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玉器赏析24

合集下载

元代国宝级玉器鉴赏

元代国宝级玉器鉴赏

元代国宝级玉器鉴赏专业推送玉器艺术信息,专家评论,微拍信息,书画艺术等优质内容(关注微信:yuqilaofashi)导读元代玉文化是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结合的产物。

她在蒙古族的铁骑人主中原后逐渐形成,在继承汉族原有玉文化主流的前提下,融入了清新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使元代玉器的表现形式和工艺特色都较之前有了明显的变化,在中国玉文化发展的历史中,独具特色。

雁纹玉饰元代宽5.3、高4.5、厚1.8厘米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玉质青色,沁成鸡骨白色,有牛毛沁。

带板作委角方形,以深雕法琢穿梭于花朵中的大雁,以阴刻线作纹饰,大雁展翅欲飞,栩栩如生,花朵用斜削和打洼手法表示。

整器构图疏密有致,雕工精细。

龙纹玉饰元代长5.2、宽4、厚1.2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玉质青色,略带沁。

边框委角,减地浮雕饰一龙戏珠,龙身细小卷曲,满身饰双阴刻线表示龙鳞,龙发往后飘拂,大眉压眼,颈、腿施重刀,龙身和龙头可见钻孔痕迹,典型元代龙纹造型。

龙穿花纹玉饰元代长7.4、宽6.6、厚1厘米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玉质白中带青灰斑。

单面透雕花果龙纹,龙身卷曲,细颈长嘴,须发飘扬,底纹为透雕枝叶花卉。

制作采用管钻深雕法,钻痕不加修饰,有明显的元代制玉风格。

云龙纹玉尾元代长9、宽5.5、厚1.7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玉质黑白两色。

器体呈长方形,扁平。

正面根据玉料颜色的不同巧雕龙纹和云海纹。

在一火焰形开光内,浮雕一龙,龙菱形眼,嘴前伸,龙发下飘,细颈,身体扭曲,尾压于后腿之下。

墨玉部分浮雕海水云纹,海水中凸起连绵的山脉。

背面平整无纹,四角各有斜穿小孔一对。

此器利用黑白玉色巧雕而作,匠心独运。

鹘攫鹅纹玉带环元代长7.2、宽6.2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玉质青白色,有黄褐色沁斑。

在椭圆形托环上高浮雕、镂雕海东青(鹘)捕天鹅的“春水”图案。

一矫健有力的海东青(鹘)正啄住仓皇逃窜的天鹅,充满紧张肃杀之气。

“春水”玉之题材虽滥觞于辽契丹族的“春捺钵”,但目前辽代此类玉器还未有出土,所见多为金元玉器。

周原出土的玉璧、玉瑗、玉环、玉玦赏析

周原出土的玉璧、玉瑗、玉环、玉玦赏析

周原出土的玉璧、玉瑗、玉环、玉玦赏析
小时期西汉的玉璧(尤伦玉璧或又称泰宁玉璧,重16 kg,长18.6 cm,宽17 cm):边缘以梅花纹连络,中央有九宫格,其间刻饕餮之形,状似鸳鸯凌空相配,雕刻极为精美绝伦,比之战国时代制作的其他玉器都要早,反映了西汉时期古代艺术的辉煌景象,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象征,国人把它奉为西汉的瑰宝。

玉瑗:这件出土于河北省容城县的西汉玉瑗是世界上極少見的石料雕刻珍品,全長27.2厘米,高11.9厘米,有一太极图,中间有一黑玉鸭内嵌。

它把古代思想哲理表現得淋漓尽致,紋飾細膩有致,雕工工藝精湛,用石繪成極具神祕色彩,和紋章作了完美的結合,富有玉石主义色彩,是研究西汉早期藝術史的重要珍品。

玉环:这件出土于山西省的西汉玉环设计精美,原本璞原料,全长5.5公分,做工精湛,上边雕刻酒杯、高帽、礼貌仪式等,象征和安、宁康有序的吉祥之象,穿上玉环即成为西汉的一幅活的史册,流传千古,至今仍为文物界所倚重。

玉玦:这件出土于湖北省的西汉玉玦,是中华文明史上有非凡影响的珍品,全长4.3厘米,宽3.8厘米,象征着中国先秦诸侯国间的联盟盛会。

它用極具玉料特色的紋飾表現出太极图形,有着吉祥安康的寓意,古器形式明净、雕刻精細,使人看了仰慕不已。

中国历代玉器器型特点分析

中国历代玉器器型特点分析

中国历代玉器器型特点分析一、历代玉器工艺特点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主要有玉琮、玉璧、玉斧、玉圭、玉璜、玉块及各种鸟兽。

以有孔玉及平面玉器为多。

动物造型较简单,着重于头部刻画,身体则与玉石形近的几何体,头部又较重视眼目的表现。

此时玉器虽片状为多,但磨得很平的平面极少,凡平面之处,中部皆微微隆起,边缘较薄或有坡,如器物的主平面平如刨板,就应考虑这件器物是否为伪制品了。

夏代玉器新石器时代后期,在中原地区居住着许多不同血缘关系的父系氏族部落。

这就是历史文献中常说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时期,五帝是当时氏族部落的酋长成部落联盟长。

各部落联盟彼此之间经历了大约4000年之久的兼并和战争。

长期残酷的征战,彼此间相互同化,最终形成后来的汉民族。

直至舜禅让干禹,继之“禹传启,家天下”,终于到启时建立了夏玉朝。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标志着中华大地上的古老人类终于跨进了文明的门槛。

夏朝是一个崇尚玉文明的国度,玉器制作技术在夏朝有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夏朝独特的玉器文化。

商代玉器,属于生产工具和礼器器形的有玉刀、玉斧、玉铲、玉璧、玉璜以及单体的玉制鱼、鸟、兽。

钻孔有两种,一种是一面钻孔,另一种是两面钻孔,孔眼两端大,中部细、蜂腰状。

许多商代玉器孔内留有螺旋形琢磨痕。

周代玉器,玉戈、玉琮趋向小型化,圭呈细长形。

春秋战国玉器,佩玉大量增加,丧葬用玉也较多。

玉龙种类较多,一般为蛇形。

汉代玉器,器形除玉璧、玉环、鸡心佩、剑佩、带钩外,各种用于殉葬的明器和各式容器、玩赏品大量出现。

唐代玉器,大量出现花鸟、人物图案,器物多生活气息,有实用价值的杯碗增多,另出现新型饰件和表示官阶高下的玉带饰物。

宋代玉器,仿古玉器极多,有玉环、玉剑饰、玉璧等。

仿古玉给人似古非古、似今非今感觉。

宋代玉鸟、玉鱼数量也较多。

明代玉器,早期多选用白玉,雕刻精致,有宋元遗风。

明中晚期玉器,南北差异较大;北方玉器浑厚,加工较粗。

明晚期苏州一带制玉、选料精细,工艺讲究。

明清玉器鉴赏与收藏

明清玉器鉴赏与收藏

明清玉器鉴赏与收藏(手把手传授,高清图解)!2011-09-18 13:22来源:股票博客作者:K功夫K分类:操盘技巧玉器历经唐宋的发展演变后,至明清时期迎来了历史上的又一次高峰,从规模到数量、品种,均达历史最高。

明清玉雕的材质主要以新疆和田白玉为主,又有被视为“杂玉”的玛瑙、水晶、翡翠、琥珀、绿松石等,其中清早期在宫廷始见的翡翠应用更为历代之冠。

明代冶玉工艺在新疆大量玉材运往关内的有利条件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工艺最兴盛的地区为北京、扬州、苏州等地。

明代中晚期,苏州的琢玉工艺发展非常迅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技法不断提高,作坊林立,人才辈出,出现了很多著名艺人。

见于记载的有:陆子刚、刘沧、贺四、李文甫、王小溪等,他们都是善于雕琢精巧小品的能手。

明代玉器的类型和宋元时期没有很大的差异,大体可以分为装饰品、实用品、艺术品和仿古器四大类。

清代玉器制造的全盛时期是乾隆时期,乾隆皇帝非常喜爱玉器,对夏、商、周三代的古玉进行广泛收集,并进行认真的分类鉴别,对于制作较粗糙的玉器,交由清宫造办处加工改制,因此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玉器中常见旧玉后刻花、旧玉新做工。

此外,北京造办处、扬州和苏州云集了众多的能工巧匠,雕琢精益求精。

从加工技术、装饰纹样各方面看,均达到玉器发展的最高水平。

下面就明清玉器品种加以详细介绍。

玉带钩与玉带扣玉带钩在明清之时已成为装饰把玩的仿古玉器。

明代玉带钩保存下来的数量很大,例如苏州虎丘王锡爵墓中出土有玉带钩,上海明墓中也有出土。

明代玉带钩有琵琶形、螳螂肚形、条形、圆棒形,也有的雕作龙、蠄、鸟、兽等形。

还有一种一半为钩,一半为环,分别镶嵌在玉带钩两端的称为玉带扣。

清代玉带钩做工比明代精巧,抛光度也很高。

钩头多样,别具匠心,艺术水平较高。

有些雕龙、凤、蠄的大钩,可称是玉带钩中的重器。

玉带扣形如两个方板,一板为钩,一板为扣,两板可扣接,其上镶嵌宝石碧玺,带扣可接较宽的腰带。

虽然清代玉带钩花样繁缛,但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艺术水平,都缺乏汉代严谨、流畅的风格,难以与汉代玉带钩比肩。

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唐宋-明清篇)

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唐宋-明清篇)

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唐宋-明清篇)分享者:般般知玉关键字:历代玉器造型特点时期:原始社会-夏时期唐宋玉器造型隋朝著名的镶金边白玉杯隋朝历史很短,不足40年,但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她为大唐帝国的创建铺平了根基。

在玉器史上,隋代陶玉器工艺也不曾有什么独特的建树,可她却为一个新的玉器时代拉开了序幕。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高4.1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2.9厘米此杯为直口平唇,深腹,下有假圈足,平底实足。

口部内外镶金一周,金沿宽0.6厘米。

杯用白玉制成,保存完整,造型、制作均很精美。

从这件镶金边白玉杯看,隋代已有了很精湛的玉器制作技术。

唐代玉器与汉代玉器风格迥然不同。

唐代在玉器雕琢上,最重要的特点是花、鸟、兽等纹饰及器物边缘有细密而较长的阴刻直线,给人一种雕琢如生的感觉,另外,玉人、玉兽、玉鸟的造型也有自身特点。

在唐代玉器上,三岐骨朵云大使用,这种云尾细而长,云头分为三部分,两侧似往外卷,中间部分小而团、微前凸。

制作琢工较精,刀法不乱,布局均匀,细而厚重,为唐代玉琢的又一特点。

唐龙纹璧宋元时代,玉器细腻灵巧,小件多,大件少(除北京团城元朝大玉瓮外)。

虽然花鸟一类没有唐代淳厚朴实,但因受当时国画风格的影响较深,所以非常重视神态。

琢工无粗制滥造之处,是宋元时代突出的特点。

传世宋代玉兽中,虽有异兽,但雕琢风格属写实者为多,注重肌肉处理,躯干部位有如布袋装西瓜,浑圆凸起,结构感较强。

宋代玉鸟或鸟纹玉器除少量立体型外,多为片状、衔花,玉雕的平面感较强,注重大的结构轮廓,边缘弧线少且简练,鸟身饰有长而有力的阴刻线条。

这类玉佩表面保留着较大的平面,平面边缘呈光滑的缓坡,镂雕剔去的部分准确而不琐碎,古玩家谓这“肉头”,即风格浑厚。

宋代玉鱼种类较多,一般头较小,鱼身扁平或微微隆起,分为光素无鳞和有鳞两种。

鱼鳞是用直线或弧度极小的弧线交织出的网状纹,线条较有力。

一些鱼尾饰有匀称有力的弧线。

许多玉鱼衔有荷叶、茨菰,荷叶为平面圆形,边缘四处向内微凹。

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寓意与象征

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寓意与象征

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寓意与象征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玉器一直被视为珍贵的象征和重要的文化遗产。

玉器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和精湛的工艺,它们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和丰富的象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寓意与象征,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解读。

一、天人合一的象征中国古代玉器常被视为天人合一的象征。

在古代中国的观念中,天地万物是相互连接且不可分割的整体。

玉器的质地瑰丽,通透明亮,被认为是由天地精华凝聚而成。

玉器中常见的图案如云纹、龙纹等也折射出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自然以及君子之德的追求。

二、吉祥寓意的象征玉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

玉器中常见的瑞兽、如意、蝙蝠等图案被认为是能带来好运和幸福的象征。

例如,瑞兽象征着吉祥和平安,如意象征着心想事成,蝙蝠象征着幸福和福寿绵长。

因此,中国人在重要的场合如婚礼、寿宴等庆典活动中经常使用玉器,以期带来好运和祝福。

三、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在古代中国,玉器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玉器在古代帝王和贵族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礼物或赏赐的高贵之物。

玉器的珍贵和稀有性使其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代表着统治者的威严和统治权威。

古代帝王常常通过赏赐玉器来表达对臣民的赞赏和嘉奖,同时也用玉器来展现自己的威严和尊贵。

四、家族传承和富贵之象征玉器在中国古代家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传承家族文化和财富的象征。

玉器作为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代表着家族的血脉和传统。

家族成员会将玉器作为重要的纪念品和瑰宝珍藏,并将其代代相传,以期传承家族的历史和价值观。

同时,玉器的贵重也使其成为富贵和荣耀的象征,展示家族的地位和社会声望。

总结:中国古代玉器不仅具备美观的外观和精湛的工艺,更重要的是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和象征意义。

玉器作为天人合一的象征,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与崇拜;作为吉祥寓意的象征,带来幸福和福祉;作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展现统治者的权威和尊贵;作为家族传承和富贵之象征,传承家族的历史和价值观。

夏朝的玉器鉴赏

夏朝的玉器鉴赏

夏朝的玉器鉴赏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玉器文化在当时就已经颇有盛名。

夏朝玉器制作工艺高超,刀工痕迹细腻,饰纹繁多,因此备受珍视。

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索夏朝的玉器文化,了解其特点和鉴赏方法。

一、夏朝玉器的特点夏朝玉文化历史悠久,其玉器品种繁多,工艺高超,具有极高的历史和美术价值。

其中,夏朝的玉器鉴赏具有以下特点:1. 饰纹繁多夏朝玉器的饰纹风格相对简单,主要以几何图案和人物形象为主。

而且,夏朝的玉器常用“轮廓”的方式来呈现出几何图案的整体形态。

造型简洁,具有原始生态的韵味。

2. 刀工细腻夏朝玉器是靠手工打磨制作出来的,其制作工艺虽然原始,但是却相当高超。

夏朝的玉器,刀口细腻,线条流畅,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可以看出匠师的精湛手艺。

3. 纹理神奇夏朝玉器的玉石来源于自然,在经过手工打磨后,其纹理自然而神奇,是现代散料玉石所不具备的品质。

夏朝玉器的纹理五花八门,有条纹、云纹、点斑、鱼鳞等特殊纹理,为鉴赏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4. 清澈剔透夏朝玉器的材质以白玉和青玉为主,质地清澈剔透,晶莹透亮。

清澈的材质加上精湛的刀工,让夏朝玉器具备佳美的视觉效果。

二、夏朝玉器鉴赏的方法夏朝玉器,不光是艺术品、文物,更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载体。

鉴赏夏朝玉器,需要从多方面综合考察。

具体鉴赏方法如下:1. 材质夏朝玉器的材质要求清澈剔透,无点、裂痕。

而且,看起来越透亮代表着越好的品质。

2. 形状夏朝玉器的造型大都简约自然,线条流畅。

鉴赏时,看造型是否规整,是否受损。

3. 纹饰夏朝玉器的纹饰主要是几何图案和人物形象,较为简单,但是要看其是否对称、协调。

而且,夏朝玉器的纹路一般都有着一些神秘的象征意义,可以通过纹路来了解某个时期的文化特点。

4. 色彩夏朝玉器的颜色主要以白玉、青玉为主。

不过,在看数量长度值得是否对称、相互协调的的色彩时,也要看夏朝玉器纹路与材质的整体协调度。

5. 贵族之物夏朝由于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期的朝代之一,其玉器文化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中国玉器鉴赏

中国玉器鉴赏

中国玉器鉴赏一、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玉人头饰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乳白色,局部有褐色浸蚀。

体扁平,头像作侧视,以阴线刻一橄榄形目,头顶有一椭圆形发髻,鹰钩形鼻,嘴微张,脑后有外凸的耳形脊。

头下有颈,嘴角处有一个穿圆孔,可供佩系。

陕西神木出土。

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高4.5厘米穿孔玉斧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淡黄色。

体扁平,顶部微呈弧形,两边斜直,刃部较宽,两面刃,较锋利。

顶端一圆形穿孔,两面钻透。

四边较薄,中间较厚,通体磨光。

制作精美,无使用痕迹,是权力或财富的象征物,为部落首领所占有。

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墓葬出土。

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长17.8厘米厚0.9厘米刃宽7.2厘米孔径1.2厘米穿孔玉斧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青色。

长方形,顶端平整,两侧斜直,刃部较宽,两面磨刃,略呈弧形,四边较薄,中间较厚。

通体磨光,靠近顶端有一圆孔,两面钻透。

此件制作精致,是权力或财富的象征物,为部落首领所占有。

1960年山东曲阜出土。

现藏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玉璇玑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玉质泛白色。

体扁平,中央有圆孔,形似变形的环。

外缘有三个形状相同、且均向同一方向旋转的锯齿状凸脊,凸脊之间各有每三齿为一组的锯齿四组。

全器计有相似大凸齿三个、小凸齿十二组三十六个,等距分布。

是观测天象之器,或是织机上某一部件,有待研究。

1978年山东滕县出土。

现藏滕州市博物馆。

径8厘米人面纹玉佩饰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墨色。

体扁平,呈四边略外凸的方形,背部中央有一垂直的凸脊,脊上有一横穿,可供穿系。

正面刻人面纹,面部正视,以阴线刻橄榄形眼眶,眶内饰一横线作目,双目相连,等腰三角形纹作鼻,横道弦纹作口。

虽五官比例不甚协调,但轮廊俱现,为大汶口文化较早的人面形玉饰。

山水滕县出土。

现藏滕州市博物馆。

高3.2厘米宽3.9厘米兽面纹玉(石奔)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青中泛黄色,通体抛光。

原断为两截,受土浸,表面形成不同颜色。

体扁平,呈长方形,背部平直,刃部稍宽,一面刃的坡面较宽,另一面较窄。

西汉墓葬中的国宝级古玉赏析(附10件国宝精图)

西汉墓葬中的国宝级古玉赏析(附10件国宝精图)

西汉墓葬中的国宝级古玉赏析(附10件国宝精图)安徽历代出土玉器层出不穷,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其中西汉出土玉器最为丰富,不仅玉质优良,而且设计新颖。

这里选取巢湖市放玉岗、北山头和涡阳县石弓山西汉墓出土的10件精美玉器,供藏友们鉴赏。

卮,古代一种盛酒器,流行于战国和两汉时期,主要有玉卮、漆卮、铜镶卮等。

这件西汉朱雀衔环玉卮,为和田玉雕琢而成,玉质温润有光泽,局部有黄褐色沁痕。

卮为圆筒形,平底,三足,高9.8、口径7.91、底径7.4、壁厚0.3厘米。

卮的一侧高浮雕一只展翅欲飞的朱雀,头高出卮口,口衔绞丝活环,双目微凸,两耳上翘,两腿立于高浮雕螭虎的背部。

螭虎圆眼,张口,尖爪,胸部阴线刻“滴水纹”,绞丝尾呈“S”形向上翻卷。

卮的另一侧高浮雕一只立熊,神态灵动,与朱雀相呼应。

熊身弯曲呈环形扳手,扳手的两侧浅浮雕两只凤鸟。

整个器身图案自上而下分为五层:第一层浅浮雕兽面纹;二层和四层均为浅浮雕勾连云纹;三层为浅浮雕龙纹;第五层为浅浮雕龙凤纹。

古代的卮主要由盖和卮体组成,该玉卮无盖,是原本无盖,还是有盖已被毁坏,不得而知。

从考古发掘出土的卮来看,这件西汉玉卮具有战国的遗风,上下左右四方连续纹饰,组成的图案相互对称,构图主次分明,布局错落有致,雄浑古朴。

整器集高浮雕、浅浮雕、平雕及镂雕、阴线刻等多种技法于一器,设计新颖,雕琢精细,堪称古代玉雕一绝,代表了西汉玉器雕琢技术的最高水平,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文物。

此件和田青玉雕琢的玉卮,通高11.2、口径6.7、底径6.6、壁厚0.4厘米。

卮身为圆筒形,由盖和器身两部分组成,以子母口相扣合。

盖的中央饰柿蒂纹,边缘等距离高浮雕三组漩涡纹。

突出的是卮身高浮雕一昂首挺胸的朱雀,雀体拱曲形成环形扳手。

朱雀尖嘴(微残),两眼炯炯有神,双冠分开微向上翘,胸部圆平,阴刻一“几”字纹。

浅浮雕的双翅如同绸带上下翻卷,短腿利爪,两腿之间浅浮雕一心形纹饰。

卮的周身以谷纹为主,云纹为辅,平底,三足,底部阴线饰柿蒂纹和流云纹。

夏、商、周玉器鉴赏

夏、商、周玉器鉴赏

夏、商、周玉器鉴赏夏代(约前2070~前1600)玉器是新石器时代玉器的继续,也是商代玉器的开始,夏代玉器肩负着承匕启下的重要转折作用。

商代(前1600~前1 046)玉器踩着夏代玉器的肩膀,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与青铜器结伴,成为奴隶社会主要文明的标志。

据《太平御览》引《风俗通》资料披露:武王灭商时,曾“俘商旧玉亿有百万”。

商代玉器不仅数量众多,还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技艺极高的玉工。

西周(前1046~前771)。

西周早期玉器,无论在造型、纹饰,还是在刀工、选材等方面,都笼罩着商代玉器的浓浓的影子。

西周晚期玉器,是挣脱了商代玉器因袭重压的新颖玉器,它特别注重曲线的琢磨,着力营造曲线的审美感,出现了中国治玉史上第一个“美雕时代”。

历史学家总结说:夏玉尚忠,商玉尚质,周玉尚文。

所谓忠,就是“尽已”(朱熹语),就是精深。

刀工精确并且深沉是夏代玉器的主要特征。

所谓质,就是“中正无邪”追求“遗华反质”式的古朴。

所谓文,就是纹理、文华、文采。

(《礼记·乐记》),商代刀工文采。

《文心雕龙·原道》:“逮及商周,文胜其质。

”周代玉器纹饰之美,是被历代占玉学者所公认的。

夏、商、周玉器的特征一、主流纹饰:夏商周玉器的主流纹饰有方格纹、方折纹、连弧纹、太阳纹(涡纹)、四蒂纹(柿蒂纹)、齿纹、竹节纹、T形纹、S 形纹、蕉叶纹、龙鳞纹(商代龙鳞纹类似蒂纹,周代龙鳞纹呈铲形或“加点铲形”或“三柿形”)、蛇纹、虺纹、蝉纹、龙纹、兽纹和人物纹等。

商代龙纹佩(上图)龙颈饰龙鳞纹,龙身饰连弧纹,龙脊饰齿纹。

商代玉刀(上图)刀面饰有方格纹、T形纹、S形纹和三角纹。

商代石牛(上图)中科院安阳工作队发掘出来的商代石牛身上饰有方折纹、卷云纹、连弧纹和勾连叶形纹,刀工与纹样比起来玉雕来,几乎是一模一样。

西周玉器上所饰的方折纹、连弧纹、柿蒂纹和卷云纹(左下)商代玉器所饰方折纹(右下)商周玉羊角饰竹节纹(上图)安阳殷墟五号墓出土的玉刀上饰有S形纹和柿蒂纹(上图)安阳殷墟五号墓出土的双龙璜表面饰有铲形和柿蒂形龙鳞纹。

中国古玉器(商-汉)的分类及特征简析

中国古玉器(商-汉)的分类及特征简析

中国古玉器(商-汉)的分类及特征简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国玉器源远流长。

据考证,中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

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装扮自己,美化生活,由此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

玉器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载体,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礼仪、商贸、图腾、宗教、信仰乃至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国玉器与漆器、丝织品、瓷器一并被称为中国的四大文化。

其中又以玉器产生最早,文化内涵最为丰富。

古玉器的文化内涵不仅包括设计艺术、碾琢工艺、文字记载等,而且还包括古玉器丰富的价值、礼仪功能、宗教功能、经济价值和装饰功能。

玉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通过玉器材料的特殊属性,寄托和展现古人思想意识。

玉器是远古先民顶礼膜拜的神物,是森严礼仪等级制度的象征,是古人审美观念的表现,更是中华民族美好品德的化身。

新石器时代以后的各个朝代,都有大量的玉器生产、使用。

玉器同金属器及陶瓷不同,它比较坚固耐用,又不能熔炼改制,因而古人制造的玉器,一部分被葬人地下,一部分自然消失,还有很大一部分流传于世,成为人们的收藏品在中国,收藏古玉器的风气极盛,收藏古玉的人也极多。

据雅昌艺术网统计,1994年,经各种拍卖公司拍卖的玉器达3万余件,囊括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各种文化,例如: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民国等各个历史时期。

收藏玉器种类涉足礼玉、兵器及剑饰、葬玉,以及生活用品类、文房用品类、佩玩件等,几乎包括历史卜所有出现的玉器品种。

古玉器的政治价值表现在古玉器是社会等级制的物化,是古代人们道德和文化观念的载体。

出土的玉器基本卜出自有身份和地位的大中型墓葬中。

古代玉器赏析--商代玉器特点

古代玉器赏析--商代玉器特点

商代玉器特点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的玉器在继承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的基础上,与青铜器艺术互为借鉴。

互为影响。

在造型上,商代玉器常常因物赋形,展示了艺术家们高超的技巧,并在像生造型中实现了摹形与传神的统一。

其匀称的比例和形与色的统一,既体现了先民们对自然造化法则的领悟。

又反映了他们的独创性。

在纹饰上,商代玉器以线条为主,采用线面结合和浮雕、圆雕等手法。

纹饰灵活多变,栩栩如生,显得更为细腻、精致。

其风格则具有崇尚自然和神人合一的宗教色彩等特点。

早期前段的玉器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墓葬的出土物为代表,有玉圭、玉琮、玉璜、玉刀、玉戈、玉璋、玉钺、玉铲和兽面纹柄形器。

玉圭、玉璋、玉戈都是此时新出现的器形,器体极薄,应是礼仪用器。

琢有阴线纹饰的七孔玉刀,长65厘米,宽9.6厘米,厚不过0.1~0.4厘米;玉璋长48.1厘米,宽7.8厘米。

这类大型薄片器不堪实用,当别有用途。

制造这种长而薄的玉器首先要从大块原生璞玉上锯片开料,此种作工尚不见于红山文化玉器,与良渚文化玉琮之开剥成方柱形玉坯的做法也不相同,显示出商代早期玉工技术的进步较大的柄形玉器,长17.1厘米,宽1.8厘米,通体分为10节,其中两节琢有兽面纹饰,精细光亮,以阳线表现目、口,似为殷墟兽面纹玉器之先声。

由此可知这时的玉器在开料、抛光等技术上比原始社会的制玉工艺有了一定的进步,并出现了新器形和新的装饰手法。

商代早期后段的遗存以郑州二里冈遗址为代表。

同期的河南省郑州铭功路、白家庄和人民公园,湖北省黄陂盘龙城,河北省藁城台西,北京平谷刘家河等商代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玉璋、玉戈、玉璜、玉柄形器和小件装饰品。

黄陂盘龙城出土的长达93厘米的玉戈,是目前所知最长的一件。

这时的玉器在工艺上未产生重大变化,只是有些器形更大,阴线纹饰更精。

商代晚期指盘庚迁殷以后(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殷墟(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王陵区的11座大墓均被盗,劫余幸存的玉器极少,仅有玉戈、玉戚、玉刀、形玉佩水牛形玉佩等少量物品。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玉器造型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玉器造型
薛 家 岗 文 化
石 峡 文 化
陶 文化 高:5.1cm 边宽:3.2cm
南京博物院藏 琮:一种祭礼 用礼器,多为 外方内圆,象 征天圆地方。
良渚文化 玉琮

玉圭是一种上端尖锐或平 整,下端平直的长方形片 状玉器。 圭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工 具石斧、石铲,始见于商代 而盛行于春秋战国。 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礼器, 被广泛用作“朝觐礼见” 标明等级身份的瑞玉及祭 祀盟誓的祭器。
圆 殷雕 墟玉 虎
玉虎纹佩 西周
玉 虎 秦
仪仗类玉器(玉兵器)
玉斧 由石斧演变而来,玉斧后发展为氏族酋长或部落联盟首领执掌的王权 象征物。
红山文化
楼兰遗址采集
殷墟
玉钺
玉钺自新石器晚期开始出现,目前所知 新石器时代形态最完整的当数浙江良渚 文化出土的玉钺。商周时期,玉钺仍然 沿用,战国以后玉钺不再使用。
玉含 玉含亦称琀玉,是死者含在口中的 葬玉。因玉含大多为蝉形,故又称 “玉蝉”。 据考古发现,玉琀最早可能源自菘 泽文化出土的心形玉含。玉蝉作葬 玉中的口含,最早见于河南洛阳中 州路西周早期墓中,在死者口中发 现了一件带孔的蝉形玉。 玉琀发展汉代成为普遍的习俗。汉 代玉蝉基本上都是用作口含的葬玉。 汉代玉蝉的蝉身雕成正菱形,头翼 腹用粗阴线刻划,寥寥数刀即成, 通常称这种雕刻技法叫“汉八刀”。 南北朝时,玉蝉仍沿汉制,但多数 用滑石刻成。将蝉作为“晗玉”, 宋代以后就极少见了,多作为佩饰。
白 玉 乐 舞 胡 人 铊 尾 唐
白玉蕃人进宝珠带板 唐
白玉雕花鸟带板 宋
白 玉 狮 纹 带 銙 唐
五 代白 前玉 蜀盘 帝龙 王纹 建带 墓
人物纹玉带 南宋赵仲湮墓
明 兵 部青 尚玉 书花 彭鸟 泽纹 夫带 人板 墓

战汉玉器的艺术特点及鉴赏

战汉玉器的艺术特点及鉴赏

战汉玉器的艺术特点及鉴赏战国时期的汉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高峰之一、它不仅在工艺技巧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在形式和造型上也极富创新性。

以下是战汉玉器的艺术特点及鉴赏。

一、艺术特点1.工艺精湛:战汉玉器的工艺技巧达到了极高水平。

玉器的加工工艺主要有雕刻和磨光两种形式。

雕刻玉器通常采用“刀削”技法,以刀具将多余的玉料切除,留下想要的形状。

而磨光玉器则通常采用磨料进行打磨和抛光处理,以求达到平滑光亮的效果。

2.动与静的结合:战汉玉器的造型多样,既有生动活泼的动物形象,又有深邃安宁的人物、神兽等造型。

通过将动态和静态的元素巧妙结合,战汉玉器使人感受到动与静的和谐统一3.多样化的主题:战汉玉器的主题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自然界的动植物、人物、神话传说等。

其中,翡翠的玉石绿色配合天然纹理,象征着阳气的生机勃勃。

而白玉则被用于制作肖像、器具等,给人一种洁白纯净的感觉。

4.装饰精美:战汉玉器的装饰十分精美,常见的装饰元素有贝壳纹、蛇纹、云纹、雷纹等。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增加了玉器的观赏性,还赋予了玉器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二、鉴赏技巧1.观察构图:在鉴赏战汉玉器时,首先要观察其整体的构图。

研究其形体造型、线条流畅度、比例协调等方面的内容,判断其是否具备艺术的审美价值。

2.欣赏细节:仔细观察玉器的细节处理,包括花纹、雕刻工艺、装饰元素等。

考察其雕工的熟练程度、纹饰的精巧与纹理的自然流动等,进一步判断玉器的制作水平和艺术价值。

3.了解历史背景:了解玉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对于正确理解和欣赏战汉玉器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历史资料,掌握战国时期和汉代的社会环境、文化风貌,可以更好地理解玉器的制作意义和表达内容。

4.探索个人情感:鉴赏战汉玉器不仅是一种客观的艺术欣赏,更是一种对于个人情感的寻求和表达。

玉器所表达的人文情感和审美观点,常常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境遇相呼应。

综上所述,战汉玉器以其工艺精湛、形态独特、富有创新性和丰富的主题内容,成为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瑰宝之一、通过仔细观察构图,欣赏细节,了解历史背景和探索个人情感,我们可以更全面地鉴赏和理解战汉玉器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唐代玉器艺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鉴赏

唐代玉器艺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鉴赏

唐代玉器艺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鉴赏大唐盛世,国土一统。

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唐代的工艺美术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陶瓷、染织、金银器、漆器、木工艺、雕刻工艺以及玉器工艺等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尤其在装饰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创造了汉代以后的又一个巅峰。

譬如被人们视作中国传统装饰之典型形式的“唐草”(即卷草纹)就形成于这一时期。

唐代艺术丰满富丽又不失活泼清新的艺术风格不仅开中华艺术之一代新风,并对后世乃至海外民族的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直到如今,我们仍然以这曾经有过的盛世而倍感自豪。

尽管如此,在过去的工艺美术研究中,对唐代玉器这个领域却较少涉猎,甚至在有些专门的工艺美术史书中也是只字未提。

究其原因主要也许有二:一是史料上记载不多,再就是可以确定年代的具体实物不多。

然而近三、四十年来,随着我国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科学鉴定水平的提高,唐代及其前后时期的玉器实物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为专家们科学地研究和大众的艺术欣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除了传世玉器作品外,目前已发掘出土有唐代玉器的墓葬和窖藏多处,如其中的唐吴王妃杨氏、越王李贞墓、陕西西安的何家村窖藏、西安枣园唐墓、郭家滩唐墓、广东韶关张九龄墓等均出土有重要的玉器。

总体地看,唐代玉器的品类相当多样,碾琢工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装饰的题材丰富多样,艺术风格鲜明而成熟。

明代高濂在其《遵生八笺》中就对宋时期玉器作过高度评价:“自唐宋以下所制不一,如管、笛、凤钗、乳络、龟鱼、帐坠、哇哇、树石、炉顶、帽顶、提携、袋挂、压口方圆、细花带板、灯板、人物、神像、炉、瓶、钩钮、文具、器皿、杖头、杯、盂、扇坠、梳背、玉冠、簪珥、绦环、刀骨巴、猿、马、牛、羊、犬、猫、花朵种种玩具物。

碾法如刻,细入丝发,无隙败矩,工致极矣、尽矣。

”可见当时玉器的品类丰富,装饰题材多样,工艺精湛。

联系现有的实物来看,高濂的描述是不无道理的。

从玉器的功用来看,唐代玉器大致可以分为佛教用玉、朝廷用玉、首饰、器皿、欣赏性玉器和丧葬用玉等六类。

中国国宝级古董玉器欣赏

中国国宝级古董玉器欣赏

珍宝玉兽面纹圭玉兽面纹圭,长,宽,厚。

玉料表面经染色呈漆黑色,器身扁而长,一端略宽,有刃,另一端有一孔。

圭两面皆有纹饰,一面中部为阴线兽面纹,兽面的上、下方分别饰阴线绳纹及成组的凸线,另一面的主体纹饰同前一面大体相同,下方有一组凸线构成的变形兽面纹。

目前为止,考古发掘中尚未发现有类似凸线纹饰的玉圭,对这件玉圭的制造年代,学者多有推测,一些学者认为,玉圭应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作品。

玉鹰攫人首佩玉鹰攫人首佩,长,宽,厚。

佩玉料呈青黄色,局部有褐色斑,片状,边缘略薄,两面图案相同。

作品上部为一只展翅之鹰,鹰头侧转,双爪下垂各抓一人首。

作品为镂雕,鹰身上的一些装饰纹用凸起的线条组成,这些工艺同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的玉器工艺类似。

同样题材的镂雕玉器在上海博物馆及天津艺术博物馆都有收藏,带有类似的鹰鸟纹图案的玉圭在一些博物馆也有收藏,有的学者推测这些作品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造。

此佩图案较复杂,鹰翅上端与人首间装饰的含义尚不明确,作品表现的可能是远古时期的氏族图腾,鹰是氏族的徽号,而鹰爪抓的应是战败的敌人之首级。

玉花斑弧刃斧玉花斑弧刃斧,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长,宽。

此玉斧玉料呈青灰色并有较多的自然纹理而形成暗花。

斧为长条形,略扁,刃部呈前凸的弧状,斧顶略窄,近顶部有一圆孔。

此玉斧于1987年在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墓地的M4号墓葬出土。

墓葬中有大量的随葬玉器,其中包含许多精品,如玉勺、玉龟甲、玉刻图板等,并有大量玉斧。

由此推测,墓主人是地位显赫的人物,所葬玉斧既象征权力,又标志着财产的丰厚。

此件玉斧是随葬玉斧中制作最精致的一件,斧的刃部锋利,有一定的厚度和重量,具有实用性。

其玉材虽因埋葬时间久远而发生了颜色的变化,但仍不失华丽的本色。

斧的表面光滑,磨制精细,顶部略糙,可知顶部原嵌于木柄中因而未将其磨光。

此件作品显示出玉斧由实用工具向礼仪用器的转化。

玉刻图长方形板玉刻图长方形板,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长,宽,厚。

唐朝文人玉佩品种和纹饰

唐朝文人玉佩品种和纹饰

唐朝文人玉佩品种和纹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艺术荟萃的时期之一,玉佩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物文化载体,在唐代文人中备受推崇。

唐朝文人玉佩的品种繁多,纹饰精美,成为了当时文人士大夫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一、品种唐代文人玉佩的品种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玉如意、玉璧、玉琮、玉圭等,每种都有其独特的造型和象征意义。

1. 玉如意玉如意是唐代文人喜爱的一种玉佩。

玉如意呈长条形状,中间稍微弯曲,两端加工成如意形状,象征着吉祥和愿望成真。

这种佩饰多以白玉制作,因其纹理清晰、温润如玉质感,深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2. 玉璧玉璧在唐代被视为贵重的礼品,并常常被文人佩戴。

玉璧形似圆盘,中间凸起,由玉石制成,具有古朴典雅的纹饰。

其象征着团结和和谐,符合唐代社会儒家思想的观念。

唐代文人佩戴玉璧,不仅显示了他们的高尚品味,还寄托了一种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3. 玉琮玉琮是一种纺锤形的玉佩。

其左右两边为扁平形,中间有一圆柱形突起,代表与天地结合的意义。

玉琮造型简洁流畅,纹饰大多以祥云纹为主,寓意吉祥如意。

唐代文人喜欢佩戴玉琮,既显示了他们的学识和见识,也展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 玉圭玉圭是一种形似弧形的玉佩,常被唐代文人视为吉祥之物。

玉圭制作精细、纹饰瑰丽,寓意升华和卓越。

唐代文人佩戴玉圭,既展示了他们崇高的追求,又彰显了自己的独特气质和品味。

二、纹饰唐代文人玉佩的纹饰丰富多样,不同的纹饰寓意不同,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1. 龙纹龙纹在唐代文人玉佩中被广泛应用。

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帝王、权力和尊贵,唐代文人佩戴龙纹玉佩,既体现了他们的身份地位,又表达了对大唐盛世的向往。

2. 凤纹凤纹是唐代文人玉佩中常见的纹饰之一。

凤凰象征着吉祥和永恒,常用于婚庆等喜庆场合。

唐代文人佩戴凤纹玉佩,寓意吉祥如意和美好未来。

3. 花鸟纹唐代文人玉佩中的花鸟纹饰华丽精美,常用于女性佩戴。

花鸟纹以花朵、鸟类等自然元素为主题,表现了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中国历代玉器器型特点分析

中国历代玉器器型特点分析

中国历代玉器器型特点分析1.新石器时代玉器: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多为玉璧、玉珮等。

这些玉器形制基本上是平面凸起,符合当时简朴的器物风格。

同时,新石器时代的玉器还受到了神秘宗教仪式的影响,因此很多玉器上刻有神灵形象和神秘符号,具有极高的宗教意义。

2.商代玉器:商代玉器主要以玉璧、玉龙等形制为主。

商代玉器的特点是形制庄重、纹饰丰富,往往有一种神秘的气息。

商代玉器的纹饰大多是抽象的图案和神兽图案,有的还刻有人物、动物等。

商代玉器通常色调较低,呈灰白色和土黄色。

3.西周玉器:西周玉器最具代表性的是玉琮、玉斧等。

西周玉器的形状更加规整,造型更加规范。

同时,西周玉器的纹饰更加细致,线条更加流畅,呈现出一种平滑和谐的美感。

纹饰上主要以神兽图案为主,体现了西周社会对于神灵崇拜的特点。

4.春秋战国玉器: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种类繁多,形制多样。

除了传统的玉琮、玉璧、玉斧等,还出现了新的玉器形制,如玉罍、玉杯等。

春秋战国玉器的特点是线条流畅、纹饰简洁、轮廓明快。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纹饰多以动物、植物纹饰为主,色彩明亮,呈现出一种活泼轻盈的美感。

5.秦汉玉器:秦汉玉器主要以玉佩、玉璧、玉器等形制为主。

秦汉玉器的特点是造型粗犷、线条笔直,纹饰简约大方。

秦汉玉器的纹饰多以人物、动物、植物图案为主,往往富有雄伟的气势和丰富的变化。

6.唐宋元明清玉器: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玉器形制更加多样,种类更加繁多。

这些玉器形制包括了前述的各种传统形制,同时还出现了新的形制,如玉簪、玉钏等。

唐宋元明清玉器的特点是造型精致、纹饰精细、线条流畅。

纹饰上主要以人物、动物、花鸟等图案为主,呈现出一种细腻婉约的美感。

总的来说,中国历代玉器在器型上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从简朴、庄重到精致、细腻,每个历代玉器都承载着不同时期的审美理念和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玉器不仅具有欣赏价值,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与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玉器赏析24
作者:蒿峰
来源:《齐鲁周刊》2017年第19期
中华文明的第一块基石——
日用玉器
日常生活用玉自开始就与财富和地位联系在一起。

石器时代各文化类型的发现说明,部落酋长、贵族、巫师拥有生活用玉的权利,他们的墓葬中摆放了大量的玉质生活用品,如佩饰和小型器皿。

良渚文化发现有玉带钩,临朐龙山大墓发现精美玉簪、小玉刀等等。

到了商代奴隶制社会,玉制器皿专属于统治阶级所用,妇好墓出土的大型玉簋、玉盘、玉豆、玉舀、玉杵、玉调色盘、玉梳等即为明证。

到了周代,除继承了商代生活用玉外,又出现了新的器型,有罍、匜等。

在周代等级森严的制度中它们是作为礼器来使用。

战国时期,多国林立,诸侯僭制,为满足国君与贵族奢华生活的需要,玉制生活用品制作多了起来。

除前代器形的继承外新出现玉带钩、玉镜架、玉耳杯、玉灯等等。

帝王与贵族生活中大量应用玉质器皿是汉代玉器发展到高峰的标志,亦是一个空前的特殊现象。

汉代西域的凿通,大量和田美玉运入内地,使玉文化发展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帝王的重视、道家思想中对玉器的神化都使玉成为整个国家的精神文化追求。

生活用器和观赏陈设器多姿多彩,使中国玉器实现五大品种的完备。

另外三大品种是传统的生产工具、装饰品和礼仪器。

汉代日常用器中葬玉我们后面再讲。

汉代出现的新品种还有玉卮、玉杯、玉壶、玉碗、玉樽、玉耳杯、玉水丞、玉盆、玉镜、玉屏风、玉杖首等。

观赏陈设器有豹、熊、避邪瑞兽等。

汉以后,特别是唐代及以后,玉质生活器皿基本固定为上述器皿,只是形态与花纹有与时俱进的变化而已。

玉带钩是汉代玉器中的大宗,延续了战国带钩的风格,又有一些变化。

一是兽头钩增多,做工简练,腹大而圆,几道粗阴线雕琢出兽头。

王侯所用,雕刻极其精美。

二是螭纹带钩增多。

三是细长状钩身增多,长度一般达到15厘米以上。

多用龙首作钩首,钩身弧度较为平直。

钩钮多椭圆形,通体雕刻纹饰,常见有勾云纹、卷云纹和浮雕蟠螭纹。

玉屏是装饰性陈设品,汉代盛行。

一般由四块镂雕玉片组成,两侧两块为插座,座上插玉屏两片。

玉屏内容多为神话故事,如西王母、东王公等。

装饰花纹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或螭纹。

明清两代玉屏框架用高端红木,玉屏纳于其中,多雕山水人物,清代多雕吉祥语,诗词。

玉镇。

汉代席地而坐,席的四角要压镇。

汉代席镇,青铜质地者最多,档次高的有青铜嵌金嵌银,亦有通体鎏金者。

玉镇较少使用,级别极高,在公私博物馆很难见到全套四个玉镇者。

玉镇多是神兽动物形象,圆雕形神兼备,极为珍贵。

玉杯。

汉代酒器,形状似圆柱。

上部略粗于下部,有的光素无纹,有的装饰有乳钉纹、谷纹、弦紋,还有的装饰有螭纹、凤纹,是高等级贵族所用。

羽觞。

亦称玉耳杯,战国时已有此器形。

多为船形,两侧有长条弧状耳便于手执。

有的光素无纹,有的刻有阴线纹饰,多用卷云纹、勾连云纹。

由于海昏侯墓出土了玉耳杯,使大家对玉耳杯有了进一步了解。

玉杯在汉以后各代较为常用而多见,后代装饰上出现龙形柄,明以后出现花卉形、荷叶形。

玉杯与玉洗,明清时期百花齐放,器形众多,装饰极尽工巧之能事,非常美观大方。

玉杖首。

杖首即老人所用拐杖之首。

西周时便有给80岁老人授杖的习俗,以示尊老。

汉初亦行80授杖之礼,汉成帝时定为70岁。

每年由地方官上报当地70岁以上、德行高洁的老人,接受朝廷授杖。

当时称为“鸠杖”,盖用鸠鸟作杖首也。

只所以用鸠,是因为鸠是噎不死之鸟,取其意以祝福老人健康。

日照汉墓曾出土木质鸠鸟杖首,杖首用玉鸠当为很高级别。

实际上在汉代出土玉杖首中还有龙首、羊首、马首者。

需要介绍的是,宋以后出现大型玉礼器的仿古热潮,鼎、彝、觥、簋、瓶、尊、卮都用上等美玉仿制。

宋代仿品市场难得一见,明代仿古器多藏于宫廷。

清乾隆朝由于乾隆帝的喜好,宫廷玉作与苏州扬州玉雕作坊均仿制大量古器精品。

这些仿古玉器选料精良,设计规整,工艺精美,形神兼备,鬼斧神工,依然是人们追捧的高档藏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