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练习:小论文题专项练(八)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练习:小论文题专项练(二)

小论文题专项练(二)(建议用时:20分钟)1.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强这一概念在19世纪60年代已被赋予新的意义。
就民族意义而言,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
……文化教育上的新设施是洋务运动仅次于工业的重要内容。
这些设施,是传统的封建文教体制边上长出来的新东西。
虽然它们没有直接取代后者,但由于它们的存在,保守的封闭圈子毕竟出现了缺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教育救国思潮的发展脉络是与中国近代社会救亡图存的主题相一致的。
内忧外患之下,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必然构成近代文化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发展教育被看成了重要的甚至根本的手段。
民族危机愈深,救亡图存的呼声愈高,教育救国的思潮就愈为高涨。
各时期教育救国的重提并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从“睁眼看世界”、到“变器不变道”、再到“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从知识层次、到制度层次、再到文化心理层次,教育救国论者在对中西文化的反思中对“教育救国”内涵的认识逐步丰富和深化。
教育救国论者以自己的积极实践推动了旧中国教育的发展,他们所焕发和激起的爱国热情,时至今日仍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摘编自吴玉伦《教育救国思潮的形成与发展》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在教育方面是如何打开“缺口”的。
“缺口”带来的影响是什么?(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前期的相关史实,以“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与救亡图存的关系”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流畅;280字左右)2.铁路业的发展是19世纪欧美国家经济的一面镜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铁路的出现是由于两种需要而引起的。
在企业主方面,他们明显地希望以尽可能更快、更便宜的方法将他们的货物运送到距离遥远的地方。
对资本家来说,它还特别是投资场所。
那些在纺织业赚了大批财富的英国人,一旦他们付过了工人的工资并把一定数量的资本再转过头来投入他们的工厂后,还保存了一部分剩余利润。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8Word版含解析

小题提速练(八)(分值:48分,建议用时:20分钟)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17武汉高三模拟)商代“诸妇”之封,“至少有六十四人之多”,“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
由此可见()A .商代妇女地位的崇高B .封“诸妇”以藩屏商王朝的统治C. 商代是个尚武的朝代D. 利用母系血缘关系维系商朝统治B [商代封“诸妇”反映出商代妇女地位较高,但体现不出材料中“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的特点,故A项错误;从材料“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可知,商代“诸妇”是商王国的封君、战将与臣僚,反映的是商代分封“诸妇”具有维护商朝统治的作用,故B项正确;商代尚武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以母系血缘关系为主是原始社会的特点,故D项错误。
]2. 阅读下表,据此说法正确的是()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情况表A .汉代南方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B .汉代的铁犁技术已经普及全国C.南方农业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D .长途贩运促进了农业技术传播A [根据材料中从战国到东汉时期江南和岭南地区发现的铁犁铧增多,这说明汉代南方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汉代南方农业发展不及北方,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长途贩运对农业技术的推广作用,故D项错误。
]3. (2017衡水中学高三摸底)“雕版印刷术始于东汉”说的文献支持最早源自《后汉书》,即“汉刊章捕张俭等”。
但结合历史语境“刊章捕张俭”即删削去刻在石上的张俭等人的名号并拘捕诸人,是为“正解”。
这说明()A •历史事实离不开历史解释B •汉代版印技术尚不够成熟C.考据不能背离其特定环境D •版印技术已用于公文印制C [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历史解释离不了历史事实而非历史事实离不开历史解释,这属于明显的因果倒置,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我们不难得知,汉代印版技术尚不够成熟不是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但结合历史语境‘刊章捕张俭’即删削去刻在石上的张俭等人的名号并拘捕诸人,是为‘正解可知,历史考据不能背离其特定环境,故C 项正确;“版印技术已用于公文印制”,这属于明显的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故D项错误。
2020届江苏省四市联考新高考原创精准模拟考试(八)历史试卷

2020届江苏省四市联考新高考原创精准模拟考试(八)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8、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9、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周代,天子要“抚诸侯”,诸侯要“尊天子”,“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主要体现了A. 全社会应相亲相爱,抵御外族B. 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念C. 统治者应以德治民,反对苛政D. 诸侯对天子应履行的义务【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首先说天子诸侯之间基于分封制的权利义务,后说反映宗族观念的宗法原则,故体现了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念,B项符合题意。
202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

202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试题数:27,满分:1201.(单选题,3分)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
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
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
这反映出()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2.(单选题,3分)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3.(单选题,3分)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
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4.(单选题,3分)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
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
这反映出北宋()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5.(单选题,3分)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
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
该日记可以佐证()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6.(单选题,3分)自19世纪中叶洋纱大量进口后,农家不再自己纺纱,逐渐购入洋纱织布。
手工织布不但没有在机织棉布面前立即败退,反而得到一度的兴盛和繁荣,日益从农家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练习:小题强化练(五)

小题强化练(五)(建议用时:20分钟)1.夏朝时期,天下万国,夏王为“诸侯之长(盟主)”,到了周朝,“天下一家”,周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各部族文化融合的加强B.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C.政治制度的宗法伦理化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2.(2019·常州二模)有学者指出,“(大宗)百世不迁”与“(血缘)后属疏远”是不并存的。
汉初分封与周初效果的不同,在于秦汉亲属伦理中只有“后属疏远”。
材料说明汉初( ) A.儒家伦理深刻影响百姓生活B.家天下局面受到严重破坏C.血缘关系的政治作用已淡化D.官僚政治得以迅速的推广3.史载,苏州吴江县在明成化时只有四镇三市,嘉靖时有四镇十市,清康熙年间又增至七镇十市。
这一变化源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政府对商业高度重视C.对外贸易的繁荣D.小农经济发展的推动4.(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三模)明代规定:凡内官或内使(皇帝身边的官员或太监)传旨,内阁和各衙门必须覆奏皇帝,再次直接得到旨意后,才能施行。
这一规定反映出明代( )A.皇权专制开始渗入各部门B.注重政治权力规范化运行C.内阁大臣的职权得到扩大D.行政决策正确性得到提高5.(2019·泰州三调)据学者研究,一战后协约国出于宣传需要,不愿公开他们招募14万华工和寻求中国援战这一事实。
而北洋政府为维护中立形象,封锁华工讯息,不愿德国获悉中国“以工代兵”策略。
凡此种种造成了长期以来对华工参战历史的“集体失忆”。
这说明( ) A.立场决定历史解释B.文字记载决定历史客观存在C.历史事实无法恢复D.历史研究有助历史记忆修复6.(2019·潍坊二模)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的纪念活动,不仅有统一部署和安排,而且要求报告具体开展情况。
其中的一些纪念活动,不少是以国民党的名义开展的,且强调宣传时需注意被宣传的群众的感情与心理。
这反映出,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 A.忽视革命领导权的右倾倾向B.重视纪念活动的组织性策略性C.赢得了各界群众的大力支持D.已成长为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7.(2019·滨州二模)下表是抗战时期中国抗战电影海外传播一览表(部分)。
专题09 历史小论文【提炼观点类(中)】题型与方法讲解-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核心素养+大题答题模板

2019全国III卷第41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 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 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表1 《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
历史背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新兴资产阶级)的成长; 教会压抑人性(宗教文化钳制思想)。
2020·江苏·高考真题
材料二 在谈到文艺复兴的主要成果时,恐怕没有比“人和世界的发现”这句话说得更
为精辟了。它是150年前由法国史学家米什莱首先提出来……在此卷(《法国史》第 7卷)开头明言:“16世纪是从哥伦布到哥白尼,从哥白尼到伽利略,从地球的发现 到天上的发现。人还发现了他自己,探测了他自己的深奥复杂的人性。”此言一出 ,立即传遍欧洲,成为赞誉文艺复兴最响亮的口号……文艺复兴作为人类历史上空 前伟大的变革乃至革命的意义,也就可用“发现”两个字代表了。
话剧《黑奴恨》( 1961年上演)
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最后一幕安排他因反抗而遭受火刑,临 死前发表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弃幻想、争取民族 解放斗争的演说。
——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 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示例一】 论题:不同时代的需要会影响作品的翻译与改动 论述: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 为洋人的工具,“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以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因此,作者把《汤 姆叔叔的小屋》改译为《黑奴天录》,删除部分西方宗教思想内容,增加孔孟思想内 容。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建立,为了扬民主革命思想,因此,1907年作者(中国 留日学生)将小说改编为话增加了独立、自由的革命思想。中国同盟会在推翻清朝、结 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 阶级共和国与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其中武昌起义的胜利,是亚洲和 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近代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第三世界民族民主 运动以新独立国家为主体,以和平对话为主要形式。1961年中国以阶级斗争思想为指 导,反对帝国主义压迫,支持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因此,作者将话剧攻译为 《黑奴恨》,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增加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弃幻想、 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演说。 总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作品的翻译与改动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
202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襄公二十年》记载,卫献公赐卫大夫免余60邑,免余不肯接受名分外的私邑,推辞说:“惟卿备百邑,臣六十矣。
下有上禄,乱也,臣弗敢闻。
”这说明A.中央集权春秋时期初步形成B.“礼崩乐坏”成为普遍现象C.等级制度仍有一定的约束力D.战国时期仍以贵族政治为主2.溢号是皇帝死后按照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褒贬称号,“溢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
”溢号早已有之,秦始皇时一度废止,西汉时又恢复,其后历代相沿。
这说明溢号A.真实反映了君王政治统治B.是削弱君主专制的主要手段C.旨在对君主行为加以约束D.口的是威慑天下并巩固统一3.在宋朝,李清照、岳飞、陆游、辛弃疾等创作了大量以忧国、爱民、誓死抗金为主题的词作。
从元代以后,曾经难以登大雅之堂的元杂曲、话本、白话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却得到流传,并表现出诸多非议理学的倾向。
上述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文学家对社会动乱的感伤情怀B.理学对宋元社会的影响至深C.宋元时期兼容开放的学术氛围D.民族关系成为文学表达的主题4.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B.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C.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D.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5.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
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
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唯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
”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A.能够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百姓生活B.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C.能够防止自然灾害,解决衣食问题D.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也会更好6.1917年4月,国务院在复众议院的咨文中表示:“下级审判厅法官所为判决,只须在法律范围以内,纵使误解法令以至判决不当,亦不能遽加以处分……此为绝对之原则。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练习:小论文题专项练:(五) Word版含解析

小论文题专项练(五)(建议用时:20分钟)1.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有了新文化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一定意义上,“为祖国造新文学”并不是胡适的专利发明,至少从清末的梁启超、黄遵宪一代人开始,已经有不少人受到欧洲文艺复兴的感召,留意语体变更与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
然而,在美国留学的胡适,却是第一个自觉、系统地考虑文学如何同时进行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改造,以实现普及化的问题的人。
——许纪霖主编《中国现代化史》材料二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
但它不仅仅是反传统运动,更重要的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促使近代新文学兴起的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适对新文学兴起与发展的贡献。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80字左右)2.(2019·扬州高三调研)全球化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也带来了人类观念的变迁。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争议说,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使得构成200年前社会景观的全部文明扭曲了。
这种结合使一个全新的“现代”国际性文化取代了一个陈旧的地域性文明残迹……纵观历史,激烈的动荡使得西欧以不同于欧亚大陆其他伟大文明的方式脱颖而出。
从最近的世界史中,人们也可以看到这种革命性重组的长期趋向的事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西方人而且全人类都被卷入其中了。
2020年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小论文试题42题冲刺训练

2020年高考历史42题复习冲刺1.通过走访身边年长的亲友,了解你的家庭、邻居、亲友或村庄、社区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经济生活领域发生的变化,说明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带给人民群众经济上的实惠,完成一篇简要的调查报告。
要求:①调查内容真实,突出反映主题要求。
②观点正确,态度端正。
③体现出具体的调查研究步骤和方法。
④简述自己参与这项学习活动的体会。
⑤字数300字以上。
【答案】调查报告的主题应该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经济生活领域发生的变化,说明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带给人民群众经济上的实惠”,调查的方法可通过谈话、调查表和实地观察等形式进行,通过亲身实际的调查走访,得出: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带给人民群众经济上的实惠,生活越来越富裕。
2.回顾下列中华各民族上下五千年团结、融合、御侮、奋斗的五个片段(1)公元前221年,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蒙古族建立元朝,迎来了民族融合的又一次高峰(3)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开始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史(4)血肉筑长城,八年抗战取得胜利(5)新中国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繁荣结合以上史实和所学知识,以“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众志成城”为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第一个层次14分,从1、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和巩固,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2、各民族团结一致,创造华夏灿烂文明,书写民族辉煌历史。
3、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团结抗争,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个方面回答并附以简要史实得满分14分;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提出你的观点,运用史学研究的方法加以阐释。
(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观点:秦阿旁宫确曾兴建,但未建成,而非毁于项羽的战火,杜牧的记述系对历史的误传。
(根据考生是否能够综合史料、得出准确全面的结论,分别赋3~阐释:《史记》中有秦阿房宫在渭南兴建的大量记载,当代考古也出土了其夯土台基的建筑遗址;但据《史记》记载,自开建到废停仅历时5年,杜牧笔下规模宏大的阿旁宫很难建成,而对其宫殿建筑、建筑材料等相关遗存的考古结果也予以印证;《史记》记载项羽确曾“烧秦宫室”,但对阿旁宫遗址和秦都咸阳宫殿遗址的考古结果证明,项羽烧毁的是秦都咸阳的宫殿,而非渭南的阿旁宫。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练习:小论文题专项练:(八)

小论文题专项练(八)(建议用时:20分钟)1.近代中国社会认识和汲取西学的历程充满艰辛曲折。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汲取西学过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下起步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其故何由?盖中国之制器也,儒者明其理,匠人习其事,造诣两不相谋,故功效不能相并。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
——《同治朝筹办洋务始末》卷二五材料二 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
……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
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摘编自郑大华《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材料三 戊戌维新勃起于甲午战败之后。
实由同、光变法运动孕育发展而成。
然青出于蓝,后来居上。
……至戊戌则兼欲师用西洋之政教。
盖西学传播,得译书、留学、报馆、学校之助而渐深入普及。
当时士大夫之世界知识既较丰于同治诸公,其政治思想亦更合乎近代之标准。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1)据材料一,分析李鸿章认为中国“火器万不能及”的原因,概括他提出的自强主张。
(2)19世纪晚期,洋务思想家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化,请据材料二加以说明。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80字左右)2.(2019·如皋高三调研)“全球化”一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出现,但全球化现象早已客观存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练习:常规大题专项练(四)

常规大题专项练(四)(建议用时:20分钟)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国在春秋时期引进人才主要是为了战胜西戎,战国时期则是为了招纳能够使秦国强大进而向东扩张的人才。
异国人才可以通过秦臣荐举入秦,应秦君征招入秦,自荐入秦,以及被本国国君派遣入秦。
春秋秦穆公时期,秦国以破格任用为主选任引进人才;战国时期,秦国以因功录用为主、破格任用为辅选任引进人才,并为引进人才特设客卿爵。
秦国通过上计、季度考核、三年大考核、巡县等制度监督引进的人才,以检查结果为依据评定他们的政绩,根据政绩赐予官爵、奖赏立功人才,功劳卓著者可封官到将、相,封爵至臣、侯、相。
秦国武王到始皇时代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共有左、右丞相21人,其中异国人占60%以上。
秦国在引进人才的辅佐下,最终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
——摘编自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材料二在引进外籍人才中,清政府遵循聘请有本领的人才、自主聘用人才和聘用洋员乃权宜之计的指导思想。
其引进的人才主要是通过外国机构、企业、有关人士的举荐,委托外国机构、企业和人士代聘,中国驻外使馆的招募等途径实现的。
为了吸引更多有真实本领的洋员来华效力,清政府采取了“重金聘请”的政策,且颇见成效。
清政府对受聘洋员实行合同制管理,在使用、提前辞退、期满撤遣上按所订合同办理,而每份合同内均有维护中国自主之权的规定。
通过多种途径引进的外籍人才活跃在中国军事、教育、工矿企业、轮船航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部门。
——摘编自向中银《晚清时期外籍人才引进述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引进人才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国相比,晚清引进人才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作用。
2.西方的法治传统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它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建立普遍的、法的统治,树立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是古希腊法治论的基本追求。
苏格拉底誓死捍卫法律尊严的思想和行动,表达了他坚定的法律信仰。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江苏省历史高考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通过战争手段统一了六国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使用的是秦朝的货币和度量衡2、下列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B. 唐太宗李世民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C.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减轻农民负担D.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与邻国友好相处,边疆安定3、题干:以下哪个朝代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4、题干:下列哪项不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A、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5、我国古代著名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A. 沈括B. 宋应星C. 李时中D. 王祯6、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 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B. 发动了一场文学革命C. 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D. 旨在反对封建专制7、(1)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手工业的繁荣C. 农业生产的进步D. 交通运输的改善8、(2)以下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B. 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C. 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形式D. 造纸术的发明提高了人们的书写效率9、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描述错误的是:A. 长平之战: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赵国大败。
B. 淝水之战:东晋时期,晋军与苻坚率领的前秦军队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晋军以少胜多。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练习:非选择题题型专练(5套)

非选择题题型专练(一)常规大题——主题递进式非选择题(建议用时:20分钟)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刘知几在《史通·外篇·史官建置》中曾谈道,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开始确立史官制度,当时的史官主要有仓颉、沮诵等。
从对史官的描述可以看出,史官的起源和巫有着一定关系,史官的设置是从神职而来的,史官职能上的独立与强化其实正是王权不断强化和神权不断削弱的过程。
因此,从这一层意思来看。
史官的设置是王权的需要,是服从于王权利益之下地对皇帝言行的记录。
正如刘知几所言,历代封建王朝设局修史,总是希望“曲笔阿时”,“谀言媚主”,“国自称为我长,家相谓为彼短”。
——摘编自何捷《中国古代史官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史官精神探索》材料二史官史学在史学发展中的支配地位,近代以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面对着中国历史几千年未遇的社会大变动,一批接受了新思想熏陶的史家纷纷研治本国当代史、外国历史,清末更出现了“史学革命”的口号。
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批评旧有史籍只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只为朝廷的君臣而撰,不知为广大国民而撰,要求为国民写史,写国民的历史;批评旧有史籍只注重政治史、学术史,要求更多地研究民风、社会、宗教、财富、种族、工艺。
官方史学也开始组织较多的力量从事外国政治、军事、科技、外交等历史著作的译速与研究。
——姜义华《从“史官史学”走向“史家史学”:当代中国历史学家角色的转换》(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史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史学发展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历史背景。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山海经》记载,炎帝为南方之神,蚩尤为九黎的部落酋长,盘古、伏羲的故事为汉族、羌族和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共有的神话。
黄帝被认为是其他四帝的祖先,《五帝本纪》中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幸明德。
”战国时期,七国的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
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要恢复夏禹的统一大业。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练习:非选择题题型专练(4)小论文题——提取观点论证型

(四)小论文题——提取观点论证型(建议用时:35分钟)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侵华战争把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
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二1898年4月,清总理衙门相继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这是中国第一批自开的商埠。
同年8月,清廷又颁布“广开口岸”上谕。
——摘编自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材料三与其说条约口岸代表了移植于中国沿海海岸的西方生活方式,还不如说中国接纳了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
……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是强权政治的产物,又是一个社会窗口。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通商口岸设立的演变趋势。
(2)据材料三,指出“条约口岸”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与表现。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三中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2.20世纪的美国,政府职能经过了一系列的转变,对美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
为此,他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法,前者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后者强迫公务员每年实行为时1个月的无薪给休假,以扩大就业面。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材料二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探测或开发自然资源,或者去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更平稳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海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更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
——《罗斯福选集》材料三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罗斯福的新政开始,美国历届政府都以凯恩斯学说为圭臬,实行大政府、高税收、多规章、大开支的政府干预经济政策。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练习:非选择题题型专练(五)小论文题——提取信息说明型

(五)小论文题——提取信息说明型(建议用时:35分钟)1.城市化是工业时代的必然产物,城市化作为一种持续不断的历史进程,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城市地理空间的拓展;城市设施的近代化;城市管理的近代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城市化水平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年代城镇人口(万) 占总人口比重(%)发展中国家水平(%)1843 2 070 5.1 4.41894 2 351 6 -1949 5 765 10.6 16.71957 9 959 15.4 -材料二上海在晚清已经通行了电车,而北京直到1921年才成立北京电车公司。
该公司在筹建过程中,遭到各界的强烈反对。
“京城初次设立电车,谣疑迭起,困难滋多。
本公司以事属公众交通,一切建设力求美备,与各方往返商榷,不厌精详”。
然而,京师总商会认为,京师并非通商口岸,而民房、商店又栉比繁多,若势必兴办,定需拆毁民房,直接蒙害者既巨,利不敌害,益少损多,名为便民,实则害民。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现代史》材料三从晚清到民国,城市中出现了大量公共空间,博物馆、图书馆、公共体育场、公园、新式剧院等,生活于城市中的人,无处不在地被空间规训着,公共空间成为国家和精英规训、引导大众文化的场域。
——引自陈蕴茜《空间维度下的中国城市史研究》(1)依据材料一的数据,说明中国城市化进程有哪些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相关知识,以“近现代中国城市化的困境与意义”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80字左右)2.晚清新旧学堂之争或中西学校之争,本质是中西学问之争。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甲午战前,尽管西学传入中国已近半个世纪,官办新式学堂也有30多年历史,但在人才培养与选拔方面,西学仍然只是作为科举的补充。
道光至光绪四朝,清朝官员先后奏呈过10个以上的科举改革方案,试图以变常科开特科、纳洋学于科目、设经济特科、废八股改试策论等形式,讲求实学,吸取西学之长,广开取士纳贤之途,重新激发科举制的活力,可是始终不得要领。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练习:小题强化练(二)

小题强化练(二)(建议用时:20分钟)1.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
这说明当时( )A.君主专制政体不够完善 B.原始民主遗存尚有影响C.公众舆论决定国家事务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2.(2019·南通三模)孔子是无神论者,《论语》中说子不语怪力乱神。
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地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B.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C.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D.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3.(2019·扬州三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出现了富民阶层。
苏洵对此有这样的描述:“富民之家,地大业大,阡陌连接,募召浮客(四处漂泊的人),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安坐四顾,指麾于其间。
”由此推知,当时( )A.土地兼并导致了流民问题B.农业经营方式比较落后C.政府实行特殊的土地政策D.人身依附关系更为严重4.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
明朝后期修订的《问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孙论”。
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当时( )A.纲常伦理受到严重冲击B.宗法关系渐趋松弛C.异姓承继取代嫡子继承D.社会风俗急剧转变5.(2019·潍坊二模)护照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出入本国国境和到国外旅行或居留时,由本国颁发的一种证明该公民国籍和身份的合法证件。
下图是1897年清政府颁发的护照,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外交开始向近代转变B.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C.外交主权观念的增强D.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6.(2019·江阴三模)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如陈独秀对“民主”内容的新认识,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入手实现“民主”等,五四运动后,对民主认识的变化表明先进的中国人( )A.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B.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进一步觉醒C.彻底放弃了对欧美式民主的追求D.对民主的认识更加辩证和科学7.(2019·滨州二模)右图为1938年5月某画家创作的《锄头给我你拿枪去,机器给我你拿枪去》,这一作品( )A.反映了妇女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B.创作于抗战相持阶段C.有利于国共合作局面的正式形成D.讽刺国人的消极抗战8.(2019·青岛三模)1982年,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农业生产责任制。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练习:小论文题专项练:(二) Word版含解析

小论文题专项练(二)(建议用时:20分钟)1.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强这一概念在19世纪60年代已被赋予新的意义。
就民族意义而言,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
……文化教育上的新设施是洋务运动仅次于工业的重要内容。
这些设施,是传统的封建文教体制边上长出来的新东西。
虽然它们没有直接取代后者,但由于它们的存在,保守的封闭圈子毕竟出现了缺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教育救国思潮的发展脉络是与中国近代社会救亡图存的主题相一致的。
内忧外患之下,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必然构成近代文化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发展教育被看成了重要的甚至根本的手段。
民族危机愈深,救亡图存的呼声愈高,教育救国的思潮就愈为高涨。
各时期教育救国的重提并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从“睁眼看世界”、到“变器不变道”、再到“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从知识层次、到制度层次、再到文化心理层次,教育救国论者在对中西文化的反思中对“教育救国”内涵的认识逐步丰富和深化。
教育救国论者以自己的积极实践推动了旧中国教育的发展,他们所焕发和激起的爱国热情,时至今日仍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摘编自吴玉伦《教育救国思潮的形成与发展》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在教育方面是如何打开“缺口”的。
“缺口”带来的影响是什么?(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前期的相关史实,以“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与救亡图存的关系”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流畅;280字左右)2.铁路业的发展是19世纪欧美国家经济的一面镜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铁路的出现是由于两种需要而引起的。
在企业主方面,他们明显地希望以尽可能更快、更便宜的方法将他们的货物运送到距离遥远的地方。
对资本家来说,它还特别是投资场所。
那些在纺织业赚了大批财富的英国人,一旦他们付过了工人的工资并把一定数量的资本再转过头来投入他们的工厂后,还保存了一部分剩余利润。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练习:小论文题专项练:(六)

小论文题专项练(六)(建议用时:20分钟)1.(2019·苏州、无锡等四市模拟)对五四运动的定性进行历史解读,有助于加深理解五四运动,也有助于加深理解20世纪的中国思想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919年5月4日,狭义上的五四运动,即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学生爱国运动,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山东权益的丧失而爆发,延至1919年6月28日结束。
它的爱国性质是十分明显的。
1936年某学者提出将五四运动定性为启蒙运动,并号召一切爱国分子发动一场新启蒙运动,以唤醒民众的抗战与民主意识。
胡适曾用“中国文艺复兴”定性“五四”……而胡适为在欧洲文艺复兴和中国五四运动之间“求同存异”而回避的两者的诸多差异,也在以后凸现出来,造成一些逻辑难题。
比如,欧洲文艺复兴是一个复古运动,而中国五四运动则建基于革新反复辟。
——摘编自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完成下列要求:(1)学术界把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合二为一,称之为五四新文化运动。
根据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指出这种提法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五四运动性质的多种提法,分别加以论证并形成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2019·金陵中学高三期中)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
1915 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
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
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编写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克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
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练习:常规大题专项练:(一)

第三编|常规大题专项练常规大题专项练(一)(建议用时:20分钟)1.中国古代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材料二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很少向乡村提供产品……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
——摘自《中华文化史》(上)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经济主张并分析其依据。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农民贫困的原因。
(3)材料三中“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这种联系给农村带来的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中得出什么启示?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的军机处和内阁并不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权力系统,二者在权力分配上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对应关系,而是在维护皇帝独裁权威、完善独裁体制原则指导下进行的政务分工,当然,新的分工体制反过来也微妙地改变着清廷内部复杂的权力关系。
而奏折制源于关外政治传统的事实则告诉人们:清代专制皇权的强化并非仅仅是汉族儒家文化作用的结果,尤其不是军机处这样一个简单的办事班子所能办到的。
应该看到,清朝政府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政治实体,如果这一政权本身不存在有利于皇权进一步加强的因素,单纯儒家学说也不可能造就出“乾纲独断”的独裁局面。
热衷于强化皇权的雍正帝对此知之甚悉,故他反复强调“我满洲人等纯一笃实忠孝廉节之行”远胜于“汉人之文艺,蒙古之经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论文题专项练(八)
(建议用时:20分钟)
1.近代中国社会认识和汲取西学的历程充满艰辛曲折。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汲取西学过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下起步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其故何由?盖中国之制器也,儒者明其理,匠人习其事,造诣两不相谋,故功效不能相并。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
——《同治朝筹办洋务始末》卷二五材料二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
……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
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摘编自郑大华《晚清思想家对
民主与科学的追求》材料三戊戌维新勃起于甲午战败之后。
实由同、光变法运动孕育发展而成。
然青出于蓝,后来居上。
……至戊戌则兼欲师用西洋之政教。
盖西学传播,得译书、留学、报馆、学校之助而渐深入普及。
当时士大夫之世界知识既较丰于同治诸公,其政治思想亦更合乎近代之标准。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分析李鸿章认为中国“火器万不能及”的原因,概括他提出的自强主张。
(2)19世纪晚期,洋务思想家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化,请据材料二加以说明。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80字左右)
2.(2019·如皋高三调研)“全球化”一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出现,但全球化现象早已客观存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
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
“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其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
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
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材料二“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与全球化前两个阶段相比,全球化3.0阶段有何不同?出现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运用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280字左右)
小论文题专项练(八)
1.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盖中国之制器也,儒者明其理,匠人习其事,造诣两不相谋,故功效不能相并”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主张,根据材料一“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则或专设一科取士”概括即可。
第(2)问,根据材料二“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
……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可知,此时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已经承认西方政制的先进性;根据材料二“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可知,认为西学也有本末之分。
第(3)问,本问属于开放性设问,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解题时首先要明确论证的观点,即题序中陈旭麓关于“中体西用”的论述;然后根据题序中观点的三个层次,结合三段材料的关键信息,以及洋务运动及其影响、戊戌变法及其影响的相关内容,寻
找相关论据。
需要注意的是,三个层次的论据必须与相关观点一一对应,这样才能体现史论结合。
同时,要注意表述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答案:(1)原因:中国制器存在“理”“事”分离的弊端。
主张:引进西方机器来制造机器;增设科举科目培养实用人才。
(2)说明:承认西方政制的优越性;认为西学也有本末之分。
(3)
同,由材料中的“‘全球化 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和“‘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主角”可以分析出3.0阶段的主体是个人,而前两阶段的主体是国家和跨国公司。
从材料中可知“全球化1.0”是劳动力推动的,“全球化2.0”是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推动的,而“全球化3.0”是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推动的。
第二小问,通过全球化的三个阶段动力比较可以分析得出出现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科技的发展层次不同。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是开放性历史小论文撰写的题型,对学生要求很高。
解答此类题目的技巧如下:首先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
“关键词”就是材料中的主体或者是围绕的中心,它反映了材料的主要意思和要旨。
一般而言,要把题干的问题带到材料中去阅读。
其次是联系知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
最后下笔成文,讲究格式,史论结合。
开头不要写太多,要开门见山,观点是什么就写什么。
另外,史论结合要求学生史中有论,论从史出。
一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
单纯的史实堆砌,或者是整篇的论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
例如本题依据材料二可以提炼出的观点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人类历史日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然后结合材料一中全球化三个阶段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答案:(1)不同:主体,全球化3.0阶段的主体是个人;而前两个阶段的主体分别是国家和跨国公司。
推动力,全球化3.0阶段的推动力是网络的普及和软件的创新;而前两个阶段的推动力分别是劳动力和各种硬件的革新。
根本原因:科技的进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