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鉴赏——竹石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第四课主要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四课主要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四课主要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四课《古诗三首》主要内容是《石灰吟》、《竹石》和《夏日绝句》。

1. 《石灰吟》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作者以石灰为比喻,描述了开采石灰石的艰难和石灰的形成过程,表达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2. 《竹石》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竹子为比喻,描述了岩竹在破岩中生长的坚韧和顽强,表达了作者不随波逐流,敢于傲骨挺立,面对困难和压力也不屈服的精神。

3. 《夏日绝句》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讽刺和批判了项羽的悲壮失败,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以上是这三首诗的大概内容,建议阅读古诗书或古诗文网获取更多内容。

竹石古诗原文及翻译

竹石古诗原文及翻译

竹石古诗原文及翻译《竹石》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以下精心整理了《竹石》古诗原文、翻译、词语注释、作者简介、赏析等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竹石清·郑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翻译】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词语注释】1.咬定:咬紧。

2.立根:扎根。

3.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4.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5.坚劲:坚强有力。

6.任:任凭,无论,不管。

7.尔:你。

【作者简介】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汉族,江苏兴化人。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赏析】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

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并全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

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 第十课

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 第十课

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十课原文:《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衍生注释:“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二、赏析: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开头用“咬定”一词,将竹子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竹子扎根青山的坚定。

竹子生长在“破岩”之中,环境恶劣,但它经历“千磨万击”仍然“坚劲”,不管刮什么风,都不屈服。

诗人借竹子的坚韧,表达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骨气。

三、作者介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他一生坎坷,为人正直,关心百姓疾苦。

其诗、书、画均有很高的造诣,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

四、运用片段: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需要这种“竹石”精神吗?当我们面对学习上的难题,就像竹子面对狂风一样,难道能轻易退缩吗?只有像竹子一样坚定地扎根知识的土壤,才能在学业上“千磨万击还坚劲”,取得优异的成绩!原文:《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衍生注释:“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浑不怕”:全然不怕。

二、赏析:这首诗托物言志,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石灰历经“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却“粉骨碎身浑不怕”,只为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

诗人以石灰自喻,表明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

三、作者介绍: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他为人正直,忧国忧民,在抵御外侵时立下赫赫战功。

其诗作风格刚健,充满了浩然正气。

四、运用片段:想想那些为了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不正像这石灰一样“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吗?他们为了心中的信念,义无反顾,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吗?原文:《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一、衍生注释:“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共17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共17张PPT)
-3-
说一说: 学习古诗一般要完成什么目标?
-4-
学习目标
会默写
悟诗情
会背诵
明诗意
解诗题, 知作者
-5-
一、解诗题,知作者 一 、 “竹石”到底指什么?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6-
郑燮(1693——1765) 清朝,江苏兴化人 字克柔,号板桥 “扬州八怪”之一 诗人、书法家、画家,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为你制造一些困难和障碍的人未必是你的敌人,把你从困境里拉出来的人未必是你的朋友。不要用眼前的利益得失看人,要看长远,所谓路 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天气影响身体,身体决定思想,思想左右心情。 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 命运之神关上一道门,必定会打开另一扇窗。 目标再远大,终离不开信念去支撑。 一份信心,一份努力,一份成功;十分信心,十分努力,十分成功。 只有不想做的,没有做不到的。 希望,只有和勤奋作伴,才能如虎添翼。 你既认准这条路,又何必在意要走多久。 觉得自己做的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太阳虽有黑点,却在奋力燃烧中树立了光辉的形象。
-7-
二、一 明诗意 、
(一)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意思。(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
(二)再读古诗,读出节奏感。
一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悟诗情

(一)、 诗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赞扬 了这扎根于石缝中的竹子的什么精 神?诗人与这竹子又有什么关联?
坚韧不拔、不随波逐流
(二)诗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

六年级下语文10 古诗三首:竹石ppt优秀课件部编版(23张)

六年级下语文10 古诗三首:竹石ppt优秀课件部编版(23张)


6.注重文艺性。解说词不是空洞的说 教,必 须通过 形象的 语言实 物进行 描绘, 就像报 告文学 是报告 事实和 文艺创 作一样 ,解说 词是说 明和描 写的结 合,具 有文学 的一些 特点, 好的解 说词是 一支感 人的歌 ,一首 动人的 诗。

7.全文通过对众多宇宙画面的说明, 向我们 展示了 宇宙空 间的奥 秘及天 体的物 理特征 和遨游 太空的 收获, 引发世 人对宇 宙探索 的兴趣 ,激发 献身宇 宙科学 、造福 人类的 勇气和 斗志。

4.“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 乐成为 一种表 达最高 意境与 情操的 民族艺 术。”其 中或有 溢美之 词,但 也足见 中国人 对笔墨 艺术的 特殊感 情。

5.游解说词,用于电影电视风光片的 解说词 ,多用 文学、 散文手 法,既 抒情又 有解释 说明, 语言绚 丽多彩 ,情感 真挚浓 郁。
病中见窗外竹感赋
董必武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六年级下语文10 古诗三首:竹石ppt优秀课件部编 版(23张 ) 六年级下语文10 古诗三首:竹石ppt优秀课件部编 版(23张 )
墨竹
(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六年级下语文10 古诗三首:竹石ppt优秀课件部编 版(23张 ) 六年级下语文10 古诗三首:竹石ppt优秀课件部编 版(23张 )
竹石
作者介绍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
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
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三绝中又有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竹石》古诗详细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竹石》古诗详细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竹石》古诗详细分析下面将对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中的《竹石》这首古诗进行详细分析,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和艺术特色。

一、古诗原文《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诗歌背景《竹石》是清代书画家郑燮(郑板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题画诗,原本是用来题咏他所画的竹石图的。

郑板桥以擅长画兰竹著称,他的画作和诗歌都蕴含了深刻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的抱负和志向。

三、逐句解析1.咬定青山不放松•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这里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竹子坚韧不拔的精神生动地展现出来。

•青山:象征着坚定的信念和理想的根基。

•不放松:强调竹子坚定不移的执着精神。

1.立根原在破岩中•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这里突出了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但却能顽强生长。

1.千磨万击还坚劲•千磨万击:形容竹子经历了无数次的磨难和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这里形容竹子在经历无数磨难后,依然坚韧不拔。

1.任尔东西南北风•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

•东西南北风:象征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这里强调竹子无所畏惧,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不倒。

四、主题思想《竹石》这首诗通过赞美竹子在恶劣环境中的顽强生长,寄托了作者自己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以及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

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够战胜困难、面对现实的积极态度。

五、艺术特色1.拟人化手法:诗中用“咬定”二字将竹子拟人化,传达出它的神韵和顽强的生命力。

2.对比手法:通过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破岩中)和竹子坚韧不拔的精神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主题。

3.语言简洁明快:全诗语言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情感真挚。

通过简单的词汇和句式,将竹子的形象和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4.托物言志:这首诗表面写竹,实则写人。

通过赞美竹子的品格和精神,来表达作者自己的抱负和志向。

《竹石》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

《竹石》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

竹石[清] 郑燮xi è咬y ǎo 定d ìn ɡ青q īn ɡ山sh ān 不b ú放f àn ɡ松s ōn ɡ,立l ì根ɡēn 原yu án 在z ài 破p ò岩y án 中zh ōn ɡ。

千qi ān 磨m ó万w àn 击j ī还h ái 坚ji ān 劲j ìn ɡ,任r èn 尔ěr 东d ōn ɡ西x ī南n án 北b ěi 风f ēn ɡ。

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

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劲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

”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

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

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

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六年级下册部编版《竹石》PPT

六年级下册部编版《竹石》PPT

初读古诗,注意朗读节奏
竹石
清·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思考
读着“竹石”这个
诗题,你觉得这首诗
到底是写竹还是写
石呢?

根据诗句字词的意思,试着翻译诗句
咬定青山不放松,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 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立根原在破岩中。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
诗句意思 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 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咬定青山不放松
这个“咬”字让 你想到了什么?
一个“咬”字 会使读者想象 竹根盘绕的模 样,想象竹牢牢 扎根。
咬和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充分表现竹子矢志 不渝的刚毅性格
文字鉴赏
破岩表明竹子的 什么特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竹石
郑燮(清)
《马诗》《石灰吟》,两首诗都是 诗言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诗言 志的古诗。
故事简介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 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 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 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任:任凭
尔:你。
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 然坚韧劲拔, 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文字鉴赏 从千磨万击中你体 会到什么? 写出恶势力之甚
经受的所有磨难
文字鉴赏
坚劲又是一种什么精神?
坚强不屈、 坚韧不拔
挺拔有力、 威武挺立。
文字鉴赏
任字写出 了竹子的
什么?
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 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

竹石诗歌鉴赏

竹石诗歌鉴赏

竹石诗歌鉴赏《竹石》是清代书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题画诗。

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充分表现了劲竹顽强的生命力和刚毅的性格。

后两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炼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傲然挺立。

此诗借物喻人,诗人通过吟咏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全诗语言通俗而有新意,虚实结合,情景相生,饶有理趣。

作品原文竹石⑴咬定青山不放松⑵,立根原在破岩中⑶。

千磨万击还坚劲⑷,任尔东西南北风⑸。

注释⑴竹石:扎根于石缝中的竹子。

⑵咬定:咬紧,指扎根于山石之中。

⑶立根:扎根。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⑷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⑸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

[3-5]白话译文紧紧依傍着青山绝不放松,竹根深深扎进岩石的缝隙之中。

历经无数磨难依然那么坚韧,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北风。

[5]创作背景题画诗滥觞于六朝,成熟于唐,勃兴于宋,元、明、清三代皆有发展,尤其至清代达到繁盛,各体兼备,数量浩繁。

在清政府统治的政治高压和文化专制下,文人不得不遁逃于艺术的小天地中,挥毫弄墨,抒发胸臆。

于是,自然山水、花鸟野趣,往往成为文人、画家遣兴娱怀、托物言志的对象,大多数清代文人或画家都有题画诗。

这首诗是郑燮晚年之作,在他的多幅《竹石图》上都题有此诗,落款内容与时间各有不同,且文字也略有差异。

“破岩”时为“乱岩”“乱崖”“破崖”,“万击”又作“万折”,“坚劲”又为“坚净”,“东西南北风”曾为“东南西北风”“颠狂四面风”。

可见他对此诗非常喜爱,常应邀作画题诗赠友,旨在表情达意、借物抒怀,因而时时随兴而为、挥写自如。

作品鉴赏这首诗为题咏竹石图之作。

郑燮画竹,不但神理俱足,画出竹的各种自然风采,而且常通过题诗赋予竹以人的刚毅风骨和高尚节操,从而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向。

此诗侧重写竹,兼及于石,借歌颂竹子耐风寒和立根于青山破岩之中,寄托自己生活和道德的理想。

部编版6下 第四单元第10课《竹石》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

部编版6下 第四单元第10课《竹石》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

《竹石》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
作者简介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作者郑燮古诗作品:《竹石》《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道情·老渔翁一钓竿》《兰·此是幽贞一种花》《题画兰》《江晴》《山中雪后》《沁园春·恨》《赠袁枚》《盆兰·春兰未了夏兰开》。

作品赏析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

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

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

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

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

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

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

“千磨万击”、“东南西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

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小结:这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 就了一身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
4.这两句写竹子历经磨难之后,照样坚韧不拔,又暗语什么? (暗语作者历经人生的磨难艰险而操守更坚定。)
结构梳理:
特 点
竹石
精 神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状物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3.这两句写
,暗语什么?
(暗语作者坚守人生宗旨不改变。)
赏析: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从这一句知道竹子不屈服于哪些? “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
2.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 (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 3.“任”字能让你体会到什么? “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hái( )
三、查字典。
1. “劲”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按部首查字法, 应先查——部,再查
_——画,组词: 。
2. “坚”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 ,按部首查字法, 应先查 —— 部,
再查 画,组词:

四、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随堂测试(二)
(1) 解释重点字词。 咬: 坚劲: 任: 尔:
今后无论面临怎样 恶劣的环境,怎样大的困难,都要像竹石一样刚强勇敢,做一 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古诗三首总结: 托物言志:也即借物喻人、 咏物明志
《马诗》

不被统治者赏识
诗人怀才不遇,
《石灰吟》这首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表明自己不管遭 受多大的挫折,经历多大的磨难,也要保持不畏艰险、坚强不屈、不怕牺 牲、光明正大的高尚品格。
(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共7张PPT)【推荐】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共7张PPT)【推荐】

字词注释
• 竹石:这是作者所作竹石图的题画诗。 •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 立根:扎根,生根。 • 原:本来。 •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 磨:折磨,挫折。 • 坚劲:坚韧,刚劲。 • 任:任凭。 • 尔:那,你。
句子翻译
• 咬定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 • 根须已经深深扎在岩石之中。 • 历经千万次磨练更加坚韧, • 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7 、有人指出赫茨伯格的研究方法过 于简单 化,有 时不采 用这种 方法时 ,往往 会得出 与双因 素理论 不一致 的结果 ,对其 研究的 可信度 提出了 怀疑。

8 、双因素理论尽管受到多方面非议 ,但这 种理论 还是具 有一定 的科学 性。

9 、企业管理者要重视调动和保持员 工的积 极性, 注意对 员工提 供保健 因素, 以消除 员工的 不满情 绪。
意境分析
•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前两句说竹子扎 在岩中,基础牢固。后两句说任凭各方来的狂 风吹袭,竹子毅然不动。后两句常被用来形容 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意志和受到敌人打击绝 不动摇的品格。
• 这首诗借物喻人,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了百折 不挠、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表明了自己不怕 打击、不畏风浪、顽强斗争的精神。
竹石
马锋国
竹石
• (清)郑燮 • 咬定青山不放松, • 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
• 郑燮(xiè),字克柔,号板桥。中国清 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江苏兴化人, 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年 间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 “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 “三绝”,善画兰竹。

10 、成就需要理论的贡献在于具有广泛而 有益的 社会影 响。该 理论对 员工的 高层次 需要作 了全面 的概括 ,提出 不同需 要的人 的心理 和行为 特点, 对企业 组织如 何选拔 和激励 人员有 一定的 指导意 义。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竹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竹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竹石体裁:诗题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名字:郑燮年代:清代描述: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翻译: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原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后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并且依然坚韧挺拔。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这是一首题画诗,原题《竹石》,是郑板桥题自己画的竹石图的。

赏析二:思想内容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赏析三:艺术特色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

”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

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

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六年级下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PPT(共7页)

六年级下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PPT(共7页)


5. 经过时间淘洗的经典之作,是不同 时期的 重要作 家倾其 心力与 才力创 作出来 的时代 精品

6. 经过不同时期淘洗的经典之作是重 要的时 代精品 ,不同 时期的 作家倾 尽了心 力与才 力

7. 作家在不同时期倾其心力与才力创 作出来 的经典 之作, 经过时 间淘洗 后成了 重要的 精品

课外拓展
• 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 依旧与天齐。(方志敏《咏竹》)
•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明 年再有新生着,十丈龙孙绕凤池。(郑 燮《题画》)

1.小说写菜大爷的儿子在外地工作, 多次提 出想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老两口 过去一 块生活 ,这是 倒叙手 法,这 种写作 技巧的 运用, 避免了 平铺直 叙。
意境分析
•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前两句说竹子扎 在岩中,基础牢固。后两句说任凭各方来的狂 风吹袭,竹子毅然不动。后两句常被用来形容 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意志和受到敌人打击绝 不动摇的品格。
• 这首诗借物喻人,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了百折 不挠、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表明了自己不怕 打击、不畏风浪、顽强斗争的精神。

2.小说中两次写到菜大爷的菜“被一扫 而光” ,突出 了顾客 对菜大 爷的信 任,说 明不管 是否绿 色环保 ,只要 是菜大 爷卖的 菜,顾 客都欢 迎。

3. 处在大数据时代的史学家们,只有 突破数 据带来 的无限 之境, 才有可 能避免 失去从 整体上 描述历 史的能 力。

4. 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家倾其心力与才 力创作 出来的 时代精 品成了 经典, 经过了 时间淘 洗
字词注释
• 竹石:这是作者所作竹石图的题画诗。 •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 立根:扎根,生根。 • 原:本来。 •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 磨:折磨,挫折。 • 坚劲:坚韧,刚劲。 • 任:任凭。 • 尔:那,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鉴赏——竹石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请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注释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

鉴赏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

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作者在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

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

”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

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

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

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
地埃。

”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

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

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

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

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

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

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

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

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