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绘:《笨拙的螃蟹》——送给一个孩子的绘本故事
“笨拙”的螃蟹作文(精选15篇)

“笨拙”的螃蟹作文(精选15篇)“笨拙”的螃蟹作文 1从前,有一只螃蟹叫尼尼,它一直觉得自己的钳子很笨拙,做什么事都不方便。
一天,尼尼和朋友们正在玩捉泡泡。
尼尼突然发现了一串泡泡,兴奋得又蹦又跳。
可是它的大钳子一碰到泡泡,泡泡就“啪”的一声破裂了。
尼尼不灰心,继续去捉泡泡,可又不小心戳破了一个,气得它咬牙切齿。
“对不起,让你们扫兴了。
”尼尼感到很抱歉。
朋友们都很善解人意,安慰它说:“没关系,尼尼,这个游戏不好玩,我们再玩别的'吧。
”“要不我们玩追逐游戏吧。
”水母提议说。
大家都同意了水母的建议。
然后,章鱼一马当先,跑到了最前面。
水母在后面紧追不舍。
海龟也不甘示弱,拼命地往前爬,想快点捉住水母。
尼尼不慌不忙地爬着,因为它很自信,觉得自己一定能赢得胜利。
它们玩得起劲,尼尼不小心从高高的沙堆上掉了下来,一下子淹没到了沙子里,只露出了两只眼睛。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海龟看到了,就飞速地跑过去把尼尼救出来。
尼尼感激地说:“谢谢你救了我,海龟。
”海龟说:“不用客气,我们是好朋友哦!”“唉,都怪我的钳子太笨拙了,怎么挣扎也出不来!”尼尼唉声叹气地回家了。
又过了一天,尼尼和水母、海龟、章鱼一起玩捉迷藏。
它们正玩得起兴的时候,尼尼的大钳子又把它们的藏身之处——贝壳给毁了,气得尼尼脸红脖子粗。
就在这时,它们突然听到章鱼喊:“救命、救命!”原来是章鱼被海草缠住了,尼尼急忙过去用大钳子剪掉了海草。
章鱼得救了,非常感激地对尼尼说:“谢谢你,多亏了你的大钳子!”尼尼真没想到大钳子有时还挺有用,从此,它再也不嫌弃自己的大钳子了。
“笨拙”的螃蟹作文 2从前,有一只小螃蟹叫娜娜,它觉得自己的大钳子很笨拙,连走路都碍事。
它很羡慕水母和章鱼拥有可以挠痒痒的触角,也想像海龟和鱼那样拥有灵活的鳍。
有一天,娜娜和好朋友章鱼、水母、乌龟约好了一起玩游戏。
它们先玩起了捉泡泡的游戏。
一串串小泡泡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五颜六色的,它们玩得不亦乐乎。
《螃蟹》幼儿园教案(通用22篇)

《螃蟹》幼儿园教案《螃蟹》幼儿园教案(通用22篇)《螃蟹》幼儿园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亲近与观察小螃蟹,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通过观察螃蟹,发现螃蟹的显著特征、了解螃蟹的生活习性。
3、鼓励幼儿运用多种表征方式大胆表现螃蟹。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螃蟹,发现螃蟹的显著特征、了解螃蟹的生活习性。
难点:鼓励幼儿运用多种表征方式大胆表现螃蟹。
活动准备1、每组螃蟹一只,水盆一个;2、吸管若干,各种废旧材料;3、背景图画一幅;4、《小螃蟹生活习性》的录音。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你们想和它见面吗?它要给小朋友出个谜语:“两只大钳会夹人,走起路来横又横,水中身穿青灰衣,盘中变成红色衣,是谁呀?二、基本部分(一)说一说你能说说螃蟹是什么样的吗?大家说了很多,让我们来亲眼看看这位朋友究竟是什么样的?(二)看一看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提出观察要求:用吸管去碰碰螃蟹,不用手去触摸螃蟹,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
(1)螃蟹的身体是怎样的?身上有什么?(2)螃蟹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身体的反面呢?(3)螃蟹是怎样爬?2、观察螃蟹的图片,引导幼儿发现、指出其中的错误。
“我们刚才看到图片上的螃蟹不是少了腿就是少了钳子,那我们现在来组合一只完整的螃蟹。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依次拼出螃蟹的身体。
3、听一听提问:螃蟹的家在哪里?螃蟹喜欢吃什么?4、操作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拼粘、涂色的方法表征螃蟹。
教师和幼儿共同检查制作的螃蟹,巩固对螃蟹的认识。
三、结束部分将制作的螃蟹挂在身上,在海浪的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小螃蟹》是一节科学活动,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愉悦、平等、自由的平台,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螃蟹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整个活动中幼儿都在自主探究、都在“玩中学”,活动气氛很活跃。
通过观察、讲述、表征的过程,幼儿对螃蟹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孩子的早期阅读课

《孩子的早期阅读课》马玲编著第二章如何进行读写绘第一节别小看儿童的“涂鸦”——3-6岁孩子的读写绘第二节一年级的读写绘在整个一年级,老师的理想工作状态可能是这样的:1.学科内落实语文教学核心目标:拼音、识字、写字与朗读训练;主要以教师的示范为主。
2.学科外认真做好低段读写绘课程。
时间上要保证,一般一周两次晨诵,一次读写绘课,排进课表,严格落实。
3.若有可能的话,每天给学生讲一个故事。
4.通过给家长写信、手机短信、校信通、班级博客等方式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做好亲子共读。
一儿歌童谣建议一年级整个学年以儿歌童谣为主要内容,时间可利用学校课程表中的语文早读,一周进行二至三次,同时配合写绘作业。
这样,一学年结束,儿童就能通过儿歌晨诵,熟记100首左右儿歌童谣,不但愉悦了情感,发展了语言,而且达到了大量识字的目的,为学科学习带来益处。
儿歌童谣的晨诵过程非常简单,操作流程如下:1.每次晨诵学习一首儿歌。
2.将打印好的儿歌,让学生粘贴在一个专门用来记录晨诵的本子上。
3.学生为这首儿歌配上相应的图画,作为装饰。
强调:一是儿歌一定要打印出来,让孩子粘贴在晨诵本上,这样对孩子识字很有用。
二是学过的儿歌一定要经常复习,重复很重要。
具体的重要建议:1.相同节奏的儿歌在一段时间内反复进行这样便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利于学生记忆背诵。
一般的规律是,先诵读三个字的儿歌,然后再诵读五个字、七个字的儿歌,接着再是四个字的儿歌。
三个字的儿歌:秧苗做操风老师,吹口哨,小秧苗,做早操:向左看,向又看,曲曲身,弯弯腰。
天天练,天天操,长得壮,长得高。
做习题小调皮,做习题;习题难,画小雁;小雁飞,画乌龟;乌龟爬,画小马;小马跑,画小猫;小猫叫,吓一跳。
学文化,怕动脑,看你怎么学得好?我们都是好朋友小鸟儿,成群飞,小鱼儿,成群游,小朋友,手拉手,排气队伍向前走,唱着歌,拍着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五个字的儿歌:走路静悄悄我要学猫猫,走路静悄悄。
楼下张婆婆,最怕吵和闹。
《笨拙的螃蟹》教案

《笨拙的螃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海洋世界》单元,具体章节为《笨拙的螃蟹》。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学习使用形容词和动词描绘事物,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培养同理心。
2. 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习使用形容词和动词描绘事物,提高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形容词和动词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
2. 学具: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只螃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螃蟹的特点,激发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故事内容,分析故事中的情感,让学生体会螃蟹的心情。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例题讲解:选取故事中的描述性语句,引导学生学习形容词和动词的运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图片,运用所学的形容词和动词进行描绘。
六、板书设计1. 《笨拙的螃蟹》2. 生字词:大、海、螃、蟹、快、乐、慢、吞、吞3. 形容词和动词:大大、快乐、慢吞吞、爬、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形容词和动词,描述一幅你喜欢的事物或场景。
2. 答案示例:我喜欢夏天的傍晚。
太阳慢慢地落下,天空呈现出美丽的橙红色。
小狗在草地上快乐地奔跑,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程度,以及形容词和动词的运用情况,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周围的事物,尝试用形容词和动词进行描绘,提高表达能力。
同时,推荐相关海洋生物的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形容词和动词的运用。
2. 教学目标: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生字词。
3. 教学过程: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
一、形容词和动词的运用1. 例题讲解:挑选故事中具有代表性的描述性语句,如“螃蟹大大地爬着,慢吞吞地走着。
STEAM教育理念下小班班本课程的开展与实施

STEAM教育理念下小班班本课程的开展与实施发布时间:2021-09-01T07:00:04.729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3期作者:张悦[导读]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探索STE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
张悦广东省湛江市机关第二幼儿园 524013摘要: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探索STE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
由此可见,STEAM教育促进了幼儿园教育的变革,引发了教育理念的创新。
班本课程是园本课程的一部分,始终围绕“兴趣、问题”展开,反映的是教师、幼儿之间真实的问题、生活的探索和模仿的过程。
开展班本课程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家长参与课程建设和建构特色幼儿园园本课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STEAM教育班本课程开展与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虞永平教授则指出:班本课程是以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
它的进程始终围绕“兴趣、问题”展开,反映的是教师、幼儿之间真实的问题、生活的探索和模仿的过程。
STEAM教育强调学习者在与真实情境的互动探索过程中构建对知识的理解和积累,基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其更注重学习的过程。
一、班本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我们身处的美丽海滨城市——湛江,湛江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海鲜产品随手可寻,其中“螃蟹”对于幼儿来说可谓是非常熟悉,我们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让幼儿最大可能的利用各种感官去“看得到、摸得着、近距离的感受与探究”。
《孤独的小螃蟹》读后感

《孤独的小螃蟹》读后感一、教学内容《孤独的小螃蟹》是一部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童话故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取该故事的第二章至第四章。
故事讲述了小螃蟹在成长过程中,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独,但在与朋友们相处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学会珍惜友谊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孤独的小螃蟹》的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勇于面对困境,珍惜友谊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主题,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难点: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境,珍惜友谊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故事课件。
学具:学生课本、阅读记录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孤独的小螃蟹》动画片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10分钟)(1)小螃蟹为什么感到孤独?(2)小螃蟹是如何与朋友们相处的?(3)小螃蟹在与朋友们相处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3. 讨论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主题。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例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小螃蟹在与朋友们相处的过程中的变化。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阅读练习,选取自己喜欢的故事章节,向组内同学分享阅读心得。
6.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根据故事内容,设计板书,突出故事主题,方便学生记忆。
板书内容:孤独的小螃蟹友情成长自信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故事内容,画一幅小螃蟹与朋友们相处的画面。
2. 请用文字描述小螃蟹在与朋友们相处的过程中的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幼儿园大班绘本《笨拙的螃蟹》教案

幼儿园大班绘本《笨拙的螃蟹》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螃蟹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
2. 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教育幼儿要树立自信,勇敢面对困难,学会坚持。
二、教学内容1. 绘本《笨拙的螃蟹》的故事内容介绍。
2. 螃蟹的外形、生活习性和动作特点。
3. 引导幼儿观察绘本插图,培养观察力。
4. 设置情景,让幼儿模仿螃蟹的动作,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绘本《笨拙的螃蟹》若干份,确保每个孩子都能看到。
2. 准备螃蟹图片或模型,以便进行观察和模仿。
3. 准备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让幼儿绘制自己心中的螃蟹。
四、教学过程1. 引入:向孩子们介绍绘本《笨拙的螃蟹》的故事内容,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 观察:展示螃蟹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孩子们观察螃蟹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3. 讨论:让孩子们谈谈对螃蟹的认识,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特点。
4. 阅读:分组阅读绘本《笨拙的螃蟹》,引导孩子们关注故事情节和螃蟹的行为。
5. 模仿:让孩子们模仿螃蟹的动作,体验螃蟹的生活。
6. 创作:鼓励孩子们用彩笔绘制自己心中的螃蟹,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
五、作业与延伸1. 家庭作业:让家长协助孩子了解更多关于螃蟹的知识,与孩子一起完成一幅关于螃蟹的画作。
2. 延伸活动:组织孩子们进行螃蟹角色扮演,培养孩子们的表演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的兴趣和参与度,记录他们的提问和回答。
2. 评估孩子们在模仿螃蟹动作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收集孩子们的绘画作品,评估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对螃蟹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孩子们的参与情况,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将绘本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考虑如何根据孩子们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以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度,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增加更多有趣的环节和互动游戏。
笨拙的螃蟹

绘本内容:《笨拙的螃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螃蟹尼尼不喜欢自己的大钳子,因为不管他干什么,笨拙的大钳子总是碍事儿。
在与朋友玩泡泡、追逐、捉迷藏的游戏中,大钳子总是让自己很难堪,把事情搞砸。
他的朋友们都没有这双笨拙的大钳子,尼尼非常羡慕他们。
后来在一次游戏中,章鱼被水草困住,其他朋友都无能为力,但尼尼的大钳子却派上了用场,刷刷几下,就切断了困住章鱼的水草,把朋友救了出来。
原来,看似笨拙的大钳子其实并不笨拙。
《笨拙的螃蟹》用色彩鲜明的画面、细致生动的部分刻画,一个可爱、充满儿童游戏精神的小螃蟹尼尼来到了我们面前。
尼尼的可爱就是儿童的可爱,尼尼的烦恼就是儿童的烦恼,在一些看似平淡的小故事中,尼尼似乎成长了,但能够肯定的是,听故事的小朋友若有所思了。
决定自己笨拙或有用的,关键是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换个角度看问题,说不定别有洞天。
一些约定俗成的看法或习惯常常遮避了我们的视线和思考,自卑和无力感就会慢慢在心头生长,其实,很多看似无用的负担,可能蕴藏着独特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擅长观察的眼睛和活跃的创造性思维了。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2、初步感悟:决定自己笨拙或有用的,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观察封面1、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2、观察这幅图,形容一下,这是一只怎样的螃蟹?原因是什么,说来听听。
3、不过,这本书的名字去叫“笨拙的螃蟹”,你猜猜是什么原因?“笨拙”是什么意思?二、共读绘本故事,随机设疑1、这只笨拙的螃蟹,他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读故事吧。
2、你从图上哪些地方能够看出尼尼不喜欢它的大钳子?3、尼尼的朋友真多,你有朋友吗?说来听听。
4、现在不能玩泡泡了。
章鱼、海龟、水母会怎么对尼尼说呢?5、玩追逐游戏,仔细看,谁追谁?为什么?6、追逐游戏也不能玩了,那么,假如你是水母,海龟,章鱼,你会怎么做呢?7、章鱼藏在哪里了?8、可海草却越缠越紧,怎么办?这时猜猜尼尼想到要做什么了?贺宇晨说:“尼尼肯定是要用它的大钳子去剪断水草,就出章鱼。
《笨拙的螃蟹》绘本教学反思

《笨拙的螃蟹》绘本教学反思作者:侯雪雁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9年第12期【摘要】本文以《笨拙的螃蟹》绘本教学为例,阐述依托故事情景,破解语言学习密码,为学生建构言语表达的策略,在品味语言密码、运用语言密码、挖掘语言密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笨拙的螃蟹》绘本故事教学反思【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101-02英国绘本故事《笨拙的螃蟹》讲述的是螃蟹尼尼不喜欢自己碍事笨拙的大钳子,但在一次游戏中他发挥了钳子的作用,帮助朋友脱险的故事。
笔者尝试设计课堂教学,依托故事情景预测,破解语言学习的密码,为学生建构言语表达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1.通过师生共读,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预测故事内容和形式,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密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2.梳理故事情节,利用流程图解读创编故事的密码。
在了解绘本语言和情节密码的基础上合理想象,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发展思维。
解读绘本故事中的语言和情节密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绘本《笨拙的螃蟹》PPT。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师:今天老师不是一个人来上课,我还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闪亮登场。
2.师(出示绘本封面PPT):看看屏幕,猜猜这只螃蟹会有什么烦恼?(感受螃蟹的外形特点:大钳子快有它的身体那么大了,走起路来很碍事,动作会很慢,它认为自己是一只笨拙的螃蟹,关注描述的完整性,出示课题:笨拙的螃蟹)(二)读图预测情境,品味语言密码1.感受大钳子的烦恼(1)师(出示绘本PPT第1页):正如大家猜测的一样,螃蟹尼尼不喜欢他的这对大钳子,不管它干什么,笨拙的大钳子总是碍事儿。
和朋友们在一起时,它多么希望自己有像海龟一样可以划桨的四肢,像鱼一样有会划水的鳍,像章鱼和水母一样有挠痒痒的触手。
幼儿园小班《笨拙的螃蟹》语言教案

幼儿园小班《笨拙的螃蟹》语言教案一、教学内容幼儿园小班《笨拙的螃蟹》语言教案,选自《幼儿园语言领域教材》第五章节,该章节主要围绕动物故事展开,通过讲述一只螃蟹的成长故事,引导幼儿认识螃蟹的特点以及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倾听和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复述故事内容,并运用故事中的词语进行交流。
2.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认知,了解螃蟹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 培养幼儿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并运用故事中的词语进行交流。
难点:让幼儿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螃蟹道具、绘画材料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螃蟹,用夸张的动作和声音进入教室,引起幼儿的兴趣。
然后教师讲述《笨拙的螃蟹》的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螃蟹的特点。
2. 故事理解(10分钟)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螃蟹的内心世界,让幼儿感受螃蟹的喜悦、失落、羡慕等情绪。
3. 角色扮演(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螃蟹、小鱼、海藻等),让幼儿扮演角色,进行对话练习,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 绘画活动(10分钟)教师发放绘画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故事中的场景或自己喜欢的角色。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让幼儿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学会欣赏他人。
六、板书设计板书《笨拙的螃蟹》板书内容:螃蟹的特点螃蟹的情绪变化学会欣赏他人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讲述《笨拙的螃蟹》的故事。
2. 请幼儿观察家人或朋友,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在第二天分享给大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故事的喜爱。
在角色扮演环节,幼儿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幼儿园大班绘本《笨拙的螃蟹》教案

幼儿园大班绘本《笨拙的螃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幼儿能够理解绘本故事的内容,了解螃蟹的特点。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幼儿能够模仿螃蟹的动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绘本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螃蟹的外貌特征。
(2)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幼儿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幼儿了解螃蟹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 教学难点:(1)让幼儿理解并接纳螃蟹的笨拙特点,培养幼儿的包容心。
(2)引导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螃蟹的认识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1)绘本《笨拙的螃蟹》若干份。
(2)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3)音乐播放设备。
2. 精神准备:(1)教师了解绘本故事内容,熟悉故事情节。
(2)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向幼儿介绍绘本《笨拙的螃蟹》。
(2)引导幼儿观察绘本封面,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 故事讲解:(1)教师生动讲述绘本故事,引导幼儿关注螃蟹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在故事讲解过程中,邀请幼儿模仿螃蟹的动作,增强幼儿的参与感。
3. 分组活动:(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张绘本图片,观察并讨论螃蟹的特点。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绘画环节:(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绘制一幅螃蟹的画面。
(2)鼓励幼儿大胆运用颜料,发挥创意,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绘制螃蟹的过程和感受。
(2)让幼儿谈谈对螃蟹笨拙特点的理解,培养幼儿的包容心。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幼儿可以向家长讲述绘本故事《笨拙的螃蟹》。
2. 鼓励幼儿在家中观察和描绘其他动物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幼儿对绘本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笨拙的螃蟹绘本教案

No matter what you are going through, please don't give up lightly, because there is never a kind of persistence that can be disappointed.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笨拙的螃蟹绘本教案笨拙的螃蟹绘本教案篇1活动目标:1、观察画面,了解螃蟹尼尼对笨拙的大钳子从不喜欢到喜欢的心理变化。
2、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3、乐意关心、安慰、帮助同伴,体验帮助同伴的快乐。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心理准备:认识各种海洋的生物物质准备:1、自制PPT《笨拙的螃蟹》2 、螃蟹手偶一个3、统计表一张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幼互动打招呼1、这只螃蟹长有哪些特征?追问:尼尼不喜欢自己的大钳子,这是为什么呢?小结:尼尼的钳子太大了,做起事情来一点也不方便,让尼尼变得很笨拙。
二、教师有感情讲述故事,激发幼儿阅读、理解故事。
1、故事中尼尼和伙伴们玩了什么游戏?他们游戏玩的顺利吗?2、在玩吹泡泡游戏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3、出示手偶,小朋友们,你认为尼尼的大钳子碍事吗?4、尼尼这么伤心难过,小伙伴们是怎么安慰它的?如果你也是它的朋友,你会用什么方式安慰它。
三、倾听故事,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1、章鱼在哪?躲到那里去了?请你找一找,说说它在哪?2、只听到“救命”的声音,章鱼是遇到什么危险了吗?过渡句;这时候尼尼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它会怎样去帮助、解救章鱼?四、游戏“拯救章鱼”,教师讲述螃蟹救章鱼的过程,激发幼儿救助章鱼的欲望。
1、刚才尼尼是怎么解救章鱼的,结果怎么样了?2、在解救章鱼的过程中,尼尼的钳子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那大钳子做了哪些动作呢?(学习砍、切、撕、抛的动作)角色扮演,拯救章鱼4、现在你还觉得尼尼的大钳子碍事吗?(进行第二次投票)用好听的词语夸夸尼尼、夸夸大钳子吧。
幼儿园小班《笨拙的螃蟹》语言教案

幼儿园小班《笨拙的螃蟹》语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故事里的道理》,详细内容为《笨拙的螃蟹》这一故事。
通过讲述螃蟹与海星、小鱼、海龟等小动物间的互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友谊、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能够复述故事大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与人合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3. 激发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螃蟹与其他小动物之间的友谊,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复述故事内容,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螃蟹玩偶、海星、小鱼、海龟等海洋生物玩具。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螃蟹玩偶,引导幼儿说出螃蟹的特点,引发兴趣。
2. 讲解故事:播放故事课件,教师生动讲述《笨拙的螃蟹》。
3. 例题讲解: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答故事中螃蟹与其他小动物之间的互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情节,培养合作意识。
6. 创意手工:引导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制作海洋生物,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复述故事《笨拙的螃蟹》,并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2. 答案:故事讲述了螃蟹因为自己的笨拙而闹出了很多笑话,但在与海星、小鱼、海龟等小动物的互动中,他们学会了互相帮助、合作,最终成为了好朋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在理解故事、合作意识等方面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海洋馆,让幼儿亲身感受海洋生物的奇妙,提高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螃蟹与其他小动物之间的友谊,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笨拙的螃蟹绘本故事

笨拙的螃蟹绘本故事
从前,有一只笨拙的螃蟹,它的名字叫小呆。
小呆的脚爪笨拙地走路,身体笨重,总是摔跤。
其他小动物们都笑话它,说它像只搞笑的小丑。
小呆很伤心,它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总是这么笨拙。
有一天,小呆遇到了一只智慧的老螃蟹。
老螃蟹告诉小呆,它之所以笨拙,是
因为它从来没有认真练习过。
老螃蟹说,“只要你肯下功夫,认真练习,你也可以变得很厉害。
”小呆听了老螃蟹的话,决心要努力练习,变得更加灵活和聪明。
小呆每天都在海滩上练习走路,练习爬山,练习游泳。
虽然一开始它还是摔倒
了很多次,但是它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地努力。
慢慢地,小呆的脚爪变得更加灵活,它的身体也变得更加轻盈。
其他小动物们看到小呆变得越来越厉害,都对它刮目相看,不再笑话它了。
一天,海边来了一只凶猛的大鲨鱼,它张开血盆大口,要吃掉小动物们。
其他
小动物们都吓得四处逃窜,唯独小呆毫不畏惧,它挺身而出,勇敢地面对大鲨鱼。
小呆用它灵活的身手躲过了大鲨鱼的攻击,最终成功地将大鲨鱼引到了海边的捕鱼网旁,大鲨鱼被捕获了。
小动物们纷纷围上来,为小呆欢呼。
从那以后,小呆不再被人们笑话,它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
它知道,只要肯下
功夫,就一定能克服自己的缺点,变得更加优秀。
小呆的故事也在小动物们中间传开了,成为了一个励志的故事。
通过小呆的故事,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克服自己的
缺点,变得更加优秀。
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就像小呆一样,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成为最棒的自己。
笨拙的螃蟹读后感

笨拙的螃蟹读后感《笨拙的螃蟹》读后感在我读过的众多儿童读物中,《笨拙的螃蟹》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里的螃蟹尼尼,有着一对大钳子,这对钳子让它显得与众不同,也给它带来了不少烦恼。
别的螃蟹都能轻松地做很多事情,比如挖洞、走路,可尼尼却因为这对大钳子,总是显得笨手笨脚的。
就像有一次,大家一起玩追逐游戏,尼尼的大钳子总是会不小心碰到别的小伙伴,把大家弄得东倒西歪,最后谁也不愿意和它一起玩这个游戏了。
还有,螃蟹们在海底的沙地上优雅地写字,尼尼也很想参与,可它的大钳子太笨拙了,根本握不住细细的笔,怎么努力都写不好,这让尼尼感到特别沮丧。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我特别羡慕班上那些能歌善舞的同学。
学校举办文艺活动,他们总是能在舞台上大放异彩,赢得大家的掌声和赞美。
而我呢,五音不全,身体协调性也不好,每次想要参与这样的活动,都觉得自己笨拙得像尼尼一样。
记得有一次,班级里准备排练一个舞蹈节目参加学校的比赛。
我满心期待地报名参加,想着也许这是我改变自己的机会。
可是,从一开始的练习,我就状况百出。
别的同学能够轻松地记住舞步,跟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而我总是慢半拍,不是记错了动作,就是踩错了节拍。
就连老师教的一些简单的旋转和伸展动作,我做起来都显得格外生硬。
有一次练习中,我又一次跳错了,还不小心撞到了旁边的同学,导致整个队伍都乱了套。
同学们纷纷投来不满的目光,有的甚至小声抱怨起来。
那一刻,我的脸涨得通红,心里充满了失落和自责,觉得自己真的是一无是处,就像那只拥有大钳子却什么都做不好的螃蟹尼尼。
然而,故事中的尼尼并没有一直沉浸在自己的笨拙中。
当章鱼被水草困住的时候,尼尼的大钳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轻松地剪断了水草,救出了章鱼。
这让尼尼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认为是累赘的大钳子,其实有着独特的用处。
这也让我反思起自己的经历。
后来,班级里组织了一次手工制作活动。
需要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小摆件。
2《笨拙的螃蟹》续写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下水文:
尼尼的大钳子
螃蟹尼尼不喜欢自己那对大钳子,不管他干什么,笨拙的大钳子总是很麻烦……
一天,尼尼在玩捉迷藏的时候,一不小心把大钳子卡在了石头缝里,他疼得哇哇直叫,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把大钳子给拔出来了,他连声说:“唉,我的大钳子可真麻烦呀!”
可是那一天,尼尼的大钳子却派上了大用场。
早晨,尼尼和河马在一起玩耍,大河马突然捂着嘴巴“哎呦哎呦”地叫起来,还流出了眼泪。
尼尼着急地问:“河马大哥,你怎么啦?”河马皱着眉头,哭着说:“哎呦,平时我不知道爱惜牙齿,现在有颗牙蛀了,你能帮我拔掉它吗?”尼尼望着河马那颗巨大的牙齿,心想:哇!大河马的牙齿那么大,我可怎么拔呀?但是,看着大河马难受的样子,尼尼还是决定试一试。
他让河马趴下,然后爬到他的嘴边,夹住牙齿一拔,那颗牙齿只是松动了一点。
尼尼甩甩钳子,再次使出吃奶的力气,紧紧夹住那颗牙,用力一拔,大河马的蛀牙终于拔出来了,可尼尼却抱着牙齿骨碌骨碌滚进了泥沟里。
河马看着尼尼脏兮兮的样子,感激地说:“尼尼,谢谢你,谢谢你的大钳子!”尼尼挥挥大钳子,说:“不用谢!”
月光下,尼尼注视着自己的大钳子,心想:原来我的大钳子有这么大的用处,真是天生我钳必有用啊!。
绘本故事+绘本教案《笨拙的螃蟹》

绘本故事+绘本教案《笨拙的螃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绘本故事》第四章《友谊的力量》,详细内容为《笨拙的螃蟹》。
该故事讲述了一只名叫尼尼的螃蟹,虽然它的钳子不灵活,但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最终成功解救了被困境中的小海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友谊的力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学会互相帮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故事中友谊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通过故事,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笨拙的螃蟹》PPT、挂图、卡片等。
2. 学生准备:画笔、画纸、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螃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螃蟹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述故事:播放PPT,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故事中的角色,遇到困难时,朋友是如何帮助自己的。
4. 例题讲解:讲解故事中尼尼螃蟹如何克服困难,帮助学生理解友谊的力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画一幅关于友谊的画,或用彩泥制作故事中的角色。
六、板书设计1. 《笨拙的螃蟹》2. 主要角色:尼尼螃蟹、小海星、小鱼、小虾等。
3. 重点词汇:友谊、帮助、克服、关爱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友谊的力量”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示例:通过《笨拙的螃蟹》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友谊的力量。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但只要我们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2. 画一幅关于友谊的画,或制作故事中的角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故事中的角色,感受友谊的力量。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将故事中的道理付诸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衔接5. 板书设计中的关键词汇6.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教学目标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
大班绘本《笨拙的螃蟹》

大班绘本《笨拙的螃蟹》概述《笨拙的螃蟹》是一本适合大班幼儿阅读的绘本,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只螃蟹,它认为自己拥有着超凡的技巧,却在尝试做一件事时屡屡失败。
本书通过螃蟹的奋斗和努力,向幼儿们传达了坚持不懈的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动力。
内容首先,这本书以一只小螃蟹为主人公,叙述了它在进行一项任务时一再失败的故事。
小螃蟹深信自己能成为一个非常出色的某事,但是它会一次又一次地失败。
所以,这只笨螃蟹怀疑自己的能力,因为它每况愈下,一点点地“退步”。
然而,这时它的朋友芦荟帮它重新找到了自信,告诉它“你是绝对能做到的,只要你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继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这个鼓舞人心的细节令螃蟹信心倍增,不但成功了,还成为了最优秀的表演者。
整个故事由一连串充满趣味性、感人的使人回味的细节组成。
笨蟹穿越危险的冰山 / 穿越沼泽地 / 挖掘岩石…… 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它无法成功的任务,一遍又一遍地失败,但小螃蟹并没有放弃,而是坚信自己能成功。
这种坚定的信念鼓舞着小螃蟹,助它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
情感教育《笨拙的螃蟹》这本绘本,让孩子们带着敬畏之情,感受到迎战人生困境的勇气和决心。
它助长了孩子们对成功的向往,并强化了“从失败中学习成功”的精神。
青蛙用无奈声调帮助小螃蟹,螃蟹对于每个错误都不气馁,勇敢尝试和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这些故事情节都可以引发孩子们对于生活的深刻反思和感悟。
当孩子们遇到懈怠、自卑、脆弱甚至是失败时,他们可以从螃蟹身上借鉴到情感上的支持、行为上的努力和心理上的勇气和付出。
教育孩子不畏困难,不屈不挠的坚定品质和勇气。
艺术成分此书的艺术成分必然也是不低的,该书结构完整明朗。
笨蟹搀扶着岩石,摇摇晃晃,危险安全,狞笑和泪水,书中一切情绪在作者的字里行间,通过绘画来营造出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增加了本书的朴素感和搞笑精彩性。
同时,绘画风格也非常适合年幼的儿童,画面透明,色调柔和,充满了亲切感和温馨感。
总结《笨拙的螃蟹》这本绘本深刻地传达了努力、勇敢、坚持和信任这样的正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写绘:《笨拙的螃蟹》——送给一个孩子的绘本故事孩子则是我在上周跟班听课时发现的。
对于二年级的他来说,这个春夏尤为重要。
因为如果不尽快纠正他在众人心目中的“镜像”以及确定自己良好的“自我镜像”的话,那么将对他今后难度更大更复杂的学科学习带来更直接的困难,同时也更影响健康优良的精神人格的形成。
因此,从儿童课程入手,用“童诗”、“故事”、“绘本”等去吸引他,培养他良好的注意,再关注他学习生活的其他细节,不断进行正强化,并和家庭建立有效的“沟通——鼓励——反馈”机制,是和杨老师商定后一起来共同做的。
周五的绘本课,则是儿童课程对他的第一步。
(一)到了小圆厅后才发现,场地因为有会议举行过,已经不是供学生上课的课桌椅摆放了。
于是迅速和来自焦作、萧山的访问教师们,还有胡琴、杜涛重新摆放。
因为课桌被移除了很多,所以就只摆放了八排会议用长椅,原定学生上课完成一部分读写绘作业的任务也就要调整到课后完成了。
调试投影的时候也出了问题,幕布架忽然坏掉了,实小王主任和杜涛又急急地去另一个报告厅搬取好的来。
杨一杏老师和我,则对因改换了位置而有些兴奋的孩子们,一个个让他们把速写本和油画棒放在座位下面,以能更专心地听故事。
一番紧张忙碌后,终于照常开始,没有能够对后面的三节课造成影响。
(因为一至三年级的教室里,投影设备还未解决,所以一二年级四个实验班每周一次的“读写绘”课就周五下午集中在小圆厅上。
)提醒自己:下周课前一定要把场地事先看一遍。
(二)学生一切就绪,情绪也非常饱满地做好了准备后,我非常郑重地请出了这节课的主角——小波。
刚才在大家乱糟糟地找座位、放东西的时候,我已经悄悄地把他领到了讲台旁,专门给他摆了一张凳子,让他坐在那里。
并且我告诉他,这节课我要特别邀请他和我一起上,所以一会儿要注意用眼睛看画面,用耳朵仔细听故事,并用心思考问题啊。
他有些吃惊,也有些迷惑,但还是很高兴。
“知道今天我为什么让小波坐在这个位置上吗?”对待这个问题,班里很爱读书的文文的回答,代表了同学们对小波的第一印象:“知道。
因为在教室里他就坐在这个位置。
”在教室里,因为小波的自身行为问题而又无法克制,老师出于无奈采取了下策,课下小波还是能跟其他同学玩在一处。
但是现在是二年级,若长久下去,对于班级学生,对于小波自己,这个“特别的座位”将会带来一种人为的心理上的隔离,从而对于学生形成好的“自我认同”,找到“归属感”,并对健康的精神人格形成造成很大的阻碍。
“错了。
”我非常肯定地做出了回复。
因为,我今天特地把小波摆在相同的位置,但是却又要赋予另一种“特别”的意义,来帮助其他同学对小波重新定位,也让小波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认识。
二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所以马上就有一个女生说,因为他表现好所以老师才让他坐在那里。
对这个说法我也做了澄清:“现在还不能这么说,因为我们还没有上课,对不对?没有上课不能说谁表现好谁表现不好。
”“因为他有进步。
”王越说。
我表扬了王越,我说:“我很欣赏王越,因为他看到了同学的优点。
但是,这不是这节课最主要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因为这个故事——”“——跟他有关。
”真是一帮精灵可爱的孩子啊。
(三)我牵着小波的手,走到讲台正中。
孩子们从来没接触过这样的课堂,或许是从来没见到过小波这样的出场,一下子都笑起来。
往日动个不停嘴巴始终不停的小波,此刻却那么文静腼腆。
“今天这个故事,我们俩一起讲给大家听。
”我将小波拥在胸前,对大家说,又低头对小波说,“小波,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将最好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不好?”他腼腆地笑着,点着头,被刚才突如其来的“遭遇”搞的有些紧张的心情也伴随着耸肩的小动作而放松下来了。
“小波啊,这节课你可要辛苦了,因为我们俩基本上站着,等你感到累的时候,你就坐在旁边休息一下啊。
”这节课,每一句话我都是专门对小波、对班里同学说的,一个特别的形象,要通过一个个细节来完成重建。
大屏幕上出现了课件,可惜的是,虽然做了手脚,学生还是看到并读出了故事的名字:《笨拙的螃蟹》。
因此当我出示第一张画面问这只螃蟹怎么样的时候,学生很痛快地就回答“很笨拙。
”而我的原意本来是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看螃蟹的画面,会说:“真大!”“两只大钳子,真厉害!”“真威风!”等,然后再一个急转,告诉他们“这是一只笨拙的螃蟹,你们看到的这两只巨大无比的钳子,却给他带来的是什么呢?”不过错也就错了,我接着问:“老师没藏好,被你们发现了字。
不过,要考考你们,从哪里可以看出螃蟹很笨拙啊?”“他的两个爪子合起来有他身体那么大。
”文文从钳子和身体的整体搭配方面来考虑。
“他看起来笨呆呆的。
”杨浩宇说。
“他长得像小波。
”一个男孩子接着说,大家都开怀大笑。
小波也开心地笑了。
“这只笨拙的螃蟹,他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不过,此时的孩子们,已经不再是单纯听一只“笨拙的螃蟹”的故事了,因为,一会儿他们便会发现,他们也在里面,是这个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螃蟹尼尼不喜欢自己那对大钳子。
不管他干什么,笨拙的大钳子总是碍事儿。
”在这里我停下了,让学生看画面,去发现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尼尼不喜欢自己那对大钳子。
学生纷纷把手举起来,我让小波小说。
“因为大钳子总是碍事儿。
”注意力果然不集中,他的思维是比较散的,所以答非所问。
我肯定了他说的是尼尼不喜欢大钳子的原因,但是又明确指出现在是要大家仔细观察,看画面上的尼尼哪些地方表现出他的“不喜欢”。
“眼睛。
”“还有嘴巴撇起来”。
马爱民补充说。
我让他们模仿一下喜欢的时候眼睛和嘴巴会是什么样,再模仿一下不喜欢的时候,孩子们都很开心,小波也很开心,他站在我身边,继续看画面听故事。
他的朋友们都没有这样笨拙的钳子。
尼尼多么希望自己有像章鱼和水母那样可以挠痒痒的触手,或像海龟和鱼那样能划水的鳍。
”在这里我又一次停下了,因为“朋友”对于小波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学龄期的儿童,朋友的影响在某些方面甚至要超过老师和家长的。
而小波我知道,他在班里是没有朋友的。
我先问其他同学:“你有好朋友吗?”“有!”异口同声。
有的孩子还马上指向自己的好朋友。
“你的好朋友最擅长的是什么呢?”一个小男孩指着他的同桌陈家兴说,他们俩是好朋友,最喜欢在一起玩游戏。
陈家兴玩“石头剪刀布”最厉害了。
高文浩则指着和他坐在一起的鲜迎春和凌亚雯说,她俩是他的好朋友。
她们俩上课听讲很专心。
一个女生说了自己的好朋友在二(7)班,那个同学特别会说笑话。
还有一个男生说起了自己从幼儿园开始就非常要好的一个朋友,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上学,但是周末都要在一起玩。
由于这次的座位是临时自己找的,所以很自然地几乎都是好朋友坐在一起,就在课前我悄悄地去找小波过来的时候,他正在一群招朋引伴的孩子们中间,很茫然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
“每个小朋友都像尼尼一样,有自己的好朋友,这些好朋友,也都有自己的特点。
小波,你的好朋友呢?”他的头低下了,说:“没有。
”刚才还很欢乐的空气一下子沉寂了,“移情”在这些天真的孩子身上显出了效应,他们没有想到平时说个不停,跟很多很多人都打招呼的小波居然“没有朋友”。
我特意等了等,让这种微妙的情绪再持久一些,然后我说:“记住啊,小波还没有朋友呢!那么,有了朋友的尼尼,又怎么样了呢?”小波专心地看着大屏幕,等着故事继续发展。
一天,尼尼和朋友们一起玩捉泡泡的游戏。
画面上,一个白白的、大大的、圆圆的泡泡正被章鱼、海龟、水母顶来顶去呢,真好玩。
孩子们也预测到泡泡到了尼尼那里会是什么样。
“啪!”尼尼笨拙的钳子把泡泡扎破了。
我问学生:“现在怎么办呢?不能玩泡泡了。
章鱼、海龟、水母会怎么对尼尼说呢?”高文浩说:“他的朋友们都很伤心。
”卞陶说:“(尼尼)太笨了!”杨浩宇说:“尼尼,下次玩泡泡时小心点嘛!”一个男生也说:“都怪你的钳子太大了,太笨了,要是没有这个钳子就好了!”马爱民说:“没关系,我们再弄一个泡泡吧。
”这其实是每个孩子经常碰到的场景,在学校范围内的伙伴群体中,那些成绩优秀、纪律良好、身体灵敏的同学能够得到大家的拥护,比如杨浩宇,而像马爱民这样的孩子因为性格很好,对其他孩子的行为很容易理解,所以也有很多孩子接纳他为伙伴。
而小波,他的成绩自然不是很好,纪律也是最大问题,虽然他很爱说,看起来交际能力很强,但是他又总爱动手动脚,给别人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这也是他没有伙伴的重要原因。
我没有直接进行“是”或“非”的评价,故事会让孩子们自己做出判断的。
故事继续进行。
他们不能玩这个游戏了,于是开始玩追逐游戏。
我把后半句“开始玩追逐游戏”念得很重。
这里已经包含着对刚才几个孩子发言的评价了。
尼尼横着身子飞快地逃跑,可有一只钳子总是碍事儿。
在这个画面,我停下了,让同学们观察是“谁追谁”,培养学生根据画面细节来分析推理的能力。
小波呢,这个问题对他来说,也比较难,我就让他注意听,待会儿当裁判,判定谁是对的。
果然有学生看错了,连很机灵的韩一泽也说:“我觉得是海龟、章鱼和水母在追尼尼。
因为尼尼在跑,章鱼飞上天好像在抓尼尼。
”他只看到了海龟的眼睛是朝着尼尼,而没有注意到章鱼和水母的眼睛都是看向海龟的。
别的同学纷纷表示不同意,胖乎乎的赵一鸣说出了正确的答案:海龟在追尼尼、章鱼和水母。
我请小波来判断,他指了赵一鸣,我马上说:“小波同意赵一鸣的,马老师同意小波的。
韩一泽,你要再仔细看哦。
”韩一泽点点头,这是个非常可爱的孩子,性格开朗,不管什么学科,发言都很积极。
“呼哧!”尼尼脚下一滑,摔了个跟头,骨碌骨碌地从坡上滚了下来。
他被埋在沙子里,只有两只眼睛露在外面。
海龟不得不把他挖了出来。
“追逐游戏也不能玩了,那么,如果你是水母,海龟,章鱼,你会怎么做呢?”我再把这个问题抛出来。
我又叫了刚才的几个同学,卞陶,高文浩都说,“再去玩别的游戏。
”而王星宇则说:“没关系,我们再去玩适应你的游戏。
”当然也有同学(骆欣宇,关于他,又是另外的一个故事了。
)说“我还会怪他的大钳子。
”对于孩子来说,故事是有力量的,可是故事却又不能简单地带入生活。
仅同伴间的“游戏”就有很多的复杂性,但是通过故事,孩子们可以得到启迪,怎样更好地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家又决定玩捉迷藏,尼尼爬进一个大贝壳,然后轻轻把壳盖上。
关于朋友的话题,我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后面的故事就更加流畅了。
这可是个绝妙的藏身之地。
尼尼笨拙的钳子把贝壳碰碎了。
“哎呀!”他大叫起来。
尼尼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如果没有这对笨拙的钳子,我会藏得非常好!”“别担心,尼尼。
”水母一边说,一边把碎贝壳捡了起来,“这回我们藏,你来找。
”尼尼从一数到十后,开始找他的朋友们。
他在沙子里找到了海龟;他在贝壳下找到了水母。
可是,他把石堆的周围都找遍了。
也没找到章鱼。
小波一直很专心地看着,呵呵,这可是他最安静的一节课。
在尼尼到处寻找章鱼的画面处,我停下了,要给他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是为了给他积极的正强化,因为在学科课堂上,由于以前基础的问题,他是无法比得过王星宇、杨浩宇、韩一泽、高文浩这些已经“训练有素”的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