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 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讲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编者选题表

考点角度题号

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地主阶级反思危机表达羡慕西方之情1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器物2近代“西学中源”说的主要目的3

维新思想

严复主张在中国传统中寻找强国之道4清末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体现中体西用思想5 20世纪初新旧势力对自由的不同态度6

综合7

一、选择题

1.(2019·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诊断)魏源把瑞士的民主制度盛赞为“西土的桃花源”,徐继畬把打下了天下却不做皇帝的华盛顿与中国的尧舜禹相提并论。表明这两位近代早期思想家()

A.反思危机表达羡慕之情

B.更加关注西方制度文明

C.受封建思想的羁绊严重

D.首次带来西方政治思想

解析:A根据材料“魏源把瑞士的民主制度盛赞为‘西土的桃花源’”“徐继畬把打下了天下却不做皇帝的华盛顿与中国的尧舜禹相提并论”和中国文化“桃花源”“尧舜禹”是国人政治理想的象征,可知选

A。根据所学可知,魏源、徐继畬对西方政治给予了关注,但更多关注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排除B项;魏源、徐继畬属于地主阶级的开明人士,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始于明后期的西学东渐,就对西方政治思想进行了东传,排除D项。

2.(2019·湖北联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求,必先练兵;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这主要表明清廷中部分官员()

A.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B.强调学习西学应循序渐进

C.反对清廷固守传统的做法

D.对西方的认识仍较为肤浅

解析:D根据材料“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求,必先练兵;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可知清廷中的部分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器物,认为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举措,并未深刻认识到清廷落后的根源是封建制度,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西方制度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A项错误。清廷官员只认识到了学习西方器物的重要性,未提及对西方制度和文化的学习,无法体现循序渐进,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反对清廷固守传统的信息,故C项错误。

3.(2019·山东威海二模)19世纪90年代以后,谈论西学中源的维新士人越来越多。例如薛福成就认为西方近代文明不过是“取法于中华”;郑观应也极力论证西方之算学、地理等皆源于中国古代典籍。“西学中源”说的主要目的是()

A.抵制愈演愈烈的崇洋风气

B.减少学习西方文化的阻力

C.阐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D.揭开近代西学东渐的序幕

解析:B根据材料“19世纪90年代以后,谈论西学中源的维新士人越来越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强调西学中源主要是为了争取传统势力的支持,减少改革的阻力,B项符合题意。抵制愈演愈烈的崇洋风气的说法明显错误,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减少改革的阻力,与阐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西学东渐在明后期已经开始,排除D项。

4.(2019·湖南长郡中学月考)严复认为天下大道是相通的,例如,他认为,斯宾塞的社会改革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由材料可见,严复主张()

A.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为两截

B.主动接受自然进化

C.在中国传统中寻找强国之道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解析:C根据材料“天下大道是相通的”“不期而合者”,可知严复认为斯宾塞的社会改革理论与中国传统的治国理念有相通之处,这体现出严复希望在传统文化中寻找近代化的因素,寻找强国之道,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无关自然进化理论,也未涉及西方政治制度,排除B、D两项。

5.(2019·四川名校诊断)下表为清末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表

据上表可知清末教育改革()

A.解决了民族工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B.延续了“中体西用”的变革思想

C.实现了本国文化和外来技术的结合

D.推动了维新变法主张的广泛传播

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京师大学堂办学思想的准确理解,材料中经学科和预科阶段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延续中国传统思想,即“中体”,其他格致等科的设置体现了学习西方近代科技,即“西用”,据此可以得出京师大学堂在继承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上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和近代科学文化,其办学方针遵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原则,故选B。“解决了”的说法夸大了清末教育改革的作用,排除A项;表格信息

仅显示了教育改革的内容,不能显示其作用,排除C项;维新变法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

6.(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如图载于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

这说明当时()

A.新旧势力对自由的不同态度

B.革命派思想宣传方式需调整

C.政权变更对民众观念的影响

D.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解析:A观察漫画,注意细节。在漫画中可以看到两个小孩敲响了自由之钟,但穿长袍的老者却捂着耳朵不愿听到自由之声,小孩和穿长袍的老者代表的是不同的势力,两者不同的反应正说明了新旧势力对自由的不同态度,故A项正确。敲响自由之钟不一定是革命派的思想宣传方式,故排除B项;辛亥革命的时间是1911年,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C、D两项。

二、非选择题

7.(2019·江苏盐城模拟)京师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新式学校的典型代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咸丰九年,时任翰林院编修郭嵩焘奏请设立外语学院以悉夷情,到奕等上奏“统计全局”之议,提出“查与外国交涉事件”中

“语言不通,文字难辨”的难题,同文馆终在1861年1月准奏开办。同文馆聘请西人仅教习八旗子弟外国语言文字,“不准传教”,同时嘱汉文教习暗中稽查。同治五年(1866年),总理衙门奕等人奏请同文馆在已有英、法、俄三馆之外,增设一馆,专习天文、算学,招生对象不限于八旗子弟,而是扩大到满汉举人、五贡生员,以及正途出身五品以下京外各官,延请西人教习。

——徐旖瑶《近代中国洋务思潮论争

始末——以知识精英为研究视角》材料二苟仅援前此官学、义学之例,师徒授受以经义帖括,猎取科名,亦复何裨大局?即如总署、同文馆、各省方言馆之式,斤斤于文字语言,充其量不过得数十翻译人才而止。……今拟分立十科:一曰天学科,算学附焉;二曰地学科,矿学附焉;三曰道学科,各教源流附焉;四曰政学科,西国政治及律例附焉;五曰文献科,各国语言文字附焉;六曰武学科,水师附焉;七曰农学科,种植水利附焉;八曰工学科,制造格致各学附焉;九曰商学科,轮舟铁路电报附焉;十曰医学科,地产植物各化学附焉。

——《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京师同文馆开设的背景并分析其在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上有何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否定京师同文馆的理由。与京师同文馆相比,京师大学堂在课程设置上有何进步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中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课程设置的变化,折射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具有哪些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