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大豆品种研究概况

合集下载

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和研发现状

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和研发现状

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和研发现状转基因大豆是目前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

2004年,全球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已达4840万公顷,约占全球大豆种植面积(8600万公顷)的56%,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8100万公顷)的60%,主要分布在美国、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墨西哥、巴拉圭、南非、乌拉圭、罗马尼亚等8个国家,几乎全部为耐受除草剂农达(草甘膦)的转基因品种。

目前在我国还没有转基因大豆品种获得生产许可,但美国等国家的转基因大豆在已中国获得进口许可和安全证书,转基因大豆已作为生产原料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近几年来,我国大豆的进口量维持在2000万吨左右,其中转基因大豆占绝大多数。

转基因大豆的发展进程:自1994年Monsanto公司研制的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在美国获准进行商业化生产之后,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增长迅速,1996年全球种植面积仅为50万公顷左右,1996~2004年的9年间,增长了近百倍。

除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以外,DuPont公司研制的高十八烯酸(油酸)大豆和AgrEvo公司研制的抗草丁膦大豆也分别于1997和1998年在美国获得了商业化生产许可。

转基因大豆的研发现状:转基因大豆的研发目前仍是转基因作物研发的热点之一,涉及的转基因性状包括对除草剂、虫害、病害及干旱、盐碱等环境逆境的抗性,以及油分、蛋白质、活性物质的含量和组成,开花期和花器官结构等,其中针对生产应用开展的品质改良和抗逆研究较多。

我们课题组也针对提高大豆蛋白质中蛋氨酸的含量和油分中α-生育酚的含量开展了相关的品质改良研究,并分别将玉米转座元件Ac和Ds导入大豆,正在构建大豆插入突变体库。

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问题:尽管转基因大豆中的外源基因在理论上可能存在基因逃逸的可能性,但由于大豆是严格的自交作物,天然异交率很低,在自然种植条件下这种事件发生的概率极低。

外源基因表达产物虽然可以在大豆种子中存在,但除了研究者有目的大量表达的产物之外,其它如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等的表达产物都较低,不会对其产品的安全性产生明显影响。

大豆遗传基础与品种改良研究

大豆遗传基础与品种改良研究

大豆遗传基础与品种改良研究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具有广泛的用途。

由于其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营养价值等特点,大豆在食品、饲料、医药、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全球主要大豆生产国之一,中国在大豆遗传基础和品种改良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一、大豆遗传基础研究1. 大豆遗传多样性大豆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与其长期的栽培历史和优良的遗传基础有关。

通过对全球大豆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评价,研究人员发现,大豆基因组有着非常高的变异程度,汉字名称大豆品系超过1万个,已经成为全球最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之一。

这为大豆的后代选择和遗传改良提供了充足的遗传资源。

2. 大豆基因组测序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大豆基因组测序的研究也日益成熟。

201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完成了对大豆基因组的测序工作,这为大豆育种和遗传改良的研究提供了更为精确和全面的基础数据。

3. 大豆基因特点研究大豆品种不仅在遗传多样性上存在差异,而且它们在形态、生理及生化特性上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研究人员通过对不同品种大豆的外观、遗传、分子水平的比较和分析,揭示了大豆植株高度、叶片大小、粒子形态、蛋白质含量、二氧化碳吸收等基因特点,这将有助于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让大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大豆品种改良研究1. 优良品种选育在遗传基础的研究基础上,研究人员开始了对大豆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

他们通过对品种的杂交、选择、培育等手段,培育出了优良大豆品种。

这些优良品种在产量、品质、耐病性和适应性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提升,为大豆的生产发展和生产者经济利益带来了重大的贡献。

2. 利用遗传技术进行品种改良遗传技术是近年来大豆品种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

蛋白质、脂肪等基因的功能研究及其在转基因技术中的应用,使得人们能够精确地控制大豆品种的部分性状,实现对大豆的高效改良。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和转染技术,科学家们成功地改善了大豆种子质量、耐逆性等性状,为大豆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大豆
汇报人:于越 组员:刘雯雯 宿黎 韩平
转基因大豆的诞生
其对杂草控制力强,但 选择性弱,在土壤中存 在时间长,会影响作物 后期产量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了 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就致 力于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 能抵抗杀虫剂的作物品种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除草剂 被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中,其 中以草甘膦应用广泛
优点:
技术操作简单 经济成本低、可靠性高 外源基因通常以单拷贝或者低拷贝的形式插入到植物基因,其转化率相对较高 可以转化的外源基因片段较大( >50kb) ,并且没有明显的基因重排现象
2、基因枪法
主要是通过物理介导的方法将外源的DNA分子导入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或原生质 体中,并实现在植物基因组中的整合。广泛应用于对农杆菌侵染不敏感的植物的 遗传转化中。 与农杆菌转化法相比,其优点在于 方法对外植体的基因型没有依赖性,具有相对高的转化率, 可转移多拷贝的重组DNA或者DNA片段
转基因大豆优势
第一, 抗除草剂大豆是一种高效、低成本、无公害控制杂草的手 段。 第二, 转基因大豆可提高营养, 改善品质。如将玉米的15kb贮藏 蛋白质基因转移到大豆中, 可以得到蛋氨酸含量高的转基因大豆。 第三, 转基因大豆可简化田间作业, 节省劳动力。 第四, 转基因大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1996- 2001 年, 美国、 阿根廷等国共种植了转基因大豆约1 亿hm2, 按每公顷节约74 美元除草剂费用计算,共可节省约74 亿美元的农药费。
国内外主要的大豆遗传转化方法&优缺点
3、花粉管通道法
原理主要是当植物授粉后开花、受精过程中会形成花粉管通道,此时将含有目的 基因的DNA溶液注射进该部位,使得外源DNA可经过珠心通道进入胚囊,对 尚未发育完全的胚胎细胞进行转化,通过观察后代的变异,最终筛选出转基 因植株。

简述转基因大豆的原理

简述转基因大豆的原理

简述转基因大豆的原理
转基因大豆是以基因工程的方式获得的大豆新品种,是将大豆的抗虫基因通过
转化技术连接到大豆的基因中,从而使具有抗虫能力的大豆基因和正常大豆基因混合在一起。

这种新型大豆因具有耐虫能力而受到关注,其获得的机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步:
首先,进行大豆基因的扩增和定位,扩增的过程指的是双向的DNA片段的序列
分析,列出的基因片段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可以用来标记特定的基因位点;其定位则是指,在某一个特定的基因组序列中,精确定位出某一种基因特异性的位置。

其次,转化技术的实施,通过对具有抗虫能力的基因和正常大豆基因进行“转药”,即将抗虫基因插入大豆基因组中,从而使大豆具有抗虫性能。

转化方法可以通过辐射、蒸汽、质粒介导转化法、植物病原体介导的基因重组等不同的方式完成。

最后将大豆基因组回转,经过一定的实验条件,对大豆进行培育,其中包括繁殖、研究及和其他植物杂交等操作,以达到期望的效果。

总之,转基因大豆的获得是通过DNA 序列定位、转化技术、大豆基因组回转
以及实验培育等步骤获得的抗虫新型大豆品种,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是一种更高效、可持续的抗虫大豆。

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大豆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转基因大豆,主要包含转基因大豆的抗药性原理,转基因大豆存在的隐患及危害,转基因大豆的检测,转基因大豆的生产现状与趋势关键词: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

1996年春,美国伊利诺伊西部许多农场主种植了一种大豆新品种——转基因大豆,这种大豆是移植了矮牵牛的一种基因,这个新大豆品种可以抵抗杀草剂——草甘膦(毒滴混剂)而草甘膦会把普通大豆植株与杂草一起杀死。

原理:转基因大豆的研制是为了配合草甘膦除草剂的使用。

除草剂有选择性的和非选择性的,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的除草剂,可以杀灭多种植物,包括作物,这样,虽然这种除草剂的效果很好,但是却难以投入使用。

草甘膦杀死植物的原理在于破坏植物叶绿体或者质体中的EPSPS合成酶。

通过转基因的方法,让植物产生更多的EPSPS 酶,就能抵抗甘草膦,从而让作物不被草甘膦除草剂杀死。

转基因大豆油对人体危害:1、转基因大豆及产品会引起跨物种感染,使人类感染动物的疾病,带来严重灾难。

转基因食品中引入特定的基因或病毒,为跨物种感染埋下了通道。

转基因食品引起跨物种感染的破坏性非常严重,不得不加倍慎重对待。

2、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会损害人体的内部系统。

转基因大豆的组成物质与非转基因大豆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如植物凝血素提高了约1倍,蛋白酶抑制剂高26.7%,而蛋白质和苯丙氨酸明显下降,维生素B2复合体胆碱的含量低29%等,这些组成物质的变化可能会使人体生长缓慢,使人身材矮小;转基因大豆还含有一种类似雌性激素钓化学物质,它会破坏人体荷尔蒙,导致人体生殖器官异常,并损害免疫系统。

此外,有证据表明,转基因大豆食品与非霍奇淋巴瘤发病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相关性。

3、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可能对人体产生过敏反应。

全世界有近2%的成年人和4%—6%的儿童发生过食品过敏,而90%的过敏是由蛋、鱼、贝壳、奶、花生、大豆、坚果和小麦8种食物引起的。

关于转基因大豆的调查报告

关于转基因大豆的调查报告

关于转基因大豆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转基因食品正日益走进我们的生活,而转基因大豆及制品也是我们最常见和接触到的转基因食品,社会对它的安全性说话也不一。

因此特对其进行相关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

二、调查的方法及对象
1、调查方法:口头询问,实地考察,新闻,网络。

2、对象:平度市区部分人员,家禽养殖户。

三、调查内容
1、转基因大豆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其些生物基因转移到大豆中去,改造了大豆的遗传物质,使其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2、大部分被调查人认为:转基因大豆的优点:产量高,个大。

缺点:口感差。

安全性:不确定。

3、对某个个体散养殖户调查:对于6个月以上食用转基因豆粕为主食的鸡、鸭,因肿大而死亡的比例约为10%.
4、通过新闻、网络查到:转基因大豆与肿瘤、不孕存在相互关系。

四、调查结论
通过调查,个人认为转基因大豆与肿瘤存在直接关系。

五、调查建议
1、因转基因大豆覆盖了中国油料市场半数以上的份额,中国政府应加以控制。

2、转基因食品应上升为药监程度,由国家直接研发、试验、生产,禁止个人操作和进口转基因食品。

2018.8.24。

转基因大豆的研究综述

转基因大豆的研究综述

转基因大豆的研究综述转基因大豆的研究综述摘要:转基因大豆是过去10余年中植物分子育种的最大成果。

到2005年,转基因大豆的播种面积已达世界大豆总面积的50%以上,约为全世界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2/3。

中国是目前全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03年进口量高达2071万吨。

其中大部分为转基因大豆。

在国外转基因大豆面积日益扩大,进口转基因大豆充斥市场的今天,中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大力加强转基因大豆的研究开发,支持本国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应用。

根据国外经验和国内的实际情况,中国转基因大豆的推广可从抗除草剂品种入手,同时针对常规育种难以解决的问题,开展抗性、品质、发育等方面的转基因育种。

关键词:中国、转基因大豆、现状、应用前景转基因大豆是过去10余年中植物分子育种的最大成果。

目前,转基因大豆的播种面积已达世界大豆总面积的50%以上,约为全世界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2/3。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的大豆进口国,2003年进口量高达2071万吨,其中大部分为转基因大豆。

在国外转基因大豆面积日益扩大,进口转基因大豆充斥市场的今天,中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大力加强转基因大豆的研究开发,支持本国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应用。

根据国外经验和国内的实际情况,中国转基因大豆的推广可从抗除草剂品种入手,同时针对常规育种难以解决的问题,开展抗性、品质、发育等方面的转基因育种。

自1994年转基因延熟番茄和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品种在美国获得商业化生产许可以来,转基因植物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从1996年至2003年的8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了40倍,2003年达到6770万2hm。

到2005年,至少已有18个国家进行了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生产。

在中国,已有转基因抗虫棉、抗病毒甜椒、番茄、烟草和改变花色的矮牵牛等植物品种获得了商业化生产许可,其中,转基因抗虫棉得到大面积推广,2003年种植面积超过280万2hm。

在各种转基因作物中,转基因大豆的发展速度最快,应用面积最广。

转基因大豆安全性研究

转基因大豆安全性研究

转基因大豆安全性研究【摘要】转基因大豆是世界上最早商品化、推广应用速度最快的转基因作物,但其遗传转化仍然是基因工程领域的难点之一,如何建立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是转基因大豆的研究重点,同时随着转基因大豆走上人们的餐桌,关于其安全性也引起了人们的质疑。

本文将从目前研究的各个方向来阐述转基因大豆的发展现状、转基因大豆的优势、转化技术、安全性评价以及对未来转基因生物的展望。

【关键字】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基因漂移【正文】一、转基因大豆生产的现状近年来,美国的转基因大豆商业化速度进展很快,1994年美国Monsanto公司研制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被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1997年DuPont公司研制的高十八烯酸(油酸)大豆被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1998年AgrEvo公司研制的抗草丁膦大豆被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

2001年,世界种植大豆总面积7 200万公顷,而转基因大豆有3330万公顷占据全球转基因作物的63%,且均为抗除草剂大豆。

目前种植转基因大豆的国家主要是美国(转基因大豆约占97%)、阿根廷(转基因大豆约占90%)和巴西(转基因大豆约占25%)等,我国还没有转基因大豆生产。

二、转基因大豆的优势1、转基因大豆的主要特性大豆是植物蛋白、油脂、食品、饲料及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作物。

仅排在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是世界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当前,转基因大豆商业化种植的主要品种美国抗除草剂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是通过农杆菌介导方法,将矮牵牛Ti质粒(GaMy)中35s启动子控制EPSPE基因导入到大豆植株,进而培育成的新品种[1]。

其含有的4个来源于土壤细菌的5-烯醇丙酮酸莽草酸-3-膦酸合成酶(epsps)基因,是草甘膦抗性的主要来源[2]。

此基因与大豆酚类、生物碱和芳香族氨基酸等代谢相关。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特性主要表现为:较好控制草害、大豆产量高、抗虫性较强、护土壤、降低污染、改善环境、防止土壤养分及水土的流失、减少除草剂活性成分及能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与繁育,转基因大豆食品使大豆油的产量与品质得到改良、延长食品贮藏时间。

转基因大豆专题报告

转基因大豆专题报告

使用杀虫剂才能将其控制,从而增加了杀虫剂的用量,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通过转基因棉对棉铃虫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却导致了棉田次要害虫上 升,如蚜虫,绿盲蝽,斜纹夜蛾,所以还是离不了农药。
我国为什么要引进转基因大豆
种植面积的减少 大豆产量低,大豆的产量只有玉米,水稻等 农作物产量的1/3 转基因大豆的价格便宜,转基因大豆的价格 比非转基因大豆价格便宜30%~40% 我国几乎引进不了非转基因大豆 国家政策的影响

转基因大豆过程的介绍 转基因大豆的分类
现在, 国际市场上转基因大豆主要有两种 1.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主要是抗草甘膦 (glyphosate)、草甘二膦(glyphosine)]。 2.抗虫转基因大豆〔主要转自于苏云金杆 菌(Bacillusthuringensis) BT抗虫基因〕。 目前应用面积较大的是抗草甘膦除草剂的 转基因大豆, 由于草甘膦具有高效、安全、无 残留、杀草谱广的突出优点, 使种植者大大地 降低了除草成本, 而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
我国批准进口的的8个转基因大豆品种 抗农达大豆GTS40-3-2 抗除草剂大豆A2704-12 抗除草剂大豆MON89788
抗除草剂大豆356043
品质改良大豆305423 抗除草剂大豆CV127
抗虫大豆MON87701
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
单位:万吨
5838 6000 5480 5183
5000
4200 4000 2826 3082 3900
3000 2074 2000 2022
2659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大豆品种遗传多样性与育种研究

大豆品种遗传多样性与育种研究

大豆品种遗传多样性与育种研究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自然栽培历史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品种资源。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国内外学者一直在进行大豆遗传多样性和育种研究。

一、大豆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大豆品种遗传多样性有助于了解其进化历史和品种特性,并为养分利用、疾病抗性等有关重要性状的育种提供基础。

目前,基于分子标记的大豆品种遗传多样性检测已经成为了主流研究方法。

采用不同类型的分子标记,如RAPD、SSR、SNP等,能够有效地检测到遗传多样性,并用于构建遗传多样性图谱和进化分析。

其中,SSR分子标记被广泛应用。

SSR是一类短重复序列,在大豆中有很多这样的序列,常用于构建遗传多样性图谱。

例如,在一项研究中,利用SSR分子标记,对中国普通大豆的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普通大豆栽培品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这种多样性能够被利用于大豆育种和资源保护。

此外,在大豆遗传多样性研究中,还需要考虑到生态环境及其对大豆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例如,根据一项研究,富集土壤中的磷酸盐能够影响大豆对土壤中病原菌的抗性,同时也对大豆品种遗传多样性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大豆品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为大豆育种和资源保护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了解大豆进化历史和适应性提供了依据。

二、大豆育种研究大豆育种研究是为了改良大豆已有品种的性状,或育出具有新性状的品种。

在大豆育种研究中,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的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

MAS方法是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与有关性状紧密相关的基因,从而辅助育种人员进行选择。

例如,在一项研究中,利用MAS方法选择对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高表现基因的大豆品种,成功育出了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大豆新品种。

另一方面,大豆耐逆性育种也是研究热点。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环境压力的增加,对大豆耐逆性品种需求也不断增强。

对大豆的耐逆性育种主要涉及到耐旱、耐高温和耐盐碱等方面。

例如,在一项研究中,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产生了抗旱和耐高温的大豆。

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大豆

1 引言转基因大豆(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或biotech soybean),简称GM大豆,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导入外源基因所培育的具有特定性状的大豆品种。

1994年5月,美国孟山都公司培育的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商品名为Roundup Ready大豆,简称RR大豆)首先获准在美国商业化种植。

草甘膦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类除草剂,它能杀死所有绿色植物,但对动物、微生物无毒。

草甘膦能破坏5-烯醇丙酮酸莽草酸-3-膦酸合成酶(EPSP合成酶),这种酶是合成苯丙氨酸、色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的关键酶,当草甘膦抑制EPSP 时,这几种氨基酸不能合成,就破坏了蛋白质的正常代谢,结果导致植物死亡。

研究发现,矮牵牛植物体内的EPSP酶有特异性,草甘膦杀不死矮牵牛。

专家们应用转基因技术,把矮牵牛DNA链中EPSP基因导入高产大豆品种的DNA链中,进而育成具有抗草甘膦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大豆品种。

此外,Aventis 公司获准推广抗广谱除草剂Glufosinate的转基因大豆。

杜邦(Dupont)公司于1997年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推广高油酸(70%)转基因大豆。

目前,低亚麻酸(2%)大豆、低棕榈酸(4%)大豆、高硬脂酸(28%)大豆、高棕榈酸(27%)大豆等转基因品种也已在美国培育成功。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大豆生产国,在最近两年世界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份额中,美国约占55%,列全球第一;阿根廷约占30%;巴西约占10%;巴拉圭约占3%。

从转基因大豆种植率来看,从2001年起,阿根廷国内种植的大豆几乎全部是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种植率接近100%,是全球第二大转基因大豆生产国;2004年,美国转基因大豆种植率达85%;巴西政府2003年批准转基因大豆的商业化种植,即成为全球第三大转基因大豆生产国,2004年种植率达22%,占全球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的10.3%。

转基因大豆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性

转基因大豆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性

题目:《转基因大豆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性》201230440316 12家具1班莫智辉101号摘要:世界转基因作物发展迅猛, 其中转基因大豆无论种植面积还是作物产量方面均占有较大比例,但其安全性受到人们极大关注。

本文将从转基因大豆发展现状、转基因方法、转基因大豆种类及其安全性等方面对其做一简单蛛述,并对转基因大豆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安全性;展望;1 转基因大豆概述及现状转基因大豆可以抵抗杀草剂——草甘膦(毒滴混剂)。

草甘膦会把普通大豆植株与杂草一起杀死。

这种大豆被称为转基因大豆。

而这种转基因技术终于走出实验室和试验田,进入像玉米、大豆和棉花作物的日常耕作。

转基因大豆的研制是为了配合草甘膦除草剂的使用。

除草剂有选择性的和非选择性的,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的除草剂,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是目前全球播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

草甘膦杀死植物的原理在于破坏植物叶绿体或者质体中的EPSPS(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

通过转基因的方法,让植物产生更多的EPSPS酶,就能抵抗甘草膦,从而让作物不被草甘膦除草剂杀死。

有了这样的转基因大豆,农民就不必像过去那样使用多种除草剂,而可以只需要草甘膦一种除草剂就能杀死各种杂草。

当前除了大豆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抗甘草膦的转基因作物,包括油菜、棉花、玉米等。

除了抗草甘膦作物之外,还有抗草丁膦除草剂的作物,不过草丁膦与草甘膦杀灭植物的原理并不相同,而培养这两类作物所转的基因也不同。

而当前转基因大豆主要用来提炼大豆油。

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 转基因作物研究与开发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举世瞩目进展。

目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主要国家有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中国、巴西和南非。

2003年, 美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4280万公顷, 比上一年增加10%, 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63%;阿根廷居第二, 占21%;加拿大占6%;巴西和中国各占4%;南非占1%。

这六个国家占全球种植总面积的99%。

转基因技术在大豆育种上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转基因技术在大豆育种上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转基因技术在大豆育种上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摘要:近年来,转基因技术在大豆上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建立高效再生体系和稳定地遗传转化体系方面,随着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已获得了抗病、抗虫转基因的大豆植株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文就大豆遗传转化在受体系统(器官发生受体系统、体细胞胚胎发生受体系统、原生质体受体系统)以及转化方法(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大豆转基因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豆;遗传转化;转基因;农杆菌;基因枪1 大豆再生体系研究进展大豆的组织培养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分别建立了组织、细胞、原生质体水平的植株再生技术,为大豆的外源DNA导人提供了有效的受体系统。

1.1 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再生系统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本身繁殖快、单细胞起源、两极性等优点,是遗传转化的基础,不会出现嵌合体问题,而且体细胞胚团高密度高质量,遗传上稳定,可以一次获得大量植株;体细胞胚团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保存,仍然具有再生能力,因此是基因枪和农杆菌转化的最适宜的受体系统。

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再生系统采用的外植体主要为未成熟子叶、胚轴、完整幼胚。

诱导培养基主要为Ms以及改良培养基,生长调节物质主要为2,4.D和NAA。

80年代初期,Christianson等旧1以幼胚轴为外植体,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首先获得再生植株。

随后,Ranch等对2,4.D诱导的大豆未成熟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系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Lazzeri等用10mg.L~2,4.D诱导了大豆幼胚子叶的体细胞胚胎发生。

他们认为2,4一D诱导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虽然频率高,但形态不正常,难以萌发形成完整植株。

NAA诱导的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虽然频率低,但是形态正常,可以不经过愈伤组织而直接生成子叶期体细胞胚。

最后获得可育再生植株。

周思军等通过大豆幼胚培养,经过体细胞胚胎发生和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并对影响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

大豆遗传转化实验报告

大豆遗传转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大豆进行遗传转化,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豆基因组中,并成功获得转基因大豆植株。

通过本实验,旨在探索大豆遗传转化技术,为大豆育种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二、实验材料1. 大豆品种:Williams822. 农杆菌菌株:E. coli DH5α3. 转化载体: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pBI1214. 实验试剂:抗生素、植物激素、DNA提取试剂盒等5. 实验设备:离心机、PCR仪、凝胶成像系统、组织培养室等三、实验方法1. 质粒提取与鉴定(1)采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质粒DNA。

(2)通过PCR扩增质粒中的目的基因,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2. 农杆菌培养与活化(1)将农杆菌菌株E. coli DH5α接种于含有抗生素的LB培养基中,37℃培养过夜。

(2)将活化后的农杆菌接种于含有抗生素的YEB培养基中,28℃培养过夜。

3. 转化载体的构建(1)将目的基因插入到质粒pBI121的T-DNA区域。

(2)通过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转化载体。

4.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1)将转化载体与活化后的农杆菌共培养,使农杆菌吸收转化载体。

(2)将农杆菌接种于含有抗生素的YEB培养基中,28℃培养过夜。

(3)将农杆菌悬浮液滴加到大豆子叶节上,进行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

5. 转基因大豆植株的再生与筛选(1)将转化后的大豆子叶节接种于含有抗生素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组织培养。

(2)通过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筛选阳性植株。

6. 转基因大豆植株的鉴定(1)采用RT-PCR技术检测目的基因在转基因大豆植株中的表达。

(2)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目的蛋白在转基因大豆植株中的表达。

四、实验结果1. 质粒提取与鉴定:成功提取质粒DNA,并通过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出目的基因。

2. 农杆菌培养与活化:成功活化农杆菌菌株E. coli DH5α。

3. 转化载体的构建:成功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载体。

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大豆的转基因研究是国内外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转基因大豆已成为世界大豆主产国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由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对转基因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重点介绍以蛋白质和核酸为目标的检测技术,如EI。

ISA、PCR和基因芯片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为转基因大豆快速检测方法的选择、改进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蛋白质;核酸Abstract:Soybean transformation research is a/hot spot0in the area of plant molecular genetics. Transgenic soybean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power of soybeans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s' major producers of soybean. The different points on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s and the impact of transgenic products on human health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transgenic products, the transgenic detection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perfected. The advance in detection techniques of transgenic soybean were summarized focusing on the protein and nucleic acid for target detection technology,such as new research on ELISA,PCR and gene chip techn0109y,and their characteristic were compar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ransgenic soybean fast detection selection,improvement and subsequent research.Key words:transgenosis soybean;detection technology;protein;nucleic acid.转基因大豆,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导入外源基因所培育的具有特定性状的大豆品种。

中国 转基因大豆 品种

中国 转基因大豆 品种

中国转基因大豆品种
中国转基因大豆品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 转基因抗除草剂耐受大豆,这是最常见的转基因大豆品种之一。

这些大豆经过基因改造,使其能够耐受广谱除草剂,如草甘膦等。

这种转基因大豆品种的出现,使得农民在种植过程中能够更方
便地控制杂草,提高产量。

2. 转基因抗虫害大豆,这些大豆品种通过基因改造,使其具备
抗虫害的能力。

例如,转基因大豆可以携带一种名为Bt(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细菌基因,该基因能够产生一种对某些害虫有毒
的蛋白质,从而减少农作物受虫害的损失。

3. 转基因提高营养价值大豆,这类大豆品种通过基因改造,使
其富含某些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

例如,转基因大豆可以被改造
为富含某种重要的氨基酸,如赖氨酸,以提高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4. 转基因改善油脂特性大豆,这些大豆品种通过基因改造,使
其油脂中的某些成分得到改良,以满足市场需求。

例如,转基因大
豆可以被改造为富含某种特定的脂肪酸,如亚油酸或花生酸,以满
足不同用途的食品加工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我提到的这些转基因大豆品种只是一些常见的例子,并不代表中国转基因大豆品种的全部。

转基因大豆的品种和应用不断发展和更新,可能还有其他类型的转基因大豆品种存在,但这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GmSultr1;2b基因转化大豆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GmSultr1;2b基因转化大豆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GmSultr1;2b基因转化大豆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GmSultr1;2b基因转化大豆的初步研究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大豆(Glycine max)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作物之一,对于人类的食品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大豆生长过程中,氮素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对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土壤中可利用的氮素含量有限,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需要大量的化肥供应来满足大豆的生长需要,导致土壤污染和环境破坏等问题。

因此,研究大豆氮素利用的调控机制,探索有效的育种方法,对于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GmSultr1;2b基因作为大豆氮素吸收和代谢的关键基因,在大豆中的表达水平与氮素利用效率密切相关,因此,研究GmSultr1;2b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对于进一步了解大豆氮素利用的机理、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将GmSultr1;2b基因转化到大豆中,并对其在转化大豆中的表达、氮素利用效率等进行初步的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1. 构建适合大豆基因转化的载体,将GmSultr1;2b基因克隆至载体中。

2. 构建大豆愈伤组织转化体系,将载体导入大豆细胞中,筛选获得转化后的愈伤组织。

3. 鉴定GmSultr1;2b基因是否在转化后的愈伤组织中能够正确表达。

4. 通过不同浓度的氮素供应,研究转化大豆对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和实验流程1. 构建GmSultr1;2b基因的表达载体,确认载体的序列和构建情况。

2. 构建大豆愈伤组织转化体系,包括大豆愈伤组织的培养和转化条件的优化。

3. 将载体导入大豆愈伤组织中,筛选获得GmSultr1;2b基因转化后的愈伤组织。

4. 鉴定GmSultr1;2b基因在转化后的愈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包括PCR、Western blot等方法。

5. 通过测定转化大豆对不同浓度氮素的吸收和利用率,初步研究GmSultr1;2b基因在大豆氮素代谢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大豆转基因研究及其应用

大豆转基因研究及其应用

大豆转基因研究及其应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转基因技术也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而大豆作为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被纳入了转基因研究和应用的范畴中。

本文将从大豆转基因研究的历史背景、目前的相关成果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历史背景转基因大豆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

在当时,转基因技术比较新颖,人们对于其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等问题都有很大的担忧。

但由于大豆在美国的重要地位,以及其作为无肉日产品的黄金主料地位,许多厂商选择了大豆作为转基因研究的重点对象。

转基因大豆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增加大豆产量和抗病性,使得农民在同等土地和气候条件下生产出更多的大豆,提高了其种植效益。

另一个方向则是通过转基因技术提高大豆品质,提高其中的蛋白质含量和其他有益元素的含量,如异黄酮等,从而使得大豆在人类饮食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二、当前研究成果目前,大豆转基因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

其中,最受追捧的就是所谓的高异黄酮转基因大豆。

这种大豆通过转基因技术来增加异黄酮的含量,从而具有更好的抗氧化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功能。

在临床试验方面,该种大豆已经被证明能够显著降低男性和女性黑色素瘤发病率,并能够预防更年期综合征等。

另外,还有一些转基因大豆被用于增加其商品价值。

例如使用转基因技术增加大豆油的含量,生产出不同类型的大豆油产品,从而提高其经济价值。

同时,转基因大豆还被用于生产豆腐、豆浆等产品,提高其营养价值和膳食功能。

三、未来发展前景尽管目前已经有了一些表现出色的大豆转基因产物,但是大豆转基因研究的进程仍然比较缓慢。

其主要原因是,大豆转基因研究中面临的伦理、安全、环境等问题都比较复杂,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规模测试,才能够得出切实可行的结论。

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张,大豆转基因研究的前景依然十分广阔。

有些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大豆制作出了一些创新的食品类型,例如大豆纤维和粉末等,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大豆在饮食领域中的应用范围。

非产业化转基因大豆的研究概况

非产业化转基因大豆的研究概况

豆的类型也在不断增加 , 但是还没有形成商品化。主要综述 了目前国内外主要针对转基 因大豆开展的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 : 转基 因大豆 ; 产业化 ; 究现 状 非 研
大豆 是重 要 的粮食 和 油料 作物 ,也 是 人类 的主要 食用
对 从 后代 中选 出 的变 异 系进 行 了多年 抗 虫性 鉴 定 和筛 选 ,
2 1 年第 1 期 00 9
非产业化 转基 因大豆 的研 究概 况
王灿
( 水 学 院生命 科 学 系, 衡 河北 衡 水
0 30 ) 500
摘 要 : 草甘膦 转基 因大 豆和 高油酸 大 豆在 国际上 的 种植 面积在 不 断增 加 , 着基 因工程技 术 的不 断提 高 , 基 因大 抗 随 转
植物类 受体 蛋 白激 酶在植物 的生 长 、 育和 防御 等 多种 发
生理生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李小平等(o6采用农 2o )
杆菌介 导大 豆子 叶节转化 方法 , 获得 了 3 转基 因植株 。 共 株
该植 株 R — C T P R分析 表 明 , p 2基 因 已被 成功 敲减 , dk 并发 现
体导 入热激 转录 因子 8h a okf tr ,s ) 因 , (eth c co hf 基 s a 8 8 以加强
1 . B 晶体蛋 白毒素 基 因 .1 t 1
B 是 B clshr g ni的 t aiu tu ni s l i e s
目的基 因 ht0的表达和增 加转 基因大 豆的抗逆 性 。 s T 2 生物体 生 理性 状
P T4 7 5 的 BTK 6 内毒 蛋 白基 因通 过农 杆 菌介 导 K 5B C 上 , 一 , 法导 人 大 豆 黑农 3 、 农 3 7黑 9等 品种 , 获得 再 生大 豆植 株 , 经 P R、or e 杂 交 检测 , 明 外源 基 因导入 并 整 合 到大 C Sut n h 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 种




大豆 是重 要 的粮食 和 油料 作物 ,也是 人类 的主
要食 用蛋 白和 工业 原料 的来 源 。大 豆 生产 易受 到环 境 因素 的影 响 ,产量 很 不稳 定 ,常 规育 种技 术 由于 受物种 杂 交不 亲和性 及 不 良基 因性 状连 锁等 因素 的 影 响 ,在 引进 其他 物种 优 良基 因 的 同时也 带入 了许 多不 需要 的不 良基 因 ,因而 较难 进 一步 利用 。基 因 工程 技术在 这 一方 面开 辟 了一条 全 新 的途径 。本文 主要对 近些 年 来转基 因大豆 研 究方 向及 新 品种 成果 进 行概 述 ,并且 对现 今 讨论 的各 类转 基 因大 豆 安全 问题加 以总 结 。 ・
豆 第三 大 生产 国 ,所产 大 豆绝 大部 分 也是转 基 因大
豆 ,2 0 近 1 0 0 3年 0 %为 抗 除草 剂转 基 因 大豆 ,2 0 04
年其 种植 转 基 因大 豆 的总量 继续 攀 升 ;乌拉 圭 转基
因大豆 的种植 面 积 占大豆 总种 植面 积 的 9 %; 巴拉 9 圭尽 管 是第 一次 报 道种 植转 基 因大 豆 ,但其 种 植面
2 转 基 因大 豆 产 品 介 绍
R u dpR ayS yen简 称 R 大豆 ) on u ed o ba( R 的转 基 因抗
除草剂 大豆 获准 推广 ,成 为世 界 上最 早 获准 推广 的
转基 因大豆 [ 0 0年 ,在获 准 进行 商 业 化生 产 的 1 ] 0 。2
4 7例 转基 因植物 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豆 占 3例 。来 自 IAA 的 S A
18 9 8年 ,Hic e n h e首次报 道 成 功 获得 大 豆转 基 因 植 株 。 19 9 4年 美 国 孟 山 都 公 司 推 出 的 名 为
积 达 到 了其 总 种 植 面 积 的 6%(2万 h ) 加 拿 0 1 m2 ;
大 、南 非及 罗马 尼 亚等 国转 基 因大 豆 的种植 面积 也 有 明显 的增加 。

抗 草甘 膦转 基 因大 豆针 对 草甘 膦 的作 用机 理 ,导入
能够 使 植物 表达 更 多 的 E S P P合 成 酶 的基 因 ,使植
商业 化 种 植 国家 有 8个 :美 国、 阿根 廷 、加 拿 大 、
墨西 哥 、罗马尼 亚 、乌 拉圭 、 南非和 巴拉圭 。美 国 是 当前世 界大 豆第 一大 生产 国,据 美 国农 业部 保 守
肥 与 无 机 肥 配 施 , 氮 、 磷 、 钾肥 配 施 , 降低 农 作 物 中硝酸 盐 的含 量 ,提 高农 作物 品质 。 以提 高土 壤 的缓 冲容 量 ,增 加土 壤胶 体对 重 金属 离 子 的吸 附能
力 。 同 时 要严 把 肥 料 质量 关 , 严 禁 盲 目滥 用 、 过 量施 用及偏 施 各种 化 肥 。应 以复 合肥 或有 机 、无机
硝 酸盐 ,具有 明显 的致 癌 、致 突 变 、致 畸 的性质 。
5 对 策
51 加 强 土 壤 和 农产 品 污 染 的监 测 ,制 定相 关 法 .
复合肥 为 主 ,提 高肥 料利 用率 ,减少 养分 流 失 ,减
轻 化肥 污染 。
律法 规和 技术规 范。严 格 按照 无 公害农 产 品安 全 生
21 抗草 甘 膦大 豆 。 l9 . 9 4年 美 国孟 山都 公 司 推 出 商 品名 为 R u d pR ayS y en 抗 草甘 膦 转 基 因 o n u ed o b a ( 大豆 ,R R大豆 ) 的转基 因抗 除草 剂大 豆 ,并于 19 96 年 获 准 推 广 , 成 为 最 早 获 准 推 广 的转 基 因 大 豆嘲 。
数 据 (04年 ) 示 : 转 基 因 大 豆 的 种 植 面 积 达 20 显
48 0万 h , 占总 面 积 的 6 %, 比 2 0 4 m2 0 0 3的 41 0 4
万 h 增 加 了 l %,继 续处 在 4个主 要商 业化 种植 m 7 的转 基 因作 物 ( 豆 、玉 米 、 棉 花 和 油 菜 ) 首 位 。 大 的
株对 草 甘膦 不敏 感 从而 能够 忍 受正 常剂 量或 更 高剂 量 的草 甘膦 而 不被 杀死 。这种 转基 因大豆对 草 甘膦
行 平 衡 施 肥 , 加 大 力 度 推 广 配 方肥 料 , 做到 有 机
染 ,施 用氮 肥虽 然 能促进 作 物生 长 ,提 高产 量 ,但 是施用 过量 的氮 肥则 会使 农产 品品质 下 降 ,并对 人 畜健康造 成潜 在 的危 害 ,氮肥 施 入土 壤后 转 化 的硝 态 氮被 作物所 吸 收 ,但是 如果 进 入人 体 内还 原成 亚
产 环 境 标 准 的 要 求 ,坚 持 对 农 作 物 长 期 监 测 和 研
53 增 加有 机 肥 的投 入 。化 肥 与有 机肥 配合 使 用 , _
增 强土壤 保 肥 能力和 化 肥利 用 率 ,减少 水 分和养 分
究,评定土壤质量,及时提出预防和治理的有效措
施 。按 照农 产 品质量 标准 要 求 ,确 定农 产 品 中污 染
1 转 基因大 豆产 业化现 状
估 计 ,20 0 3年转基 因大豆 约 占大豆 总 面积 ( 2 297万
h ) 8 %,绝 大 部 分是 R m2 的 1 R大 豆 ,种 植 面 积 增 长
速度 紧 次于 转基 因玉米 的种植 面积 ; 巴西 是大 豆第
二 大 生 产 国 ,2 0 0 4以前 , 巴西 对 转 基 因大 豆 严 格 控 制 ,转 基 因 大 豆 种 植 面 积 在 1 0万 h 左 右 , m2 20 0 4年 巴西 增 加 了 23种 植 面积 ,达 3 / 0万 ~5 0万 h., 占大 豆 总产 量 的 2 %左右 ; 阿根 廷 是 世 界大 l2 , n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