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了解物理学史-【口袋书】中考物理知识手册
物理-中考常考知识手册
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 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 3×108m/s。光在水中速度 为真空中光速的 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 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
反射。
(减小) 像距减小
(变小) 像变小
四1、、成眼像睛原理和:眼镜从物体发出的(光增线大经)过晶状体等一(个变综大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
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 的位置可看
1
3
2
到日全食,在 2 的
位置看到日偏食,在 3 的位置看
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6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 置比实际位置 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 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 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虚像 。
中学物理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学物理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学物理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物理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中学物理学旨在向学生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
以下是中学物理学史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古代物理学:古代文明国家在探索自然界时发展了一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其中,古希腊学者提出了了解物质构成的原子论,人们开始了解火、水、土和气体等自然元素。
2. 牛顿力学:17世纪,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其中阐述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三定律和运动定律。
这些定律和原理成为了后来力学研究的基础。
3. 热学和热力学:18世纪,卡尔文·卡门迪尔和约瑟夫·布莱克等科学家对热量的本质和传导进行了研究,奠定了热学和热力学的基础。
约翰·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解释了物质内部的运动和热现象。
4. 电磁学:19世纪初,科学家开始研究电和磁现象,并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奥斯特、法拉第和法拉第-安培定律等的发现推动了电磁学的发展。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了电和磁场的关系。
他的工作成为了电磁学理论的基础。
5. 玻尔原子模型:20世纪初,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提出了玻尔模型,描述了原子结构和量子理论。
他的工作奠定了原子物理学的基础,也为后来的量子力学研究做出了贡献。
6. 相对论: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解释了相对速度、时间和质量的变化,广义相对论则描述了引力和物质对时空的影响。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在现代物理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7. 量子力学:20世纪20年代,量子力学的理论开始发展。
量子力学描述了微观世界的行为,解释了原子和粒子的能量、位置和态的概率性。
波尔、斯卡罗、海森堡和朗道等科学家为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做出了贡献。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口袋书】2023年中考物理必背知识手册(思维导图+背诵手册)
的 状 会改变 状体的
的因
方
程度,使物体的 总能 在
上。
1.
:
是指 球在 放 状态下,平行光线(一般 为来自 5m 以外)经 球 光系 后
在
之前,产生远距 物 。所以
的远点不在无 远处,而在 个有 距离处,
的进点也比正常 ,
的明 距离小于 25cm。
(1)特点:
只能看 处的物体,看不 远处的物体。
(2)原因:
第一 成的物 作为“物体”,经过目 的第二 成 。
2.由于我们观察的时候是在目 的另外一 ,第二 成的 应该是一个 ,这样 和物才在同一 ,
因此第一 成的 应该在目 (
2)的一 距以内,这样经过第二 成 ,第二 成的 是一个放
大的正 的 。
★知识点 三:
1.
:望远 也是由两
(目 和物 ) 成,它的结 特点是物 的 距长而目 的
光线进入 内的 度,
防止 因 光照 而受 。
3. 状体: 状 的 放而改变厚度,可以
4.
:内
着玻璃体, 球 中的
远 的 距,让我们 物 ,相当于 的 。 含有相当多的 素,有 光作用,使得 内 变
得
一样。
5.
:含有非常多的 光
,有 状
和状
,分别
及明
,
接受
光 而成 ,就相当于照相 的 。
二
原理
原理: 球的 造和成 的原理与照相 相似。照 有 头、光 、 装置、 和
1. 点:当 状体变得最 平时, 能看 的最远点叫做远点。正常 的远点在无 远处。
2. 点:当 状体变得最 起时, 能看 的最 点叫做 点。正常 的 点一般为 10cm 处。
9.1 压强-【口袋书】2022年中考物理考前回归教材备考系列(复习思维导图+必备知识手册)
图五:减小压强例子
一、考点导图
二、真题再现
考向一:压强的概念
1.(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的棚顶高度约为5m;
B.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30m/s;
C.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
D.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压强约为1.2×105Pa
【答案】C。
【解析】A.教室的棚顶高度约为3m,故A不符合题意;
B.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故B不符合题意;
C.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故C符合题意;
D.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压强约为 ;
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021·浙江杭州市)在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数学方法,如公式、图像、比例等。下列科学概念可以使用数学方法表示的是( )。
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微点拨二】压强的计算
压强的计算是本节的热门考点,是考查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压强的计算分为简单计算和大型计算,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大型计算题三种类型。
进行压强的计算需要注意:一、单位统一:各物理量单位都使用国际单位;二、分清压力和受力面积(压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受力面积不一定是物体的底面面积);三、会利用压强公式的变形公式计算其他物理量。
【答案】(1)静止;(2)电磁波;(3) 。
【解析】同步轨道卫星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改变,它相对于地面是静止。
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路边共享单车上的智能锁内均包含北斗定位装置,智能锁通过电磁波来接收北斗卫星信号。
单车的重力为:G=mg=20kg×10N/kg=200N
单车对水面地面的压力为:F=G=200N
A. 逃生锤的锤头很尖;B. 载重车装有很多车轮;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口袋书】2023年中考物理必背知识手册(思维导图+背诵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思维导图】【必背手册】 ★知识点一:杠杆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1)“硬棒”泛指有一定长度的,在外力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
(2)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任何形状的。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O”表示。
它可能在棒的某一端,也可能在棒的中间,在杠杆转动时,支点是相对固定;(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用“F 1”表示;(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用“F 2”表示;(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1l ”表示;(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2l ”表示。
注意:无论动力还是阻力,都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
一般情况下,把人施加给杠杆的力或使杠杆按照人的意愿转动的力叫做动力,而把阻碍杠杆按照需要方向转动的力叫阻力。
力臂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的,其力臂为零,对杠杆的转动不起作用。
【知识拓展一】杠杆作图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 找支点O;⑵ 延长力的作用线(虚线);⑶ 画力臂(实线双箭头,过支点垂直于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 标力臂。
【知识拓展二】杠杆五要素的理解(1)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但在外力的作用下不能变形。
例如:撬棒、跷跷板、抽水机、手柄等。
(2)定义中的力,是指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和阻力,且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一定是相反的,但动力和阻力不一定相反。
(3)杠杆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而不是平动。
(4)不论动力和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作用于杠杆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
(5)阻力绕支点转动的方向与动力绕支点转动的方向相反。
(6)不可把从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作为动力臂,或把从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作为阻力臂。
【知识拓展三】杠杆支点的辨别方法支点是相对于杠杆不动的点,但支点一定在杠杆上,支点不一定与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在同一直线上,也不一定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之间。
中考物理知识手册-全国版
等)。
如下图:甲图表示声音响度大、音调低;乙图表示响度小、音调高。
3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音色不同。 7、噪声(环保角度):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以及对人们所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 音叫做噪声。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 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dB;为保证工 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dB。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8、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内的胶片。
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
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
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
(s
1 2
s总
1 2
vt总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
5、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
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
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20、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发现了光的色散
现象。
21、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初中物理】中考物理学史知识点精选
【初中物理】中考物理学史知识点精选
【摘要】
中考
虽然迫在眉睫,但备考仍须要切合考纲、教材和自己的实际。
只有坚实有效率,科学合理,冲刺就可以事半功倍,获得理想的效果。
物理网整理了中考物理学史知识点优选期望对同学们存有协助!
1、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恒速前进:意大利伽利略
运动物体不受到外力不仅速度大小维持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维持不变:法国笛卡尔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英国牛顿
2、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有:德国奥托格里克
托里拆利实验,首先测出大气压的值:意大利托里拆利
3、首先通过实验获得电流跟电压、电阻定量关系(即为欧姆定律)
通过实验最先精确确定电流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即焦耳定律):
4、辨认出电流的磁场(即为电流的磁效应)的(首先辨认出电和磁有联系)奥斯特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电和磁的联系)1831年英国法拉第
5、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在)、杠杆平衡条件(又叫做杠杆原理):希腊阿基米德
6、判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关系的法则(即安培定则):法国安培
7、电子的辨认出:英国汤姆生8、白炽灯浸的发明者:美国爱迪生
9、小孔成像:最早记载于《墨经》10、光的色散:牛顿
11、氩气的辨认出:1894年英国瑞利(与化学家拉姆塞合作)
12、超导现象(零电阻效应)的发现:1911年荷兰昂尼斯
13、早期电话的发明者:贝尔
14、电报机的发明:莫尔斯
15、应验了电磁波的存有,创建了电磁场理论麦克斯韦
16、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口袋书】2023年中考物理必背知识手册(思维导图+背诵手册)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思维导图】【必背手册】★知识点一:质量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m”表示。
2.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
换算关系: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
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同种物质,体积越大,其质量也就越大。
【微点拨】质量的概念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如:铝勺、铝锅都是由铝组成的,牙签和木块是由木材组成的。
所以“物体”是指具体的东西;“物质”是做成物体的材料。
2.质量是描述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物体所含物质多,其质量就大。
3.物体的质量不随其形状、状态、温度及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所以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知识点二:质量的测量1.测量工具:台秤、天平是我们常用的质量测量仪器,如下图所示。
2.托盘天平的构造:托盘天平是学校实验室常用的质量测量仪器,它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名称如下图所示。
3.托盘天平的使用:(1)测量前:①放平: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
②归零:用镊子把游码移轻轻拨至标尺左侧零位。
③调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水平平衡。
即使指针指静止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上。
(2)测量时:①左物:把待测物体轻放在左盘中。
②右码:估计被测物体质量的大小,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轻放在右盘中。
③游码:用镊子轻拨游码,使横梁水平平衡。
④读数:把右盘中砝码的质量数和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相加,就得到物体的质量。
(3)测量完: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盒中。
【微点拨】(1)测量时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2)保持天平干燥,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3)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不要把砝码弄脏,以免锈蚀;(4)在使用前首先要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标尺上的分度值;(5)天平指针偏左偏右与平衡螺母旋出旋入的关系: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左侧说明左边沉,平衡螺母应向右移;指针偏向右侧说明右边沉,平衡螺母应向左移。
中考物理史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史知识点总结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学科,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现象和规律。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正式成为一门学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物理学史进行一个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1. 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时期是物理学发展的起点。
在这个时期,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开始对自然世界进行思考和研究。
其中最著名的是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柏拉图提出了一种对自然现象进行理性思考的方法,他认为数学是揭示自然规律的关键。
而亚里斯多德则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自然界的观点,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由四种元素构成的,分别是地、水、火和气。
这些观点虽然在今天已经被否定,但是在当时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们开始对自然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研究。
伽利略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地心说的反驳,并且通过实验观察到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证据。
伽利略的成就为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3. 牛顿时期牛顿是物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贡献为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牛顿提出了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这些理论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为后来的科学家们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工具。
4. 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20世纪是物理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物理学进展。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理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奇特性。
量子力学的发展也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一大成就,量子力学颠覆了牛顿力学的经典观念,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规律。
这些理论的提出为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5. 当代物理学当代物理学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许多新的领域和理论正在不断涌现。
例如,超弦理论和黑洞理论是当代物理学的热门研究领域。
这些理论试图揭示宇宙中最基本的规律,对人类认识宇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考物理必背第二章 声现象-【口袋书】2023年中考物理必背知识手册(思维导图+背诵手册)
第二章声现象【思维导图】【口袋知识】★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3.探究声音的产生(1)轻压喉部:轻捏喉部,然后说话或者唱歌,发声时,手指感到喉咙在振动;停止发声,振动停止,声带(固体)振动发声。
(2)拨动橡皮筋: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然后再捏住橡皮筋:拨动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嗡嗡”声,能看到橡皮筋在不停地振动;捏住橡皮筋时,橡皮筋不再振动,不再发声,橡皮筋(固体)振动发声。
(3)吹响笛子:笛子发声时,把手放在笛孔处,能感觉到气流的振动;停止吹气,没有振动的气流,笛声消失。
空气柱(气体)振动发声。
(4)用筷子搅动水(不要碰触水盆):水发出“哗哗”的声音;当水面平静下来,水不再振动,不再发出声音,水(液体)振动发声。
(5)敲鼓:(1)敲鼓时,鼓面上纸屑的跳动;(2)敲鼓时,鼓面附近的蜡烛火焰晃动;说明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
(6)敲击音叉:敲击音叉时,音叉附近的乒乓球跳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7)正在发声的音箱:用手按住音箱的纸盆,感觉到纸盆在振动。
4.确定声源:弦乐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管乐是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打击乐是由被打击乐器的振动产生的等。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口袋书】2022年中考物理考前回归教材备考系列(复习思维导图+必备知识手册)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考向一:质量的概念与单位换算(2020•鄂州)一艘船将一箱质量为100kg的科研器材从赤道运送到南极,在运送的过程中物体没有损失。
则物体的质量将()。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确定【答案】C。
【解析】质量是指所含物质的多少,不随空间位置、状态、环境温度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考向二:质量的估测(2021·河南中考真题)以下是一位中学生对自身情况的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A.体温约为26℃B.眨一次眼约用1minC.质量约为50kg D.手掌宽度约为50cm【答案】C。
【解析】A.体温约为37℃,故A不符合题意;B.眨一次眼约用2s,故B不符合题意;C.质量约为50kg是合理的,故C符合题意;D.手掌宽度约为10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向三:质量的测量(2019·贵港)在今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理化实验技能考试中,某同学在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时,在天平的右盘加减砝码过程中,他发现:当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若将这个砝码取出,指针偏左。
则要测出物体的质量,该同学下一步的正确操作是:取出质量最小的砝码,________。
天平平衡时,天平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答案】移动游码;32.6。
【解析】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如果发现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而取出这个砝码时,指针又偏左,则说明需要移动游码来使天平获得平衡。
因此,下一步的正确操作是:取出质量最小的砝码,移动游码。
由图知,右盘中砝码总质量为30g,游码所指的位置对应的质量为 2.6g,则该物体的质量为30g+2.6g=32.6g。
考向四:密度的概念(2020•鞍山)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B.“铁杵磨成针”时铁的密度发生了变化C.冰的密度是0.9×103kg/m3,表明1m3冰的质量是0.9×103kg/m3D.宇航员把月球岩石标本带回地球,标本的质量不变【答案】D。
中考物理必背第一章 机械运动-【口袋书】2023年中考物理必背知识手册(思维导图+背诵手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思维导图】【口袋知识】★知识点一:长度与长度测量1.长度:长度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1km=103m、1m=103mm、1mm=103μm、1μm=103nm;1m=10dm=100cm。
2.长度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1)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等。
用于精密测量的,还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正确使用刻度尺a. 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量程是指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零刻线是否被磨损。
如图(1)所示。
图(1)刻度尺b. 正确放置刻度尺。
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时,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c.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d.读数时,要注意区分大格和小格的数目,读出准确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如图所示,上图准确值是3cm,估读值是0.2cm,所以该物体的长度为3.2cm;下图准确值是3.1cm,估读值是0.05c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3.15cm。
e. 记录数据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3.长度的估测长度的估测应学会选择自己身边的事物作为标准,如:食指的宽度约为1cm,个人身高约为1.65m,课桌的长度大约为80cm等。
常见物体长度如下:黑板的长度大概2.5m、课桌高0.7m、课本高30cm,篮球直径24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20c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等等。
★知识点二:时间与时间的测量时间也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分钟(min)、小时(h)等。
初中物理知识手册
初中物理知识专题手册(全国通用)——(可用A4纸张打印成册)目录 (01)专题01 初中物理概念识记 (02)专题02 物理公式记忆大全 (06)专题03 物理量单位及其换算 (10)专题04 物理规律解读 (12)专题05 记忆初中物理常量 (15)专题06 了解物理学史* (16)专题07解决估测类问题的思路 (18)专题08 物理易错点知识解析 (21)专题09 初中物理几种重要的物理方法解读 (24)专题10 中考物理作图题要领 (25)专题11 掌握年年考的8个重点实验 (27)专题12 物理问题解题规律总结 (30) (40)专题13 初中物理14个重要测量仪器使用与读数问题…专题01 初中物理概念识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2.参照物: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其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国际单位是米每秒(m/s)。
4.音调:声音的高低。
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
5.响度:声音的大小(强弱),常用分贝(dB)表示。
由发声体的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决定。
6.音色:声音的品质。
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体的发声方式决定。
7.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8.超声波:频率高于20 000Hz 的声音。
(1)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
(2)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
9.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 的声音。
(1)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2)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10.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1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八 九年级物理学史知识点
八九年级物理学史知识点物理学史知识点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重要的里程碑和突破性的发现。
本文将介绍一些八九年级物理学史中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物理学的发展过程。
1. 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17世纪末提出。
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成为自然界中力和运动规律的基石。
他的贡献不仅仅是这三个基本定律,还有万有引力定律和微积分学的发展。
2. 热学:热学是研究物体温度、热量和热能传递的学科。
18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弗里德里希·高尔丹发现了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的发明和工业革命的进程。
3. 电磁学:电磁学是研究电荷和电磁场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19世纪初,丹麦物理学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总结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开创了电磁学理论的发展。
后来,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将电磁学理论进行了完善和整合,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为电磁波的存在和光的本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4.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的性质的学科。
在物理学史上,人们对光的本质进行了漫长的探索。
在古代,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光是一种粒子。
然而,在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提出了波动理论,认为光是一种波动现象。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解释了光的粒子性,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波粒二象性理论成为光的本质的综合解释。
5. 原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及其结构与性质的学科。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约翰·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面包状模型”;其后,新西兰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通过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模型,并揭示了原子中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空间结构。
第十三章 内能-【口袋书】2023年中考物理必背知识手册(思维导图+背诵手册)
第十三章内能【思维导图】【必背手册】★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隙。
2.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具有物质的基本性质。
★知识点二:分子热运动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扩散:两种不同的物质可以自发地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扩散现象。
3.热运动:组成物质的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之中。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要点诠释】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物质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分子热运动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可以彼此进入对方中去的现象,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
例如:冷热水混合,虽然冷水分子和热水分子都能彼此进入对方,但不是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能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而灰尘颗粒、大雾中的微粒及烟尘中的微粒等肉眼能观察到的分子聚合体在外力下的机械运动,都不是扩散现象。
(3)扩散是人能够直接观察或感知到的宏观现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微观现象,人无法直接观察。
因此不能说“观察到分子无规则运动”,或“分子的扩散现象”。
3.扩散是人能够直接观察或感知到的宏观现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微观现象,人无法直接观察。
因此不能说“观察到分子无规则运动”,或“分子的扩散现象”。
★知识点三:分子间相互作用力1.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1)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处于正常状态的固态物质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基本平衡,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2)物体受到拉伸时,分子间距离变大,分子间引力更为显著。
(3)当物体受到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间斥力作用更为显著。
2.物质形态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1)固体:固体中,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有规律地紧挨在一起,所以固体既有一定的形状,又有一定的体积。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口袋书】2023年中考物理必背知识手册(思维导图+背诵手册)
,当 两物质体 都是 V 时,m >m )。
如同一个 ,装 水和装 油相比 ,装 水的质量大。 5.气体有 空间的特点,比如 气 内 气用掉一 ,质量减小一 ,体 不变,则 度减小一 。
【微点拨】对
的理解
理解 度公 :
。
①同种材料,同种物质, 不变,m 与 V 成正比; 物体的 度 与物体的质量、体 、形状无关,
但与质量和体 的比 有关; 度 度、压 、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 度一般不同,所以 度
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 与 度 成反比;体 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 度 成正比。
③图象:如图所 :
。
微信公众号:初中知识点总结大全
微信公众号:初中知识点总结大全
【知识 解】
的
性
“ 度是物质的特性”的含义: 1 种物质都有它确定的 度,对同种物质来说, 度是不变的,而它的质量与体 成正比,例如对
(1)用 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m;
(2)在量 中 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 V1;
(3)用 线 住固体, 放 没在水中,读出固体与水的总体 V2;
(4)计算固体的 度:
= 2− 1 。
【微点拨】测量的原理:根据
可知,用 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 测出物体的体 V,就可
以求出它的 度。
2.液体 度的测量步骤如下:
(1)用 平 出烧 的质量 m1;
(2)将适量的液体 入烧 中,用 平 出烧 与液体的总质量 m2;
(3)将烧 中的液体 入量 中,读出量 中液体的体 V;
(4)计算液体的 度:
。
★知识点六:
的
1.
的
度能 改变物质的 度。在我们常见的物质中,气体的
新初三【物理】知识手册(超详版)
初中物理知识手册目录CONTENTS第一部分声 01 模块一声现象 02第二部分光 05 模块一光现象 06 模块二透镜 09第三部分力 11 模块一机械运动 12 模块二质量和密度 14 模块三力学基础 15 模块四压强 17 模块五浮力 19模块六功和能 20 模块七简单机械 22第四部分热 25 模块一热现象 26 模块二内能和热量 29 模块三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32第五部分电 33 模块一简单电现象 34 模块二欧姆定律 36 模块三电功和电功率 38 模块四家庭电路 40 模块五电磁现象 42附表 45 表 1 基本公式 45 表 2 常用单位换算 47第一部分声模块一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②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③一般情况下v四>0波>0气。
3 . 回声①区分原声和回声:时间间隔≥0.1s; 障碍物距离≥17m;②回声测距:4.波长、频率与波速①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即声波;②波速=波长×频率,即:v=λf。
1. 音调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②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③频率描述物体振动快慢,大小等于物体1s 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④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叫做次声波。
2. 响度①响度指声音的强弱②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 音色①音色反映声音特有的品质与特色;②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4.噪声的危害①0dB: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②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③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④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5.噪声的控制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6.声的利用①传播信息:回声定位、“B超”等;②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机、超声波碎结石等。
第二部分 光模 块 一 光 现 象1.光源①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等;②人造光源:蜡烛火焰、LED 灯等。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整理手册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整理手册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力、能量、波动、电磁现象等。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会学习到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这些知识将为他们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第一章:运动学运动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与运动相关的量。
常见的运动学知识点包括:1. 位移和速度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所经过的直线距离和方向。
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位移。
这里可以引入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分别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间隔内总共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以及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2. 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指物体的速度变化率。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加速度保持不变,速度随时间成等差数列变化的运动。
在这一知识点中,可以涉及到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和加速度-时间的图像,以及如何根据图像进行运动情况的分析。
3. 自由落体运动和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仅受重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
重力加速度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导致的加速度,通常取9.8m/s²。
学生需要了解重力加速度不受物体质量的影响,并能够应用相关公式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
第二章:力和牛顿运动定律力是引起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牛顿运动定律是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相关的知识点包括:1. 力的分类和力的合成力的分类包括接触力(摩擦力、张力等)和非接触力(重力、电磁力等)。
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形成的合力。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力以及如何进行力的合成。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需要理解惯性的概念,并能够应用惯性解释和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3.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公式F=ma表明了力和加速度的直接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6 了解物理学史
一、热学
1.布朗:“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子在水中无规则运动)
2.开尔文:把-273摄氏度作为绝对零度。
二、光学
1. 1672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证明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2.中国墨子发现小孔成像
3.美国梅曼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它能产生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的光——激光。
华裔物理学家高锟提出用光纤通信的构想,这使得用光进行
通信的幻想得以实现。
三、力学
1.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的结论;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的研究。
3.意大利物理学家发现单摆的等时性
4.法国笛卡尔发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
5.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用其名字命名为力的的单位。
6.希腊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杠杆平衡条件(又叫杠杆原理)。
7.德国奥托克里格利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8.意大利托里拆利最先准确测出大气压的的值(1643年)
9.胡克发现胡克定律(F=kx)
四、电学
1.荷兰昂尼斯发现超导现象(1911年)
2.美国爱迪生发明灯泡(1879年)
3.英国汤姆生发现电子((1897年)
4.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1776年) ,并用其名字命名为功率的的单位
5.英国焦耳发现焦耳定律,最先确定出电热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1840年),并用其名字命名为能量的的单位
6.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建立欧姆定律(1826年) ,并用其名字命名为电阻的的单位.
7.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五、磁学
1.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最早发现磁偏角。
(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磁
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地理的南北方向略有偏离。
)
2.法国科学家安培发现安培定则即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1820年并用其名字命名为电流的的单位。
3.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进一步揭示电与磁的关系(1831年)。
4.丹麦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奥斯特实脸一首先发现电和磁的关系(1820年)
5.美国莫尔斯电报机的发明
6.美国贝尔早期电话的发明
7.德国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六、物理学史拓展知识
1.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
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3.牛顿
(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
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
5.爱因斯坦
(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提出质能方程2
MC E ,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
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焦耳和楞次
先后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8.安培:研究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安培定则),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
9.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0.法拉第
(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1.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愣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12.亨利:发现自感现象。
13.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4.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假说”——解释物体热辐射(黑体辐射)规律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即量子理论
15.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
16.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提出波粒二象性,物质波。
德布罗意波,任何一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
17.汤姆生(逊):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
18.卢瑟福
10m。
(1)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5-(2)卢瑟福:1919年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19.查德威克(卢瑟福的学生):1932年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
20.密立(里)根:油滴实验,测得元电荷e电荷量。
21.劳伦斯:发明回旋加速器
22.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动学;发明摆钟
23.托马斯.杨:首先巧妙而简朴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
24.伦琴:德国物理学家。
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和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射线—伦琴射线。
25.玻尔: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
26.威尔逊:发明威尔逊云室
27.贝克勒尔:发现铀的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
衰变快慢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28.老居里夫妇镭的发现者:1896年,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夫妇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Po)镭(Ra)。
29.小居里夫妇(老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用人工核转变获得放射性同位素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产生了正电子(但未被重视)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因放射研究获得诺贝尔)。
30.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
1942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
31.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α、β、γ射线的径迹。
32.现代粒子物理成立:1932年利用云雾室来观测发现了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
33.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
人工控制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
34.爱因斯坦光电方程:E k=hγ一w ;其中γ为入射光子的频率,W为逸出功,E k表示光电子所具有的最大初动能.
35.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时适用于微观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