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概念的界定
教育的概念总结
“教育”的定义一、根据时代1、现代“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以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创造更高的社会财富,实现自我价值。
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般来说,人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
前苏联及我国一般是从社会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而英美国家的教育学家一般是从个体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
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可以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不同的层次:(1)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分配着且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教育最本质性的理解,就是社会对人们思想的知识灌输和行为指导;一,教育的对象是人;二,内容必须是良性的有意义的。
从而使人民去改造社会。
(2)狭义的:指个体精神上的升华。
这种定义方式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把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3)更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这个主要指的中国校园的应试教育。
中国古代教育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说文解字》释“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就是教诲培育的意思。
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首要手段,为中国教育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2、我国古代“教育”含义最早将“教”和“育”二字合在一起作为一个词使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
学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者觉也,所以反其质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尽心上》)荀子:化性起伪二、西方“教育”含义卢梭:“教育应当依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2024版)
教育现代化是指教育自身由传统向现代类型 的变迁。是一种能动的具有指向性的过程, 是一个对传统教育瓦解、扬弃、进行创造性 转化的过程,也是为了使教育适应整个社会 现代化的进程而不断改造、重建教育传统的 过程。
3、纲领性定义
纲领性定义即对教育应该是什么的表述, 反映了人们对教育价值的判断和追求。这一表 述既有对教育所做出的价值规定,也包含着教 育在其活动中寻求的意义和目的。
上述三种界定方式为我们思考教育的定义提供了一条 有启发意义的思路
教科书上的教育概念
1998年上海出版社出版的顾明远主编的 《教育大辞典》:“教育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 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常认为:广义的教育, 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 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全民教育的任务侧重于普及教育。
2、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 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终身教育的任务侧重于继续教育。 终身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 空间上打通了学校与社会、家庭的阻隔。
பைடு நூலகம்
终身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当今世界教育的 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形成了对教育的全新认识,全新理 解。
2、学校的产生,使得教育形式有了专门化的机构;
3、教学内容充满着伦理人文的色彩,——中国古代 的“六艺”教育、“四书五经”的教育和西方古代的 “七艺”教育;
4、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宗教性。
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
需明确的是:
• 第一,教育必须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能给 受教育者以积极的、健康的影响,“教唆” 无论是否在学校中进行,都不能称之为教育 ; • 第二,教育必须是有效的,能使受教育者得 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如果教育者在活动中不 能使得受教育者有所得、有所获,或者使受 教育者原有的知识体系、技能水平、思想素 养等受到干扰与破坏,也不能称之为教育。
•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主要是指教师,但 不仅仅是教师,还包括各级教育管理人员 、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家长等。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具有三个特征:
• 其一是主导性。教育者引导着教育活动的 开展,并主导着教育活动的进行; • 其二是目的性。教育者的一切活动都是指 向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明确的教育意 义的; • 其三是社会性。教育者接受社会的委托, 反映社会的要求,努力要通过自己的活动 使受教育者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受教育者
• 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受教育者 存在的前提是人具有可教性。 • 在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主要是指学生,但 不仅仅是指大学、中学、小学的学生,还包 括以学习作为主要任务的人。
受教育者在教育中同样具有三个特征
• 其一是个体性。受教育者不是抽象的符号 ,而是具体的独特的个人。 • 其二是自主性。教育者施加的教育影响必 须经过受教育者的自主选择和积极内化才 能产生成效。 • 其三是能动性。教育过程必须建立在受教 育者的主观能动及内在需求基础之上。
(三)教育影响
•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一切中 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 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 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组 织形式、教育环境等五种构成了教育影响 。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影响也具有三个特征
什么教育
什么教育教育是指人们通过学校或其他机构获取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的过程。
它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智力、道德、身体、美育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个体社会化的基础。
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教育的定义、教育的功能和教育的挑战三个方面来探讨教育的意义。
首先,教育的定义。
教育的定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过程,包括智力、道德、身体、情感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从社会化的角度来看,教育是个体在社会中获得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逐渐融入社会,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
从知识传授的角度来看,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通过学校、教师和教材等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机会。
其次,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首先,教育可以提供知识和技能,让个体获取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次,教育可以培养个体的道德和价值观,引导个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其能够在社会中有所作为。
再次,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
最后,教育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的传承,通过教育的力量,文化、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得以传承和发展,社会得以进步和繁荣。
最后,教育的挑战。
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教育机构需要不断更新课程和教材,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其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城乡教育差距和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成为制约教育公平的障碍。
再次,教育过度应试化的问题也亟待解决,学生过多的应试训练导致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缺失,影响了教育的质量。
此外,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现代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提高教育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现代教育理论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教育学”概念的界定及阐释一、“教育”概念的界定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1、教育的定义(1)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二、“教育学”概念的界定教育学具有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双重性说明教育活动的复杂多样性,我国把教育学的学科类型归属为社会科学。
1、宏观(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教育学: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2、中观(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教育学: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3、微观(教师必修的教育学)教育学:以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第二节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
2、教育产生的原因:人类生存和发展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也是教育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
3、教育产生的条件:劳动的进行(最根本的条件)、语言的形式(必要的条件)4、学校教育的出现(1)社会分工—体力、脑力劳动分工—专门的人。
(2)文化原因—经验的不断丰富—文字的产生。
(3)最早的学校教育是两河流域的亚述和古巴比伦;中国是在殷朝,奴隶社会普遍建立了学校,周朝分为国学和乡学,国学分为大学和小学,乡学分为塾、庠、序、校5、学校教育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6教育的发展按社会发展分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
7、原始社会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实施,以传授简单的生产生活技能,面向全体成员,由社会公众实施的,以口、耳相传为主要手段,完全自然状态的教育形态。
“教育”概念的界定和特点
【导语】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学者从各种⾓度对教育是什么作过回答:如从教育价值、教育⽬的、教育内容与⽅法、教育内容等。
以下内容是⽆忧考为⼤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关于“教育”概念 (1)我国有代表性的关于“教育”的解说: 《学记》:“教也者,长善⽽救其失者也。
”(教育,就是使学⽣的长处得到发展,补救他的过失)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的⾃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事叫做“道”, 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荀⼦·修⾝》:“以善先⼈者,谓之教。
”(以善良的⾔⾏来引导别⼈的叫做教导) 《说⽂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使做善也”。
(教,就是上⾯做⽰范,下⾯来模 仿;“育”,就是培养后代让他多做好事。
) 孟⼦:“教”“育”联⽤第⼀⼈。
《孟⼦·尽⼼上》 “君⼦有三乐,⽽王天下不与存焉。
⽗母俱存,兄弟⽆故,⼀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乐也;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三乐也。
君⼦有三乐,⽽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说: “君⼦有三⼤快乐,称王天下不在其中。
⽗母健在, 兄弟平安,这是第⼀⼤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这是第⼆⼤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才进⾏教育,这是第三⼤快乐。
君⼦有三⼤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 梁启超:“教育是教⼈学做⼈——学做现代的⼈。
”《教育与政治》 陶⾏知:“⽣活即教育。
” 这是陶⾏知先⽣教育思想的核⼼。
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活教育是给⽣活以教育,⽤⽣活来教育,为⽣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教育。
从⽣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活决定教育。
从效⼒上说:教育要通过⽣活才能发⽣⼒量⽽成为真正的教育。
” 《教育⼤辞典》对教育所下的定义:“传递社会⽣活经验并培养⼈的社会活动。
”⼴义的教 育,泛指导影响⼈的知识、技能、⾝⼼健康、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的教育。
即根据⼀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定社会(或阶级)所需的⼈的活动。
叶澜《教育概论》(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1-6章)【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1.1复习笔记一、“教育”概念的界定(一)“教育”概念的起点1.教育是人类的社会活动(1)《说文解字》对教育的解释我国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把这两个字结合起来形成“教育”一词,可以理解为是上对下、成人对儿童的一种影响,其目的是使受教者成善,手段是模仿。
(2)古希腊对教育的解释在古希腊语中:“教育”一词与“教仆”一词相关,教仆是对专门带领儿童的奴隶的称呼。
从两种文字的“教育”的词源分析中可以看出来,它们的共同含义是对人类社会中抚育新生一代这种特殊活动的概括,涉及到的只是人类社会活动。
2.教育是动物界的生存活动在生物起源说中,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
19世纪末,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雷徒诺在自己的著作《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中首先明确提出了动物界已经存在教育的观点。
英国教育家沛西·能也认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教育是扎根于本能而不可避免的行为。
(二)教育的定义1.广义的教育(1)普遍意义的广义定义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通过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群众性宣传教育、由校外文化机构进行的教育以及群众团体中的教育活动等。
(2)两种最广义定义①美利坚百科全书《教育》条中写道:“从最广泛的意义说来,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②从广义来看,教育可以说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部影响的总和,即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自觉的和自发的、来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的总和。
2.狭义的教育(1)定义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学校教育的特殊性①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教育活动,是可控性最强的。
教育概念的界定
教育概念的界定教育是人类社会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对于教育的界定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育的概念,并呈现一种综合了各方观点的界定。
教育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界定。
一种广义的教育概念是指社会对个体进行的有意识的、有组织的引导与塑造。
在这个概念下,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种形式的教育。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个体全面发展的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狭义上的教育概念则通常指学校教育,它是指由专门的教师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来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塑造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
在这个概念下,教育主要发生在教育机构内,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践等形式进行。
这种教育概念更加强调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
教育概念的界定还可以从教育的目标和功能的角度出发。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使其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的功能则是通过传承文明、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作用。
教育的目标和功能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教育通过传授和培养知识、技能等来提高个体的竞争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此外,教育的界定还可以从教育的过程和方法的角度进行。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和合作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的过程;教育的方法则是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具体手段和策略,如讲授、讨论、实践等。
教育的过程和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和功能的关键,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教育概念的界定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涉及到教育的范围、目标、功能、过程和方法等方面。
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有组织的引导与塑造,旨在培养个体全面发展的能力。
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种形式。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功能是为了传承文明、促进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公平。
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和合作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教育的方法则是教育活动所采用的具体手段和策略。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一学、习教要育点的:产生
2,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孟禄 代表作品:孟禄《教育史课本》 核心观点: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无意识的 模仿。 局限:有进步的地方,但依旧否定了教育的意识性和目的性。
一学、习教要育点的:产生
3,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人物众多,集中于苏联和中国 代表作品: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核心观点:教育产生和发展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局限:劳动不是人类生活的全部。
教育的历史发展阶段 有三阶段,分别为古代教育、现代教育、未来教育;
还有四阶段,分别为原始教育、古代教育、近代教育、 现代教育;
综合:原始教育,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 未来教育。
教育的历史发展阶段
学习要学点习:目标:
➢ 概括教育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 ➢ 描述出教育的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
目前,教育理论界对教育起源论主要是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 劳动起源论三种主张。
一学、习教要育点的:产生
1,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沛西·能 代表作品:勒图尔诺《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
《教育原理》 核心观点: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 需要。 局限:忽视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以及人类教育的可选择性。
四学、习教要育点的:概念界定
荀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 也。”
斯宾塞:“教育就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 。” 杜威:“教育即生活。”
四学、习教要育点的:概念界定
广义的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里的“人”是指任何年龄阶段的人,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青 少年; 这里的“培养”是中性词,既包括积极的作用,也包括消极 的作用。广义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 我教育等。
教育概念的界定
斯宾塞曾获英、美、法等11个国家32个学术团体院 士、博士荣誉,并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
• 教育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 •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 念自引进以来,影响了越来越多的父母及 教师。
约翰· 杜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 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教育概念的界定
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教育:1.何为“ 教”,以孝为先,以文相授。2.何为“育”,虽不 能读书识字却比无知多一点努力,身体力行。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 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 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 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 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 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 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 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 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1
。
• 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教育的概念与属性
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1、从社会角度来定义(1)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3)更狭义的教育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中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学校教育不同于广义教育的特点:①专门性②制度化2、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3、兼顾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给教育下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概念)(2)他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3)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①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目的性)②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社会性)③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性)(4)全面认识和理解教育的本质①系统分析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②客观看待教育与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关系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②历史性古今不同③继承性古今相同④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⑤相对独立性“超前“滞后”有自身的规律⑥生产性特殊性物质+精神⑦民族性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1)有目的的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统称为教育者。
(2)现代学校教育者具有以下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2、受教育者客体和主体的统一3、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措施/中介)(1)教育媒介是指建构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和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2)教育媒介是教育活动的中介从内容上来说,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教科书从形式上来说,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3)教育者是主导性因素。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社会的角度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地,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个体的角度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常见的心里内化形式包括道德内化,智力内化和知识内化。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里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心里起源说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的行为混同无意识的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因而也是不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教育者,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再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功能可按下面三种方式分类一.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的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二.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三.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教育的发展历程一.原始社会教育主要标志是教育极端的原始性和教育性。
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联。
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
3. 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
世界各国共同特征 1.学校教育成为奴隶主阶级手中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教育的概念名词解释
教育的概念名词解释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下获取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的过程。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完整发展以及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下是对教育相关概念的解释。
1. 教育:教育是指通过有意识的活动,有目的地引导个体发展智力、思维、情感、技能等方面的过程。
教育一方面通过传授知识和技能扩大个体认识世界的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培养个体的思维和创造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解决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2. 学习:学习是个体在教育过程中获取新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
学习可以发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环境中,包括正式的教育课程、自学以及社交互动等形式。
学习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通过学习个体能够获取并应用新的知识和技能。
3. 教师:教师是指担任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士,负责课堂教学、知识传授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德。
教师应具备广泛的知识、教育技能和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4. 学生:学生是指接受教育的个体,通常指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发展自己的潜能和能力。
学生应遵守学校纪律和规定,尊重教师和其他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5. 教育机构:教育机构是指提供教育服务的组织,包括学校、培训机构、大学和其他教育机构。
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和资源,组织教学活动,并对学生进行管理和评估。
教育机构在教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6.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教育的组织结构、规范和程序。
教育制度包括法律法规、教育政策、课程设置和评估机制等。
通过教育制度,社会对教育进行管理和规范,确保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7.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指教育工作所追求的期望结果。
教育目标可以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和品德等方面的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设立明确的教育目标能够更好地引导教育实践和评估教育成效。
特殊教育《教育的概念》课件
瓦努阿图的成人礼: Naghol
2.教育的发展 (1)原始教育的特点: 教育目的:培养劳动者. 教育和生产劳动没有分化; 教育没有阶级性。 (2)奴隶社会的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统治人才 教师和学校的出现。 阶级性的出现。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封建社会的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统治人才。 教育既有阶级性,还有等级性。 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和丰富的教育思想。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1. 教育者 广义:影响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的人 狭义:学校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 2. 受教育者 3. 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内容 教育方式种观点:
神话起源说 教育是由神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的意志,
(4)资本主义的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劳动者和统治者 教育和生产劳动开始趋向结合。 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义务教育”的实施。 师生关系民主化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
(5)社会主义的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公民和劳动者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科学研究有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生物起源论 沛西·能、勒图尔诺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
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心理起源论
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论。
教育起源于劳动的需要.
2.教育的发展 (1)原始教育的特点: 教育目的:培养劳动者. 教育和生产劳动没有分化; 教育没有阶级性。 教育与宗教相联系。
一、教育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一)教育的内涵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孟子·尽心上》)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记》)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解字》)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广义: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 的活动,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 的教职人员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 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的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的定义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有效的进行教育工作,需要对它进行研究,总结(教育经验),认识(教育规律)。
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广义
是一切有意识地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
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专指学校。
3、学校教育制度:即学制,指各级各类学校系统。
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4、义务教育的概念: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护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5、文化的概念:广义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机构等,包括社会的科学,艺术,宗教,道德,教育,社会风俗习惯以及规章制度。
6、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
教育概念的界定
教育概念的界定
教育概念的界定如下;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一般来说,人们从两个角度给“教育”下定义:一是从社会的角度,一个是从个体的角度。
1.社会的角度给“教育”的定义
(1)广义的教育: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生活中的磨难教育了我们;吃一堑,长一智等都属于广义的教育。
其中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感染性、宽松性、针对性、连续性等特点。
社会教育是指由政府、公共团体或私人所设立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社会全体成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独立的教育活动。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校外之校”影响。
(2)狭义的教育
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3)更狭义的教育
有时是指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中的“德育”同义。
从社会角度去解释“教育”这一定义,把教育看成外在的强制过程,忽略个体内在的需要和身心发展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且定义过于宽泛,几乎看成是生活的同义词。
各级教育的概念界定
各级教育的概念界定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既包括个人接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过程,又涉及到社会对个体行为的规范和培养。
不同的文化和国家对教育的定义有所不同。
在中国,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即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或机构部门对学生进行教学和培养的一种活动。
根据中国国家教育法和相关政策,中国的教育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
下面将对这四个层次的教育进行详细的界定。
幼儿教育是指对0-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
它旨在通过提供适应儿童发展需求的环境和教育资源,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包括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的培养,以及培养儿童的习惯性行为、社交能力、情感管理能力和创造力等。
幼儿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学习兴趣,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基础教育是指对6-18岁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活动。
它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
小学教育通常从6岁开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数学和科学知识,以及基础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初中教育通常从12岁开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他们进入高中和职业教育做好准备。
高中教育通常从15岁开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他们进入高等教育做好准备。
基础教育的特点是系统性、普及性和义务性,它旨在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高等教育是指对18岁及以上人群进行的教育活动。
它包括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授予学士学位。
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授予硕士或博士学位。
高等教育的特点是学科专业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它旨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
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进行的学习和教育活动。
它强调教育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旨在满足人们不同阶段和不同需求的学习需求。
终身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培训和个人自主学习等形式。
教育、教育学的概念各是什么2024
教育、教育学的概念各是什么引言概述: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人们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个性和适应社会的过程。
而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专门研究教育的原理、方法和目标,以促进教育的改进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教育、教育学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正文内容:1. 教育的概念:1.1 教育的定义与内涵:教育是通过有意识的行动,通过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促使学习者从事各种学习活动,以达到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目标。
1.2 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智力、道德、心理、体魄等各个方面的素质,使其具备对自我、他人和社会有意义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1.3 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对象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包括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等。
同时,教育还可以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不同层面和领域。
2. 教育学的概念:2.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通过系统研究教育的理论、方法和实践,以指导和改进教育的实施。
2.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关注教育的各个方面,如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哲学等。
2.3 教育学的特点:教育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还是一门实践科学,研究的内容既有客观规律,又有主观选择。
3. 教育与教育学的关系:3.1 教育学的基础性作用:教育学是教育的科学基础,通过深入研究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更好地指导和改进教育活动。
3.2 教育学的应用性作用: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促进教育的发展。
3.3 教育与教育学的互动关系:教育实践不断推动教育学的发展,而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又反过来影响和指导教育实践。
4.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4.1 教育学的理论部分: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等,这些理论部分涉及教育的原理、方法和目标等基本问题。
4.2 教育学的方法论部分:包括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评价方法、教育统计方法等,这些方法论部分为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工具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