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梦回繁华》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梦回繁华》人教部编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梦回繁华》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文化内涵。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运用理论介绍、案例分析以及重点难点解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较为有效。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今后在教学中需要针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辅导。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动脑又动手,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但我也发现,在活动组织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如加强时间管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
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中表现积极,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引导与启发过程中,我意识到有些问题设置可能过于宽泛,导致学生讨论的针对性不强。因此,今后在设置讨论主题时,我需要更加精确地把握讨论的方向。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尝试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这样既能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也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部分学生对于《梦回繁华》的文化内涵理解仍不够深入,这说明我在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关注这一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诗句。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梦回繁华》中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梦回繁华》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梦回繁华》教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写作练习。学生将尝试仿写一段描绘现代繁华场景的文字,运用所学的联想和想象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大家共同评议和欣赏。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课文中描绘繁华的技巧应用到我们的写作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教学难点
-情感把握:学生对作者通过繁华景象所表达的情感理解可能存在难度,需要教师引导感悟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仿写实践:学生在仿写时可能难以运用联想和想象,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且生动的描写段落。
-文化背景理解:学生可能对北宋时期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了解不够,难以深入领会课文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梦回繁华》这一课后,我深感教学过程中的挑战与收获。这节课让我意识到,如何让学生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的繁华景象,并从中汲取文化营养,是我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北宋东京的繁华景象产生兴趣。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个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他们表现出对古代生活的极大热情。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尝试更多有趣的方式,比如运用多媒体展示北宋时期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繁华景象。
举例解释:
-在情感把握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作者为何会梦回繁华?”和“这种繁华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在仿写实践方面,教师应提供一些写作支架,如给出一些关键词或开头句子,帮助学生启动思维,并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在文化背景理解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北宋时期的历史图片或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当时社会文化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梦回繁华》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梦回繁华》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梦回繁华》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能够提取文章的关键信息,理解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3.能够分析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欣赏诗歌的艺术性。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2.分析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分析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提取文章的关键信息。

教学准备:1.复制课文,准备多媒体设备。

2.准备习题,复习测试。

教学过程:【导入】1.引入课题:“梦回繁华”,你心中有没有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地方?它是一个城市,还是一个村庄?还是一个乡间小镇?2.展示图片:“梦回繁华”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小说家唐家三少描述了这个地方的美丽并通过一段留言深深打动了电影导演于淼。

3.提问:“梦回繁华”这个题目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它可能涵盖的内容有哪些?【导学】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

2.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读课文,分段或篇章回答以下问题:a. 第一段的繁华梦是什么?b. 电视台来采访他们,并与于淼谈了什么?c. 海豚俱乐部的经历是怎样的?d. 维久厨艺学校的经历是怎样的?e. 小团子的故事是怎样的?3.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辅导。

4.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拓展】1.讨论与思考:为什么电影导演于淼放弃了高薪的编剧工作改行开餐馆?你觉得他的选择正确吗?为什么?2.让学生用一两句话描述诗句“梦醒寻无梦,花落忆花菲”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并让学生谈谈在阅读这句诗时有什么感觉。

3.以诗歌朗诵和欣赏为主线,学生分组朗诵自己挑选的诗句,并结合课文和生活经验,阐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巩固】1.布置阅读任务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要求学生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诗句,并解释放在一张海报上。

2.选择几组同学将自己的海报展示给全班,让全班进行点评和交流。

3.针对难点和疑惑进行解答,巩固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梦回繁华》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梦回繁华》

教案名称:《梦回繁华》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毛宁的《梦回繁华》,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散文的叙事特点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情感体验、讨论和创意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同理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中对历史繁华的追忆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激发学生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入思考和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散文的叙事结构和情感变化。

散文中对历史繁华的描绘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中的情感深度和对历史的复杂情感。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创意写作表达个人对历史与文化的感悟。

教学准备:《梦回繁华》课文文本及多媒体课件。

与历史繁华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学习单,包括生字新词表、散文分析练习题。

创作用的纸笔、情感体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展示与历史繁华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毛宁的生平和《梦回繁华》的创作背景,为理解散文内容做铺垫。

课文学习(20分钟)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和情感,学生跟读,体会散文的情感表达。

2.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逐一解释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记录并记忆。

3. 散文分析:分析散文的叙事结构、情感变化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深层含义。

深入理解(15分钟)1. 情感体验:学生阅读文本,记录自己对文中历史繁华的感受和体验。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散文的主题思想和历史繁华的描绘,准备分享讨论成果。

3. 角色扮演:学生尝试将散文中的历史场景通过角色扮演表现出来,加深对情感的体验。

拓展延伸(10分钟)1. 创意写作:学生运用散文中的叙事手法和情感表达,创作自己的短文或故事,表达对历史与文化的感悟。

2. 情感体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对历史繁华的情感体验,鼓励表达个人感悟。

课堂小结(5分钟)1. 要点回顾:总结《梦回繁华》的主要内容、叙事结构和情感表达。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新人教版

《梦回繁华》教案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说明依次,概括课文内容。

2.弄清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品尝语言,感受课文高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4、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与老师点拨相结合。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5、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创建力和杰出才华,增加民族骄傲感。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说明依次,概括课文内容。

2.弄清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品尝语言,感受课文高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教学方法:7·12模式。

(老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沟通探讨)课时支配:二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扫清字词障碍。

2、阅读文章,理清说明依次。

教学重难点: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教学方法:7·12模式。

(老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沟通探讨)教学环节:一、德育专题:社会主要冲突转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冲突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妙生活须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冲突。

社会主要冲突改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提高的必定结果。

二、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在我国绚丽的艺术珍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幅图究竟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今日让我们一起学习《梦回繁华》来了解这幅名画。

(板书:“梦回繁华”)2、明确目标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积累字词。

(2)梳理课文内容。

(二)合作探究3、布置任务出示小组探讨任务要求:(1)、共享作者的资料,圈画文中生字词。

(2)、默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4、小组探究组长分工,按任务要求小组探讨。

(三)释义解惑5、(老师)检查指导。

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相关学问点)。

(1).A、作者简介:《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有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纳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旺盛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状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第22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22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22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明确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顺序,梳理“繁华”具体表现。

2.体会文章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领略说明文语言的典雅美。

3.感受《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和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1.明确说明文内容,梳理“繁华”的具体表现,感受《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2.分析文章结构层次的明晰美,领略说明语言的典雅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梦华录》展现了北宋时期汴京城繁华富庶的辉煌场景。

这部电视剧取材于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文《东京梦华录》。

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日,罗绮飘香。

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

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有一位画家也用他的画笔生动得再现了这一繁华的市井风情,这幅画就是传世佳作《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高不到一尺,却是一副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名作,它被许多鉴赏家把玩,被无数帝王权贵争夺,曾四次被偷出宫廷,五次又回到宫廷。

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国宝级文物。

它数经战火、历尽磨难……就是这样一幅图画,引得无数人为它倾倒。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浙江财经大学艺术系副教授毛宁的笔触去欣赏这幅画作,感受千年前的繁华。

二、知识简介1.了解作者毛宁,浙江舟山人,1975年12月出生。

2003年6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

浙江财经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

研究领域:艺术史及艺术理论。

开设课程:中外美术史、现代设计史、中外建筑史、美术鉴赏、建筑赏析。

代表论著有《龙门石窟天王力士造像——兼论中国佛教艺术的本土化与世俗化》、《梦回繁华》等。

2.作品简介《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风俗画,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记录了我国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八年级统编版《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八年级统编版《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八年级统编版《梦回繁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书写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内容特点及艺术价值,学习从不同角度鉴赏绘画作品的方法。

掌握本文围绕说明对象,条理清晰地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朗读等方式,感受《清明上河图》的繁华之美,体会作者对这幅画作的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文中对画作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的描述,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分析能力。

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写作手法,选择一幅自己熟悉的绘画作品进行简单介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鼓励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解读《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包括人物、场景、细节等,理解其展现的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

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如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以及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在文中的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介绍画作过程中融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理解《清明上河图》作为文化瑰宝的价值。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将一幅内容丰富的绘画作品用文字清晰、生动地呈现出来,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同学们,在艺术的长河中,绘画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能够记录历史、展现生活、传达情感。

今天,我们要走进一幅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通过文字来领略它的独特魅力。

我们将跟随作者的笔触,梦回北宋汴京的繁华世界,感受那市井生活的热闹与喧嚣。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5分钟)本文作者毛宁,在文中详细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伟大的艺术作品。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它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语文教案教案一:理解课文内容课程目标:1. 通过课文阅读和讨论,理解《梦回繁华》的情节和主题。

2. 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主题。

2. 表达自己对于课文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课文中角色的情感和行为。

2. 表达自己对于课文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准备:1. 课本《梦回繁华》课文。

2. 课堂展示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与学生讨论民国时期的繁华和魅力。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些问题,如:民国时期有哪些特点?你喜欢民国时期的哪些东西?2. 阅读与讨论(15分钟)让学生阅读《梦回繁华》这篇课文,并在阅读后与同桌讨论一下:a. 课文中的主要情节是什么?b. 车厢中的人们对于民国繁华的情感和反应是怎样的?c. 你在阅读中,有什么感受和思考?3.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以下问题:a. 你能从课文中感受到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元素?b.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对你有什么样的吸引力?c. 你是如何欣赏课文中的情节和文化元素的?4. 总结与展示(10分钟)请学生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并提醒学生注重归纳总结。

评价与反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和思考。

教案二:欣赏课文表达思想感情课程目标:1. 学习欣赏《梦回繁华》中的语言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2. 运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2. 运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准备:1. 课本《梦回繁华》课文。

2. 课堂展示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一些问题:课文中有哪些精彩的句子或段落?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或段落?2. 欣赏和分析(15分钟)展示课文中的部分句子或段落,并与学生一起欣赏和分析这些语言表达手法和情感表达:a. “繁华已逝,只余斑驳墙壁上的昔日痕迹。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梦回繁华(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梦回繁华(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骈文的基本概念。骈文是一种古代汉语文学体裁,以对仗工整、声韵和谐为特点。它在唐代尤为盛行,是表达士人理想的重要载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滕王阁序》这一具体的案例。这篇文章展示了骈文在表达壮志豪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古代士人的追求。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梦回繁华》这一课后,我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个方法效果不错,大家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对骈文概念的讲解可能还不够通俗易懂,有些学生显得有些迷茫。
在讲解《滕王阁序》和《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阐述,但可能由于内容较为深奥,部分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还不够扎实。这时,我意识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和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骈文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代士人理想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古典文化的魅力。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5.注重课堂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汇理解和句式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和现代汉语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王勃为何能写出如此壮丽的文章?”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仿写练习,尝试用骈文的风格来描述一个现代场景。

第22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思维条理严密的文本特点。

2. 掌握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顺序清晰、生动准确的方法,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3.感受书画作品的艺术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人文素养。

一、导入简要介绍两宋的历史变迁,引出《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清明上河图》真品现馆藏于故宫博物院及台北故宫博物院,很难一睹真容,但我们可以借助《梦回繁华》这篇文章了解这幅画作二、整体感知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说明文。

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清明上河图》。

那《清明上河图》有什么样的特征?《清明上河图》内容庞杂,繁而不乱,长而不冗,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他说出了《清明上河图》的特征。

他是结合课文哪段文字说明这幅画的特征的?第5 段。

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清明上河图》的特征,能用哪两个字?繁华。

三、自读课文、完成任务任务一读繁华Q什么是“繁华”?繁,繁多,繁荣,繁忙;华,华丽。

Q《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京城汴梁怎样的繁华景象?Q同学们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清明上河图》的繁华的?请跳读课文找出答案,看看哪些词语特别强调了当时繁荣热闹的景象,一边读课文,一边圈点勾画。

(生跳读课文找答案。

)舳舻相接,“舳”是船尾;“舻”是船头。

即船头接着船尾,一艘接着一艘。

这说明这个地方非常热闹。

“忙碌的船工”——“忙碌”也可以体现繁忙。

“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沉重的”说明经济很繁荣。

“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里就有“繁忙”。

“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里的“车水马龙”和“热闹非凡”都表现了繁荣。

“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无所不备”就是“应有具有”“一应俱全”。

“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表现汴京“繁华”的词语,如“繁盛”“繁华”,以及精练的四字短语,如“疏林薄雾”“春寒料峭”等。

通过小组交流,对于表现繁华的词语,还能找到“房屋林立”“摩肩接踵”“舳舻相接”“络绎不绝”等画面感很强的四字短语,以及“一应俱全”“应有尽有”这一类穷尽种类的概括性词语;对于典雅凝练的词语,学生还能找到“梦回繁华”“宛如飞虹”“线条遒劲”“擅长”“自成一家”“无有不符”等多音节词语。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1《梦回繁华》教案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1《梦回繁华》教案

《梦回繁华》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课后生字词;2.把握文章说明对象,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梳理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2.结合所学,把握本文用到的说明方法及作用;3.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与价值,培养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以及说明方法。

难点: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幅画到底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梦回繁华》来了解这幅名画。

【过渡】走进文本前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二、预习检测1.指生读(学生纠错)2.教师强调易错字和重点字词3.学生解释成语意思4.齐读生字词及成语【过渡】扫清了字词障碍,我们一起来朗读这篇课文,感受国宝级画作的美。

三、文本探究【过渡】本文是一篇说明文,那我们首先要了解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明确】《清明上河图》【过渡】本文的说明对象并没有直接在题目中点出,需要我们通过读课文去发现。

通过朗读,那作者是如何去安排文章结构的呢?2.默读课文,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大意。

【明确】第一层(1):《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

第二层(2):画作作者张择端极其创作的动机。

第三层(3-5):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第3段:画作最基本的信息;第4段:画作的主题内容;第5段:《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过渡】通过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我们梳理了课文内容,那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呢?3.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明确】就全文来说,本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从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明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展开,清晰而全面,重点突出。

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通用16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通用16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通用16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篇1【知识与能力】1.积累“料峭、跋涉、摩肩接踵、遒劲、络绎不绝”等词语。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内容,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3.认识《清明上河图》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过程与方法】1.掌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基本说明知识。

2.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生活。

1.掌握课文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的画作。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提到画作,大家应该想到很多画家和其作品,如:齐白石的虾、郑板桥的竹、徐悲鸿的马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择端的鸿篇巨著《清明上河图》。

二、资料助读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0年-1126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

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画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

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

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

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表现。

《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读课文,通过工具书和下面的注释疏通生字词。

汴梁(biàn)翰林(hàn)驮队(tuó)跋涉(bá)....漕运(cáo)舳舻(zhúlú)竹篙(gāo)无暇(xiá).....沉檀(tán)遒劲(qiú)摩肩接踵(zhǒng)...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优秀教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优秀教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优秀教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优秀教案第【1】篇〗知识与能力1.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

2.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快速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

3.仔细品读文章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1.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章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内容。

2.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知《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及艺术价值,提高鉴赏艺术品的能力。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高超的艺术水平和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学会概括、筛选信息,明确《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按总分总的方式,运用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方法。

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清明上河图》多媒体课件1课时《中国石拱桥》给我们介绍了中国桥梁的悠久历史及伟大成就,《苏州园林》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建造特点,这两篇文章让我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介绍我国国宝级画作的一篇文章——《梦回繁华》,去领略中国画的博大精深。

1.张择端简介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山东东武(今中国山东诸城)人。

中国北宋时期的画家。

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2.《清明上河图》简介《清明上河图》系宋代名画,作者张择端。

此画距今近900多年的历史。

图中描绘的是北宋时期的开封,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风俗民情。

《清明上河图》画心高25.5cm、长525cm,作者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描绘全图,主要描绘对象是市井百姓,这在宋朝是十分少见的,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图起伏有序,笔墨技巧兼工带写,人物生动传神。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实践活动中的写作练习,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有的学生在运用修辞手法时显得有些生硬,不够自然。这告诉我,在今后的写作教学中,除了教授技巧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总结回顾环节,有些学生对课文的主题和重点内容仍然有些模糊。这让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总结和回顾是非常必要的。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确保他们能够真正吸收和理解。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形成有效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借鉴课文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创作热情,发展个性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理解: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如“炊烟袅袅”、“熙熙攘攘”等,通过例句解释,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词语的用法。
-写作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写作中,是学生的一大挑战。教师应提供写作指导,如构思、选材、表达等方面的技巧,并给予学生反馈和修改建议。
举例说明:
1.教学重点举例
-在讲解“炊烟袅袅”一词时,可以引用课文中“夕阳下,炊烟袅袅升起,那是最美的画面”的句子,让学生通过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象美。
-在分析“那时候,日子过得像梦一样”这句话时,指出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往昔的时光形容得如梦似幻,从而加深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梦回繁华》,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2.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如“炊烟袅袅”、“熙熙攘攘”等,并理解其意义。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解释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讨论等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评价方式: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重点字词的解释及辨析 教学重点:重点 字词解释及辨析
教学重点:重点字词解释及辨析
重点字词的辨析和用法说明 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了解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 背景
了解北宋时期的文化艺术和科技 发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圈 点勾画、小组 讨论等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多媒体辅 助教学,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
引导学生通过 对比、分析等 方法,深入理 解课文中的重
点难点。
鼓励学生自主 探究,培养学 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和创新精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确保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时间安排:10分 钟。
小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总结本课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完成时间和上交方式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文章结构与内容概述,重点字词解释及辨析
文章主要内容和结构的概括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古代都城的繁华 景象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情 趣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历史文化 的热爱和珍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直接输出
五、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方面,我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确保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知识点,如词语学习、句子分析、文化背景等。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提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通过对比、描写等手法,让学生感受唐朝的繁华景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我们了解了《梦回繁华》中唐朝的繁华景象及其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阅读《梦回繁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了解唐朝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针对课文中的复杂句子,如“梦回繁华,烟柳画桥”,教师应通过图解、句子成分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和修辞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情感,教师可以设计相关活动,如角色扮演、创作唐朝主题的短文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魅力,克服阅读难点。
-在自主学习方面,教师应提供学习策略指导,如如何利用词典、网络资源等辅助工具,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延伸阅读,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梦回繁华》教学设计(精品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梦回繁华》教学设计(精品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梦回繁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梦回繁华》是一篇典型的文艺性说明文,介绍画作时作者采用的是“背景——主体——价值”的顺序,完全符合欣赏画作的规律,主要内容则是运用典雅的语言展现画作的主体部分,凸显画作的繁华之状。

【教学目标】1.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2.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

3.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最近学校在筹办艺术节,活动宣传组的同学想利用《梦回繁华》这篇文章,在校艺术厅举办一场《清明上河图》主题展。

可是在策划编辑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想求助于我们,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二、环节一:整体感知,提炼要点——写入场券简介展会需要制作一张入场券。

美编已经选好图,右边还需要一则有关《清明上河图》的简介。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摘录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帮着完成。

(此环节意在训练学生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三、环节二:梳理层次,明确顺序——安排展板布局入场券制作好了,接下来需要布置展板,文字编辑为此起了争执。

有同学提议课文前两段可以不用放在展板上,直接删掉。

请同学们阅读全文,给出建议和理由。

(此环节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开展教学 , 意在引导学生把全文分解为多个部分,在把各个部分的特征或属性分离出来的基础上,再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思考彼此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获得对行文思路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四、环节三:对比辨析,寻找特质——编辑展板文字文字编辑虽然起了争执,但对画作主体部分的介绍还是达成了共识。

这是初步拟定的文字(屏显对课文第 3、4自然段进行的改编)。

请大家对照课文,研讨改文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课堂上,学生通过比较不同文本找出不同点并总结规律,整个学习过程思维由表及里 , 步步深入。

比如,改文第一句与原文相比省略了具体的数字,学生很快就发现这样改在读者心中画作就缺失了大体上的样貌;对比体味语言时,学生更是从读者角度入手反观写作,明白了创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语言介绍事物还要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

第22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在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2.熟读课文,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富于概括力的说明语言。

3.品味作者精彩的说明语言的运用,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其准确、生动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理解《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内涵。

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清明上河图》。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教师讲述:有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同学们知道这幅画是什么了吧?(学生回答:《清明上河图》)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宁的《梦回繁华》,一起走进这幅名画,领略它的魅力。

(二)预习检测1.教师出示PPT中的词语拼音,让学生认读:汴梁(biàn)田畴(chóu)沉檀(tán)遒劲(qiú jìng)坊(fāng)春寒料峭(qiào)长途跋涉(bá shè)舳舻(zhú lú)摩肩接踵(zhǒng)络绎不绝(luò yì)2.学生认读后,教师提问: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不太理解?(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课文可分三层:第一层(第1自然段)由宋朝城市的发展繁荣,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第二层(第2自然段)介绍张择端生平,并引出画作的背景,呼应题目——梦回繁华。

第22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课型课时】新授课一课时【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理解作者写作思路。

2.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

3.品味文章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

2.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现在窗外的风特别大,但风吹过去似乎了无痕迹,有谁能捕捉到它的痕迹呢?那还有哪些类似的东西我们也不容易抓住它的痕迹呢?(绚烂烟花、四季美景、璀璨灯火等)都说繁华易散,如过眼云烟,但我们却能用特殊的方法去抓住和留下那些美好的东西。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梦回繁华》,看看张择端如何成就《清明上河图》来留住宋朝昔日繁华美好,品一品作家毛宁又是怎样引领我们去了解其中的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发现枝头晃动的残影是风留下的痕迹,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联想烟花、花开花落等美好瞬间,启发他们领悟虽然美好易逝,但我们脑中的记忆、前人留下的记录等都是美好的证明。

借此引入对宋朝繁华以及《清明上河图》的思考。

二、出示学习目标1.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

2.掌握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

3.品味文章语言,学习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

三、整体感悟1.快速浏览课文,结合课后阅读提示,思考:文章中呈现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用“我看到了一幅的《清明上河图》”的句式回答。

交流点拨:在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描绘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肿,段落清晰,结构严谨;写实性很强。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阅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清明上河图》的特点: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梦回繁华
1.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弄清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3.品味语言,感受本文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图片。

同学们,《清明上河图》大家一定有所耳闻,它是一幅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画作,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

为什么这么说呢?它到底画了哪些内容?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一起来欣赏这件无价瑰宝。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第1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历史背景,引出说明对象;第2段介绍画作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动机;第3段介绍了画作材质、尺幅等基本信息;第4段介绍了画作的详细内容;第5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读了本文,关于《清明上河图》你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明确:①我了解到了北宋时期,城市繁荣,文化生活十分活跃,《清明上河图》便是反映这一时期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一幅风俗画。

②我了解到了画的作者张择端主要活动时期、籍贯、字、生平、爱好等。

③我了解到了关于这幅图的画卷大小,描绘的具体内容,特点及价值等。

目标导学二:分析说明方法,把握说明顺序
1.课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明确:(1)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使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

(2)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说明它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

(3)引资料:“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引用《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
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摹状貌:“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

”作者用摹状貌的方法写活了画面细节,化静为动,使得画面描写生动至极。

【教学提示】
作者在文中着力描写画面的整体与细节,因此运用了大量的摹状貌这一说明方法,使得描写对象无比生动。

在教学时间允许的前提下,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文中关注此类句子,引导学生用摹状貌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形象说明。

2.细读课文第4段,作者是怎样有条不紊地说明画卷内容的?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明确:①介绍画面开卷处描绘的内容,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逐一具体介绍。

先介绍近郊风光,再介绍赶集的乡人,然后介绍进入大道岔道上的扫墓归来的权贵,最后介绍近处小路上的行旅。

②介绍画面中段描绘的情景。

先介绍汴河上的船、忙碌的船工、拖船的纤夫,再介绍河上拱桥的结构、形状及其两端,最后详细介绍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船夫呼喊,桥上呼应,行人围观,这一紧张的一幕。

③介绍画卷后段描写的街道,先介绍街道房屋店铺,再介绍店铺经营品种,最后介绍各行各业及行人。

由此可见,本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因此,纵然画面内容纷繁复杂,但依然能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目标导学三: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效果
提问:再次浏览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明确:本文的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典雅生动。

比如: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此句属于平实说明,通过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卷的纵横大小。

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留下无尽的回味。

”——此句语言典雅生动,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

③“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文中有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目标导学四:解读文题,深度探究
探究:由文本可知,作者的说明对象是《清明上河图》,但作者为什么不直接以《清明上河图》为题,反而以《梦回繁华》为题呢?请你研读第2段最后一句话,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题的理解。

明确:作者以《梦回繁华》为题另有深意,大致分为如下几点。

1.“梦回繁华”让我们回忆古文明的灿烂,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文化。

2.“梦回繁华”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

3.“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

三、板书设计
梦回繁华
⎩⎪⎨⎪⎧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介绍作者张择端生平及代表作
总括《清明上河图》概况《清明上河图》内容评述《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作者留言:
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