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教案汇编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透镜教案(2)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透镜教案(2)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透镜教案(2)北师大版八班级物理下册第六章透镜教案: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教学难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教具: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教学过程:1、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2、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是什么?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镜。

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透镜。

6-3 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先出示真实的照相机,让学生仔细观察照相机的镜头。

镜头的作用相当于那种透镜?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

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暴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想想做做:制作模型照相机把模型照相机对准某个人或物体,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屏幕间的距离,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一个清晰倒立的像。

二、投影仪投影仪是教学中常常使用的仪器,照图3。

2-4介绍投影仪的构造。

投影仪的投影镜头是什么透镜?凸透镜演示: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

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图案清晰的像。

观察相的大小、正倒。

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像。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三、放大镜放大镜也是凸透镜,是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

请同学们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并改变放大镜到字的距离,观察字的放大情况。

能成放大的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同一侧。

#北师大八年级物理第六章教案

#北师大八年级物理第六章教案

教案课题: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6-1 透镜课时:课时教案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体会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2、通过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室验,训练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学会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質特征.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2、通过光的折射的知识在实际光学器材中的应用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乐于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态度.教案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光路图的画法。

教案难点:正确理解"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

怎样测凸透镜的焦距。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具盘、光源教案过程:§6-1 透镜<一)引入课题列举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幻灯机的镜头、以及电影放映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二)新课教案一、透镜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

出示凸透镜、凹透镜实物,学生观察.但告诉学生不能用手摸.让学生自己观察.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透镜的剖面图,对照实物讲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什么是薄透镜.简要说明它们在生活和科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引导同学先找出带有共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什么?再分析不同类别的透镜有什么不同特征.用投影仪打出如下六个透镜的截面图,使学生能明确辨别出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教师在黑板画课本上的图6-8,讲解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和透镜的光心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二、焦点焦距1.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说明:<1)光源发出的光是平行光,从无穷远射来的光是平行光,前边所提到的太阳光也是平行光。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三、功的原理》优质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三、功的原理》优质课教学设计

四、教师点拨考点一功知识归纳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计算公式:W=FS、克服重力做功W=Gh,克服阻力做功W=fs.注意公式中F 和S、G和h、f和S的三同性.3.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1J=1N·m。

4.三种不做功的情况:易错点:对功的概念的理解.考点二功率知识归纳1.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2.计算公式P=W/t。

功率的推导公式P=W/t=FV.3.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为W;1W=1J/s;1KW=1000W4.功率的大小由功和时间共同决定.易错点:功的多少不能反应功率的大小,因为还要考虑时间这个因素。

考点三机械效率知识归纳1.总功通常是指动力F做的功W总=FS.2.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公式为W有/W总×100%3.机械效率没有单位,总小于1.4.机械效率的高低并不能决定使用机械是省力还是费力,机械效率高只能说明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

易错点:.滑轮组竖直放置时与水平放置时机械效率的求法。

五、常考类型剖析:(益阳五年中考)1、(2019益阳21题10分)如图15所示是迫击炮供弹车。

钢缆绳以大小为100N的拉力F使炮弹匀速升高2m,若炮弹重为150N,求:(1)滑轮组提升炮弹所做的有用功;(2)拉力F做的总功;(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补充设问:你能任意添加一个条件求出拉力F的功率吗?2、(2019益阳14题4分)起重机将重为3×103N的混凝土板从地面缓慢吊起上升10m,又平移5m。

在上升的过程中起重机做功为 J,平移过程中起重机做功为J。

F甲乙 t /ss /m0 10 6 2 8 4 12 86 4 2 10123.(2019益阳22题10分)电梯的简化模型如图甲所示,考虑安全、舒适、省时等因素,电梯速度要经过增大、不变和减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改变拉力大小来实现的.某次上升过程中电梯所受拉力F 随上升高度h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这个过程用时1分钟,求这个过程中:(1)电梯上升的平均速度; (2)拉力做的功; (3)拉力做功的功率.4.(2019益阳21题10分)如图甲所示,重500N 的小车受到80N 的水平推力,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其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三、功的原理》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三、功的原理》优质课教学设计_1

第六章功和能《三、功的原理》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节课的学习,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和后现代主义。

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活动,通过“科学探究→收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建构概念”的教学流程,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和直接用手提升物体的过程,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总结得到机械功的原理,并通过度析建立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的概念,进一步深入理解机械功的原理。

二、教学背景分析1、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简单机械、功的概念基础之上,通过实验探究收集数据、交流讨论,建立概念的教学,是对简单机械的拓展和深化,进一步理解功的原理合机械效率,是学生探究水平提升的过程之一。

2、初二学生现阶段水平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水平较强,逻辑思维水平发展水平不高,但具有一定的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已初步具备收集、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水平。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使用有些简单机械能够省力,使用有些机械能够省距离,也知道W=FS,但使用简单机械能不能省功学生是不清楚的,而机械效率的概念学生更是陌生的。

通过探究,对比手直接提升物体做功和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做功,理解机械功的原理,教师引导学生实行理论分析从而建构机械效率的概念。

4.教学准备滑轮1个、100 g钩码一盒、绳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3)知道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式。

(5)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会用刻度尺测距离,会计算功的大小和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的活动,会信息收集。

(2)经历信息处理过程,能对数据实行初步的分析、归纳、总结、概括。

(3)通过探究实验和测定性实验的测量操作过程,经历测量实验过程,掌握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四、机械能》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四、机械能》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机械能教学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能利用能量的初步知识分析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2、经历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加深对影响动能因素的理解,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素养,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水平。

3、经历影响动能因素的探究过程,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在探究合作的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水平,形成尊重事实、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动能及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怎样判断物体有无能量。

教具:斜面,力学小车,砝码,斜槽,钢球,木块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播放多个与能相关的画面,并从课本实例汽车限速问题引入新课。

2.归纳画面中的共性特点:都在做功3.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的实验。

(让学生观察分析碰撞过程中)钢球对木块做功了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利用学生归纳分析的结果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强调能够做功,而不是正在做功)。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观察多媒体画面,并对其分类引出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1)动能:物体因为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2)重力势能:物体因为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所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3)弹性势能:物体因为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理解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2.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1)创设猜想我们认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不止一个,我们应该怎样设计样的实验方法实行探究呢?(控制变量法)(2)我们怎样控制小车的速度呢?(让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运动到水平面上时,它们的速度相同)(3)我们怎样判断物体具有动能的大小?(转换法,观察木块的移动情况)如果要探究速度对动能的影响,谁能叙述一下实验过程?(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度滑下,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观察木块被撞击移动的距离,分析得出结论)教师演示11.3-2图实验,学生观察你观察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质量一定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三、功的原理》优质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三、功的原理》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题八年级物理 6.3 功的原理 学案二、机械效率1、在使用机械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份额越多越好。

它反映了机械的一种性能,物理学中表示为____________。

2、定义: 跟 的 叫做机械效率,用符号____来表示。

3、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百分数表示。

总数小于___。

5、调高机械效率的办法(1)、减小额外功:减小动滑轮的_____、减小滑轮和绳之间的______。

(2)、增大有用功:增加____的质量,来提升有用功在总共的比例。

习题1.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中准确的是 ( )A .越省力的机械,效率越高B .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效率越高C .做相同的功,额外功的值越小,效率越高D .做功越快的机械,效率越高2、如图,忽略绳重和摩擦,用拉力F 拉着10 N 的重物匀速上升,绳子自由端移动1 m ,动滑轮重力2 N ,求:(1)拉力F ;(2)物体上升的距离;(3)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学习目标1、通过机械(动滑轮),分析做功情况,理解到有用功和额外功,区分两次做功的不同之处,讨论不同的原因,引导出额外功。

2、使用机械,不可避免的做额外功。

从而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

3、通过实验,测量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通过度析,得出计算机械效率的公式重点 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知道机械效率。

难点知道机械效率一、有用功和额外功 活动一、看一看分析表格: 1、结论:使用动滑轮比直接提升物体_____(省功或不省功)。

2、推论:使用任何机械_____(省功或不省功),人们称这个结论是功的原理。

活动二、填一填1、有用功:无论是否使用滑轮,钩码都被提升了,这部分功是 要做的(工作目的)。

2、额外功:若用滑轮组提升钩码,我们还 克服动滑轮本身所受的 以及 等因素的影响而多做一些功。

(无用付出)。

3、总功:利用机械所做的功。

(实际付出)。

4、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是 做的功。

即W 总=_______5、对照上表找到有用功W 有 =_____ ;总功W 总=_______;额外功 W 额=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6章 第一节 透镜(第1课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6章 第一节 透镜(第1课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透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体会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2)通过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室验,训练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学会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質特征。

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

(2)通过光的折射的知识在实际光学器材中的应用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乐于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态度。

仪器材料:老花镜、近视镜、透镜一组、光源、刻度尺、白纸板。

教学过程:一、问题提出1、透镜的种类问:“在生活中你用过或见过哪些镜子?”调动学生将自己见到过的各种各样的镜子都写出来,并引导学生对这些镜子进行分类。

指出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的能让光透过的这一类镜子即透镜。

发给学生各种类型的透镜。

每个发给学生的透镜都要配有镜头纸,告诉学生用手摸透镜时要垫着镜头纸,但不能触摸透镜的光学面,以保护光学器材,养成爱护光学器材的好习惯。

总结并画出或投影出几种不同类型的透镜,说明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为凹透镜。

学生与老师一起讨论举出各种镜子:穿衣镜,三棱镜,哈哈镜,交通镜,平光镜,老花镜、近视镜等。

学生讨论黑板上的例子可分为几种类型:镜面是平的,是弯曲的,只能反射光的,能透光的。

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

由学生回答各种透镜的不同之处:有的中间厚边缘薄,有的中间薄边缘。

学生体会近视眼镜中间较薄,边缘较厚,是凹透镜;远视眼镜中间较厚,边缘较薄,是凸透镜。

结合教材中的讲解(可用投影片或课件辅助),使学生认识到透镜表面的形状特征,从而引出主光轴和光心的概念。

讲述《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中的旅行家们为什么能冰透镜来生火?引出下面要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精编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5课时和第七章7课时教学课件设计

精编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5课时和第七章7课时教学课件设计

应用
u>2f 2f>u>f
u<f
倒立 倒立 正立
缩小 放大 放大
实像 实像 虚像
f <v <2f v ﹥ 2f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新课学习
想一想
1、u=2f时,成像有什么特点? 倒立等大的实像,物像异侧
2、u=f时,成像有什么特点? 不成像
新课学习
规律总结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实像异侧倒,物远像近小; 虚像同正大,物近像变小。
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倒正可能 跟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新课学习
实验方案
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 逐渐移近,观察成像情况。
新课学习
实验器材
蜡烛(物)
凸透镜
光具座
光屏
新课学习
实验装置
新课学习
实验方案
为什么?
1、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 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移动蜡烛,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 清晰的像,观察像,记录数据。 3、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变化。记录数据。
二、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
导入新课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新课学习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认识像距、物距
2F
F
物距u
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F
2F
像距v
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新课学习
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像的倒正、大小、虚实与什 么因素有关?
猜想假设
你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吗?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 直线叫主光轴。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教案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教案

透镜年级八科目物理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一、透镜授课类型新593授课标依据 2.3.5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一、教材分析《透镜》一节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这一节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学会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基础上,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2、能在图中标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3、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体会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2、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得出两种透镜形状的不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2、养成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3、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养成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会聚、发散。

2、会作透镜特殊光线光路图。

五、教法学法观察法、演示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六、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引入【ppt展示】画外音——这是2006年8月发生在重庆的一场森林火灾,这场大火仅6个小时就燃过500多亩。

但是,你知道引起这场火灾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吗?竟然是一瓶没有喝完的矿泉水!生:(议论质疑)半瓶没喝完的矿泉水能有这么大的破坏性吗?【导入课题】待学生议论后,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想知道一瓶矿泉水为什么会闯下这么大的祸吗?要解决这个困惑,学习今天的知识你就能理解了。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二 学生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八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二 学生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八
分析部分学生的数据中出现的错误,和学生一块探讨出现错误的可能情况.并改正.
学生讨论得到的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共同特点:倒立,光屏可接到,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是实像.
提问;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多远处在光屏上得不到像了?
如果把光屏取下,从光屏这一侧观看: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结论:看到一个放大、正立的像.这个像与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有什么区别?
提练学生猜想中的知识点,确定本节探究活动.
在此给学生介绍物距(u)、像距(v)的意义.
学生回答现象并总结:凸透镜可以成像.
学生进行猜想:
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制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计划
A.选用与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相关的器材.
制定计划
教学过程
B.让发光体经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等大的像.
(2)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
(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学生小组讨论
选择现有器材,自己设计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
探究前的一些准备工作:
学生设计实验中要用到的表格.
2.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1)平行光会聚法
(2)远物成像法
3.认识光具座,将实验器材按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顺序放置.并注意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
学生探究实验过程:将蜡烛火焰与透镜的距离由远及近,即物距由大到小移动.观察成像特点.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格.分下面几种情况研究: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6章第1节透镜教案 (1)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6章第1节透镜教案 (1)

1.多媒体课件;2.圆形、方形玻璃缸各一个、水、鱼、透镜一组、光源、实物投影仪、激光手电筒、白纸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活动一、展示 :观察鱼缸中的金鱼,引发学习兴趣与欲望,将学生从生活引向物理。

师:(手托养有金鱼的方形鱼缸)同学们,请你们观察一下老师所养的金鱼,并用你的手比划它们的大小。

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金鱼位置吗?这是光学中的什么现象?观看、思考、讨论吸引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类,定义透镜的名称。

师:同学们,你们能把刚才看到的现象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生:两类:一类能成放大的像;一类能成缩小的像。

生:成放大像的镜片是中间厚边缘薄,成缩小像的镜片是中间薄边缘厚。

师: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把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四、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知识框架:课堂检测透镜的种类以及作用检验成果巩固知识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1)课本第5页,第1题;(2)补充练习。

2.课下作业:(1)课本第5页, 2题;(2)补充练习。

完成作业。

巩固、拓展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第六章第1节透镜一、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C1C2,简称主轴。

光心:在透镜的中心,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三、焦点和焦距四、三条特殊光线教学反思3、本节课在设计上,第一:我采用圆形、方形鱼缸作为引课,其实有一定的风险,因为圆形鱼缸单个面并不是透镜而是一个单曲面折射,只有穿过鱼缸看才是,这一点在下节习题课当中要注意交代一下。

第二:在让学生想办法的辨别透镜的种类时,在看的环节还需要提示一下学生,看分为远看、近看,要不然有的学生想不到或想不全。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二 学生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二 学生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

二、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本节是前面《透镜》知识的延伸和升华,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对今后进一步探究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在整个光学部分,教者应有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八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观看“蝴蝶杯显影”的神奇现象,激趣设疑,引入新课。

【设疑】蝴蝶杯,古代饮器之一,以杯中“酒满蝶显,酒干蝶隐”的奇特视觉效果而千古流传,被世人美誉为“千金之宝”。

注入酒后的蝴蝶杯为什么会显示出蝴蝶栩栩如生的画面呢?二、合作探究,建构知识(一)提出问题【复习提问】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各有何特点?2.它们成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何不同?学生思考后个别回答:1.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照相机成像时离镜头较远,幻灯机成像时离镜头较近,放大镜成像时离凸透镜最近。

【前置补偿】认识物距(u)和像距(v)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以“蝴蝶杯显影”这一神奇现象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复习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及各自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关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为学生的合理猜想提供依据前置补偿物距、像距,为提出问题时正确、简洁表述做学生:物距。

(二)猜想与假设【猜想】聆听学生猜想,对学生的猜想做出评价 (三)设计实验【过渡】猜想的正确与否需要实验进行证明,下面我们共同设计实验,证明猜想是否正确。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二、功率》优质课教学设计_2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二、功率》优质课教学设计_2

功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建立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2)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功率的公式实行简单的计算。

(1)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建立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2)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功率的公式实行简单的计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测量生活中常见的功率,学以致用。

二、教学重点: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利用公式实行计算。

教学难点: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种情况下谁做功最快呢?
引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和概念。

这两种车型,谁做功快?
板书设计 功率
一、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1、做功相同时,所用时间越少,做功越快。

2、做功所用时间相同时,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3、功除以做功所用时间。

二、功率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3.公式:t
W P =
P-功率--W
W-功 -- J
t-做功所用时间- s
4.单位:国际单位:瓦特符号:W
常用单位:KW
5.换算关系: 1KW=1000W。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一、功》优质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一、功》优质课教学设计

丰南区大新庄中学导学案对杠铃做了功;2. 不劳无功:物体靠惯性移动一段距离,并不是受到力的作用向前运动。

如抛出的篮球,会向前飞行一段距离,但人已经“无能为力”,所以这个过程中人不会对篮球做功;3. 垂直无功: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该力没有做功。

如手提桶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水桶虽然受到了手的提力作用,因为提桶的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跟水平地面垂直,所以在水平方向走得再远,手的提力对水桶没有“成效”,所以提力没对水桶做功。

二、功的计算实行功的计算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要弄清研究的对象,明确要计算哪个力所作的功。

要用所需要的力乘以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公式中的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为物体在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当堂检测】1.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在水平方向的拉力作用下,沿拉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则下列判断准确的是( C )A.文具盒所受重力做了功 B.文具盒所受支持力做了功C.文具盒所受拉力做了功 D.没有力对文具盒做功2.一位同学沿教学楼的楼梯从一楼匀速上到三楼,该同学上楼做的功最接近( B )A.30000J B.3000J C.300J D.30J4.起重机将1000N的重物匀速竖直提升3m后,又把重物水平移动了1m,则起重机对重物所做的功是( C )A.1000JB.2000JC.3000JD.4000J3.如图所示的几个情形中,所提到的力没有做功的是( D )A B C DA.物体在绳子拉力作用下升高 B.静止的小车在拉力作用下运动起来C.汽车在刹车阻力的作用下速度减慢 D.人用力搬石头,石头不动5.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在光滑水平面、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如图所示),该力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说法准确的是( C )A. W1<W2<W3 B. W1<W2=W3 C. W1=W2=W3 D. W1=W2<W36.将重力为10000N、体积为0.2立方米的物体在水中匀速提升2m(未露出水面),。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一、功》优质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一、功》优质课教学设计
利川清江外国语学校教案
学科:执教教师:执教时间:
一、学情分析
二、教案
课题:三、功
1、教材分析
功这个节的内容包含重要的两个要素即力与距离,学生前面都学习过。这两个量又比较抽象,结合在一起又有方向的问题,所以不好理解,不容易形成功的概念。
2、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做功,知道做功的两个关键要素。
(2)依据功的概念判断有没有做功。
(6)在上面两个基础之上让学生做课本作业P107中的第三题,在学生做完之后,提示做题规范问题。题目中给的是物重,做题时却用的物重这个量代替F,再结合二力平衡知识,引导出克服重力上拉物体做功。再结合问题中水平推动木箱问题延伸到克服摩擦力做功。
(7)例题讲解,在讲解中注意格式规范,功的计算中注意的两个要素问题。另外功的计算变式问题要适当提醒。
(3)功的计算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水平,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
3、重点难点
(1)重点功的计算(W=Fs)
(2)难点功的概念
4、学法指导
观察分析讨论总结
5、教学过程(详案)
个人智慧展示
一、导入
1、结合学生当前在搬寝室的事实,从原来的低层搬到比较高的楼层,学生比原来累一些。这个累一些就是我们今天要搞清楚的原因即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功。
四、合作探究
(1)能够先做一个示范,然后让学生描述。在同学们描述过程中,找出不足或者听出他们比较有新意的描述,表扬或者点拨。通过这个过程训练了学生的表达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为学生后面功的定义理解打下一个基础。(自学对学与成果展示结合教师指导)
(2)课本上面功的定义是通过上面学生描述的物理情景为基础直接给出的。在描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出上一个问题所包含的两个共同之处:力以及沿力方向移动的一段距离。围绕这两点结合课本定义加深学生对功这个定义的理解。(成果展示结合教师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题: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6-1 透镜课时: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体会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2、通过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室验,训练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学会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質特征.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2、通过光的折射的知识在实际光学器材中的应用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乐于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态度.教学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光路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

怎样测凸透镜的焦距。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具盘、光源教学过程:§6-1 透镜(一)引入课题列举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幻灯机的镜头、以及电影放映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二)新课教学一、透镜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

出示凸透镜、凹透镜实物,学生观察.但告诉学生不能用手摸.让学生自己观察.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透镜的剖面图,对照实物讲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什么是薄透镜.简要说明它们在生活和科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引导同学先找出带有共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什么?再分析不同类别的透镜有什么不同特征.用投影仪打出如下六个透镜的截面图,使学生能明确辨别出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教师在黑板画课本上的图6-8,讲解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和透镜的光心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二、焦点焦距1.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说明:(1)光源发出的光是平行光,从无穷远射来的光是平行光,前边所提到的太阳光也是平行光。

(2)让透镜正对着射来的平行光,这样入射光线将与主光轴平行,我们只研究与主光轴平行2.观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演示实验,并通过分析进一步认识什么是会聚,什么是发散.3.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通过三棱镜以后的光路,从理论上弄清凸透镜为什么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为什么对光起发散作用4.教师画出会聚光线的光路图.讲述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对照光路图讲解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5.凸透镜焦距大小反映了凸透镜对光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强,折射光偏折得就越厉害.每个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6.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1)教师画出会聚光线的光路图.讲述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对照光路图讲解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2)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把一个点光源(如:发光的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点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分析这时的入射光线是逆着原来折射光线的方向,根据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推想出结果。

教师小结:放在凸透镜焦点处的小灯炮发出的光(即通过焦点的入射光),经过凸透镜变成平行光.因而利用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

结论:(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2)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被折射后平行主光轴射出。

因而利用凸透镜能得到平行光。

7.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教师用光具盘、平行光源、凹透镜做课本图6-12的演示。

在黑板上画出光路图.小结: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画图并讲解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发散光线,不会相交于一点.但它们的反方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也叫凹透镜的焦点.由于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因而叫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结论:(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2)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被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8.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凸透镜以后会变得收拢些,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聚于一点。

如下图所示,以S点发出的光是发散光束,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仍是发散的,并不能会聚,凸透镜在这里的作用只是减弱了它的发散程度。

凹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凹透镜以后会更散开一些,但是散开不一定不能会聚,如下图所示,从左侧来的两束光由于凹透镜的作用没有在S 点会聚,而是在S′会聚,它减弱了入射光的会聚程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当判断透镜对光束是起会聚作用还是发散作用时(或者根据给定的光束判断透镜的种类),一定不能仅仅依据折射光是否能会聚于一来判断透镜的作用或种类,而应当对折射光束与入射光束进行比较,再依据前边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课堂小结学到了什么?一、透镜的分类:二、概念: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

2.光心(O) ---主光轴上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3.焦点( F)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4.焦距( f )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三、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2.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四、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布置作业:P4 1~3练习册本节练习板书设计: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6-1 透镜1.透镜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2.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会聚作用凸透镜也称会聚透镜凹透镜:发散作用凹透镜也称发散透镜3.凸透镜焦距测量方法:太阳光聚焦法4.三条特殊光线:教学反思:教学课题:§6-2 探究——凸透镜成像课时: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虚像和实像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教学重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教学难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教具: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多媒体.教学过程:§6-2 探究——凸透镜成像通过上节课对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学习,我们发现都用到了凸透镜。

用到的都是凸透镜既然都是凸透镜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情况?凸透镜呈现的规律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什么来证明?----实验那么这个实验应该选择那些器材,如何设计?呢学生教师共同选出所需要的器材。

师生共同选择出合适的设计方案,并分析选择的依据。

教师引导:有了器材,那么这些器材的位置该如何放置更为合理。

教师引导学生试做根据不同同学的发现学生找出问题可能的情况如下:1)什么时候成倒立缩小的像?2)什么时候成倒立放大的像?3)它只能成倒立的像吗?4)它成的像都能用白屏接住吗?学生动手实验,逐一检验和证明出现这些情况的原理。

学生总结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结论: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雨二倍焦距是成倒立缩小的像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像。

3)从同一侧看去,凸透镜可以成正立的像。

范围是: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

4)凸透镜承德像可不被光屏承接,就是成正立放大的像时。

教师引导提出:为什么正立放大的像并不能被光屏接住?教师采用多媒体演示。

解释:能被光屏借助的像是真实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象;而不能被光屏接住的像是虚象,它是折射光线的反向沿长形成的。

布置作业:P7 1~3练习册本节练习板书设计:§6-2 探究——凸透镜成像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2、3、实象和虚象的区别:教学反思:教学课题:§6-3 生活中的透镜课时: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教学难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教具: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教学过程:1、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2、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是什么?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镜。

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透镜。

§6-3 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先出示真实的照相机,让学生仔细观察照相机的镜头。

镜头的作用相当于那种透镜?——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

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暴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想想做做:制作模型照相机把模型照相机对准某个人或物体,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屏幕间的距离,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一个清晰倒立的像。

二、投影仪投影仪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仪器,照图3。

2-4介绍投影仪的构造。

投影仪的投影镜头是什么透镜?——凸透镜演示: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

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图案清晰的像。

观察相的大小、正倒。

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像。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三、放大镜放大镜也是凸透镜,是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

请同学们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并改变放大镜到字的距离,观察字的放大情况。

——能成放大的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同一侧。

布置作业:P9 1~3练习册本节练习板书设计:§6-3 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