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病害学第七章病毒性疾病(讲稿)
水产动物病毒性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水产动物疾病防治课件)
虾、蟹类常见病毒性疾病
1. 白斑综合症 2.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 3. 肝胰脏细小病毒病 4. 对虾杆状病毒(BP)病 5.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IHHN) 6. 呼肠孤病毒病(REO) 7. 桃拉综合症 8. 河蟹的颤抖病 9.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
• 对虾疾Leabharlann 发生的特点 ➢ 养殖对虾疾病的发生有如下特点:1.病原微生物容易经过
水面1米水深泼洒250克纤虫克星或虾蟹杀虫净。
小核糖核酸病毒(颤抖病)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 虾肌肉白浊病
课堂小结
1、鳗狂游病 2、鳗鱼出血性张口病 3、暴发性传染病 4、鳜 5、鲈疱疹状病毒病 6、牙鲆弹状病毒病 7、斑点叉尾鮰病毒病 8、鳖病毒性出血症、虾、蟹病毒病
复习思考
课后作业: 查阅资料,找出2012年—2016年斑点叉尾鮰
一、鳗鱼狂游病
1、病原:鳗冠状病毒样病毒 2、流行情况
鳗鲡狂游病在我国广东、福建均有发生。主要 危害欧洲鳗和非洲鳗,其中,当年鳗及2龄鳗最易 受害,死亡率高,且在同一池塘中总是大鳗先死。 流行季节为4~10月,5 ~8月为发病高峰。
鳗狂游病 头部扭曲、张口
鳗狂游病 头部上翘、张口
4、治疗办法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故必须强调预防,以 下措施供参考。 (1)在鳗池上设置遮阳棚,避免阳光直射。 (2)注意保持池水环境清洁和相对稳定,防止水 质、水温变化过大。
1、病原:斑点叉尾鮰病毒(CCV)为一种疱疹病毒 ,病毒 颗粒有囊膜,呈20面体,颗粒直径175-200nm。
2、流行情况:CCV在自然条件下,仅感染斑点叉尾鮰,且 主要对小于1龄,体长小于15cm的鱼苗、鱼种产生危害, 但成鱼也可发生隐性感染,成为带毒者 。CCVD的流行 水温是20-30℃,水温低于15℃,CCVD几乎不会发生。
水产-鱼类疾病讲座讲义(培训班用)
鱼类疾病讲座讲义第一章概述一、疾病对水产业的危害:据不完全统计,2002~2016年我国水产养殖病害平均年损失达百亿元之多,其中鱼类约占55%~77%,甲壳类约占11%~28%,贝类约占3%~16%。
我国2006年水产养殖因病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15.08亿元,其中,鱼类53.86亿元,占46.81%,淡水养殖鱼类损失45.45亿元,占总鱼类的84.32%,而主要淡水鱼类占淡水鱼87.34%,分别是:草鱼—21.26亿元,鲤鱼—3.36亿元,鲫鱼—7.18亿元,鲢鱼、鳙鱼—7.18亿元。
我省1993年鱼病发生面积5.68万hm2,死鱼1.43万t,直接经济损失7724万元,其中主要以“草鱼出血病”“鲢鳙爆发性鱼病”为主。
1.疾病种类多。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养殖量大于捕捞量的国家。
我国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达60多种。
全国水产养殖病害200余种。
常见病达几十种。
其中,病毒性疾病占11.02%,细菌性疾病占57.63%,真菌性疾病占4.24%,寄生虫疾病占24.58%。
2.发病情况复杂。
由于水域环境多样,加之不同气候,不同养殖模式,不同养殖条件,发病情况差异显著。
另外,随着种苗在全国范围互换,病的多样性(病原种类、病原株型)增加,疾病发病时间由传统的春夏或夏秋两季发病高峰逐步向全年发病过度。
3.重大疫病暴发流行。
如草鱼出血病死亡率高达90%以上;对虾白斑综合症或桃拉综合症病毒,感染死亡率高达95%以上;淡水鱼类流行细菌性败血症死亡率达95%以上;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病、河蟹颤抖病等,死亡率可达80%~90%以上。
江西民谣:讲起来是四条鱼,养起来是三条鱼,吃起来是两条鱼。
广东江浙:养鱼不瘟,富得发昏。
可见,疾病是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水产动物疾病学的任务1.正确诊断和预防疾病。
2.推广和普及健康养殖方法。
(组织集中培训、出版物的宣传、科技下乡等)3.提高有效的疾病治疗技术。
4.提高和加强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扩大其研究外延,加强其研究内涵,提高疾病学的水平。
《水产动物病害学》第七章 鱼类的病害 第二节 细菌性疾病1
③添加磺胺类药物。磺胺-2,6-二甲氧嘧啶100-200 mg/kg或磺胺-6-甲氧嘧啶100-200 mg/kg,连喂5-7天, 第一天用药量加倍。(教材内容)
注意:生产上磺胺类药物使用情况
日本等国家对进口养殖虾实施 磺胺甲恶唑强化监控检查,抽查比 率提高到30%。由于日本是我国水产 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
⑤药物中酸钙增氧;控制养
殖密度。
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疾病诊断的主要程序
【首先是野外临床诊断】要用活鱼或是刚死的鱼,保持鱼体湿润,寄生在 鱼体表和体内的病原体,会引起寄主患病部位产生一定的病变,有许多 症状是可以通过目检加以判断和鉴别的。如水霉及一些大型的寄生原生 动物,对于一些细菌性的病原体,肉眼不可见,可以根据病鱼的外表反 应出来的症状,如点状或块状的胞囊,充血,发炎等来判断和辨别。综 合疾病的流行情况,发病年龄,水体的养殖环境及养殖管理情况,先初 步判断是寄生虫疾病还是细菌性疾病,有时一种症状会在好几种病中都 出现,所以还要做进一步的实验室内的检查。
(2)选择优质鱼种,鱼种下塘前要药浴。15-20mg/L 高锰酸钾药浴15-30分钟,或用2%-4%盐水药浴 5-10分钟。
• 注意:氯制剂如5 mg/L三氯异氰尿酸药浴10min; (无鳞鱼)30 mg/L聚维酮碘药浴15-20min。
(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增强鱼体抵抗力。 (4)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洒生石灰l~2次,使池水的 pH保持在8左右,一般生
2)接下来是实验室内的诊断: (1)称体重,测量大小并做相应记录; • (2)目检体表,观察鱼体体色,并一切明显或可能的病象,如,各鳍
是否蛀烂,鳍的基部是否充血,鳃盖是否穿孔等,注意体表有无黏附着 的肉眼可见的寄生虫。 • (3)解剖鱼体,检查鱼体各器官,检查顺序应为:体表黏液,鳍,鼻 腔,血液,鳃,口腔,腹腔,脂肪组织,消化管,肝,脾,胆囊,心脏, 鳔,肾,膀胱。 • (4)若为寄生虫病,通过镜检各部位的压片,确定引起疾病的寄生虫 的种类。一般在低倍镜下一个视野中有15-20个虫体,即可确定为引起 疾病的寄生虫。然后根据诊断结果施以相应的治疗方法。
河海大学: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
4.流行情况:高温季节为该病暴发的高峰(三亚为4~11月),死亡率可高
达90%,危害对象包括鲑点石斑和青石斑等。
5.预防:同创伤弧菌病 6治疗:同创伤弧菌病。
养殖鱼类疾病:细菌性鱼病
三、链球菌病
1. 病原:海豚链球菌(Strptococcus iniae): G+,每个单体呈卵圆形,有荚
2. 细菌的类型:
1) 按形态分: 2) 按革兰氏染色结果分:
3. 细菌的形态结构:
养殖鱼类疾病:细菌性鱼病
二、弧菌病
1. 什么是弧菌? 2. 水产致病弧菌有那些主要类型?
(一)鳗弧菌病
1. 病原: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
属于G-,短弯杆状,0.5~0.7×1~2m,极生单鞭毛,适温10~35 ℃
2 龄鲤鱼,死亡率为10%左右
5.防治:未研究。
四、其他海水病毒病:锦鲤的疱疹病毒、石斑于鱼的虹彩病毒,等
养殖鱼类疾病
第二节 细菌性鱼病
一、细菌性鱼病的特点与种类
1. 细菌及细菌性鱼病的特点:
1) 细菌性鱼病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类疾病; 2) 细菌与病毒不同,容易进行人工培养; 3) 细菌个体较病毒大,可在LM下看到; 4) 细菌性鱼病可用疫苗预防,也可用药物防治。
养殖鱼类疾病:病毒性鱼病
五、痘疮病
1.病原:一种疱疹病毒,具体不详。 2.症状和病理变化:发病初期病鱼皮肤表面出现许多小斑点,体表覆盖
一层白色粘液;此后白色斑点逐渐扩大,且病变部位表皮逐渐增厚,形 成石蜡状增生物,增生物不断脱落与重生。
3.诊断方法:根据初期的小白点及后期的石蜡状增生物可确诊 4.流行情况:流行不广,我国只在1957~58年在上海有报道,危害对象为
鱼类细菌性疾病与病毒性疾病诊断和治疗
鱼类细菌性疾病与病毒性疾病诊断和治疗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病原:草鱼出血病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
症状:为病毒性鱼病,鱼体表一般暗黑而微带红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口腔、下腭、头顶或眼眶周围充血,甚至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基部充血。
防治方法:细菌性出血症:可选用“菌克+VK3粉+三黄粉拌饲内服”,外用金碘;病毒性出血症:可选用“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病毒克星”,外用二氧化氯进行水体消毒。
以上两个配方在治疗草鱼出血症上有很好的疗效,没有投饵机的比有投饵机的治疗效果更明显,有投饵机的塘口最好在下风处也有少量药饵的投喂,这样可以让那些患病稍重没有能力抢食的鱼得到恢复,以最快的速度减少死亡。
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柱状嗜纤维菌(原叫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故又称此病为“乌头瘟”。
病鱼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鳃片上有泥灰色、白色或蜡黄色斑点,鳃片表面、鳃丝末端粘液增多,并常粘附淤泥,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鳃盖骨中央的内表皮常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故有“开天窗”之称。
流行情况:广泛流行的一种鱼病。
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鲫、鲢、鲂、鳙也可发生。
不论鱼种或成鱼阶段均可发生。
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
本病常与赤皮病和细菌性肠炎病并发。
预防:鱼池必须用已发酵的粪肥或者用成品肥料如速肥宝、肥水膏等施肥肥水,用菌克200~250克/亩·米用热水浸泡半小时以上进行全池泼洒。
治疗: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以0.1~0.2ppm进行全池泼洒;三黄粉拌饲料混饲内服,每天2次,连用3~5天;醛速杀,中仁金碘,二氧化氯,中药消毒制剂“双黄精华”等系列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
肠炎病病原:点状气单胞菌。
症状:肛门红肿,严重时轻压腹部血液或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肠道部分或全部发炎,呈紫红色。
发病初期,前肠、后肠充血发红,严重时整个肠道充血发炎、出血,形成败血症。
《水产养殖病害》课件
案例二:虾类病毒性疾病
总结词
对虾养殖业危害严重的疾病
详细描述
虾类病毒性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常见于对虾养殖。病虾表现出体色发红、活动力减弱、食欲减退等症状, 死亡率极高。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通过预防措施控制疾病传播。
案例三:贝类寄生虫病
总结词
影响贝类生长和繁殖的疾病
详细描述
贝类寄生虫病是由寄生虫寄生于贝类体内引起的疾病,常见 于牡蛎、扇贝等养殖贝类。病贝表现出生长缓慢、活力减弱 、死亡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使用药物和改善养殖环境。
05
水产养殖病害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新发水产养殖病害的威胁
新发水产养殖病害不断涌现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模式的改变,新的水产养殖病害不断 出现,对养殖业构成威胁。
病原菌的变异
病原菌的变异导致原有药物防治效果下降,增加了病害防控的难度 。
养殖环境的恶化
养殖环境的恶化导致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增加了病害发生的概率 。
03
04
生长受阻
病害会影响水生动物的正常生 长,导致生长缓慢或停滞。
繁殖能力下降
某些病害会影响水生动物的繁 殖能力,导致繁殖率降低或繁 殖失败。
死亡
严重的水产养殖病害会导致水 生动物大量死害会导致水生动物品质下降 ,影响其食用价值和市场销售 。
02
常见水产养殖病害及症状
01
02
03
生态防控的重要性
生态防控是通过改善养殖 环境、调整养殖结构等方 式,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
生态环境的改善
通过改善水质、增加水体 溶氧量、减少有害物质的 排放等措施,降低病原菌 的滋生和传播。
养殖结构的调整
通过合理配置养殖品种和 密度,降低养殖系统的压 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鱼类病毒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
细菌性败血症流行原因
病原体因素:1病原菌的生长温度和pH范围是其流行范围广,流行时间长的前提条件;2养殖水体种类繁多,养殖户没有防病意识;3国内尚未实行搬运检疫制度,为病原体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
环境因素:1疾病的预防工作没作好;2水质管理不好
机体因素:1长期近亲繁殖,体质下降。
2商品饲料质量不好,营养不全面,使鱼体抵抗力下降。
细菌性败血症治疗注意事项:
必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治疗前必须先杀体外寄生虫,杀虫要有针对性;必须外泼杀菌药和内服药相结合;要使病鱼能吃到足够的药量:稳定性好, 投药饵量计算要正确,内服药不能过早停药,每天分两次投喂,注意投喂方法;外用药的质量要好,要注意保存,使用时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不能用金属容器溶解和泼药,泼洒均匀;生石灰不能与漂粉精、优氯净、漂白粉、硫酸铜、硫酸亚铁等同时使用;治疗期间及治好后不要大量换水、加水或捕鱼;科学处理病死鱼及发病池的工具。
水产动物病害学课件大纲
04
水产动物病害诊断与防 治技术
诊断技术
观察症状:观察水产动物的行为、外观、颜色等变化 实验室检测:进行病原体检测、生化检测等 影像学检查:使用X光、超声等设备进行诊断 病理学检查:对病灶进行切片、染色等检查 基因检测: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病原体鉴定 环境监测:检测水质、水温、pH值等环境因素
防治技术
病原:真菌
传播途径:水、饲料、工具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症状:皮肤溃烂、鳞片脱落、内脏 病变等
防治措施:消毒、隔离、药物治疗 等
寄生虫病
寄生虫种类:包括原生动物、 蠕虫、甲壳类等
感染途径:通过水体、食物、 接触等方式传播
症状:包括食欲不振、生长缓 慢、体色异常等
防治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改 善水质、加强管理等
添加项标题
近年来,水产动物病害学研究开始关注生物安全、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意义与目的
研究水产动物病害学的目的 是为了保障水产养殖业的健 康发展,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水产动物病害学是研究水产 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诊断 和防治的科学
研究水产动物病害学有助于 提高水产养殖技术水平,降
低养殖风险
的发生
营养因素
营养不良:缺乏某种营养素,导致 免疫力下降
营养不均衡:营养素比例失调,影 响生理功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营养过剩:摄入过多营养素,导致 代谢紊乱
营养污染:摄入含有有害物质的营 养素,导致中毒
应激因素
环境因素:水温、水质、光照等 生物因素:病原体、寄生虫等 营养因素:饲料质量、营养成分等 管理因素:养殖密度、养殖方式等
水产动物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发展趋势
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
一、鱼类病毒性疾病
草鱼出血病
鳗疯狂病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PN) 鳗出血性张口病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 鳜鱼暴发性传染病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 牙鲆弹状病毒
鲤春病毒病(SVC)
东方鲀白口病
鲤痘疮病
鳖病毒性出血病
淋巴囊肿病(LDV)
(一)草鱼出血病
慢性型:发生贫血 神经型:运动失常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
患病狗鱼肌肉出血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
鳟鱼肌肉出血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
患病鳟鱼精巢充血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
患病鲑鱼鳃退色,肌肉出血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
患病大菱鲆的背面观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
患病大菱鲆的腹面观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眼突出
(五)鲤春病毒血症
病原:鲤弹状病毒。 二类传染病 症状: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
患病虹鳟鱼苗拖粘液便(拖假粪)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
腹部膨大,体壁充血、出血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
患病鱼苗卵囊肿大,体壁充血、出血 腹部膨大,体壁充血、出血
[流行]
主要危害鲑鳟鱼类的苗种,尤其刚孵出鱼苗到 摄食4周龄。
4-15℃(8-10℃),15℃以上发病停止。
[诊断] 外观症状、病理切片、免疫学和分子生物
腹胀,突眼 肌肉出血 内脏(鳔)出血斑点 流行: 欧洲,1龄以上的鲤鱼,春季(13-20℃) 防治: 提高水温到22℃以上。
鲤春病毒血症
患病鲤鱼腹部肿胀,皮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血
鲤春病毒血症
患病鲤鱼肌肉出血
鲤春病毒血症
鳔布满了出血点
鲤春病毒血症
鱼类病毒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
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败血症流行原因
病原体因素:1病原菌的生长温度和pH范围是其流行范围广,流行时间长的前提条件;2养殖水体种类繁多,养殖户没有防病意识;3国内尚未实行搬运检疫制度,为病原体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
环境因素:1疾病的预防工作没作好;2水质管理不好
机体因素:1长期近亲繁殖,体质下降。
2商品饲料质量不好,营养不全面,使鱼体抵抗力下降。
细菌性败血症治疗注意事项:
必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治疗前必须先杀体外寄生虫,杀虫要有针对性;必须外泼杀菌药和内服药相结合;要使病鱼能吃到足够的药量:稳定性好, 投药饵量计算要正确,内服药不能过早停药,每天分两次投喂,注意投喂方法;外用药的质量要好,要注意保存,使用时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不能用金属容器溶解和泼药,泼洒均匀;生石灰不能与漂粉精、优氯净、漂白粉、硫酸铜、硫酸亚铁等同时使用;治疗期间及治好后不要大量换水、加水或捕鱼;科学处理病死鱼及发病池的工具。
鱼类疾病的防治培训课件
2
1、草鱼出血病
[流行情况]该病是草鱼鱼种培育阶段流行广、危 害大的鱼病。流行季节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1足龄青鱼也受害,2龄以上草鱼有时也患此病。
流行于水温20-33℃,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但当水质恶化、水温变化大、鱼体抵抗 力低下、病毒的数量多及毒力强时,在水温低 至L2℃及高至34.5℃时也有发病。
[病症]症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 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 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发病部分先 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 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 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腐烂表皮 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 灶部位周围的鳞片埋入已腐烂的表皮内,外周的鳞片 疏松并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在整个病程中后 期形成锅底形,严重时甚至肌肉腐烂,露出骨骼和内 脏,病鱼随即死去。
(5)亲鱼发病可选用金霉素注射,每kg鱼注射5mg,或
注射四环素,每kg鱼注射2mg,进行肌肉或腹腔注
射,同时采用高锰酸钾等杀菌药物涂于病灶处。
鱼类疾病的防治
29
6.竖鳞病
[病原]由水型点状极毛杆菌引起。
[病症]病鱼体表用手摸去有粗糙感;鱼
体后部部分鳞片向外张开像松球,鳞
的基部水肿,以致鳞片竖起。用手指
死亡率也可达50%以上。
鱼类疾病的防治
13
[防治方法]
(1)严防鱼体受伤,受伤鱼不能用作亲鱼,更不 要将受伤鱼和健康鱼一起混养。
(2)产卵池要严格清塘消毒,挖除污泥。
(3) 对患病鲤鱼,每尾体重150~400g个体,注 射土霉素3mg。
(4)每kg饵料中加土霉素1.8g做成颗粒饵料,每
50kg鱼每天投喂颗粒饵料1.5kg,连喂8天。
6
2、痘 疮 病
【推选文档】病毒性疾病PPT
3 淋巴囊肿病
3.1病原:淋巴囊肿病毒,DNA病毒,呈正二十面体,直径 由病毒感染所1引3起0的~疾病3,3叫0水n产m动物。病毒病 1有)些个上体皮3徽细.小2胞,流内只含能行有在包电情涵子体显况微镜:下观最察 早发现的病毒病,已发生于包括鲆和鲽等 100余种海淡水鱼类,多发生于高温季节。 3症状:病鱼各种器官组织伴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体色发暗,微带红色。
诊断时务须仔细观察病鱼体外和体内肠道等器官。
呈多角形;细胞具有透明 症状和病理变化:身体发黑、体表和鳍条出血、脾脏肥大,肾脏肥大。 厚膜 3.5诊断:依外观初诊,以 电镜观察确诊 3.6防治:无有效方法
2 鲤痘疮病
2.3 症状:患痘疮病的病鱼在发病 初期,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 斑点,覆盖着一层白色粘液。随 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 数量逐渐增加,区域逐渐扩大并 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这 些"增生物"如果占据了鱼体表面 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影响鱼的正 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 甚至死亡。
2)根据病理变化诊断
3)免疫学诊断
1.6 防治:草鱼出血病的病毒活细胞内寄生;病鱼和死鱼不断 释放出病毒,通过水体传播;并且该病毒抗药性强。这样 就造成药物治疗的困难,
目前比较有效的预防方法: 1)注射灭活疫苗。对草鱼进行腹腔注射免疫。当年鱼种注 射时间是6月中下旬,当鱼种规格在6-6.6厘米时即可注射。 每尾注射百分比浓度疫苗0.2毫升, 1冬龄鱼种每尾注射1毫 升左右。经注射免疫后的鱼种,其免疫保护力可达14个月 以上。同时还可用浸泡疫苗进行浸泡免疫。 2)每100kg鱼每天用克列奥-鱼复康100克或鱼复药2号2.5- 5g拌饲投喂,连喂 3-5天。 3)每100kg鱼每天用0.5kg大黄、黄岑、黄柏、板蓝根(单 用或混用),再加食盐0.5kg伴饲投喂,连喂 7天。 4)每100kg鱼每天用0.5kg刺槐子, 0.5kg 苍生2号,0.5kg 食盐伴饲投喂,连喂 2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脏各器官组织都不同程度地充血、
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
病鱼严重贫血,鳃常呈“白鳃”。
(2)样品采集与实验室确诊
A.根据病理变化诊断 ①肠上皮细胞肿胀,肠上皮与固有层剥离,பைடு நூலகம்重时,肠腔中有 大量红细胞和成片脱落的肠上皮。 ②小血管管壁广泛受损,形成微
血栓,同时引起脏器组织梗死 样病变。 ③在肝细胞类胞浆中有嗜酸性 包涵体。 ④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低于 健康鱼。
7.防控方法
本病一旦发生,彻底治疗通常比较困难,故强调预防。最有效地控制措施疫苗。
【预防措施】
①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从疫区引进鱼种。 ②彻底清塘,清除池底过多淤泥。200ppm生石灰或20ppm漂白粉清塘。 ③氯制剂全池泼洒消毒。漂白粉精(0.2-0.3mg/L)、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 或
临床:大多数病鱼剥去鱼皮后,肌肉:点状或斑块状出血。 严重时,全身肌肉呈 红色。
红细胞浸润:体壁骨骼肌纤维之间有大量红细胞浸润,肌原纤维断裂, 呈变性和坏死变化。
(3)内脏器官病理特征
肠壁及肠道:
肠壁、周边脂肪组织器官点状或丝状出血、充血。 肠壁具韧性,肠内无食物,但很少充有气泡或黏 液。 上皮细胞肿胀,上皮与固有层剥离,部分破裂并 脱落。肠腔中有大量红细胞、成片的肠上皮、纤维 素样物质。
陕西金农
下篇 水产动物病害各论
王高学 2014.10
“金农”工程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陕西省建设部分)
2007年4月16日
第七章 鱼类的病害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第二节 细菌性疾病 第三节 真菌性疾病 第四节 寄生原生动物疾病 第五节 寄生蠕虫疾病 第六节 寄生甲壳动物疾病
我国水生动物主要疫病(鱼类病毒性疾病)
2)传播与病程
卵 :进行垂直传播 病鱼的排泄物: 水中进行水平传播 人工感染健康草鱼,从感染到发病死亡,约需4-15天,一般是7-10天。 其病程有三个阶段: (1)潜伏期:约3-10d,外表未显示任何症状,活动与摄食均正常。 (2)前趋期:时间短,仅1-2d左右,开始出现症状。鱼的体色发暗变黑, 离群独游,停止摄食。 (3)发展期:一般为1-2d,病鱼表现充血、出血典型症状而死。
一类水生动物疫病
鲤春病毒血症(SVC) 二类水生动物疫病
草鱼出血病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
锦鲤疱疹病毒病 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 斑点叉尾鮰病毒病
一、草鱼出血病(Hemorrhage disease of grass carp)
1.病原
1983年分离鉴定。 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 呼肠孤轮状病毒属(Reorotavirus) 草鱼出血病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rass carp Hemorrhage virus,GCHV) , (草鱼呼肠孤病毒)。
①“红肌肉”型 肌肉出血为主,外表无明显症状。7-10cm鱼种。
②“红鳍红鳃盖”型 体表出血为主,口腔、下颌、鳃盖、眼眶、鳍基部明显充
血、出血。13cm以上鱼种。
③“肠炎”型 肠道充血、出血为
主,各个规格均有。 肠壁有韧性。
3.流行情况
草鱼鱼种(2.5-15cm)培育阶段:流行地区广泛、流行季节长、发病率 高、死亡率高、危害性大传染病。
二类水生动物疫病。
1).病毒形态结构
20面体球形颗粒,直径70—80nm,双层衣壳;无囊膜; 外周有20个壳粒;基因组由11条双链RNA片段组成,总 分子量为15.46×106u.
2).病毒生化特性
病毒酶活性最适温度为28℃,病毒耐酸(pH值3),耐
2.症状和病理变化
(1)体表病理特征
体色发黑,有时在背部两侧出现两条灰白色带; 鳃盖、鳍条和腹部体表充血、出血,严重时,口腔、眼眶、头顶部也 可出血。 (2)肌肉出血病理特征
流行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珠江流域。 流行发病率:达30%-50%,最高达70-80%。 流行季节:6-9月,8月为高峰期。 流行水温:20-33℃;最适流行水温27-30℃.
1)发病诱因
A.水中溶氧低; B.水质恶化,透明度低,水中总氮、 有机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物耗氧量高; C.水温变化大. 这些因素均造成鱼体抵抗力低下, 病毒发生大量繁殖.
②草鱼患细菌性败血症:鱼的各器官组织也都会发生充血、出 血,需进一步进行病理及免疫学诊断区别。
③中毒可引起鱼体全身出血:一般发生较突然,肠内往往有食 物,必要时需进行水质、饲料及鱼体分析测定, 进一步通过 水产养殖动物因环境不良、中毒和营养不良而引起的疾病诊 断方法。
水温在25-28℃出现大批症状性死 亡(疑似病例),同塘鱼无此现象。
⑤白细胞数低于健康鱼。 ⑥淋巴细胞低于健康鱼,单核细胞高于健康 鱼。 ⑦血清谷丙转氨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乳酸 脱氢酶活性增高。
B.进行培养分离或免疫学诊断
【确诊】 CIK细胞系或CO细胞系对疑似病样进行病
毒分离,采用免疫学诊断方法或PCR鉴定: 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目前有 试剂盒可用于早期诊断。 ②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SPACOA)。 ③葡萄球菌A蛋白的酶联染色技术。
3)传染源
主要是带毒的草鱼、青鱼以及麦穗鱼等。 从健康鱼感染病毒到疾病发生需7-10d。一旦发生,常导致急性大批死 亡。
4.诊断方法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①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肠炎病的鉴别诊断
肠壁 肠腔
草鱼出血病 弹性较好 粘液较少 大量红细胞 少量成片脱落 的上皮细胞
细菌性肠炎病 弹性较差 粘液较多 红细胞较少 大量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
血管病变: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血管扩 张充血和破损出血。
形成血栓。小血管管壁广泛受损激活凝血因子,凝血形成微血栓。 代谢障碍:微血栓和血液淤滞,阻闭局部微循环,氧和营养物质不能正 常供应,代谢废物也得不到及时运送,引起脏器组织梗死样病变。
(5)按照症状表现和病理变化的差异,大致分3种症状类型
肝、脾、肾、鳔壁等组织器官:
点状或丝状出血、充血。 肝:细胞发生颗粒变性、水样变性、脂肪变性,疾病
严重时,局部肝细胞发生核溶解等细胞坏死变化。 胰腺:细胞坏死
(4)循环系统障碍
贫血:血量减少;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减少1/2(1/4)左右;白细胞 数是健康鱼40-60%,淋巴细胞低,中性粒细胞显著高于健康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