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沉淀实验

合集下载

污水絮凝处理实验

污水絮凝处理实验

污水絮凝处理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污水絮凝处理技术,通过添加絮凝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会萃成较大的絮凝体,以便于后续的沉淀和过滤处理,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二、实验原理污水絮凝处理是利用絮凝剂与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絮体,使其会萃成较大的颗粒,便于后续处理。

常用的絮凝剂有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

无机絮凝剂主要是金属盐类,如铝盐、铁盐等;有机絮凝剂主要是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絮凝剂、试管、移液管、搅拌器、离心机等。

2. 取一定量的污水样品,并进行初步处理,如去除大颗粒杂质。

3. 将处理后的污水样品均匀分装到若干试管中。

4. 在每一个试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絮凝剂,并进行充分混合。

5. 将试管放置在搅拌器中,以一定的速度搅拌一段时间。

6. 住手搅拌后,观察试管中絮凝体的形成情况,并记录下来。

7. 将试管放入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处理,使絮凝体沉淀到底部。

8. 取出离心后的试管,观察沉淀的颜色、形态等,并记录下来。

9. 对离心后的上清液进行浊度测定,以评价絮凝效果。

10.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所得到的数据,可以绘制出不同絮凝剂浓度与絮凝效果的关系曲线图。

通过分析图形,可以得出最佳絮凝剂浓度,以及絮凝效果与浓度的关系。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絮凝剂和污水样品。

2. 实验前要准确称量絮凝剂,避免过量或者不足。

3.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试管内的温度和搅拌速度一致,以减少实验误差。

4.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避免交叉污染。

5. 实验结果应进行多次重复实验,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六、实验拓展1.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絮凝剂,比较其絮凝效果的差异。

2. 可以研究不同污水样品的絮凝特性,比较其对絮凝剂的响应情况。

3. 可以探索不同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如温度、pH值等。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了解污水絮凝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为实际污水处理工程提供参考和指导。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混凝沉淀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水处理方式,可以将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等杂质去除,从而使水质得到改善。

本文就混凝沉淀实验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实验原理混凝沉淀实验的原理是利用混凝剂与悬浮物或有机物形成絮凝体,然后通过沉淀或过滤的方式将其去除。

混凝剂一般是一些带正电荷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酰胺、聚电解质等,它们能够吸附水中的负离子和颗粒物,并与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大量的絮凝体。

随着絮凝体的增大,它们的密度也会逐渐增大,最终形成一个沉淀层,从而使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得到去除。

二、实验步骤1、制备混凝剂溶液:取一定量的聚丙烯酰胺、硫酸铝钾等混凝剂,依次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搅拌至均匀即可。

2、制备原水:取适量的自来水或污水,在室温下搅拌均匀。

3、加入混凝剂溶液:将混凝剂溶液缓慢加入原水中,同时用玻璃杆轻轻搅拌,使混凝剂和水充分混合。

4、沉淀:等待一段时间,观察水中的悬浮物是否得到沉淀。

如果饱和度较高,可以加入一些碳酸钠调节pH值,促进沉淀的形成。

5、过滤:对于无法沉淀的悬浮物或有机物,可以通过过滤的方式进行去除。

选取一定的滤纸或过滤膜,在上面放置漏斗,将水过滤出去即可。

三、实验注意事项1、混凝剂的种类和用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节,避免浪费和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2、加入混凝剂时,应缓慢加入,并注意搅拌均匀,以充分发挥其混凝效果。

3、沉淀时,应注意观察沉淀的形成情况,及时调整pH值,促进沉淀的形成。

4、过滤时,选择合适的滤纸或过滤膜,避免粘附和遗漏。

5、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洗实验仪器和工具,以避免留下污染物和影响下次实验。

四、实验结果混凝沉淀实验的结果主要体现在沉淀效果和悬浮物或有机物去除率上,通常采用浊度或残留物质含量等指标进行评价。

沉淀效果越好,悬浮物或有机物去除率也越高,说明混凝沉淀实验的效果越好。

五、实验应用混凝沉淀实验广泛应用于各类水处理工艺中,如自来水厂、废水处理厂、地下水处理等。

它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降低水中的浊度、COD、BOD等污染指标,从而保障水质安全和环境健康。

实验1 絮凝实验室试验

实验1  絮凝实验室试验

实验1 絮凝剂实验室试验
1.方法提要:向待处理的污泥中投加一定量的絮凝剂,进行反
应、静止,测定沉淀容积比和上液透光率,评价絮凝剂的性能。

2.仪器和设备
2.110ml刻度移液管或10ml注射器
2.2250ml烧杯、250ml量筒
2.3计时器(秒表)
3.絮凝剂溶液的配制:浓度1‰配制
称取样本药剂0.1000g和量取100mL水于烧杯中,在常温下用磁力搅拌器溶解,搅拌时间40min。

4.操作步骤
4.1 取200mL污泥加入250mL烧杯中。

4.2 向烧杯中加入定量样本药液,放在磁力搅拌器上快速(定速)搅拌2min,慢速(定速)搅拌4min,然后倒入250mL量筒,静置沉淀10~20min时,计算沉淀容积比,同时取定量上液测定其透光率(测平行双样,取平均值)。

絮凝沉淀实验报告

絮凝沉淀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絮凝沉淀实验报告篇一: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报告颗粒自由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过实验学习掌握颗粒自由沉淀的试验方法。

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淀的规律,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时间-沉淀率(t-e)、沉速-沉淀率(u-e)和ct/co~u 的关系曲线。

二、实验原理沉淀是指从液体中借重力作用去除固体颗粒的一种过程。

根据液体中固体物质的浓度和性质,可将沉淀过程分为自由沉淀、沉淀絮凝、成层沉淀和压缩沉淀等4类。

本实验是研究探讨污水中非絮凝性固体颗粒自由沉淀的规律。

实验用沉淀管进行。

设水深为h,在t时间内能沉到深度h颗粒的沉淀速度vh/t。

根据给定的时间to计算出颗粒的沉速uo。

凡是沉淀速度等于或大于u0的颗粒在t0时就可以全部去除。

设原水中悬浮物浓度为co则沉淀率=(co-ct)/c03100%在时间t时能沉到深度h颗粒的沉淀速度u:u=(h310)/(t360)(mm/s)式中:c0——原水中所含悬浮物浓度,mg/lc1————经t时间后,污水中残存的悬浮物浓度,mg/l;h——取样口高度cm;t——取样时间,min。

三、实验步骤1、做好悬浮固体测定的准备工作。

将中速定量滤纸选好,放入托盘,调烘箱至105±1℃,将托盘放入105℃的烘箱烘45min,取出后放入干燥器冷却30min,在1/10000天平上称重,以备过滤时用。

2、开沉淀管的阀门将软化淤泥和水注入沉淀管中曝气搅拌均匀。

3、时用100ml容量瓶取水样100ml(测得悬浮物浓度为c0)记下取样口高度,开动秒表。

开始记录沉淀时间。

4、时间为5、10、15、20、30、40、60min时,在同一取样口分别取100ml水样,测其悬浮物浓度为(ct)。

5、一次取样应先排出取样口中的积水,减少误差,在取样前和取样后必须测量沉淀管中液面至取样口的高度,计算时采用二者的平均值。

6、已称好的滤纸取出放在玻璃漏斗中,过滤水样,并用蒸馏水冲净,使滤纸上得到全部悬浮性固体,最后将带有滤渣的滤纸移入烘箱,重复实验步骤(1)的工作。

废水絮凝沉降实验

废水絮凝沉降实验

废水絮凝沉降实验一、实验目的1. 实验本实验,选择最佳凝剂的类型。

2. 学会确定某水样的最佳混凝剂条件(包括最佳投药剂量、最最佳pH值)的方法。

3. 加深对混凝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水中的胶体颗粒均带负电,胶粒间的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和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等三种因素使胶粒不能相互聚结而长期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三者中的静电斥力影响最大。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电荷,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电位降低,静电斥力减少。

此时,布朗运动由稳定因素转变为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料的吸附凝聚。

同时,由于双电层状态的存在而产生的水化膜,也会因投加混凝剂降低电位,而使水化作用减弱。

混凝剂水解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作用,即使电位没有降低或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胶粒,也能形成絮凝体。

消除或降低胶体颗料稳定因素的过程叫做脱稳。

胶稳后的脱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欲称矾花。

直径较大且较密实的矾花容易下沉。

自投混凝剂直至较形成矾花的过程叫混凝。

混凝过程中,不仅受水温、投加剂的量和水中胶体颗粒浓度的影响,还受水中的pH值的影响。

如pH值过低(小于4),则所投混凝剂的水解受到限制,其主要产物中没有足够的羟基(OH)进行桥联作用,也就不容易生成高分子物质,絮凝作用较差。

如果pH值高(大于9时),它又会出现溶解,生成带电荷的络合离子,不能很好地发挥混凝作用。

另外,混凝过程中的水力条件对絮凝体的形成影响极大,整个混凝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混合和反应。

混合阶段要求使药迅速而均匀的扩散到全部水中,以创造良好的水解和聚合条件,因此,混合要求快速而剧烈搅拌,在几秒钟内完成;而反应阶段则要求混凝剂的微粒通过絮凝形成大的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絮凝体,因此,搅拌强度或水流速度随絮凝体的结大而逐渐降低,以免大的絮凝体被打碎。

本实验水流速度及搅拌速度已确定,可不考虑水力条件的影响。

水厂絮凝沉淀实验报告(3篇)

水厂絮凝沉淀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水厂絮凝沉淀工艺的基本原理,掌握絮凝沉淀实验的操作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不同絮凝剂对水中悬浮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为实际水厂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絮凝沉淀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方法,通过向水中投加絮凝剂,使悬浮物颗粒相互碰撞、聚集,形成较大的絮体,从而加快沉降速度,达到去除水中悬浮物的目的。

实验中主要研究絮凝剂投加量、pH值、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絮凝沉淀效果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自来水、硫酸铝、硫酸铁、氢氧化钠、pH试纸、搅拌器、烧杯、漏斗、滤纸、电子秤等。

2. 实验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秒表、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用水:取一定量的自来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实验所需范围。

2. 确定实验参数:根据实验目的,设置不同的絮凝剂投加量、pH值、搅拌速度等实验参数。

3. 投加絮凝剂:向实验用水中投加适量的絮凝剂,充分搅拌,使絮凝剂与悬浮物充分接触。

4. 沉淀:将搅拌后的混合液静置沉淀,观察沉淀情况。

5. 取样:在沉淀后,取上层清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悬浮物浓度。

6.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各参数及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絮凝剂投加量对絮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絮凝剂投加量的增加,悬浮物去除率逐渐提高,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去除率提高幅度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絮凝剂投加量过多,会导致絮体过大,沉降速度过快,部分絮体在沉降过程中破碎,降低去除率。

2. pH值对絮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pH值范围内,随着pH值的升高,悬浮物去除率逐渐提高。

这是因为pH值对絮凝剂的水解反应有显著影响,合适的pH值有利于絮凝剂水解,提高絮凝效果。

3. 搅拌速度对絮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搅拌速度的提高,悬浮物去除率逐渐提高。

这是因为搅拌速度越快,絮凝剂与悬浮物接触越充分,有利于絮凝反应进行。

絮凝剂沉降实验

絮凝剂沉降实验

絮凝剂沉降实验
一﹑实验目的
浓缩池溢流样在相同时间内加絮凝剂与自由沉降的时间;
二、实验器材
溢流样、量筒、电子秤、计时器、塑料桶(5L);
三、实验药剂
聚丙烯酰胺(分子量1200万以上);
四、实验步骤
1、取干排旋流器溢流样于5L塑料桶中,搅拌、混匀;
2、分别取溢流样放入1000ml量筒中,按取样顺序编为为1#、2#、3#;
3、将1#、2#、3#样品同时放置在试验台上;
4、将配制好的3‰聚丙烯酰胺溶液(将称好的3g聚丙烯酰胺加入1000ml水中,搅拌均匀)分别加入1#、2#试样,3#试样不变;
5、分别在5分钟、10分钟、15分钟观察1#、2#、3#试样的沉降数值;
五、实验结果
1
2
3
1#、2#样品在5 min 沉淀高度为80 mm,随着时间的增加数值不变,已完全沉淀;3#样品在5min沉淀高度为40 mm,在15min后3#样品沉降物高度为70mm,接近于完全沉淀;
六、现场运行建议
山东的絮凝剂厂家取溢流样品带走,至今没有给出答复;汉冶没有做现在实验;焦作亿生做现场实验,并同意现场使用絮凝剂,来进行工业试验。

经工业试验,焦作亿生公司聚丙烯酰胺沉降效果可以满足现生产要求,建议使用此厂家产品。

实验三 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三  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三 混凝沉淀实验混凝沉淀实验是给水处理的基础实验之一,被广泛地用于科研.教学和生产中。

通过混凝沉淀实验,不仅可以选择投加药剂种类.数量,还可以确定其他混凝最佳条件。

一 原理: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是使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去处的。

清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做脱稳。

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

直径较大且较密实的矾花容易下沉。

自投加混凝剂[342)(SO Al ]直至形成较大矾花的过程叫混凝。

从胶体颗粒变成较大的矾花是一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可划分为混合反应两个阶段,混合阶段要求浑水和混凝剂快速均匀混合,一般来说,该阶段只能产生用眼睛难以看见的微絮凝体;反应阶段则要求将微絮凝体形成较密实的大粒径矾花。

(配药)1、配1%的342)(SO Al 溶液.2、如果取10mg/l 的342)(SO Al100ml 烧杯中称取10mg 342)(SO Al =用移液管移取1ml 的1%342)(SO Al 溶液.二. 实验目的1.了解混凝的现象和过程,混合及反应的作用。

2.确定水样的混凝剂最佳投量及pH 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三.仪器设备及药品混凝搅拌机一台,浊度仪一台,酸度/离子计一台,电子调速搅拌机一台,秒表(平表也可)一块,温度计,1000ml 烧杯,100ml 烧杯,移液管,吸耳球,1000ml 量筒,混凝剂(硫酸铝或碱式氯化铝),氢氧化钠,盐酸等。

四.实验组织实验分6小组,每组6人。

五.实验步骤1. 熟悉搅拌机操作步骤,选择适宜的混合搅拌转速(300转/分),混合时间30秒,反应搅拌转速100转/分,反应时间10分钟,慢速搅拌转速50转/分,反应时间10分钟。

2. 测定水样的温度,浊度及pH 值,将水样分为3桶,每2组用一桶,除1,2组外,其他四组分别用NaOH 或HCl 对水样的pH 进行调整(pH 约等于10,5.5,8.5)并记录调整后的pH 值。

机械絮凝的原理和应用实验

机械絮凝的原理和应用实验

机械絮凝的原理和应用实验1. 引言机械絮凝是一种常用于水处理中的物理净化方法。

通过机械力作用将水中的悬浮颗粒聚集并沉淀,从而实现对水质的改善。

本文将介绍机械絮凝的原理和应用实验。

2. 机械絮凝的原理机械絮凝的原理基于两个重要的现象:流变性与沉降速度。

流变性指的是颗粒悬浮液中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通过机械力的作用可以降低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使颗粒更容易聚集。

沉降速度是指颗粒在水中沉降的速度,颗粒的沉降速度受到颗粒大小、密度以及水体中的流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3. 机械絮凝的应用实验机械絮凝在水处理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机械絮凝应用的几个典型实验:3.1 混合液体初步实验在此实验中,将待处理的悬浮液与絮凝剂混合,通过机械搅拌将颗粒聚集。

实验步骤: - 准备待处理的悬浮液和絮凝剂。

- 将待处理的悬浮液和絮凝剂混合,注意控制混合时间和搅拌速度。

- 观察颗粒的聚集情况和沉降速度。

实验结果:通过混合液体初步实验,可以观察到颗粒的聚集情况和沉降速度的改变。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调整实际应用中的操作参数。

3.2 沉降速度测量实验在此实验中,通过测量颗粒在不同条件下的沉降速度来评估机械絮凝的效果。

实验步骤: - 准备不同浓度的悬浮液,标记每个试样的浓度。

- 将各个试样分别置于测量设备中,观察颗粒的沉降过程,并记录时间。

- 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各个试样的沉降速度。

实验结果:通过沉降速度测量实验,可以评估不同条件下机械絮凝的效果。

实验结果可以作为调整机械絮凝操作参数的依据。

3.3 澄清效果评估实验在此实验中,通过比较处理前后水样的澄清度来评估机械絮凝的效果。

实验步骤: - 准备多组水样,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其余组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絮凝剂。

- 经过一定时间的混合和沉降后,分别取出各组水样,使用浑浊度计或理化指标测试设备测量其澄清度。

- 比较各组水样的澄清度,并评估机械絮凝的效果。

实验结果:通过澄清效果评估实验,可以直观地了解添加不同浓度的絮凝剂对水样的澄清效果。

絮凝沉淀实验

絮凝沉淀实验

实验五 絮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絮凝沉淀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絮凝实验的方法,并能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淀静沉曲线。

二、实验原理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50~500mg/L 范围的颗粒沉淀属于絮凝沉淀,如给水工程中混凝沉淀,污水处理中初沉池内的悬浮物沉淀均属于此类型。

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互相碰撞,凝聚变大,沉速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速实际上是变化的。

我们所说的絮凝沉底颗粒沉速,是指颗粒沉速平均速度。

在平流沉淀池中,颗粒沉淀轨迹是一曲线,而不同于自由沉淀的直线运动。

在沉淀池内颗粒去除率不仅与颗粒沉速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

因此沉淀柱不仅要考虑器壁对悬浮物沉淀的影响,还要考虑柱高对沉淀效率的影响。

静沉中絮凝沉淀颗粒去除率的计算基本思想与自由沉淀一致,但方法有所不同。

自由沉淀采用累计曲线计算法,而絮凝沉淀采用的是纵深分析法,T 时间内颗粒去除率按下式计算:η=ηT +01H H (η1+T -ηT )+0•H H (η2+T -η1+T )+……+0nH H (ηnT +-η1-n )去除率同分散颗粒一样,也分成两部分。

(1)全部被去除的颗粒 (2)部分被去除的颗粒三、实验设备(1)有机玻璃沉淀柱(2)配水及投配系统:钢板水池,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

(3)定时钟、烧杯、移液管、瓷盘等。

(4)悬浮物定量分析所需设备及用具,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抽滤装置,定量滤纸等。

(5)水样:城市污水、支个污水、造纸污水或人工配制水样等。

四、实验步骤(1)将预测水样倒入水池进行搅拌,待搅匀后取样测定远水悬浮物浓度SS 值。

(2)放掉柱内存水后,关闭放空管阀门,打开沉淀柱上水罐阀门。

(3)开启水泵,打开水泵的上水阀门和各沉淀柱上水管阀门。

(4)依次向1~5沉淀柱内进水,当水位达到溢流孔时,关闭进水阀门,同时记录沉淀时间。

沉底时间分别为5、10、20、40、60 min 。

絮凝剂实验报告

絮凝剂实验报告

絮凝剂实验报告绪论絮凝剂是一种常用于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的化学物质,其主要作用是将悬浮在水中的微小颗粒物质聚集成较大的团块,以便于沉淀或过滤。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条件下絮凝剂的效果,并探究其最佳使用条件。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所需材料包括: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悬浮物质(如黏土颗粒、悬浮液等)、试管、移液管、显微镜等。

2. 实验步骤(1)准备不同浓度的絮凝剂溶液,如0.1%、0.5%、1%等。

(2)取一定量的悬浮物质,加入试管中。

(3)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絮凝剂溶液,混合均匀。

(4)观察悬浮物质的沉降情况,并记录下时间和形态。

(5)使用显微镜观察悬浮物质的颗粒大小和形态。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添加絮凝剂后,悬浮物质的沉降速度明显加快,颗粒团块也变得更大。

不同浓度的絮凝剂对悬浮物质的絮凝效果有所差异,浓度较低时,絮凝剂的作用较弱,颗粒团块较小,沉降速度较慢;而浓度较高时,絮凝剂的作用较强,颗粒团块较大,沉降速度较快。

因此,选择合适的絮凝剂浓度对于水处理的效果至关重要。

此外,根据实验结果还可以得出结论,絮凝剂的作用效果与悬浮物质的性质有关。

例如,黏土颗粒在添加絮凝剂后往往能够形成较大的团块,而悬浮液中的颗粒则较难聚集成团块。

这可能是由于黏土颗粒表面带有电荷,易于与絮凝剂发生反应,而悬浮液中的颗粒表面电荷较小,难以与絮凝剂发生作用。

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絮凝剂对悬浮物质的絮凝效果,得出了以下结论:1. 絮凝剂的浓度对絮凝效果有明显影响,浓度越高,絮凝效果越好。

2. 不同类型的悬浮物质对絮凝剂的反应不同,一些颗粒易于聚集成团块,而一些颗粒则较难聚集。

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本实验仅考察了絮凝剂对悬浮物质的絮凝效果,未涉及具体的水处理实际应用。

在进一步研究中,可以考虑添加其他辅助剂,如pH调节剂、表面活性剂等,以模拟实际水处理过程中的复杂条件。

此外,可以通过测定悬浮物质的浓度和絮凝剂的投加量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佳的投加量,以提高絮凝效果。

水处理实验-混凝

水处理实验-混凝

水处理实验设计—污水的混凝处理实验一、实验目的为了深入了解絮凝理论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和进一步掌握絮凝剂的特性,针对污染水体进行絮凝沉淀处理实验,观察絮凝沉淀过程并探讨絮凝剂在水处理过程中的最佳添加量。

二、实验要求1、要求认识几种絮凝剂,掌握其配制方法。

2、观察水处理过程中的絮凝现象,从而加深对絮凝理论的理解。

3、认识絮凝理论对污染水处理的重要意义。

三、实验原理所谓絮凝剂或者混凝剂是指:凡是能使水溶液中的溶质、胶体或者悬浮物颗粒产生絮状沉淀的水处理剂。

天然水或工业污水水中除了含有泥砂、颗粒很细的尘土、腐殖质、淀粉、纤维素、细菌、藻类等微生物。

这些杂质与水形成溶胶状态的胶体微粒,由于布朗运动和静电排斥力而呈现沉降稳定性和聚合稳定性,通常不能利用重力自然沉降的方法除去,必须加入絮凝剂以破坏溶胶的稳定性,使细小的胶体微粒凝聚再絮凝成较大的颗粒而沉淀。

絮凝机理一般有三种:(1)电解质对双电层的作用(图1)水中的悬浮物或固体微粒通常呈胶体状态分布,它们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可吸附液体中的正离子或负离子或极性分子,使固液两相界面上的电荷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电位差。

加入电解质,使固体颗粒的表面形成的双电层有效厚度减少,使范德华引力占优势而达到彼此吸引,最后达到凝聚。

(2)吸附架桥作用机理(图2)当加入少量高分子电解质时,由于胶粒对高分子物质有强烈的吸附作用,高分子长链一端吸附在一个胶粒表面上,另一端又被其他胶粒吸附,形成一个高分子链状物。

高分子长链像各胶粒间的桥梁,将胶粒联结在一起形成絮凝体,最终沉降。

(3)沉淀物卷扫作用机理(图3)当水中加入较多的铝盐或铁盐等药剂后,在水中形成高聚合度的氢氧化物,可以吸附卷带水中胶粒而沉淀。

图1 固体微粒的双电层结构图2 高分子聚合物的吸附架桥作用图3沉淀物卷扫作用机理本次实验选择铝系絮凝剂(硫酸铝Al 2(SO 4)3)。

铝离子在水溶液中首先形成水合离子,也可以视为水分子作配位体的络合离子,通过水合离子的酸性离解即水解作用生成氢氧化物或羟基络离子。

絮凝实验报告

絮凝实验报告

絮凝实验报告絮凝实验报告一、引言在水处理过程中,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浑浊物质是常见的问题,它们不仅影响水的质量,还会对水处理设备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浑浊物质是非常重要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絮凝剂对水中悬浮物质的去除效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包括:自来水、絮凝剂(聚合氯化铝)、试管、滴管、计时器等。

2. 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自来水倒入试管中,作为实验样品。

(2)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絮凝剂。

(3)用滴管轻轻搅拌试管中的液体,使絮凝剂充分与水中的悬浮物质接触。

(4)记录下加入絮凝剂后的时间,并观察水中悬浮物质的变化。

(5)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多次实验。

三、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1. 加入絮凝剂后,水中的悬浮物质逐渐凝聚成较大的颗粒。

2. 随着时间的推移,凝聚的颗粒逐渐沉淀到试管底部。

3. 在一定时间内,随着絮凝剂的加入量增加,凝聚物质的沉淀速度加快。

四、实验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絮凝剂具有促进悬浮物质凝聚和沉淀的作用。

絮凝剂中的聚合氯化铝能够与水中的悬浮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较大的颗粒,从而使悬浮物质更容易沉淀。

2. 絮凝剂的加入量会影响凝聚物质的沉淀速度。

加入较多的絮凝剂能够增加凝聚物质的数量,从而加快沉淀速度。

但是,过量的絮凝剂可能会导致剩余絮凝剂残留在水中,影响水的质量。

3. 絮凝剂的作用时间也会影响凝聚物质的沉淀效果。

在一定时间内,凝聚物质的沉淀速度会逐渐增加,但是超过一定时间后,沉淀速度将趋于稳定。

五、实验改进为了进一步提高絮凝剂的效果,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改进措施:1. 对絮凝剂的种类和加入量进行进一步研究,找到最佳的絮凝剂使用方法。

2. 在实验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絮凝剂,观察其对悬浮物质的去除效果。

3. 结合其他水处理方法,如过滤和沉淀等,进一步提高水的净化效果。

絮凝沉淀

絮凝沉淀

4.2絮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絮凝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絮凝实验的方法,并能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淀沉淀曲线。

二、实验原理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50—500mg/L范围的颗粒沉淀属于絮凝沉淀,如给水工程中混凝沉淀,污水处理中初沉池内的悬浮物沉淀均属此类型。

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凝聚变大,沉速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速实际上是变化的。

我们所说的絮凝沉淀颗粒沉速,是指颗粒沉淀平均速度。

在平流沉淀池中,颗粒沉淀轨迹是一曲线,而不同于自由沉淀的直线运动。

在沉淀池内颗粒去除率不仅与颗粒沉速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

因此沉淀柱不仅要考虑器壁对悬浮物沉淀的影响,还要考虑柱高对沉淀效率的影响。

静沉中絮凝沉淀颗粒去除率的计算采用的是纵深分析法,颗粒去除率按下式计算:''''''121 000()()......() T T T T T T n T nH H HH H Hηηηηηηηη++++-=+-+-++-去除率同分散颗粒一样,分成两部分:全部被去除的颗粒和部分被去除的颗粒。

三、实验设备及用具1.有机玻璃沉淀柱:D ≥100mm,高H=1.5m,沿不同高度设有取样口。

管最上为溢流孔,管下为进水孔,共4套。

2.配水及投配系统:钢板水吃,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

3.定时钟、烧杯、20ml比色管、瓷盘等。

4.悬浮物定量分析所需设备及用具:有万公之一天平,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抽虑装置、定量滤纸等。

5.水样:珠江水6.絮凝剂:硫酸铝、硫酸亚铁7.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四、实验步骤:1、取珠江水做水样,实验前取水50L。

2、将欲测水样倒入水池,用小烧杯去少量水样,投加絮凝剂至产生絮花状沉淀,按比例往水池中加入絮凝剂,并进行搅拌,待搅拌均匀后,用比色管取20ml,此即搅匀后的原污水,可测量其SS值。

测量方法:取20ml水样后,用抽滤机抽滤,用少量清水将量筒清洗2-3次,将洗涤后的水同时进行抽滤,待抽滤完成后取出滤纸,用瓷盘盛放,与下面实验完成后,一起烘干沉重,并记录下重量W23、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准确称取21张滤纸(1张用于测量原水SS值,20张分别测定各沉淀时间下的SS值)记录下各滤纸的净重W1,并标明标号。

絮凝沉淀实验水处理实验技术实验

絮凝沉淀实验水处理实验技术实验

实验安排:环境08—1、2、3共88人分为2大组每组44人。

每大组分为2小组人。

第一大组的第一小组:星期二(2011、11、8)上午10:30到C107实验室。

第二小组:星期二(2011、11、8)上午12:00到C107实验室。

第二大组的第一小组:星期二(2011、11、8)下午15:30到C107实验室。

第二小组:星期二(2011、11、8)下午17:00到C107实验室。

絮凝沉淀实验水处理实验技术实验1.1实验目的:1、加深对絮凝沉淀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絮凝沉淀实验的方法,绘制絮凝沉淀静沉曲线。

1.2 实验原理水处理工艺中的许多沉淀都属于絮凝沉淀。

絮凝颗粒的沉淀轨迹是一条曲线,且难以用数学方法表达,因此要用实验来确定必要的设计参数。

絮凝沉淀的实验中沉速与水深有关,因此需要使用具有多个取样口的沉淀柱来进行沉淀性能测定。

在不同的沉淀时间,从不同水深取出水样,测出悬浮物浓度,计算悬浮物去除率。

将这些去除率绘于相应的深度与时间的坐标上。

再绘出等去除率曲线。

最后借助于这些等去除率曲线,计算对应于某深度和停留时间的悬浮物去除率。

1.3 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及材料1. 有机玻璃絮凝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柱、配水及投配系统;2. 浊度仪;3. 玻璃烧杯、玻璃棒、废液杯、滤纸等;4. 人工配水样。

1.4 实验步骤1. 将配好的水样倒入水池内,开启机械搅拌,待水池内水质均匀后,从池内取样,测定水样初始浊度,记为C0。

2. 开启沉淀柱进水阀门,关闭出水阀门,开启水泵,向沉淀柱进水,当水上升到溢流口时,关闭进水阀门和水泵,同时开始计时。

3. 计时开始后,分别在20、40、60、80、120分钟当达到各柱的沉淀时间时,在该柱各采样口同时取样,并测定水样悬浮物浓度。

1.5 实验记录;日期水样初始悬浮物浓度SS0(mg/L)(mg/L)1.6、注意事项:1.向沉淀柱进水时,速度要适中,既要防止悬浮物由于进水速度过慢而絮凝沉淀;又要防止由于进水速度过快,沉淀开始后柱内还存在紊流,影响沉淀效果。

污水絮凝处理实验

污水絮凝处理实验

污水絮凝处理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污水絮凝处理的方法,通过对污水中悬浮颗粒的絮凝作用,使其形成较大颗粒并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污水絮凝处理是利用絮凝剂与污水中的悬浮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从而使其沉淀或者浮起,以便于后续的处理。

常用的絮凝剂有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如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等。

絮凝剂的选择应根据污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来确定。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和材料:实验室玻璃仪器、污水样品、絮凝剂、搅拌器等。

2. 取一定量的污水样品,将其倒入实验容器中。

3.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絮凝剂,并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污水中。

4. 启动搅拌器,使絮凝剂充分与污水混合,并促使絮凝体形成。

5. 观察絮凝体的形成情况,记录下时间和絮凝体的颗粒大小。

6. 住手搅拌器,静置一段时间,观察絮凝体的沉淀情况。

7. 根据实验结果,评价不同絮凝剂对污水絮凝处理效果的优劣。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如污水样品的初始浊度、絮凝剂的投加量、絮凝体的形成时间、絮凝体的颗粒大小等。

将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不同絮凝剂的处理效果,找出最佳的絮凝剂和投加量。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不同絮凝剂的处理效果。

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图表展示,以便更直观地比较不同絮凝剂的优劣。

讨论实验结果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的方法,进一步提出对污水絮凝处理的改进建议。

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条件下,某种絮凝剂在特定投加量下对污水的絮凝处理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净化水质。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接触到有害物质。

2. 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絮凝剂的投加量,避免过量使用。

3. 实验设备和容器要保持清洁,避免杂质的干扰。

4. 实验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关键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为污水絮凝处理实验的标准格式文本,希翼对您有所匡助。

絮凝沉淀

絮凝沉淀
3. 取上清液时,要在相同的条件下取。
六.思考题
1.简述影响混凝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 2.为什么投药量大时,混凝效果不一
定好? 3. 希望今后通过课外阅读和参观了解 工业实际混凝沉淀装置的运行情况。
DN40


回 流
降 塔


低位水箱
水泵
溢 流
沉降塔




DN15


四、实验方法与操作
1、检查实验流程; 2、准备预测水样;
3、开启搅拌装置,搅拌水样; 4、待水样搅匀后取样测定原水悬浮物浓度SS0值; 5、关闭回流阀,同时打开沉淀柱总进水阀和各柱
进水阀,调节开度,保证以相同的速度向1~4沉淀 柱内进水;

2-5
3-1
3
80

3-5
4-1
4
120

水样初始悬浮物浓度SS0(mg/L):
mg/L (平均值)
取样点有效水深 m
表2 各取样点悬浮物去除率值E
1
2
3
4
20
50
80
120
0.35
0.70
1.05
1.40
1.75
1、以沉淀时间t为横坐标,以去除率E为纵 坐标,绘制不同有效水深的E~t关系曲线
表2 最佳pH值实验记录表
原水浊度
原水温度
混凝剂
混凝剂投加量
水样编号 1






HCl投加量 4

NaOH投 加量


水样pH值
矾花形成 时间
剩余浊度

实验3絮凝沉淀实验

实验3絮凝沉淀实验
H(m) H1 H2 H3 H4
η1-1 η1-2 η1-3 η1-4
20
η2-1 η2-2 η2-3 η2-4
40
η3-1 η3-2 η3-3 η3-4
60
η4-1 η4-2 η4-3 η4-4
80
η5-1 η5-2 η5-3 η5-4
120 t(min)
3)用内插法,绘出去除率曲线。 用内插法,绘出去除率曲线。 4)选择某一有效水深H,过H做x轴平行线,与各去除率线相交, 选择某一有效水深H 轴平行线,与各去除率线相交, 再根据公式计算不同沉淀时间的总去除率。 再根据公式计算不同沉淀时间的总去除率。 5)以沉淀时间t为横坐标,η为纵坐标,绘制不同有效水深H的 以沉淀时间t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绘制不同有效水深H η~t关系曲线。 ~t关系曲线 关系曲线。
1.4 实验步骤
1. 将配好的水样倒入水池内,开启机械搅拌,待水 将配好的水样倒入水池内,开启机械搅拌, 池内水质均匀后,从池内取样, 池内水质均匀后,从池内取样,测定水样初始浊 记为C 度,记为C0。 2. 开启沉淀柱进水阀门,关闭出水阀门,开启水泵, 开启沉淀柱进水阀门,关闭出水阀门,开启水泵, 向沉淀柱进水,当水上升到溢流口时, 向沉淀柱进水,当水上升到溢流口时,关闭进水 阀门和水泵,同时开始计时。 阀门和水泵,同时开始计时。 3. 计时开始后,分别在20、40、60、80、120分钟 计时开始后,分别在20、40、60、80、120分钟 由取样口取样,记录沉淀柱内液面高度, 由取样口取样,记录沉淀柱内液面高度,测定水 样浊度。 样浊度。20来自8040120
60
1.6 实验结果整理
1. 基本参数整理 实验日期: 实验日期: 沉淀柱直径: 沉淀柱直径:d= mm 水温: ℃ 水温: 2. 实验数据整理 1)计算各取样点的去除率η 计算各取样点的去除率η 各取样点浊度去除率η 各取样点浊度去除率η计算表

絮凝沉淀实验

絮凝沉淀实验

实验三 絮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 加深对絮凝沉淀的特点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 掌握絮凝沉淀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的整理方法。

3. 复习废水悬浮物的测定方法。

(重量法) 二、实验原理如图3-1所示,絮凝颗粒A 、B 在沉淀过程中互相碰撞后形成了新的颗粒AB ,由于其尺寸增大,故沉速V ab 明显大于A 、B 二颗粒各自的沉速V a 和V b ,并沿着新的轨迹下沉。

由于生产性沉淀池中水力特性的影响,实际的絮凝沉淀工程远比图3-1所示现象复杂。

颗粒碰撞时可能有互相阻碍作用,故在絮凝期间,颗粒向下运动的同时也可能向上运动。

此外,颗粒到达池底以前还可能因液流的作用被破碎。

目前尚无理论公式可用以描述沉淀池中的这一复杂现象,一般是通过沉淀柱中的静态试验来确定某一指定时间的悬浮物去除率。

图3-1 絮凝颗粒的沉淀轨迹示意图1、2、颗粒A 和B 的沉淀轨迹,其沉速分别为V a 和V b 3、A 、B 颗粒碰撞聚成较大颗粒AB 后的轨迹,其沉速为V ab4、絮凝颗粒沉速轨迹沉淀柱的不同深度设有取样口。

试验时,在不同的沉淀时间,从取样口取出水样,测定悬浮物的浓度,并计算出悬浮物的去除百分率。

然后绘出颗粒去除率与时间关系曲线。

三、试剂及仪器仪器: 50ml 烧杯14只,50ml 量筒1只,坐标纸,滤纸25张 试剂:高岭土(7克)硫酸铝 (35克)四、实验步骤1、 检查整套设备是否完整,清扫配水箱及D N 100柱内的杂物,先用清水放满试漏,电源接上2、 PVC 配水箱先放满自来水,计算水箱体积,投加100mg/L 高岭土。

(约7克高岭土)3、 向高位水箱内注入50升自来水(接近一箱水);开启高位水箱搅拌机4、 在高位水箱内按500~700mg/l 的浓度配制实验水样(约35g 硫酸铝用烧杯先溶解后倒入高位水箱);5、 迅速搅拌1~2分钟,然后缓缓搅拌;6、 矾花形成后取50ml 测定SS 。

先打开旋塞4,再打开旋塞5把水样注入沉淀柱;7、 水样注入到1.9m 处时,关闭旋塞5;8、 用定时钟定时,6根沉淀柱的沉淀时间分别为10、30、50、70min 。

絮凝沉淀实验操作过程与数据处理

絮凝沉淀实验操作过程与数据处理

絮凝沉淀实验操作过程与数据处理
一、实验操作过程
1. 准备实验材料:取得所需的实验材料,包括溶液、试剂以及实验仪器等。

2. 样品制备:根据实验要求,制备待测的溶液样品。

3. 添加絮凝剂:将一定量的絮凝剂加入待测溶液中,并充分搅拌均匀。

4. 静置沉淀:将混合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絮凝物沉淀到底部。

5. 分离沉淀:使用特定的分离方法,将沉淀与上清液分离开来。

6. 干燥沉淀:将分离得到的沉淀置于恒温箱中,进行干燥处理。

7. 记录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包括沉淀的质量、颜色等信息。

二、数据处理
1. 沉淀质量计算:根据实验记录的沉淀质量数据,计算出沉淀的质量。

2. 沉淀率计算:根据沉淀质量和待测溶液的初始质量,计算出沉淀的百分比。

3. 沉淀颜色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的沉淀颜色信息,进行颜色分析和比较。

4. 数据统计分析:对多次实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等指标。

5. 结果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结果的讨论和解释。

通过以上的实验操作过程和数据处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絮凝剂的添加对溶液中的悬浮物质有明显的沉淀作用。

2. 沉淀的质量和颜色与絮凝剂的种类、用量以及溶液中悬浮物质的性质有关。

3. 沉淀率可以作为评价絮凝效果的指标之一。

4. 通过统计分析多次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絮凝沉淀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净化技术,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可以得出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这些结果和分析可以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项目名称:絮凝沉淀实验
(所属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
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合作者:指导教师:
本实验项目成绩:教师签字:日期: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絮凝沉淀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絮凝实验方法,并能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淀静沉曲
二、实验原理
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600~700mg/L以下的絮状颗粒的沉淀属于絮凝沉淀,如给水工程中混凝沉淀、污水处理中初沉池内的悬浮物沉淀均属此类。

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凝聚变大,沉速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速实际上是一变速。

这里所说的絮凝沉淀颗粒沉速,是指颗粒沉淀平均速度。

在平流沉淀池中,颗粒沉淀轨迹是一曲线,而不同于自由沉淀的直线运动。

在沉淀池内颗粒去除率不仅与颗粒沉速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

因此沉淀柱不仅要考虑器壁对悬浮物沉淀的影响,还要考虑柱高对沉淀效率的影响。

静沉中絮凝沉淀颗粒去除率的计算基本思想与自由沉淀一致,但方法有所不同。

自由沉淀采用累积曲线法,而絮涨沉淀采用的是纵深分析法,颗粒去除率按下式计算。

三、实验设备与试剂
(1)沉淀柱:有机玻璃沉淀柱,内径D≥100mm,高H=3.6m,沿不同高度设有取样口,如图所示。

管最上为溢流孔,管下为进水孔,共五套。

(2)配水及投配系统:钢板水池,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

(3)定时钟、烧杯、移液管、瓷盘等。

(4)悬浮物定量分析所需设备及用具: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抽滤装置,定量滤纸等。

(5)水样:城市污水、制革污水、造纸污水或人工配制水样等。

四、实验步骤
(1)将欲测水样倒入水池进行搅拌,待搅拌匀后取样测定原水悬浮物浓度SS值。

(2)开启水泵,打开水泵的上水闸门和各沉淀柱上水管闸门。

(3)放掉存水后,关闭放空管闸门,打开沉淀柱上水管闸门。

(4)依次向1~5沉淀柱内进水,当水位达到溢流孔时,关闭进水闸门,同时记录沉淀时间。

5根沉淀柱的沉淀时间分别是20min、40 min、60 min、80 min、120 min。

(5)当达到各柱的沉淀时间时,在每根柱上,自上而下地依次取样,测定水样悬浮物的浓度。

(6)记录见表1。

五、实验结果
(1)实验基本参数整理
实验日期水样性质及来源:生活污水
沉淀柱直径d= 110mm 柱高H=170cm
水温/℃=20 原水悬浮物浓度C
(mg/L)=962
绘制沉淀柱及管路连接图
(2)实验数据整理
表1 絮凝沉淀实验记录
将表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并计算各取样点的去除率E,列成表2。

表2 各取样点悬浮物去除率E的计算
六、注意事项
(1)向沉淀柱进水时,速度要适中,既要防止悬浮物由于进水速度过慢而絮凝沉淀;又要防止由于进水速度过快,沉淀开始后柱内还存在紊流,影响沉淀效果。

(2)由于同时要由每个柱的5个取样口取样,故人员分工、烧杯编号等准备工作要做好,以便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上至下准确地取出水样。

(3)测定悬浮物浓度时,一定要注意两平行水样的均匀性。

(4)注意观察、描述颗粒沉淀过程中自然絮凝作用及沉速的变化
七、思考题
(1)观察絮凝沉淀现象,并叙述与自由沉淀现象有何不同,实验方法有何区别。

(2)两种不同性质之污水经絮凝实验后,所得同一去除率的曲线之曲率不同,试分析其原因,并加以讨论。

(3)实际工程中,哪些沉淀属于絮凝沉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