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考查的知识点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考查的知识点一、各类散文的特点1. 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2. 写景散文:抓住景物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神韵等内在的方面》绘形状物,大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景中融注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
咏物类散文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
4. 哲理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从某一点人手,人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有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
5. 写人散文:写人散文以记述作者所熟悉的人物为主.通过记叙与人物有关的事迹来表现人物,表达作者对所记人物的情感、看法、意向等。
它可以记一个人的一生,一段生命历程,一个侧面,一个细节,一个生活场景;也可以记一组人物,一群人物。
二、散文的表达技巧1. 表达方式.(1)叙述的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2)描写种类: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3)描写技法: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绘形绘声、绘声绘色等。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离情于景、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以乐写哀、以哀写乐等。
2. 表现手法常用术语(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中考语文复习考点16记叙文阅读散文重点难点(原卷版)

记叙文阅读(散文)关于“散文阅读”的要求为:(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已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一、散文阅读综合【考点讲解】一、知识点讲解1.散文的概念散文是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于主观抒写的,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
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2.散文的特点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指的是散文的取材十分的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同一篇文章中,可以从一个人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先进事迹的片段谈起,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
“形散”还体现为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都能在中心思想的统率下,得到尽情的发挥。
所谓“神不散”,指的是散文的立意高远,主题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式多么灵活,都应围绕文章的中心展开,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
3.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
特点:通过某些生活片段,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藤野先生》。
(2)抒情散文: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等。
特点: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包含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
如:张晓风的《行道树》,茅盾的《白杨礼赞》。
(3)哲理散文: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的说理,直接发表议论。
特点:议论、抒情和描写三者相结合,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的杂文更具有文艺性。
如:周国平的《落难的王子》。
4.散文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杭州专版)中考语文专题一 第一类 散文阅读( 考点一、二、三、)

④点明文章的行文线索(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一件 物,或是一件事等,这篇记叙文的标题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 线索);
⑤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⑥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二)概括内容 厘清思路、概括内容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的基 础,通常有概括要素法、分析比较法、串联组合法、中心事 件提炼法、标题扩展法五种方法。
以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为 例,文中既写到了长妈妈喜欢切切 察察,虽然没有知识,却礼节多, 规矩多,“烦琐之至”,体现了作 一篇文章的内容要点不一定一次 者的厌恶与不耐烦。同时也写到她 就能抓住,这就需要反复地进行 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 比较分析,分析内容的主次,准 海经》,并对此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分析比较法 确抓住文章表达的主要意思。有 那么作者究竟想表达哪种思想感情? 的文章还需要分析文中的关键词 从文末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 句和段落,这样,文章的内容也 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中 就容易归纳了 便不难看出,作者采取了先抑后扬 的手法,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尊敬、 感激、怀念和祝愿之情以及对年幼
典型考点:理解文中两个“我”的情感变化
类别二:托物言志散文 托物言志散文是散文的一种特殊的类型,通常采用比喻、 象征等手法,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 托物言志类散文从内容上分为三种形式:托物喻人、托物 抒情、托物寓理。 代表性文章:《白杨礼赞》 典型考点:体会象征手法
类别三:写人记事散文 写人记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 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 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感情。侧重于从叙 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 思想感情。 代表性文章:《老王》《散步》 典型考点:把握人物特质,梳理事件脉络
某年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

某年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中考语文中,散文阅读是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散文阅读的考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和答题水平。
下面,我们就来对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常见考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散文的特点和分类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的特点。
散文通常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取材广泛,形式多样,结构自由;而“神聚”则是指散文的主题明确,情感集中。
从内容和形式上,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
叙事散文以叙述事件为主,抒情散文侧重于抒发作者的情感,哲理散文则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揭示出一定的人生哲理。
二、散文的要素1、主题主题是散文的核心。
在阅读散文时,要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旨。
2、线索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它可以是人物、事件、物品、情感等。
找到线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3、人物如果散文中有人物,要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性格品质以及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4、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可以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社会环境可以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现实。
三、散文的语言1、词语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包括生词、熟词新义、指代性词语等。
同时,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2、句子赏析文中精彩的句子,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等。
3、语言风格散文的语言风格多样,有的简洁明快,有的含蓄深沉,有的生动形象,有的朴实无华。
要能体会并分析作者的语言风格。
四、散文的表现手法1、象征通过特定的形象来象征某种精神品质或思想感情。
2、对比将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进行比较,突出某一方的特点。
3、衬托用其他事物来衬托主要事物,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
4、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5、托物言志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的志向和意愿。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4 散文阅读(五大考点多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重难点04 散文阅读(五大考点多种技巧)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记叙文材料来自散文和小说,其中散文占了一大半。
从选材看,内容广泛,涉及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散文,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等。
文本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亲情友情、人与社会、自然风景等,注重思想内涵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
引导学生对生存、生活、人文的关怀和思考。
从题型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百分之七十是主观题,选择题占比不多、填空题更少。
开放性试题增多,赋分相对较高。
2024年的散文命题,除了传统的阅读理解题外,还可能出现一些新的题型,如赏析题、微写作等。
从命题角度看,突出考查整体阅读能力,以文意把握、词句品析、人物评、写法揣摩、感悟体验为考查着力点,考查考生对文章的主旨、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全方位理解。
从试题数量和赋分看,一般在5个左右,赋分15-20分,个别地方甚至更高。
考点一、散文的标题【设题形式】1.如何理解标题的深刻含义?2.赏析文章标题的妙处。
3.给文章拟个合适的标题。
4.文章的标题是否能用……替换?为什么?【答题要点】1.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2)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3)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标题的作用(1)内容上:概括文章……内容,交代时间、地点,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或性格特征,突出人物形象。
(2)结构上:贯穿全文线索。
(3)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4)主旨上:点明文章的主题;寄托……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5)情感上: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6)手法上:设置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运用(比喻、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7)效果上: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深思,营造氛围,富有诗情画意等。
3. 拟写标题的方法(1)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拟写;(2)抓住文章的核心事物拟写;(3)抓住文章的核心事件拟写;(4)抓住作者的情感拟写;(5)抓住文章的线索拟写;(6)抓住作品反复出现的内容拟写。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一、散文特点:1、文学性(形象性):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借助人物、景物(意象、意境)表达思想情感。
2、选材的多元性:散文选材专门广泛,能够多角度,多侧面选材,也能够跨时空选材,信马由缰,但表达的思想情感是统一的。
所谓“形散神聚”。
二、散文分类:1、咏物散文:通过对景或物的环境和外表特点的记叙和描写,反映景或物的本质特点,进而揭示主题。
咏物散文通常采纳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及托物言志、象征等表现手法,托物喻人。
2、抒情散文:或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或直抒胸意,抒发对人或事物的情感。
多采纳描写和抒情表达方式。
3、哲理散文:通过事物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来寓喻道理三、散文阅读考点:1)字音、词语选用、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表层、深层)2)呼应句、过渡句、仿写句子、句子在上下文语境中的含义(表层、深层)、句子的修辞手法等等;3)概括文段内容;4)明白得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5)写自己的设想,谈自己的感悟;6)品味语言;7)文章的写法(表现手法)。
四、常见的三种写法:1)对比;2)衬托;写景衬托: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主次衬托:突出主角。
3)象征(托物言志)。
五、十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结合修辞本身及句子本身作用作答)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2)排比:增强语势,写出了……3)对比、夸张:鲜亮地突出了……4)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摸索5)反问:加强语气6)对偶、互文:句式整齐,音节和谐。
7)引用: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趣味性(增强文采、增强说服力)六、结构上的作用:1)点题2)总起下文(或引出下文)3)设悬4)呼应(前后呼应、首尾呼应)5)铺垫6)过渡(承上启下)7)对比8)总结上文9)提示中心(深化主题)。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的解题技巧归纳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的解题技巧归纳前言在中考语文中,阅读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其中又以散文题型最为常见,因此,掌握散文题型的解题技巧对于中考语文的考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的解题技巧进行归纳总结。
技巧一:抓住中心思想在阅读理解散文题型中,题目常常会问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因此,掌握抓住中心思想的技巧是解题的关键。
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平时学过的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有时,作者会用这些手法突出文章的主题,而跟随主题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
技巧二:排除干扰项在选择题中,干扰项往往会带来误导,甚至让准确的答案被误选。
因此,学生在解题时首先要注意排除干扰项。
在选项中,不少干扰项往往会涉及到文章中提到的内容,但是它们只是与文章相关而已,而并非答案。
因此,在选择题中排除干扰项,才能选择准确的答案。
技巧三:注意细节问题在解题时,注意细节问题同样非常重要。
这包括语言细节和逻辑细节。
语言细节主要涉及到文章的修辞、语言、词汇等问题,而逻辑细节则包括文章的结构、思路、线索等问题。
通过注意细节问题,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文章,还能有助于正确解读题目。
技巧四:总结概括在阅读理解散文题型中,往往会出现“请总结文章大意”这样的题目。
此时,学生需要总结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但要有分寸,不能总结过于简洁或过于复杂。
一般来说,总结概括的内容应该包含几个方面:作者的观点、作者阐述的内容、作者的体现手法和文章的核心思想等。
技巧五:联想应用在阅读理解散文题型中,通过联想应用的方式进行解题也是非常有效的。
比如,通过类比思考、归纳总结、概括内容等,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同时,联想应用也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的水平。
结语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是考生需要特别关注的一部分。
通过抓住中心思想、排除干扰项、注意细节问题、总结概括以及联想应用等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文章题目,顺利通过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的考试。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散文知识点汇总表:~形散~表现方法—不拘一格选材—广泛自由表达方式—灵活多样神(主题)线索—人—事物—感情明确集中开拓深化景物—时间—地点语言(凝练优美)方法:托物言志寓情于事借景抒情联想(丰富)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景语(状物)抒情情语直抒胸臆叙述(交待)语叙事散文的阅读: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写景散文的阅读:①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来绘形状物的。
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神韵等内在的方面。
抓特征的目的不但是要求其形似,更要求达到本质上的神似。
②要注意作者是如何安排描写的顺序的,一般地说,这类散文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
③还要注意作者的观察点与被观察景物之间的关系,注意观察角度的变化。
④最重要的,是把握融注于景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地领会作品的主题。
咏物散文的阅读: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
托物言志,所托之物大都被赋予象征意义,阅读时要把握象征这种表现手法。
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是直接点明的;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含而不露。
对后者须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写作背景,如作者的生平、思想倾向、写作时间等,但必须注意,联系背景不等于对号入座,不能把象征意义理解得太具体、太狭窄。
咏物类散文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
抒情散文的阅读:其实,散文多是用以抒情的,单列一种“抒情散文”,是因为这一类散文在表达方式上以直接抒情为主,传达感情不像叙事、写景、咏物类散文那样含蓄,读者比较容易把握文中的思想情感。
2024年某年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

2024年某年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语文散文阅读成为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掌握好散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对于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和应对中考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2024年某年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供学生参考。
一、散文阅读的题型分析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散文阅读主要包括阅读理解和应用文阅读两种题型。
阅读理解题型要求学生理解文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态度和意图等;应用文阅读题型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如填表、写信、回答问题等。
二、散文阅读的复习策略1. 掌握基本阅读技巧:在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题,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2.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读好文章,培养对文字的兴趣和阅读的习惯,增加词汇量和阅读速度。
3. 注重阅读思维训练:通过解决问题、分析作者观点和情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三、散文阅读的复习要点1. 阅读理解考点(1) 主旨大意:重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推导判断:通过推理和分析,根据文章中的事实和论点推断出一些结论。
(3) 作者观点: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分析文章的立意和写作目的。
2. 应用文阅读考点(1) 表格填写: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按要求填写相应的信息。
(2) 问题回答: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理解问题的要求,找到答案所在的段落。
(3) 书信写作:理解书信的写作目的和写作要求,根据信件的内容和情境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
四、散文阅读的复习方法1. 多做模拟试题:通过做大量的模拟试题,熟悉考点和题型,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
2. 细读优秀散文:阅读名家散文,体会作者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技巧,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3. 多讨论、多思考:在学习散文阅读中,注重与同学的交流和讨论,广泛听取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培养分析、思考和判断能力。
中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项阅读考点整理

中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项阅读考点整理 考点1:抓住文章标题,分析含义作用考点2: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旨★设问形式:❶通读全文,请简要概括××表现在哪些方面?❷结合××段内容,请概括出××。
❸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考点3: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行文线索★设问形式:❶文章的线索是什么?❷围绕××,将文章内容补充完整。
❸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标题就是线索)考点4:品味语言特色,体会词句含义★设问形式:❶赏析划线句中的加点词语/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子。
❷文中的加点词/划线句子好在哪里?(加批注) ❸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道了“××景物”有什么好处?❹理解加点词语/××句话的含义。
词语赏析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1)描写句:根据语境分析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意义。
(2)抒情句:联系全文情感,结合语境,分析句子表达的情感。
(抒情性散文常考)(3)议论句:联系全文主旨,结合语境,分析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议论性散文常考)【答题规范】运用了……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写出、抒发或交代)……4.从句子的表现手法角度赏析。
对比、衬托、抑扬、铺垫、伏笔、照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联想想象、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欲扬先抑、以小见大)5.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6.从句式特点的角度赏析。
(1)长短句短句:简洁凝练,增强语句气势,形成画面感。
长句:叙述清楚完整,给人以较深的印象。
长短句搭配,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
(2)整散句整句指整齐匀称、句子结构相类似的句式,常构成对偶、排比。
散句指字数不等,参差错落的句式。
整散句结合,使得句式富于变化,生动活泼,句式整齐中见变化,语气气流中有舒缓,整散相间,使文章语势激荡而又意味绵长。
句子含义注意:如果所给句子是总起句,需从下文搜索关键信息;如果所给句子是总结句,需从上文寻找相关信确定答案要点;如果所给句子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中的相关内容。
2024中考散文阅读经典题归纳

散文阅读经典题归纳(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啊,黄河母亲①孩提时代,就听大人们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那气势壮怀激烈,铿锵雄浑,耳边犹如响起黄河澎湃的浪涛。
后来又听老人们常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心中窃想,黄河一定是一条非常大的河流,一定比我邻近的运河还要长,还要宽,如若不然,怎么不唱运河在咆哮呢?黄河也一定离我家很远,不然为什么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呢?②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到了山西吉县。
朋友告诉我,这里离壶口瀑布不远了,劝我去看看。
我想,不就是瀑布么,有什么好看的?庐山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诺日朗瀑布,千溪万壑争风流;云台山瀑布,水落银丝绣碧潭。
黄河,以它那混浊的面目,难道瀑流还能比得上这些地方的壮观和神奇么!③怀着这种疑问和不屑,我来到了壶口。
一下车,便触到了黄河的气息。
静静的鹅卵石,静静的大山,不规则地排列在河床上,排列在蓝空中,像是守卫着黄河母亲,又像是随时接受母亲的洗礼。
④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一路风尘从青海高原走来,经过九九八十一曲,磨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了陕晋相交的一处峡谷。
⑤但见两岸苍山竞秀,巍峨峥嵘,在两山夹持下,黄河那宽大的臂膀突然被聚拢起来,收束为一个拳头,仿佛砸开一个豁口,汹涌的洪流,像一条庞大的黄龙,鼓舞澎湃,奔腾呼啸,一头扎进深潭!那气势,那声色,真有万夫莫挡、千军难阻之雄,吞星衔月、遮天蔽日之概!⑥我沿着新修的扶梯下到谷底,只见河道至此形成30多米的落差,向上仰望,一线蓝天,人如在一个巨大的壶中,显得格外渺小,飕飕凉风不寒而栗。
黄河巨浪凌空而落,撞击在石床上,又飞溅在半空中,激起一团团云雾,霏微霞雯,红黄蓝绿,斑斑驳驳,恍惚中,晴空现出道道彩虹。
水珠迸在脸上,清凉如洗,让人怀疑:这就是那混浊的黄河水么?谷底如飞壶倒悬,真不知天公什么时候煮开了一壶沸汤,热浪冲腾,未曾饮,每个人的心扉已然升腾了,飘飘欲仙。
唯有此时,你才能真正懂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神来之笔!冲浪发出隆隆巨响,像晴天霹雳,像隆隆战鼓,又把人从梦幻中唤回人间,催人奋进,催人猛醒,如饮醍醐,一切都变得那么高昂、那么振奋、那么热烈。
某年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

某年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在某年的中考语文复习中,散文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
通过对散文的阅读和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加知识储备,培养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在准备散文阅读考点时,我们可以根据题材内容进行分类,包括人物散文、自然散文、社会散文等等。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对这些考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人物散文1.描写人物的特征和形象:考生需要通过阅读散文,正确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外貌特征以及内心感受等,从而深入挖掘散文的情感内涵。
2.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散文通常会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感情的变化,考生应该注重人物的情绪变化、思维方式等,抓住散文的核心主题。
3.分析人物的言行举止:通过阅读散文,考生可以了解到人物的言辞和行为,进而推断人物的品格和态度,从而更好地理解散文的主旨。
二、自然散文1.描写自然景色:这类散文主要描写自然景观,如山水、植物、天气等,考生需要重点把握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情感态度,进一步理解散文的意义。
2.描写自然现象与人的关系:自然与人的关系是自然散文的重要考点,考生需要关注自然现象对人的生活、思考和情感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散文的主题。
3.引发对自然的思考:自然散文通常也会以自然景物为引子,引发对自然哲学、人生意义等问题的思考,考生需要善于探讨散文中所导向的思想问题。
三、社会散文1.揭示社会现象和问题:社会散文有时会以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为题材,考生需要正确认识散文中阐释和回应的社会问题,并加以深入思考。
2.探讨社会价值观和人生意义:社会散文有时也涉及对社会价值观和人生意义的探讨,考生需要仔细分析散文中所传递的思想观点,形成自己深入的思考。
3.分析社会中人的行为与选择:社会散文通常也会描述人在社会中的选择和行为,考生需要理解人物的行为背后所蕴含的人性和社会因素。
四、其他类型散文除了人物、自然、社会散文外,还有一些特定题材的散文,如游记、随笔、杂文等。
1.读懂游记:游记散文通常以人们的旅行经历为素材,描述各种地方景色和文化风情,使人们仿佛亲临其境。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中考淡化文体(散文)阅读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
例如XXX的《藤野先生》。
这类散文,虽然也有风物、场景的记写,但它不是纯客观的记写,而是将内情与外物融合,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画景物、抒发生发火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
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画,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或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
例如,XXX的《春》,XXX的《济南的冬天》。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
文学色彩浓,但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散文。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②咏物类——托物言志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另有暗线,线索的特性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问题自己,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中考语文考点梳理散文阅读

中考语文考点梳理散文阅读散文是中考语文阅读部分常见的文体之一,对于考生来说,掌握散文阅读的考点和解题技巧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对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考点进行一番梳理。
一、散文的特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所谓“形散”,指的是散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
而“神不散”则是指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明确而集中,无论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
二、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通过叙述具体的事件和人物的活动,反映社会生活。
例如《背影》《藤野先生》等。
2、抒情散文注重抒发作者的情感,通过对景物、事物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如《春》《济南的冬天》等。
3、哲理散文以议论为主,通过对生活中的现象、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揭示人生哲理。
三、中考散文阅读的考点1、整体感知要求考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解题技巧:(1)仔细阅读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以及每段的首句和尾句,这些地方往往能揭示文章的主旨。
(2)梳理文章的线索,如人物、事件、情感等,有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2、词句理解考查对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含义的理解。
词语理解技巧:(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分析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结合语境判断其特定含义。
句子理解技巧:(1)从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分析其表达效果和含义。
(2)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3、语言赏析要求对散文的语言特色进行赏析,如词语的运用、句式的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赏析技巧:(1)指出所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等。
4、写作手法常见的写作手法有象征、对比、衬托、伏笔、照应、欲扬先抑等。
解题方法:(1)明确文章运用的写作手法。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该手法的作用,如突出了……,使文章更有感染力等。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现代散文的审美观与批评标准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现代散文的审美观与批评标准鉴于这道题目涉及知识点归纳,为了更好地呈现内容,本文将按照归纳的方式进行分段,以确保文章的条理清晰。
以下是对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中现代散文的审美观与批评标准的归纳总结。
一、现代散文的审美观现代散文是指20世纪以来兴起的一种文学形式,其审美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主题表达:现代散文作品追求表达个体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的独特体验,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纵观现代散文作品,激情、人性、生活哲理等主题得到了深入探讨和展示。
2. 语言艺术:现代散文注重语言的美感和表达能力,以简洁明快、真实自然的语言风格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作家们通过巧妙运用修辞手法、音韵美、形象化描写等方式,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3. 真实性:现代散文注重真实性和写实性,追求真实生活的再现和真切感受的传递。
在审美观上,现代散文更加注重揭示生活的底层和边缘,关注社会个体的命运和价值。
二、现代散文的批评标准现代散文的批评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主题思想的深度与独特性:优秀的现代散文作品应该具有独特的主题思想,能够通过叙述个体经历或思考生活问题,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应该深入人心、丰富多样,给人以启迪和思索。
2. 语言的优美与准确:现代散文作品应该具有流畅、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达。
通过恰如其分的修辞手法和文笔的运用,使作品充满诗意,增强读者的阅读愉悦感。
3. 结构的完整与紧凑:现代散文作品的结构应该合理、紧凑,主题和情感的发展应该有条不紊。
作品中的段落划分、过渡以及结构的铺陈应当恰当而有效,使整个作品具有鲜明的思路和层次感。
4. 探索与创新:现代散文应该追求新颖性和独特性。
作家应该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和表达方式,避免套路化与平庸化。
同时,现代散文作品应该与时代紧密相连,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对现实生活有所反思。
5. 文化传承与创新:优秀的现代散文作品应当既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又与时代发展保持紧密联系。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考点梳理指导课件

⑧我最喜欢的,却是看父亲挖竹笋。 ⑨长时间生活在高楼上,我和竹林之间早已经没有了默契, 在竹林里走来走去也发现不了被泥土抱在怀里的竹笋。而父 亲不一样,在乡野中土生土长的他,目光一扫,便能找到笋 的痕迹,锄头一刨,就把竹笋挖了出来。在我看来,这简直 就是无中生有的魔术。所以每次和父亲上山,都像是一场邂 逅惊喜的旅程。我虽然只是一到的竹笋做成汤,我一 口口地饮,似乎又和自然达成了默契。因为这时,春天好像 也从我体内,破土而出了。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考点2梳理文章脉络
了解文章脉络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散文 的各个部分在文章中都有其不同的作用。文章标题一般为全 文的线索,有概括文章内容、设置悬念等作用。文章开头或 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是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 作铺垫。中间段落,多半是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尾段落,大 多是总结全文、卒章显志、点明主旨、深化主题、呼应开头 等。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本段或上下文内容作答。 常见问法: (1) XXX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2)文章以“XXX"为题,有什么妙处?
2.抒情散文: 主要借助写景状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 受、激情和意愿。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特点,表达 作者情感,如《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 》。状物散文:借物与人相似的特点来表达作者的 思想情感,如《白杨礼赞》《紫藤萝瀑布》《一 棵小桃树》。
3.哲理散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也 称说理散文。与一般议论文不同的是,它或通过 对某一事件、现象的议论,或借助具有哲理性、 形象性的事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让读者 获得思想的启迪。它的议论往往具有抒情性、形 象性和哲理性,如《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 活着》。
终于,在高二摸底考的时候,他冲入了班里的前二十;在高 三,更是直接迈入了年级前十。那时候,他已经从一根不起 眼的竹笋,长成了翠色欲滴的青竹。 ⑤他很喜欢吃竹笋,尤其喜欢吃竹笋炒肉,素雅和荤腥相遇 ,鲜味便在猛烈中有了更加悠久的余韵。《诗经》有言:“ 其蔬伊何,惟笋及蒲。”竹笋虽是幼年期的竹子,却有极佳 的口感。“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只有亲口 品尝了竹笋的滋味,才能真正明白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原因, 才会理解陆游“味抵驼峰牛尾狸”的感叹。竹笋炒肉和酸辣 土豆丝作为当年我们食堂里的常客,也成了我们青春回忆里 一枚盘子大小的印章。想来,竹笋确实很像那时候的我们, 青涩而又灰头土脸,未来的光芒都还在体内深藏,我们自以 为的伶俐,在如今看来也是如此笨拙而又天真。
2024年某年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

2024年某年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在2024年某年中考语文复习中,散文阅读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考察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面是对2024年中考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供学生复习备考参考。
一、散文的特点和类型1. 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抒发人们真情实感的文学形式,其特点是自由、灵活、表达较为真实。
2. 散文的类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描写文等。
二、散文阅读中的基本技巧1. 主题思维:抓住散文的中心思想,找到散文的中心论点。
2. 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布局和组织方式,如开头、中间段落和结尾。
3. 词语理解: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的含义,理解作者的用词意图。
4. 修辞手法: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三、散文阅读中的具体考点1. 故事情节的把握:理解故事的背景、人物关系和发展脉络,把握主要事件及其涵义。
2. 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散文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3. 深层含义的挖掘:理解散文的隐含意义和寓意,挖掘散文背后的深层思想。
4. 情感表达的分析:分析散文中的情感表达方式,揭示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体验。
5. 文化内涵的理解:掌握散文中的文化典故、历史背景等,理解文化内涵和意义。
四、例题分析以下是几道可能出现的散文阅读例题,供学生练习和思考。
例题1:字面意思,我们都会读,理解,我们也都会。
这就是无伤散文的奥秘。
问题:这篇文章是属于什么类型的散文?解析:这篇文章主要是在讲述对散文的理解,属于说明文。
例题2:走过街头屋檐下,这个同样辽阔无边的视野,神秘、深邃。
而这只是第一步。
问题:这篇散文主要想表达什么主题?解析: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和对后续步骤的提及,来呼吁人们要走出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主题为“探索未知”。
例题3:博物馆中的历史文化是我们了解和认识历史的窗口,当我们站在内穿越时光。
我们更要知道:历史不应该只停在记忆中……问题:这篇文章要传递给读者什么寓意?解析:这篇文章通过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不能只停止在历史的记忆中,而是要通过了解历史文化来认识历史。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最全)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最全)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标题的作用方法总结:情节上: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成为全文的线索,文章的情节(主要情节)都围绕此展开;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主题上:揭示(暗示)主旨。
表达上: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
此外还有: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等。
《复活》题目含义:一指蜥蜴复活;二指我被蜥蜴顽强的生命力打动,最终对生活充满希望。
《田野上的白发》题目作用:(1)“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情节);(4)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二:词语、句子、语段的作用1.词语的表达作用答题套路:生动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
例如:(1)结合语境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眉飞色舞”一词的妙处。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痛快淋漓地展现自己,投入感情忘我表演的情态,表现出“我”当时的喜悦和兴奋。
(2)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闪”字形象生动写出了太阳花一见阳光即刻开放、艳丽夺目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惊叹。
2句子语段的作用1.内容上抒情谈论句: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主题……写景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衬托、铺垫……2.结构上:在开头: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作铺垫、点题……(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在文中:总结上文、承上启下(过渡)在结尾:点题、照应、升华主题结尾段、句(内容上)总结全文内容,深化了文章中心,(结构上)呼应了开头,(效果)引发读者的思考,使文章留有余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
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
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
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
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
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1)字词含义: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
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
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
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1)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
景物描写,主要考景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
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②咏物类——托物言志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6、十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结合修辞本身及句子本身作用作答)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2)排比:增强语势,(感情强烈)写出了……3)对比、夸张:鲜明地突出了……4)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5)反问:加强语气,引起思考6)对偶、互文:句式整齐,音节和谐。
7)引用: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内容更真实、增加趣味性(增强文采、增强说服力)7、结构上的作用:1)点题 2)总起下文(或引出下文) 3)设置悬念 4)呼应(前后呼应、首尾呼应)5)铺垫 6)过渡(承上启下) 7)对比 8)总结上文9)提示中心(深化主题)8、发展性考题(1)仿写: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
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2)谈感受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①对描写对象;②对人物情感;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④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a、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b、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c、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
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悠长的铃声毕淑敏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
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
”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
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
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
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
”我撒腿就跑。
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
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
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
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
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
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
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
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
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
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
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
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
“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
”同桌说。
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
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
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
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
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 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1.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
2.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按要求赏析。
(1)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文中加点的字“抽”,原意是“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这个画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上下文,对它作简要赏析。
3.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老师傅,请你对他作点评价。
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回答。
(1)这篇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评析。
(2)这篇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
文章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事情,这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来。
我选题。
(三)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易宗明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
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变。
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
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
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
仔细辩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发出的声音。
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曲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
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
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杨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
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东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杨木桩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的小枣树却干渴得蔫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
母亲心疼小枣树,细心地用木棍围住它,给它浇水,还多次想在杨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枣树挪死,才终未为其迁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