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沉淀实验报告
混凝沉淀实训报告
![混凝沉淀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6e39b7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01.png)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混凝沉淀实训,了解混凝沉淀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掌握混凝剂的选择、投加量及沉淀效果的影响因素,提高水质处理能力。
二、实训内容1. 实训设备与材料(1)设备:混凝沉淀池、搅拌器、取样器、沉淀瓶、滴定管、烧杯等。
(2)材料:原水、混凝剂(如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等)、PH试纸、酸碱指示剂等。
2. 实训步骤(1)原水取样:用取样器从原水中取一定量的水样,置于烧杯中。
(2)混凝剂投加:根据原水水质,选择合适的混凝剂,并计算投加量。
将混凝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滴定管准确量取所需体积,加入原水烧杯中。
(3)混合:启动搅拌器,使混凝剂与原水充分混合,确保混凝剂均匀分布在水中。
(4)反应:观察反应过程,记录沉淀时间。
待混合液中的悬浮物逐渐形成絮体,沉淀速度明显加快时,停止搅拌。
(5)沉淀:将混合液静置沉淀,观察沉淀效果。
待沉淀物沉降到底部,上清液清澈时,记录沉淀时间。
(6)取样:用取样器从沉淀后的上清液中取一定量的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3. 实训数据记录与分析(1)原水水质指标:浊度、PH值、COD等。
(2)混凝剂投加量: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最佳混凝剂投加量。
(3)沉淀效果:观察沉淀时间、沉淀物形态及上清液浊度,分析沉淀效果。
(4)水质分析:对沉淀后的上清液进行浊度、PH值、COD等指标分析,评估水质处理效果。
三、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训结果(1)原水浊度:XX mg/L。
(2)最佳混凝剂投加量:XX mg/L。
(3)沉淀时间:XX分钟。
(4)上清液浊度:XX mg/L。
(5)COD去除率:XX%。
2. 实训分析(1)混凝剂选择:根据原水水质,选择合适的混凝剂。
本实验中,采用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其效果较好。
(2)混凝剂投加量: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混凝剂投加量为XX mg/L,能使沉淀效果达到最佳。
(3)沉淀时间:沉淀时间对沉淀效果有一定影响。
本实验中,沉淀时间为XX分钟,上清液浊度达到XX mg/L,符合水质要求。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f8b8e65dcf84b9d528ea7ab3.png)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沉淀理论的理解,了解影响混凝沉淀的主要因素2,掌握确定最佳投药量的方法,通过实验,确定给定所配水样的混凝剂最佳投药量,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3,认识几种混凝剂,掌握其配制方法并通过实验比较混凝效果。
二、实验原理及意义混凝作用原理包括三部分:1)压缩双电层作用;2)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
这三种混凝机理在水处理过程中不是各自孤立的现象,而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随不同的药剂种类、投加量和水质条件而发挥作用程度不同,以某一种作用机理为主。
对高分子混凝剂来说,主要以吸附架桥机理为主。
而无机的金属盐混凝剂则三种作用同时存在。
水中粒径小的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由于微粒的布朗运动,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和胶体的表面物质,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降低胶粒的ζ电位,实现胶粒“脱稳”;同时也能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又产生网捕作用;从而达到颗粒的凝聚。
混凝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混合和反应是混凝工艺的两个阶段,投药是混凝工艺的前提,选者性能良好的药剂,创造适宜的化学和水利条件,是混凝的关键问题。
由于各种原水有很大差别,混凝效果不尽相同。
混凝剂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混凝剂投加量,同时还取决于水的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因素。
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
投加量不足不可能有很好的混凝效果。
同样,如果投加的混凝剂过多也未必能得到好的混凝效果。
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可确定。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设备和材料(见下图)六联搅拌机(混凝装置)简图四、实验步骤1、掌握六联搅拌机、浊度仪的使用方法;2、配制原水,记录水量与高岭土投加量,测定原水水温、浊度、PH值;3、用量筒分别量取原水样1000mL于六个1000mL烧杯中,置于搅拌机下;4、确定混凝剂投药量范围。
混凝沉淀水污染控制实验报告
![混凝沉淀水污染控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8fb2b59b14e852458fb57b3.png)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研究报告混凝沉淀实验 设计
![研究报告混凝沉淀实验 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72a4f1b307e87100f69602.png)
研究报告混凝沉淀实验设计实验名称:混凝沉淀实验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水处理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2.掌握混凝工艺基本原理,了解针对实际废水采用混凝工艺的参数确定与优化。
二(实验原理:胶体颗粒带有一定的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斥力是胶体颗粒长期处于稳定的分散悬浮状态的主要原因,胶粒所带的电荷即电动电位称电位,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的大小及胶体颗粒的稳定性程度,胶粒的电位越高,胶,体颗粒的稳定性越高。
胶体颗粒的电位通过在一定外加电压下带电颗粒的电泳迁移率计算:,,,,K, ,HDK,6 式中:——微粒形状系数,对于圆球体; K, ——系数,为3.1416;,1 ——水的粘度(Pa?S),(此取); ,,10Pa,S,——颗粒电泳迁移率(); ,m/s/V/cm,H——电场强度梯度(V/cm);D——水的介电常数D=8.1。
水,,通常,电位一般值在10-200mv之间,一般天然水体中胶体颗粒的电位-30mv 以上,投加混凝剂以后,只要该电位降至-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相反,电位降为0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效果。
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的效果。
投加量不足或投加量过多,均不能获得良好的混凝效果。
不同水质对应的最优混凝剂投加量也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确定。
向被处理水中投加混凝剂(如Al(SO))后,生成Al(?)化合物对胶体颗粒的243 脱稳效果不仅受投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影响,同时还受水PH的影响。
若PH,4,则混凝剂的水解受到限制,其水解产物中高分子多核多羟基物质的含量很少,絮凝作用很差;如水PH,8-10,它们就会出现溶解现象而生成带负电荷,不能发挥很好混凝效果的络合离子。
水力条件对混凝效果有重大的影响,水中投加混凝剂后,胶体颗粒发生凝聚而脱稳,之后相互聚集,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最后长大至能发生自然沉淀的程度。
在此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水流的混合条件,在凝聚阶段,要求在投加混凝剂的同时,使水流具有强烈的混合作用,以便所投加的混凝剂能在较短时间内扩散到整个被处理水体中,起压缩双电层作用,降低胶体颗粒的电位,而是其脱稳,, 此阶段所需延续的时间仅为几十秒钟,最长不超过2min。
完整word版混凝沉淀试验
![完整word版混凝沉淀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c8632d55524de518974b7d75.png)
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混凝沉淀实验(所属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合作者:指导教师:本实验项目成绩:教师签字:日期:一、实验目的(1)观察混凝现象及过程,了解混凝的净水机理及影响混凝的重要因素。
(2)确认某水样的最佳投药量及其相应的pH值。
(3)测定计算反应过程的G值和GT值,是否在适宜的范围内。
二、实验原理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黏土颗粒。
胶体间的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及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得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
因此,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除去的。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ξ电位降低,静电斥力减小。
此时,布朗运动由稳定因素转变为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粒的吸附凝聚、水化胶中的水分子与胶粒有固定联系,具有弹性和较高的黏度,把这些分子排挤除去需要克服特殊的阻力,阻碍胶粒直接接触。
有些水化膜的存在决定于双电层状态,投加混凝剂降低ξ电位,有可能是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间起吸附架桥作用。
即使ξ电位没有降低或减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通过高分子连状物媳妇叫李,也能形成絮凝体。
投加了混凝剂的水中,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
这时,水流速度梯度G值的大小起着主要的作用,具体计算见有关教材。
三、实验设备与试剂(1)无极调速六联搅拌机1台。
(4)秒表1块。
(5)1000mL量筒1个。
(6)1mL,2mL,5ml,10mL移液管各1支。
(7)200mL烧杯1个,吸耳球等。
(8)1000mL烧杯6个。
页共页第实验报告(9)10%Al(SO)溶液500mL。
342(10)实验用原水(配制)。
(11)注射针筒。
(12)10%的NaOH溶液和10%HCl溶液500mL各一瓶。
四、实验步骤(2)1000mL量筒量取6份水样至6个1000mL烧杯中,另量取200mL水样放在200mL的烧杯中。
实验三 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三 混凝沉淀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90d90c7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9.png)
实验三 混凝沉淀实验混凝沉淀实验是给水处理的基础实验之一,被广泛地用于科研.教学和生产中。
通过混凝沉淀实验,不仅可以选择投加药剂种类.数量,还可以确定其他混凝最佳条件。
一 原理: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是使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去处的。
清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做脱稳。
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
直径较大且较密实的矾花容易下沉。
自投加混凝剂[342)(SO Al ]直至形成较大矾花的过程叫混凝。
从胶体颗粒变成较大的矾花是一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可划分为混合反应两个阶段,混合阶段要求浑水和混凝剂快速均匀混合,一般来说,该阶段只能产生用眼睛难以看见的微絮凝体;反应阶段则要求将微絮凝体形成较密实的大粒径矾花。
(配药)1、配1%的342)(SO Al 溶液.2、如果取10mg/l 的342)(SO Al100ml 烧杯中称取10mg 342)(SO Al =用移液管移取1ml 的1%342)(SO Al 溶液.二. 实验目的1.了解混凝的现象和过程,混合及反应的作用。
2.确定水样的混凝剂最佳投量及pH 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三.仪器设备及药品混凝搅拌机一台,浊度仪一台,酸度/离子计一台,电子调速搅拌机一台,秒表(平表也可)一块,温度计,1000ml 烧杯,100ml 烧杯,移液管,吸耳球,1000ml 量筒,混凝剂(硫酸铝或碱式氯化铝),氢氧化钠,盐酸等。
四.实验组织实验分6小组,每组6人。
五.实验步骤1. 熟悉搅拌机操作步骤,选择适宜的混合搅拌转速(300转/分),混合时间30秒,反应搅拌转速100转/分,反应时间10分钟,慢速搅拌转速50转/分,反应时间10分钟。
2. 测定水样的温度,浊度及pH 值,将水样分为3桶,每2组用一桶,除1,2组外,其他四组分别用NaOH 或HCl 对水样的pH 进行调整(pH 约等于10,5.5,8.5)并记录调整后的pH 值。
最新混凝沉淀实验报告
![最新混凝沉淀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cf8772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c.png)
最新混凝沉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条件下混凝土的沉淀特性,包括水泥品种、水泥用量、水胶比、掺合料及外加剂等因素对混凝土沉淀性能的影响。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为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和提高工程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材料:1. 不同品种的硅酸盐水泥2. 粉煤灰、矿渣等掺合料3. 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4. 标准砂、碎石等骨料5. 蒸馏水实验方法:1. 按照预定的水胶比和水泥用量,配制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试样。
2. 将水泥、掺合料、骨料和外加剂按比例混合均匀。
3.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调整至适当的浆体浓度。
4. 将混合浆体置于沉淀实验模具中,保持静置24小时。
5. 测量并记录沉淀层的厚度和质量。
6. 分析不同因素对沉淀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1. 水泥品种对沉淀性能有一定影响,硅酸盐水泥中,快硬硅酸盐水泥的沉淀层较薄。
2. 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沉淀层厚度有所增加,但超过一定比例后,沉淀层厚度增长趋于平缓。
3. 较低的水胶比有助于减少沉淀层的厚度,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
4. 掺入粉煤灰和矿渣等掺合料可以有效降低沉淀层的厚度,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
5. 使用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能够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沉淀现象。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合理选择水泥品种、控制水泥用量、调整水胶比、使用合适的掺合料和外加剂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沉淀性能。
这些发现对于指导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对混凝土沉淀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的工程表现。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06a727f121dd36a32d82bf.png)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篇一: 混凝实验报告物化实验一混凝混凝过程是现代城市给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中不可缺少也是最为关键的前置单元操作环节之一。
在原水和废水中都存在着数量不等的胶体粒子,如粘土、矿物质、二氧化硅或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碎屑等,它们悬浮在水中造成水体浑浊,混凝工艺是针对水中的这些物质处理的过程。
混凝可去除的悬浮物颗粒直径范围在:(有时认为在1m)。
1nm~0.1m S过试验摸索混凝过程各参数的最佳值,对于获得良好的混凝效果至关重要。
一、实验目的1. 2. 3. 4.了解混凝的现象及过程,观察矾花的形成。
了解混凝的净水作用及主要影响因素。
了解助凝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探求水样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种类、投药量、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
二、实验原理天然水体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是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去除的。
胶体的布朗运动、胶体表面的水化作用以及胶体间的静电斥力,使得胶体颗粒具有分散稳定性。
其中因胶体颗粒带有一定电荷,它们之间的电斥力是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表示,又称为Zeta 电位。
Zeta 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的大小和影响范围。
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 电位约在(-30mV)以上。
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核沉降;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电位降到(-15mV)左右而变成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粒的吸附凝聚,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
然而当Zeta 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
同时,投加混凝剂后电位降低,有可能使水花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混凝效果;即使电位没有降低或者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但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作用,胶粒之间也能形成絮凝体。
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
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
沉淀实验实验报告
![沉淀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2e75cb9a216147916112881.png)
沉淀实验实验报告篇一:自由沉淀实验报告六、实验数据记录与整理1、实验数据记录沉降柱直径水样来源柱高静置沉淀时间/min表面皿表面皿编号质量/g表面皿和悬浮物总质量/g水样中悬浮物质量/g水样体积/mL悬浮物沉降柱浓度/工作水(g/ml)深/mm颗粒沉沉淀效速/率/%(mm/s)残余颗粒百分比/%0 5 10 20 30 60 1200 1 2 3 4 5 679.0438 80.7412 1.6974 81.7603 83.2075 1.4472 64.1890 65.4972 1.3082 66.1162 67.3286 1.2124 73.7895 74.9385 1.1490 83.4782 84.6290 1.1508 75.0332 76.1573 1.124131.0 30.0 30.0 30.0 30.0 31.0 31.00.0548 0.0482 0.0436 0.0404 0.0383 0.0371 0.0363846.0 808.0 780.0 724.0 664.0 500.0 361.01.860 0.883 0.395 0.230 0.069 0.02111.40 20.44 26.28 30.11 32.30 33.76100 87.96 79.56 73.72 69.89 67.70 66.242、实验数据整理(2)绘制沉淀曲线:E-t 、E-u 、ui~pi曲线如下: 2-1、绘制去除率与沉淀时间的曲线如下:图2.2:沉淀时间t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2-2、绘制去除率与沉淀速度的曲线如下:图2.2:颗粒沉速u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2-3、绘制去除率与沉淀速度的曲线如下:图2.3:颗粒沉速u与残余颗粒百分比的关系曲线(1)选择t=60min 时刻:(大家注意哦!这部分手写的,不要直接打印!)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表面皿和悬浮物总质量-表面皿质量,如表格所示。
原水悬浮物的浓度:C0?水样中悬浮物质量1.6974??0.0548g/ml水样体积31.0悬浮物的浓度:C5?水样中悬浮物质量1.1508??0.0371g/ml水样体积31.0沉淀速率:u?h?10(500-250)??0.069mm/sti?6060?60C0-C50.0548-0.0371?100%??100%?32.30 C00.0548C50.0371?100%??100%?67.70 C00.0548沉淀效率:E5?残余颗粒百分比P5?篇二:混凝沉淀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混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沉淀理论的理解;2、掌握确定最佳投药量的方法,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3、了解影响混凝条件的相关因数。
混凝沉淀水污染控制实验报告
![混凝沉淀水污染控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8fb2b59b14e852458fb57b3.png)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49e563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6.png)
混凝实验报告一、引言混凝作为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实验,在水处理、建筑材料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以期提高混凝效率和质量。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原理混凝是通过添加混凝剂,使悬浮在水中的细小颗粒迅速沉淀并凝结成块状的过程。
常用的混凝剂包括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等。
2. 实验装置与试剂本次实验所需的装置包括:玻璃棒、磁力搅拌器、容量瓶、滴定管、烧杯等。
试剂包括硫酸铝、水样。
3.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清洗实验仪器、准备试剂。
(2)制备不同浓度的混凝液:将一定量的硫酸铝加入不同的容量瓶中,并用去离子水稀释,得到不同浓度的混凝液。
(3)取样测试:从水样中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混凝液中,并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均匀。
(4)观察与分析:观察混凝液的沉淀情况,计算混凝效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按照不同的浓度制备了三组混凝液,分别为5%、10%和15%的硫酸铝混凝液。
并在同样条件下,将水样加入各组混凝液中进行反应。
经过一段时间的搅拌,观察到混凝液中颗粒逐渐沉淀,并形成混凝块,混凝效果明显。
其中,浓度为15%的混凝液效果最佳,沉淀块形状更为饱满、坚固。
混凝效果的优劣主要受到混凝剂浓度、反应时间和水样质量的影响。
较高的混凝剂浓度可以提高混凝效果,但当浓度过高时,反而会造成过度凝结,使混凝块过于致密而难以分离。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当的混凝剂浓度。
反应时间也是影响混凝效果的重要因素。
反应时间过短,颗粒可能没有完全沉淀;反应时间过长,可能会出现过度凝结的情况。
因此,在实验操作中,我们需要掌握合理的反应时间,以获得最佳的混凝效果。
水样的质量也会对混凝效果产生影响。
水样中悬浮颗粒的种类和浓度不同,对混凝液的混凝效果也会有所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水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混凝剂和浓度。
四、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制备不同浓度的硫酸铝混凝液,加入水样进行混凝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 混凝剂浓度较高可以提高混凝效果,但过高的浓度会导致过度凝结。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640c562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6.png)
混凝沉淀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2010/2011第二学期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实验安排2011、5、10星期二、环境08--2班30人分4组实验地点:二实验楼;C区107实验室一组A1和二组B1、下午2:00---4:00大约15人左右。
三组A2和四组B2、下午4:30---6:30大约15人左右。
2011、5、11星期三、环境08--1班35人分4组实验地点:二实验楼;C区107实验室一组A1和二组B1、上午9:00---11:00大约18人左右。
三组A2和四组B2、中午11:30---1:30大约16人左右。
2011、5、11星期三、环境08--3班32人分4组实验地点:二实验楼;C区107实验室一组A1和二组B1、下午2:30---4:30大约16人左右。
三组A2和四组B2、下午5:00---7:00大约16人左右。
注意:1、A组、B组的同学用不同的混凝剂。
(A1做三氯化铁最佳投加量的确定,A2在A1的基础上做ph值的影响。
B1做自制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B2在B1的基础上,做PH值的影响。
)2、实验完毕后填好实验报告。
1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2、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3、了解影响混凝条件的相关因数。
4、通过对比传统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了解粉煤灰及混凝剂的混凝效果,并确定最佳混凝剂投加量。
二、实验原理混凝阶段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水中较大颗粒悬浮物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而胶体颗粒不能靠自然沉降得以去除。
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
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
相反,当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
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
胶体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
(完整word版)混凝沉淀实验报告
![(完整word版)混凝沉淀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7d2d5a3d15abe23482f4dc8.png)
实验名称:混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沉淀理论的理解;2、掌握确定最佳投药量的方法,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3、了解影响混凝条件的相关因数。
二、实验原理1.混凝作用原理包括三部分:1)压缩双电层作用;2)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
这三种混凝机理在水处理过程中不是各自孤立的现象,而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随不同的药剂种类、投加量和水质条件而发挥作用程度不同,以某一种作用机理为主。
对高分子混凝剂来说,主要以吸附架桥机理为主。
而无机的金属盐混凝剂则三种作用同时存在。
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
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
相反,当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
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
胶体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
2.混凝剂向水中投加的能使水中胶体颗粒脱稳的高价电解质,称之为“混凝剂”。
混凝剂可分为无机盐混凝剂和高分子混凝剂。
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剂有:三氯化铁、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简称PAC)、聚丙烯酰胺等。
本实验使用PAC,它是介于AlCl3和Al(OH)3之间的一种水溶性无机高分子聚合物,化学通式为[Al2(OH)nCl(6-n)]m其中m代表聚合程度,n表示PAC产品的中性程度。
3.投药量单位体积水中投加的混凝剂量称为“投药量”,单位为mg/L。
混凝剂的投加量除与混凝剂品种有关外,还与原水的水质有关。
当投加的混凝剂量过小时,高价电解质对胶体颗粒的电荷斥力改变不大,胶体难以脱稳,混凝效果不明显;当投加的混凝剂量过大时,则高价反离子过多,胶体颗粒会吸附过多的反离子而使胶体改变电性,从而使胶体粒子重新稳定。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8dc354f26fff705cd170a99.png)
混凝实验报告/正交设计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2、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二、实验原理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使原水产生浑浊度。
我们进行水质处理的根本任务之一,则正是为了降低或消除水的浑浊度。
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
胶体间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以及胶粒表面水化作用的存在,使得它具有分散稳定性。
混凝剂的加入,破坏了胶体的散稳定性,使胶粒脱稳。
同时,混凝剂也起吸附架桥作用,使脱稳后的细小胶体颗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凝聚成较大的絮状体(矾花)。
由于矾花易于下沉,因此也就易于将其从水中分离出去,而使水得以澄清。
由于原水水质复杂,影响因素多,故在混凝过程中,对于混凝剂品种的选用和最佳投药量的决定,必需依靠原水和混凝实验来决定。
混凝实验的目的即在于利用少量原水、少量药剂。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1. 1000 ml 烧杯1 只2. 500 ml 矿泉水瓶6 只3. 100 ml 烧杯2 只4. 5 ml 移液管1只5. 400 ml 烧杯 2 只6. 5ml 量筒 1 台7. 吸耳球 1 个8. 温度计(0-50C)1只9. 100 ml 量筒 1 个10. 10 ml;量筒1只四、实验试剂本实验用三氯化铁作混凝剂,配制浓度2g/L, 800ml;以阴型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配制浓度0.05g/L, 500 ml。
三氯化铁用量2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用量0.0250 g五、实验步骤一)配置药品1、用台秤称取2g三氯化铁,溶解,配置1000 ml,三氯化铁配制浓度2 g/L ;用电子天平称取0.05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溶解,配置1000 ml,阴型聚丙烯酰胺配制浓度0.05 g/L。
2、测定原水特征。
二)混凝剂最小投加量的确定1、取6 个500 ml 瓶子,分别取400 ml 原水。
2、分别向烧杯中加入氯化铁,每次加入1.0 ml,同时进行搅拌,直至出现矶花,在表1 中记录投加量和矾花描述。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c195652d5bbfd0a78567374.png)
混凝实验报告/正交设计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2、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二、实验原理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使原水产生浑浊度。
我们进行水质处理的根本任务之一,则正是为了降低或消除水的浑浊度。
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
胶体间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以及胶粒表面水化作用的存在,使得它具有分散稳定性。
混凝剂的加入,破坏了胶体的散稳定性,使胶粒脱稳。
同时,混凝剂也起吸附架桥作用,使脱稳后的细小胶体颗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凝聚成较大的絮状体(矾花)。
由于矾花易于下沉,因此也就易于将其从水中分离出去,而使水得以澄清。
由于原水水质复杂,影响因素多,故在混凝过程中,对于混凝剂品种的选用和最佳投药量的决定,必需依靠原水和混凝实验来决定。
混凝实验的目的即在于利用少量原水、少量药剂。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1. 1000 ml烧杯1只2. 500 ml矿泉水瓶6只3. 100 ml烧杯2只4. 5 ml移液管1只5. 400 ml烧杯2只6. 5ml量筒1台7. 吸耳球1个8. 温度计(0-50℃)1只9. 100 ml量筒1个10. 10 ml;量筒1只四、实验试剂本实验用三氯化铁作混凝剂,配制浓度2g/L,800ml;以阴型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配制浓度0.05g/L,500 ml。
三氯化铁用量2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用量0.0250 g五、实验步骤(一)配置药品1、用台秤称取2g三氯化铁,溶解,配置1000 ml,三氯化铁配制浓度2 g/L;用电子天平称取0.05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溶解,配置1000 ml,阴型聚丙烯酰胺配制浓度0.05 g/L。
2、测定原水特征。
(二)混凝剂最小投加量的确定1、取6个500 ml瓶子,分别取400 ml原水。
2、分别向烧杯中加入氯化铁,每次加入1.0 ml,同时进行搅拌,直至出现矾花,在表1中记录投加量和矾花描述。
3、停止搅拌,静止10min。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cc988e35ef7ba0d4a733b63.png)
混凝实验报告/正交设计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2、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二、实验原理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使原水产生浑浊度。
我们进行水质处理的根本任务之一,则正是为了降低或消除水的浑浊度。
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
胶体间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以及胶粒表面水化作用的存在,使得它具有分散稳定性。
混凝剂的加入,破坏了胶体的散稳定性,使胶粒脱稳。
同时,混凝剂也起吸附架桥作用,使脱稳后的细小胶体颗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凝聚成较大的絮状体(矾花)。
由于矾花易于下沉,因此也就易于将其从水中分离出去,而使水得以澄清。
由于原水水质复杂,影响因素多,故在混凝过程中,对于混凝剂品种的选用和最佳投药量的决定,必需依靠原水和混凝实验来决定。
混凝实验的目的即在于利用少量原水、少量药剂。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1. 1000 ml烧杯1只2. 500 ml矿泉水瓶6只3. 100 ml烧杯2只4. 5 ml移液管1只5. 400 ml烧杯2只6. 5ml量筒1台7. 吸耳球1个8. 温度计(0-50℃)1只9. 100 ml量筒1个10. 10 ml;量筒1只四、实验试剂本实验用三氯化铁作混凝剂,配制浓度2g/L,800ml;以阴型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配制浓度0.05g/L,500 ml。
三氯化铁用量2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用量0.0250 g五、实验步骤(一)配置药品1、用台秤称取2g三氯化铁,溶解,配置1000 ml,三氯化铁配制浓度2 g/L;用电子天平称取0.05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溶解,配置1000 ml,阴型聚丙烯酰胺配制浓度0.05 g/L。
2、测定原水特征。
(二)混凝剂最小投加量的确定1、取6个500 ml瓶子,分别取400 ml原水。
2、分别向烧杯中加入氯化铁,每次加入1.0 ml,同时进行搅拌,直至出现矾花,在表1中记录投加量和矾花描述。
3、停止搅拌,静止10min。
混凝沉淀试验
![混凝沉淀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d979792ecfc789eb172dc87b.png)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一、试验目的1.比较各种混凝剂的混凝条件,加药量和混凝效果2.观察混凝现象及过程,了解混凝的净水机理及影响混凝的重要因素3.确定某水样的最佳投药量及最佳pH值二、试验机理根据研究,胶体微粒都带有电荷。
天然水中的粘土类胶体微粒以及污水中的胶态蛋白质和淀粉微粒等都带有负电荷。
微粒一般由胶核、固定层和扩散层组成。
胶核和固定层一般称为胶粒,胶粒与扩散层之间有一个电位差,此电位称为ζ电位。
胶粒在水中受几方面的影响:①带相同电荷的胶粒之间产生的静电斥力;②胶粒在水中作的不规则运动,即“布朗运动”;③胶粒之间的范德华引力;④水化作用,由于胶粒带电,将极性水分子吸引到它的周围形成一层水化膜,水化膜同样能阻止胶粒间相互接触。
因此胶体微粒不能相互聚结而长期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
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可以压缩双电层,降低ζ电位,静电斥力减少,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吸附架桥作用,也有沉淀网捕作用。
这样投加了混凝剂之后,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后沉淀。
三、试验器材:六联搅拌器或磁力搅拌器1台pH酸度计1台或pH试纸光电浊度计1台温度计1支200ml烧杯4个1000ml烧杯1个1ml、2ml、5ml、10ml移液管各一支10%的FeCl3、Al2(SO4)3、NaSiO3溶液各1瓶500ml 的NaOH溶液和的HCl溶液各1瓶四、试验步骤:(一)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1、测定原水温度、浊度及pH值。
2、分别取200ml水样于250ml烧杯中,每组4个水样,将4个水样置于搅拌器上,分别加入数滴浓度为10%的Al2(SO4)3药液于各烧杯中。
3、投药后迅速启动搅拌机,使搅拌机快速运转,同时开始记时,快速搅拌30S,快速搅拌完成后,迅速将转速转制慢速搅拌阶段,时间15分钟。
4、搅拌过程中观察记录矾花形成的过程、矾花外观、大小、密实程度(记录于表1中)。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e54b3d7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5.png)
实验⼀混凝沉淀实验实验⼀混凝沉淀实验⼀、实验⽬的1、通过本实验确定某⽔样的最佳投药量;2、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及混凝深沉效果。
⼆、实验设备及⽤具1、⽆极调速六联搅拌机1台。
2、1000ml烧杯6-8个;3、200ml烧杯8个;4、100ml注射器1~2⽀,移取沉淀⽔⼩清液;5、100ml洗⽿球1个,配合移液管移药⽤;6、1ml移液管1根;7、5ml移液管1根;8、10ml移液管1根;9、温度计1⽀(测⽔温⽤);10、秒表1块(测转速⽤);11、1000ml量筒1个,量原⽔体积;12、1%FeCL3或AL2(SO4)3溶液⼀瓶;13、酸度计、浊度仪各1台。
三、实验步骤1、测原⽔⽔温、浑浊度(约70度左右)和PH值。
2、⽤1000ml量筒分别量取500ml⽔样置于6个1000ml的烧杯中。
3、⽤移液管分别移取0、1、2、3、4、5ml的混凝剂于搅拌机的加药试管中,混凝剂为1%的AL2(SO4)3溶液或FeCL3溶液。
4、将准备好的⽔样置于搅拌机中,开动机器调整转速,中速(200r/min)运转5min。
5、5min后将搅拌机调快,快速(400r/min)运转,同时将混凝剂加⼊⽔样中(⽤蒸馏⽔将药管中残留药液洗净,⼀同加⼊⽔样中),同时开始计时,快速搅拌30s。
6、30s后,迅速将转速调到中速运转(200r/min),搅拌5min后,再迅速将转速调⾄慢速(100r/min),搅拌10min。
7、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矾花形成的过程,矾花外观、⼤⼩、密实度等并填⼊1.1中。
8、搅拌完成后,停机,将⽔样杯取也,于⼀旁静置15min并观察矾花沉淀过程。
15min后,⽤注射器分别汲取⽔样杯中上清液100ml(够测浊度、PH值即可),置于六个洗净的200ml的烧杯中,测浊度及PH值,并记⼊表1.2中。
表1.1混凝沉淀实验观察记录表1.2实验数据记录表四、注意事项1、取⽔样时,所取⽔样要搅拌均匀,要⼀次量取以尽量减少所取⽔样浓度上的差别。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f2f9877710a6f524ccbf8586.png)
实验一混凝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希望达到下述目的:1. 学会求得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 值,水流速度梯度)的基本方法;2. 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2 实验原理分散在水中的胶体颗粒带有电荷,同时在布朗运动及其表面水化膜作用下,长期处于稳定分散状态,不能用自然沉淀法去除,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1)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ζ电位,实现胶粒“脱稳”,(2)同时也能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从而达到颗粒的凝聚,最终沉淀从水中分离出来。
由于各种原水有很大差别,混凝效果不尽相同,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不仅取决于混凝剂投加量,同时还取决于水的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因素。
3 实验装置与设备3.1 实验装置混凝实验装置主要是六联搅拌机。
搅拌机上装有电机调速设备。
3.2 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1. 混凝试验搅拌仪(MY3000-6) 1台2. 浊度仪(2100N) 1台3. 数显pH计(FE20/EL20) 1台4. 温度计刻度0~100 ºC 1支5. 秒表6. 烧杯250 ml 6个;50ml 6个7. 移液管1,5,10 mL8. 精制硫酸铝Al2(SO4)3·18H2O9. 三氯化铁FeCl3·6H2O10. HCl11. NaOH4 实验步骤混凝实验分为最佳投药量、最佳pH 值、最佳水流速度梯度三部分。
在进行最佳投药量实验时,先选定一种搅拌速度变化方式和pH值,求出最佳投药量。
然后按照最佳投药量求出混凝最佳pH值。
最后根据最佳投药量、最佳pH值,求出最佳的速度梯度,在混凝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药剂可参考下列浓度进行配制:1. Al2(SO4)3·18H2O 浓度10 g L-1;2. FeCl3·6H2O 浓度10 g L-1;3. HCl 10% (v/v);4. NaOH 10% (w/v)。
沉淀实验实验报告
![沉淀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e39373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d.png)
沉淀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一自由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2)掌握颗粒自由沉淀的实验方法;(3)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二、实验原理如果不明白也可以仔细阅读课本p33的内容。
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斯笃克斯)公式。
非絮凝性或弱絮凝性固体颗粒在稀悬浮液中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
由于悬浮固体浓度低,而且颗粒之间不发生聚集,因此在沉降过程中颗粒的形状、粒径和密度都保持不变,互不干扰地各自独立完成匀速沉降过程。
自由沉淀实验一般在沉淀柱里进行,其直径应足够大,一般应使d≥100mm,以免颗粒沉淀受柱壁干扰。
在沉淀柱内,某个沉淀时长t对应着一个颗粒沉速u0 = h / t。
此时颗粒物的总去除效率为e?(1?p0)?1u0?p00udp 式中 e----总沉淀效率;p0----沉速小于u0的颗粒在全部悬浮颗粒中所占的百分数(也就是我们测定的残留率);1-p0----沉速大于或等于u0的颗粒去除百分数;u0----某一指定颗粒的最小沉降速度;u----小于最小沉降速度u0的颗粒沉速。
工程上常用下式计算e?(1?p0)?p?u u0三、实验设备与试剂1. 沉淀用有机玻璃柱,内径d=150mm,高h=1700mm。
工作水深即由柱内液面至取样口的距离。
2. 配水系统一套。
3. 计量水深用标尺、计时用秒表;4. 本实验使用浊度来代替悬浮物的测定。
1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际的实验步骤来写,下面的是参考。
1. 检查沉淀装置连接情况、保证各个阀门完全闭合;各种用具是否齐全。
3. 准备实验用原水。
先将一定量的高岭土和自来水投入到配水箱中,然后启动搅拌装置使分散均匀。
4. 配水箱中水质均匀后,启动水泵,同时打开进水管及沉淀柱底部的放空阀门,适当冲洗管路中的沉淀物。
稍后,关闭放空阀门,进水至刻度线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混凝沉淀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沉淀理论的理解;
2、掌握确定最佳投药量的方法,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3、了解影响混凝条件的相关因数。
二、实验原理
1.混凝作用原理包括三部分:1)压缩双电层作用;2)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
这三种混凝机理在水处理过程中不是各自孤立的现象,而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随不同的药剂种类、投加量和水质条件而发挥作用程度不同,以某一种作用机理为主。
对高分子混凝剂来说,主要以吸附架桥机理为主。
而无机的金属盐混凝剂则三种作用同时存在。
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
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
相反,当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
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
胶体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
2.混凝剂向水中投加的能使水中胶体颗粒脱稳的高价电解质,称之为“混凝剂”。
混凝剂可分为无机盐混凝剂和高分子混凝剂。
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剂有:三氯化铁、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简称PAC)、聚丙烯酰胺等。
本实验使用PAC,它是介于AlCl3和Al(OH)3之间的一种水溶性无机高分子聚合物,化学通式为[Al2(OH)nCl(6-n)]m其中m代表聚合程度,n表示PAC产品的中性程度。
3.投药量单位体积水中投加的混凝剂量称为“投药量”,单位为mg/L。
混凝剂的投加量除与混凝剂品种有关外,还与原水的水质有关。
当投加的混凝剂量过小时,高价电解质对胶体颗粒的电荷斥力改变不大,胶体难以脱稳,混凝效果不明显;当投加的混凝剂量过大时,则高价反离子过多,胶体颗粒会吸附过多的反离子而使胶体改变电性,从而使胶体粒子重新稳定。
因此混凝剂的投加量有一个最佳值,其大小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4.影响混凝作用的因素投药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水温、水的pH值等。
5.浊度仪浊度是表现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
水中含有泥土、粉尘、微细有机物、浮游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等悬浮物和胶体物都可使水中呈现浊度。
浊度仪采用90°散射光原理。
由光源发出的平行光束通过溶液时,一部分被吸收和散射,另一部分透过溶液。
与入射光成90°方向的散射光强
度符合雷莱公式,在入射光恒定条件下,在一定浊度范围内,散射光强度与溶液的混浊度成正比。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水样中微粒的散射光强度来测量水样的浊度。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仪器
(1)浊度仪一台(SGZ-2数显浊度仪,上海悦丰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2)混凝试验搅拌仪(MY3000-6普通型混凝试验搅拌仪,潜江梅宁仪器有限公司)
(3)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
(4)沉淀桶(600mL烧杯)6个;(5) 100mL取样瓶6个;(6)乳胶管或塑料软管(直径5~8mm)15~20cm;(7) 100mL烧杯1个;(8) 100mL量筒1个;
(9) 500mL量筒1个;(10) 10mL 量筒 1个;
2.实验试剂
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原水(制备工作已由实验员完成);自来水
四、实验步骤
1)制备原水:事先用高岭土配制浊度为50 NTU左右的浑水,静沉1天以上,取上清液备用。
(已由实验员完成)
2)用电子天平称取混凝剂(PAC)3g溶于1L自来水中,浓度为3g/L。
3)取600mL原水倒入与搅拌仪配套的沉淀桶中。
共六个沉淀桶。
4)根据原水体积,按照投加量80、120、160、200、300、400mg/L计算加药量,并换算成混凝剂溶液的体积量。
换算后,混凝剂溶液的体积分别为:16、24、32、40、60、80mL。
5)设置搅拌仪程序:
(1)转速400转/分,搅拌1.5 min ;(2)转速150转/分,继续搅拌5 min;
(3)转速60 转/分,继续搅拌5 min;(4)转速0转/分钟,沉淀15min 6)用量筒量取步骤(3)计算的混凝剂量,快速加入沉淀桶中。
贴好标签,将六个沉淀桶放置在搅拌仪上。
7)开启搅拌仪,按照设定程序运行。
(注意观察各个沉淀桶的絮凝沉淀情况)
8)程序结束后,打开沉淀桶的小阀门,取每个沉淀桶中上清液50~100mL于清洗好的试管中。
9)用浊度仪测定上清液浊度并进行记录(速度要快;使用前要调零;待浊度仪示数较稳定时读数)五、实验结果记录及处理
表.不同加药量溶液的浊度
加药量
80 120 160 200 300 400
mg/L
16 24 32 40 60 80
PAC溶液
体积/mL
浊度/NTU 8.23 3.30 2.20 2.43 4.70 110.00
以投药量为横坐标,上清液浊度为纵坐标绘制不同混凝剂混凝沉淀图,从图中求出最低浊度时混凝的投加量。
图.不同混凝剂混凝沉淀图
从以上作图结果可以看出,以四次方的多项式拟合效果较好(R2=1),当溶液的浊度达到最低点时对应的投药量约为255mg/L,即该原水的最佳投药量为255mg/L。
六、结果与讨论
1.实验时,在搅拌过程中发现不同沉淀桶中呈现的颜色深浅不一,形成的絮状颗粒大小也不同。
这说明,不同加药量会对混凝效果产生不同影响。
2.实验中,600mL原水未用量筒进行量取,而是直接根据沉淀桶上的刻度进行添加。
沉淀桶上的刻度相对不精确,对实验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测定上清液的浊度时,发现若是测定速度较慢,不同溶液的沉淀时间就不平行。
较晚测定的溶液沉淀时间较长,这对实验结果的准确度也会造成影响。
4.测定浊度时发现浊度仪的示数不稳定,波动较大。
造成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静置沉淀的时间不够长,溶液中的颗粒还处于较为剧烈的运动状态,这样测得光源被散射的散射光强度就会有较大变化,导致浊度仪示数不稳定。
5.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时,发现可以使用不同次幂的多项式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
本实验用四次幂或五次幂的多项式进行拟合时,R2都等于1。
而用三次幂的多项式进行拟合的R2则等于0.9999。
根据观察拟合曲线的情况,选择以四次幂多项式拟合。
最佳投药量是根据曲线进行估计的,并未进行精确地计算。
这样得出的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六、思考题
1.选择混凝剂种类及确定其投加量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混凝剂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胶体和细微悬浮物的性质和浓度。
如水中污染物主要呈胶体状态且电位较高则营先投加无机混凝剂使其脱稳凝聚;如絮体细小,还需投加高分子混凝剂或配合使用活性硅酸等助凝剂。
同时,用于水处理的混凝剂要求混凝效果好,对人类健康无害,价廉易得,使用方便。
对于混凝剂投加量的确定,主要考虑水中微粒种类、性质和浓度以及混凝剂品种、投加方式、介质条件等。
对任何废水的混凝处理,都存在最佳混凝剂和最佳投药量的问题,应通过试验确定。
2.混凝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取原水时要搅拌均匀,要一次量取以尽量减少所取原水浓度上的差别。
2)混凝包括混合与凝聚,混合过程(即混凝剂刚加入水中的混合过程)要求快速避免因时间间隔较长各水样加药后反应时间长短相差太大而导致混凝效果悬殊。
之后则要不断减慢速度,使脱稳胶体粒子相互凝聚。
混合过程大约要在1~2分钟内完成,而凝聚过程则大约需要20~30分钟,沉淀过程则大约需要1个小时。
试验室烧杯试验可适当缩短试验时间。
3)混凝过程要保持搅拌仪不被人为扰动,防止对混凝结果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