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教案反思.doc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神奇的纸》。
详细内容包括纸的来源、种类、特点和用途,特别是对纸张的科学性质和环保理念进行深入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纸的基本知识,包括来源、种类、特点和用途。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珍惜和节约用纸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纸张的科学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纸的来源、种类、特点和用途,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纸张、显微镜、实物投影仪、环保教育视频。
学具:彩笔、剪刀、胶水、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各种纸张,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特点和用途。
2. 例题讲解(1)介绍纸的来源,讲解纸张是如何从树木变成我们日常使用的纸张。
(2)讲解纸张的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不同纸张的质地和用途。
(3)探讨纸张的科学性质,如吸水性、韧性等,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纸张的纤维结构。
(2)进行纸张吸水性和韧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4. 环保教育播放环保教育视频,让学生了解浪费纸张对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纸的来源、种类、特点和用途。
2. 纸张的科学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环保意识:珍惜和节约用纸。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神奇的纸”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
答案:内容包括纸的来源、种类、特点和用途,纸张的科学性质实验结果,以及节约用纸的口号。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观察和实验,但在讲解纸张科学性质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
(2)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下节课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3)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造纸厂,了解纸张的生产过程,加深他们对纸的认识。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大班科学的教材,章节为《神奇的纸》。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纸的起源、纸的种类、纸的特性以及纸的创意运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们了解纸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纸的起源和种类,知道纸的基本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纸的起源、种类和特性。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纸张、剪刀、胶水、画笔等。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纸、一把剪刀、一瓶胶水、一支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纸张,引导学生发现纸的多样性。
2. 知识讲解:通过PPT讲解纸的起源、种类和特性。
3.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纸的创意运用实例,如纸雕、纸贴画等。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纸的创意运用,如制作纸雕、纸贴画等。
5.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六、板书设计纸的起源、种类、特性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搜集更多关于纸的知识,下节课分享。
2. 请学生运用所学,制作一个纸的创意作品,下节课展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纸的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创新能力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纸的环保意义,提倡节约用纸,保护环境。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纸厂,深入了解纸的制作过程,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补充1. 纸的起源:详细讲解纸的起源,从古代的树皮、竹片到现代的纸张,让学生了解纸的发展历程。
2. 纸的种类:介绍不同种类的纸,如打印纸、复印纸、手工纸、特种纸等,并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神奇的纸”。
主要内容包括:了解纸张的特性,探究纸张的承重能力,学习纸张的折叠技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纸张的基本特性,了解纸张的承重能力与折叠技巧。
2. 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纸张承重能力的探究,折叠技巧的掌握。
教学重点:纸张特性的认识,实验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张、剪刀、胶带、积木、尺子、实验器材等。
学具:纸张、剪刀、胶带、积木、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普通的纸,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张纸可以承受多大的重量?”引发幼儿思考。
2. 知识讲解与探究(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纸张的基本特性,如质地、柔韧性等。
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纸张的承重能力。
每组用相同的纸张搭建一个尽可能高的结构,记录最高承重。
3. 例题讲解与折叠技巧学习(1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折叠技巧,如折纸船,讲解步骤并示范。
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折叠技巧,加强动手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自主尝试折叠其他物品,如飞机、盒子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折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培养(10分钟)教师提出一个任务:用纸张制作一个桥梁,要求能承受一定重量的物品。
幼儿分组讨论,设计并制作桥梁。
六、板书设计1. 纸张的基本特性2. 纸张承重实验步骤3. 折叠技巧:折纸船4. 团队协作任务:制作桥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纸张制作一个创意物品,如飞机、盒子、桥梁等。
答案:根据幼儿的创意和制作能力,评价其作品的创意和实用性。
2. 课后拓展:观察生活中的纸张制品,了解它们的制作原理和用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纸张的特性,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神奇的纸》及教学反思(最终定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神奇的纸》及教学反思(最终定稿)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教案《神奇的纸》及教学反思大班教案《神奇的纸》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探索让纸巾力气变大的办法,感受纸巾的神奇,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神奇的纸》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探索让纸巾力气变大的办法,感受纸巾的神奇。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
3.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纸巾、装有半桶水和不同重量的彩色水的油桶、筐子、拧好的纸绳若干。
【活动过程】1.出示纸巾、装有半桶水的油桶,引导幼儿结合经验,大胆猜测。
(问题引入,激发兴趣)你觉得纸巾能把这半桶水提起来吗?为什么?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巾提起半桶水的方法,初步感受纸巾的神奇。
(探索操作,尝试验证)(1)提出任务与要求:想办法用一张纸巾把油桶提起来。
(2)幼儿尝试探索,教师观察,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大胆尝试,重点观察幼儿用纸巾提起油桶的方法。
(3)交流分享:你用纸巾把油桶提起来了吗?你是怎么做的?3.幼儿再次探索用纸巾提起油桶的多种办法。
(自主探索,分享交流)(1)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用纸巾提起油桶的方法。
并引导能力强的幼儿探索如何让纸巾变更有力气,把水瓶提的更久。
(2)交流分享:①你想出什么不一样的办法?②发现那种办法纸巾更有力气,水瓶提的更久。
4.探索让纸巾更有力气的办法,鼓励幼儿挑战提起更重的油桶。
(再次探索,提升经验)(1)出示装有彩色水的油桶,提出新的任务与要求:想办法让纸巾更有力气,提起更重的油桶,可以用多张纸巾或与朋友合作。
(2)幼儿尝试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大胆尝试各种办法。
(3)交流分享:你发现那种办法使纸巾更有力气,提起更重的油桶。
5.迁移经验,初步感受团结起来力量大在生活中的应用。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神奇的探索》,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纸”。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纸的特性,探索纸的承重能力,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的制作过程,认识不同种类的纸,知道纸的来源。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3. 引导幼儿通过实验发现纸的承重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纸的承重能力,学会合作完成实验。
难点:引导幼儿理解纸的承重原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类型的纸(如报纸、白纸、卡纸等)、实验器材(如瓶子、石头等)、PPT。
2. 学具:剪刀、胶棒、尺子、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各种神奇的纸,引发幼儿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纸是从哪里来的吗?它们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2. 讲解:介绍纸的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纸的来源,认识不同种类的纸。
3.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探索纸的承重能力。
a. 每组发一张纸,让幼儿想办法使纸承重最大。
b. 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4. 交流:请各组分享实验心得,讨论纸的承重原理。
6. 课堂练习:让幼儿用不同种类的纸制作小船,比较它们的承重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纸的来源纸的承重能力2. 实验结果不同种类纸的承重能力比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纸制作一个立体模型,并测试其承重能力。
2. 答案:根据实验结果,让幼儿描述模型的承重能力,并思考如何改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纸的承重能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可能对承重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了解纸的其他用途和特性,如纸的吸水性、透气性等,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探索。
同时,开展环保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纸的来源,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教案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主要围绕“神奇的纸”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第一章“纸的来源”,详细讲解纸的原料、制作过程;第二章“纸的种类”,介绍不同种类纸的特点和应用;第三章“纸的神奇特性”,探讨纸的吸水性、透气性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的来源、种类和神奇特性,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珍惜纸张、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纸的吸水性和透气性的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纸的来源、种类和神奇特性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张样品、实验器材(杯子、水、吸管等)、PPT。
学具:纸张、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纸张,让幼儿观察、触摸,引导幼儿思考:“你们知道这些纸是从哪里来的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纸的来源,让幼儿了解纸是由树木等原料制成的。
(2)介绍纸的种类,如新闻纸、铜版纸、宣纸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3)讲解纸的神奇特性,如吸水性、透气性等。
3. 例题讲解以吸水性为例,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幼儿观察不同纸张吸水后的变化。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讨论,每组挑选一种纸张进行实验,观察其吸水性和透气性。
(2)实验结束后,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纸的来源:树木等原料2. 纸的种类:新闻纸、铜版纸、宣纸等3. 纸的神奇特性:吸水性、透气性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纸张,记录其种类和用途。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纸的来源、种类和神奇特性,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观察不仔细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组织幼儿参观造纸厂,让幼儿实地了解纸的制作过程,增强幼儿的实践体验。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及教学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纸”。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纸的特性、种类和用途,以及纸的环保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的基本特性和种类,知道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途。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纸的特性和环保意义。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不同纸的特性,学会分类和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纸样品(如报纸、卫生纸、卡纸等)、放大镜、剪刀、胶水、环保手册等。
2. 学具:彩笔、画纸、手工纸、环保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纸样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见过的纸和纸的用途。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报纸为例,讲解纸的基本特性(如吸水性、柔韧性等)。
通过演示实验,让幼儿了解不同纸的吸水性和韧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纸的吸水性和韧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环保教育(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纸的来源,让幼儿了解纸的环保意义。
介绍环保手册,教育幼儿节约用纸,保护环境。
5. 手工制作(15分钟)教师示范如何用手工纸制作简单的小物品(如小花、小船等)。
幼儿动手制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展示幼儿的手工作品,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特性:吸水性、柔韧性等种类:报纸、卫生纸、卡纸等环保意义: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手工纸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纸的特性和环保意义。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纸”。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探索纸张的承重能力、透光性以及防水性等特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纸张的基本特性,如承重能力、透光性及防水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纸张特性实验的操作和观察。
教学重点:理解纸张的基本特性,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纸张、透明胶带、剪刀、尺子、彩笔、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普通的白纸,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张纸有多大的承重能力?”引发学生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纸张的承重能力、透光性及防水性的基本概念。
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纸张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纸张承重实验,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探索纸张透光性(10分钟)学生用透明胶带将两张纸固定,观察透光情况。
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影响透光性的因素。
5. 研究纸张防水性(10分钟)学生将纸张涂上水,观察防水效果。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1. 纸张的基本特性承重能力透光性防水性2. 实验数据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设计一个有趣的纸张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答案:示例:将纸张折成纸船,测试其漂浮时间和承载重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现象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高实验效果。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家庭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开展科学小制作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具体内容为“神奇的纸”。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幼儿将探索纸张的特性,了解纸张的多样性和可塑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张的制作过程,认识不同种类的纸张,并掌握其基本特性。
2. 培养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纸张的神奇之处,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3.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利用纸张进行创意制作,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纸张的制作过程和特性,以及纸张的创意运用。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实验、创新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纸张、放大镜、显微镜、彩笔、剪刀、胶水等。
2. 学具: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纸张,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纸张制品,让幼儿了解纸张的广泛应用。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纸张的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纸张的来源。
讲解纸张的吸水性、柔韧性等特性,并进行实验验证。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纸张的吸水性和柔韧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创意制作(10分钟)教师展示用纸张制作的创意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自由发挥,利用纸张进行创意制作。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强调幼儿的创新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纸张的来源与制作过程2. 纸张的特性:吸水性、柔韧性等3. 纸张创意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纸张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或植物。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创意制作,让幼儿了解纸张的神奇特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创新思维。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纸张特性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纸”。
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实践,了解纸的特性,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的来源,知道纸的制作过程。
2. 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了解纸的吸水性、透气性等特性。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纸的特性,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发现纸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纸样张、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纸,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纸是从哪里来的吗?它们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纸的来源和制作过程。
(2)教师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纸的吸水性和透气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纸进行观察和实验。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发现纸的特性。
(1)每组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5. 动手实践(10分钟)(1)教师发放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让幼儿制作纸飞机。
(2)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1)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纸飞机。
(2)教师评价幼儿的制作成果,鼓励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来源:植物纤维制作过程:选料、煮浆、抄纸、压榨、烘干特性:吸水性、透气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纸制品,说说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答案:例:卫生纸:吸水性好,用于擦拭;报纸:透气性好,用于阅读。
2. 作业题目:用彩纸剪贴一幅画。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用彩纸剪贴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实践,让幼儿了解了纸的特性。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精品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精品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纸”。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纸的特性,探索纸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的基本特性,知道纸的来源,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
2. 通过实践活动,使幼儿掌握简单的纸工技巧,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幼儿在探索过程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纸的多样性和可创造性,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重点:让幼儿掌握纸的基本特性,学会简单的纸工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神奇的纸样品、剪刀、胶水、彩笔等。
学具:每人一份神奇的纸、剪刀、胶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神奇的纸样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特点,激发幼儿对纸的兴趣。
2. 知识讲解(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纸的来源、制作过程和基本特性,让幼儿对纸有基本的认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神奇的纸作品,讲解制作过程,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纸工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动手制作自己的神奇纸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 创作展示(5分钟)每个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来源:树木特性:柔软、透明、可塑性等制作过程:选材、打浆、晾晒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张神奇的纸贺卡,送给你的好朋友。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纸的特性,掌握了简单的纸工技巧,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纸的探索和研究,鼓励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继续探索纸的多样性,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教师可以开展相关的延伸活动,如纸艺创作、环保教育等,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神奇的纸》。
详细内容包括纸的来源、种类、制造过程以及纸的多种用途。
通过本章学习,让孩子们了解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纸的来源、种类和用途,理解纸的制造过程。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纸的制造过程以及各种纸的特性。
教学重点:了解纸的来源、种类、用途,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样品(不同种类的纸)、剪刀、胶水、彩笔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纸制品,让孩子们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用途。
2. 讲解纸的来源和制造过程(10分钟)利用PPT和实物样品,讲解纸的来源、种类以及制造过程,让孩子们了解纸的来之不易。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例题:如何将一张白纸变成彩色纸?引导孩子们思考并给出答案。
4. 随堂练习(5分钟)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将白纸通过不同的方式(如染色、绘画等)变成彩色纸。
5. 纸的用途探讨(10分钟)引导孩子们讨论纸在生活中的各种用途,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6. 环保教育(5分钟)讲解节约用纸的重要性,让孩子们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来源:植物纤维种类:白纸、彩色纸、皱纹纸等制造过程:选材、打浆、过滤、晾干等用途:书写、绘画、包装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调查家里的用纸情况,制定一个节约用纸的计划。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孩子们参观造纸厂,深入了解纸的制造过程,增强孩子们的实践体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环保教育的融入5.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和开放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难点解析:纸的制造过程涉及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工艺流程,对于大班儿童来说,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多样的物质世界》中的第三节《神奇的纸》。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纸的制作过程、认识不同种类的纸张以及纸的特性与用途;通过实验活动,探索纸张的吸水性、承重能力及透气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张的制作过程,培养幼儿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 帮助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纸张,了解它们的特性及用途,提高幼儿的生活常识。
3.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纸张的制作过程及纸张特性的理解。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活动,让幼儿直观地感受纸张的吸水性、承重能力及透气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纸张样品、实验器材。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纸的小故事,引发幼儿对纸张的好奇心。
2. 讲解:讲解纸张的制作过程,介绍不同种类的纸张及其特性与用途。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实验活动,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1)吸水性实验:将不同种类的纸张放入水中,观察其吸水速度。
(2)承重能力实验:将不同种类的纸张折成盒子,测试其承重能力。
(3)透气性实验:将不同种类的纸张覆盖在装有热水的杯子上,观察水蒸气的透过情况。
4. 例题讲解:针对实验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纸张的制作过程2. 不同种类的纸张及特性3. 实验活动及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纸张用品,记录它们的种类、特性和用途。
2. 答案:根据观察结果,完成记录表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活动,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了纸张的神奇之处。
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的引导,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造纸厂,深入了解纸张的制作过程,提高幼儿对物质世界的认知。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中开展小实验,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神奇的纸》。
详细内容包括:纸的来源、种类、性质以及纸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用简单的科学原理,让纸产生神奇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的基本知识,认识到纸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节约用纸、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纸的来源、种类、性质以及纸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科学原理,使纸产生神奇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类型的纸张、显微镜、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学具:白纸、彩纸、剪刀、胶水、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神奇的纸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a. 展示纸飞机,讲解纸飞机的飞行原理。
b. 展示折纸作品,让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纸可以折成不同的形状?c. 进行“纸桥”实验,让幼儿观察并讨论:为什么纸桥可以承受重量?2. 新课内容:a. 介绍纸的来源、种类、性质。
b. 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纸的吸水、透光、燃烧等性质。
c. 讲解纸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幼儿认识到纸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a. 请幼儿用白纸、彩纸等材料,进行创意制作。
b. 进行“神奇的纸”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纸的神奇变化。
4. 例题讲解:a. 介绍“纸船”的制作方法。
b. 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纸船的浮力原理。
5. 随堂练习:a. 让幼儿自己设计并制作纸飞机。
b. 讨论并分享纸飞机的飞行经验。
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加深对纸的认识。
b. 强调节约用纸、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来源、种类、性质纸在生活中的应用2. 纸的神奇变化吸水、透光、燃烧实验现象3. 节约用纸,保护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纸飞机,并记录飞行距离。
答案:根据制作的纸飞机样式和投掷方法,飞行距离会有所不同。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精品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精品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神奇的纸》。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章“纸的神奇变化”,详细内容为:认识不同材质的纸,了解纸的来源和制作过程;探索纸的吸水、折叠、撕裂等特性;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的来源、制作过程以及不同类型的纸张特点;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纸的基本特性,如吸水性、柔软度、撕裂性等;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纸的特性以及纸张之间的差异。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纸的基本特性,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类型的纸张、水、毛巾、放大镜、剪刀、直尺等。
学具:每组一套纸张、水、毛巾、放大镜、剪刀、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纸张,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这些纸张看起来和摸起来都不一样呢?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纸的来源和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纸张是如何制成的。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观察一种纸张,并记录下它的特点。
然后与其他组分享。
4. 探索纸的特性(10分钟)(1)吸水性:让幼儿将不同类型的纸张放入水中,观察吸水速度和程度。
(2)柔软度:让幼儿折叠不同类型的纸张,观察它们的柔软度。
(3)撕裂性:让幼儿尝试撕裂不同类型的纸张,观察它们的撕裂程度。
六、板书设计1. 纸的来源和制作过程2. 纸的基本特性:(1)吸水性(2)柔软度(3)撕裂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不同类型的纸张,并记录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2)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观察家里的纸张制品,说说它们的特点。
2. 答案:(1)纸张名称:如报纸、卫生纸、餐巾纸、硬卡纸等。
(2)特点:如吸水性、柔软度、撕裂性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纸的来源、制作过程以及基本特性。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及教学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涉及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纸”。
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实践,了解纸的特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的来源、种类和用途,知道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2.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简单的纸张制作方法,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节约用纸、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纸张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教学重点:了解纸的特性,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纸张、剪刀、胶水、放大镜、显微镜、演示文稿等。
2. 学具:手工纸、剪刀、胶棒、画笔、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各种纸张,引导幼儿观察和触摸,让幼儿感知纸的质感。
(2)讨论:你们知道这些纸有什么用途吗?纸是从哪里来的?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演示文稿,讲解纸的来源、制作过程和种类。
(2)讲解纸张的特性,如吸水性、透气性、强度等。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动手制作简单的纸张,了解纸张的制作过程。
(2)分组讨论:如何节约用纸?保护环境有哪些方法?(2)引导幼儿思考:除了纸,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来制作纸张?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来源:植物纤维种类:手工纸、打印纸、卫生纸等特性:吸水性、透气性、强度等制作过程:原料→打浆→抄造→烘干2. 节约用纸,保护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废报纸制作一张纸,并写上自己的名字。
答案:略2.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讨论如何节约用纸,保护环境。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纸的特性,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纸张制作过程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造纸厂,深入了解纸张的制作过程。
(2)开展“节约用纸,从我做起”主题活动,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1. 纸的来源与制作:介绍纸的原料、制作工艺以及各种纸张的特点。
2. 纸的特性与用途:探讨纸张的吸水性、柔韧性、透气性等特性,以及纸张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的来源、制作过程和种类,认识到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掌握纸张的基本特性,能运用纸张的特点进行简单的分类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纸的特性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纸的来源、制作过程和种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纸张样品、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放大镜、小剪刀、彩笔、白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学生观察、触摸身边的纸张,引发学生对纸的好奇心。
提问:“你们知道纸是从哪里来的吗?”“纸都有哪些种类呢?”2. 教学新课(15分钟)通过PPT展示纸的来源、制作过程和种类,引导学生了解纸的基本知识。
分析纸张的特性,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纸张的吸水性、柔韧性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给学生白纸、彩笔等材料,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幅以纸为主题的画作。
学生互相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纸张的重要性和作用。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神奇的纸张?”引导学生课后拓展学习。
六、板书设计1. 纸的来源与制作原料:植物纤维制作工艺:制浆、抄纸、干燥种类:木浆纸、竹浆纸、棉浆纸等2. 纸的特性与用途吸水性:用于卫生纸、纸巾等柔韧性:用于包装纸、纸盒等透气性:用于过滤纸、纸袋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纸张为主题,创作一幅画作,展现纸张的神奇之处。
2. 答案:学生作品,附上创作心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例题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纸的基本知识。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够:
1.了解纸张的制作工艺及材料
2.掌握简单的折纸技巧
3.提高学生的手脑协调能力及想象力
活动准备
•纸张(A4纸,颜色、大小可自行选择)
•剪刀、胶水、毛笔、颜料
•活动所需卡片、美术画纸、钢笔等
•PPT制作,包括有趣的纸张制作视频、知名纸张工艺品展示等
教学流程
1. 纸张的制作工艺及材料介绍(20分钟)
•PPT展示纸张制作工艺及材料
•在展示时,教师可以使用油画笔、粉笔和其他适当的工具,增强学生的视觉效果和吸引力
•通过演示一些简单的纸张制作,对学生进行引导
2. 纸张折叠活动(40分钟)
•粘贴幼儿园纸制作视频,或以上海美术馆毕业的学生该如何提线管制作纪录片,实地体验纸张制作的乐趣
•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完成2-3个折纸手工制作任务,如折纸飞机、千纸鹤和纸小人等
•老师可向学生展示一些纸张工艺品,并讨论他们的制作过程。
3. 美术绘画活动(30分钟)
•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填色卡片和美术画纸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绘画和设计
•老师可以在这个阶段提供帮助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平。
4. 小结反思(10分钟)
回顾活动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对纸张的制作和使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掌握了简单的折纸技巧,提高了手脑协调能力和想象力。
此外,美术绘画环节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对创意和艺术有了更深的体验。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课前准备和环节的安排和组织,使活动做到趣味性和教育性的多方面提高。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神奇的纸》。
详细内容包括纸的来源、种类、性质以及纸的再利用。
重点围绕纸的吸水性、强度和可塑性等特性展开,让学生了解纸的科学原理,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纸的来源、种类和性质,认识到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珍惜纸张,学会再利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纸的性质和纸的再利用。
教学重点:纸的吸水性、强度和可塑性等特性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类纸张(如打印纸、餐巾纸、卡纸等)、实验器材(如放大镜、天平、量筒等)。
2. 学具:手工纸、剪刀、胶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各类纸张,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引导他们说出纸张的名称和特点。
2. 例题讲解讲解纸的来源、种类和性质,结合实验展示纸的吸水性、强度和可塑性等特性。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纸张的吸水性、强度和可塑性,记录实验结果。
5. 动手操作学生利用废旧纸张制作手工艺品,培养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纸的来源、种类和性质2. 纸的吸水性、强度和可塑性3. 珍惜纸张,学会再利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调查生活中的纸张使用情况,思考如何节约用纸,保护环境。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调查报告,内容包括调查过程、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中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环保意识培养,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造纸厂,了解纸张的生产过程,增强他们对纸张的珍惜意识。
同时,鼓励学生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学生的参与度。
2. 例题讲解中纸的性质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3. 学生动手操作的制作过程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2024年大班科学神奇的纸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神奇的纸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神奇的探索》,具体内容为“神奇的纸”。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纸张的来源、种类、制造过程以及纸的特性,从而培养孩子对生活中常见物品的科学探究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纸张的来源、种类及制造过程,增长科学知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探究纸的特性。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纸张制造过程,掌握纸的特性。
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各种纸张)、显微镜、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学具:白纸、彩纸、卡纸、剪刀、胶水、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各种常见的纸张,引导学生观察、触摸,感受纸张的多样性。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纸是怎么来的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2. 新课导入(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纸张的来源、种类及制造过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实验:将不同种类的纸张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吸水性和浮力。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了解纸的特性。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纸张的吸水性、耐磨性等特性。
5. 知识巩固(5分钟)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纸张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神奇的纸张?它们有什么用途?”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来源:植物纤维种类:白纸、彩纸、卡纸等制造过程:选材、制浆、造纸、成品特性:吸水性、耐磨性、柔软度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生活中的神奇纸张,记录它们的名称、用途及特性。
2. 答案:例如:砂纸,用于打磨,具有耐磨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纸张的来源、种类、制造过程及特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神奇的纸教案吧。
活动目标
1 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 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 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 铅画纸若干(教师多备一些,用废旧的纸,但要平整)。
2 积木多块、小组记录表、粘纸小标记(贴在全班放积木最多的格中)。
3 每人四张纸:
第一张:尝试让纸站起来。
(试过后大部分是不能再放住积木的)用于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吗?
第二张:折起来尝试放积木。
(有人能放多,有人少)用于分析比较:怎么样才能放得多。
第三张:用折两折的方法把纸折好。
用于猜测: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第四张:备用。
科学活动的材料准备非常重要,教师既要考虑到幼儿的使用情况,准备充足的材料,同时也要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因此,在准备材料时要进行推理和测算。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景,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
幼儿坐桌边,四人为一桌,两人为一个小组。
既让幼儿都能看到教师的操作台,也便于后面活动时,幼儿能方便地分组,快速找到同伴。
1 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师:这是什么?纸有什么用?
师:你们能不能让纸站起来呢?每个人从桌上拿一张纸,想想办法,让纸能自己站起来。
纸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个话题兼顾了幼儿的日常经验,同时又给了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纸的机会,引出了探索主题。
2 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着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噢,你让纸站起来了。
你是用折的方法。
你折了几下啊?两下。
你呢。
数不过来了。
你是用卷的方法。
3 小结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看看谁的纸站得最稳?
教师在指导中有意识地把个别孩子的操作法传递给全体幼儿,与
此同时,教师的指导语中也透露出鼓励孩子想出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哪怕只是折的次数的不同,这也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了伏笔。
二、再次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幼儿探索
1 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能摆放积木。
师:站起来的纸上能摆放积木吗?
2 幼儿猜测后,教师拿一块积木尝试,全体幼儿发现纸上是可以放积木的。
3 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教师每一个提问之后,都不急于动作,而是留给幼儿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4 鼓励幼儿尝试。
师:确实纸上能放积木。
纸的哪种变化能让放的积木又稳又多呢?我们每个人可以用纸试试,看看用你的方法。
可以放几块积木。
用两种最常见的实验材料,让孩子有机会去发现并惊奇,与其说这是实验,还不如说更是游戏。
5 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规则和要求。
师:两人一组试一试,每组一张表格。
让我们把纸折的样子画在这个格中,猜的数量都记在?号的格子中。
两人商量一下,一个记,一个放,也可以轮流放。
6 幼儿将自己的猜测记在格子里,
7 分组尝试将纸折叠后可放多少块积木。
探索性的科学教育就是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而记录正是
这种活动的标志。
通过记录,可以了解孩子的原有经验和真实想法。
让孩子对实验前后的记录做个对比。
更加有冲击力。
三、讨论,再次进行实验
1 幼儿搬椅子转成半圆坐。
一起参与讨论。
通过前面的游戏,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神奇和惊讶,他们现在还不知道。
讨论后的活动会使他们的实验更精彩。
2 出示不同幼儿折的纸,引导观察比较。
师:怎样才能放更多的积木?
这次的讨论对后面的实验以及实验会给幼儿带来的惊喜,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排除不必的干扰,形成讨论的氛围,从而将个体的经验转化为集体的经验,让孩子获得新信息,修正自己的操作方法。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纸折的次数不能太少。
也不能太多;要把纸对齐折;先让纸自己能站稳,再小心地轻放积木,不能碰桌子。
教师的小结语也是经过提炼的,不仅仅是大家的发现,更是对下一步实验的规则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实验更具科学性。
3 设置挑战,再次尝试。
师:刚才,我们在纸上放得最多的是14块积木,现在大家换张纸重新折,再试一次,比一比哪组小朋友放得最多。
4 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第二次记录的要求。
师:两人一组一张表格。
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验。
提出记录的要求,培养记录的习惯,对实验很重要。
四、交流
1 细心地用自己的方法对结果进行记录。
师:把纸的折法记下来,把放积木的结果也记下来。
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总是希望自己的猜测是对的,一旦发现自己的猜测出错,往往不愿意面对,因此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2 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发现。
师:你和好朋友在实验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放了几块积木?说给我们听听。
在活动中,孩子感受到哪些内容是值得记录下来的。
活动反思
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最直接的体验中学习,在动手中去发现。
在这个活动中。
我选择了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材料纸和积木给孩子进行操作实验,把有关力的科学转化为孩子可亲自操作的游戏,依托幼儿熟悉的、直观的材料。
让孩子在富有挑战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那些让人惊讶的科学现象,努力让孩子从探究游戏中感受快乐,获得智慧。
一、感受
1 感受惊讶。
思考: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神奇,产生探究欲望和兴趣,不断体会神奇,增加新经验。
策略:选择孩子最常用的学习用品纸张和游戏用品积木进行操作
实验,而结果是让孩子想象不到的:一张薄薄的纸,经过自己的变形居然能放上那么多的积木。
2 感受亲历,
思考:鼓励孩子亲历实验的过程,感受物体变化带来的心理体验。
策略:活动不是一种事先安排、因果必然的过程,而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亲历探险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感觉。
3 感受兴趣。
思考:对孩子来说感受科学的趣味,比懂得科学更重要,让孩子体会实验是有趣的,像游戏一样,从而感到科学的趣味,策略:观察自己和同伴的不同实验结果,激发了孩子的竞争意识,为了超过同伴而产生继续实验的兴趣。
二、提炼
1 提炼经验。
思考:纸张的变化与力的关系,这方面的经验是孩子所缺乏的,在自然状态下即使看到也想不到。
策略:让孩子从最初的自由操作中提取经验,过渡到与同伴交流经验,逐渐到进行有_定要求的实验。
在操作中逐渐积累经验,从而发现实验结果的神奇。
2 提炼习惯,
思考:成功来源于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为幼儿入小学后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策略:将活动设计成具有挑战的游戏,通过游戏规则的要求。
提
出科学实验中的习惯要求,为大班孩子的继续成长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