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1)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分类1. 农业手工业:耕作、养殖等2. 家庭手工业:纺织、编织、陶器等3. 手工作坊:铁器、铜器、金银器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1. 家族传承:手工业技术主要依靠家族传承2. 作坊生产:手工业以作坊形式进行生产3. 技术保密:手工业者严格保守技术秘密4. 市场需求:手工业生产受市场需求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市场的发展2. 改善人民生活:手工业产品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求3. 技术进步: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第二章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商业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商品交换2. 发展:夏商周时期商业活动逐渐繁荣3. 市场形式:市场、市集、夜市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1. 市场调节:商业活动受市场供求关系调节2. 货币交易:商业活动以货币交易为主3. 区域性: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知识点三:中国古代商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繁荣:商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2. 加强地域交流:商业活动促进了地域间的交流和合作3. 文化传承:商业活动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1. 农学:农学著作如《农政全书》、《齐民要术》等2. 医学:中医药学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3. 天文学:历法、天文观测等4. 数学:算术、几何、代数等5. 工程技术:建筑、水利、冶金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1. 实用性:科学技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2. 传承性:科学技术主要通过书籍传承3. 创新性:科学技术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创新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1. 推动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于生产、医疗等领域,推动社会发展2. 文化传承:科学技术的传承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四章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时期出现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2. 发展:夏商周时期出现儒家、道家等学派3. 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出现“百家争鸣”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1. 多元性:各种思想学说并存,互相竞争2. 传承性:思想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展3. 包容性: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1. 塑造民族性格: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2. 影响政治制度: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3. 促进文化繁荣:思想文化的繁荣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第五章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成就1.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等2. 散文:儒家经典、史书、文学作品等3. 小说:明清小说等4. 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1. 抒情性: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强调抒情言志2. 寓意性:文学艺术作品富含寓意和哲理3. 地域性:文学艺术作品受地域文化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1. 丰富文化内涵:文学艺术作品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2. 传承历史文化:文学艺术作品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3. 审美教育:文学艺术作品对人们的审美教育和道德修养产生影响第六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战争类型1. 城邦战争:古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2. 帝国征服: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民族迁徙:日耳曼人、匈奴人的迁徙战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主要战争与征服1. 特洛伊战争:希腊城邦与特洛伊城的战争2.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帝国对欧洲、北非、中东的征服知识点三:古代世界战争与征服的影响1. 促进文明交流:战争与征服带动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2. 疆域扩张:战争与征服使帝国疆域不断扩大3. 破坏与重建:战争带来破坏,但也催生新的政治、文化重建第七章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1. 古埃及:建筑设计、医学、数学等2. 古希腊:哲学、数学、物理学等3. 古印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4. 古阿拉伯: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思想文化成就1. 古埃及:宗教信仰、象形文字等2. 古希腊:哲学、戏剧、雕塑等3. 古印度:佛教、印度教、梵文等4. 古阿拉伯:伊斯兰教、阿拉伯数字等知识点三:古代世界科技与文化的影响1. 促进人类思维发展: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2. 传承与创新: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3. 对后世的影响: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梳理总结,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知识点精华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章节知识汇总
知识点精华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章节知识汇总第 6 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基础解读】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1)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市。
在激烈的竞争中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他们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创造财富。
(3)教会严格控制着文化思想的发展。
二、文艺复兴1.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以古代文化的名义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2、核心:人文土壤意义。
它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上帝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表现: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4、代表人物:(1)薄伽丘,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2)但丁和彼特拉克,他们和薄伽丘一起被誉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3)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5、文艺复兴的扩展:16 世纪以后,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三、宗教改革1、原因:(1)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2)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3)教皇以资助教堂翻新为名出售赎罪券,激化了矛盾。
2、马丁路德改革:(1)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知识总结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轻巧识记]毛泽东思想一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三个精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大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理论。
三项实践: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社会主义革命、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四个阶段:酝酿、形成、成熟、发展。
【概括归纳】二十世纪初的四大进步思潮、三条道路(1)民主共和思想(2)实业救国思潮(3)民主科学思想(4)马克思主义思想走西方人的路——走苏俄之路——走自己的路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1、内容酝酿:1978年5月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
准备: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
提出:1982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特色论)基本形成:1983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初级论)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南方谈话: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标志)1992中共十四大,明确了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理论成熟)写入党章:1997中共十五,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其他内容:(1)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和平与发展。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三个代表”创立过程:(1)200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江泽民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2)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商朝的兴起和衰落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建立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商朝的兴起与黄河流域的农业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商朝的主要特点是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奴隶制度。
商朝最辉煌的时期是在商汤和武丁两位君王的统治下。
商朝的兴起和衰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自然灾害的频繁使得社会秩序动荡,生产力水平下降;其二,贵族的贪欲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国家政权威信受到挑战;其三,周朝的兴起对商朝的统治产生威胁,最终导致了商朝的覆灭。
第二章周朝的兴起和衰亡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实行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朝代,建立于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的主要特点是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宗法制度的成熟。
周朝实行了分封制,通过与周室建立亲属关系的周王的诸侯建立的分封政权进行统治。
同时,周朝通过宗法制度对社会进行管理,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周朝的兴起和衰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诸侯之间的争霸导致了周朝政权的削弱和崩溃;其二,诸侯之间的联姻和亲属结盟使得周室与周王政权失去中央的控制权;其三,周朝的腐败和贵族的贪欲使得社会矛盾激化,封建制度成为混乱的制度。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侯争霸,世家豪强相争,社会矛盾激化,文化艺术得到了发展。
春秋时期,周室的中央政权日益削弱,霸主政治占据了主要地位,政权形态不断发展。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各个国家生产的武器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军事力量也不断增强,社会的发展日益加速。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春秋时期社会矛盾激化,国家政治日益削弱,百家争鸣,社会政治发展进一步提速;其二,战国时期由于诸侯间的争霸,各国之间的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不断发展,使得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的发展进一步加速;其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社会文化艺术得到了发展,社会政治日益复杂。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知识清单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基础知识清单)1、20世纪的三位伟人取得的三大理论成果,实现了三次巨变。
2、三民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
3、三民主义提出的标志及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
4、如何评价三民主义?5、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原因有哪些?6、新三民主义新在何处,与三大政策是什么关系?7、新三民主义的历史作用。
对新三民主义的认识(基础训练P78拓展探究)?第17课毛泽东思想(基础知识清单)1、概念: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科学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1)必要性:近代无论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还是革命的方法都没能完成挽救中国民族危亡的历史任务,时代需要科学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思想。
(2)可能性: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客观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
3、试梳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过程。
(1)萌芽:新文化运动到大革命时期(1918—1927)。
背景:著作:内容:作用:(2)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背景:著作:内容:作用:(3)成熟时期:抗战时期:(1937—1945)背景:著作:内容:作用:(4)新发展:(1949—1956)背景:著作:内容:作用:4、试总结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5、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6、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和影响?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基础知识清单)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2、梳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
3、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及历史意义。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过程及主要内容?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意义。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单元概述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单元概括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单元概括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及其发展内容概要本单元主要阐释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发展历程及其产生的巨大影响。
希腊思想家们如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展现了西方奴隶制时代由崇拜神到初期人文精神的萌芽。
文艺中兴和宗教改革则反应了14~ 17 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盛行与发展,启发运动反应了17~ 18 世纪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弘扬,这三场运动系统论证了近代以来“人的价值和力量” ,即“从古代的模糊稚嫩发展到明确而成熟” ,西方人文思想也成为反封建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学法指导学习人文主义精神的萌芽要联合古代神主宰世界的历史背景来理解;以人文主义的发展与弘扬为中心来掌握文艺中兴、宗教改革和启发运动;联合典型事件和人物归纳出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理解其对推感人类历史行进的作用。
学习过程中要设计问题情形进行研究,进一步领会人文精神对西方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
对三次运动能够用例表的形式加以归纳归纳并进行比较。
三维目标掌握智者学派的产生背景和基本主张,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和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及对希腊人文主义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学习希腊先哲追求真、善、美的精神。
理解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由及影响,掌握文艺中兴和宗教改革的时间、性质、概略及意义,认识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使国家发展的重要要素。
学会尊敬人和人性。
掌握启发运动盛行的背景,认识“必定的文化是必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点形态上的反应” ;剖析法国启发思想产生的巨大影响,认识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自觉学习理论和苏格拉底、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马丁·路德等追求真谛甚至为坚持其崇奉而献身的精神。
知识网络专心爱心专心119 号编写1。
人教版历史选修3 第六单元综合归纳(课件PPT)
新教材•历史(RJ)•选择性必修3
专题六 辩证地看待科学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与弊 1.利 (1)科学传播的媒介特性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科学传播中的大众传 播媒介,对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范围、延续传承时间、丰富传承内涵,所起的作用 是传统传播所望尘莫及、不可比拟的。 (2)科学传播通过新闻报道、媒体宣传、实时评论、舆论监督的方式,引起社会大众 和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重视。 (3)科学传播所传播的新技术、新观念等,被吸收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为非物质 文化遗产在新的语境中的技艺创新和文化积淀提供了养料。
第9页
5.遗址和岩画
新教材•历史(RJ)•选择性必修3
(1)遗址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其特点表现为不完整的残存物,具有一定的区域范围,
很多史前遗址、远古遗址多深埋地表以下。
(2)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
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先民
第11页
新教材•历史(RJ)•选择性必修3
专题五 认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历史演进 1.清末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1)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始于对西方图书馆和博物馆的介绍, 较早出现的博物馆以上海徐家汇自然博物院(1868 年)、亚洲文会博物院(又名上海博物 院)(1874 年)、京师同文馆博物馆(1876 年)等为代表。 (2)1909 年,由清廷民政部拟定、宪政编查馆核议的我国历史上首部“文物保护法”, 即《保存古迹推广办法章程》颁布,人们对文物价值逐渐有了正确认识,意识到保护文物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13页
新教材•历史(RJ)•选择性必修3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六单元归纳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六单元归纳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六单元归纳第六单元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探讨,内容大致分为四部分: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概述、古代天文学、古代医学和古代地理学。
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对该单元进行归纳总结。
一、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概述中国古代发明和科技的进步是世界上最为杰出的,古代科技的突破不仅仅促进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更是对全人类的科技文明做出了贡献。
古代科技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原始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和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在原始时期,人类在狩猎、捕捞、采集和制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在奴隶社会时期,古代科技开始发展,制造出了较为复杂的工具和武器。
同时,也出现了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时期,科技的进步开始紧密联系于经济生产,发明出了风车、耕牛、磨坊等农业生产工具和铁鎌、铁镐等农业生产武器。
同时,医学和物理学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显著的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科技的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军事和文化上的发展得到极大地推动。
此外,还出现了许多革命性发明,如蒸汽机、电力、轮船等。
二、古代天文学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较早,继承传统的天文观察观念与方法,并加以创新,最终成为世界上最为出类拔萃的天文学体系之一。
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的表现是探索天理、确定历法及观测和纪录天文现象。
中国古代天文学从夏代望肃到唐代开元盛世,跨度达千余年,发生了四次较大的变革:分别是商周制古历、春秋秦汉观测、唐代表现和明清时期的距离计算。
在春秋战国时期,史书上记载了众多天文学家的活动,如晋国的史官乐正子,他曾测得纬度与地球径的比值约为200,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人的估计。
伍德列传中,也有“孙子录此”用竹简记录观测星象的记录。
在唐代,天文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唐朝国师僧一行先创制了古代钟表,被世人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钟表。
同时,唐初人杜德戡首创“度量天地“标准。
隋唐以后,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进入严重困顿期。
高中历史必修三前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6)激进派:新文化运动。
1915 陈独秀 上海《新青年》民主与科学(指导思 想)
背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尊孔复古”。 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
道德,反对旧道德(封建伦理);提倡新文学( 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文言文)
独尊儒术”
加强君权:“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
权神授”。
处世标准:三纲五常 汉武帝:肯定、用儒学士参政、兴办太学、
《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影响: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对儒学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宋明理学:(儒道佛融合)
背景:
儒、佛、道三家相互影响和融合; 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影响: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皇
的统治。
7。人文主义的成熟 启蒙运动:17——18世纪欧洲。 背景:科学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 代表人物: 伏尔泰:“君主立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哲
学通信》《路易十四的时代》;
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三权分立”《论法的
精神》。(奠定了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卢梭:“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
》
扩展:康德“自律”对启蒙运动做了经典总结。 影响: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法国大革命;鼓舞被
侵略地区争取民族独立斗争;思想武器。
8.中国古代科技 四大发明: 造纸术:东汉 蔡伦改进。促进欧洲文化发展 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 活字印刷;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唐末 军事;宋朝 广泛使用。有利于资产阶 级战胜封建主义 指南针:战国 司南;北宋 指南针 航海。推动了地 理大发现。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六单元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六单元多则价谦,万物皆然,唯独知识例外。
知识越丰富,则价值就越昂贵。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六单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相对论1、背景:19C,科学进步愈发显示出转化为生产力的巨大威力,经典物理学的危机2、时间:20C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3、内容: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论原理4、影响:①提醒人们不要被常识和日常经验所蒙蔽②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③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④是核开发的理论基础二、量子理论1、发展:德国普朗克:量子假说德国爱因斯坦:光的量子理论丹麦玻尔:原子的量子理论2、影响:①带来了技术创新:半导体和激光器②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广东高考在线微信平台整理)三、电脑和网络1、时间:20C美国发明电子计算机 (代表数字化技术的产生)20C60N美国诞生网络技术2、意义:互联网打破了常规的空间和时间界限;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信得增长点,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推动全球化的发展,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生命的奥秘1、20C70N 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1993年第一种转基因食品晚熟西红柿在美国投放市场1990年“登月计划”的国际扔了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我国1999年加入这项计划)1997年克隆实验成功五、登上太空1、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宇航事业伟大的开端。
1961年苏联“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登月飞船发射,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
2、意义: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六、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两弹一星1、内容: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5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开端;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2、意义:提高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安全,成功打破核垄断,核讹诈;发展高科技,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环境(二)东方魔稻1973年袁隆平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培育成功意义:1、解决中国粮食问题;2、为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战略计划。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是研究“规模经济时代的崛起与全球化的加深”这一主题的单元,本文就这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的兴起是工商业和农业的融合产生的结果,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新的工艺和生产方式的出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有私人所有制、市场经济、劳动力市场、竞争、利润和生产资料市场。
资本家利用资本向工人提供劳动雇佣,生产出的商品在市场上获得利润或财富增长,从而实现了资本积累和扩张。
而这种资本积累和扩张的结果是贫富差距的加剧,资本主义在利润与道德、股东与利益分配之间产生了矛盾,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今天,利润追求已经成为其根本驱动力。
二、扩张的必然20世纪初以来,全球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已经形成竞争和合作的双重格局。
资本主义的扩张一方面体现在对资源的获取、技术的应用、生产力的提升和市场的开拓,一方面体现在不断战略并购、企业的联合和全球化战略的开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加快了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步伐,各大企业不断进行跨国并购以实现资源和市场的控制。
电子科技、代表金融理财的“美国侨银”等都是代表着全球化大趋势的出现。
同时,产业移动化也加强了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趋势,一些实力富强的公司开始将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者是非洲等正在崛起的新兴市场。
三、全球化的发展与危机全球化来自于20世纪的市场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大大增加了良方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同时也推动了贸易和资本流动。
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贸易保护主义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社会冲突,这就给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危机。
全球化的危机体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经济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不断经历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系统被逐渐动摇。
二是政治危机,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经济贸易购买博客,各国的区域主义、民族主义等意识形态也崛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得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得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1)争鸣得背景:社会大变革。
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得问题: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啊,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得关系问题、人与自然得关系问题等。
(3)争鸣得影响:就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得基础。
2、孔子、孟子与荀子与儒家思想得形成(1)孔子得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与“德治”得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得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得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得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与。
(3)荀子得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得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得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另:三纲五常)2、汉武帝得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得:加强专制集权。
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三、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1)“二程”(理学得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就是万物得本原,伦理道德就就是天理,天理得核心就是“仁”。
)朱熹(理学得集大成者)得主要观点就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王阳明(守仁)得心学观点就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得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与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得行为实践)四、明清之际得儒学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得物质生活就就是天理。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复习
西
古代
代表人物、观点及影响
方 (奴隶社会) 苏格拉底 主要观点智者学派的异同人背景Fra bibliotek时间、文
含义、旗帜(核心)、
人
精 神
文艺复兴 代表人物及作品、 性质、
文 精
的 起
影响(可用宗教改革
神
的影响来回答)
的
内
源
背景、时间、开始标志、
涵
与
近代
发 (资本主义
展 社会)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主张、 新旧教的变化 影响
背景、核心、影响
启蒙运动 代表人物、代表作及主要观点
1、宗教改革反神权不反宗教。
2、启蒙运动既反神权又反君主专制。 (1)启蒙运动时期神权影响依然存在。 (2)反对君主专制,而非君主制。
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 (3)宗教神权和君主专制都属封建势力。
3、唯有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提出了要建立资产 阶级国家的构想。
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单元总结(2024版)
必修③
单元总结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答案】 (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
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
人
政。
教
版
历
(2)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 史
孙中山认为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
制。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
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人 教 版 历 史
必修③
单元总结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人 教 版 历 史
必修③
单元总结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理性思考】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
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
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由于资产阶级的阶级
人 教
版
局限性不可能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毛泽东思想、邓小
历 史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
根本保证。
必修③
单元总结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例 1】 (2011·重庆文综,4 分)一百年前,孙中山
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
响;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
必修③
单元总结
人
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教 版
历
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 史
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文化模块复习资料汇编一、百家争鸣合儒家的形成(一)历史背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直接原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鸣”局面(二)、“百家争鸣”的概况:1 主要学派:儒家、道家(__)、法家(韩非)墨家(墨子)2 儒家思想的演变:(三)历史评价:1 性质特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突出了古代中国特有的民本思想。
2作用:a 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推动了文化主流思想儒家形成b 推动古代中国社会的进步,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变革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正统地位形成(一)前提条件(西汉时期)经济上:西汉时“文景之治”,经济发展,但土地兼并严重政治上:王国问题依然存在并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文化上:西汉初年推行“黄老思想”不利于思想统一主观上:汉武帝“举贤良对策”寻求新的治国之道,董仲舒改造儒学,以“天人三策”被汉武帝采纳(二)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概况:1董仲舒:著作《春秋繁露》把道家、阴阳五行思想糅合到儒家之中,形成新儒学体系。
(儒学神仙体系)2董仲舒发展儒家思想主张: a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b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c 经济上主张:“限民名田”,抑制土地兼并d 提出“三纲五常”出世道德标准,并主张“孝道”为“天经”“地义”。
3 汉武帝的举措: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起用儒生参与国政b 兴办太学、立“博士”,传授“五经”、“学而又则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设立郡县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推广儒学(三)历史影响:1 西汉儒学特点:儒学神化体系形成。
糅合道家、阴阳家思想,用“君权神授”“天人合一”把君权、神权、父权、夫权贯穿一起的神学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第六单元
1.进步性:
①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③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④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局限性:
①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
②民生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1.进步性: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有力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2.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五、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二、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三、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六、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1.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2.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3.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4.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九、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发展动力:改革
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
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
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依靠力量: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理论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十、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4.邓小平理论是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十一、“三个代表”
1.形成过程:(1)创立:2000年2月,明确提出。
(2)形成:2001年庆祝中共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阐述其内涵和精神实质。
(3)成熟: 2002年十六大报告对其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作了更加深入的阐述。
2.主要内容
(1)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⑵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
⑶本质:执政为民。
⑷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历史地位
(1)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