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家长需要怎么做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作为家长应该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必然会出现,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
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
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
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
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
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
”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
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九十年代初,中国和日本曾共同举办了一次中日学生夏令营活动,活动中,中国儿童暴露出的最大弱点是生活能力差。
一时间,日本新闻媒体便大肆鼓吹日本学生在二十一世纪将战胜中国学生,贬低中国学生的能力和德行。
姑且不管日本人贬低中国学生的动机是什么,但这一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的深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
幼小衔接中的家长支持策略
幼小衔接中的家长支持策略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过渡阶段,家长的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小衔接不仅仅是知识的衔接,更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衔接。
家长需要了解孩子在这个阶段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有效的支持策略,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一、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1、生活习惯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让孩子能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每一天的学习。
同时,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衣、洗漱、整理书包等,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为适应小学的生活做好准备。
2、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家长可以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孩子进行阅读、写字、画画等活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
教导孩子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此外,还要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习惯。
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1、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家长要善于发现并加以引导。
比如,如果孩子喜欢画画,家长可以提供丰富的绘画工具和素材,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如果孩子对科学感兴趣,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做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
2、创造学习氛围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充满学习氛围的空间,让孩子能够专心学习。
可以在家中设置一个图书角,摆放孩子喜欢的书籍,让孩子随时都能阅读。
三、注重孩子的心理调适1、缓解入学焦虑面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孩子可能会感到紧张和焦虑。
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可以和孩子一起聊聊小学的生活,让孩子对未来充满期待。
2、增强自信心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让孩子相信自己能够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遇到困难也能够勇敢面对。
四、加强与学校和老师的沟通1、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家长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开放日等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与学校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做好幼小衔接,家长要做好的30件实事
做好幼小衔接,家长要做好的30件实事类型:做好幼小衔接家长,幼儿园幼小衔接家园共育,幼儿园家园共育标题:做好幼小衔接,家长要做好的30件实事1、了解孩子特点,并到学校了解学校、教师的要求。
2、给孩子提供一间独立活动的场所。
3、给孩子准备一年级儿童适用的桌椅。
4、给孩子准备好闹钟、纸、铅笔、蜡笔、小剪刀等。
5、给孩子买好书包。
6、按照小学的作息时间表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一份作息计划。
如:晚饭后家长坚持看书报,要求孩子也看自己喜欢的书等。
7、教孩子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知道家里有些什么人,爸爸妈妈的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知道一个月有多少天,一个星期有多少天,星期的顺序是怎样排列的,知道前后左右、春夏秋冬等。
8、加强孩子的身体锻炼,尽量保证每天有30分钟带着孩子户外锻炼的时间。
9、每天为孩子大声朗读,鼓励孩子收听广播,听录音儿歌、故事等;鼓励孩子复述故事或背诵儿歌。
10、让孩子接触图书、报纸、刊物。
11、针对孩子的薄弱环节或兴趣爱好购置图书;图书不仅要买,而且要利用,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和孩子一起读、一起讨论;要培养孩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12、在入学前让孩子认识和会写少数几个汉字,比如自己的名字。
认字和写字不是学龄前孩子的任务,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会很自然地接触到一些汉字,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认识一些最常用的汉字,这样做旨在让孩子在正规学汉字以前有一个适应的准备。
13、小学的算术是从最简单的计数和运算开始的,许多在幼儿园学习过的知识在小学还要学,因此,没有必要多学算术。
14、拼音可以不教(课标已降低难度、怕不准确、失去兴趣);可以听些拼音的磁带。
15、可以让孩子绘画、画字,一般不要写字。
16、为了让孩子获得一定的书写准备,可以帮助孩子通过观察、辨认识蕴含拼音字母、数字及汉字基本笔画、基本结构特征的各种图形;学习在四线格、田字格中摆放(或画)这些图形,了解有关的书写知识。
可以设计一些诸如“小动物找家”、“小小装饰师”、“文字的由来”的活动,每一活动,分不同的层次。
幼小衔接,需要关注的九大问题
幼小衔接,需要关注的九大问题!大班的孩子即将面临幼儿园毕业,宝贝很快就要升入小学了。
作为家长的您,都准备好了怎样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顺利渡过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活?话题1:幼小衔接,家长应持什么态度?家长的态度既要积极,也要讲究策略。
一是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
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要受苦头”等话来吓孩子,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
二是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
一般而言,孩子对学习是否有兴趣,生活是否有规律,在集体中是否合群,这几个方面情况往往影响其入学后的适应性。
您需要时时关注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发展,让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等。
话题2:家长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以下这些内容,可以供您分析、了解孩子情况时作参考。
(1)孩子是否对入小学充满期待与向往?(2)孩子是否能与周围同伴友好相处?(3)孩子离开家人进入陌生环境后是否会沮丧?(4)孩子是否能自然地与除家人以外的人交往?(5)孩子对阅读是否感兴趣,是否能回答相关的问题?(6)孩子是否能独立完成系鞋带、戴围巾、收拾玩具等事情?(7)孩子是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根据冷热自己穿脱衣服等?(8)孩子是否会重复简单的口信?(9)孩子是否能熟练地使用纸、颜料、剪刀、胶水、水彩笔等物品?(10)孩子是否能够同时记住两个或三个任务,并执行这些任务?(11)孩子是否能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和家人的姓名、电话号码?(12)孩子是否会承认自己不懂,而主动请求帮助?家长要踏好准备节奏,“学习准备期”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一个过程。
按一般而言,可分为学前、学中和学后,应抓紧学前、关注学中、延伸学后。
话题3:家长如何指导孩子作息规律?作息有规律也是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
一、逐步帮助孩子确立时间观念。
在孩子做某件事(喝水、上厕所、做作业等)之前,要让他作好充分准备,明确需要完成的时间。
一年级新生家长如何帮孩子做好幼小衔接
一年级新生家长如何帮孩子做好幼小衔接(一)一、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引领家长和孩子成长中国的教育问题总是倍受瞩目。
今年两会,素质教育成为了几大教育热点之一。
而对基础教育的关注焦点聚集在素质教育上。
什么是素质教育呢?我个人的诠释是,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同时也包括思想、道德、伦理、情感、审美及公民的责任感等各种修养,它其实是整个公民素质的体现。
同时它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个人的潜能和创新思维能被充分激发,个人的价值才能充分实现。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素质教育的推进是艰巨的。
有的学校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智育也不是全面科学的智育,往往以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实践能力为代价。
”有谁能想到,孩子们的睡觉问题竟然也被提高到了“两会”立法的高度,足见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而很多一流大学校长,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代表对基础教育问题格外关心。
“把阳光和快乐还给我们的孩子们”这一倡导提得十分响亮。
素质教育的推进者除了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教师,在座的每一位家长都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者。
我们的家长要树立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家庭教育观念,不断地调整家庭教育的策略,顺应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我们学校以“堂堂正正地做人,勤勤恳恳地做事”为校训,以“活管理、活教学、活学习”来培养学生。
我们培养的学生是“思想活跃、个性活泼、手脑灵活、充满活力”的人。
2002年,我们学校“雅教育”提出了学校高雅,“小学校,大雅堂”学生文雅,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我们学校一直以来倡导的素质教育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和高度赞赏。
(毕业的学生受到欢迎)所以,我们面对一年级的新生,我们应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
1. 培养习惯良好的孩子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两者具体内容不同,表现形式不同,但是表现出来的问题是相同的。
习惯教育是教育的第一职能.但恰恰是最容易给疏忽和遗漏的。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幼小衔接这个重大的转折过渡期对于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那么作为家长要怎么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顺利渡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期,为孩子的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呢?1、鼓励孩子上小学,激发他们的向往之情其实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他们内心对于小学是非常向往的,他们会羡慕带着红领巾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书包,新的铅笔盒,新的衣服,时时刻刻都流露出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家长在这个时候要特别留意孩子的心理状态,积极鼓励孩子上小学,时常以鼓励的口语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例如家长可以这样说:“宝宝真棒,宝宝长大了要上小学了!”,让孩子对于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充满期待,也感到光荣和自豪。
家长也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带孩子到小学的校园里面逛一逛,走一走,让孩子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学的校园和氛围,见到校园里的小学生,也可以趁机教育孩子,激励他们:“以后你也会像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在小学的校园里面认字,数数,学很多知识,你也会跟他们一样聪明一样棒!”2、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
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的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
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
作为家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不要溺宠孩子,什么事情都替他们打理好,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系鞋带、如厕,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品自己收拾好。
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家长们也不要急着帮孩子解决,先引导他们,然后让他们想办法去解决,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他们以后进入小学甚至是以后的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家长不能随时随地看护陪伴着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需要自己去处理他们遇到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上的问题此外,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可以制定一些家庭的小规则和奖罚制度,,例如,孩子不好好吃饭罚倒垃圾等等,这对于他们培养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习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应从关注心灵、关注习惯、关注交往、物质准备、友情提醒等多个方面进行。
走出入学前重知识轻能力的误区,能在幼儿在入学前有目的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一、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对于即将入学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们将来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
以下几个习惯的培养特别重要。
1、作息习惯很多孩子入学后,感觉很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睡眠不足。
孩子晚上睡觉晚,早上起不来。
匆匆忙忙吃不好早饭或上学迟到。
我们家长要提前训练孩子,帮助他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
2、培养孩子独立收拾东西的习惯很多刚入学的孩子,不会自己收拾书包,放学时跟不上速度,要不就是丢三落四,记不住作业。
这些都源于孩子平时很多事情都是家长代劳。
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他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
包括训练孩子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整理房间,自己准备好第二天的物品,包括学习用具、衣服等。
孩子自己能处理好了,家长也省心了,同时能增强孩子的信心,觉得能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孩子有计划做事的习惯。
3、良好的倾听习惯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幼儿园主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
进入小学,游戏活动就被正规的学科教学所代替,一节课要持续40分钟。
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比如,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不能边听边玩,讲的过程中随时提问,如“刚才小兔子为什么伤心?”“都有谁帮助过小蚂蚁?”或“你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这样不但训练了孩子的倾听能力,还训练了他的表达力,想象力和记忆力。
有了良好的习惯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后劲十足。
二、增加孩子对学校的了解,让孩子对学校的学习充满期待。
我们可以给孩子介绍一下学校都安排哪些课程,知道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还可以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在家里举行一个小小的庆祝仪式,让他觉得上学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幼小衔接需做的十种入学准备,家长们您为孩子做好了吗?
【导语】孩⼦即将进⼊⼩学,很多家长内⼼忐忑焦虑,⽣怕孩⼦适应不了紧张的⼩学⽣活,也怕孩⼦输在⼩学的“起跑线”上。
那帮助孩⼦顺利度过幼⼩衔接,亲爱的爸爸妈妈到底应该帮助孩⼦做好哪些准备呢?接下来为您分享幼⼩衔接需做的⼗种⼊学准备,欢迎您的关注。
1、作息准备 相⽐幼⼉园的宽松快乐,⼩学的⽣活⼀下⼦紧张了许多,需要孩⼦早睡早起,保证每天有10⼩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将精⼒全部留在⽩天。
所以家长在⽇常就应该调整好孩⼦的作息时间,⼀般⼩学的进校时间为7点40左右,家长可以推断孩⼦的起床时间,⽽且要逐渐缩短孩⼦的午睡时间,把孩⼦的⽣物钟慢慢调整过来。
早上还要给孩⼦留出在家吃早饭的时间,防⽌开学会早上慌慌忙忙边⾛边吃,对孩⼦⾝体很不好。
2、⼼理准备 要告诉孩⼦:你就要成为⼀名⼩学⽣了,并且多说⿎励的话,告诉他在⼩学可能会发⽣什么有趣的事情,让孩⼦对上⼩学充满期待。
有空的时候可以带孩⼦去⼩学看⼀看,让孩⼦提前感受⼩学的校园和氛围,见到⼩学的哥哥姐姐们,可以⿎励孩⼦说“你很快也会像哥哥姐姐⼀样,到⼩学了学习很多知识,像他们⼀样聪明⼀样棒!” ⼀定要避免消极暗⽰,⽐如说“上了⼩学你就不能玩了”“上了⼩学你就⾟苦了”……都会让孩⼦对上⼩学产⽣抵触⼼理。
3、时间观念准备 在幼⼉园,上下课都没有严格的要求,但是上了⼩学之后,每节课都是40分钟,孩⼦可能很不适应。
⽽且在⼩学低年级有⼀种普遍情况,就是孩⼦之间写作业之间的速度相差惊⼈,做得慢的孩⼦并⾮不会,只是没有改正边做边玩的习惯,⽆法集中精⼒做⼀件事情。
所以在幼⼩衔接中,能够培养孩⼦出孩⼦的时间观念,绝对是帮孩⼦赢在了起跑线。
可以在平时和孩⼦⼀起制定⼀个作息时间表,把看电视、看书和玩的时间规划好,也可以给孩⼦买⼀个⼩闹钟,让孩⼦按时间计划表去做⾃⼰的事情,管理⾃⼰的时间。
4、独⽴⽣活准备 ⼩学新⽣中经常可以见到孩⼦不会穿鞋系鞋带,不会整理书包和⽂具,有的甚⾄连⽂具盒都打不开,很容易受到同学耻笑⽽造成⼼理压⼒,对孩⼦的⼼理和性格发展都很不好。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是我国教育领域里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作为家长应该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必然会出现,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变化总结有两方面:一、了解学前班幼儿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差异。
家长要意识到,孩子从幼儿园学前班进入小学一年级,身体、语言、认知、情感以及社会性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身高长得很快,体重增加很多,更加能说会道,聪明点子更多,对人更有礼貌,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二、理解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差异。
幼儿园教育不论是目标、内容、形式,还是环境、师生关系、考评,都与小学教育有所不同。
幼儿园教育是寓教于日常活动之中的,是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每个班级都有保育员和教养员,负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而小学教育则不然,有严格的作息制度和课堂纪律,许多事情都要靠孩子自己去应对,孩子在校的主要任务不是游戏而是学习,学期结束时还要参加各种考试。
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的较大差异,需要家长为孩子铺路架桥,做好衔接工作。
研究表明,充分的入学准备,能为孩子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么,作为家长,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笔者以一名家长和小学教师的双重身份来谈谈幼小教育衔接的问题,希望能够对各位家长有所裨益。
一、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幼儿园的保教人员都是受过专门培训的,具有丰富的儿童教育知识和技能,所组织的各种活动都是极有价值的,因此要挤出时间去参与。
●按时参加幼儿园的家长活动。
幼儿园和班级都会通过家长学校讲座、家庭教育咨询、家园小报、家长会、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向家长介绍有关孩子进入小学的一些准备工作,家长应该及时参加,认真旁听、观看、阅读,并利用这些机会,向专家、园长、教师请教有关孩子入学的具体问题。
幼小衔接的四大准备的具体内容
幼小衔接的四大准备的具体内容幼小衔接的四大准备,说白了,就是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别让孩子一下子面对新环境时傻眼。
所以,这四大准备可得提前做好,不然真的是“跳进了火坑”,家长也得陪着焦虑好久。
其实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毕竟孩子刚从幼儿园的“天堂”跳到小学的“战场”,啥都不懂,啥都不熟悉。
那我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准备才是最靠谱的。
说到生活习惯,家长们可能都会点头:是的!这个不重视,孩子怎么能适应学校的规律呢?幼儿园的生活比较自由,孩子们早上可以赖床,晚上可以多玩会儿,但一到了小学,可是有点不一样了。
时间表就像是定好了闹钟,早上得准时起床,晚上要按时睡觉。
生活作息得调整好,不然早上给孩子打卡上学,晚上给他讲故事,简直成了“打仗”模式。
孩子也不会一夜之间变得自觉,所以,咱们得提前给他们灌输“按时作息”的概念。
早睡早起、吃饭不挑食、按时做作业,这些“小细节”看似不重要,但一旦养成了习惯,以后上学可就省事了。
要是你家孩子平时就喜欢晚睡早起,那你得跟他说:“孩子,学校可没有这么多时间让你躺床上玩。
”用轻松点的语气,孩子心里才不会排斥。
小心把“晚睡”和“早起”这两个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再说到自理能力,这也是一个很头疼的事儿。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小嘛,穿衣服、吃饭都是自己妈妈来做。
可是到了小学,想撒手不管都不行了,特别是孩子们要自己处理一些事情,比如整理书包、叠衣服、收拾作业。
你看看,你家孩子如果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穿,怕是连背书包都得别人帮忙,想想都心累。
所以,家长可以提前教孩子一些基础的自理技能。
比如,自己整理书包:别等到第二天才发现书包里还有没做的作业;自己穿衣服:孩子上学不可能每次都让你在旁边等着他换衣服;自己洗手、自己吃饭,这些事看起来挺简单,但做起来还真需要点耐心。
尤其是自己叠被子和整理玩具,你得让孩子知道这些并不是妈妈一个人的责任,做得不好也不打紧,慢慢来。
最关键的是,孩子得有个自己动手的意识,不能让他每次都被动地等着你来照顾。
幼小衔接时期需要重点培养的八项能力
幼小衔接时期需要重点培养的八项能力1、建立规则意识。
在学校刚开学的前两个星期甚至是整个学期,家长最需要做好的,就是全力配合学校和老师,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事。
比如,老师强调早上6:30到校,那就坚决做到宁愿早5分钟,也不要晚5分钟;老师列好了需要的文具的品种和规格,那就按照要求来,不要想当然带自己认为好的物品。
家长就是一面镜子,只有自己先行遵守了规则,才能给孩子做示范,告诉他怎么去适应新的环境和规则。
2、倾听能力。
有的孩子真的不太会听别人讲话,但是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什么叫孩子根本不会听,就是别人说的时候,他没有听的xi惯,要么是充耳不闻,要么是听过即忘。
举例来说,你跟他说话的时候,他从来不看着你;你说完以后问他,他根本没有反应;如果你问他刚才说了什么,他基本答不上来。
因此,家长们平时一定要注意多和孩子交流,多创造一些跟他们闲聊的时间。
另外,我要特别提到要教孩子学会听话。
现在大力提倡培养孩子的个性,有的人可能会对“听话”这个词有点敏感。
尤其是见不得孩子在学校受委屈,一听老师说孩子不听话内心就有点抵触。
其实听话与个性并不矛盾,我们看待问题需要辩证的来,不要搞成非此即彼。
不听,导致的后果可能是,孩子学xi不突出,表现不优秀,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不高,离自己望子成龙的目标也就越来越远了。
毕竟在学校,孩子不能像在家里那样,所有的事情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人和环境的改变,对他来说等同于无,别人的感受,他从来不考虑,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影响别人,他毫不在乎。
这样长期下去,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3、表达能力。
外甥女幼儿园大班时期,老师组织小朋友们分组播报天气和新闻,我觉得非常能锻炼表达能力。
孩子们第一步要筛选新闻、了解天气变化,第二步要组织好语言、记住播报内容,第三步要清晰的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整个过程就是一套完整的演讲流程。
这个过程综合起来,可以说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包括责任意识、语言组织能力、记忆力、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还对世界、国家、生活、天气有了认识,孩子们还觉得这个活动特别好玩,一个个都卯足了劲儿去完成任务。
幼儿园幼小衔接指导要点四个准备
幼儿园幼小衔接指导要点四个准备哎呀,小朋友们快要上小学啦,真是太令人期待了!想想看,从幼儿园到小学,简直就像是从小河流到了大海,变化可大了。
那我们该怎么帮助孩子们顺利过渡呢?今天就来聊聊幼小衔接的四个准备,保证轻松有趣,让你听了就想笑。
心态准备可是重中之重哦。
小朋友们可能会有点紧张,面对新环境、新老师,还有好多新同学,不免心里打鼓。
这时候,我们就得用幽默的方式帮他们调适心态。
比如,告诉他们:“去上小学就像是打怪升级,越到后面越有趣!”让孩子们感受到兴奋,而不是害怕。
可以跟他们一起聊聊小学的有趣事,比如说学会写字、做手工,甚至结交新朋友。
想想看,能有新的“小伙伴”一起玩,多棒啊!接下来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这可是关键哦,毕竟上了小学,老师可不再像幼儿园的阿姨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你了。
得让小朋友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穿衣服、吃饭。
想象一下,孩子们把袜子穿反了,自己却笑得合不拢嘴,那画面可爱得不得了。
可以让他们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务,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学中乐,别忘了鼓励他们哦!“哇,今天你自己吃完饭了,真是棒棒哒!”还有就是社交能力的锻炼。
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虽然玩得欢,但大多数时间都是一起嬉戏打闹。
小学的交友可不止是玩,更需要沟通和合作。
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比如运动会、小区的兴趣班,让他们接触不同的小伙伴。
记得给他们讲一些小故事,比如“好朋友之间的秘密”,让他们知道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
要让他们明白,交朋友就像是找宝藏,越多越好,开心指数飙升!最后就是知识准备了。
小学的课程可不简单,孩子们可得提前适应一下。
别让他们觉得学习就是“吃了苍蝇”,要让学习变得有趣。
可以通过游戏来引导他们,比如数学小游戏、拼字游戏,甚至唱歌跳舞来记忆字母。
小朋友们的好奇心可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读故事书,讨论里面的角色和情节,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爱上学习。
学习就像玩耍,只要找到乐趣,孩子们一定会喜欢上这个过程的!这四个准备心态、生活自理、社交能力和知识准备,每一项都是为了让小朋友们在小学的旅程中走得更顺利。
家长怎样做好幼小衔接的建议
家长怎样做好幼小衔接的建议1.陪伴孩子开展兴趣爱好:家长可以陪伴孩子参加一些兴趣爱好活动,比如绘画、乐器、舞蹈、游泳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其独立性和良好的自我意识,从而为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环境,为其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2.培养孩子独立性: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学会自己洗澡、穿衣、刷牙、梳头、穿鞋等,让孩子自己能够买早餐或者做早餐,让孩子学会自己整理书包,让孩子能够自己穿衣裤,自己拿书本准备上学,这样孩子会更有自信心,更有责任感,更容易适应小学的生活。
3.培养孩子的情商: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情商,让孩子学会自己把握分寸,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懂得他人的感受,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在小学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更好地融入小学中。
4.指导孩子学习: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学习,帮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让孩子学会自己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帮助孩子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主分析问题,帮助孩子在小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并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
5.加强家庭陪伴:家长应该加强家庭陪伴,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玩耍,多多和孩子讲述一些有关生活的经验,让孩子更加清楚自己的家庭环境,更加熟悉自己的家庭成员,帮助孩子更加自信,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
6.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家长应该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让孩子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教会孩子如何正确使用电器,如何避免火灾,如何避免被误导,如何避免受伤,如何与陌生人沟通,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7.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比如参加小学的郊游,去公园、游乐场等,让孩子充分感受到集体活动的乐趣,学会与他人合作,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更好地融入小学的集体生活。
8.让孩子多参与体育活动: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参与体育活动,比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让孩子学会团结协作,学会勇于拼搏,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小学的生活。
幼小衔接家长应该做的工作
---------------------------------------------------------------最新资料推荐------------------------------------------------------幼小衔接家长应该做的工作幼小衔接家长应该做的工作 1、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心理定位,走进新华书店经常看到一些家长争相翻阅哈佛女孩、北大清华状元等成功成才的案例,回家后一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往往会照着这些书本象菜谱烧菜一样逼着自己的孩子按部就班。
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家长对孩子要有个正确的心理定位,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食客反问自己希望还成为怎样一个人?如果是我,我会说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快乐、善良正直的自食其力的人。
一旦有了一个心理定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法就不会变得非理性。
2、激发孩子入学的愿望3、社会适应的准备(1)交际能力: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获得了别人的肯定,自认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
在学校闷声不响的孩子,很难让老师、同学在短时间内了解他、喜欢他;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导致孩子不自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害怕到学校去,在入学前,给孩子机会表达,帮助他组织语言,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大人们责无旁贷。
(2)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1 / 6孩子,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看孩子的执行情况,让孩子从被动的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直到不是爸爸妈妈让我做这件事,而是我长大了,我应该做这些事。
树立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上小学的孩子有时要自己上学,成人关注、照顾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孩子自己照料自己,我们平时带孩子出去玩,要率先树立榜样,并提醒孩子遵守各种规则,如: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上下楼梯靠右行,玩运动器械要轮流等,帮助孩子养成习惯,提高遵守规则的能力,这将为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班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大班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小衔接教育,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实行家园联
系,采取家园共育的措施。
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经常性
的双向沟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长的作用尤其不
《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能忽视了。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
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
1、情感衔接——家园合作激发孩子对校园的向往之情
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既有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马上成为小
学生而感到兴奋,同时也担心上了小学后老师要求严、受拘束、
有作业任务而产生恐惧畏难心理,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保护和放
大儿童前一种心理,让孩子在兴奋与期待中开始小学生活。
此时,老师应指导家长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
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
比如,家长一起带着孩
子去挑选孩子自己喜欢的书包及文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
说:“宝贝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
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
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
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
在这里读书,你也会
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以此来培养孩子
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
指导家长千万不要随。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小衔接问题,对即将入学的孩子家长应该有启发和借鉴。
一、入学第一个月会出现的状况1、音乐铃响了,还有孩子在操场上玩,不知道要上课了,时间观念问题2、上美术课,到处找笔,忘带了3、上课在讨论容时,有孩子举手要上厕所4、上课时都在读书,有孩子睡着了5、回家后问孩子做业有没有做完,有孩子回答说忘做了,有的说先玩一会再做6、下课铃刚响,就有老入进入教室,给孩子送水壶,送文具盒二、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幼儿园以保育为主,孩子没有压力,会涉及到一些知识地学习;小学则是以掌握学习方法,获取知识为主,孩子会有一定的压力。
三、心理和物质准备是入学的前提(一)、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小学生活家长自己不能焦虑,要正面引导孩子,不要说诸如小学老师严格,作业做不好会批评等之类的话,给孩子造成恐惧,小学有一定的压力,但不是象家长想象得那么恐惧。
比较好的方法是登录你要上学的学校的,给孩子看一些学校的活动的照片,给孩子有个认识,学校的生活还是很丰富的,带孩子去学校看看,也可以通过拜访朋友家已经上学的孩子,互相交流。
(二)、学习用品准备简单、实用为主,并非贵的就是好的1、准备一个双肩包要求:品牌的,后面有衬垫可以保护背部的,不建议选拖的拉杆箱式的书包,孩子会形成高低肩,书包两边有可以放水的袋子,书包里有隔层,语数外三本大书放一层,作业本放另外一层,每天都要带这三本书。
美术、音乐这些书是循环使用的,书不带回家,放在学校。
2、铅笔盒不要选铁的,掉地上会影响上课,同时铁的也不安全,选简单的铅笔盒,正反两面或双层的,不要选有按键弹起,象玩具这类的铅笔盒,会分散孩子注意力。
3、铅笔选用2h的,铅笔上不要有橡皮的,擦不干净,不要选带卡通图案的,也不要笔杆是圆的,容易滚落地上,那种导弹笔可以一个个换的也可以,但导弹笔大多是圆杆的。
4、卷笔刀不给带去,考虑到安全,最好晚上先削好铅笔,铅笔上配上笔套,保护铅笔不易断,不要两边都削尖,另一头容易伤人,建议另一头贴上标贴,写上孩子名字中的一个字,以分辨。
(完整版)家长如何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家长如何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每个家长都很疼爱的自己的孩子,幼儿学前大班入小学,既是一个从学前期进入学龄期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
他们要从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内容进入以学习为主的生活。
为了让孩子们更能适应学校的生活.我们从大班开始,提前为孩子们做好了各种准备工作。
首先在第一学期:重点以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初步的知识经验准备为主。
其次第二学期:以入学的心理准备、模拟课堂、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社会和生活适应力的培养为主。
一、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就是其中之一比如,升入幼小衔接班后,幼儿教师会常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口头作业。
这些口头作业由易到难,是孩子能做到和感兴趣的事情,不一定是书面作业,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任务,比如周一来幼儿园时带一幅和爸爸妈妈合作的画;说一段自己的所见所闻;有时老师会请小朋友把今天学习的儿歌背诵给爸爸妈妈听,然后由爸爸妈妈记录下来,第二天由孩子转交给老师……这时家长要注意及时配合教师的要求,明白老师这样是为了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教育目的。
在具体的做法上可以采取有意识地提醒和及时鼓励的方法,比如在回家的路上和孩子聊聊:“教师刚才留的任务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做?”在快到上幼儿园之时,如果孩子能够主动和积极地完成任务,家长要及时给与肯定和赞扬,强化孩子的意识;如果孩子忘记了还有没完成任务,或坚持性不够还没有完成、不想完成时,家长应该给与及时的提醒、帮助和鼓励,而不是在老师面前替孩子找借口和理由——轻易地错过培养孩子任务意识的机会。
二、培养准小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孩子上了小学必须能自己管理自己,比如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整理书包,自己安排课间的时间(喝水、入厕、游戏等)。
在培养这类自我管理的能力时,家长应注意及时配合幼儿园在家里进行培养和加强。
希望家长能和老师及时沟通,为我们的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如何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背上小书包,迈入小学的大门,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走进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境地。
幼小衔接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幼小衔接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
因为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
那么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从幼儿园的轻松到小学以学习为主的环境,在入小学前和刚入小学后,家长在家分别可以做些什么呢?入小学前,家长首先应帮助幼儿熟悉小学生活,做好各项物质准备,有效焕发幼儿入学兴趣;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潜移默化,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善于挖掘创造,提升幼儿各种能力。
现分别阐述如下:一、做好入学准备,焕发入学热情。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
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孩子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
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
此时家长就可带着孩子一起购买入小学所需的学习用品的准备,如书包、铅笔盒等,为迎接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但一定要注意以实用为主,千万不要过于花哨。
因为曾发现有的孩子因为铅笔盒功能特别全、按键特别多,结果铅笔盒都打不开了,或者易受新鲜事物的吸引,而将它们变成了一堂课的玩物,并且最终成为分散孩子上课注意力的罪魁祸首。
因此带吊坠的自动铅笔、可以变形的文具盒等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另外,茶余饭后,家长可以经常和幼儿讨论有关入学的话题,激发其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向往。
如:给孩子讲述即将开始的各种有趣的活动,特别是幼儿园没有的活动项目,还可以热情地讲述孩子将在课堂上学习幼儿园学不到的知识,使孩子对学习和学校产生强烈的向往。
也可以在早上送孩子入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时,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
如果确定了要去的学校,就有必要利用节假日或休闲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小学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以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
2020幼小衔接家长要做好的十大准备
【导语】幼⼉园与⼩学教育衔接,也是幼⼉在其发展过程中所⾯临的⼀个重⼤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其核⼼是这年龄段幼⼉的怎样有效的从思维⽅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适应⼩学⽣活,顺利实现幼⼩衔接。
今天为⼤家分享了2020幼⼩衔接家长要做好的⼗⼤准备,请⼤家及时关注。
如有幼升⼩⽅⾯的疑问,敬请关注为您发布的资讯。
2020幼⼩衔接家长要做好的⼗⼤准备 1、作息准备 相⽐幼⼉园的宽松快乐,⼩学的⽣活⼀下⼦紧张了许多,需要孩⼦早睡早起,保证每天有10⼩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将精⼒全部留在⽩天。
所以家长在⽇常就应该调整好孩⼦的作息时间,⼀般⼩学的进校时间为7点40左右,家长可以推断孩⼦的起床时间,⽽且要逐渐缩短孩⼦的午睡时间,把孩⼦的⽣物钟慢慢调整过来。
早上还要给孩⼦留出在家吃早饭的时间,防⽌开学会早上慌慌忙忙边⾛边吃,对孩⼦⾝体很不好。
2、⼼理准备 要告诉孩⼦:你就要成为⼀名⼩学⽣了,并且多说⿎励的话,告诉他在⼩学可能会发⽣什么有趣的事情,让孩⼦对上⼩学充满期待。
有空的时候可以带孩⼦去⼩学看⼀看,让孩⼦提前感受⼩学的校园和氛围,见到⼩学的哥哥姐姐们,可以⿎励孩⼦说“你很快也会像哥哥姐姐⼀样,到⼩学了学习很多知识,像他们⼀样聪明⼀样棒!” ⼀定要避免消极暗⽰,⽐如说“上了⼩学你就不能玩了”“上了⼩学你就⾟苦了”……都会让孩⼦对上⼩学产⽣抵触⼼理。
3、时间观念准备 在幼⼉园,上下课都没有严格的要求,但是上了⼩学之后,每节课都是40分钟,孩⼦可能很不适应。
⽽且在⼩学低年级有⼀种普遍情况,就是孩⼦之间写作业之间的速度相差惊⼈,做得慢的孩⼦并⾮不会,只是没有改正边做边玩的习惯,⽆法集中精⼒做⼀件事情。
所以在幼⼩衔接中,能够培养孩⼦出孩⼦的时间观念,绝对是帮孩⼦赢在了起跑线。
可以在平时和孩⼦⼀起制定⼀个作息时间表,把看电视、看书和玩的时间规划好,也可以给孩⼦买⼀个⼩闹钟,让孩⼦按时间计划表去做⾃⼰的事情,管理⾃⼰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小衔接,家长需要怎么做
幼小衔接这个重大的转折过渡期对于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那么作为家长要怎么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顺利渡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期,为孩子的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呢?
一、鼓励孩子上小学,激发他们的向往之情
其实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他们内心对于小学是非常向往的,他们会羡慕带着红领巾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书包,新的铅笔盒,新的衣服,时时刻刻都流露出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家长在这个时候要特别留意孩子的心理状态,积极鼓励孩子上小学,时常以鼓励的口语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例如家长可以这样说:“宝宝真棒,宝宝长大了要上小学了!”,让孩子对于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充满期待,也感到光荣和自豪。
家长也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带孩子到小学的校园里面逛一逛,走一走,让孩子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学的校园和氛围,见到校园里的小学生,也可以趁机教育孩子,激励他们:“以后你也会像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在小学的校园里面认字,数数,学很多知识,你也会跟他们一样聪明一样棒!”
二、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
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的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
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