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复习重点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园林生态学是指园林与生态学领域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园林植物与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实现城市绿化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
以下是园林生态学的复习资料。
1. 园林生态系统园林生态系统由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等生物要素与水、阳光、空气等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
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开放性:园林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与能量。
- 稳定性:园林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机制,能够维持一定的物种组成与生态功能。
- 多样性:园林生态系统内物种多样,生态功能丰富。
2. 园林植物作为园林生态系统的基础要素,园林植物在园林生态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园林设计与管理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选择适宜物种:考虑到园林生态系统的生态需要,应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适宜物种进行绿化。
- 追求生态效益:在绿化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如积极吸收污染物质、促进微生物活动等。
3. 城市生态园林生态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园林生态系统能够促进城市生态功能的提高,例如:- 缓解城市气候:园林生态系统可以促进周围空气的流通,有效缓解城市的热岛现象。
- 提升水资源利用效能:通过园林植物的引导,采集城市降雨,实现水资源的利用。
4.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指在自然生态破坏或退化的地区,利用生态学原理与技术手段进行疏导、改造和重建,以恢复和改善原有生态系统。
园林生态学在生态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实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总之,园林生态学是园林设计与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对园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园林生态学复习总结
园林⽣态学复习总结园林⽣态学绪论1.⽣态学:研究⽣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园林:即城市开放空间,城市中完全或基本没有⼈⼯建筑物覆盖的地⾯或⽔体。
3.⽣态园林:根据⽣态学原理,把⾃然⽣态系统的改造,转化为⼈⼯的并⾼于⾃然的新型园林⽣态系统。
(是现代化园林的必然⽅向)4.园林⽣态学:研究城市居民、⽣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5.⽣态城市: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6.城市化⽔平:城市⼈⼝占总⼈⼝的⽐例。
第⼀章城市环境与⽣态因⼀,名词解释1城市环境:影响城市⼈类活动的各种⾃然的或⼈⼯的外部条件总和。
2.驯化:使⽣物对某⼀环境条件变化适应改变的过程。
包括⾃然驯化和⼈⼯驯化。
3.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物当⽣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时,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式和途径。
4.趋异适应:同种⽣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在不同个体群之间产⽣了相应的⽣态变异。
5.⽣活型:不同⽣物由于长期⽣存在相同的⾃然环境条件或⼈⼯培养条件下,发⽣趋同适应,并经过⾃然选择和⼈⼯选择,⽽形成的具有相似的形态、⽣理、⽣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活型。
6.⽣态型:同种⽣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存在不同的⾃然⽣态条件或⼈为培养条件下,发⽣趋异适应,并经过⾃然选择和⼈⼯选择,所形成的⽣态、形态和⽣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态型1)⼀般来说,分布区域和分布季节越⼴的⽣物种,⽣态型越多;⽣态型越单⼀的物种,适应性越窄。
2)⽣态型是⼀种种以下的分类单位,⼀个物种可能有⼏种不同的⽣态型。
⼀般分布区域越⼴的⽣物种,其⽣态型越多。
⼆,简答题:1.城市环境的组成:⾃然环境、⼈⼯环境或⽣物环境、⾮⽣物环境2.城市环境特征①⾼度⼈⼯化②具有空间特征③有⼀定的城市轮廓、具有地域城市特征④城市环境存在污染现象3.城市环境容量1)环境容量:某⼀环境在⾃然⽣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类⽣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污染物的最⼤负载量。
环境容量主要取决于两个⽅⾯:①环境本⾝的⾃净能⼒②环境设施对污染物的处理能⼒2)环境污染:当污染物进⼊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体健康、动、植物正常⽣长、⽣产发育产⽣危害的现象。
原创力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原创力《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个体生态学总论环境的概念按其性质,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经人类干涉后的自然环境)和社納境。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生境:特定生物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的分类不可替代性:对生物作用的因子虽不是等价的,但都很重要,缺一个都不行,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补偿性:但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时,可依靠某一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而获得类似的生态效应。
最小因子定律(木桶原理):生物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
限制因子:某一数虽最不足的营养物质,由于不能满足生物生长的需要,不仅限制了生物的生长,而且也将限制其它处于良好状态的生态因子发挥作用,这一生态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即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每个物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
耐性定律的补充原理:① 任何一种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② 同种生物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③ 由于生态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当某一生态因子不是处于最适状态时,生物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将会缩小。
④ 对多个生态因子耐性范围都很宽的生物,其地理分布范围也很广。
⑤ 同一生物种的不同品种,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其耐性范围会发生变化,产生生态型的分化。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时,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趋异适应: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在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了相应的生态变异。
生活型,不同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或人工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相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所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园林生态学复习
园林生态学复习一、识记环境因子建群种Shelford 定律生态位生态因子群落演替园林生态学生态型长日照植物陆生植物二、理解1、植物的日长生态类型。
1、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2、植物的光强生态类型。
3、植物群落的演替类型。
4、优势种和建群种。
5、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6、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7、基础生态位与际生态位的区。
8、季相最明显的森林群落。
9、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10、食物链的种类。
11、植物演替的类型。
12、植物的“三基点” 。
13、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
偏害作用异种抑制三、分析1、阳性植物与阴性 下,种群数量变化如图 所示。
根据培养产生的结果分析。
A 、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有b 存在,a 就不能生存B 、 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 a 和b 能够共存,但b 的数目 肯定多于aC 、 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b 的生存能力肯定强于 aD 、 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a 和b 的生存关系变得相互依赖 3、在一个150公里的草原中,猎豹种群密度是 0.15/km 2,鬣 狗种群密度是15/km 2,蝗虫种群密度是15000/km 2。
对此现象 作出解释。
A 、 能量从鬣狗流向猎豹的效率为 1%B 、 猎豹和鬣狗属于同一营养级,猎豹体型大于鬣狗C 、 蝗虫属于第一营养级,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含能最多D 、 猎豹与鬣狗存在捕食关系,所以两种生物种群密度不同植物的光补偿点 2、将a 、b 两种草履 虫分别单独培养和混 合培养,环境、营养等 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 单敎培养 混合培养4、右图是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试作解释。
A、随着外界干扰增强,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大B、随着外界干扰增强,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大■ ■ 4- —- 八」、C、流入兔体内的能量至少占绿色植物总能量的10 %D、流入兔体内的能量包括兔自身呼吸散失的能量5、图11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口、川、W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 i、E代表能量的形式。
园林生态重点
园林生态与环境复习重点一、绪论1、必考两个概念:(老师没给自己查)2、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3、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和着自然的旋律唱歌伴着自然的旋律跳舞4、园林生态学主要讨论的五大问题1) 城市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与园林植物的相关作用关系,园林植物及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环境的机理;2) 城市植被生态学,特别是城市植被的恢复重建、生态过程及生物多样性保护;3)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城市生态平衡的维持;4)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以及城市生态管理等;5) 园林生态设计与生态工程技术问题。
二、第一章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一般地,环境只具有相对意义。
2、生物环境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是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是由大气范围因素所决定,如大气环流、地理纬度、距海洋距离,大面积地形等。
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大环境直接影响着小环境,对生物体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小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也更为重要,它的存在,为生物提供选择自身所需的生活条件。
小环境中的气候称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小环境气候变化大,受局部地形、植被和土壤类型的调节,与大气候有极大的差别。
3、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生境。
4、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阶段性作用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5、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或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和农村环境中植物与动物相互作用以及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如何在园林设计和规划中创造出符合生态原则的绿色空间。
本文将对园林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复习,并提供一些相关示例和案例。
一、园林生态学的概念和原理1. 环境可持续发展:园林生态学强调设计和管理园林空间时要考虑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它注重保护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恢复。
2. 生态恢复:园林生态学的目标之一是通过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善土壤质量、水资源管理和空气质量等,以实现环境的恢复和改良。
例如,可以通过引入防风、固氮和抗污染的植物物种来改善污染地区的生态环境。
3. 生物多样性保护:园林生态学关注保护和增加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通过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物种,建立起适宜野生动物栖息和繁衍的生态环境。
4. 水资源管理:园林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水资源的管理。
通过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和水源保护措施,尽量减少水的浪费和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5. 空气质量改善:园林生态学可以通过选择适合园林环境的植物物种来改善空气质量。
植物通过吸收和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并释放氧气。
二、园林生态学的实践案例1. 城市公园:城市公园是园林生态学应用的一个重要场所。
在城市公园中,可以通过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物种,打造出一个绿色、美观且生态友好的环境。
例如,可以选择具有抗污染能力的植物物种,以减少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
2. 生态景观规划:在景观规划中,园林生态学的原则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规划城市或农村社区时,可以选择合适的绿化植物来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资源管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 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园林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在自然保护区中,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和恢复现有的生态系统,防止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4. 农业生态系统:园林生态学也可以应用于农业领域。
园林生态学学习要点
〇、绪论:1、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尤指动物与其他动、植物之间互惠或敌对的关系。
2、重要理论:海克尔(Haeckel E.):德国动物学家,1866年提出ecology;李比希(Liebig R. J.):1840年提出“最小因子定律”;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 (1809-1882):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C.Elton:20世纪初,提出食物链、动物数量金字塔、生态位等概念。
3、生态学的经典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类本身;环境:1)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2)无机环境: 气、水、光、热、养分等4、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生态学分支:生态学主要研究从生物个体到生物圈各个层次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形成了相应的分支学科,如:个体生态学(生物个体);种群生态学(生物种群);群落生态学(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系统);全球生态学(生物圈)。
5、生态学的研究手段:生态学研究的方法、手段以及服务的对象也十分丰富,如数学、计算机技术、遥感、化学分析、生物实验等常用于生态学研究。
6、生态学发展的四个时期: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现代生态学时期。
7、全球五大问题挑战:人口爆炸、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
8、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
城市化水平一般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9、城市生态系统等的特点:1)人工生态系统;2)消费者占优势;3)分解功能不充分;4)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薄弱;5)受社会多因素的制约10、绿色城市的基本含义:绿色城市的基本含义是一个生态健康的城市、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因此,又将其称为生态城市(ecocity)。
11、园林的发展历史(P8、9):1)造园阶段(又称传统园林阶段)2)城市绿化阶段;3)大地景观规划阶段。
园林生态学考试重点总结(精简准确)
个体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如氧气对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的作用。
3、光周期现象: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响。
4、趋同适应〔生活型〕: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一样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
趋异适应〔生态型〕:趋异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构造、生理特性、适应方式和途径等。
5、因子的补偿作用:*一因子的数量缺乏,有时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
但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作局部补偿。
6、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7、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节律性变化,形成的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
8、休眠: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
9、干灼:指当幼嫩苗木的根茎部位与高温表土相接触时,苗木根茎部的输导组织和形成层即被灼伤,严重时导致苗木死亡的现象。
根茎灼伤的部位在土表上下2mm之间,形成环状"卡脖〞伤害。
10、皮烧:强烈的太阳辐射和高温能促使细胞原生质凝固,破坏新陈代谢功能,造成树木形成层和树皮组织局部活组织死亡的现象。
11、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
12、广温植物:不少陆生维管束植物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生活,即能适应较大的温度变幅,这类植物称为广温植物.如松、桦、栎等能在-5~55℃温度范围内生活。
窄温植物:植物只能生活在很窄的温度范围内,不能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称为窄温植物。
13、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开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园林生态学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1)重点:环境:与某一特定主体有关的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
(识记)1、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
(识记)2、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
(识记)3、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识记)4、生态因子的分类:按性质分:气候土壤地形生物人为因子5、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综合作用:多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环境中任何一个因子的化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
2.非等价性:对植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一个或几个因子起决定性的作用。
3.不可替代和互补性: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生存因子对植物的作用虽不是等价的,但各具其重要性不可替代,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可由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4.阶段性: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因子的强度不同;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分析植物的分布和生长发育的原因很重要。
6、耐受性定律的内容:生物不仅受生态因子最低量的限制,而且也受生态因子最高量的限制,也就是说,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的上限和下限。
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7、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生态因子。
8、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条件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次重点:城市主要环境问题:城市大气污染,城市水体污染,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噪音污染。
(3)一般:环境的类型: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1、生境:是指植物体或植物群落所居住的地方,是具体的特定地段上对植物起作用的生态因子的总和。
2、植物小环境:是指接近植物个体表面或个体表面不同部位的物理环境。
3、体内环境:是指植物体内部的环境。
4、自然环境:是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的自然界中的物体和能量的总体。
园林生态学讲解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1)重点:环境:与某一特定主体有关的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
(识记)1、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
(识记)2、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
(识记)3、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识记)4、生态因子的分类:按性质分:气候土壤地形生物人为因子5、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综合作用:多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环境中任何一个因子的化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
2.非等价性:对植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一个或几个因子起决定性的作用。
3.不可替代和互补性: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生存因子对植物的作用虽不是等价的,但各具其重要性不可替代,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可由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4.阶段性: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因子的强度不同;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分析植物的分布和生长发育的原因很重要。
6、耐受性定律的内容:生物不仅受生态因子最低量的限制,而且也受生态因子最高量的限制,也就是说,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的上限和下限。
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7、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生态因子。
8、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条件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次重点:城市主要环境问题:城市大气污染,城市水体污染,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噪音污染。
(3)一般:环境的类型: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1、生境:是指植物体或植物群落所居住的地方,是具体的特定地段上对植物起作用的生态因子的总和。
2、植物小环境:是指接近植物个体表面或个体表面不同部位的物理环境。
3、体内环境:是指植物体内部的环境。
4、自然环境:是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的自然界中的物体和能量的总体。
园林生态学 期末复习要点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和。
A.信息论 B.控制论著 C.系统理论 D.稳定论2.下列原理中,不属于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是。
A观结构和功能原理 B.生物多样性原理 C.物种流动性原理D.景观叠加原理3.下列要素中,不属于景观要素类型的是。
A.斑块 B.交点 C.走廊 D.本底4.走廊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具有连通作用,另一方面具有。
A.障碍作用 B.网络作用 C.联系作用 D.扩散作用5.廊道的重要特征有弯曲度和。
A.连通性能 B.控制性 C.多样性 D.封闭性6.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景观多样性指标的是。
A.丰富度B.可及度 C.Simpson多样性指数 D.相对分块数7.不同的森林类型的结构可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地境系列,另一个是。
A.时间系列 B.空间系列 C.平面系列 D.立体系列8.下列特征中,不属于网状景观的空间特征的是。
A.走廊宽度 B.网的回路C.网的面积 D.网格大小9.在影响景观形成的气候因素中,温度和是更为重要的气候地理因素。
A.太阳辐射B.降水 C.风 D.海拔高度10.植物可以根据其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
A.地被植物B.苔藓植物 C.草坪植物 D.藤本植物11.人类对斑块结构的影响有:斑块类型,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和。
A.斑块生产力 B.斑块起源 C.斑块周转率D.斑块密度12.影响污染空气散播的主要因素有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和。
A.降水因素 B.地貌因素C.植被因素 D.人口因素13.植物的运动地靠来实现的。
A.散布 B.迁移 C.巢区活动 D.群落活动14.景观变化的作用力之一是自然力,自然力又分为物理力和.A.化学力B.生物力 C.天然力 D.地动力15.根据景观变化的作用力强度,景观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它们是波动,建立新的平衡和景观替代。
A.恢复 B.破坏 C.上升 D.下降16.景观内部的开放性,和物种以及遗传多样性是保持景观稳定的因素。
园林生态学复习提纲
生态学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1)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Haeckel, 1866)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Odum,1956)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3)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马世骏(1979)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2、生态学定义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3、园林学的含义园林:在中国在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苑、园亭、园池、山池、池馆、山庄等。
园林学(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现代园林学:一门协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及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和艺术,它的任务是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创造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反映时代文化和持续发展的人类生活环境,在环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我国园林生态学发展的背景c. 1997年,我国著名的园林生态学家李嘉乐发表文章《园林生态学拟议》,正式提出园林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框架:以人类学为基础,融合景观学、景观生态学、植物学和城市生态系统等理论,研究在风景园林和城市绿化可能影响的范围内人类生活、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及调节途径。
5、园林生态学定义(重点)研究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其它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即研究以人工栽培的各种园林树木、花卉、草坪等植物和自然的或半自然的植物群体等共同组成的园林生物群落与其相应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6. 园林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1)植物所处的环境出发,介绍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重点阐明与园林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各主要生态因子(太阳辐射、温度、水分、土壤、大气)的基本特性、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控;(2)在研究环境与植物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引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3)介绍与园林密切相关的城市生态系统(4)详细阐述园林生态学最关注的热点、实践问题。
园林生态学重点
1、城市植被恢复重建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并简述其理由。
(1) 以群落为基本单位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因地制宜地配置在群落中,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物种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
(2) 地带性原则根据所处气候带选择主要树种和群落类型。
重视乡土植物。
(3) 生态演替原则改善生境条件,改变种类组成,直接建立顶极群落或其前期阶段,缩短进程,尽快稳定。
当希望保持某一种演替阶段时(如草坪或湿地群落等),通过人工措施,阻止演替的发展。
周期性干扰条件下,利用演替初期群落。
(4) 潜在植被原则找出可能发展的自然植被类型。
气候顶极、土壤顶极或地形顶极。
(5) 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保护城市自然植被,湿地,关键地点(种源);模拟自然群落增加植物和鸟类物种多样性,群落的稳定性。
避免纯林慎重引进外来植物: 加拿大一枝黄花(6) 景观多样性原景观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群落类型的多样性。
(7) 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把城市开敞的绿色空间连接成网络。
城乡一体化。
建设大块绿地,较大的绿地具有较大的抗干扰能力和边缘效应。
2.城市植被与自然植被相比较有哪些变化?城市内一切自然生长的和人工栽培的各种植物或植被。
城市绿地:以植被为主,一种城市用地覆盖率低;多呈孤岛状分布☆;重庆山水城市,植被特点。
自然群落比例少,人工、半人工群落比例增加;结构简单;演替缓慢或停止。
干扰,散布更新困难。
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 概念:植物,吸收营养物质,进入生命系统,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归还于环境中。
三个不同层次:生物个体生态系统层次: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的循环生物圈层次: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4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或核心概念(1) 景观的系统整体性与异质性景观是由景观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
区域-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
景观由异质性要素组成,异质性一直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
(2) 景观的时空尺度性空间尺度-等级结构, 分辨率, 反应时间;尺度效应-小尺度的剧烈波动与大尺度上的稳定。
园林生态学期末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生态环境: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或与生物体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称为生态环境。
2、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植物当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时,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这种现象叫做趋同适应。
3、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明显高于郊区的气温度现象。
4、景观要素:景观的组成单元(各生态系统或亚系统)则称为景观要素。
5、层片:由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态要求的种组成的机能群落6、长日照植物:日照超过某一数值或黑夜短于数值才能开花的植物。
7、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称为黄化现象。
8、光合有效辐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能利用的光谱是有限的,即在380〜710 nm之间的波长的辐射能才能被植物吸收,称为光合有效辐射。
9、食物链: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第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10、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植物称为优势种。
11、短日照植物:日照短于某一数值或黑夜超过某一数值才能开花的植物。
12、生态平衡:一个生态系统能长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组成成分和数量比例比较持久地没有明显地变动,物质和能量的输出和输入接近相等,这种状态叫做生态平衡。
13、趋异适应:同一种植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于是在不同个体群之间就产生了相应的生态变异,这是同种植物对不同综合环境条件的趋异适应。
14、建群种:群落的不同层次有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常称为建群种。
15、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
54、植物群落的演替:是指植物群落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园林生态学考试重点总结(精简准确)
个体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与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得环境要素。
2、限制因子:生物得生存与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得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得生存与繁殖得关键性因子就就是限制因子。
如氧气对陆生动物与水生动物得作用。
3、光周期现象:植物与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与年变化得反应。
4、趋同适应(生活型):趋同适应就是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得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得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与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与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得现象。
趋异适应(生态型):趋异适应就是指亲缘关系相近得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得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得形态结构、生理特性、适应方式与途径等。
5、因子得补偿作用:某一因子得数量不足,有时可以由其她因子来补偿。
但只能就是在一定范围内作部分补偿。
6、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得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得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得总热量就是一个常数。
7、物候:就是指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得节律性变化,形成得与此相适应得发育节律。
8、休眠:生物得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就是抵御不利环境得一种有效得生理机制。
9、干灼:指当幼嫩苗木得根茎部位与高温表土相接触时,苗木根茎部得输导组织与形成层即被灼伤,严重时导致苗木死亡得现象。
根茎灼伤得部位在土表上下2mm之间,形成环状“卡脖”伤害。
10、皮烧:强烈得太阳辐射与高温能促使细胞原生质凝固,破坏新陈代谢功能,造成树木形成层与树皮组织局部活组织死亡得现象。
11、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得大小即生态幅。
12、广温植物:不少陆生维管束植物能在较宽得温度范围内生活,即能适应较大得温度变幅,这类植物称为广温植物.如松、桦、栎等能在-5~55℃温度范围内生活。
窄温植物:植物只能生活在很窄得温度范围内,不能适应温度得较大变化,称为窄温植物。
13、大气污染:就是指大气中得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得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与生态系统得正常生存与发展得条件,对生物与环境造成危害得现象。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1、植物引种成功的决定因素是(2.0)A、光周期相似B、湿度相似C、温度相似D、气候相似正确答案: D2、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2.0)A、根瘤B、菌丝C、菌根D、子实体正确答案: A3、适合在强光照环境中生活的植物称为()。
(2.0)A、湿生植物B、中生植物C、阳生植物D、阴生植物正确答案: C4、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将大气污染划分为(2.0)A、煤烟型污染和石油型污染B、石油型污染和氧化型污染C、混合型污染和还原型污染D、煤烟型和还原型正确答案: A5、一般高山植物茎干短矮,叶面缩小,绒毛发达,叶绿素多,叶茎含花青素,花色鲜艳,这些特征的形成是由于(2.0)A、高山上蓝、绿光和紫外线较强烈B、高山上绿、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C、高山上绿、红光和紫外线较强烈D、高山上蓝、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正确答案: D6、生物休眠的意义在于()(2.0)A、适应逆境B、提高生产力C、促进代谢D、推迟生育正确答案: A7、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2.0)A、 Odum(奥德姆)B、 Haeckel (郝克尔)C、 Clements(克来门茨)D、 Tansley(担斯利)正确答案: A8、用来监测环境被污染的程度的植物被称之为(2.0)A、受害植物B、进化植物C、净化植物D、指示植物正确答案: D9、假定某块土地上所产的农作物可供100人食用,如果人们吃掉地里的一半农作物,另一半用来养牛,然后吃牛肉,那么这块地可供养多少人(假设第二性生产效率为10%)?(2.0)A、 50人B、 55人C、 100人D、 50.5人正确答案: B10、植物体温度变化最迅速的部位是(2.0)A、根系B、叶片C、枝条D、树干正确答案: B11、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2.0)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正确答案: A12、当谈到某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时,这里指的是(2.0)A、群落的垂直分层性B、群落的水平成层C、群落的垂直地带分布D、群落的镶嵌正确答案: A13、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植被为(2.0)A、苔原B、热带雨林C、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正确答案: C14、叶片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为(2.0)A、沉水植物B、挺水植物C、浮水植物D、红树林植物正确答案: C15、种内竞争的表现有(2.0)A、自疏B、寄生C、捕食D、变换体态正确答案: A16、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2.0)A、气候顶级B、偏途顶级C、土壤顶级D、地形顶级正确答案: A17、下列关于生态因子作用规律说法不正确的是()。
[复习资料]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填空(40空,20分)1. 从生态因子作用的角度考虑,坡向会影响森林的生长,这体现了生态因子作用的间接作用特点。
2. Raunkiaer的生活型主要类型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其分类系统的划分依据主要是按休眠芽在不不良季节的着生位置。
3. 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由光合作用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的总量,称初级生产量。
4. 自然种群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
5. 生态学巩固发展时期形成法瑞学派、北欧学派、英美学派和前苏联学派等四大学派。
6. 当以种群实际占据的空间个体数量表示种群密度时,称为绝对密度。
7. 平均而言,陆地上主要的森林类型中,以热带雨林的生产力最高。
8. 我国暖温带地区典型的地带性植被名称是夏绿阔叶林。
9. 生态因子按照性质可以分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和生物因子以及人为因子。
10. 种群的空间分布通常可分为均匀型、随机型和成群型三种类型。
11. 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蒂增长方程中参数K生物学含义是环境容纳量?。
12. 能够包括群落中绝大多数的植物种类并表现出该群落一般结构特征的一定面积,称为群落的最小面积。
13. 群落物种多样性是丰富度与均匀度的综合指标。
14.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之间的多样性、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5. 生物的三基点温度是指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适温度。
16.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7. 一种植物分泌代谢物质对另外一种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现象叫他感作用。
18. 生态金字塔有三种类型,其中能量金字塔总是呈正塔金字塔型,另外两种类型分别为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
19. 最早命名并定义生态学的人是 Haeckel 。
20. 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由光合作用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的总量,称初级生产量。
21. 自然种群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海克尔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指动物与其他动物、植物之间互惠或互敌对的关系。
生态学发展简史:1.生态学萌芽时期:16世纪以前,人类依赖自然生存,在长期与自然的交往及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有关植物和动物的知识,对自然地了解逐渐增多。
人类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的这些知识为生态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生态学建立时期:17-19世纪。
十七世纪后,有关生态学的知识逐渐丰富。
十九世纪末,生态学作为生物学的分支科学诞生。
3.生态学巩固时期:20世纪初-50年代。
生态学进入到生态系统这一新阶段。
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科学发展,生产力提高,人类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类面临人口爆炸、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五大问题的挑战,人们意识到生态对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生态学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概念)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居民、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
(内容)1.城市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与园林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2.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和标准。
3.城市植被营建管护相关的植物群落生态学知识。
4.城市景观生态规则以及城市的生态恢复与生态管理等。
第一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环境:是指生物个体或群体外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称为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的因子。
生境:是指植物体或植物群落所居住的地方,是具体的特定地段上对植物起作用的生态因子的总和。
城市环境的特征(简答)(1)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2)城市环境的空间(平面和立面)特征(3)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建筑空间、道路广场空间和绿地空地空间(4)城市境污染特征:如“热岛效应”。
城市环境容量1.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环境污染:当污染物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该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3.城市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生态因子的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 综合性(生态环境是由许多生态因子组合起来的综合体,对植物起着综合的生态作用)2. 非等价性(对植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一个或几个因子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因子称主导因子)3. 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4. 阶段性5.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最小因子定律:稳态条件下,植物生长所必需元素中,供给量最少(与需要量比相差最大)的元素决定着植物的产量。
耐受性定律: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第二章光与园林植物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被植物色素吸收具有生理活性的波段。
光补偿点:低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较弱,当光合产物恰好抵偿呼吸消耗时光饱和点:随着光照度增加,达到一定限度,光合作用不再随光照度增加而增加阳性植物:喜光植物。
全光照下正常生长。
落叶松属、水杉、侧柏、杨属、柳属阴性植物:喜阴植物。
不能忍受强光照。
冷杉属、云杉属、铁杉属、红豆杉属、八角金盘中性植物:喜光。
光照充足、稍荫蔽都可正常生长。
桧柏、元宝枫、五角枫、樟树、萱草长日照:日照长度超过某一数值才可开花。
唐菖蒲、满天星、凤仙花、紫罗兰、金盏菊短日照:日照长度短于某一数值才可开花。
牵牛花、波斯菊、一品红、玉米、棉花中日照:花芽形成需中日照的植物(12.5H)。
甘蔗第三章温度与园林植物热岛效应:城市温度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原因)1.城市下垫面的反射比郊区小。
2.城市下垫面建筑材料热容量、热导率比自然大,吸收聚集大量辐射热。
3.城市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含量高,对地面长波吸收作用强,空气逆辐射也大,减少热量散失。
4.城市各种燃烧过程和人类活动产生大量热,可能接近或超过太阳辐射热量。
5.城市中建筑物密集,通风不良,不利于散热。
城市地面不透水面积大,排水系统好,地面蒸发量小,植被少,蒸腾蒸发作用减少。
低温危害:1.寒害(冷害。
零度以上)2.冻害(冰点以下)3.霜害 4.冻举(冻拔。
气温下降,引起土壤结冰,会使树木上举)5.冻裂6.生理干旱高温危害:1.皮烧(日灼伤)2.根茎灼伤积温: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内,高于一定温度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
物候现象:植物长期适应一年中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条件)的季节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
第四章水与园林植物自然界的水循环根据途径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
根据降水量分:潮湿赤道带、热带荒漠带、中纬荒漠带、湿润亚热带、极地及亚极地带植物的避旱性:植物以种子或孢子阶段避开严重的干旱胁迫以完成生命周期。
园林植物对水分的调节作用:1.增加空气湿度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林冠截留、地被物层吸水、土壤下渗、对融雪的调节)3.净化水体第五章大气与园林植物大气污染:空气的正常成分之外,增加了新的成分,或者原油成分大量增加对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产生危害。
影响大气污染的环境因素:1.气象因素(风和湍流直接影响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2.地理因素(地形地貌等因素,使气压风向风速湍流等的变化,间接影响)确定植物抗性的方法:野外调查法、定点对比栽培法、人工熏气法应用植物检测环境的特点:1.能早期发现大气污染2.能够反映几种污染物的综合作用强度3.初步检测污染物的种类,初步估测环境中污染物含量4.多年生树木检测,可反映某一地区的污染历史。
植物检测方法:1.指示植物法2.植物调查法3.地衣、苔藓监测法园林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用:1.减少粉尘2.吸收有毒气体3.减少细菌4.减少噪声5.增加空气负离子6.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7.吸收放射性物质防风林带(结构)紧密结构、疏透结构、透风结构(高度)透风系数与其他特征相同的条件下,一般林带防风距离与林带树高呈正相关(宽度)宽度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越宽越好(防风林带与风向的交角)90°C时风速降低,0°C时风速比旷野增大。
第六章土壤与园林植物土壤是由固体、气体、液体组成的三相系统。
自然土壤主要包括森林土壤和草地土壤,其剖面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枯落物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A0 A1 A2 B C R园林植物对土壤酸碱性的适应P101表格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植物根系土壤污染发生类型:水质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固体废弃物污染型、生产污染型、综合污染型土壤污染治理:排土与客土改良(挖去污染土层,用清洁土壤改造,效果好,投入大)、施用化学改良(使重金属称为难溶性化学物质)、植物修复(通过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盐碱土对园林植物的危害:1.引起植物生理干旱2.伤害植物组织3.引起植物代谢紊乱4.影响植物正常营养5.影响气孔盐碱土的改良:利用水利工程措施淋洗和排除土壤中的盐分是盐碱土改良的有效措施之一。
农业措施主要是种植水稻。
生物措施是通过种树种草(绿肥)。
第七章植物种群植物种群:在一定空间中同种植物个体的组合。
种群密度:如果用单位面积或容积内个体数目来表示物种数量或种群大小。
种群的性比: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的比例。
种群空间格局: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的配置状况或分布状况,或者说在水平空间内个体彼此间的关系。
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体分布动态生命表、静态生命表生态对策:生物经进化而形成的适应环境的对策或策略,又称生活史对策。
生活史:生物丛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P134表格邻接效应:(密度效应)由于密度增加所引起的邻接个体的相互作用。
竞争: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了争夺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各方都力求抑制对方,结果给对方带来不利影响。
生态位:物种在其群落中的地位和角色。
(原理应用)生态位不仅取决于物种在哪里生活,也决定于他们如何生活以及他们如何受到其他生物的约束。
化感作用:两个生物体之间产生的化学作用。
第八章植物群落结构植物群落:在一定地段上,群聚在一起的各种植物种群所构成的有规律的集合体。
植物群落基本特征:1.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2.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3.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4.群落的边界特征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7.形成特定的群落环境的功能优势种: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其主要作用的植物种。
建群种:群落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
伴生种:为群落中的常见物种,他与优势种相伴存在。
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显著度:乔木的胸高断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频度:是指包含该物种个体的样方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
生活型: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所形成的外貌形态。
层片:植物群落中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植物种的组合。
季相: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现象。
第九章植物群落动态群落演替:一定地域的植物群落发生变化形成其他植物群落,被其他植物群落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群落演替过程:物种迁移、定居、群聚、竞争与反应、稳定群落演替原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人类的活动原生演替:(初生演替)在原生裸地上发生的演替过程。
次生演替:次生裸地上发生的演替过程,演替地点曾被其他生物定居过。
旱生演替:1.地衣阶段2.苔藓阶段3.草本植物阶段4.灌木阶段5.乔木阶段P173水生演替:1.裸地阶段2.沉水植物阶段3.浮水植物阶段4.挺水植物阶段5.湿生草本植物阶段6.森林群落阶段P174顶级学说P178第十章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纬度(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纬度地带性:(赤道到北极)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苔原经度(水分梯度)经度地带性:由沿海湿润区的森林,经半干旱的草原到干旱区的荒漠。
第十一章生态系统基础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一定地段上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有机整体。
主要是功能上的单位。
完整生态系统具备的四个条件:1.客观存在的实体,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2.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3.生物为主体4.各成员之间有机的组织在一起,具有统一的整体功能。
生态系统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结构:空间结构(垂直、水平)、时间结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基本特征:1.动态功能系统2.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3.开放的自持系统4.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食物链: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网: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链接,形成的网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