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副车架模态分析与参数识别

合集下载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汽车副车架是汽车重要的承载结构之一,在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其强度和刚度对汽车的整体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对汽车副车架的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探讨。

一、汽车副车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汽车副车架是指安装在汽车底盘上的用于支撑底盘组件的结构。

其主要作用是传递车辆的荷载,同时还要满足汽车悬挂系统的需求,以确保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在日常使用中,汽车副车架还要承受来自路面的冲击和振动,并且要能够抵抗车辆制动时产生的扭矩和冲击力。

汽车副车架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汽车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够安全可靠地行驶。

二、汽车副车架的强度模态分析1. 强度分析汽车副车架在使用过程中要承受各种不同方向的受载情况,主要包括拉伸、压缩、弯曲和剪切等载荷。

需要对汽车副车架进行强度分析,以确定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

强度分析的目的是确认汽车副车架在设计工况下不会出现塑性变形或者破坏,从而保证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可以对汽车副车架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其在各种工况下的应力和变形,从而确定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 模态分析模态分析是指通过对汽车副车架进行振动特性的分析,确定其固有频率和振型。

汽车副车架在行驶过程中会受到来自路面的激励力,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振动分析,以确认其固有频率和振型与激励频率不发生共振,从而避免产生过大的振动响应。

通过模态分析,可以确定汽车副车架的主要振动模态,并评估其对汽车驾驶舒适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三、汽车副车架的结构优化1. 结构轻量化汽车副车架在保证足够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需要尽可能减小自身的重量。

轻量化可以降低汽车的整体质量,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加速性能,同时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轻量化的方法包括采用高强度、轻质材料、优化结构布局和加强节点等。

2. 结构优化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汽车副车架进行结构拓扑优化、形状优化和材料优化。

乘用车副车架计算模态分析边界当量方法研究

乘用车副车架计算模态分析边界当量方法研究

乘用车副车架计算模态分析边界当量方法研究乘用车副车架的计算模态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可以用来评估车身的刚性和强度。

在该领域,边界当量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近似方法,通过将实际加载替代为等效静态和动态力载荷,以简化计算过程。

本文将介绍乘用车副车架计算模态分析边界当量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优缺点。

边界当量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实际载荷替换为等效载荷,使得系统的动态响应与实际载荷下的响应一致。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减少计算时间和成本。

此外,边界当量方法可以将动态载荷解决为对应的静态载荷,以简化结构分析。

边界当量方法的缺点在于,其计算结果可能会出现误差,因为实际载荷会随时间变化而产生变化,而静态边界当量方法无法精确模拟这种变化。

边界当量方法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包括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静态边界当量方法使用最小和最大值的载荷范围来模拟实际载荷。

动态边界当量方法使用均方根振幅等参数来描述实际载荷的动态性。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边界当量方法,例如基于统计学的方法,可以在不知道实际载荷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近似估计。

乘用车副车架计算模态分析边界当量方法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对载荷的测量、建立边界当量模型以及验证模型精度等方面。

最近的研究还关注了不同载荷模拟方法的比较,以及不同设计方案的模态优化。

例如,研究表明使用动态边界当量方法可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而基于统计学的方法可以在无法确定载荷的情况下进行设计。

总之,乘用车副车架计算模态分析边界当量方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技术,其优点在于简化计算过程,在有限时间内获得较精确的结果。

然而,该方法的缺点需要注意,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慎重考虑误差问题。

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将边界当量方法与优化设计相结合,以提高车身的性能和强度。

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乘用车副车架的设计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副车架的设计中,计算模态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可以评估车身的刚性和强度。

在计算模态分析中,边界当量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可以将实际载荷转换为等效载荷,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汽车副车架是连接车轮、车轴、悬挂系统等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行驶稳定性、路面适应性和安全性。

强度是汽车副车架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其次还需要满足轻量化、高刚度和振动控制等多种要求。

因此,对副车架进行强度模态分析和结构优化是十分必要的。

汽车副车架的强度分析通常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

该方法基于力学原理和数学方法,把副车架拆分为若干个有限个单元,通过数值求解计算每个单元的应力和应变,并进而计算出整个结构的应力和应变。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副车架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强度及变形情况。

同时,结构优化也是副车架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结构优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重新布局材料和构件,提高结构性能同时减少质量。

可以采用形状优化、材料优化等优化手段,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得到最优的结构。

模态分析是副车架强度分析和优化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比较先进的分析方法。

模态分析是一种通过计算系统的自由振动频率和模态形状来分析结构动态响应的方法。

模态分析可以得到副车架在自由振动过程中各个振动模态的频率和振动形状,分析副车架在道路行驶中的动态响应情况。

针对汽车副车架的实际情况,应该在强度分析和结构优化的基础上,进行模态分析研究,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副车架的性能和优化方向。

同时,应该注意到,副车架的优化设计是一个多目标、多约束的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并对其进行平衡。

比如,轻量化可以提高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能,但过度轻量化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因此,在进行结构优化的同时,应该考虑到多种因素,以取得最优的设计效果。

总之,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是汽车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副车架的性能和安全性,为汽车行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汽车副车架是汽车重要的结构部件之一,承担着支撑车身、吸收冲击力、传递动力等重要功能。

随着汽车的发展,人们对汽车副车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能够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减轻重量,提高燃油效率和安全性。

现有汽车副车架结构往往存在过多的冗余部分和设计缺陷,导致结构重量过大、强度不足等问题。

对汽车副车架进行强度模态分析和结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分析副车架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特点和振动模态,可以发现潜在的弱点和瓶颈,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结构优化,提高其整体性能。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将针对汽车副车架的强度模态分析和结构优化展开研究,旨在为汽车工程领域提供更有效的设计方案和优化策略,促进汽车轻量化、高效化的发展。

1.2 研究意义汽车副车架是汽车重要的结构部件之一,其负责支撑整车重量并承载各种动态载荷。

对汽车副车架进行强度模态分析和结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意义:汽车副车架的强度模态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情况,从而预测可能存在的强度问题,为设计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通过分析副车架的振动模态,可以确定其固有频率和形态,进而评估结构的动力性能和耐久性。

结构优化可以有效地降低副车架的重量,提高结构的刚度和强度,降低振动和噪音,进而改善车辆的行驶性能和安全性。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提高汽车整体的竞争力。

研究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还可以推动汽车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促进汽车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和环保性能,满足不断提升的市场需求和法规标准。

对汽车副车架进行强度模态分析和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汽车副车架的强度和振动特性,为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分析副车架的承载能力和抗疲劳性能,找出存在的弱点和瓶颈,为提高车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依据。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汽车副车架是车身重要的部件之一,其强度对于车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对副车架进行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强度模态分析方面,最常用的方法是有限元分析。

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首先需要进行建模,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边界约束和载荷。

通过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来评价副车架的强度和刚度。

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评估副车架的强度,但是过于理论化,容易忽略一些实际情况,如材料的实际性质、生产工艺上的缺陷等,因此在结果的准确度上存在一定的误差。

在结构优化方面,目的是为了改善副车架的结构,提高其强度,减小质量,降低制造成本。

一种优化的方法是对材料进行选择。

选择高强度、刚度和抗腐蚀性能好的材料,如高强度钢和铝合金。

此外,也可以采用一些结构优化的方法,如加强副车架的节点和接头,降低不必要的重叠,提高副车架的整体强度和刚度。

可以使用流体动力学模拟和模拟优化方法来指导实际的优化设计。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强度模态分析和结构优化的方法,以确保副车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类载荷和力的作用,如行驶过程中的悬挂连接、路面震动、碰撞等,以确保副车架不会发生破裂或失效。

此外,需要考虑到生产工艺和成本的因素,尽量采用简化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来减少成本和提高效率。

综上所述,汽车副车架的强度模态分析和结构优化是车身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设计方案可以提高车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车身故障的出现,从而提高整个汽车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摘要:随着社会上经济的发展汽车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交通工具,而汽车也在社会上变得越来越普及。

现在就以轿车的副车架为研究的对象,在很多的软件当中建立起来的模型模拟,然后对这些结构进行新型的分析,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采取的方法主要就是对强度和自由度进行的分析,在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的结果也说明了,汽车的副车架本身的强度是符合要求的,并且汽车的副车架跟发动机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针对这样的问题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行解决。

关键词:汽车的副车架的结构;强度化分析;拓扑结构优化前言: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进步,大多数人对汽车的品牌、汽车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能还有一系列有关车方面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而在这其中汽车舒适度和安全性能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汽车的副车架是现在大部分汽车底盘的最主要的承载件,使用的越来越普及,因为它在使用的过程中比较的频繁,所以应该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动态特性。

目前,世界上的很多人认为,在使用频率作为优化目标进行优化的过程中进行了很多方面的研究,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多的成果。

在相关的书籍中曾经有过记载,在选择使用轻型车车架的频率来当作拓扑结构优化的主要目标,在这当中进行多部拓扑结构进行优化以此来得到副车架横梁的最佳的拓扑结构。

还有在相关的书籍中记载里,在对汽车的副车架进行频率的拓扑结构的优化时,根据所得到的密度的图纸进行相关数据方面的分析,他的分析出来的计算的结果和实验的数值的数据一致,使得本来应该拥有的频率得到应有的优化,这样也就让更多的人们对汽车的副车架有了更多的了解。

一、汽车的副车架在有限模型方面的建立汽车的副车架在制作的过程中采用的原材料的形成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在汽车的副车架和车架之间,应用四个轴向竖直的橡胶衬套相互连接在一起,纵臂上下摆臂,以及其他的后悬架零部件安装在汽车的副车架上。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汽车副车架是汽车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车辆的重量、扭矩和振动的传递,同时在车辆碰撞时发挥着重要的承载作用。

汽车副车架的强度分析和结构优化对于车辆的安全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进行探讨。

我们来看一下汽车副车架的强度模态分析。

汽车副车架主要受到来自发动机和车辆行驶时的负载作用,因此在强度模态分析中,需要考虑副车架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情况。

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可以对副车架的应力、应变和振动特性进行分析,找出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状态和强度情况。

这对于设计和改进副车架的结构和材料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结构优化是提高汽车副车架强度的重要手段。

通过结构优化,可以改进副车架的设计方案,使其在不增加重量的情况下提高强度和刚度。

可以采用新的材料和工艺,提高副车架的耐疲劳性和抗冲击能力。

还可以通过减少副车架的零部件数量和连接处,降低副车架的制造成本和装配难度。

这些优化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汽车副车架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进行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和结构优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需要充分考虑副车架的受力特点和工况,不同的车型和用途对副车架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在分析和优化过程中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分析和优化工具,如有限元分析软件、拓扑优化算法等,以更有效地进行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和结构优化。

在进行结构优化时,需要综合考虑副车架的强度、刚度、重量和成本等多方面因素,以找出最合适的设计方案。

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是提高汽车安全性和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副车架的受力特点和工况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其在实际使用中的弱点和问题,通过结构优化提出改进方案,从而使汽车副车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

希望本文的内容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有所帮助,促进汽车副车架结构的不断优化和提升。

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Ab s t r a c t : F o r t h e s t u d y o fc o t s u b - f r a m e 。 t h e n i r e e l e m e t n mo d e Z a n d mu l t i - b o d y d y n a mi c s m o d e Z t i r e e s t a b l i s h e d b a s e d o s o f t w a r e C A T I A a n d H y p e r Wo r k s nd a o t h e r s o j  ̄ w o 3 e . T h e a n a l y s i s f o s t r e n g t h a n d m o d l a a b o u t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a r e c a r r i e d o u t . he T na a l y s i s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s t r e n th g fs o u b - la f m e i s m e e t t h e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 b u t a m o d lf a r e q u e n c y fs o u b - r f a m e s i c l o s e t o t h e e x c h t a on i f r e q u e n c y o fe n g  ̄ n e , a n d t h u s m a y p r o d u c e a r e s o n a n c e p h e n o en m o n . T o s o l v e t h s i p r o b l e m, a d o p t s t h e u s e o f v a r i a b l e d e n s i t y t o p o l o g y o p t i mi z t a i o n et m h o d s ,e s t bl a i s h i n g t h e ve o r a g e f r e q u e n c y et m h o d d e in f e d o e c £ 西 e f u n c t i o n , v o l u m e ra f c t i o n a n d s t r e s s f o r t h e t o p o l o g y o p t i m i z t a i o n c o n s t r a i n t s . T h e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p r o v i d e t h t a t h e m o d l a f o s u b — f r a e m b e t w e e n t h e c l a c u l t a e d a n d e x p e r i me n t l a i s v e r y s m a l l he T o n e m o d lf a re q u e n c y fs o u b - ra f m e i s i m p r o v e d a n d i n v o l v e s t h e b e s t d i s t r i b u t on i f o m a t e i r 1. a A f t e r o p t i m i z i n g a mo d lf a r e q u e ci n e s i t C n a vo o i d e 嚼船 e x c i t a t i o n f r e q u e cy n ,t o v e r i f y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v li a d i t y ft o h e s u b - f r a m e .

轿车副车架模态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轿车副车架模态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12 测试及模态参数提取 . 的传 感器 为压 电晶体 加速 度传 感器 , 方 向各测一次 )进行采集 ,最后集 中 处理 。本试验 中使用的数据采集和分
的作 用 ,阻隔并减少这些振动 与噪 声 第一阶 固有频率 ( 有限元计算 为 6 8.
动态特性对于研究整车的疲劳特性以及 :
NVH 性 能 有 重要 作 用… 。 目前 ,对 于 部 件 的 模 态 分 析 包 括 段 。 对 构 件 进 行 模 态 试 验 的 方法 具 有 可 信 性 高 的 特 点 ,但 是 在 研 究 开 发 过 程 中 如 需 多 次 试 验 , 则 必 须 每 次 都 加 工 出 样 品 , 耗 时 长 , 过 程 复 杂 , 而
由于进 行模态试验 时 ,没 有将与 验 结果在模态频率上 ,相对误差的均 车架连接处 的 4个衬套取下 ,因此这 方根值 ≤5 %,且误差大的都偏向于较 所影响。所以,为了增加试验结果与有 振力在现实情况下不多。此外 ,各阶模 部分进行修改。以 MP C单元模拟衬 的计算结果是准确的,即有限元模型具
有限元仿真以其 简单 、快捷的特点越 来越受歼发者 的青睐 ,但是 由于建模
过程中对一些约束和连接的等效以及结 构 的 简化 处 理 ,使得 一 些 特 征被 忽 略 ,从而使仿真 的结果 出现相应的误 差 。因此 ,将这 两种 方法 结合使 用 ,
s b帆 uf
;Mo ̄ T ; Fne Ee 呐; Moa n 蜘 dl 眦 it I i me dl^
映试件整体结构振动特性的原则下进行
测点和激振点的布置_ ,共布置了 6 3 1 4
且成本高 ,不利于缩短 开发周期。而
s u t d n } rsi a r v e sf l P fr n e i l e a d tI 1 ut n Jo i ue u 。 ee c ma e e e p d f p n l i i yn mi h r C e s ls h n 托’ o a a n t d a c  ̄ a t M tc w e yz g s c s fx d n h a . ie O t c e

车架模态分析报告(两篇)

车架模态分析报告(两篇)

引言:车架模态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分析方法,用于评估汽车车架的振动和模态特性。

在汽车工程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车架的振动特性对汽车性能和舒适性都有重要影响。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车架模态分析的研究,为汽车工程师提供有关车架振动特性的详细信息,以帮助提高汽车的性能和舒适性。

概述:本文将通过对车架模态分析的深入研究,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车架振动和模态特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将介绍车架振动分析的背景和意义。

然后,我们将从刚度、材料、结构、载荷和边界条件等方面,分析车架振动的影响因素。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车架模态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正文内容:1. 车架振动的影响因素1.1 刚度:车架的刚度是影响振动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模态分析中,刚度可以通过改变结构形状、材料和壁厚等来调节。

1.2 材料:车架的材料也会对振动特性产生影响。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弹性模量和阻尼特性,会直接影响车架的振动频率和振幅。

1.3 结构:车架的结构形式和连接方式也会影响振动特性。

结构的设计应考虑到振动特性的优化,如加强部分、裁剪冗余部分等。

1.4 载荷:车架所承受的载荷也是影响振动特性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载荷会导致不同的振动模态,需要合理设计来满足振动要求。

1.5 边界条件:车架与其他部件的连接方式和边界条件也会影响振动特性。

合理的边界条件可以减少振动传递和噪声的产生。

2. 车架模态分析的方法和工具2.1 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是车架模态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车架划分为多个小单元,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来获得车架的振动特性。

2.2 模态测试:模态测试是直接测量车架振动特性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实际车架上安装加速度计等传感器,可以记录下车架在不同频率下的振动模态。

2.3 优化设计:通过模态分析获得的振动特性信息,可以对车架进行优化设计。

从材料选择、结构调整到边界条件的改变,都可以用于改善车架的振动特性。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汽车副车架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着发动机、变速箱、驾驶舱等重要零部件。

在汽车运行过程中,副车架需要承受汽车行驶、转弯、遇到颠簸路面等复杂环境下的力和振动,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稳定性。

为此,对汽车副车架进行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是非常必要的。

汽车副车架的强度模态分析是指对副车架进行力学分析,验证其在各种载荷情况下的强度。

具体来说,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 副车架几何建模:基于汽车零部件CAD三维模型数据,对副车架进行几何建模,包括尺寸、形状、壁厚等参数。

2. 材料选用:对副车架所用材料进行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确定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属性。

3. 载荷选用:根据副车架的使用环境和工况,确定所需的载荷方向和大小,如定向载荷、均匀载荷等。

4. 边界条件设置:需要对副车架进行边界条件的设置,包括初始条件和边界力,如支撑刚度、支撑位置等。

5. 强度模态分析:采用有限元方法(FEM)进行强度模态分析,求解副车架在各种载荷情况和工况下的静态和动态应力分布情况,以验证其强度。

分析结果表明,汽车副车架的特征频率对于汽车固有频率的负荷有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在提高刚度的同时需要保持强度和减轻质量的平衡。

另一方面,在副车架的强度模态优化中,要考虑到不同零部件的相互作用以及较低的噪音和振动水平。

根据副车架的强度模态分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结构优化:1. 采用新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如复合材料、铝合金、焊接等,以提高副车架的刚度和强度,并减轻质量。

2. 在副车架的设计中加入加固件、加强销、增加壁厚等措施,以提高副车架的强度。

3. 通过结构调整、减少焊接接头、优化节点设计等方法,改善副车架的疲劳寿命。

4. 优化副车架的几何形状和结构布局,以提高副车架的刚度和稳定性,并减少噪音和振动。

总之,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对于汽车副车架的设计和制造至关重要,可以提高汽车底盘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而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

车架模态分析报告(一)

车架模态分析报告(一)

车架模态分析报告(一)引言概述:
车架模态分析是车辆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它通过对车辆的结构进行模态分析,以获取车辆在振动中的模态特性,从而为车辆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本文将对车架模态分析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期为车辆工程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正文:
1. 车架模态分析的意义
- 了解车辆在振动条件下的模态特性
- 提供车辆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案
- 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降低车辆噪音和振动的水平
- 为车辆疲劳寿命和可靠性评估提供依据
2. 车架模态分析的方法
- 有限元分析法
- 模态测量法
- 振动试验法
- 数值模拟法
- 动力学响应分析法
3. 车架模态分析的关键技术
- 模态参数的提取和分析
- 模态振型的绘制和对比
- 模态频率的计算和验证
- 模态传递函数的建立和分析
- 模态质量和阻尼的评估
4. 车架模态分析的应用领域
- 汽车工程
- 铁路工程
- 航空航天工程
- 船舶工程
- 工程机械
5. 车架模态分析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 多物理场耦合模态分析
- 多尺度模态分析
- 自适应模态分析
- 模态分析与优化设计的一体化
- 车辆动力学与模态分析的融合
总结:
通过对车架模态分析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深入了解车辆在振动条件下的模态特性,为车辆结构的设计提供优化方案,并提高车辆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

车架模态分析在汽车工程、铁路工程、航空航天工程、船舶工程和工程机械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未来,
车架模态分析将面临多物理场耦合、自适应性和一体化设计的挑战,在融合车辆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

汽车前副车架模态分析与参数识别

汽车前副车架模态分析与参数识别

汽车前副车架模态分析与参数识别摘要:通过了解模态分析的定义及概念,学习模态参数识别的基本方法与技术,在介绍结构模态试验方法的基础上,以汽车前副车架为研究对象,采用锤击激励法和白噪声激励法进行了模态试验,又用3种模态参数识别软件作模态参数识别,并对识别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关键词:前副车架,模态试验,激振,模态参数识别Modal analysis and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ofcar front subframeAbstract :By understanding the definitions and concepts of modal analysis,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f learning the basic methods and techniques,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structural modal test methods, automobile front subframe for the study, using a hammer and a white noise excitation method encourage a modal test method, and use three kinds of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software for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error analysis and recognition results.Keyword: front subframe, modal test, exciting, identification modal parameters1. 模态分析的定义及概念模态是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每一个模态具有特定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模态振型。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汽车副车架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车身重量和悬挂系统的力量。

其强度和刚度对于汽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汽车设计中,副车架的强度模态分析和结构优化是至关重要的。

强度模态分析是指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汽车副车架进行力学分析,评估其在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通过分析副车架的强度分布以及可能的应力集中点,可以确定设计中的弱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设计。

还可以找出可能出现的疲劳裂纹和断裂位置,以提前进行预防和修复。

在进行强度模态分析后,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对副车架进行结构优化。

优化主要包括减少材料使用、降低整体重量、增加局部刚度等。

通过结构优化,可以提高副车架的强度和刚度,提高汽车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优化还可以降低副车架的噪音和震动,提高乘坐舒适性。

结构优化的方法主要有拓扑优化、形状优化和尺寸优化等。

拓扑优化是指在给定设计空间的条件下,通过排除或改变材料分布的方式,寻找最优的结构形式。

形状优化则是在给定材料分布的条件下,通过改变结构的形状,优化其性能。

尺寸优化是在给定结构形状的条件下,通过调整部件的尺寸,优化结构的性能。

在进行结构优化时,还需要考虑到副车架的制造和装配要求。

因为副车架是汽车底盘的一部分,需要与其他部件进行配合,因此结构优化的结果必须符合制造和装配的要求。

还要考虑到材料的成本和可获得性,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制造工艺。

汽车副车架的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是汽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通过对副车架进行强度模态分析,可以评估其强度和刚度,并找出可能的弱点和疲劳裂纹位置。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结构优化,提高副车架的性能和安全性。

在进行优化时还需考虑到制造和装配的要求,以及材料的成本和可获得性。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汽车副车架是汽车结构中的重要部分,它不仅承载着车身和发动机的重量,还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汽车设计中,副车架的强度和刚度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进行强度模态分析和结构优化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来谈谈汽车副车架的强度模态分析。

强度模态分析是指通过数学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副车架进行受力和振动情况的研究。

通过强度模态分析,可以得到副车架在不同受力情况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从而找出存在的弱点和问题,为结构优化提供基础数据。

副车架的强度模态分析主要包括静态受力分析和模态振动分析两个方面。

在静态受力分析中,通过施加不同方向和大小的受力,可以得到副车架在负载情况下的应力分布情况。

而在模态振动分析中,可以得到副车架在外界激励下的振动模态和频率响应情况。

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副车架的受力和振动特性,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副车架的结构优化。

在进行强度模态分析后,根据得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对副车架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结构优化的目标是在保证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降低结构的重量和成本,提高车辆的性能和经济性。

副车架的结构优化主要包括材料选择、结构形式、布局设计和连接方式等方面。

首先是材料选择,通过选用高强度且轻量化的材料,可以在保证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减少结构的重量。

其次是结构形式的优化,可以通过优化结构的形式和布局,使得副车架在受力和振动情况下能够更加均匀和合理地分布应力和变形。

最后是连接方式的优化,通过合理的连接方式和接缝设计,可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结构优化时,还需要考虑到生产工艺、成本和可靠性等方面的因素。

结构的复杂程度和加工难度,对材料的加工性和成本,以及对车辆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全面考虑。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摘要】本文探讨了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的相关问题。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随后正文部分分别对副车架结构、强度模态分析方法、结构优化方法进行了详细探讨,并提出了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和结构优化方法。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汽车副车架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为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保障。

【关键词】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结构优化、结构分析、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副车架结构、优化方法、强度、模态分析、研究成果、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汽车副车架是汽车上的一个重要部件,承担着支撑车身和传递动力的重要功能。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汽车行驶速度的不断提高,对副车架的强度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汽车副车架进行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汽车副车架结构复杂,受到多种力的作用,如静载、动载、撞击载荷等。

传统的计算方法难以满足精确的分析需求,因此需要借助现代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进行分析。

通过强度模态分析方法和结构优化方法,可以对汽车副车架的受力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其弱点并进行优化改进,提高副车架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本文旨在通过对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的研究,为汽车制造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汽车副车架的设计水平和质量。

也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未来进一步深入探讨汽车结构优化提供基础和方向。

1.2 研究意义汽车副车架是汽车重要的结构组件之一,承担着支撑车身和保护乘客的重要任务。

副车架的强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汽车的行驶安全和乘坐舒适性。

对汽车副车架的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副车架的结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副车架的构造特点和受力情况,为进一步的强度模态分析和结构优化提供基础。

强度模态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副车架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情况,确定其承载能力和安全性,为汽车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汽车副车架是承载引擎和变速器等动力传动装置,连接前后悬架系统以及车身其他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度模态分析是对副车架进行力学计算和模拟,预测其在各种工况下的受力情况,以及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结构强度问题。

结构优化则是对副车架进行设计和改进,以提高其强度和刚度。

在进行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时,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建模。

一般可以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建模和分析。

建模时需考虑副车架的几何形状、材料属性以及连接点等因素。

建模完成后,可以进行强度分析,包括静态强度分析和模态分析。

静态强度分析是对副车架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可以通过施加引擎质量和悬挂装置载荷等,预测副车架在行驶和停车过程中受到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通过分析得到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可以评估副车架的强度和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在需要时进行结构优化。

模态分析是对副车架在动态工况下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

可以对副车架在行驶过程中的共振频率、振动模态和振动形态等进行预测和分析。

通过模态分析,可以了解副车架的固有频率分布情况,从而避免悬挂系统与副车架的共振,提高行驶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

针对强度模态分析中可能发现的结构强度问题,可以采取结构优化的方法进行解决。

结构优化可以通过改变副车架的几何形状、增加材料的强度和刚度,或者改变连接方式等来提高其强度和刚度。

结构优化还需要考虑副车架的重量、成本和制造工艺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设计方案。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探讨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摘要】这篇文章通过对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的研究,探讨了副车架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在我们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在我们详细探讨了副车架结构设计原理、强度模态分析方法、结构优化策略,以及通过实例分析和效果评价来验证优化结果。

在我们总结了强度模态分析在副车架设计中的应用,结构优化对性能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这篇文章旨在为汽车副车架设计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支持,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结构优化、设计原理、实例分析、效果评价、性能影响、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汽车副车架作为汽车底盘的重要部件之一,承担着连接车身和底盘传递扭矩和路面承载的功能。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消费者对于车辆性能和安全性要求的提高,汽车副车架的设计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副车架常常会面临着受力不均匀、受振动影响等各种问题,导致其强度和稳定性存在一定的隐患。

进行汽车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已成为当今汽车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通过对副车架的结构设计原理进行探讨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副车架的受力机制和承载特点;而副车架强度模态分析方法的研究则可以帮助工程师准确评估副车架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和振动情况,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而结构优化策略的制定则可以有效提高副车架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改善整车性能和安全性。

1.2 研究目的汽车副车架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车身和发动机等重要组件的重量,并且在车辆运行过程中承受着来自路面不平、颠簸等各种复杂载荷。

其强度和稳定性对车辆的安全性和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汽车副车架的强度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副车架的抗压能力和抗扭性能,进而提高整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研究副车架结构设计原理,深入探讨其受力和变形机理,为后续的强度模态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车架模态分析报告

车架模态分析报告

110ZH车架模态分析报告编制:审核:批准:2006年 3 月 15 日第一章 车架模态分析一、模态分析模态分析是研究结构动力特性一种近代方法,是系统辨别方法在工程振动领域中的应用。

模态是机械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每一个模态具有特定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模态振型。

这些模态参数可以由计算或试验分析取得,这样一个计算或试验分析过程称为模态分析。

这个分析过程如果是由有限元计算的方法取得的,则称为计算模态分析;如果通过试验将采集的系统输入与输出信号经过参数识别获得模态参数,称为试验模态分析。

振动模态是弹性结构的固有的、整体的特性。

如果通过模态分析方法搞清楚了某结构在某一易受影响的频率范围内各阶主要模态的特性,就可能预言结构在此频段内在外部或内部各种振源作用下实际振动响应。

因此,模态分析是结构动态设计及设备的故障诊断的重要方法。

由于车架的结构振动会直接引起驾驶室振动,所以分析三轮摩托车振动时,应对车架进行模态和响应分析,优化车架结构,并从工艺设计上保证乘客的安全、舒适。

三轮摩托车车架是一个多自由度弹性振动系统,作用于这个系统的各种激扰力就是使摩托车产生复杂振动的动力源。

引起各种激扰力的因素可概括为两类:一是摩托车行驶时路面不平度对车轮作用的随机激振;二是发动机运转时引起的简谐激振。

如果这些激励力的激振频率和车架的某一固有频率相吻合时,就会产生共振,并导致在车架上某些部位产生数值很大的共振动载荷,影响乘骑的舒适性,而且往往会造成车架有被破坏的危险。

因此,车架的动态设计要求车架具有一定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这样才能保证车架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

本次分析主要针对车架进行模态分析,以期预计车架主要模态的固有频率和形状,并借以指导车架改进设计,达到优化摩托车动态性能的目的。

1、模态分析处理本次分析采用自由边界条件下的模态分析(即不添加任何边界支撑和约束力,计算车架的自由模态。

)和添加6个车架的边界条件状态下的模态分析(左右板簧4个,前轮支撑轴承处2个)。

某轿车前副车架模态分析与优化

某轿车前副车架模态分析与优化

Automobile Parts 2021.020552021.02 Automobile Parts056是简单的计算副车架的自由模态[4-15],也有一些研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进行了一些约束模态方面的研究[16-17],但也仅仅只是简单地约束1~6自由度的计算,并没有与副车架在整车状态下的模态值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约束条件的相关性,从而来确定边界约束条件是否合理㊂早期设计中设计人员关注的是前副车架的自由模态或者是刚性约束模态高于发动机常用转速下的激励频率,但是实际车辆使用过程中发现车辆仍存在前副车架与发动机激励频率共振的问题㊂研究发现前副车架的模态值需要定义的是整车安装状态下的目标值,同时文中对如何提高副车架的模态值进行了重点的研究㊂1㊀前副车架模态分析有限元法基本理论在模态分析中通常是把结构离散成有限的相互弹性连接的刚体,即看做由质点㊁弹簧和阻尼器等组成的结构系统,从而将无限自由度的零件结构转化为有限个自由度的系统㊂所以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本质上就是把无限自由度的弹性连续体简化为有限自由度单元的集合㊂假定结构离散为自由度为n 的系统,则该系统的动力学微分方程为:[M ]{X ..}+[C ]{X .}+[K ]{X }=0(1)式中:[M ]为质量矩阵;[C ]为阻尼矩阵;[K ]为刚度矩阵;{X }=[X 1,X 2, ,X n ]T 为广义坐标㊂根据阻尼模型的不同,分为:无阻尼系统㊁比例阻尼系统㊁结构阻尼系统㊁黏性阻尼系统,对于无阻尼自由系统方程简化为:[M ]{X ..}+[K ]{X }=0(2)设方程(2)具有如下形式的解:[x ]={X }sin (ωt +φ)(3)式中:{X }为振幅向量,将式(3)对时间求两次导,得到广义加速度向量{x ..}=-ω2{X }sin (ωt +φ)(4)将式(3)和式(4)代入式(2)得:([K ]-ω2[M ]){X }=0(5)式(5)是一个以振幅向量{X }为未知数的齐次线性方程组,其中[M ]㊁[K ]均为已知矩阵,根据线性代数理论式,式(5)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为其系数行列式为零,即:|[K ]-ω2[M ]|=0(6)式(6)称为特征方程或频率方程㊂将其展开可求得n 个特征值ω2γ(其中γ=1,2, ,n )其平方根ωγ就是系统的固有频率,将其由小到大排列ω1ɤω2ɤω3ɤ ɤωn(7)每个特征值ω2γ均具有一个相对应的特征向量{φ},它满足([K ]-ω2[M ]){φ}=0(8)这个特征向量就是结构系统的振型向量㊂2㊀某轿车前副车的模态分析结果2.1㊀副车架自由模态此副车架的一阶自由模态表现为XY 平面内的扭转振动,其固有频率为174Hz ,如图1所示㊂图1㊀副车架的一阶自由模态2.2㊀副车架全约束模态此副车架的一阶全约束模态值为251Hz ,后安装孔部位振动很大,可以看出薄弱区域在副车架后端,如图2所示㊂图2㊀副车架的一阶全约束模态Automobile Parts 2021.02057图3㊀副车架的一阶半约束模态2.4㊀副车架整车计算模态此副车架带白车身条件下CAE 计算模态值为115Hz ,如图4所示㊂与副车架半约束模态值结果很接近㊂所以如果项目前期还没有完整的白车身数据时,可以近似地以半约束的条件来计算副车架的模态值,这样才更接近实际的工程值㊂当然可能每个不同结构的副车架不一样,需要针对具体案例具体分析约束边界条件㊂图4㊀副车架带车身模态值2.5㊀副车架试验测试模态此副车架的试验测试模态值为110Hz ,与半约束模态值和带白车身计算的模态值很接近,如图5所示㊂由于副车架的模态值只有110Hz ,而实际工程中整车确实存在NVH 问题,车内噪声在3200~3700r /min 和图5㊀副车架试验测试模态通过对副车架模型进行自由模态分析㊁全约束分析㊁半刚性约束分析和在整车下的分析的结果比较,发现不能单纯地以自由模态和全约束模态作为实际工程的结果㊂副车架是装配在车身上的,有一定的约束边界,即使副车架的自由模态或者约束模态很高,满足目标要求,如果车身刚度不足,也会导致副车架装配在车身上后有模态问题㊂文中通过这几种不同计算结果的比较发现此项目副车架在半刚性约束的模态值与在整车情况下的模态值很接近㊂在整车的开发过程中,前期车身数据还不完善,或者完全还没有车身数据,这时候可以用半刚性约束的方式来计算副车架的模态,或者通过前期定义的车身安装点刚度值来作为边界约束计算副车架的模态,这样的计算结果才更接近实际装配状态下的模态值㊂当后期车身数据完善后,再用带车身的边界条件下进行计算,然后与前期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㊂3 前副车架模态问题优化文中所研究的车辆在加速减速和匀速工况都存在轰鸣声问题,后经过多次试验,判断为某部件振动㊂车内噪声在3200~3700r /min 和3900~4100r /min 分别存在两个噪声的共振区,其峰值分别出现在3527r /min 和4013r /min ㊂根据公式算得:3200~370060ˑ2=106~120Hz ,可以算出发动机二阶振动频率从106~120Hz 之间㊂而测试副车架一阶模态为109.6Hz ,在106~120Hz范围内,因此判断为副车架共振产生的问题㊂2021.02 Automobile Parts0583.1㊀增加动力吸振器由于项目已经在工程开发晚期,整体的副车架结构设计和悬置布置都不能做大得更改和调整㊂而在设计的后期,一种普遍应用的方法是在共振的部件上增加阻尼减振器,来隔离该转速范围的振动模态㊂因此首先选择的方案是在副车架上安装阻尼减振器,图6为减振器设计方案㊂图6㊀减振器设计方案加上动力吸振器后,原系统改变为二自由度系统,原系统的大峰值大大降低,在旁边出现两个小峰值,如图7所示㊂从能量守恒上来说,动力吸振器的振动吸收了一部分振动能量,从而减少了受振体受到的振动㊂图7㊀阻尼减振器隔离部件振动模态曲线根据副车架的模态测试结果,如图8所示,该副车架约束状态下的一阶模态为一种弯扭结合的振动形式,其振动位移最大位置接近副车架中间位置,在此位置布置阻尼减振器最佳㊂但是由于空间和焊接以及安装工艺上的限制,动力吸振器的最终布置方案图如图9所示㊂图8㊀副车架模态振型图9㊀动力吸振器在副车架的布置位置然而在设计验证过程中,由于布置方式并不在最理想的中间位置的原因,加上副车架自身模态振型的复杂性和共振区域覆盖的频率范围过宽,需要相当质量的垂直阻尼减振器以及非常讲究的布置位置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㊂这一方案在实际验证过程中的效果反反复复,因此该方案最终被取消㊂3.2㊀提高副车架的刚度另外一个方案是提高副车架的刚度,改变其模态频率,从而避开此转速范围的共振㊂此方案的验证需要CAE 分析和试验验证紧密结合,根据实际的副车架的结构,提出了3种加强的方案,其CAE 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见表1㊂Automobile Parts 2021.02059且只是左右两边各增加一个加强支架,设计变更的成本因此副车架加强最终采用了方案1,案也可以实际运用到量产件上的,如图10所示,后安装孔部位各增加一个加强板结构(矩形框内显示部图10㊀方案4最终的加强板结构4 结束语文中计算了前副车架在自由状态下㊁全约束状态下㊁半约束状态下㊁整车状态下的模态频率,然后针对分析结果与实际整车下的模态值比较,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边界约束条件下的模态分析方法以更加接近前副车架在整车下的实际状态㊂同时针对此前副车架整车实测模态偏低与发动机常用转速下产生共振,实车在加速过程中3000~4000r /min 之间存在轰鸣声,针对此问题,进行了相关的优化方案分析,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今后的其他副车架的工程开发改进设计提供相关的参考㊂2021.02 Automobile Parts 0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前副车架模态分析与参数识别摘要:通过了解模态分析的定义及概念,学习模态参数识别的基本方法与技术,在介绍结构模态试验方法的基础上,以汽车前副车架为研究对象,采用锤击激励法和白噪声激励法进行了模态试验,又用3种模态参数识别软件作模态参数识别,并对识别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关键词:前副车架,模态试验,激振,模态参数识别Modal analysis and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ofcar front subframeAbstract:By understanding the definitions and concepts of modal analysis,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f learning the basic methods and techniques,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structural modal test methods, automobile front subframe for the study, using a hammer and a white noise excitation method encourage a modal test method, and use three kinds of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software for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error analysis and recognition results.Keyword: front subframe, modal test, exciting, identification modal parameters1.模态分析的定义及概念模态是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每一个模态具有特定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模态振型。

这些模态参数可以由计算或试验分析取得,这样一个计算或试验分析过程称为模态分析。

模态分析的经典定义是:将线性定常系统振动微分方程组中的物理坐标变换为模态坐标,使方程组解耦,成为一组以模态坐标及模态参数描述的独立方程,以便求出系统的模态参数。

坐标变换的变换矩阵为模态矩阵,其每列为模态振型。

由于采用模态截断的处理方法,可使方程数大为减少,从而大大节省了计算机时,减小了机器容量,降低了计算成本。

这对大型复杂结构的振动分析带来很大的好处[1]。

模态分析的最终目标是识别出系统的模态参数,为结构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振动故障诊断及预报以及结构动力特性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因此模态参数辨识是模态分析理论的重要内容。

2.模态参数识别的基本方法与技术模态参数辨识分为频域辨识法和时域辨识法。

利用频率域内的数据进行辨识成为频域辨识。

在结构动力学中,频率域内的数据一般为系统的频响函数(或传递函数),也可以是输出的傅氏变换。

频率域可以是实频域(傅氏变换),也可以使复频域(拉氏变换)。

模态参数辨识的频域辨识方法又包括:分量分析法、导纳圆辨识方法[2]、正交多项式曲线拟合、非线性优化辨识方法。

利用时间域内的数据进行辨识称为时域辨识。

在结构动力学中,时域数据可以是自由响应数据、脉冲响应函数数据、白噪声激励响应数据和一般的输入、输出时间历程数据。

模态参数辨识的时域辨识方法包括:系统的可辨识性、Ibrahim 时域法(ITD法)、随机减量时域法、最小二乘复指数法、时间序列分析法[1]。

3.汽车前副车架的模态分析与参数识别测试技术现代化是汽车设计技术发展的重要方面。

汽车作为性能要求高、负荷变化大的一种机械产品,为了提供设计依据,往往需要经过试验测定瞬息即变的参数,对产品性能、参数以及质量进行检查、识别和评价[3]。

因此包括强度测试、振动测试和模态参数测试的测试技术已成为汽车设计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4]。

研究副车架的动特性是汽车车身结构设计中的重要课题,这是因为副车架在汽车行驶时的振动常常是导致本身结构损坏的主要原因。

求得副车架的模态参数,就可进一步建立结构的振动方程,预估系统在外力作用下的响应,为渗入研究疲劳、噪声等问题奠定基础。

运用模态试验技术对汽车的重要部件——副车架进行模态分析和参数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5]。

3.1 模态测试系统模态测试系统包括:激振系统、信号测量与数据采集系统和信号分析系统[6]。

激振系统由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和激振器组成。

试验采用纯随机激励信号和瞬态激励信号。

其中纯随机信号又称白噪声信号,属宽带随机信号,只需对输入能量加以控制,自动化程度较高。

瞬态激励信号是由激励锤产生的脉冲信号,以获得脉冲响应。

其特点是快速、方便,对被测结构无附加质量和刚度约束,特别适合于现场试验[7]。

信号测量与数据采集系统主要使用传感器和功率放大器以测出激振力和振动响应。

模态试验对传感器有较高要求,比如低频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好、体积小等。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试验压电晶体加速度传感器和阻抗头。

数据采集的作用是将电荷放大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离散数字信号,并予以保存,待计算机调用。

它主要由低通滤波器、采样保持器和模数转换器即A/D板组成。

信号分析系统可由模态信号分析仪或模态参数识别软件实现[8]。

3.2试验过程1)被测结构的支承被测结构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处于一定的约束状态。

在试验中模拟结构的真实约束往往比较困难,一般用自由状态来代替[9]。

自由状态可以通过弹性绳的吊挂或弹性基础来实现。

试验采用低压充气轮胎支承,以分布力的形式支撑结构,使得结构在横向和纵向移动或转动时均能达到很低的频率,使用简单且安全。

2)传感器与激振器的定位和安装传感器的定位一般选择在重要的响应点、部件的交联点和质量集中点等处。

此外,响应测点应尽可能避开各阶模态的节点[10]。

传感器的安装也非常重要,由于本试验方案副车架的结构形状较复杂,且为金属材料,故采用可靠而方便的磁吸联接固定方式。

激振器采用下置式激振方案,激振器与力传感器之间,用较细的柔性杆连接,以保证激振力单向作用。

3)激振方式选择多点激振能量输人合理,在结构中传播均匀,测试精度比单点激振高,但对于副车架这类较小型、较刚硬的构件,单点激振已有足够的能量输人,也能得到较高精度,故本试验采用单点激振法,即对结构的某一点激励,同时测得激励点及响应点的时域信号,经A/D转换和FFT变换,变成频域信号并运算求得频域响应函数,再以参数识别方法识别出模态参数。

4)试验步骤①按照测点布置原则,在副车架上设置7个测点,测点示意图如图1 所示。

②将副车架置于低压充气轮胎上。

锤击法选尼龙作为锤头材料;白噪声法的激励信号来源于动态分析仪本身的随机信号发生器。

③激振点固定在c0。

为提高测试精度,锤击法试验在该点上连续锤击动态信号分析仪的时间信号平均次数设置为64 次,对每点测得图 1 测点布置示意图的频响函数进行平均。

④激振力信号和加速度响应信号经电荷放大器送到动态信号分析仪的A、B 两个通道中,获得各点的频响函数。

⑤将两路信号经电荷放大器后同时输送到14 通道TEAC磁带机中,以便用自编的模态分析软件对各点的频响函数进行曲线拟合,识别其模态参数。

3.3 模态参数识别程序编制在工程上普遍采用频域法识别振动系统的模态参数,一般分为图解法和计算机分析法两类[11]。

本研究在编制频响函数计算程序基础上,分别采用这两种方法中的分量分析法、导纳圆拟合法和复模态参数迭代法,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

频响函数计算程序可产生振动系统频响函数的实部、虚部、幅值、相位和相干函数;分量分析法是将频响函数分成实部分量和虚部分量进行分析,可在动态分析仪上识别出模态参数;导纳圆法利用测取的加速度频响函数数据,采用单模态导纳圆拟合方法,识别出系统的模态参数;复模态参数迭代法通过对加速度频响函数进行拟线性优化,采用分步迭代法识别出系统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复振型等复模态参数[12]。

3 个程序软件连同数据采集由主控系统以模块方式运行。

各模块采用下拉菜单式,其界面层次丰富、直观,操作简便,且能独立运行。

程序用C语言编写,参数输人具有很强的人机对话功能,输出结果为清晰整齐的表状式。

本试验采用的信号采集系统见图2图2 信号采集系统图3.4 模态试验及参数识别1)锤击法模态试验[13]仅列出了采用分量分析法由动态分析仪产生的拾振点c6频响函数,测出该点前五阶模态的频率、半功率带宽和虚频峰值,再经过平均计算,由动态分析仪识别出的副车架结构频率、阻尼比等模态参数。

本试验又分别运用导纳圆法和复模态参数迭代法程序对模态参数进行识别,获得频率、阻尼比等参数,其中复模态法识别结果是将导纳圆分析结果作为迭代初值而获取的。

2)白噪声法模态试验[14]采用分量分析法由动态分析仪产生的拾振点c6频响函数实频图和虚频图,由实频图和虚频图可获得c6点前五阶态的频率、半功率带宽和虚频峰值,再经过平均计算,获得各阶频率、阻尼比等模态参数。

本试验又分别运用导纳圆法和复模态参迭代法程序对模态参数进行识别,获得频率、阻尼比等参数,其中复模法识别结果是将导纳圆分析结果作为迭代初值而获取的。

3.5 模态参数识别结果分析本试验分别采用锤击法和白噪声法对副车架进行模态试验,再应用动态分析仪及识别程序对模态参数进行了识别,将识别结果进行比较分析[15]。

1)锤击激振的试验结果与程序识别结果的比较①固有频率比较由于试验结果一般能较真实、综合地反映结构的固有特性,故以动态分析仪读出的固有频率为基准,分别与导纳圆法和复模态法识别结果相比较。

分析结果表明,程序识别的模态频率除了第一阶模态频率误差偏大(10%左右),其余各阶模态频率的误差均小于2.5%。

此外,两种程序识别方法从总体上看,复模态法识别的精度较导纳圆法高。

这是因为导纳圆法建立在图解分析的基础上,辨识精度受到一定限制,但该方法较经典、直观,对于单自由度或模态耦合不很紧密的多自由度系统,能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而复模态法则借助于所有测量数据,进行总体曲线拟合,并且能用于一般粘性阻尼系统,故能得到更为精确的频率估计。

②阻尼比比较在动态分析仪上无法直接读出阻尼比值,尽管可以通过读出实部峰值利用分量分析法计算得到,但实部峰值有时比较平缓,读数会有较大误差在此,仅比较由两种模态识别程序识别结果的误差,见表8分析结果表明: 导纳圆法和复模态法识别的阻尼比误差在3 % 以内,两种方法识别结果几乎相同2)白噪声激振的试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的比较①固有频率比较仍以动态分析仪读出的固有频率为基准,分别与导纳圆法和复模态法识别结果相比较。

分析结果表明:所编制的程序识别结果较为精确。

除了复模态法第一阶模态频率误差偏大(9.75%) ,其余各阶模态频率的误差均小于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