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考研必背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答案总结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一、1、景观:是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
2、景观生态学: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研究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
3、景观连接度: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续性的量度。
4、景观格局: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织形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5、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
这一名词在生态学领域应用广泛,其含义和用法亦有多种。
具体地将,空间异质性一般可以理解为是空间缀块性(patchness)和梯度(gradient)的总和。
6、尺度:指研究对象时间和空间的细化水平。
7、斑块:斑块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8、廊道: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土地,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9、本底: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
景观中的背景地域。
10、生境岛屿或栖息地岛屿:自然界中任何孤立存在的环境类型,在保护生物学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名称为“生境岛屿”或“栖息地岛屿”11、岛屿平衡理论:MacArthur和Wilson提出“岛屿平衡理论”(Equilibrium theory of island)认为一个岛屿上的物种数实际上是由迁入(immigration)和灭绝(extinction)两者的平衡决定的,而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物种不断地灭绝或被相同的或不同的种类所替代。
12、复合种群:即所有占据空间上非连续生境缀块的种群集合体,只要缀块之间存在个体或繁殖体交流,不管是否存在局部种群周转现象,都称为复合种群13、生态流:生物物种与营养物质和其它物质、能量在景观组分间的流动被称为生态流(eco-flow),它们是景观中生态过程的具体体现。
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参考复习)
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参考复习)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1 什么是景观?景观与土地、环境的关系?景观系指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景观与土地、环境的关系:尽管都有“地域综合体”的含义,但“景观”与“土地”(land)却存在本质的区别。
景观指土地的一部分,与土地不仅有着外延上的从属关系,而且景观更代表了一种较为精细的尺度涵义;土地概念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主要关注的是土地的肥力、土地的产权关系和土地的经济价值等景观概念更强调景观供人类观赏的美学价值和景观作为复杂生命组织整体的生态价值及其带给人类的长期效益,景观具有更大的内涵。
而“环境”指的是环绕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既可以实体形式存在,也可以非实体形式存在;景观不同于环境,它即不是环境中所有要素的全部,也不是它们简单相加而组成的整体,而是它们综合作用的阶段性产物,是环境构成中的实体部分。
2 景观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生态系统的聚合;2).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3).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5).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6).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对应。
3 什么是景观要素?有何特征?景观是由异质生态系统组成的陆地空间镶嵌体,这些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的生态系统称为景观要素(landscape element)1)景观要素即生态系统(ecosystem)2)景观要素具有从属性和均质性3)景观要素的尺度(scales)4)景观要素的边界(boundaries)5)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4 什么是景观生态学?其研究内容有哪些?概念: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学科。
研究内容:1)景观结构:景观组成单元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2)景观功能:各种景观要素的相互作用;3)景观动态:景观结构和生态学过程随时空的变化;4)景观规划与管理:基于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及其相互制约影响机制,制定景观恢复、保护、建设和管理的计划和规划,确定相应的目标、措施和对策。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
1、景观的美学概念,景观与英语中的风景(scenery)一词相当,与汉语中的“风景”、“景色”、“景致”的含义一致。
都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
2、景观的地理学概念,地理学上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具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与某个特定区域综合体的双重含义。
3、景观的生态学概念,景观是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4、景观的这三方面的含义有历史上的联系,从直观的美学观,到地理上的综合观,又到景观生态学上异质地域观逐步发展而来的。
5、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入的认识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
景观地理学概念——洪堡德景观生态学创始人——特罗尔景观的基本特征1、景观是由异质性的土地单元组成的镶嵌体,即生态系统的聚合。
2、景观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3、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等尺度的空间实体4、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5、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6、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对应渗透理论用以描述胶体和玻璃类物质的物理特性,并逐渐成为研究流体在聚合材料媒介中运动的理论基础斑块的类型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入斑块按廊道的结构和性质划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廊道的功能资源功能通道功能屏障功能、防护功能美学功能廊道的双重性质1、廊道将景观不同部分隔离开。
2、廊道又将景观不同部分连接起来,这两方面的性质是矛盾的基质的判定标准1、相对面积通常基质的面积超过现存的任何其他景观要素类型的总面积,或者说基质的面积应占总面积的50%以上,在异质性很强的镶嵌景观中,可能任何一种要素的面积都在50%以下,这时就应考虑其他判别标准。
2、连通性假如景观的某一要素连接的较为完好,并环绕所有其他现存景观要素时,可以认为这一要素是基质。
景观考研题库推荐书单
景观考研题库推荐书单景观设计是一个跨学科领域,它涉及到规划、设计、管理自然和人造环境。
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拥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阅读书单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书籍,它们可以为景观设计专业的考研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理论基础。
基础理论书籍:1. 《景观设计学》 - 伊恩·麦克哈格(Ian L. McHarg)2. 《景观设计原理》 - 诺曼·K·布思(Norman K. Booth)3. 《景观设计手册》 - 弗雷德里克·斯坦纳(Frederick R. Steiner)历史与文化背景:1. 《中国园林史》 - 陈从周2. 《西方园林史》 - 朱光潜3. 《景观与文化》 - 理查德·韦斯特设计方法与实践:1. 《景观设计方法论》 - 王建国2. 《景观设计实践》 - 罗伯特·霍尔德(Robert Holden)3. 《景观设计图解手册》 - 罗杰·泰勒(Roger Taylor)生态学与可持续性:1. 《景观生态学原理》 - 理查德·T·T·福尔摩斯(Richard T.T. Forman)2. 《景观可持续设计》 - 西蒙·贝尔(Simon Bell)3. 《生态城市主义》 - 理查德·雷吉斯特(Richard Register)案例研究:1. 《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 理查德·海格(Richard H. Hahn)2. 《景观设计经典案例》 - 陈从周3. 《国际景观设计案例》 - 国际景观设计师协会(IFLA)技术与材料:1. 《景观工程技术》 - 张文英2. 《景观材料与施工》 - 王建国3. 《景观照明设计》 - 王建国法规与政策:1. 《景观规划与法规》 - 王建国2.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法规》 - 张文英论文与期刊:1. 《景观设计学刊》2. 《中国园林》3. 《国际景观设计》结束语:考研是一个系统性学习的过程,以上推荐的书籍只是一个起点。
景观生态学复习笔记
▪第四章景观生态过程▪本章考核知识点:▪ 1 生态流与景观生态过程▪ 2 景观中生态流移动的机制▪ 3 景观中生态流移动的模式4 相邻景观要素间的物质流▪ 5 流与景观结构▪第一节生态过程与流概念▪生态流▪景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都可以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等的流动过▪程。
▪地质干扰过程▪火干扰过程▪二景观中生态流移动的机制▪ 1 媒介物作用:▪风、水、飞行动物、地面动物、人▪ 2 驱动力作用:扩散、重力、行为▪▪物质流:是物质在重力和扩散力作用影响下沿能量梯度的运动▪运动:是物体消耗本身能量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扩散:最少的聚集格局;物质流:居中;运动:最明显的聚集格局▪三景观中生态流移动的模式▪ 1.连续运动▪流的主体在从源到汇移动的过程中,不存在运动速度为0的状况,既为连续运动。
▪间歇运动▪流的主体从源到汇移动的过程中,其间出现过运动速度为0的状况,即流的主体在某地出现过停歇,既为间歇运动。
间歇运动又可以分为两种:①休息站式:即该物种在某地做短暂停留后再继续运动;②暂住站式:指该物种不仅在某地停留休息,而且在该地成功地生长和繁殖,从而为物种的进一步扩散提供了新的种源。
▪综合运动▪流的主体在移动过程中,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歇的。
连续运动和间歇运动的差别:景观结构的异质性。
景观结构的异质性作用:▪生态流运动由连续运动变为跳跃运动;▪运动中的停顿点增强,流的物质与流程环境间的关系越密切;▪流的速度降低。
▪第二节相邻景观要素间的物质流▪一、水流▪ 1.水流在土壤中的传输形式:下渗、侵蚀和地表径流、中间径流▪ 2.水流的方向和速度:水流的方向总是固定的:“水往低处流”▪ 3.水流的速度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①水输入量及其时间;②土壤结构,特别是土壤孔隙度;③土壤对水携带物质的过滤作用。
▪水流携带物质一般可分成两类:▪颗粒物质:如细菌、孢子、腐烂的泥沙树叶等▪溶解性物质:如腐殖质、尿素、硝酸盐、可溶性盐等▪二、养分流养分流主要是以溶解质的形式随水流而迁移的,属于土流的一部分。
园林生态学考试重点总结(精简准确)
个体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如氧气对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的作用。
3、光周期现象: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响。
4、趋同适应〔生活型〕: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一样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
趋异适应〔生态型〕:趋异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构造、生理特性、适应方式和途径等。
5、因子的补偿作用:*一因子的数量缺乏,有时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
但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作局部补偿。
6、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7、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节律性变化,形成的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
8、休眠: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
9、干灼:指当幼嫩苗木的根茎部位与高温表土相接触时,苗木根茎部的输导组织和形成层即被灼伤,严重时导致苗木死亡的现象。
根茎灼伤的部位在土表上下2mm之间,形成环状"卡脖〞伤害。
10、皮烧:强烈的太阳辐射和高温能促使细胞原生质凝固,破坏新陈代谢功能,造成树木形成层和树皮组织局部活组织死亡的现象。
11、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
12、广温植物:不少陆生维管束植物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生活,即能适应较大的温度变幅,这类植物称为广温植物.如松、桦、栎等能在-5~55℃温度范围内生活。
窄温植物:植物只能生活在很窄的温度范围内,不能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称为窄温植物。
13、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开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景观生态学是研究自然和人类活动对地表景观的影响以及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地表上不同空间尺度的生态系统及其相互联系,以及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本文将从景观格局、景观过程和景观管理三个方面,为大家提供一些景观生态学的复习资料。
一、景观格局景观格局是指地表上不同空间尺度上的景观元素的组合和分布。
它反映了景观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异质性。
景观格局的研究可以通过景观指数来 quantitatively进行。
常用的景观指数包括斑块面积指数、分离度指数和边缘密度指数等。
斑块面积指数是用来描述景观斑块大小的指标。
斑块面积越大,表明景观的连通性越好,生物多样性也越高。
分离度指数用来描述景观斑块之间的距离和连接性。
分离度越低,表示景观的连通性越好,有利于物种的迁移和扩散。
边缘密度指数是用来描述景观斑块边缘的复杂程度。
边缘密度越高,表示景观的边缘效应越明显,有利于物种的栖息和繁殖。
二、景观过程景观过程是指地表上的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景观过程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交互作用等。
物质循环是指地表上物质(如水、氮、磷等)在景观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能量流动是指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生物交互作用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捕食、竞争、共生等。
景观过程的研究可以通过模型模拟和实地观测来进行。
模型模拟可以根据景观格局和环境条件,预测景观过程的变化趋势。
实地观测可以通过采样和监测,获取景观过程的实际数据。
综合两种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景观过程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三、景观管理景观管理是指通过人类干预和调控,优化和维护景观的结构和功能。
景观管理的目标是保护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常用的景观管理方法包括景观规划、景观设计和景观恢复等。
景观规划是指根据景观格局和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措施。
景观设计是指通过改变景观结构和组成,创造适宜的生境条件,提高景观的生态功能和景观质量。
景观生态学重点
一、定义1、景观: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其空间尺度在数千米到数十千米范围。
2、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3、空间异质性:是指生态学过程和各具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4、景观格局:一般是指空间格局,它表示景观要素斑块和其他结构成分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模式。
5、干扰:相对来说非连续的事件,它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改变资源、养分的有效性或者改变物理环境。
6、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相对同质性,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7、廊道:是不同于两侧本底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
8、本底(基质):是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9、景观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准确认识和把握概念的科学内涵是不断完善景观生态学的基础。
10、景观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层次,是景观异质性的一种变现方式,研究景观异质性首先要了解景观多样性。
11、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12、适度干扰:人为中等强度的干扰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高强度和低强度干扰下的景观生物多样性都比较低。
13、景观生态流:种群、物种、群落、物质、能量、信息、干扰等在景观要素之间空间和时间的动态变化。
14、景观稳定性:对景观稳定性的认识多借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把景观稳定性表达为抗性、持续性、惰性、弹性等多种概念。
15、亚稳定性:是指统受一定干扰后发生变化并达到可预测的波动状态。
16、景观破碎化:景观变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更多地用来描述自然植被景观的变化和作为大型生物生境景观的变化。
17、尺度推绎:是指利用某一尺度上锁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他尺度上的特征。
景观考研知识点归纳总结
景观考研知识点归纳总结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生态学、建筑学、城市规划、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
考研景观设计专业,需要对以下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景观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设计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景观空间构成与形式美- 景观设计中的生态学原理景观设计元素- 植物配置与植物景观设计- 水体景观设计- 地形与地形设计- 道路与广场设计- 景观照明与色彩运用景观设计实践- 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住宅区景观设计- 商业区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与绿地系统设计-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景观规划与管理- 景观规划的程序与方法- 景观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景观设计项目管理- 景观法规与政策分析景观设计技术与工具- 手绘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三维建模与可视化(3D Modeling & Visualization)-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设计软件的综合运用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外经典景观设计案例- 案例中的设计理念与创新点- 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景观设计研究方法- 景观设计研究的类型与方法- 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 景观设计研究的数据分析与解释景观设计伦理与社会责任- 景观设计中的伦理问题- 景观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可持续发展与景观设计结束语:景观设计考研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技能和实践的领域。
通过对上述知识点的系统学习与归纳总结,考生可以更好地准备考研,不仅在理论上有所提升,也能在实践操作中展现出专业的设计能力。
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在考研的道路上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设计梦想。
风景园林考研必背名词解释景观生态类风景园林高频名词解释景观生态类
风景园林考研必背名词解释景观生态类风景园林高频名
词解释景观生态类
以下是风景园林考研中常见的景观生态类名词解释,这些名词解释在考试中可能会被要求进行解释、描述或给出定义:
1. 景观:指的是一个地区的自然和文化特征的集合,包括地形、植被、水体、建筑物和人类活动等等。
2.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其所在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3.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彼此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4. 生态恢复:是指通过人工手段,使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到较为健康的状态。
5. 生态设计:是指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景观规划设计之中,强调在景观设计时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6. 绿色基础设施:是指由公园、绿道、湿地、林地等组成的生态系统网络,旨在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服务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7. 景观连接度:是指景观中不同元素之间的连接程度,包括空间上的连接和生态过程的连续性。
8. 生境:是指生物的栖息地,包括它们的食物来源、避难所和繁殖场所等等。
9.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每个物种的数量。
10. 景观文化:是指不同地域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
特色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这些文化特征反映在当地的景观中。
以上是部分景观生态类名词解释,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教辅练习资料。
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景观与景观生态学1、景观:是由多个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P12、景观要素:是指组成景观最基本的、相对均质的土地生态要素或单元,也称景观单元。
P53、景观的基本特征:P3(1)景观是由异质性的土地单元组成的镶嵌体,即生态系统的聚合;(2)景观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3)景观石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等尺度的空间实体;(4)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4、简述景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差异。
P6(1)景观生态学是将景观作为一个异质性系统来定义并进行研究的,强调空间异质性是其特点之一,而生态系统生态学是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相对均质性系统来定义并加以研究的。
(2)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星期在于景观镶嵌体的空间格局及过程,而生态系统生态学则主要强调垂直格局,即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垂直断面上的运动和分配。
(3)景观生态学考虑整个景观中的所有生态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生态学仅研究分散的岛状系统,即单个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生态学以自然系统的研究为主,景观生态学除研究自然系统外,考虑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的影响。
(5)保护动物一般强调在景观水平上。
第二章斑块1、斑块:相对均质的、相对零碎的块状的生态单元。
P192、边缘效应:在景观要素的边缘地带,由于环境的不同,可以发现不同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
P273、斑块内缘比:是指斑块内部和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P284、斑块形成的因素、斑块的类型:P19因素:环境异质性、人类活动、干扰。
类型: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入斑块等。
5、干扰不同形成哪两种类型的斑块?它们的异同?P20由基质或者先前的斑块中局部性干扰造成的小面积斑块称为干扰斑块,干扰斑块是消失速度最快的斑块,具有最高的转化速率,一旦干扰停止重复发生,干扰斑块最终也会消失;而残存斑块是由于基质受到广泛干扰后残留下来的部分未受干扰的小面积区域,停止干扰会逐渐恢复过来。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的学科,它融合了生态学、地理学、地质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旨在理解和解决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以下是对景观生态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复习整理。
一、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景观是指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区域,这些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相互作用和联系。
景观要素包括斑块、廊道和基质。
斑块是相对同质的区域,如森林斑块、农田斑块等;廊道是连接不同斑块的线性区域,如河流、道路等;基质则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部分。
景观结构指景观要素的类型、数量、大小、形状、空间分布和组合特征。
景观功能是指景观要素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和交换过程。
景观动态则是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
二、景观格局分析景观格局分析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定量方法来描述和解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
常用的景观格局指数包括斑块数量、斑块密度、斑块大小、形状指数、分维数、聚集度指数等。
这些指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多样性、连通性等特征。
例如,斑块数量和密度的增加通常表示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加剧,而聚集度指数较高则表明景观中的斑块较为集中。
三、景观生态过程景观生态过程包括物质迁移、能量流动、物种扩散、干扰传播等。
物质迁移如水流、土壤侵蚀等,能量流动如太阳能在景观中的传递和转化。
物种扩散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干扰是指对景观系统产生破坏或改变的事件,如火灾、洪水、人类活动等。
干扰的频率、强度和范围会影响景观的结构和功能。
四、景观尺度景观生态学中的尺度是一个关键概念,它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不同的尺度上,景观的结构和功能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
在研究景观生态问题时,需要明确所关注的尺度,因为同一现象在不同尺度上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和意义。
例如,在小尺度上观察到的斑块分布规律可能在大尺度上并不明显。
五、景观生态模型景观生态模型是用于模拟和预测景观动态变化的工具。
景观生态学考研题库
景观生态学考研题库一、选择题1. 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是:A. 生态系统B. 景观C. 生物多样性D. 土地利用2.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尺度通常包括:A. 微观尺度B. 宏观尺度C. 区域尺度D. 全球尺度3. 下列哪项不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目标?A. 描述景观结构B. 分析景观功能C. 预测景观变化D. 增加景观的经济效益二、填空题4. 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指的是一个具有不同_________的土地区域,这些土地区域在空间上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功能和过程。
5. 景观异质性是指景观中不同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空间分布和组合。
三、简答题6. 简述景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主要区别。
7. 描述景观格局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四、论述题8. 论述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9. 以一个具体的景观生态学案例,分析其对区域生态过程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10. 假设你是一个景观生态学家,被邀请评估一个城市公园的生态价值。
请列出你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改善公园生态状况的建议。
结束语景观生态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要求我们不仅要理解生态系统的内部运作,还要关注它们在更大尺度上的相互作用。
通过上述题库,考生可以检验自己对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希望这些题目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研,深入理解景观生态学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考研题库可能会包含更多类型的问题,并且难度和深度也会有所不同。
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准备。
景观生态学重点及参考答案
Adobe Acrobat 7.0 Professional景观生态学重点及参考答案(特此感谢雷威、朱虹、汪峰、邓朝松、郑永锴总结参考答案,鼓掌!!!!)1.名词解释①景观:在较大、中度尺度以及具有空间异质性的较小尺度的区域,都可视为景观;是一定的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具美学方面的特征。
④景观结构成分:在生态学性质和地理学中性质各异,而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相似的景观要素。
⑦景观连接度:景观中各功能上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
一方面取决于景观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斑块之间生物种迁徙或其他生态过程进展的顺利程度来反映。
①干扰斑块:由于局部干扰而形成的斑块。
④残存斑块:大面积干扰后残存下来的局部未受干扰的自然或般自然斑块。
⑥边缘效应:景观单元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显著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⑦景观孔隙度: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
④生态交错带:指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
⑤景观边界:指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
①景观格局: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和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①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景观中存在某种潜在的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它由景观中的某些关键的局部,其所处方位和空间联系共同构成。
①景观异质性:由景观要素的多样性和景观要素的空间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景观要素属性的变异程度。
⑦空间异质性:由景观要素的数量和比例、形状、空间分布及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邻接关系所决定的空间不均匀性。
③时间异质性:作为空间某一点不同时间景观结构和组分变化的量变。
④景观破碎化:景观中景观要素斑块的平均面积减小、斑块数量增加的变化。
⑤景观多样性:特定区域中景观要素及其空间结构类型、格局、过程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④中继站:在链路上某一地点,传输设备的集合。
⑨景观生态流:物质、能量、物种和信息在景观中毗邻的生态系统之间的流动或运动。
③景观阻力:①干扰:阻断原有生物系统生态过程的非连续性事件。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景观生态学》复习提纲1、景观、景观要素、景观组分的概念景观:是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互相作用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异质性区域,其空间尺度在数公里到数十公里范畴。
景观要素:是指构成景观最基本的、相对均质的土地生态要素或单元或称景观单元、景观空间单元.如景观中的马尾松林、栓皮栎林、樟树林等每一片森林、每一条河流、每一块农田等。
景观要素或景观单元普通可根据其生态学或自然地理学性质分为不同类型(或称其为景观组分)景观组分:构成景观的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是生态学和自然地理学性质各异,而形态特性和空间分布特性相似的景观要素2、景观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a.美学概念——b.地理学概念——洪堡德c.生态学概念——特罗尔3、景观的构成构造成分,斑块、廊道、基质的概念景观构造成分:生态学和自然地理学上性质各异而形态特性和空间分布特性相似的景观要素。
景观构造成分是对景观要素从空间构造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考察时的重新划分.斑块:一种与周边环境不同的相对均质性非线性区域基质:景观镶嵌体内的背景生态系统或土地运用类型廊道:不同于两侧相邻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带状要素类型4、景观生态学的概念、研究的内容及其研究特点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研究景观构造、功效、变化及其规划与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研究内容:①景观构造、功效和景观变化②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③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④景观生态监测和预警特点:①强调异质性②重视尺度在硕士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作用③整体性和系统性④综合性和宏观性⑤人类主导性5、斑块的类型、斑块的数量化特性干扰斑块:由基质或者先前的斑块中局部性干扰造成的小面积斑块(斑块周转率高、稳定性差)残存斑块:由于周边受到干扰而本身未受干扰所形成的斑块(留存时间短,斑块周转率高)环境资源斑块:由于环境资源的空间异质性或镶嵌分布而形成的斑块引进斑块:人为活动将某些生物引入某一地区而形成的斑块【种植斑块(:人为引入植物栽种所形成的斑块(斑块中物种动态和斑块周转率重要取决于人类的维护管理);聚居斑块:原有生态系统消失,引入以人为主体的生物种类所形成的斑块(以人为主体、在景观中所起的作用最大、具典型的不稳定性)短生斑块和更新斑块【短生斑块:由于环境条件短暂波动或动植物活动引发的、持续期很短的斑块,也称短命斑块;更新斑块:先前受到干扰而遭到破坏的地段上再次出现的生态系统,在形式上与残存斑块类似,但含有不同于残存斑块的来源机制】斑块的大小、形状、数量和空间组合关系是斑块的重要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列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用背)12.景观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
(未知)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有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二.填空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道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24.基质的特征: 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25.景观异质性形成原因:环境资源的异质性、干扰、生态演替26.Forman景观格局的分类:均匀分配格局、聚集型分布格局、线状分布格局、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联结27.景观多样性三种类型: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格局多样性28.网络的结构特征:1.结点.2.网络格局3.网眼大小29.网络的功能:生境、通道、屏障30.干扰的类型:①按干扰产生的来源划分: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②按干扰的功能划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③按干扰产生的机制划分: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生物干扰;④按干扰的传播特征划分:局部干扰和跨边界干扰。
⑤按干扰产生的结果划分:离散性干扰和扩散干扰31.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消失32.经过景观的生态流有三种:能量流、物质流、物种流3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类: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34.景观异质性类型: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功能异质性35.景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三个指标:组织、活力、弹性三. 简答题36.mata种群与景观稳定性的关系?37.斑块化与景观稳定性的关系?38.景观异质性与景观稳定性的关系?答:①景观异质性与景观稳定性之间也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②景观异质性越高,则生境越复杂,物种越多样,而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因此景观越稳定。
③生物正负反馈不稳定性可导致种群区域隔离,增加景观异质性,从而减少干扰传播:反过来则有利于景观的稳定。
④景观异质性的提高,会提高景观稳定性。
⑤景观异质性是保证景观稳定性的源泉。
39.干扰与景观异质性的关系?答:①景观异质性与干扰频率呈负相关,中等干扰假说理论认为:在没有干扰存在时,景观水平趋向于均质性,强烈干扰则既可能增加异质性,有可能减少异质性。
②适度干扰常可带来更多的镶嵌体或走廊,使物种能对生境充分利用并引起生态位的分化,从而迅速增加景观异质性。
③一般认为低度强度的干扰可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而中高度的干扰会降低景观异质性。
40.干扰与景观稳定性的关系?作为对干扰的反应,稳定性就是恢复和抗性的产物。
①如果干扰在系统中只能引起较小的总体变化,表明景观的抗性强,则景观稳定。
②如果景观受到外界干扰后,能恢复到原来状态,景观就是稳定,且恢复的时间越短,稳定性越大。
景观就是稳定的,景观之所以稳定,是因为景观建立起了与干扰相适应的机制。
不同的干扰频度和规律下形成的景观稳定性不同。
①如果干扰的强度很小,而且干扰规则,景观就能建立起于干扰相适应的机制,从而保持景观的稳定性。
②如果干扰强度大,但干扰经常发生且可预测,景观也可发展起适应的机制来维持景观的稳定性③如果干扰不规则,且发生频率低,景观的稳定性就是差,主要是因为它不能建立与干扰相适应的机制41.景观稳定性的尺度问题?①景观稳定性的时间尺度②景观稳定性的空间尺度42.景观变化的驱动力?景观生态变化的驱动力有哪些自然驱动因子a)地貌因子b)气候因子c)水文、植被因子人文驱动因子d)人口压力e)经济发展,城市扩张f)市场机制g)技术进步h)决策因素43.怎样根据景观的稳定性来分析和衡量景观稳定性?景观的稳定性的分析和衡量:①景观基本要素具有再生能力②景观中的生物组分保持物质平衡③景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助于保持景观功能的稳定性④人类活动的干扰影响未超出景观自然稳定性的承受能力39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数为HI=V×O×RHI为系统健康指数也是系统可持续的一个度量:V为系统活力,是衡量系统的活力、新陈代谢和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标准:O为系统组织指数,是系统组织的相对程度,取值为0~1,包括多样性和相关性:R为系统弹性指数,是系统弹性的相对程度,取值为0~1.44.景观变化和环境变化相互影响?答:景观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1区域气候:土地表面性质的变化、地表反射率的变化、温室气体和痕量气体的变化○2土壤:土壤有关生态过程的影响、土壤养分流动的影响○3水环境:水量与水质○4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大气质量下降、土壤侵蚀和土地沙化、湿地减少、水资源短缺、非点源污染○5光化学烟雾:次生污染物,是由石油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CO和碳水化合物在紫外线的作用下生成的一种蓝色的有毒气体,是一种强氧化剂,对人、畜、农作物和工业产品、建筑物都有强烈的腐蚀危害○6酸雨:酸雨是大气中的CO2、SO2、NO2和HCL有毒气体,在云雾的形成中被水滴吸收转化,形成酸雨和酸雾,降到地面和水体会引起土壤和水体酸化;造成树木叶片枯萎、脱落以至整体死亡,腐蚀建筑物和古迹○7非点源污染:是景观变化对水质影响的主要方式45.主要景观分类系统?答: ①景观植被—地貌分类:②Westhoff的景观分类:自然景观、亚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和农业景观③Naveh的景观分类: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半农业景观、农业景观、乡村景观、城郊景观、城市景观。
④Forman和Godron的景观分类:自然景观、管理景观、耕作景观、城郊景观、城市景观。
⑤肖笃宁的景观分类:自然景观、经营景观、人工景观。
⑥陈利顶等的分类:“源”景观和“汇”景观。
⑦周华荣的分类:景观类型、景观系、景观组和景观型。
46.景观分类的一般步骤和应用?答:景观生态分类的步骤①根据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地形图和其它图形文字资料,加上野外调查成果,选取并确定景观生态分类的主导要素和指标,初步确定个体单元的范围及类型②详细分析各类单元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表列各种特征,通过聚类或其它统计方法确定分类结果③依据类型单元指标,经判别分析,确定不同单元的功能归属,作为功能性分类结果。
四.论述题47.我国生态规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48.以你身边某个风景区为例如何对其景观的分类和规划?49.以生活城市为对象说说区域景观生态所面临的问题?如何进行规划,原则和步骤?答:城市景观生态问题(1)自然生境大量损失林地、草地、水体及农田减少。
生境类型趋于简单化,城市绿色空间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资源严重受损。
(2)水土流失加剧土地平整过程使地表植被破坏、土地裸露,加上许多土地推而不建且长期闲置,导致城市区域水土流失也日益加剧。
引起河道淤积、桥涵淤塞、洪害频繁,而且危害市区市政基础设施及防洪安全。
(3)景观破碎度增加自然半自然景观组分也被强烈分割,分布七零八落。
人造景观的碎裂化特征也很显著,建设开发一方面摊大饼般盲目外延,一方面不顾后果见缝插针建楼。
(4)景观结构单一自然景观单元主要以城市绿地的形式存在,但这些绿地主要集中在极少的几个公园或广场绿地,其他街道及街区分布稀少,空间分配极度不均衡。
(5)景观通达性降低自然生境之间的联系通道往往被割断或破坏,如建设开发使河道干涸、污染;高速公路将自然栖息地一分为二等。
视觉通达性受阻,如居住区楼房密度过高或与工厂、交通干道比邻,狭小的视野、污染、噪声等均使景观舒适度大为降低。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原理①多样性原理①.集聚性与连通性原理②生态适宜性(度)原理③斑块尺度原理⑤斑块数目原理⑥斑块形状原理⑦斑块位置原理⑧廊道的连续性原理⑨廊道数目原理⑩廊道宽度原理⒒关于景观⑿嵌体的基本原理⒀质地的粗细原理⒁景观生态规划总体格局原理⒂不可替代格局原理景观生态规划的步骤(1)确定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进行的自然保护区设计;②为自然(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而进行的设计;③为当前不合理的景观格局(土地利用)而进行的景观结构调整。
(2)景观资料的搜集。
包括生物(植被、野生动物等)、非生物(地理、地质、气候、水文和土壤等)两个方面,景观的生态过程及与之相关联的生态现象(人口、文化及人的价值观等)和人类对景观影响程度等(3)景观生态分类和制图。
根据现有资料,综合分析规划区的自然特征、人类需要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规划目标和原则,选取影响景观格局、分布规律、演替的主导因子作为分类指标,进行景观生态类型制图,以此作为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基础。
(4)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