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异常心电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性心动过速
• 具有窦性心律的特点。 • 心率在100次/分以上,一般不超过16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
• 具有窦性心律的特点。 • 心率在60次/分以下,一般不低于40次/ 分。
请仔细观察!
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快慢显著不等,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相差 >0.12s。常与呼吸周期有关,吸气时心率稍快,呼气时心率稍慢。
左心房肥大心电图P波增宽且常呈双峰型,又称为“二尖瓣型P波” 。P 波时间≥0.12s,P波顶端常有切迹呈双峰状,两峰间距≥0.04s。 Ⅰ、 Ⅱ、aVL导联增宽明显;V1导联P波常呈正负双向,PtfV1≤-0.04mms
双心房肥大
• 多见于较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
• 心电图特点:兼有左右心房肥大的心电 图特点P波高大、增宽,呈双峰型,电压 ≥0.25mV,时间≥0.12s。
帮助记忆:前无P,后倒T,QRS宽大畸,完全代偿期
期前收缩
premature beats
P′
房性早搏
ECG特点 1、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QRS时限≥0.12s 2、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其前无相关P波 3、ST段、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4、大多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严重的室性早搏
• 频发、联律、成对、连续出现、 多形性、多源性、RonT、RonP性 室性期前收缩多为病理性,常发 展为室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 动,为严重心律失常
左心室肥大
• 多见于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及部分先天性心 脏病 • QRS波群高电压 胸导联:RV5>2.5 mV;RV5+SV1>4.0mV(男)或>3.5mV (女)。 肢体导联:RⅠ>1.5mV;RaVL>1.2 mV;RaVF>2.0mV;RⅠ +RⅢ>2.5 mV。 • 心电轴左偏。 • QRS波群时间延长:0.10~0.11s,一般仍<0.12s。 • ST-T改变: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下移>0.05mV,T波低平、 双向或倒置。
双侧心室肥大
• 正常心电图:左右心室电压同时增高, 相互抵消。
• 单侧心室肥大心电图:只反映一侧心室 肥大,另一侧心室肥大被掩盖 • 双侧心室肥大心电图:以一侧心室肥大 图形为主。
缺血型心电图改变
T波变化 ST段改变
T波变化
正常情况下,心外膜处的动作电位时 程较心内膜短,心外膜完成复极早于心 内膜,因此心室肌复极过程可看作是从 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方向推进。发生心 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时,复 极过程发生改变,心电图上出现T波变化。
心肌梗死基本图形
• “缺血性”改变:面向缺血区的导联出 现T波高大、直立或对称性倒置 • “损伤性”改变:面向损伤区的导联出 现ST段逐渐抬高与T波融合,形成弓背向 上的单向曲线 • “坏死性”改变:面向坏死的导联出现 异常宽而深的Q波
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 超急性期:发病的数分钟至数小时 • 急性期:梗死后数小时至数天,一般不 超过2周 • 亚急性期:梗死后数周至数月 • 陈旧期:梗死3~6月后
• 若心外膜下心肌层缺血(包括透壁性心肌缺 血),心外膜动作电位时程比正常时明显延长, 从而引起心肌复极顺序的逆转,即心内膜开始 先复极,膜外电位为正,而缺血的心外膜心肌 尚未复极,膜外电位仍呈相对的负性,于是出 现与正常方向相反的T波向量。此时面向缺血 区的导联记录出倒置的T波。这种倒置深尖、 双肢对称的T波多出现于冠脉供血不足时,称 为冠状T。例如下壁心外膜下缺血,下壁导联 Ⅱ、Ⅲ、aVF可出现倒置的T波;前壁心外膜下 缺血,胸导联可出现T波倒置。
心电图特点 心室率一般为140~220次/分,心律可稍不规则 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而迅速出现的室早 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12S,有继发ST-T改变, 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常无P波,如有P波与QRS波无关,形成房室分离 常可见到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是确诊室速最重 要依据
期前收缩
premature beats
P′ 房性早搏
ECG特点: 1、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稍有差别 2、P’-R间期≥0.12S 3、P’波后的QRS波多正常 4、P’后代偿间歇多不完全
室性期前收缩
• • • •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其前无相应的P波。 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s。 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有完全性的代偿间歇。
T波高大直立
若心内膜下心肌层缺血,这部分心肌复 极时间较正常时更加延迟,使原来存在 的与心外膜复极向量相抗衡的心内膜复 极向量减小或消失,致使T波向量增加, 出现高大的T波。例如下壁心内膜下缺血, 下壁导联Ⅱ、Ⅲ、aVF可出现高大直立的 T波;前壁心内膜下缺血,胸导联可出现 高耸直立的T波。
T波倒置
超急性期
高尖的T波----心肌梗死最早的表现 ST段上斜型抬高,与T波融合,形成的单 向曲线 不出现异常Q波
急性期
异常Q波出现 ST段抬高与T波融合,形成的弓背向上的 单向曲线,以后又逐渐下降回到等电位 线 直立T波逐渐降低并倒置为深尖、双肢对 称的冠状T。
亚急性期
ST段回落至等电位线 倒置的T波逐渐变浅 坏死性Q波持续存在
部 位
形 态
房性 室性(最常见) 交界性
频 率
偶发:偶然发作
频发:>5次/分
多源性——多个异位起搏点,同导联上出现不同形态 单源性——单个异位起搏点,同导联上出现形态相同
二、三联律:早搏有时呈规律的出现,如每隔一个或 二个正常心搏后出现一个早搏(或每隔一个后出现二 个早搏),且周而复始连续发生,即称之。
• 联律间期:指期前收缩与其前正常搏动的间距 • 代偿间歇:期前收缩之后的长间歇 • 间位性或插入性期前收缩:2次正常窦性搏动 之间插入1个期前收缩,其后无代偿间歇。
• 多源性期前收缩:提前出现的期前收缩多种形 态,且联律间期互不相同 • 多形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固定,形态各异
房性期前收缩
• • • • 提前出现的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略有不同。 P′-R间期>0.12s。 QRS波群形态和时间基本正常。 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性P 波之间的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2倍。
急性下壁心梗心电图
心律失常
• 定义:各种原因使心脏激动的起源或传 导出现异常,导致心脏跳动的频率好、 节律或激动的顺序异常,称为心律失常。 • 分类: 按发生机制 按心率快慢 按严重程度:良性、恶性
心律失常的分类
起源异常
按发生原理
窦房结心律失常
窦速 窦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被动性 主动性 逸搏 逸搏心律 期前收缩 扑动、颤动 阵发性心动过速
陈旧期
ST段、T波稳定不变 坏死性Q波持续存在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特征性改变 •动态演变 •定位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前壁梗死:V3~V5 前间壁梗死: V1~V3 侧壁梗死: V5、V6 高侧壁梗死:I、aVL 广泛前壁梗死: V1~V5 后壁梗死:V7~V9 下壁梗死(膈面):Ⅱ、Ⅲ、aVF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ick sinus syndrome, SSS)
ECG主要表现: 1、持续而显著的窦缓,非药物引起,阿托品不易纠正 2、窦性停搏(>2秒) 3、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双结病变) 4、慢-快综合征
期前收缩
premature beats
定义: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过早发出冲动控制心 脏收缩所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
临床表现 症状取决于发作时的心率及持续时间 ∮大多有心悸、胸闷、乏力、心绞痛等症状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20-40岁)多见,一般不 引起严重后果 ∮突发突止,持续数秒、数小时、甚至数日不等 ∮听诊心率快而规则,心尖部S1强度一致 ∮心率150~250次/分
室性心动过速
sinus pause (sinus arrest ) 定义:窦房结在一个不同长短时间内不能产生冲动, 窦性停搏
导致心房及心室电活动和机械活动暂停或中断的现象 ECG特征: 1、很长一段时间内无P波发生,或P波与QRS波群 均不出现 2、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 3、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后,下位的潜在起搏点,如 房室交界处或心室可发出单个逸搏或逸搏性心律。
T波低平双向
• 心脏双侧对应部位心内膜下心肌均 缺血,或心内膜、心外膜下心肌同 时缺血,两种心电向量可综合出现, 部分相互抵消,心电图可表现低平 或双向。
ST段改变
• 当心肌持续缺血时,心肌细胞除极速度 减慢,除极尚未结束复极即已开始,心 电图出现ST段移位。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ST段表现为下移 ≥0.05mV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ST段表现为抬高 ≥0.1~0.3mV
异位心律失常
预激综合征
传导异常
传导阻滞
窦房阻滞 房内阻滞 房室阻滞 室内阻滞
按心率快慢
快速性 缓慢性
早搏、扑动、颤动、心动过速等 病窦、窦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窦性心律失常
• 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 • 正常窦性心律心电图特点: P波呈钝圆形, Ⅰ、Ⅱ、aVF导联,aVR 导联倒置 P波规律出现,频率为60~100次/分 P-R间期0.12~0.20s 同一导联P-R间期之差小于0.12s
室早成三联律
期前收缩
premature beats
阵发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tachycardia)
定义:是一种阵发性、快速而规律的异位心律,是由 三个或三 个以上连续发生的期前收缩形成。 特点:突发突止,频率快,易复发。 房性 按起搏点部位 交界性 室上性(希氏束以上) 室性(希氏束分支以下)
• 当QRS波群电压增高同时伴ST-T改变,为左心 室肥大伴劳损。QRS波群电压增高是左心室肥 大的重要特征,但若仅有QRS波群电压增高, 无其他阳性指标,诊断左心室肥大应慎重。
右心室肥大
• • •
• •
多见于肺心病、二尖瓣狭窄、房间隔缺损等。 右心室高电压:V1导联中R/S≥1;Rv1>1.0mV或Rv1 +Sv5>1.2mV;RaVR> 0.5mV或R/S≥1 心电轴右偏>+90°;
临床意义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可仅仅表现为ST段改 变或者T波改变,也可同时出现ST-T改变。 临床上可发现约一半的冠心病患者未发 作心绞痛时,心电图可以正常,而仅于 心绞痛发作时记录到ST-T动态改变。约 l0%的冠心病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心电 图可以正常或仅有轻度ST-T变化。
• 典型心绞痛发作时,面向缺血部位的导联常显 示缺血型ST段压低(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 ≥0.1mV)和(或)T波倒置。有些冠心病患者 心电图可呈持续性ST改变(水平型或下斜型下 移≥0.05mV)和/或T波低平、负正双向和倒 置,而于心绞痛发作时出现ST-T改变加重或伪 性改善。 • 变异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痉挛为主要因素)多 引起暂时性ST段抬高并常伴有高耸T波和对应 导联的ST段下移,这是急性严重心肌缺血表现, 如ST段持续的抬高,提示可能发生心肌梗死。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电图
一、心房、心室肥大
二、心律失常
右心房肥大
• 常见于肺心病、肺动脉高压。 • 右心房肥大心电图P波高尖,又称为“肺型P波,肢体导联P波电 压≥0.25mV,Ⅱ、Ⅲ、aVF导联表现最明显。 P波时间正常。
Leabharlann Baidu
左心房肥大
• 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
慢性左心衰等
病因 1、室上速:多无无器质性心脏病;大多由折返机制引 起 2、室速: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最常见为冠心急性心 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临床表现 心电图特点 ∮ 连续 3 个或 3 个以上快速匀齐的 QRS 波群, QRS 波形 态及时限正常 ∮ 心率150~250次/分,心律规则 ∮ 起止突然,通常由一个期前收缩触发 P波常难以辨认 ∮ 暂时性ST段压低和T波倒置
QRS波群时间多正常。 ST-T改变:V1~V3导联ST段压低,伴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 当右心室高电压同时伴ST-T改变,为右心室肥 大伴劳损。QRS波群形态改变、电压增高及心 电轴右偏是右心室肥大的可靠指标。心电图诊 断右心室肥大的准确度较高,灵敏度较低,但 一旦出现典型的右心室肥大心电图表现,表示 右心室肥大已相当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