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影发行政策对中国电影传播的影响

合集下载

电影行业影片宣传与发行策略方案

电影行业影片宣传与发行策略方案

电影行业影片宣传与发行策略方案第一章:影片宣传与发行概述 (2)1.1 影片宣传与发行的定义与意义 (2)1.2 影片宣传与发行的基本流程 (2)第二章:市场调研与目标受众分析 (4)2.1 市场调研方法 (4)2.2 目标受众特征分析 (4)2.3 竞争对手分析 (4)第三章:影片定位与包装 (5)3.1 影片类型定位 (5)3.2 影片风格定位 (5)3.3 影片包装策略 (6)第四章:宣传策略制定 (6)4.1 媒体宣传策略 (6)4.2 线上宣传策略 (7)4.3 线下宣传策略 (7)第五章:发行渠道与策略 (8)5.1 影院发行策略 (8)5.2 网络发行策略 (8)5.3 其他发行渠道 (8)第六章:营销活动策划 (9)6.1 主题活动策划 (9)6.1.1 主题选择 (9)6.1.2 活动形式 (9)6.1.3 活动内容 (9)6.1.4 活动周期 (9)6.2 粉丝互动策划 (9)6.2.1 社交媒体互动 (9)6.2.2 粉丝见面会 (10)6.2.3 粉丝福利 (10)6.2.4 粉丝应援活动 (10)6.3 营销活动效果评估 (10)6.3.1 数据监测 (10)6.3.2 粉丝反馈 (10)6.3.3 媒体曝光 (10)6.3.4 活动成本与收益 (10)第七章:媒介合作与推广 (10)7.1 媒介合作策略 (10)7.2 媒体投放策略 (11)7.3 媒介效果评估 (11)第八章:影片上映与票房管理 (12)8.1 上映档期选择 (12)8.2 票房预测与监控 (12)8.3 票房营销策略 (13)第九章:品牌建设与后续开发 (13)9.1 品牌建设策略 (13)9.2 衍生品开发策略 (14)9.3 后续作品规划 (14)第十章:影片宣传与发行效果评估 (14)10.1 宣传效果评估 (14)10.1.1 宣传活动的覆盖范围 (14)10.1.2 宣传活动的效果反馈 (15)10.2 发行效果评估 (15)10.2.1 影片的上映情况 (15)10.2.2 影片的票房表现 (15)10.3 宣传与发行策略优化建议 (15)10.3.1 宣传策略优化 (16)10.3.2 发行策略优化 (16)第一章:影片宣传与发行概述1.1 影片宣传与发行的定义与意义影片宣传与发行,是指电影制作完成后,通过一系列的市场推广活动,将影片信息传递给观众,从而实现影片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

国家政策对中外影视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国家政策对中外影视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国家政策对中外影视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中外影视产业逐渐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广的重要手段。

然而,影视产业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直接影响。

本文将分析国家政策对中外影视产业发展的影响,并从政策主导、市场优势和国际影响三个角度进行阐述。

首先,国家政策在中外影视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对影视产业的发展方向、内容审查以及市场准入等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

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对于中外影视产业的改革、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中国,国家影视政策的实施推动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吸引了大量国际合作项目和专业人才,提高了中国电影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其次,国家政策对中外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优势。

政府的政策支持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减税优惠和市场扶持等多种措施,帮助中外影视产业发展壮大。

政府的补贴政策可以吸引更多国内外资本投入到影视产业中,促进了影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例如,中国政府鼓励大力引进国际优秀影视作品和人才,鼓励合拍、引进和输出优秀影片,提高了中国影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国家政策对中外影视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

国家政策可以通过引导国内市场的发展,提高本国影视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中国的崛起和市场潜力吸引了全球影视巨头的目光,推动了中外影视产业的深度合作与交流。

同时,政府政策的宽容和开放也为中外影视合作提供了基础。

例如,中国政府积极鼓励中国影视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并不断加强与国际影视界的交流与合作,这对于中外影视产业的全球化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国家政策对中外影视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策的指导作用为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政策的支持与优惠为中外影视企业提供了市场优势;政策的引导也为中外影视合作提供了国际影响力。

然而,政策对影视产业的影响也需要在平衡市场和内容审查之间找到适当的度,保护知识产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而实现中外影视产业可持续发展。

国际电影市场对华语电影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国际电影市场对华语电影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国际电影市场对华语电影的影响与应对策略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国际电影市场对华语电影产业的影响日益显著。

本文将探讨国际电影市场对华语电影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国际电影市场对华语电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市场规模和文化交流。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电影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这为华语电影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合作伙伴。

同时,国际电影市场的竞争也带来了华语电影产业发展的压力,使得华语电影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对于国际电影市场的影响,华语电影产业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华语电影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产业竞争力来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

这包括提高电影制作的质量、加强电影技术和制作团队的培训,以及借鉴国际优秀电影的经验和技术。

此外,华语电影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创作和风格,以及与国际合作伙伴的联合制作来拓宽市场。

同时,华语电影产业还应积极参与国际电影节和展览等活动,扩大其在国际舞台上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通过参与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可以与国际电影行业的专业人士和观众进行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与国际电影公司和制片人的合作也是华语电影产业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一种重要策略。

另外,华语电影产业还应积极推动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

通过建立行业协会和组织,制定行业准则和标准,加强对电影产业的管理和监督,提高电影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此外,华语电影产业还应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和打击盗版行为,维护电影创作的合法权益,促进良性产业发展。

最后,华语电影产业还应不断提高国际营销能力和品牌形象。

通过积极开展国际营销活动,将华语电影推向世界舞台,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华语电影也应注重文化特色的传播和推广,弘扬中国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

综上所述,国际电影市场对华语电影产业的影响日益凸显,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遇和合作空间。

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华语电影产业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行业自律与规范发展,以及不断提高国际营销能力和品牌形象。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中的政策与市场因素分析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中的政策与市场因素分析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中的政策与市场因素分析中国电影产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然而,这个行业的兴起并非偶然,它受到了一系列政策和市场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中的政策和市场因素进行分析。

一、政策因素1. 国家政策支持: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电影产业的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推动行业的增长。

例如,政府设立了专门的电影发展基金,用于资助电影制作、宣传和推广;同时也鼓励国内企业与外国公司合作,促进国际电影市场的开拓。

2. 加强版权保护:政府加大力度打击盗版行为,出台一系列的版权保护政策。

这为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鼓励创作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创作。

此举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提升了电影产业的投资价值。

3. 优惠税收政策:为了鼓励企业投资电影制作和发行,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优惠税收政策。

例如,对电影企业的所得税、增值税、土地使用税等给予一定的减免或免征。

这减轻了电影企业的负担,提高了其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市场因素1. 政府市场监管:政府通过市场监管机构加强对电影市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

这有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2. 巨大的观众需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口国家之一,具有巨大的电影观众市场。

中国观众对电影的需求量巨大,这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动力。

3. 国内消费升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观众对高质量电影的需求日益增长,市场对优秀电影作品的需求量大幅上升。

4. 技术进步与数字化转型: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电影制作与发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数字化技术不仅提高了电影的制作和传播效率,也为电影票务管理和在线观影提供了更多便利。

总结起来,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共同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电影产业的发展,通过政策支持、版权保护和税收优惠等手段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电影产业发展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

电影产业发展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

电影产业发展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对中国文化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电影作为一种强大的文化媒介,既是艺术表达的载体,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通过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也为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电影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

中国电影作为文化产品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过去几年,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殊荣,如成龙的《功夫瑜伽》、冯小刚的《老炮儿》等作品,它们的成功不仅提高了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也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

随着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等亚洲文化的走红,中国电影也在全球影院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其次,电影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文化自信心的塑造。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形式,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中国电影以新的创意、主题、技术手段等吸引了大量观众,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一些优秀的电影作品通过深入的思考和表达,传递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家庭、友情、爱情、情怀等。

中国电影的崛起使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获得了更多的关注,进而增强了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再次,电影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发展。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文化的大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文化特点。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娱乐形式,可以创造出更多样化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

各地区和民族的电影作品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川剧、藏剧、京剧等地方特色戏剧逐渐被观众所熟知,并通过电影在全国范围内传播,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此外,电影产业的发展为中国文化产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随着电影市场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完善,电影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代表之一。

电影院线的建设和数量的增加,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影视拍摄、制作、发行、影院建设等环节,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电影产业也成为了吸引外国投资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给中国文化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电影文化在当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研究

电影文化在当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研究

电影文化在当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研究电影文化在当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领域。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已经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围绕电影文化在当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首先,电影文化在当代中国的传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中国电影市场年复一年的增长,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中国观众对电影的热爱和追求使得电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

同时,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逐渐崭露头角,一些中国电影也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重要的奖项,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增添了一片新的光芒。

其次,电影文化的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工具,它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批判社会。

一些有思想深度的电影作品引起了观众的广泛讨论和反思,并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例如,电影《甲方乙方》引发了对劳动者权益的关注;电影《霸王别姬》探讨了个人命运与社会形势的关系,引发了观众对性别和身份认同的思考。

同时,一些商业电影也能够向观众传递正能量,并帮助塑造社会价值观。

此外,电影文化的发展也对中国电影工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电影产业链的发展,包括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等各个环节。

中国电影制作技术和制作水平也不断提高,一些中国电影在制作上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

同时,电影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例如电影院和电影院线的兴起,为电影的放映提供了更好的场景和渠道。

这些都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电影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电影市场过于依赖大片的票房,商业化的趋势使得一些艺术电影难以在市场中找到立足点。

其次,由于国内外电影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差距,对国内电影来说也是一种冲击。

中国电影在全球市场的竞争能力还不够强,需要提高电影质量和制作水平。

此外,电影文化的传播也面临着一些政策和市场环境的限制,例如外国电影的引进和放映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主旋律电影发行规律

主旋律电影发行规律

主旋律电影发行规律一、主旋律电影的定义和特点主旋律电影是指以宣传党的政策主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电影作品。

这类电影通常以弘扬正能量、传递社会正义、引导公众思考为目标,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主旋律电影在中国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意义,是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主旋律电影的发行规律1. 政府支持:主旋律电影通常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财政补贴、政策扶持等。

政府的支持使得这类电影在制作和发行过程中能够享受到一定的优惠政策,降低了制作成本和风险。

2. 院线优先:主旋律电影的发行通常以院线为主,通过在大型影城的放映来吸引观众。

这是因为院线具有较强的放映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能够更好地将电影推向大众。

3. 放映时段:主旋律电影通常选择在重要的国家纪念日、重大节日或重大事件纪念日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时段进行上映。

这样可以借助社会氛围和公众情绪,提高电影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4. 放映周期:主旋律电影的放映周期通常较长,以满足更多观众的需求。

这是因为主旋律电影不仅仅是为了商业利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影片的长期传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5. 地域差异:主旋律电影的发行在地域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般来说,主旋律电影在一二线城市的发行更加广泛,观众接受度更高。

而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主旋律电影的发行面相对较窄。

三、主旋律电影的市场特点1. 受众群体:主旋律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关注社会问题、热爱国家的观众。

这些观众对于电影的情节和主题有一定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能够从中获得思考和启发。

2. 市场规模:主旋律电影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与商业大片相比有一定差距。

这是因为主旋律电影的主题和宣传目标限制了它的受众范围,使得其市场潜力有限。

3. 社会影响:主旋律电影在社会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它通过宣传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式,引导公众思考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政治导向:主旋律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治导向的影响。

发行放映局限对我国电影院线商业模式的影响分析

发行放映局限对我国电影院线商业模式的影响分析
涌入 , 影院建设如火如荼 , 电影 设 备 和 服 务 制 度 不
院线 、 广东 大 地 院线 等 根 据 自身 的优 势 和 特 点 , 优
化商 业模 式 , 这些年 度 票房 上亿 元 的 院线 不 断扩 大 规模 , 通过 规 模 化 、 集 中化 的经 营 能缩 减 院线 的平 均单 位成 本 , 促 进 商 业 模 式 的优 化 。然 而 , 目前 院
O c t .2 0 1 3 V o 1 . 1 1 N o . 4 S u m N o . 4 2
发 行 放 映局 限对 我 国 电影 院线 商 业 模 式 的影 响分 析
陈少峰
( 北 京 大学
郑 秋 艳
1 0 0 8 7 1 )
文化产业研究 院 , 北京
[ 摘 要 ] 目前 院线行 业 化 商业 模 式 共 性 明显 , 院线 企 业 实现 价 值 主 要 依 靠 院 线 扩 张 、 影 院建
线 城市 市 场 影 院 建设 过 热 的状 况 , 蔓延 至 江 苏 、
浙江 、 山东 、 重 庆等 热点 二三线 城 市 , 约6 0 % 的银幕 建设 在二 三线 城市 、 县级 城 市 , 其 中 中小城 市 、 中西 部地 区 占全 国新增银 幕 数 的 5 0 % 以上 , 预计 今 后一 段时 间 , 影 院建 设 将 继 续保 持 较 高 的增 长 速 度 , 并 进一 步 向中小 城市 、 中西部地 区或 大城 市 的外 围 区 域集 中… 。
我 国 电影 院 线商业 模式 概况
新世 纪 以来 , 电影 产业 化 推进 速 度 加 快 。2 0 0 1
年l 2月 1 8日, 国家 广 电 总局 与 文 化 部 联合 下 发 了 《 关 于改 革 电影 发行 放 映机 制 的实 施 细 则》, 明确 实

电影扶持政策解读

电影扶持政策解读

电影扶持政策解读1. 概述电影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扶持。

电影扶持政策是指政府出台的针对电影产业的一系列支持措施和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促进电影的创作、制作、发行和推广,提高电影产业的整体水平和国内外影响力,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2. 政策内容电影扶持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创作扶持政府对电影创作环节进行扶持,例如提供资金支持、设立奖励机制和补贴政策等,以鼓励优秀的电影编剧、导演、剧本创作者等从事电影创作工作。

政府还可能举办电影创作大赛或支持电影创作交流活动,为有潜力的电影创作者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2.2 制作扶持政府对电影制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供支持,包括电影拍摄、剪辑、音效、特效等。

政府可能设立电影制作基地或提供专业设备、场地等资源,降低电影制作成本,提高电影质量。

同时,政府还可能支持电影制作公司的发展,鼓励并扶持具有潜力的电影制作团队和公司。

2.3 发行扶持政府对电影发行环节进行扶持,包括影片宣传、发行渠道、票房分成等方面。

政府可能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电影在国内外的院线上映和推广。

政府还可能鼓励建立更多的电影发行渠道,增加电影观众的选择空间,并设立优惠政策,降低电影票价。

2.4 投资扶持政府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电影产业,设立投资基金或提供贷款支持,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电影创作、制作和发行等环节。

政府还可能为投资方提供税收优惠政策,降低投资风险,促进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

3. 政策效果与影响电影扶持政策的实施对电影产业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效果:3.1 促进电影市场发展电影扶持政策的实施可以大幅度提高电影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扩大电影市场规模,为观众提供更高质量、更多元化的电影选择。

3.2 增加观众数量电影扶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电影票价、提供更多优质电影资源等方式,吸引更多观众前往影院观影,提高电影消费水平,进一步推动文化消费。

3.3 提升电影产业水平电影扶持政策的有效实施可以激发电影人才的创作热情,提高创作水平,推动电影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电影与电视剧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电影与电视剧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电影与电视剧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电影和电视剧是当今文化传播的两大重要载体。

它们不仅是娱乐的重要元素,更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

在当下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影和电视剧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正在不断扩大,给人们带来了丰富而多彩的生活。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谈谈电影和电视剧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推动文化交流电影和电视剧是一种跨越国界的文化形式,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它们在世界各地日益受到欢迎。

好的影视作品能够通过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让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人们互相了解、交流和学习。

例如,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受到全球各地影迷的追捧,而中国的电视剧也进入了世界市场,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

通过电影和电视剧,观众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精彩故事和生活方式,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二、传播价值观念电影和电视剧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反映了人们对于社会、人类和生活的认识和价值观念。

好的影视作品可以引导观众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和思考方式,帮助人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信仰。

例如,《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就以情感和家庭为主题,通过描绘父亲和女儿的关系,强调亲情的重要性,呼吁珍视亲情和家庭。

这种良好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倡导。

电影和电视剧对于塑造社会文化风貌,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三、拓展文化领域电影和电视剧还通过拍摄原创故事、改编文学作品等方式,不断创造并拓展文化领域,丰富了人们的审美和文化体验。

好的影视作品可以激发人们对于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他们阅读文学、了解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都被改编成了电视剧,通过电视剧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

电影和电视剧的创造,可以使文化得到新的解读和再现,拓展了文化领域和文化内涵。

总结而言,电影和电视剧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不仅可以推动文化交流、传播价值观念、拓展文化领域,更可以让人们了解和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

电影产业的国际化与传播

电影产业的国际化与传播

电影产业的国际化与传播前言电影是一种文化和娱乐形式,其对于社会影响巨大。

电影产业是一个跨国产业,包含电影制作、发行、营销和放映等环节,它的国际化和传播是目前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一、电影产业的国际化趋势电影产业的国际化趋势已经呈现出明显的特征。

首先,电影制作已经成为了跨国性质的。

一部电影不再是单纯地由一个国家制作完成,而是由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合作完成。

其次,电影市场逐渐国际化。

随着影院、数字化设备和配套设施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越来越多的影片跨越国界进行营销和放映。

而最后,电影管理和投资也开始跨国。

电影产业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了电影产业不可避免的趋势。

在这个趋势下,各国之间的合作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一方面,各国可以通过合作分享资源,化解风险,推动共同发展。

另一方面,各国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和吸收先进技术和理念,提高自身的制作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电影产业的国际传播电影产业的国际传播是电影产业向外拓展的重要方式。

传播渠道的丰富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电影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每一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基因。

电影产业的国际传播需要进行文化适应性转换。

一个电影想要在不同国家的市场上得到成功,必须要能够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在电影制作、剧本创作、音乐配乐等方面进行针对性适应。

同时,电影的推广也需要进行文化适应性调整,选择不同的推广方式和推广平台,以适应不同国家的市场环境和受众习惯。

电影产业的国际传播也需要与先进的技术手段相结合。

通过数字化设备,电影可以更快、更广泛地传播到全球各地。

同时,各国也需要积极推进电影产业的数字化改革和创新,为电影产业提供创新发展的动力。

三、电影产业的国际化和传播对于中国的启示中国的电影产业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有目共睹。

但是,中国的电影产业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对于中国的电影产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提升自身的国际化和传播能力。

一方面,中国的电影产业需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电影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电影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电影对文化传播的影响电影是一种强大的媒介工具,能够有效地传达文化价值观念、推广文化产业和促进文化交流。

在全球化的今天,电影成为了一种跨越语言、地域和文化界限的共通语言。

本文将从电影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力、电影在推广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电影在促进文化交流中的价值等方面展开讨论。

1. 电影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力电影作为一种视听媒介,能够通过故事情节、镜头语言、音乐节奏等方式表达和传递文化信息。

首先,电影能够扩大文化影响力,将本土文化带向国际舞台。

通过展现本国的风土人情、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元素,电影能够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认知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其次,电影对社会观念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剧情可替代现实情境,影响观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良好的电影作品能够传递正能量,塑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2. 电影在推广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对于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电影产业的发展直接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影片的制作、发行、上映到后期衍生品开发,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促进了影视产业链的发展。

其次,电影通过市场化运作来推动文化产品的国内外销售,增加了文化及相关产品的流通与销售,带动了经济的增长。

此外,电影还能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一环,吸引国内外游客到场地取景,推动影视旅游产业的发展。

3. 电影在促进文化交流中的价值电影作为一种跨文化的媒介,有助于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首先,电影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不同地域和文化间的异同之处,加深了解和认同。

通过观看其他国家的电影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国的历史、文化、习俗等。

其次,电影也能促进文化间的融合和创新。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种文化元素在电影中进行碰撞和交流,引发了新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表达方式,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2024年电影行业的全球变革

2024年电影行业的全球变革

流媒体平台的崛起
流媒体平台的发展历程
流媒体平台的定义和特点
流媒体平台对电影行业的影 响
流媒体平台在电影行业的未 来发展趋势
Part Three
2024年电影行业的 变革
技术进步推动的创新
虚拟现实技术:为观众提供沉浸式观影体验 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电影制作效率和质量 云计算技术:实现电影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创作 区块链技术:保障电影版权和收益分配的公平性
电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环保电影的兴起: 关注环境问题, 倡导绿色生活
虚拟现实技术的 应用:提供沉浸 式观影体验
多元化内容的发 展:满足不同观 众的需求
电影与科技的融 合:利用科技手 段提升电影制作 水平
电影行业未来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电影行业将更加注重线上与线下的结合,通过线上平台推广电影, 吸引观众到线下影院观看。
艺术探索:1930年代,电影 开始探索各种艺术风格和表 现手法
电影行业的成熟和扩张
电影技术的发展: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胶片到数字 电影市场的扩大:从地区性市场到全球市场,从单一类型到多元化类型 电影产业的完善:从制作、发行到放映,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电影文化的传播:通过电影节、电影展等方式,促进了电影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税收监管:加强对电影行业的税收监管,防止逃税、漏税等违法行为
税收政策对电影行业的影响:税收政策对电影行业的发展、竞争格局、投资决策等方 面产生影响 国际税收政策比较:不同国家对电影行业的税收政策不同,对电影行业的国际竞争和 合作产生影响
THANKS
汇报人:XX
未来展望:虚拟现 实和增强现实技术 将在电影制作、发 行和观影方式上带 来更多创新和变革
人工智能在电影制作中的潜力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与政策研究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与政策研究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与政策研究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电影产业也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如今,中国电影产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以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就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与政策进行研究探讨,从多个方面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中国电影市场在近年来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

据统计,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总收入达到了642亿人民币,与2018年相比有了一定的增长。

随着用户对电影消费的需求不断提高,互联网影院以及在线观影平台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用户的视野中。

而这一趋势也促进了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

自2010年中国票房首次突破100亿以来,中国电影市场的观影人数逐年递增,市场潜力也逐渐被挖掘出来。

同时,中国电影制片的投入也在不断提高,以保证国内电影制片的水平与国际接轨,市场的发展也可以很好地支撑起更多的国产电影的制作和上映。

二、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中国电影产业虽然发展之快,但是整个产业还面临很多的问题。

首先,在电影制片方面,虽然数量上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制片的数量占优势,但是在内容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国内缺乏具有个性化和创新性的电影,也缺乏良好的制作人和导演。

其次,电影行业缺少优秀的营销策划,电影发行难度大,难以实现回报。

同时,电影的制片成本也是较大的问题。

国内电影市场的规模虽然很大,但是在以其现有的票房来计算,很多电影仍难以产生利润。

因此,对于国内电影制片的投入,往往出现了高风险、高投入却低回报的情况。

因此,如何在国内市场上实现高质量电影的制作同时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回报,成为了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三、政府扶持政策推动电影产业发展为了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

首先,在土地和资本方面,政府为影视行业赋予了更多的优惠政策,以帮助企业获得到更多的投资和资金支持。

电影行业的规章制度与电影发行与放映标准

电影行业的规章制度与电影发行与放映标准

电影行业的规章制度与电影发行与放映标准随着电影行业的不断发展,规章制度和发行放映标准在电影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电影行业的规章制度以及电影发行与放映标准,并分析其对电影产业的影响。

一、电影行业的规章制度电影行业的规章制度是为了规范行业秩序、保护相关利益而设立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影片审查制度是电影行业规章制度中的关键部分。

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应的电影审查机构,负责审查电影内容,确保电影符合当地的法律、道德以及社会和文化价值观。

以中国为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是中国电影行业的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国内的电影审查工作。

电影制作单位在拍摄前需要向总局提交剧本、选角等信息,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备案或申请审批。

审查机构会对电影的剧情、对话、画面等进行审查,以确保电影内容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电影行业的规章制度还包括票房统计制度、电影发行放映许可制度、行业协会管理制度等。

这些制度的设立有助于提升电影市场的规范程度,保护电影从业人员的权益,促进电影行业的良性发展。

二、电影发行与放映标准电影发行与放映标准是指电影上映前后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电影发行是指将电影送至院线进行放映的过程,而电影放映则是指电影在影院内播放的过程。

这两个环节都需要遵循相关的标准,以确保观众享受到高质量的电影体验。

在电影发行方面,标准主要包括放映设备要求、上映时长要求、发行市场要求等。

放映设备要求指的是电影院需要配备先进的数字放映设备,以提供更清晰、更真实的影像效果。

上映时长要求指的是电影需要按照约定的时长进行剪辑和放映,以保持观看体验的流畅性。

发行市场要求则是指根据电影的类型和受众群体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发行渠道和市场策略,以提高电影的知名度和票房。

在电影放映方面,标准主要包括放映场次要求、播放质量要求、观众服务要求等。

放映场次要求指的是根据电影的热度和观众需求,合理安排电影的放映时间和场次,以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

中国的电影产业和影响力

中国的电影产业和影响力

中国的电影产业和影响力中国的电影产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中国电影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了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内市场的繁荣以及国际影响力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早的中国电影产业起步于上世纪20年代,当时的电影作品主要受到西方电影的影响,以及国内的传统戏曲和话剧。

然而,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中国电影产业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扭曲,电影作品的创作和发行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干扰。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开始逐渐摆脱政治的束缚,电影作品的题材和风格也开始多样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电影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电影院的数量不断增加,电影市场逐渐繁荣起来。

二、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每年的票房收入都在稳步增长。

根据中国电影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总票房收入达到了642.66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5.4%。

这一数字显示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观影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此外,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还得益于电影院的数量不断增加和技术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电影院采用了先进的数字放映技术,提供更好的观影体验。

三、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中国电影作品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殊荣,中国导演和演员也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例如,导演贾樟柯的作品《山河故人》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奖,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获得该奖项的电影。

此外,中国电影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电影在亚洲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了好莱坞电影,成为亚洲电影市场的领导者。

中国电影产业政策汇总

中国电影产业政策汇总

中国电影产业政策汇总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电影制作、发行、放映、院线建设、票务管理以及引进外国电影等。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措施。

1.电影制作:
- 加大对电影制作的经费投入。

国家鼓励电影企业、合作社、个体户等向国家有关部门融资,增加电影制作资金。

- 改革电影审查制度。

电影审查制度由事前审查改为事后监管,并推行分类审查制度,减少审批时间和制度成本。

2.电影发行:
- 支持电影发行企业。

国家鼓励优秀的电影企业发行国内外优秀的电影作品,并给予一定的财务补贴。

- 加强电影发行监管。

国家规范电影发行市场,打击盗版、非法放映卖片等不良行为。

3.电影放映:
- 促进院线建设。

国家支持并给予优惠,鼓励发展多屏联映、数字化放映、3D、IMAX等新技术的影院。

- 改革票务管理体制。

推行电子票务系统,加大对违法票务行为的打击力度。

4.引进外国电影:
- 放宽引进外国电影的限制。

国家放宽引进外国电影的配额制度,提高单片引进数量,增加国内观众对多样化电影资源的选择。

- 鼓励引进高质量外国电影。

国家对优秀的外国电影给予税收减免、宣传推广等支持。

总的来说,中国电影产业如果需要增强,必须致力于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加强市场监管,提高电影资源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促进优秀电影的创作和传播。

这些为中国电影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影视作品发行管理规定

影视作品发行管理规定

影视作品发行管理规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影视作品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促进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规范行业秩序,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发行管理规定。

本文将从影视作品发行的角度探讨这些规定及其对行业的影响。

一、影视作品发行的定义与要求影视作品发行是指将影视作品送达观众的过程,包括制作、制式转换、印制、储存、销售、出租、放映等环节。

影视作品发行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版权合法:发行的影视作品必须经过相关版权机构的授权,确保合法合规。

2.内容审查:发行前需要进行严格的内容审查,确保不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传播违法、违禁等信息。

3.质量监测:发行后应进行质量监测,确保影视作品的画面、声音等质量达到标准,保证观众的观影体验。

4.发行渠道:发行应选择正规渠道,如电影院、网络平台等。

不得通过非法途径进行发行,如盗版、侵权等。

二、影视作品发行的管理机构为了规范影视作品发行行为,相关部门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影视作品的发行。

这些管理机构包括:1.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作为最高管理机构,负责协调、管理全国的影视作品发行工作,制定相应政策和法规。

2.地方广电部门:各级地方广电部门负责本地区影视作品的发行,协助国家广电总局进行统筹协调。

三、影视作品发行的流程与标准影视作品发行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制作出版:影视作品制作完成后,需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出版,包括制作出版许可证的办理、影视作品的登记备案等。

2.储存备份:影视作品应当进行合理的储存备份,以防止损坏或丢失,并确保能够在需要时进行查档调取。

3.发行范围:影视作品的发行范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院线电影的发行范围可能是全国范围,而网络电影的发行范围可能是特定的平台或地区。

4.发行市场监测:影视作品发行后,需要进行市场监测,了解观众的反馈和市场情况,为后续的宣传推广和影片运营提供参考。

四、影视作品发行中的法律责任与处罚为了确保影视作品的合法合规发行,对于违反发行规定的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2024年从PEST模型看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宏观驱动力》范文

《2024年从PEST模型看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宏观驱动力》范文

《从PEST模型看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宏观驱动力》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国产动画电影逐渐崭露头角,成为电影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

本文将运用PEST 模型,即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四个方面,对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宏观驱动力进行深入分析。

二、政治因素(Political)1. 政策支持: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扶持,为国产动画电影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例如,一系列鼓励文化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政策,为动画电影的制作和发行提供了政策保障。

2. 文化自信:国家对本土文化的重视和推广,使得国产动画电影在内容创作上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提升了国产动画电影的文化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经济因素(Economic)1. 经济增长: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为国产动画电影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 投资多元化:动画电影产业的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包括政府、企业、社会资本等,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和发行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四、社会因素(Social)1. 消费群体变化: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观众对动画电影的接受度和喜爱程度不断提高,为国产动画电影提供了广阔的受众基础。

2. 文化需求:社会对高品质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国产动画电影在内容、形式、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五、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1. 制作技术进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动画电影的制作技术不断进步,提高了动画电影的画质和观影体验。

2. 传播渠道拓展: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兴传播渠道的拓展,为动画电影的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推动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快速发展。

六、结论综上所述,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的因素共同驱动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

政策支持和文化自信为国产动画电影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经济增长和投资多元化为国产动画电影提供了资金保障;消费群体变化和文化需求为国产动画电影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制作技术进步和传播渠道拓展则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电影发行政策对中国电影传播的影响摘要:电影发行什么以及如何发行,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电影得以传播以及如何传播并且造成某些传播结果的一个重要前提。

笔者认为,无论是电影发行政策研究,还是电影发行模式探寻,都可以作为进入中国电影传播史研究的一种角度和方式。

在这样的思路前提下,笔者查找了从1976年到2001年电影发行政策演变的一些资料,并且对一些特殊年份和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进行整理和考察,希望能够从中发现一些研究电影传播史的内容。

关键词:电影发行政策发行模式电影传播史
胡菊彬老师的《新中国电影意识形态史(1949-1976)》注重把电影作为传播媒介的特征,才得以成功地把意识形态理论纳入新中国电影史,作者从五个方面来考察新中国电影史的框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模式。

而其中第二点,谁发行电影,怎样发行电影,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相关的研究著作问世。

进入80年代以后,对电影发行、放映与影院建设的研究,季洪的《十年探索(1981-1990)——电影企业经营管理与改革》(1991)、与于丽主编的《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卷》(2006)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书籍。

问题是他们的著作,主要是从电影企业经营管理与电影体制改革研究的角度来考察的,“对电影发行、放映与影院建设及其历史维度的研究,一度是电影企业经营管理与电影体制改革研究的一部分”。

所以笔者结合颜纯钧老师《从艺术转向传播》所提示的研究方法——如何在旧史料中发掘新角度和重新评价史实。

进行新
角度的探索。

由于历史背景和电影发展的复杂性,从1976年到2001年电影发行政策演变梳理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电影传播史影响,应该具有深厚的史学眼光和学术能力才能做到。

鉴于考察难度,笔者缩小了考察范围,主要以一个时间点1993年——中国电影发行政策或者说体制改革进程中极具里程碑意义的年份,从电影发行政策的变动反观电影发行模式的相应变化来考察由此带来的电影传播问题。

主要体现为:
93年3号文件的出台,对中国电影发行格局有怎样的改写。

在这个契机之下,考察自52年以后从中国电影领域消失的民营电影公司重新现身的电影传播史意义。

考察93年3号文件的出台所造成的传播格局影响,不得不简要关注下文革结束后到93年以前的电影发行制度。

文革结束以来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发行制度集权化造成单一的传播供应渠道。

一、线性的传播渠道
我国电影发行放映体制从新中国建立以来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都在沿袭着一种“统购统销”+“层级发行”的发行模式,即大小制片厂生产的影片都一次性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输入输出公司(以下简称中影公司)买断,且价格固定不变。

无论是发行放映公司,还是各级电影院,甚至流动放映队,都只对它自己的上级单位负责,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部门之间几乎只体现着下级服从上级的被动关系。

影片由中影公司按照行政区域
向下层层发行,在横向上几乎没有交集,使电影行业呈现出一种典型的树状型结构的传播格局。

沿袭了四十余年的电影发行渠道形态由中影公司定额收购所有国产故事片,再统一按照中影公司—>省级发行公司—>地市级发行公司—>县级发行公司四级垂直发行。

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的电影业,在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中,既保证了电影业以产品经济的形式正常运转,也保证国家所提倡的正统意识形态宣传作用的实现。

而当时的经济文化条件中电影的“唯我独尊”地位则使这种作用极大程度的扩展。

线性的传播模式,不要求反馈效果的格局,形成了一个“自我完善”的循环系统,其中从国家到电影业的各处行政环节,从单位再到职工个人,结成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的网络,使再生产得以不断进行。

二、“3号文件”:民营公司的再现与介入
1993年1月5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终于下发了《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其《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即业内通常所称的“3号文件”。

3号文件的出现改变了在我国沿袭了四十余年的由中影公司定额——1992年是每部影片100万元左右的预付发行权费,收购所有国产故事片,再统一按照四级垂直发行的电影发行渠道形态,改由电影制片厂自办发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影片直接销售给各省级发行公司,通过省级发行公司向下发行。

而中影公司的身份也由发行商变化为供片商——但是外国影片的进口和发行仍由中影公司独家经营,并代行全国放映网的
行政管理职能。

1993年的改革,针对影片发行,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将国产故事片由中影公司统一发行改由各制片单位直接与地方发行单位见面。

由此以市场为导向的电影传播格局重启了三四十年代电影传播的又一次民营之旅。

江苏省南京、苏州、无锡和南通4市与全国16家制片厂签订直接供片合同,超越了省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环节,把原来省公司的利润转给制片厂和市公司。

北影的《狮王争霸》顺利成交,使这项协议成为事实。

这是新中国电影业有史以来第一次,自下而上,自发而理性的经济行为,虽然这次行动确实也对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全局产生了某些不利的影响,但总体来看,它有利于把市场做大,避免了拷贝结算的不合理性,制片与发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是符合电影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

这在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史上是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突破,减少了发行的中间环节、降低了发行成本、缩短了中间流转的时间,提高了发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至此,原有的从中影公司到按行政区划设立的地方发行公司体系被彻底打破,市场经济下的竞争机制真正被引入电影行业——电影制片方向也迅速地朝娱乐片类型转化。

由于民营公司的成立与介入,中国电影传播格局开始发生新的变化:
一是国营与民营的电影制片格局渐趋形成
中国独立制片人和民间电影机构的存在和发展,为电影制片格局开创了新的局面93年开始,电影事业管理局规定50个生产指标由局一级管理部门直接控制,面对各厂、独立制片机构和社会民间投资申请,原则是必须拿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剧本,获得电影局的批准并和一家国营电影制片厂合作才可投产拍片。

可以说这项政策对于独立制片和民营投资电影是很少的承认和鼓励。

“电影制作机构原来只有16家国营电影制片厂,万科、大洋、白马、恒通等民营企业也开始制作电影。

1995年一半以上的国产影片是由民营企业投资生产的。


二是由于竞争机制的引入,电影创作能力得到优化和重新整合。

民营电影制片的介入,使得以往行政化的生产模式得以改变。

如张艺谋当时并未成立任何制片机构,主要是运用海外资金组织合拍,但是他从《红高粱》以后的几部影片,如《秋菊打官司》等都是运用了一个基本固定的创作班底,主创人员基本不变,摄制组的优化组合对于高质量影片的创作是很重要的保证。

试想如果不是独立制片方式优化组合,而以一般的行政化原则组建摄制组,人员经常东调西换,实行行政管理,恐怕再优秀的导演也不可能保持连续不衰的整体创作水平。

这样一种创作团队雏形,可以说为以后电影创作团队开始渐次形成树立了典范。

三是院线制在我国渐次形成。

全国16家制片厂于1993年6月份与江苏省4市共同组建了“苏
州电影服务中心”,是旨在为电影制片、发行提供综合服务的中介性协调服务机构。

成立当天,就举行了江苏地区的电影公司看片会,稍后又举办了规模更大的华东5省看片会。

我国第一个民间电影交易市场已在江苏形成。

这也为中国第一条院线“扬子院线”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1995年5月16日,江苏省的“东方院线”和“扬子院线”相继揭牌宣告成立,成为广电总局、文化部“1519号”文件下发后成立的第一批电影院线公司。

一种新的电影发行放映模式在中国开始出现雏形。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胡菊彬.新中国电影意识形态史(1949-1976)[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2]季洪.十年探索(1981-1990)——电影企业经营管理与改革[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
[3]于丽编.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4]颜纯钧.文化的交响:中国电影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5]沈芸.中国电影产业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6]尹鸿,凌燕.新中国电影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7]李道新.中国电影的史学建构[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
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