验。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音乐教学,如何让孩子快乐地学,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引导等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孤独的牧羊人》教案1一、教学重点:1、通过欣赏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乐曲诙谐、轻快、活泼、生动的情绪。
2、通过为歌曲创设情景,表现童话般的意境,初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想象和表演能力。
3、体验美国乡村歌曲的唱法,了解音乐剧的知识。
二、教学难点:可以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歌曲不同的情绪。
三、教具准备:磁带CDPPT四、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a、听《doremi》踏步拍手进教室。
b、练声曲:《doremi》师:同学们,doremifasollasi是我们的音乐小伙伴,一起来唱一唱“doremi”,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符,一起唱起来吧!(学生演唱《doremi》)2、欣赏《孤独的牧羊人》a、导入:师:真棒!哪个同学知道这首歌曲是哪部电影的插曲呢?生:《音乐之声》。
师:对!它是一部非常著名的美国电影,由同名音乐剧改编,曾一举荣获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音响等五项大奖!那它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生:家庭教师和七个孩子的故事……师:说的很好!这是一个发生在奥地利的真实故事,善良美丽的见习修女玛丽亚,来到退役海军军官特拉普上校家担任家庭女教师,她通过音乐及生动的教育方法,对7个调皮的孩子进行启发及熏陶,终于使七个孩子对她产生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赢得了特拉普上校的爱情。
刚才同学们所听到的这首《哆来咪》就是这名女教师与那7个孩子所演唱的。
2、初听:师:很好!那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孤独的牧羊人》,边听边想想,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生:诙谐,幽默,欢快。
师:真好!那在影片中,它描写的是什么故事呢?生:玛利亚和孩子们一起在做木偶戏表演。
1、复听:2、师:真聪明!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精彩的表演吧!再想想歌曲中最吸引你的是哪几句?*观看影片中木偶戏的片断生:“来咿噢嘟。
”一会儿高音,一会儿低音。
师:你可以简单的模仿一下吗?(学生模仿真假声的交替唱)师:非常好!那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学生拍手唱衬词)师:好极了!其实这是一种叫作“蓝色约德尔”(yodel)的乡村歌曲唱法。
大班音乐课《孤独的牧羊人》听课后感
大班音乐课《孤独的牧羊人》听课后感十年磨一剑,“南湖之春”创造了一个美丽的舞台,一个属于热爱教育的教师学习、成长、展示、提升的舞台,她“倡导的是一种课改的精神,引领的是一种研究的方向,传播的是一种课堂的文化,形成的是一种学术研讨的氛围。
”我很有幸参加了第十三届的“南湖之春”,来到了嘉杜鹃幼儿园听课。
首先值得我学习的是老师们的大胆选材,如平湖行知幼儿园的戈俊娟老师执教的大班音乐课《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是选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歌词中有很多的衬次,而且这些衬词是没有规律性的,要求幼儿通过一节课的时间来消化这首歌,对大班的幼儿来说比较难。
但戈老师的大胆创设了一个牧场的情景,让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歌唱活动。
第二点值得我学习的是各位老师的丰富的表情,如嘉兴第二幼儿园的肖军老师,整节课上下来,不管发生什么事,她都是一副微笑的表情,说起话来如春风送暖,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甜美的感觉。
而肖老师轻松、活泼的脸部表情加上富有节奏感的肢体动作,更富有感染力。
她的音乐活动给人一种较强的视觉冲击。
想想自己的教学过程,如果课堂上稍不如意,就会出现“不耐烦”“厌倦”的表情。
第三点值得我学习的是各位教师的组织教学的能力,她们对教材的理解、教案设计、教具的运用、师幼间的互动、活动中随机应变等都处理那么得心应手。
想想自己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很少想到“幼儿如何去学”的问题。
活动结束后,我们还聆听了名师的点评活动,还参观了幼儿园的环境布置。
一天的听课、学习,时间是短暂的,但是收获的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和讲座,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我慢慢回味,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实践。
《孤独的牧羊人》通过让幼儿模仿牧人、老山羊、小山羊等不同角色,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根据图谱学唱歌曲中的衬词,体验歌词中有趣的活动。
在学习《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时,教师打破以往贯用的音乐磁带欣赏,而是教师随伴奏进行演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其良好的音乐素养,表现了轻松、欢快的歌曲风格,尤其是歌曲中的衬词部分,更是充满诙谐、有趣。
孤独的牧羊人英文版歌词
孤独的牧羊人英文版歌词歌曲介绍:音乐剧或电影《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的插曲。
玛利亚带领孩子们为男爵夫人表演木偶剧,他们的表演和歌曲都十分幽默而风趣。
歌词孤独的牧羊人the lonely goatherdmaria:high on a hill was a lonely goatherdlay ee odl lay ee odl lay hee hooloud was the voice of the lonely goatherdlay ee odl lay ee odl-oofolks in a town that was quite remote heardlay ee odl lay ee odl lay hee hoolusty and clear from the goatherd's throat heardlay ee odl lay ee odl-oothe children:o ho lay dee odl lee o, o ho lay dee odl ayo ho lay dee odl lee o, lay dee odl lee o laymaria:a prince on the bridge of a castle moat heardlay ee odl lay ee odl lay hee hookurt:men on a road with a load to tote heardlay ee odl lay ee odl-oothe children:men in the midst of a table d'hote heardlay ee odl lay ee odl lay hee hoomaria:men drinking beer with the foam afloat heard lay ee odl lay ee odl-ooone little girl in a pale pink coat heardlay ee odl lay ee odl lay hee hoobrigitta:she yodeled back to the lonely goatherdlay ee odl lay ee odl-oomaria:soon her mama with a gleaming gloat heard lay ee odl lay ee odl lay hee hoowhat a duet for a girl and goatherdmaria and the children:lay ee odl lay ee odl-oomaria and the children:ummm (ummm)...odl lay ee (odl lay ee)odl lay hee hee (odl lay hee hee)odl lay ee ...... yodeling ...child:one little girl in a pale pink coat heard maria:lay ee odl lay ee odl lay hoo hoochild:she yodeled back to the lonely goatherd maria:lay ee odl lay ee odl-oomaria:soon her mama with a gleaming gloat heardlay ee odl lay ee odl lay hmm hmmwhat a duet for a girl and goatherdlay ee odl lay ee odl-oomaria and the children:happy are they lay dee olay dee lee o ... ... yodeling ...soon the duet will become a triomaria:lay ee odl lay ee odl-oomaria and the children:odl lay ee, old lay eeodl lay hee hee, odl lay eeodl lay odl lay, odl lay odl lee, odl lay odl lee odl lay odl lay odl lay。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 《孤独的牧羊人》 ︳人音版 (五线谱) (3)
《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教学年级:小学三年级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教材: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教材分析:这首歌曲是1959年美国音乐剧《音乐之声》的插曲。
它以原流行于瑞士、奥地利等山区的民歌“约德尔调(Yodel)”的风格写成。
表现了牧羊人独自放牧时借助唱歌与人交流等方式来排解寂寞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作品的表现形式上,通过旋律、衬词的重复,表现出轻快、活泼的情绪和诙谐、幽默的音乐风格。
教学目标:1、在欣赏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孤独的牧羊人》的过程中,享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和诙谐幽默的音乐风格,体会牧羊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能够创造性地参与一系列的音乐实践活动,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并能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即兴表演。
3、在听、唱、表演的过程中,感受衬词重复的巧妙和趣味,了解歌曲中“约德尔调”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轻快活泼、诙谐幽默的音乐所表现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在听、唱、表演的过程中,了解歌曲中“约德尔调”的风格特点。
2、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即兴表演。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板书、表演道具教学过程:一、组织铺垫1、音乐律动(播放音乐口哨版:《孤独的牧羊人》)二、歌曲欣賞(一)初次聆听(英文版)1、提问:(1)歌曲用什么语言演唱?(2)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生:自由回答(用英语演唱;轻快、活泼等)2、简介歌曲背景,引出课题3、谈话:你们知道“孤独”是什么意思吗?你们有过孤独的时候吗?生:自由回答(二)再次聆听(中文版)1、提问:牧羊人孤独吗?为什么?生:自由回答。
提问:简单介绍歌曲内容(出示板书插图)2、师:你能说出歌曲中最有趣的地方吗?生:“来咿奥都”师:这是一个衬词,是牧羊人的歌声。
3、从衬词引出“约德尔调”的演唱方法(出示板书歌曲旋律与歌词,借助旋律线体现突然翻高的演唱方法)由于采用了有趣的演唱方法,形成了幽默诙谐的音乐风格。
(出示板书)4、师生合作哼唱衬词,感受“约德尔调”的音乐风格(三)第三次听唱结合(中文版)谈话:那你能把牧羊人唱的衬词唱一唱吗?加上声势伴奏(四)初次观赏视频谈话:老师让大家看一段精彩的电影片段,请你看看家庭教师是怎样与孩子们表演《孤独的牧羊人》这部木偶剧的,请你记住其中的人物角色动态。
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共5则范文)
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共5则范文)第一篇: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共)《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授课教师:曾凤焮华美实验学校教材简析: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音乐之声》是一部美国好莱坞音乐剧,叙述了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
一个退役的海军军官,家中有七个调皮的孩子,因丧偶而疏于教育。
为了调教好自己的孩子,他聘用了一名家庭女教师。
女教师能歌善舞,并喜爱这些孩子。
女教师通过音乐及生动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们进行启发及熏陶,终于使七个孩子对她产生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赢得男主人公的爱情。
此后,他们一家组成家庭合唱团,在被纳粹德国统治下的奥地利,以巡回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的形式,与纳粹分子进行斗争和周旋。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这部影片中的插曲,但与影片内容并无直接关系。
它是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
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作木偶戏表演,歌曲为表演时所唱。
歌曲第一部分的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七度、八度、九度)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
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稳,节奏也稍作拉宽。
歌曲的尾声部分是由音阶后四个音()的上下八度的节奏的变化而成。
歌中的衬词“来咿噢嘟”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声,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
演唱时常常提高嗓音,用假声突然翻高的方法,这都是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
教学目标:1、《孤独的牧羊人》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1、初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想象和表演能力。
2、学生能够正确的表达音乐情绪。
教学用具:音乐播放器、电脑聆听《孤独的牧羊人》教学基本要求:1.设问:谁看过影片《音乐之声》?教师可简单介绍一下剧情,(也可放录音《do re mi》歌曲导入)。
(有条件找到影碟片VCD,通过多媒体播放一片断,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音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6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1)
人音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6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孤独的牧羊人》是人音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选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描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和他的羊群在草原上漫步的情景。
歌曲以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为主,节奏简单,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不同节奏和旋律的变化,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节奏、旋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英文歌词的理解有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理解歌词的意义,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孤独的牧羊人》,理解歌曲的意义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歌曲中孤独牧羊人的坚定和乐观,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孤独的牧羊人》,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英文歌词的理解和演唱,以及歌曲中节奏和音高的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演奏、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跟唱;运用乐器,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孤独的牧羊人》片段,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妙。
2.新课教学:讲解歌曲的背景,教授英文歌词,让学生跟读并理解歌词意义。
3.节奏练习:让学生分组,分别演唱歌曲的节奏部分,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旋律练习:引导学生演唱歌曲的旋律部分,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高和节奏。
5.完整演唱:让学生合在一起,完整演唱歌曲,检查学习效果。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歌词、节奏和旋律,以及相关的音乐符号。
冀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Do——Re——Mi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 领唱、齐唱》说课稿
冀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Do——Re——Mi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领唱、齐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冀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Do——Re——Mi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领唱、齐唱》是一首富有教育意义和趣味性的歌曲。
歌曲以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旋律,向学生们介绍了音乐的基本音符——Do、Re、Mi。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洁,易于掌握,既能锻炼学生的音乐素养,又能提高他们的歌唱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已经掌握了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
但在音准、节奏和合唱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Do——Re——Mi》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正确的音准、节奏和合唱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Do——Re——Mi》的歌词和旋律。
2.教学难点:音准、节奏和合唱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看老师的演唱和动作,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运用分组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歌曲《Do——Re——Mi》,让学生跟随音乐一起演唱。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轻松愉快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Do——Re——Mi》。
(1)讲解歌曲《Do——Re——Mi》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学唱。
(2)针对学生的音准、节奏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3)学生进行小组合唱,培养他们的合唱能力。
3.练习:让学生自主练习歌曲《Do——Re——Mi》,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邀请部分学生上台演唱歌曲《Do——Re——Mi》,其余学生给予掌声鼓励。
5.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准、节奏和合唱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Do Re Mi八. 说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歌唱能力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音准、节奏和合唱水平。
小学音乐教师进城招聘考试知识汇总
小学音乐教师进城招聘考试知识汇总XXX音乐教师招聘考试知识汇总(绝版)第一册1、请写出下列音乐课本中的小图表分别表示什么。
小话筒--(唱歌)小耳机--(听音乐)孔雀开屏--(跳舞)乐徽--(演奏)对拍手--(做游戏)小书本--(学知识)小电脑--(动脑思考)2、小组曲《快乐的一天》由"(早早起)"、"(上学去)"、"(来研究)"、"(做游戏)"、"(静静睡)"等五首不同情绪的音乐小品组成。
3、歌曲《其多列》中的云南哈尼语"其多列"是(快快来)的意思。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XXX)作词,(XXX)作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5、民乐合奏《三个和尚》中三件乐器描绘了生动的三个和尚形象,小和尚用(板胡)代表;瘦和尚用(坠胡)代表;胖和尚用(北方的管子)代表。
6、《火车波尔卡》又译为(《快速波尔卡》)、(《剪彩波尔卡》),这是XXX作曲家、批示家(XXX)的初期管弦乐作品之一。
第二册7、《鸭子拌嘴》是一首(民间进攻乐曲),用(小钹)的合奏来模仿鸭子冲破拂晓时的安全引颈鸣叫,用闷击的(小镲)声,模仿老鸭"嘎嘎嘎"的啼声。
8、《公鸡母鸡》选自法国作曲家XXX1886年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
- 1 -9、《小狗圆舞曲》又称(《一分钟圆舞曲》)或(《瞬间圆舞曲》)。
第三册10、德国作曲家XXX的通俗的管弦乐曲(《森林水车》)与XXX的(《在钟表店里》)、XXX的《森林中的铁匠》)并列为三个著名的描绘性标题乐曲。
11、德国作曲家XXX代表作有喜歌剧《库里科伯爵夫人》《米达斯王》《玛里埃特》,舞剧《西勒斯的玫瑰》,管弦乐《森林水车》等。
12、管弦乐《顽皮的小闹钟》,也译《打切分音的钟》、《打出切分节拍的闹钟》,由美国作曲家、批示家(XXX)作于1945年。
人音版音乐三下《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下《孤独的牧羊人》教案浙江省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闵华(313008)【背景】音乐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十分突出教学内容的整合与综合,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为其中一方面,如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美术、建筑等,更包括影视艺术,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在各门艺术之间能够互相联通、互相迁移,以提高综合艺术之审美能力,开阔文化视野。
因此,小学音乐观赏教材中也不失许多脍炙人口的影视音乐作品,如《三只小猪》、《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等等,实际生活中,影视艺术是一门视听艺术,其中的音乐作品势必与剧情、画面、人物等相互联系,影视音乐作品踏足小学音乐教材,更是对生活中常见音乐的观赏和体验,课程标准提倡以突出音乐听觉审美体验的艺术特点为主,强调淡化技能练习和理论知识专业性,同时,降低知识难度,激发学生参与音乐表现及投入艺术探究的爱好。
但假如教学中仅以观赏音乐为主,会忽略音乐的情感体验,致使对作品观赏不够全面,而作品背景渗透的过多又会约束学生的想象和制造力,课堂教学能否将影视音乐观赏教学的音乐性与人文性并重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
【案例描述】教材分析:《孤独的牧羊人》是人教版小学六册的音乐观赏教学内容,作品选自一部美国好莱坞音乐剧《音乐之声》,叙述了一个发生在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的故事,一位名叫玛丽娅的修女应聘来到一位退役海军军官家中担任家庭教师,她能歌善舞,热情爽朗,并通过音乐和生动的教育方法,对小孩们进行启发和熏陶,终于使七个小孩对她产生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赢得了男主人公的爱情。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这部影片中的插曲,它是以“戏中戏”的方式显现,旋律爽朗跳跃,大跳音程频频显现,使歌曲轻松而又充满活力。
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稳,节奏也稍作拉宽,歌中的衬词“来咿噢都”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声,使歌曲更加诙谐、有味。
演唱者经常真假声交替,表达了美国乡村音乐“蓝色约德尔调”的风格与特点。
教学片断:一、开始部分:教师带领学生倾听《孤独的牧羊人》口哨曲,并进行律动,对歌曲情绪进行初步的体验。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孤独的牧羊人》人音版(简谱)
《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聆听课)一、教材分析: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之一,它是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是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时所唱的歌曲。
歌曲表达了勤劳可爱的牧羊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歌曲第一部分的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
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稳,节奏也稍作拉宽。
歌中的衬词“来咿噢都”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曲,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这都是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
二、教学目标:1. 感受、体验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欢快、活泼、幽默的情绪,从中得到快乐。
2. 了解欧洲民间的“约德尔”唱法。
三、教学重点:学生感受、体验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欢快、活泼、诙谐的情绪。
四、教学难点:思考歌曲中重复最多、最有特点的是哪句。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音乐之声》,影片讲述了年轻活泼的修女玛丽亚到上校冯.特拉普家,照顾他的七个孩子并与他们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
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于是玛丽亚和七个孩子为客人准备了一个节目,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欣赏歌曲1.初步欣赏过渡语:欣赏时思考两个问题:问题一:玛丽亚和孩子们在表演什么?(诗朗诵、合唱、木偶剧)问题二:他们的表演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优美、抒情;幽默、风趣;难过、伤心)过渡语:他们在表演木偶剧,看后令人感觉诙谐、幽默、欢快。
2.复听歌曲过渡语:刚才的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内容《孤独的牧羊人》,表现了勤劳可爱的牧羊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刚听到的是英文版,下面听中文版,听一听歌曲的速度、旋律是怎样的?(1)复听歌曲过渡语:歌曲的速度稍快、旋律活泼跳跃。
(2)聆听歌曲,发现歌曲特点(第一段)过渡语:接下来我们再来听歌曲,思考歌曲中重复最多、最有特点的是哪句?过渡语:大家一定发现了歌词“来咿噢嘟”重复最多,“来咿噢嘟”是牧羊人在呼唤羊儿的歌声。
以影片《音乐之声》为例谈电影音乐的作用
以影⽚《⾳乐之声》为例谈电影⾳乐的作⽤2019-10-27[摘要] 作为电影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影⾳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
电影⾳乐通常包括主题⾳乐、插曲以及变奏曲等多种形式,在展现影⽚⼈物内⼼复杂的感情和推动影⽚情节⾼潮上有着⾮常重要的作⽤。
《⾳乐之声》这部经典的电影是由⾳乐剧改编⽽成的⾳乐电影,整部影⽚凭借着经典的乐曲、浓郁的情感,得到了全世界各国⼈民的喜爱。
同时,《⾳乐之声》将⾳乐在影⽚中的重要作⽤展现得淋漓尽致。
使得影⽚更具艺术魅⼒和欣赏⼒。
[关键词] 《⾳乐之声》;电影⾳乐;作⽤⾳乐剧在早期⼜被称为是“⾳乐喜剧”,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是⼀种歌唱和对⽩交融表演的戏剧形式。
在1701年⾄1800年的这⼀段时期,歌剧艺术在欧洲发展中遇到了⼤变化,正歌剧逐渐衰落,轻歌剧发展起来,轻歌剧因为剧材短⼩利于抒情叙事,从⽽也带动了歌剧艺术的⼤创新。
在18世纪以前,趣歌剧意⼤利的传统歌剧艺术也进⼊到了欧洲⼀些国家,也对轻歌剧带来了⼀定的影响。
18世纪,民谣歌剧受到了英国百姓的喜欢,之后由于意⼤利歌剧与法国歌剧逐渐衰亡,民谣歌剧也衰落了。
⽽意⼤利的趣歌剧、法国的轻歌剧对英国歌剧的产⽣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
⾳乐剧便由轻歌剧和趣歌剧演变⽽来。
⾳乐剧将戏剧、歌舞以及⾳乐等融为⼀体,通俗易懂的⾳乐越来越受到普通民众的喜爱。
《⾳乐之声》这部电影的创作思路是根据玛莉亚·冯·崔普的真⼈真事改编⽽来的:主⼈公玛莉亚·冯·崔普⼥⼠出⽣于阿尔卑斯⼭⼀带,之前在本笃会的农伯格修道院做着实习修⼥,因1926年⽣病,到附近盖尔·冯·崔普爵⼠家修养,正好做了爵⼠长⼥的看护。
之后玛莉亚与爵⼠就相恋结婚了,婚后因为受经济萧条影响,爵⼠和玛莉亚带领七个孩⼦组成乐团进⾏职业演唱,并于1936年萨尔斯堡⾳乐节上赢得⾸奖。
1938年纳粹德国与奥地利合并,爵⼠拒绝了纳粹的征召令。
为了躲避追捕,他们以露营的名义搭乘⽕车穿越阿尔卑斯⼭来到意⼤利,从此展开全欧洲的巡回表演。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DoReMi》教学设计
六年级音乐下册《DOREMI》教学设计课题:《DO RE MI》课型:唱歌课教学内容:学唱歌曲《DO RE MI》教材分析:歌曲《DO RE MI》选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全曲为C大调,2/4拍,作者用七个音的唱名和英语中与这些唱名发音接近的单词,巧妙的编成了有趣的故事教给孩子,并从“do re mi”构成的音阶出发,使孩子们在不断的反复变化中将“do re mi fa sol la si ”这个音阶深深地印在脑中。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明亮、自信的声音背唱歌曲《DO RE MI》,把握歌曲的总体力度变化并与同学分角色表演。
2、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歌声表达歌曲欢快活泼的情感,并且通过学唱歌曲《Do Re Mi》,让学生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3、通过欣赏、感受、体验、讨论、探究、合作、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感受、体验、思考和想像,用恰当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听、唱、视、想、说、动、创等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3、音准的把握,气息的保持,音乐的完整性。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钢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教师播放视频《孤独的牧羊人》一、导入1、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刚才在课前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哪位同学说一说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生:……(2)师:你对这首歌曲有什么了解呢?生:……(3)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看来同学们对这首歌曲非常的熟悉和喜爱,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不但爱唱歌,音乐课学得好,而且英语也非常棒,老师出几个单词考考大家,同学们敢不敢迎接挑战?生:……(4)师出示单词,生回答。
2、复习旧知(1)师:这些单词看上去只是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事物,但是老师稍作改动,大家连起来读一读,看有什么有趣的变化?生:…….(2)课件出示简谱及唱名,唱音阶师:同学们,音乐世界的丰富和多彩都是由七个可爱的音符1 2 3 4 5 6 7构成的,让我们用轻轻地、柔和的声音来唱一唱(唱唱音阶)生:跟琴唱。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孤独的牧羊人》是美国影片《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2/4拍,音乐轻松愉快、幽默诙谐,其演唱运用了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具有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特点。
[学生分析]就三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对打击乐很熟悉,包括演奏方法、音色听辨,在演唱方面其习惯、技能已初步建立;在音乐知识方面已经能够正确区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作品轻松。
过程与方法:示范、合作、体验、比较。
知识与技能:尝试打击乐合奏,记忆并模咱音乐主题。
[教学方法]示范、合作、体验、比较。
二、教学过程(一)初听:打击乐器实践参与。
5.听音乐完整练习(二)复听:模唱记忆音乐主题1.提问: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2.教师示范演唱,并讲解尔范“真假声结合的演咱方法”。
3.学生边画旋律线边学唱这两句特色乐句。
4.教师钢琴伴奏,学生练习演唱并找出乐句出现的规律。
5.教师组织学生以男女生对唱、分小组演唱、个人接龙等方式巩固演唱。
6.听原声演唱并参与两乐句演唱。
7.打击乐伴奏与乐句演唱结合,完整表现音乐。
8.学生描述音乐情绪,教师点题《孤独的牧羊人》风格特点,并阐述美国乡村音乐。
(1)轻松、愉悦、幽默、诙谐。
(2)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方法。
(三)评价与检测1.问题:下面三首乐曲的情绪哪一首与《孤独的牧羊人》相似,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听到的音乐。
2.播放《摇篮曲》《哦,苏珊娜》《中因少年先锋队队歌》。
3.学生回答:第二首《哦,苏珊娜》相似。
4.点评学生本节课表现.奖励大家观看木偶剧《孤独的牧羊人》。
三、课例点评《孤独的牧羊人》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有明确的目标教师在对《孤独的牧羊人》这首音乐作品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感受轻松诙谐音乐情绪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轴,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反映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仅仅是一首又一首的歌(乐)曲,而是看到了隐藏在教材中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线索,并力求使之明确、具体。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6课《孤独的牧羊人》教案人音版
《孤独的牧羊人》教学目标:1、学唱《孤独的牧羊人》2、准确、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3、了解“约德尔调”和中国民歌中的衬词、衬腔。
教学重点: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愉快地唱歌。
教学难点:体会歌曲中的情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欣赏《哆来咪》。
2、介绍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
3、欣赏《雪绒花》。
师:这些歌曲组成了影片的精彩部分,其中还有一首歌曲也非常好听,它是上校家里来了几位客人,家庭教师玛丽亚带领着孩子们表演的一段木偶剧,非常的诙谐、动听,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二、歌曲教学1、听赏《孤独的牧羊人》。
2、介绍歌曲。
师:刚才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很多人物,你们能告诉老师吗?生:有牧羊人,有王子,有挑担的农夫等等。
师:如果你是作曲家,你会给这首歌曲取个什么名字?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
师:为什么这首歌曲会叫做《孤独的牧羊人》?(生答……)师:高高的山顶上牧羊人一个人在山顶放养,没有人陪伴他,他只有用自己的歌声来驱散他的孤独和寂寞,但他的内心并不孤独。
他用自己嘹亮、明快而动听的歌声表达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由此而感染了一大群人,有王子、农夫、喝啤酒的人,最后还有个小姑娘和他唱起了二重唱。
3、自主学唱歌曲。
师:听老师弹一遍这首歌的旋律,用“来”轻轻地跟唱一遍。
4、听曲范唱,轻声跟唱。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听一遍《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并试着唱出来。
(播放课件)5、表现歌曲。
师:接下来,我们分成三组来演唱一下这首歌曲,所有的“来咿噢嘟”齐唱,比一比,看看哪一组唱得好。
你们讨论一下,你们这一组用什么样的感情来唱这一段歌曲。
(教师伴奏,学生演唱。
)6、介绍“约德尔调”。
师:歌曲创作者采用了“约德尔调”写成了这首曲子,使歌曲欢快、诙谐,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叫“约德尔调”。
师:在我们中国的一些民族中,除了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正词外,也常常穿插了一些语气词、象声词,甚至很多还是无意可解的语句,但一经和正词配曲歌唱,成为一首完整的歌曲时,它们就能表现出鲜明的情感,成为整个歌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孤独的牧羊人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领唱、齐唱
王子在城边的桥上听到 来咿噢都来咿哦都来咿哦 挑担的农夫在路上听到 来咿噢都来咿哦都来咿哦 在餐桌旁边的人们听到 来咿噢都来咿哦都来咿哦 正在喝啤酒的男人们听到 来咿噢都来咿哦都来咿哦
噢噢来咿噢都令噢噢噢来咿噢都来, 噢噢来咿噢都令噢来咿噢都令噢来。
穿粉红衣服的小姑娘听到 她用那歌声回答牧羊人 姑娘的妈妈愉快的听到 二重唱歌声是多么美妙
来咿噢都来咿哦都来咿哦 来咿噢都来咿哦都来咿哦 来咿噢都来咿哦都来咿哦 来咿噢都来咿哦都来咿哦
噢噢来咿噢都令噢噢噢来咿噢都来, 噢噢来咿噢都令噢来咿噢都令噢来。
它基本上是无歌词
约
的,但却采用一些 无意义的字音来演
德
唱。如“依”和 “哦”是最常用的。
尔
此外,它的特点是 真假声不断的交替,
唱
一会高八度,一会 低八度,形成了一
法
个奇特的音响效果, 营造出非常轻松,
பைடு நூலகம்
诙谐的情绪。
接龙游戏
孤独的牧羊人在山顶上, 来咿噢都来咿哦都来咿哦 孤独的牧羊人歌声嘹亮, 来咿噢都来咿哦都来咿哦 城里的人们在远处听到, 来咿噢都来咿哦都来咿哦 牧羊人清晰活泼的歌声, 来咿噢都来咿哦都来咿哦
来咿奥都是什么意思呢?
衬词: • 无实际含义 • 烘托歌曲氛围,加强语气
动动脑筋,小组讨论,为衬 词部分创编你喜爱的动作
噢 噢 来咿噢都 噢 噢 来咿噢都 噢 噢 来咿噢都 来咿噢都 令噢
令噢 来, 令噢 来。
为这一部分设计有规律的拍手律动
孤独的牧羊人在山顶上, 来咿噢都来咿哦都来咿哦 孤独的牧羊人歌声嘹亮, 来咿噢都来咿哦都来咿哦 城里的人们在远处听到, 来咿噢都来咿哦都来咿哦 牧羊人清晰活泼的歌声, 来咿噢都来咿哦都来咿哦
《孤独的牧羊人》(节选)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节选)教案【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音乐之声》是这部影片中的插曲,但与影片内容并无直接关系。
它是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
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作木偶戏表演,歌曲为表演时所唱。
歌曲第一部分的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七度、八度、九度)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
歌中的衬词“来咿噢嘟”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声,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
演唱时常常提高嗓音,用假声突然翻高的方法,这都是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
2.教学对象分析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已经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更渴望的是音乐更深层次内涵的了解。
再有就是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理论,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较专业的音乐术语来描绘音乐情绪,阐述音乐的基本要素。
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变声期,我还会提醒他们注意保护嗓子。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和幽默、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聆听、模仿中掌握歌曲旋律与约德尔特色唱法,在配乐、歌唱、表演中进一步走进音乐,在合作中学会与音乐对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歌曲活泼、诙谐、有趣的情绪,乐于参与歌曲的演唱与表演,体会音乐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
【教学重点】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习歌曲中真假声结合的的衬词唱法。
【教学过程】一、欣赏感受,导入课题1.播放《音乐之声》插曲《哆来咪》,学生跟着音乐唱音阶。
2.介绍美国音乐剧《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是一部美国好莱坞音乐剧,叙述了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
一个退役的海军军官,家中有七个调皮的孩子,他聘用了一名修女为家庭女教师。
女教师通过音乐及生动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们进行启发及熏陶,终于使七个孩子对她和音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这首《哆来咪》就是女教师对孩子们进行音乐启蒙。
今天老师还要介绍另外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也是出自这部电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1、初步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在演唱过程中感受衬词重复演唱的趣味,体验音乐欣赏活动带来的的快乐。
2、理解“孤独”的含义,知道人在孤独时可采用唱歌、跳舞等积极的方法使自己和别人感到快乐。
3、积极参与“牧羊人和小羊”的游戏,用好玩、幽默的音色与牧羊人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孤独的牧羊人》音乐磁带、图谱、打击乐器。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理解“孤独”的含义,尝试用积极的方法排解孤独。
1、你们知道什么是“孤独”吗?你们有过孤独的时候吗?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2、在孤独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使自己和别人都感到快乐?
(引导幼儿说出和朋友玩、跳舞、唱歌等多种方法排解孤独,体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3、“有一位牧羊人,每天独自一人站在山顶上放羊,他是孤独的还是快乐的?让我们一起来听。
二、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旋律欢快、活泼、诙谐的风格。
1、欣赏英文歌曲,感受牧羊人的情绪。
“听了这首歌,你们觉得牧羊人是孤独还是快乐呢?从哪里听出来的?”
2、欣赏教师演唱歌曲,发现并感受衬词。
“歌里到底说了些什么?我用中文来演唱,你们听一听,歌曲里什么地方最有趣、最幽默?”“你们觉得什么地方最有趣、最幽默?”
“这个有趣的地方是我们平时很少听到的,是外国民歌中一种特殊的演唱方式。
”
3、玩“牧羊人和小羊”的游戏,学唱衬词。
“我做牧羊人,你们做调皮的小羊,来学我唱歌,看哪只小羊学得最像。
”
三、再次欣赏教师演唱歌曲,分辨不同的衬词演唱方法。
1、教师演唱,引导幼儿发现歌曲中衬词的不同。
“我们再来听一听,歌里的‘唻咿噢嘟唻咿噢嘟唻咿噢’,唱得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发现衬词高低唱法的规律。
“什么时候唱得高,什么时候唱得低?”
师幼共同小结:“原来,歌里的‘唻咿噢嘟唻咿噢嘟唻咿噢’有的高、有的低,先唱高的再唱低的。
”
3、对比不同人物的音色。
“歌里除了牧羊人的歌声,还听到谁的声音?”
师幼共同小结:“歌里还有王子、行人、旅店的客人、饮酒的人、小姑娘的声音。
”
4、教师与幼儿尝试对唱歌曲,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与音色之间的变换。
5、游戏“牧羊人和小羊”,感受歌曲带来的快乐。
“小羊们快和牧羊人到山上来唱歌吧,让我听听你们都模仿了谁的声音。
”
四、教师介绍此曲的背景和来历,幼儿欣赏电影片段,进一步体验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
1、“《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是美国影片《音乐之声》中的插曲,它是一位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时演唱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谁在模仿牧羊人唱歌。
”
2、跟随英文歌曲进行游戏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乐曲基本的节奏型,能够看指挥用打击乐器为乐曲配伴奏。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并学唱其中的衬词。
重点指导了解乐曲基本的节奏型
教学难点: 能够初步的认识了解(掌握)八分音符节奏,幼儿能与指挥和同伴互相配合默契、协调的演奏。
环境与材料
1、幼儿已有了牧羊的概念,了解牧羊人。
2、播放这首乐曲,使幼儿熟悉旋律。
3、自制大乐谱,大羊、小羊、牧羊人、牧羊鞭图片若干。
铃鼓、镲、双响筒、碰铃、三角铁。
4、音乐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进一步熟悉歌曲
教师结合音乐,边摆图片边讲故事熟悉歌曲(图片摆放格式按乐谱的格式):
[1-2]小节:草地上走来四只羊。
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1-2]小结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每拍摆一个大羊图片,并试着拍一拍。
[3-4]小节:草地上又走来七只小羊。
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3-4]小结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相应的位置,每半拍摆一个小羊图片。
[5-6]小节:同[1-2]小节。
[7-8]小节:同[3-4]小节。
[9-10]小节:牧羊人大步走来。
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9-10]小结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相应的位置,每拍摆一个牧羊人的图片。
[11-12]小节:牧羊人挥舞着鞭子。
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11-12]小节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相应的位置,每拍摆一个牧羊鞭的图片。
[13-14]小节:同[9-10]小节。
[16-17]小节:同[11-12]小节。
[18-20]小节:同[1-4]小节。
[21-23]小节:同[5-7]小节。
[24]小节:牧羊人挥舞着鞭子,把大羊、小羊赶到了一起。
教师讲完这一句,边哼唱[24]小节的旋律,边把牧羊人、牧羊鞭、大羊、小羊的图片摆在[24]小节相对应的位置上。
二、配乐器
教师启发幼儿根据音乐形象选配乐器。
三、演奏
1、在教师的指挥下看图谱演奏。
2、请幼儿做指挥,进行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