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做到幼小衔接

合集下载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方法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方法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方法幼小衔接是指孩子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的过程。

这个阶段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它不仅涉及到学习能力的提升,还关系到孩子未来学习的基础。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幼小衔接。

1.建立良好的幼小教育合作机制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工作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过渡时的准备。

幼儿园和小学可以建立起合作机制,定期开展交流会议,分享幼儿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以便更好地为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2.提供适应性的课程内容小学的学习内容通常比幼儿园要求更加复杂和抽象,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小学的学习内容,让孩子提前接触并适应。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对新知识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3.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幼儿园阶段的学习主要以玩乐为主,而小学阶段则需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在幼儿园阶段,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如观察游戏、记忆游戏等。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要。

在幼儿园阶段,可以逐步培养孩子的一些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任务、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等。

这些习惯将为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5.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发展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学习的过程,还涉及到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发展。

在过渡期间,家长和老师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如果孩子出现了焦虑或抵触情绪,可以通过与孩子交流、鼓励和安抚等方式来帮助他们顺利过渡。

6.加强家校合作家长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支持力量。

在幼小衔接期间,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

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与学校一起解决,共同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7.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在幼儿园和小学的过渡期间,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兴趣班、社团活动等。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扩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综合素质。

家长怎样做好幼小衔接的建议

家长怎样做好幼小衔接的建议

家长怎样做好幼小衔接的建议1、了解幼小衔接的概念:幼小衔接是指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过渡期,是孩子生命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段时间。

家长要明确幼小衔接的定义,加强对孩子的关注,做好准备工作,为孩子的转学做好准备。

2、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孩子自主的就能够更好的适应学校的生活,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自主的机会,让孩子掌握早睡早起、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自己吃饭等,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3、增加孩子的话语能力:小学生的学习是围绕话语展开的,家长可以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增加孩子的话语能力,以便孩子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

4、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进入小学后,会有一定的焦虑,家长要多给孩子表扬,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知道自己有能力去适应新的环境,也有能力解决新的问题。

5、把握孩子的发展节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家长要把握孩子的发展节奏,避免孩子接受太大的压力,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节奏,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适应新的环境。

6、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小学生需要学会约束自己,家长可以给孩子设置一些规则,让孩子学会约束自己,比如让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7、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家长要和孩子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以及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通过沟通可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也可以增加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密感。

8、安排有规律的活动:家长可以安排有规律的活动,让孩子有意识的参与其中,比如练习绘画、打篮球、跳舞等,让孩子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力,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孩子的压力。

9、注重孩子的身心发展: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休息和放松,注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让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多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给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在安全又快乐的环境里成长。

10、多参与孩子的学习:家长要多参与孩子的学习,和孩子一起分析学习情况,多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分析学习中的问题,帮助孩子积累知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科学的策略。

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步骤和建议:
制定详细的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增强衔接意识,确保各项活动有序进行。

定期开展专题教研和教师培训,探索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方法策略,引导教师树立科学衔接理念,改进教育行为,提高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水平。

在“双减”背景下,对幼儿开展心理适应的教育,帮助他们在情感态度上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

幼儿园应当注意培养幼儿的规则和任务意识,特别在大班阶段,逐步让孩子们习惯于遵守小学的规则和完成任务。

幼小衔接需要做好四个准备: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

这些准备工作可以帮助孩子们在心理和身体上适应小学生活。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起居生活向个人料理过渡的锻炼,这对他们适应小学生活非常重要。

培养孩子良好的体能,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进行锻炼,如短跑、跳绳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家长应该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

家长可以通过与幼儿园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孩子在家中也能做好相应的准备。

在幼儿园阶段,可以通过组织过渡环节活动,让孩子们逐渐适应更长时间的自我管理,从中发现规律,增强他们的自主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帮助孩子们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减缓两者之间的坡度,确保孩子们在身心上都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教育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教育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幼小衔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这个阶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给予解答。

一、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过渡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生理、心理、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关注孩子在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的需求,为孩子的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个性特点,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孩子在自信、乐观、积极的心态中迎接小学生活。

三、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教育阶段,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长要帮助孩子适应这种变化,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引导孩子学会整理学习资料,鼓励孩子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加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小学生活相较于幼儿园生活,对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家长要在生活中教育孩子学会自己整理书包、文具,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等基本生活技能。

此外,家长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

五、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与合作家长要主动与孩子的教师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同时,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协助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六、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幼小衔接阶段,孩子面临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此外,家长还要教育孩子学会承受挫折,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为孩子的小学生活保驾护航。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幼小衔接期是指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时期,这个阶段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过渡时期,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孩子的适应能力和学习兴趣得到充分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

一、建立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一个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孩子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这样的环境:1. 创造友好的家庭氛围:家庭应该是孩子的温暖港湾,家长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2.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学会整理书包、衣物等,并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睡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3. 建立稳定的作息时间表: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这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规律生活习惯。

二、提前适应小学环境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适应训练:1. 预习小学课程:提前了解小学课程内容,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阅读小学教材,了解小学的学习内容,帮助孩子在学校开始学习之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

2. 温习基础知识:重点温习幼儿园的基础知识,如汉字、数字、形状等,巩固基础,为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参观小学校园:带孩子到小学校园参观,熟悉小学的环境和设施,增加对小学的了解和适应。

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孩子面临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时,他们可能会感到紧张和不安。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独立性。

1. 肯定孩子的成就:及时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课堂和活动。

2.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3. 给予适当的责任:适当给孩子一些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就。

四、注重培养孩子的交往和合作能力在小学阶段,孩子将面临更多的集体活动和合作学习。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幼小衔接”的真正含义是培养幼儿有入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幼小衔接”更应当关注孩子为适应学习生活而必需的习惯培养,一种好的习惯是孩子走向小学生活的阶梯。

幼小衔接的物质准备1、双肩背的书包。

孩子用的书包应该选择双肩背的书包,背带可以自由收放的那一种。

孩子的书包里层应该要有隔层,可以让孩子把书与本子分开理放。

书包左右两侧最好有口袋,可以让孩子放茶杯、字典等物。

您还可以为孩子选择那种正面有小口袋的书包,可以放孩子的手帕、纸巾等。

不要用拉杆箱书包。

2、简单的铅笔盒。

不要给孩子购买那种表面有许多按钮的铅笔盒(如:按一个按钮可以拿到橡皮或者其他物品的那种),一方面按按钮会发出响声,在上课时会影响其他孩子,另一方面也容易让孩子分心。

铁皮文具盒边缘锋利,且掉在地上会发出响声,影响上课。

文具盒上的图案不要过于花哨复杂,否则图案吸引着孩子,会分散他上课听讲的注意力。

孩子的铅笔盒,双层与单层都可以,只要能放上5-6枝铅笔、橡皮、一把直尺就可以了。

最好选择带磁铁盖的塑料文具盒。

3、2H铅笔。

从铅笔外形看六棱柱形的铅笔孩子握着舒适、稳妥,也不易滚落到地面上摔断笔芯。

但不要让孩子使用活动铅笔,因为活动铅芯比较容易断,孩子刚开始写字,力度掌握不够,用活动铅笔写不好字。

此外,刚开始学写字的孩子容易写错,所以选择颜色相对淡一点的2H 铅笔,橡皮擦起来比较干净,不会显得太脏。

4、橡皮。

方形的橡皮现在市场上的橡皮,只要是有厂家标识的,一般都可以使用,但最好让孩子使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橡皮,易抓手,不容易滚落。

您最好不要给孩子购买镶嵌式的橡皮(如,一个动物形状的橡皮,眼睛或者耳朵等部位可以拆下来的那种),它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5、几块A4大小的垫板。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作为家长应该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必然会出现,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

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

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

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

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

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

”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

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九十年代初,中国和日本曾共同举办了一次中日学生夏令营活动,活动中,中国儿童暴露出的最大弱点是生活能力差。

一时间,日本新闻媒体便大肆鼓吹日本学生在二十一世纪将战胜中国学生,贬低中国学生的能力和德行。

姑且不管日本人贬低中国学生的动机是什么,但这一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的深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

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过渡阶段,对于孩子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建议:
1. 提前准备:在孩子即将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之前,家长和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帮助孩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观小学、与小学老师交流等方式,让孩子对即将到来的变化有所了解。

2.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幼儿园阶段,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要逐渐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保持整洁的学习环境等。

3. 增强社交能力: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环境有所不同,小学更加注重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园阶段,可以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与同伴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 顺应变化: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会有所变化。

家长和教师要帮助孩子适应这种变化,鼓励他们主动学习、解决问题,并适应新的学习节奏和要求。

5. 家校合作: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对于幼小衔接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与小学老师保持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求,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家中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和指导,与学校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

幼小衔接是一个关键的过渡阶段,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良好
的学习环境和支持,帮助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幼小衔接这个重大的转折过渡期对于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那么作为家长要怎么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顺利渡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期,为孩子的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呢?1、鼓励孩子上小学,激发他们的向往之情其实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他们内心对于小学是非常向往的,他们会羡慕带着红领巾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书包,新的铅笔盒,新的衣服,时时刻刻都流露出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家长在这个时候要特别留意孩子的心理状态,积极鼓励孩子上小学,时常以鼓励的口语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例如家长可以这样说:“宝宝真棒,宝宝长大了要上小学了!”,让孩子对于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充满期待,也感到光荣和自豪。

家长也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带孩子到小学的校园里面逛一逛,走一走,让孩子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学的校园和氛围,见到校园里的小学生,也可以趁机教育孩子,激励他们:“以后你也会像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在小学的校园里面认字,数数,学很多知识,你也会跟他们一样聪明一样棒!”2、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

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的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

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

作为家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不要溺宠孩子,什么事情都替他们打理好,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系鞋带、如厕,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品自己收拾好。

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家长们也不要急着帮孩子解决,先引导他们,然后让他们想办法去解决,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他们以后进入小学甚至是以后的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家长不能随时随地看护陪伴着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需要自己去处理他们遇到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上的问题此外,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可以制定一些家庭的小规则和奖罚制度,,例如,孩子不好好吃饭罚倒垃圾等等,这对于他们培养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习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于做好幼小衔接的方法

关于做好幼小衔接的方法

做好幼小衔接的方法关于做好幼小衔接的方法幼儿园和小学应当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幼小衔接,对于幼儿而言起着幼儿园与小学过渡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做好幼小衔接的方法,欢迎阅读!做好幼小衔接的方法 1一、做好幼小衔接的方法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幼儿对小学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其入学后的适应性影响很大,因此,幼儿园应通过多种教育活动,特别是加强与家长,小学的合作,来让幼儿逐步了解小学,喜欢上小学,最后愉快、自信地跨进小学。

例如:请幼儿参观小学,观察了解喜欢上小学,还可以利用小学的学生以哥哥姐姐的身份一对一的和学前幼儿做朋友,谈一谈自己的小学生活,在感受中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名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

2、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如:看书、做事认真、集中精力等如:组织全班幼儿学会在安静的环境中看书,画画,每次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的任务,并在幼儿适应后逐渐加长时间等。

由于家长想让孩子学更多的知识,就在入学前教幼儿写汉字,拼音等,甚至把一年的课本让孩子提早学习,这样反而更容易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反感,从而对小学产生反感,反而更加事半功倍。

3、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

要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不仅关系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如,通过教育活动、幼戏、观看视频等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4、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顺利、成功地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家长如何为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幼儿园不是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因此,教育的性质是跟小学是不同的,所以,幼儿园通常以教孩子做游戏,表演活动等为主要教育内容,不要求学习多少知识内容。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
一、做好这个项工作的意义
能够让孩子更快更好地适合小学的生活和学习,成为一名自身轻松愉快、家长放心的小学生。

二、家长应做好的准备
1、心理准备。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跨越。

很多孩子对即将跨入新的校园充满了期待,但孩子也会对这个陌生的环境感到紧张。

作为家长,应该让自己的孩子满怀自豪、信心百倍地走进小学的校园,走进一个全新的环境。

首先,应在适当的时候,带着孩子走进自己即将就读的校园,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理解校园里的校园文化,让孩子爱上自己的校园。

能够适时诱导性地对孩子说:“瞧,这是一所多么好的学校呀!我们的宝贝要在这样的学校里上小学,真是太好了!”作为家长,我们还要郑重其事地带着孩子一起去购买自己喜欢的新书包,新笔袋或者是新文具盒,让孩子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

以激发孩子们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

2、培养孩子的自主管理水平
这里的自主管理水平,不但仅是穿衣、吃饭、收拾小物品等生活自理水平。

对于即将成为小学生的孩子来说,能够自主管理自己按时睡觉,按时起床,能够收拾好自己的学习用品等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家长怎样做好幼小衔接的建议

家长怎样做好幼小衔接的建议

家长怎样做好幼小衔接的建议1.陪伴孩子开展兴趣爱好:家长可以陪伴孩子参加一些兴趣爱好活动,比如绘画、乐器、舞蹈、游泳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其独立性和良好的自我意识,从而为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环境,为其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2.培养孩子独立性: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学会自己洗澡、穿衣、刷牙、梳头、穿鞋等,让孩子自己能够买早餐或者做早餐,让孩子学会自己整理书包,让孩子能够自己穿衣裤,自己拿书本准备上学,这样孩子会更有自信心,更有责任感,更容易适应小学的生活。

3.培养孩子的情商: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情商,让孩子学会自己把握分寸,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懂得他人的感受,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在小学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更好地融入小学中。

4.指导孩子学习: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学习,帮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让孩子学会自己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帮助孩子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主分析问题,帮助孩子在小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并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

5.加强家庭陪伴:家长应该加强家庭陪伴,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玩耍,多多和孩子讲述一些有关生活的经验,让孩子更加清楚自己的家庭环境,更加熟悉自己的家庭成员,帮助孩子更加自信,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

6.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家长应该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让孩子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教会孩子如何正确使用电器,如何避免火灾,如何避免被误导,如何避免受伤,如何与陌生人沟通,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7.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比如参加小学的郊游,去公园、游乐场等,让孩子充分感受到集体活动的乐趣,学会与他人合作,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更好地融入小学的集体生活。

8.让孩子多参与体育活动: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参与体育活动,比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让孩子学会团结协作,学会勇于拼搏,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小学的生活。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对于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一、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1、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以适应小学的作息安排。

自理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饮食习惯:教育孩子不挑食、不浪费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学习习惯专注倾听:鼓励孩子认真倾听他人讲话,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倾听能力。

阅读习惯: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孩子阅读绘本或故事书,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书写习惯:适当让孩子进行简单的书写练习,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的正确。

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1、寓教于乐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玩中学,例如玩数学游戏、识字游戏等。

利用生活中的场景,进行知识的传授,如在购物时教孩子认识货币和计算。

2、鼓励探索对于孩子的好奇心和提问,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引导他们去探索和发现。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科普书籍、实验材料等,让孩子有机会自主探索。

三、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1、合作意识组织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活动,如小组拼图、搭积木等,让孩子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教育孩子学会分享,懂得与他人共同分享快乐和成果。

2、沟通能力鼓励孩子主动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沟通技巧,如礼貌用语、倾听他人意见等。

四、做好知识储备1、语文方面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可以通过识字卡片、阅读等方式进行。

培养孩子的拼音基础,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数学方面认识数字,掌握简单的加减法。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计算、时间认识等,提高孩子的数学应用能力。

五、家长的积极参与1、关注孩子的情绪孩子在幼小衔接阶段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家长要及时关注,给予安慰和鼓励。

与孩子进行耐心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担忧,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幼小衔接的家庭教育建议

幼小衔接的家庭教育建议

幼小衔接的家庭教育建议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阶段,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为他们的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家庭教育建议。

一、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1、作息习惯小学的作息时间与幼儿园有很大不同。

家长要提前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晚上尽量在 9 点之前入睡,早上 7 点左右起床,逐步适应小学的作息规律。

2、自理习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

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例如让孩子帮忙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扫地、擦桌子等,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3、学习习惯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等。

可以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孩子阅读、画画、写字,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耐心。

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1、阅读兴趣每天陪伴孩子进行亲子阅读,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绘本、故事书等,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文字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数学启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和活动,如购物、数数、分类等,让孩子对数学产生兴趣,初步建立数学概念。

3、科学探索鼓励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提出问题,一起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注重孩子的心理调适1、缓解焦虑孩子进入小学可能会感到紧张和焦虑,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2、增强自信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和努力,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增强自信心。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3、适应新环境提前带孩子参观小学,让他们熟悉校园环境和老师同学。

在开学初期,多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帮助孩子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加强亲子沟通与陪伴1、倾听孩子每天留出时间倾听孩子的心声,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的过渡。

家长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并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以确保孩子能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以下是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一些建议:1.提早了解小学教育体制:家长应在孩子还在幼儿园阶段的时候就了解小学的教育体制和课程要求。

他们可以参加小学的座谈会、家长会或者与小学教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小学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

2.培养学习兴趣: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如书籍、绘画工具、乐器等,鼓励孩子自愿参与学习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父母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在幼儿园阶段就可以开始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整理书包、专心听讲等。

他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并对孩子的学习进展进行监督和激励。

4.培养社交能力:小学阶段孩子需要与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更多的交流和互动,因此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他们可以鼓励孩子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和合作,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以提高孩子的社交技能。

5.预习小学课程内容:家长可以通过阅读小学教材或与老师交流来提前了解小学的课程内容。

他们可以在家提前教孩子一些小学的知识,以便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

6.制定过度计划:家长可以与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合作,制定适合孩子的幼小衔接计划。

这个计划可以包括逐渐适应小学生活的方法、逐步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安排等。

7.倾听孩子的感受: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意见和感受,了解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小学阶段的期待和担忧。

家长可以定期与孩子交流,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应对困难。

总之,家长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可以通过提前了解小学的教育体制、培养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社交能力等方式,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简述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简述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简述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小衔接工作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学生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关键阶段之一。

幼小衔接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小学生活和学习的质量,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可通过以下途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1.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孩子进入小学后将面临更多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家长可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整理书包等,让孩子在小学阶段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2.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小学生活和学习的秩序更为严谨,家长可通过示范和引导,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听从老师的指导等。

3.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孩子进入小学后可能会面临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等问题,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可通过以下措施做好幼小衔接工作:1.设立过渡班。

过渡班是幼小衔接的临时课程班级,目的是为幼儿园毕业生提供适当的过渡和适应时间。

在过渡班中,学生可以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学校生活规律。

2.举办家长学校沙龙。

学校可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沙龙活动,邀请小学老师和家长共同参加,了解小学的教育理念、学校规章制度等,帮助家长更好地适应小学教育。

3.开展教师培训。

学校可组织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的培训交流活动,让两个阶段的教师相互了解对方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增进彼此的合作和配合。

在社会教育方面,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幼小衔接工作:1.举办家庭教育讲座。

社会可以组织家庭教育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和家长共同参与,就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为家长提供更多的教育指导。

2.支持学校开展衔接活动。

社会可以向学校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帮助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小衔接活动,如体验课、亲子游园等,为幼儿园毕业生提供更多机会了解和适应小学环境。

幼小衔接四大准备具体措施

幼小衔接四大准备具体措施

幼小衔接四大准备的具体措施包括:
1. 身心准备:家长应正面引导孩子,与他们讨论和分享对小学的认识和期待,以减少他们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压力和负面感受。

同时,家长应保持良好的情绪,为孩子树立榜样,避免因成人的不当做法给孩子带来负面情绪。

此外,家长还应提高孩子的运动与动作协调能力,鼓励他们坚持锻炼,不叫苦、不怕累。

2. 心理准备:家长应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随意哭闹的小宝宝,
强化他们的规则意识。

同时,要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让他们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小学生活的目标是什么。

此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多描绘下小学生活,让他们能提前感悟下小学生活的多彩多姿,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

3. 习惯准备: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如定时作息、整理书包、整理书桌等。

同时,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4. 知识准备: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可以适当地教孩子一些基础知识,如拼音、认字、加减法等。

但要注意不要过度强调知识的学习,避免增加孩子的压力。

总之,幼小衔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需要家长用心引导和准备。

通过做好身心准备、心理准备、习惯准备和知识准备,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

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

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

在21世纪实验幼儿园中,幼儿园每周设置了两节小学课堂,开设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让即将升入小学的孩子们每次上课都背着书包,真正的体验小学生上课的课堂气氛。

孩子们每到上课时,都整整齐齐的摆放好自己的学具,上课时学会举手回答问题,不随意离开座位,认真地完成老师上节课留的作业。

这些没有给孩子们带来压力,反而是一种乐趣。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门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

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

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

据一些小学阶段老师的评价,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能力强的学生。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小事。

同样,在21世纪实验幼儿园国际部里,我们每周都会组织孩子们照顾他们生活的环境,如:擦桌子,扫地,擦教具柜,整理物品,摆放教具等,当然这一切都是符合蒙氏教学的理念,在安全的条件下,孩子们可以自己选择他们喜欢的并力所能及的一切工作。

三、使孩子的压力最小化。

幼儿教育是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师是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的,与幼儿园教育相比,知识性较强。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进行幼小衔接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进行幼小衔接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进行幼小衔接1.生活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

幼儿园里布置得也像家里一样温馨,孩子们没有固定的座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张小床,一些生活用品。

而小学教室相对比较单调,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刚开始孩子们肯定不适应,觉得小学非常得无聊和枯燥。

2.生活内容的变化。

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文化课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

不论孩子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其中,语文、数学、英语是主要的课程,而幼儿园里常常有的孩子们又非常喜欢的美术、音乐、体育、科学等课程成了“副科”,不受重视。

3.师生关系的变化。

幼儿教师像爸爸妈妈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教师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都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亲密的。

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老师负责的课程上完就不在教室了,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

同时,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为了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孩子要获得的,不是拼音、口算这些知识的提前学习,而是学习品质的建立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两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是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细致的观察,和辅导帮助孩子建立起来的。

因为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以及社会适应性等都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对孩子有所帮助呢?我们要从“四个准备”做起:一、心理上的准备激发孩子入学的愿望。

孩子上小学,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较重大的转折点。

除了在物质方面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外,还要营造入学的情境,带孩子去小学参观,让孩子对小学生活产生向往,盼望早一点上学。

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的成长高兴,为自己上小学自豪。

二、社会适应性准备1.交往能力。

交际依靠表达。

在家里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在家里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在家里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导读】幼儿园大班适龄幼儿的父母,都非常关心孩子进入小学后能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顺利度过人生的第一个过渡期,这也是幼儿园、小学教师共同探讨、关注的问题。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和习惯的养成,还要实施个性化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做好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1.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着幼儿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一般来说,三代同居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祖辈会在幼儿的饮食起居上关怀备至,父辈则在幼儿智能开发上予以较多关注,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祖、父辈也会因历史观念、文化素质、道德水准而不同。

这就要求家长在对待孩子上要尽可能做到协调一致,都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使幼儿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长。

家庭的气氛也影响着幼儿,温馨、和睦的家庭易养成幼儿谦和、友爱、礼貌、自信的品格; 吵闹不休,婆媳不合,父母离异等等,会导致幼儿孤独,产生怨恨、猜疑、固执、粗鲁等不良性格及攻击性行为。

2.加强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培养孩子相信自己力量的心理品质,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极好的影响。

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信,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总是不如别人,成就动机低,就会消极被动,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也会半途而废。

久而久之,将会阻碍幼儿身心的发展。

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必须与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多种兴趣结合起来,使幼儿的自信心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基础上。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幼儿来说则可能是“成功是成功之母”,要多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对孩子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

有的家长在训斥孩子时常常口不择言:你看某某家的孩子多好,人家的孩子多聪明,你看你笨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

而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更加剧了这种不适应。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是我国教育领域里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作为家长应该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必然会出现,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研究表明,充分的入学准备,能为孩子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么,做为家长,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笔者以一名家长和小学教师的双重身份来谈谈幼小教育衔接的问题,希望能够对各位家长有所裨益。

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

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

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

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

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

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

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

”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

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

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做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

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

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

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

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

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

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几方面说明,幼儿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二、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一)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老师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老师或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

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

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

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

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

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

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

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第七、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幼儿老师可以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

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也可以让孩子与小学生交流,观察他们做作业的情况,从而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愿望。

这样,从思想、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二)发展学习适应能力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

但是幼儿教师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空间关系理解、观察比较、抽象符号操作等。

另外,我们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

例如让幼儿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书写等活动,主要是使幼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适应上课的时间要求。

又如,多给幼儿讲一些故事、童话、诗歌等文学作品,养成静坐、倾听的习惯,为入学后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

其他学习适应也不容忽视,例如教孩子一些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的知识内容,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在班级的组织工作中,实现三个转变,以适应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要(一)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的“突变”现象大班末期要适当减少游戏和户外活动,增加看图书、手工等安静活动,尽量减少游戏、读写等直观方法,多进行口头教学,如猜谜语、找错等,促使幼儿思维由直观向抽象过渡。

(二)使生活环境布置逐渐向小学靠近大班末期的作息制度可适当更改,如适当缩短午睡时间,延长上课时间,每周逐渐增加上课或智力活动次数。

环境尽量小学化,改变课桌的安放,以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

另外,还可开展一些与小学学习有关的常规训练,如自己背书包上学、不迟到、生病要请假等。

(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为了幼儿能适应上学后紧张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大班末期,要从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过渡到幼儿体质的锻炼,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体育竞技的能力,和对外界环境、外部刺激的适应能力,如晨练时进行空气浴等。

四、认真做好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工作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

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做好家长工作。

(一)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大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

成立家长学校,请幼教专家来园讲课,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

大班末期可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根据目标有计划地选择和更换内容,让家长在小小的“园地”中,学习并掌握科学地的教育观、儿童观,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为幼儿的发展共同努力。

(乐请市乐成镇第一幼儿园张新琴) 来源:《中国民办教育-幼教版》与小学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是我国教育领域里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作为家长应该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必然会出现,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研究表明,充分的入学准备,能为孩子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么,做为家长,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

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

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

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

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

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

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

”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

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九十年代初,中国和日本曾共同举办了一次中日学生夏令营活动,活动中,中国儿童暴露出的最大弱点是生活能力差。

一时间,日本新闻媒体便大肆鼓吹日本学生在二十一世纪将战胜中国学生,贬低中国学生的能力和德行。

姑且不管日本人贬低中国学生的动机是什么,但这一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的深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