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转血矛线虫备课讲稿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1. 引言1.1 疾病概述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由血吸虫线虫寄生在羊的胃肠道内引起。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食用被感染羊的生食或半熟食肉传播,也可通过受污染的水源间接传播。
在一些地区,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给当地的畜牧业和养殖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患有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羊常常表现出食欲不振、消瘦、腹泻等临床症状。
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通常可以通过检测粪便中的虫卵或寄生虫抗体来确诊该病。
治疗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方法包括使用抗寄生虫药物进行驱虫治疗。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对养殖场和畜群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驱虫等措施,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一种影响较为广泛的寄生虫病,对畜牧业和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和防治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减少该病的发生和传播。
1.2 流行病学特征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羊只。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特别是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流行较为严重。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和养羊密集的地方,因为这些地区更容易有线虫的传播媒介和传播途径。
羊只之间的密切接触和不良的生活环境也是该病的传播风险因素。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接触感染的羊只、受感染的饲料、水源或草料以及受感染的载体昆虫。
线虫在羊只体内通过血液传播,进入胃肠道繁殖,产生幼虫后再次进入血液循环,最终排入粪便中传播给其他羊只。
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羊只,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措施,是预防和控制该病流行的关键措施。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在特定地区和季节高发,在羊只之间传播迅速,并且易造成疫情暴发。
加强对该病的监测和控制,对阻断其传播链条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临床表现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羊群中个体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危害及防治
期, 体 温多 突 然下 降 , 四肢 及 耳 尖 、 鼻 端 厥冷 , 终 至
羔羊 消化不 良的主 要 临床 特征 是腹 泻 , 根据 临 床症 状和疾 病 经过 . 通 常分 为单 纯 性 消化不 良和 中
捻转 血矛 线 虫 比其 他肠 道 线 虫 产卵 多 。虫卵 对 外 界抵 抗 力 较 强 , 适 宜 温 暖 的发 育温 度 , 但 虫 卵对 一
般消 毒 药抵抗 力 较强 。 羔 羊 和青 年 羊 发病 率 及死 亡 率 最 高 。低 湿 的 草地 有 利 于本 病 的传播 : 在 露水 草 和 阴天 、 小 雨 后 放牧 , 最 易感 染 本病 。羊 的发病 多在 4 ~ 1 0月份 , 尤
能、 消化 液 的分 泌 紊 乱 和对 饲 料 的消 化 吸 收障 碍 , 使 病 羊呈 现 营养 不 良等 一 系列 的症 状 如 贫血 和营 养 障碍 等 。 3 . 3还 可 导 致肝 坏 死 和肝 细 胞脂 肪 变 性 , 并 有
多雨 季 节未 注 意 驱虫 ,或放 牧 时 不注 意露 水
1主 要 症 状
无力 , 躺 卧于地 。头 颈伸直 且 向后仰 , 体 温 升高 , 对
刺 激反 应减 弱 , 全 身震 颤 , 有时 出现 短 时问 的痉 挛 。
严 重 腹泻 . 频 排水 样 稀 便 , 粪 内含有 大 量 黏 液 和血
液, 并 呈 恶 臭 或腐 臭 气 味 。持 续 腹 泻 时 , 则 肛 门松
毒性 消化 不 良。 1 . 1毒 性消 化不 良时 , 由于肠 道微 生 物 的作 用致使 腐 败过 程加 剧 , 粪 便 内氨 的含 量显 著 增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30mm,外观着色很特别,真胃粘膜有严重的大面 积出血症状,其它脏器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感 染率 100%。4 诊断根据本病的流行情况和临床症 状,特别是死羊剖检后,可见真胃内有大量红白 相间的捻转血矛线虫,便可确诊。5 防治 5.1 计
划性驱虫根据不同流行病的特点,一般春、秋两
在发病羊群中屠宰肉羊 87 只,其中 62 只真胃内
检出有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率 71%,对该群剩余
我却总是思念那个梦境里美丽孤傲的生物,和他炽热近乎疯狂的光。还有那流转着
的 150 只大羊应用阿丙二合一乳悬剂口服后,间 隔 15 天后,屠宰 20 只肉羊,均未发现胃内有虫 体。6.2 笔者发现该病羊都发生于群体放牧的绵 羊,农户散放,小规模的羊只却很少发生。这与 放养的条件有关,散养的羊放养条件好,供采食
羊的捻转血矛线虫在我国草地牧区普遍流 行,可引起羊贫血、消瘦、慢性消耗性症状,并 可引起死亡,给养羊业带来严重损失。下面报道 我区该病流行和防治情况。1 流行病学本病以丘 陵山地牧场的羊易感,特别在曾被该病原污染过
的草场放牧。本病流行季节性强,高发季节开始
于 4 月青草萌发时,5~6 月达高峰,随后呈下降
趋势,但在多雨、气温闷热的 8~10 月也易暴发。 据笔者对几个牧场的调查,发现该病都在 8 月底 9 月初闷热多雨气候易暴发流行,每年都给养殖 户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2 症状急性型以肥 壮羔羊突然死亡为特征,死亡羊眼结膜苍白,高
度贫血。亚急性羊的特征是显著贫血,结膜苍白,
下颌间和前胸腹下水肿,身体逐渐衰弱,被毛粗
我却总是思念那个梦境里美丽孤傲的生物,和他炽热近乎疯狂的光。还有那流转着
乱无光,放牧时落群,甚至卧地不起,下痢与便 秘交替发生。若不及时,多转为慢性。慢性型病 羊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消瘦,被毛粗乱,体温 一般正常,在放牧时发病羊中,发现早期大都是 以肥壮羔羊突然死亡为特征,以后病羊便出现亚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危害及其防控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危害及其防控作者:夏道伦李淑萍来源:《兽医导刊》 2018年第7期羊捻转血矛线虫病也称之为羊捻转胃虫病,它是由寄生于羊等反刍动物真胃内的捻转血矛线虫所引起羊的一种胃肠道寄生虫病。
此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但往往由于一部分养羊场户对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一旦羊群发生感染后,常常会因捻转血矛线虫吸附于羊的真胃壁黏膜吸取病羊体内的血液而获取营养,从而则会导致病羊出现渐进性贫血、瘦弱、营养发育不良等一系列发病症状,进而则会严重影响到种羊的繁殖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同时也会导致感染羔羊和青年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地影响到养羊的经济效益,因此,特提醒养羊场户,对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防控,务必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虫体形态及其生活史羊捻转血矛线虫是一种既纤细而又柔软且呈淡红色的线虫,一般雄虫长约15 ~ 20 mm,呈淡红色,雌虫长约27 ~ 30 mm,其白色的生殖器官常常会环绕着因虫体内含有血液而呈现红色的肠腔周围,并形成红白二线互相捻转的外观,所以羊捻转血矛线虫也被称之为捻转胃虫。
羊捻转血矛线虫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一般经过4 ~ 5 d,即可孵化出幼虫,再经过4 ~ 5 d的生长发育,幼虫经过两次脱皮后即可转变成为感染性幼虫,其感染性幼虫在潮湿的环境中离开粪便,常常会群集于潮湿的牧草上,当羊群采食牧草时食了感染性幼虫后则会发生感染,幼虫在羊胃内大约需要 2 ~ 3 周的生长发育,再次经过两次脱皮后,即可逐渐发育成长为成虫。
二、流行特点一般反刍动物感染的胃肠道线虫主要以血矛线虫为主,而羊捻转血矛线虫在同类感染性线虫中对于羊群的致病力则是最强的。
其羊捻转血矛线虫一般比其他胃肠道线虫的产卵量要高的多,一般每条成年雌虫平均每天的产卵量均可高达5 000 ~10 000 枚以上,其虫卵最适宜的生长发育温度为20℃~30℃,当温度在4℃以下时,其虫卵即会停止发育,当温度降低到1℃以下或升高到60℃以上则可导致虫卵死亡,但其虫卵对外界的抵抗力却较强,一般使用常规性的消毒药物则很难使其虫卵灭活。
羊血矛线虫病(捻转胃虫病)的防治
羊血矛线虫病(捻转胃虫病)的防治
1、病原血矛线虫病的病原体是血毛线虫(捻转胃虫),它寄生在羊的第四胃里。
其虫长10毫米,雌虫长25毫米。
虫体细小,须状,雌虫像一条红线和一条白线扭在一起的线绳。
每天可产卵6000个,卵随粪便排到草地上,在适宜温度(25C)和湿度条件下,经4-5天即可孵化成幼虫而感染致病。
雨后幼虫常被雨水冲到低洼地区,故在低湿地区放牧,羊只最容易感染血矛线虫。
2、羊血矛线虫病症状一般病羊表现为贫血,消瘦,被毛粗乱,精神沉郁,食欲减退。
放牧时病羊离群或卧地不起。
拉稀和便秘交替出现。
颔下、胸下、腹下水肿,体温一般正常,脉搏弱而快,呼吸次数增多,最后卧地不起,虚脱死亡。
剖检在真谓可见有大量血矛线虫虫体吸着在胃壁黏膜上,或游离于胃内容物中。
3、羊血矛线虫病防治办法
(1)不到低洼潮湿的地方放牧,不放“露水草”,不饮死水。
羊舍内粪便要堆积发酵以杀死虫卵,并做好定期预防性驱虫。
如每年进行春季放牧青草前、秋末或初冬两次驱虫。
(2)苯硫丙咪唑治疗,剂量每千克体重15毫克,一次性内服。
(3)驱虫净(噻咪唑、四咪唑)治疗,每千克体重20毫克,加水灌服。
(4)左旋咪唑治疗,每千克体重12毫克,配成水溶液,一次灌服。
【精品】山羊感染球虫并发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治
【关键字】精品山羊球虫病并发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治畜牧兽医专接本1班丁丽指导老师焦库华摘要山羊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属的多种球虫寄生于肠道所引起的以下痢为主要特征的山羊原虫病。
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温暖潮湿的季节多发。
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寄生于山羊真胃引起的消化道疾病。
泰州市江苏牧院动物医院接诊一例疑似球虫感染的山羊,通过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结合山羊的发病季节、饲养管理等多方面情况,确诊为山羊感染球虫并发捻转血矛线虫病。
经过治疗,病羊得以痊愈。
关键词山羊;球虫病;捻转血矛线虫;诊断;防治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Coccidiosis and Haemonchus contortus disease in GoatsStudent:Li DingTutor:Kuhua JiaoAbstract:Coccidiosis in goats by Eimeria is a variety of Eimeria tenella is parasitic in the gut following dysentery caused by protozoal diseases as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goat.The disease can occur throughout the year, but with a warm wet season multiple.Caprine Haemonchus contortus disease from Haemonchus contortus parasites in goat's stomach caused by diseases of the digestive tract.Taizhou city Jiangsu animal husbandry hospital animal hospital seeing a suspected case of Eimeria tenella infection in goats,Based on the clinical symptoms, necropsy, laboratory examination, combined with the goat seasonal, feeding and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diagnosed with Eimeria tenella infection.After treatment,Disease of sheep can be cured.Key Word:Goats; Coccidisis; Haemonchus contortus; Diagnosis; Prevention综述山羊球虫病1.病原山羊球虫属于孢子虫纲真球虫目艾美耳科的原虫,主要为艾美耳球虫。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羊捻转血矛线虫病,又称为蛇发线虫病,是一种由线虫寄生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山羊和绵羊。
这种疾病对养羊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流行病学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引起的寄生病。
捻转血矛线虫的传播途径有两种,一是直接感染,即通过进食被污染的食物、饮水,或者吸入污染的尘土而感染;另一种是间接感染,即通过叫唤和其他幼虫被通过昆虫介导而感染。
二、临床表现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消瘦:病羊消瘦程度因捻转血矛线虫的寄生程度以及羊只的个体差异而不同,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最严重的羊瘦的最快;2. 精神不振:患病的羊会精神萎靡、活动力下降,甚至不愿进食;3. 腹部胀满:捻转血矛线虫在羊腹膜腔内定居后会长大体积,腹部会逐渐出现胀满的症状;4. 出现贫血症状:捻转血矛线虫寄生在羊的胃肠道内,会导致贫血等症状;5. 出现咽喉堵塞、哽咽、流涎等症状。
三、实验室检查对于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确诊,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实验室检查:1. 常规血液检查:可以通过测量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积等指标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等症状;2. 粪便检查:通过检查羊的粪便样本,可以观察到捻转血矛线虫的幼虫或虫卵;3. 腹腔镜检查:通过腹腔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羊的胃肠道内是否有线虫寄生;4. 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羊的血清抗体水平,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捻转血矛线虫感染。
四、防治措施对于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1. 疫苗预防:在疫区进行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疫苗预防是比较有效的方法;2. 驱虫治疗:可以选用吡喹酮等药物进行驱虫治疗,有助于减轻寄生虫的感染;3. 加强饲养管理:要做好羊圈卫生,定期清理羊圈内的粪便,保持羊舍清洁;4. 合理饲养:要为羊提供优质、均衡的饲料,增强羊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5. 避免交叉感染:要做好羊群的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患病羊只并进行隔离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方法探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方法探究作者:张瑞强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第1期摘要:文章首先从流行病学、临床剖检等方面对该病的表现、特点进行了概述,随后提出了中西医结合质量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文献标识码:BDOI:10. 3969/j.issn.2096-3637. 2018. 01. 1041流行病学羊捻转血矛线虫病多发于丘陵、平原牧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期集中在每年的5—9月份,高温、湿热天气下发病率较高。
另外,捻转血矛线虫的生存能力较强,如果之前牧场上出现患病的羊只,且没有对该片牧场进行彻底的清理,也会导致今后放牧过程中反复发病。
2临床症状由于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明确临床症状对于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及时识别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重要作用。
临床上羊捻转血矛线虫病分为急性、慢性2种:患有急性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羊,表现为突然死亡或在患病的短时间内死亡,病羊有明显的贫血症状,颈部以下指前胸会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毛发无光泽且凌乱。
病羊喜欢卧地,粪便为水样状。
患有慢性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羊,发病初期并无明显症状,但是会逐渐消瘦,饮食量也会有一定比例的减少。
患病2~ 3d后可见结膜苍白,呼吸频率和心音减弱.最终因身体衰减而死亡。
3剖检表现对因羊捻转血矛线虫病致死的羊进行剖检,发现其胃内有大量的捻转血矛线虫虫体,这些虫体大多吸附于胃壁上,分离虫体后可见胃壁粘附位置有针尖大小的痕迹。
部分患病时间较长的病羊胃内,胃粘膜出现了大量粘液,戳破粘液后会有出血症状。
从整体来看,病羊的形体销售,血液稀薄且呈暗红色,暴露在空气中不易凝固。
病羊的肝、脾等其他内脏均存在萎缩现象。
4防治方法4.1预防措施4.1.1内蒙古地区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发病高峰期从5月份开始,因此应当在春末夏初做好有效的预防工作。
对经常放牧的牧区进行取样分析,观察羊捻转血矛线虫虫体的分布情况,对于虫体残存量较大的牧场进行重点处理。
肉用种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治
根 据该 病 的地 方流 行 情况 、 卵 检查 、 虫 发病 症 状 及 剖检 结果 作综 合判 断 。
4 治 疗
丙 硫 苯 咪唑 ,每千 克 体重 8 1 克 直接 投 服 , ~ 5毫
或 配成 混悬 液灌 服 , 可混料 1次喂服 。 也
虫 体 排 出体外 ,但 大部 分 寄生 虫 可逃 避 宿 主 的 免疫 监 视 , 宿 主缺 乏抗 寄生 虫 的免 疫 力 , 使 大量 虫 体 使 致 寄 生于体 内。在 1~2月 , 01 绵羊 可感 染 大量 的第 3期
和沙 化 。只有 改变传 统 的饲养 方 式 , 施划 片轮 牧 的 实 饲养 方式 , 才能有 效地 控制 疫病 流行 , 高养殖 效益 。 提
夏秋 季 节 避免 在 低 湿 草地 放牧 ,以减 少感 染 机 会 。禁 止让 羊饮 服低 洼 地 的积 水 和死水 , 建立 固定 的 清 洁饮水 地 点 , 天充 足供 饮干 净 的井水 和流水 。 每
幼虫 , 这些 幼 虫进 人 绵羊 体 内后 , 以低 生 活 力方 式 寄 生 在宿 主 中。 季来 临后 , 春 虫体恢 复发育 , ~ 4 6月 形成 成 虫和 虫卵 高潮 ( 春季高 潮 ) 7 8月 , 。- 大量 成虫 被排
盐 酸 左 旋 脒 唑 ,每 千 克体 重 1 克 溶 于 水 灌 0毫 服 、 料 喂服 或 饮 水 投 服 , 可用 5 混 也 %注射 液 皮 下 或
肌 肉注 射 。
阿维 菌素 或 伊 维菌 素 ,每千 克 体重 2毫 克 内服 或 每千 克体 重 02毫克 肌 肉注射 , 可 间隔 7天 再 注 . 也
射 1 。 次
出 , 1 发 育周 期 结束 。一般 来 说 , 胃肠 道 线 虫 第 个 羊 群体 的春 季高 潮是 被 自愈消 除 的。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治
7 预 防措 施
实行综 合 性 防治措 施 , 应从 流 行病 学人 手 , 充分 了解
性 , 此基 础上 , 订切 实可 行 的 防治措 施 。 在 制
由于 羊血 矛线 虫病 普遍 流 行 , 害 严重 , 危 因而须 消灭虫卵及幼虫 , 而且可 以提高肥效 。 本 病 的发 生和 发展 规 律 , 特别 是 掌握 其 发 病 的季 节 三季 各进 行 1 2次 驱 虫 , 严 重 流 行 地 区和 6 9 ~ 在 ~
虫 卵检 查 可 用漂 浮 法 进行 虫 卵计 数 , 果 虫 卵 如
虫对 弱光有 趋 向性 , 畏 强 光 , 以早 晨 、 晚 和 阴 状及 剖检结 果 作综合 判 断 。 但 所 傍
湿 度有利 于幼虫 的移 行 , 温 暖潮湿 的季节 , 感染 甚 多 ( 1g粪 便 1 0个 以上 ) 结 合 本 病 流 行 特 点 在 羊 每 0 , 即可 判断 为本病 。 率 最高 。本 病 流行 较 广 , 普遍 存 在 , 对 我市 1 据 6个 及 临床症 状 ,
生, 成虫 寿命不 超过 1 。 年
病 情发展 , 羊 眼结 膜 苍 白 、 病 高度 贫血 、 极度 衰弱 , 个 别 下 痢 , 至 卧 地 不 起 , 后 , 度 贫 血 , 弱 而 死 甚 最 极 衰
亡。
2 流 行 特 点
宿 主的感 染 , 主要是 在温 暖潮湿 季节 , 晚 阳光 早
呈 白色 , 吸饱 血的 消化器 官呈 红色 , 白色 的生殖 器官 重 了羊 体 的贫血 和 营养 不 良 , 由于 失 血 和血 液 再 生
环绕于红 色含 血 的肠 道 周 围 , 成红 白线 条 相 问 的 能力被 破坏 , 形 代谢 紊乱 , 以引起 一 系列 的症 状 。 所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膘情 尚好 , 突然死亡 , 这多是因一次性大量感染虫体
引 起 的 。发 病 羊 一般 为 亚 急性 经 过 , 病 羊 被 毛粗 乱 , 消瘦 , 精 神 萎靡 , 行走 无 力 , 严 重 时 卧地 不 起 , 眼结 膜 苍白, 下 颌 间 或 下腹 部 水 肿 , 大便有时干燥 , 并 带 有 粘液 , 很 少 出现 下 痢 , 病程可达 2 ~ 3个 月 甚 至 更 长 , 多 因严 重 消瘦 而死 亡 。如 不 死则 转 为慢性 , 慢性者 症 状 不 明显 , 病程 可 达 7个 月 以上 。
兽 医 临 床
羊 捻 转 血 矛 线 虫 病 的 诊 断 与 防 治
吴 学静 ( 黑龙 江省宁安市宁安镇畜牧兽 医站 黑龙江宁安 1 5 7 4 0 0 )
羊 的捻 转 血 矛线 虫 病 ,捻 转 血 矛 线 虫 病 又称 捻 转 胃虫 病 , 是 由寄生 于 羊 、 牛 及 反 刍动 物 真 胃为 主 的 捻转 血 矛 线虫 引 起 的 。此 病 可 引起 羊 贫 血 、 消瘦 、 慢 性 消耗 性 症状 , 也 可引 起死 亡 , 给养 羊 业 带 来严 重损 失 。下 面报道 我镇 该病 的流行 和 防治 情况 。 如覆 盖 着 毛毯 样 一 层 暗棕 色 虫体 ,有 的绞 结 成 粘 液
状团块。病死羊尸体消瘦 , 尸僵不全 , 血液稀薄, 呈淡
红 色不 易 凝 固。胸 、 腹 腔 内常有 中等量 积 水 , 肝、 肾、 脾等 实 质脏 器质 地松 软 , 色较 淡 。
4 诊 断
根 据 本病 的流行 情 况 和 临 床症 状 ,特别 是 死 羊
剖 检后 ,可 见 真 胃内有 大量 红 白相 间 的捻 转血 矛 线 虫, 便 可 确诊 。
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的诊治(一)
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的诊治(一)摘要介绍了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的临床表现、剖检病变及实验室诊断,提出其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羊;捻转血矛线虫;诊治捻转血矛线虫寄生于羊等反刍动物的正胃及小肠内,虫体呈毛发状,因吸血而呈现淡红色,生殖器官呈白色,吸饱血的消化器官呈红色,白色的生殖器官环绕于含血的肠道周围,形成红白线条相间的外观,似“麻花状”,故称捻转血矛线虫1-3]。
主要危害有虫体寄生于真胃,以虫体的前端刺入胃黏膜引起损伤,造成真胃炎症和出血;分泌毒素影响造血功能、消化液的分泌紊乱和对饲料的消化吸收障碍,使病羊呈现营养不良等一系列的症状;有时引起致死性的进行性贫血;可导致肝坏死和肝细胞脂肪变性,并有时伴发铁缺乏;常造成羊的大量死亡,尤其是羔羊的死亡最为严重。
1发病经过镇江农科所养殖场共饲养白山羊76只。
2009年7月24日1只2岁母羊发病,表现为精神不振,不吃草,卧地不起,体温稍高,肌注氟苯尼考,第2天病情无好转,且下腹肿胀,继续注射氟苯尼考,并对羊胃进行按摩,但病羊很快死亡。
另有2只羊有相似症状,但较轻,其他羊普遍被毛无光泽、蓬乱。
经诊断为捻转血矛线虫。
使用左旋咪唑(10mg/kg体重)、丙硫苯咪唑(15mg/kg体重),2种药混合给羊内服,进行紧急防治,同时用百毒杀对饮水进行消毒。
将疑似症状羊进行隔离;清理羊舍内全部粪便,集中消毒;使用百毒杀对羊场进行整体消毒;增加精料的供应量。
采取以上综合措施后,没有羊发病,有疑似症状的羊2d后好转,采食量逐渐恢复正常,15d后羊群被毛普遍恢复光泽。
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病羊眼结膜苍白,高度贫血,下颌间和下腹部水肿,精神沉郁,被毛蓬乱,卧地不起,下痢。
尸体消瘦。
真胃内有大量的捻转血矛线虫。
附着在胃黏膜上1层白色虫体,有的堆积在一起,有的还会慢慢蠕动,有的游离于胃内容物中。
血液稀薄,呈淡红色不易凝固。
胸、腹腔内有积水,肝、肾、脾等实质脏器质地松软,色较淡4]。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doi:10.19369/ki.2095—9737.2021.05.072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徐绍山(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抚顺113006)摘要:羊捻转血矛线虫病也叫做捻转胃虫病,是由于真胃中寄生有捻转血矛线虫,由于虫体吸吮真胃黏膜中的血液,会造成病羊发生贫血,消化紊乱,机体日渐消瘦,最终由于极度衰竭而死。
由于病程持续时间长,加之发病比较分散,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往往会出现误诊而耽误病情,影响羊群生长发育,增加治疗费,且病死率升高,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概述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防治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治疗;饲养管理;定期驱虫中图分类号:S85&26文献标识码:B1流行病学1.1病原1.1.1虫体特征捻转血矛线虫主要在羊等反刍动物的真胃中,虫体较为纤细柔软,通常雄虫的长度为15〜19mm,外观呈淡红色;而雌虫长度为27〜30mm,但外观比较特别,其生殖器官呈白色,而肠道由于含血液呈红色,且肠管周围环绕有生殖器,如同两条红白色的线相互捻转,由此得名%相比于其他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具有非常强的致病力。
相比于其他肠道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可产出较多的虫卵,一般雌虫平均每天产出大约5000〜10000个虫卵,且其具有较强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存活性较高,尽管在20〜30f温度下才会发育,但低于4f才会停止发育,而在低于1f 或者高于60f温度下才会死亡%另外,虫卵对于大部分消毒药也有较强的抵抗力,需要使用特定的杀虫药物才会被完全杀死。
1.1.2发育过程雌虫寄生于羊胃内产卵,虫卵经由粪便排至体外,在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适宜的情况下,4〜5天之后就会有幼虫孵出,幼虫在4〜5天(经历2次脱皮)后就会变成有侵袭能力的幼虫%在潮湿的环境中,这种幼虫就会从粪便离开,逐渐聚集于青草上,当羊采食这种牧草就会被感染,食入文章编号:2095—9737(2021)05—0133—02的幼虫会进入胃内,在2〜3周(经历2次脱皮)后就会发育为成虫,此时就会对真胃黏膜和腺体产生直接损害,还可分泌毒素造成危害。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1. 引言1.1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概述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一种由捻转血矛线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昆虫叮咬传播给羊群,尤其是夏季是发病高峰期。
捻转血矛线虫寄生在羊的皮肤下组织中,导致牛羊体内产生大量水肿和病变。
患病的羊常常出现贫血、厌食、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感染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预防和控制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关键在于加强疫情监测和及时治疗,保持羊圈卫生,合理用药,减少受虫源的暴露。
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发病率,保障羊群健康生长。
2. 正文2.1 流行病学特征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一种由弯钩唇线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羊只。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尤其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多见。
在中国,该病主要分布在西南、华东、华南等地区。
疾病的传播主要通过受感染的蚊虫传播,例如按蚊、伊蚊等。
这些蚊虫会叮咬感染了弯钩唇线虫的羊只,将线虫幼虫传播到新的宿主体内,进而引起疾病的传播。
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疫区的季节性和环境因素对疾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易感群体主要是家畜动物,尤其是羊只。
而人类在感染线虫后通常会表现为一过性的皮肤瘙痒和疼痛,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威胁。
在预防控制方面,关注疾病的传播途径,严格控制蚊虫的滋生,定期给家畜进行驱虫治疗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畜舍和周围环境,减少病原体的传播也是重要的防治手段。
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传播。
2.2 临床表现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1. 消瘦:患病羊出现消瘦现象,体重减轻明显。
2. 贫血:由于线虫寄居在羊体内吸血,导致贫血症状,羊可能出现贫血性脸色苍白、粘膜苍白等表现。
3. 萎靡不振:患病羊常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不振、行动迟缓等。
4. 腹泻:羊捻转血矛线虫寄生在小肠内,可导致患羊出现腹泻症状,粪便呈现水样或稀薄状。
多赛特肉用种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治
多赛特肉用种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治文章摘要: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某旗引进的多塞特肉用种羊,由于异地迁徙、环境差别等因素的刺激,对当地疾病表现出易感性。
捻转血矛线虫病既是反刍牲畜毛圆线虫病的主要病原,又是一种对绵羊危害比较�...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某旗引进的多塞特肉用种羊,由于异地迁徙、环境差别等因素的刺激,对当地疾病表现出易感性。
捻转血矛线虫病既是反刍牲畜毛圆线虫病的主要病原,又是一种对绵羊危害比较严重的传染性寄生虫病。
另外,荷虫量的高低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宿主免疫力、畜种、温度、驱虫时间、饲养管理措施等。
如何才能有效地降低宿主体内的寄生虫数量,减少疾病的发生,笔者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1病原寄生于反刍牲畜消化道的圆线虫毛圆科、毛线科和圆线科的许多种线虫,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引起反刍牲畜消化道圆线虫病,给畜牧业带来巨大损失。
寄生于反刍牲畜第4胃和小肠的毛圆科线虫,以血矛属的捻转血矛线虫致病力最强。
捻转血矛线虫是血矛属线虫,主要寄生于牛、羊、骆驼及其他反刍牲畜的真胃内,偶尔也见于小肠。
虫体呈毛发状,因吸血而显现出淡红色,浸渍标本则呈淡黄色,颈乳突显著,呈锥形,伸向后侧方。
头端尖细,口囊小,内有一个矛形齿。
雄虫长15~19mm,交合伞发达,背肋呈倒Y字形。
雌虫长27~30mm,生殖器官呈白色,吸饱血的消化器官呈红色,白色的生殖器官环绕于红色含血的肠道周围,形成红白线条相间的外观,似“麻花状”,故称捻转血矛线虫,亦称捻转胃虫。
雌虫阴门位于虫体后半部,有一显著的瓣状阴门盖。
虫卵呈椭圆形,大小为75~95×40~50μm。
卵壳薄,光滑,稍带黄色,新排出的虫卵含16~32个胚细胞。
一个雌虫每天产卵5000~10000个,虫卵在0℃时不发育,7.2℃只有极少数可发育到孵化前期,低于5℃虫卵在4~6天内死亡。
感染前期的幼虫,在40℃以上时迅速死亡。
但在冰冻下可生存很长时间。
感染性幼虫带有鞘膜,在干燥的环境中,可借休眠状态生存一年半。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其防治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其防治作者:达吾列提别克·卡里斯坎达尔·买合木提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6年第12期摘要:羊捻转血矛线虫病也叫做捻转胃虫病,是由于机体真胃内寄生有羊捻转血矛线虫而引起。
病羊临床上的主要特征是体质消瘦,腹泻,贫血,衰竭等症状,特别是对羔羊造成比较大的危害,有时发病后甚至能够造成急性死亡,严重损害养羊业的经济效益,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病原;临床症状;定期驱虫;药物治疗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12-0154-011病原捻转血矛线虫主要在反刍动物的消化道内寄生,是毛圆科血矛属的一种寄生虫,成虫通常在宿主真胃内寄生。
该虫是一种线虫,虫体纤细柔软,如同毛发,由于吸血会呈淡红色。
成虫的头部比较尖细,口囊很小。
雄虫长度在18~22mm,呈淡红色,长有较小的背叶,且不对称,交合伞比较发达,并生有等长的交合刺;雌虫长度在26~32mm,其生殖器官呈白色,肠管由于含有血液而呈红色,二者相互环绕,形成特殊的红白相间“麻花样”的外观,因此也叫做捻转血矛线虫,虫体的后半部为阴门开口,具有一个明显的瓣状阴门盖。
该寄生虫能够直接发育,即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参与,导致羊群具有很高的感染率。
羊只真胃内寄生的成虫会在此进行产卵,且产卵能力较强,每条雌虫每天能够产出5000~10000个虫卵。
虫卵长为75~95μm,宽为40~50μm,通常呈短的椭圆形,卵壳表明光滑且较薄,厚度只有1μm,无色或者呈灰白色,卵内基本上充满胚细胞,数量在16~32个,但两端往往存在一定的空隙。
虫卵会经由粪便排到体外,当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情况下,1~2天后第一期幼虫就从卵内孵化,比较活泼,可自由生活,大约1星期之后会进行2次蜕皮,成为第三期幼虫,此时则具有感染性。
羊只在饮水或者采食饲草时如果食入第三期幼虫,就会发生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捻转血矛线虫
羊的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危害及防治
捻转血矛线虫病又称捻转胃虫病,它是由寄生于羊、牛及反刍动物真胃为主的捻转血矛线虫所引起。
此病遍及全国各地,由于人们对此病缺乏认识和了解,常造成高死亡、低繁殖、无收益,甚至经济亏损的局面。
一、虫体形态及生活史
捻转血矛线虫是一种纤细柔软淡红色线虫。
雄虫长15~19毫米,呈淡红色。
雌虫长27~30毫米,它白色的生殖器官环绕于因含血液而呈红色的肠道周围,形成红白二线互相捻转的外观,所以称为捻转血矛线虫或捻转胃虫。
捻转血矛线虫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经4~5天孵出幼虫,再经4~5天幼虫脱皮两次成为感染性幼虫,感染性幼虫在潮湿的环境中离开粪便,群集在草上,当羊、牛吃草时呑食了感染性幼虫而被感染,幼虫在胃内经两次脱皮,过2~3周发育为成虫。
二、流行特点
捻转血矛线虫在同属线虫中的致病力最强,反刍动物的肠道线虫主要是血矛线虫。
捻转血矛线虫比其它肠道线虫产卵多,雌虫一天可产卵5000~10000个。
虫卵对外界抵抗力较强,适宜的发育温度是20~30℃,4℃以下虫卵停止发育,1℃以下或60℃以上可致死亡,但虫卵对一般消毒药抵抗力较强。
羔羊和青年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成年羊抵抗力较强,被感染羊有“自愈”现象(有虫体被排除或不发生再感染的情况)。
低湿的草地有利于本病的传播;在露水草和阴天、小雨后放牧,最易感染本病。
羊的发病多在4~10月份,尤以5~6月份和8~10月多发,7月份发病可略减少,冬季极少有发病。
三、危害
1.虫体寄生于真胃,以虫体的前端刺入胃黏膜引起损伤,造成真胃炎症和出血。
该虫体寄生在真胃黏膜时,往往有数千条以上,在2000条时,每天吸血可达30毫升,而且在虫体离开后仍继续流出血液。
2.虫体寄生时,除直接吸血和因胃壁创伤持续出血造成失血引起贫血外,还因分泌毒素影响造血功能、消化液的分泌紊乱和对饲料的消化吸收障碍,使病羊呈现营养不良等一系列的症状。
3.捻转血矛线虫对羔羊的致病力往往与羊的体况有关,所以有时引起致死性的进行性贫血,有的发生贫血后可“自愈”,不造成严重影响。
4.贫血不仅引起循环失调和营养障碍,还可导致肝坏死和肝细胞脂肪变性,并有时伴发铁缺乏。
5.捻转血矛线虫常与其它线虫混合寄生,有时还与绦虫同时寄生,常造成羊的大量死亡,尤其是羔羊的死亡最为严重。
四、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症状以贫血、衰弱和消化紊乱为主。
急性者多见于羔羊,有的膘情尚好,突然死亡,这多是因一次大量感染虫体而引起的;一般为亚急性经过,病羊被毛粗乱、消瘦、精神萎靡,行走无力,严重时卧地不起,眼结膜苍白,下颌间或下腹部水肿。
大便有时干燥,并带有粘液,很少出现下痢,病程可达2~3个月甚至更长,以后因严重消瘦陷于恶病质死亡。
如不死则转为慢性;慢性者症状不明显,病程可达七、八个月以上。
剖检可真胃内可见大量虫体,它们吸着在胃黏膜上或游离于胃内容物中;附着在胃黏膜上时如覆盖着毛毯样一层暗棕色虫体,有的绞结成粘液状团块,有些还会慢慢蠕动。
病死羊尸体消瘦,尸僵不全,血液稀薄,呈淡红色不易凝固。
胸、腹腔内常有中等量积水,肝、肾、脾等实质脏器质地松软,色较淡。
五、治疗
1.左旋咪唑是一种广谱的驱线虫药,毒性较低,价格不贵。
用量按每公斤体重8~10毫克,混精料喂服或个体灌服。
左旋咪唑除对捻转血矛线虫有良好的驱除效果外,对肠道其它线虫也有很好的效果。
本品应在羊屠宰前7天停止使用。
2.丙硫苯咪唑(抗蠕敏)对常见的胃肠道线虫、肺线虫、绦虫均有效;可同时驱除混合感染的多种胃肠道寄生虫。
驱除捻转血矛线虫单独使用时每公斤体重用5~15毫克,用于混合寄生的多种肠道寄生虫时,尤其混合绦虫寄生时,可按每公斤体重20毫克+左旋咪唑10毫克投服。
本品应在羊屠宰前14天停止使用。
3.阿维菌素(虫克星、阿福丁)或伊维菌素(灭虫丁、伊福丁)是强力、广谱的驱肠道线虫药,对体外寄生虫也有杀灭作用。
这类药物商品名较多,选购时应注意名称、浓度及质量。
通常有注射剂和粉剂两种,注射可用1%针剂,用量按每10公斤体重注射0.2毫升计算,用短针头注射于皮下,不要注入肌肉和静脉。
喂服用1%预混剂,按每30公斤体重1克计算。
但是由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内容物影响药物疗效,所以对
羊、牛等一般不口服投药,应以注射剂为首选。
在用药后35天内不得屠宰食用。
以上各种药物,如果是用于第一次治疗时,应在第一次投药后的第15天和30天按第一次用药量再各投药一次,以驱除残存的虫体或虫卵又孵化出的成年虫体。
六、预防
用药物进行预防性驱虫是重要和有效的措施,药物预防必须是策略性的,应有计划的进行。
可用以下程序:1.每年对全群羊要做两次预防性驱虫,一次应在晚冬或早春(2~3月份)对幼虫的驱除,以阻止“春季高潮”的出现,另一次在秋季(8~9月份),以防止成虫“秋季高潮”的出现和减少幼虫造成的“冬季高潮”。
2.在本病严重的地区或羊群,应在5~6月份增加一次驱虫。
3.断奶后羔羊以及羔羊在当年的8~9月份应进行首次驱虫4.污染严重地区的母羊,在产前2周和产后4周各驱虫一次。
5.新购入的羊应驱虫1~2次。
与用药物预防的同时,还应注意放牧和饮水的卫生,对羊排出的粪便及时清扫,集中发酵处理。
还要加强饲养,以增强羊的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