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黑板报资料关于学雷锋黑板报内容文字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雷锋黑板报资料关于学雷锋黑板报内容
2月22日,毛主席睡醒以后,值班警卫员打电话告诉我,主席让我去一下。我带着事先选好的文件、资料匆匆来到毛主席
的寝室。毛主席正穿着睡衣斜倚在床栏上看文件,看见我到了身旁,便放下了手中的文件。我随即将新文件放到他床头的长桌上。他示意我坐下,我便在他床前一张藤桌旁的椅子上坐下来。这时,毛主席从他身左半边床的书堆上拿起了一张信纸递给我。我一看,只见他已在纸上用毛笔书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潇洒苍劲
的行草字。我为他拟的十来个题词,他一个也未用。这时,他吸
了一口香烟,从容地带着询问的目光问道:“你看行吗?”我爽朗
地回答说:“写得很好,而且非常概括。”毛主席好像要解释为
什么没有采用我拟的题词这一疑问似的,接着说道,学雷锋不是
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
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
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精神。当然,学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不要搞
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
能形成好风气。现在看来,毛主席的这番话不仅指出了学雷锋的
方法,而且指明了雷锋身上最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指出了学雷锋的
方向。毛主席谈完之后,我便回到我的办公室,打电话给《中国
青年》杂志编辑部,告诉他们,毛主席的题词已经写好了,请他
们到中南海西门来取。应当指出,毛主席在题词之前,就阅读了
报纸上有关雷锋的报道,了解了雷锋的事迹。他曾对当时的军委
秘书长罗瑞卿说过,“雷锋值得学习”。
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首先刊登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刊登了毛主席的题词手迹。
第二天,《解放军报》又首次刊登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
小平等同志的题词手迹。《中国青年报》随即转载。以后,陈云、叶剑英等同志也为雷锋题了词。
由于老一代革命家的积极倡导,学习雷锋的活动很快从
军队向全国各行各业发展,迅速兴起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学雷锋热潮。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相继做出决定,并以各
种形式组织了学习和宣传雷锋的活动。全国性的报纸,如《人民
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以
及地方报纸,都用大量篇幅报道了各地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情况,
以及雷锋事迹、雷锋日记等。文化艺术和出版部门还出版了图书
和画册,演映了雷锋的电影。随着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国
各行各业和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成千上万雷锋式的先进人物,社
会上迅速地出现了一种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进一步地形
成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新风气。
反观那段历史,被关注的往往不是雷锋本人的生平事迹,而是学雷锋“运动”的沿革。例如,那之后40多年来,每年定期
的学雷锋,从来是选在毛主席题词发表日,而非雷锋的诞辰或忌辰。又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里,“学习雷锋运动”是被当作“重大政治事件”载入的;而列在它之前的,是“全国学
习解放军、加强政治工作”;紧随其后的,是“意识形态领域的过
火批判”。顺便提一句,2000年年底,我上国家图书馆网站检索,发现所提供的有关雷锋的书目,共有311种——这个数字,和郭
沫若相当,大约是胡适、蒋介石的1倍半,梁启超、周作人的2
倍多,钱锺书、李鸿章的4倍,严复的8倍,陈寅恪的10多倍、
蒋方震的20多倍、李仪祉的100倍……(一年多后再去检索,雷
锋书目已大大减少)
海外史家关注的,也是学雷锋的政治含义。有关着作提
到的关联事件,还有庐山会议后“林彪地位的上升”、“社会主
义教育运动”、批“合二而一”等等。迈斯纳指出,60年代初,
解放军“首次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军队的作用,最初基本上
只限于宣传方式。第一个被作为标准的毛泽东主义道德典范,并
具有高尚的生活情趣而被大力宣扬的军人英雄,是具有传奇色彩
的雷锋”。费正清分析了跟学雷锋相关的若干政治事件,进而认
为此项运动的效果有六:“对毛的迷信崇拜”、“效法军队”、“体力劳动”、“全民教育”、“重新唤起集体主义精神”和
“无产阶级文化”。费正清接着指出,正是这些,“规定了日后
成为文化大革命基本内容的目标和方法”。
但无论如何,雷锋本人在世之时,毕竟算不上政治人物。其实,在绝大多数国人心目中,学雷锋始终是一项提倡助人为乐
的公益活动。不论其缘起如何,经过四十年磨砺,如今已被简化
为“再单纯不过的符号”——可以“极凝练地概括为三个字:
‘做好事!’。这显然比用“政治挂帅”或“无私奉献”概括“雷
锋精神”,来的更贴切、更平实、更少非议。至于近年仍有人愿
意探讨“雷锋精神”是属于“共产主义精神”、“时代精神”还
是“民族精神”;“雷锋精神”与今日市场经济、消费社会,是
“对立”的、“互补”的,还是有可能“化合”的……就让他们
继续探讨下去好了。
过去大半个世纪里,以平凡而伟大见诸各类官方出版物
的英模人物,不胜枚举。张思德、孟泰、时传祥、朱伯儒、李素丽、孔繁森……
命名大会召开后,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主要媒体均对雷锋平凡而又伟大的
事迹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国全军产生了空前的轰动效应,雷锋的
名字家喻户晓,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紧接着,几家大报刊
又把雷锋事迹写成报告文学,并同时配发评论和雷锋日记摘抄,
文艺界的作家和诗人也都通过撰文和写诗热情地颂扬雷锋精神。
总之,举国上下不约而同地提出,要让雷锋精神在神州大地开花
结果。一个自觉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各条战线轰轰烈烈地展
开了。毛泽东1963年3月题词
应《中国青年》杂志社的恳请,毛泽东主席1963年2月22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第5、6期合刊出版,在历史上首先发表了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三天后,也
就是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在头版显着位置刊登了毛主席的手迹。从这一天起,一个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以排山倒海之势
蓬勃兴起。之后每年的3月5日也就成了学习雷锋的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