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病害学 第10章
水产病害学复习资料
水产病害学复习资料水产病害学复习资料水产病害学是研究水产动物和水生植物的疾病及其防治方法的学科。
它涉及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病原体学、病理学、免疫学、疫情学等。
在水产养殖业中,水产病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不仅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对水产病害学的学习和掌握对于从事水产养殖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水产病害的病原体。
水产病害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
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它们通过侵入宿主体内并繁殖,引起疾病的发生。
病毒也是水产病害的重要病原体,它们通过感染宿主细胞并破坏其正常功能,导致疾病的发展。
寄生虫是水产病害的另一类病原体,它们寄生在宿主体内或外部,通过摄取宿主的营养物质来生存,并且会对宿主造成伤害。
真菌则是水产病害的少数病原体之一,它们通过侵入宿主体内并繁殖,引起疾病的发生。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水产病害的病理学知识。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变化的学科。
在水产病害学中,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对宿主组织和器官的影响。
通过病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疾病对宿主的损害程度,并且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例如,通过观察病理标本,我们可以发现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等病理变化,从而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此外,免疫学也是水产病害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病原体的免疫反应的学科。
在水产养殖中,水产动物的免疫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宿主抵抗病原体的入侵,保持身体健康。
免疫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产动物的免疫机制,从而提高它们的抗病能力。
例如,通过研究水产动物的免疫系统,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免疫相关基因,并且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等方法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最后,疫情学也是水产病害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疫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传播和流行的学科。
在水产养殖中,疫情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播规律,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水产动物病害学各章节复习题
《水产动物病害学》各章节复习题目第一章绪论1.水产动物病害学的任务是什么?2.水产动物病害学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历史发展时期,各个时期的主要成就如何?3.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主要病因(原)有哪些?4.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与病原、宿主和环境三者之间的互相关系怎样?5.如何控制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6.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有哪些?7.水产动物的健康养殖包括哪些内容?8.我国目前渔业水质的状况如何?第二章水产动物病原学1.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2.病毒核酸有哪些类型?其结构特征怎样?3.病毒的基本结构有哪些?4.病毒的分类原则和病毒命名规则最主要包括哪些?5.病毒复制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过程如何?6.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其传播方式有哪些?7.病毒对细胞的致病作用有哪些?8.病毒有哪几种感染类型?9.绘出细菌细胞构造的模式图,注明其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并说明各构造的生理功能。
10.什么叫细菌的生长曲线?典型生长曲线可分几期?各期的有哪些主要特征?11.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如何?12.细菌的致病机理怎样?13.细菌的感染途径如何?细菌感染后出现哪几种感染类型?14.真菌有哪些基本特点?15.多细胞真菌的基本形态构造怎样?16.真菌的繁殖方式怎样?17.寄生虫有哪几种寄生方式?18.寄主可分为几种类型?其特征如何?19.寄生虫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感染?20.寄生虫、寄主和外界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如何?第三章免疫学基础1.鱼类有哪些主要免疫器官?其功能如何?2.抗原的定义是什么?抗原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3.免疫佐剂的生物学作用和作用机理怎样?4.抗体的定义是什么?抗体的机构和功能怎样?5.抗体有哪些生物学活性?6.抗体的血清型怎样?7.xx多xx抗体?xxxx抗体?8.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有哪些特点?9.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基本特点如何?10.疫苗的种类及其应用怎样?第四章药物学基础1.药物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阐述渔药药学在药物学中的地位。
水产养殖技术培训作业指导书
水产养殖技术培训作业指导书第1章水产养殖概述 (3)1.1 水产养殖的定义与分类 (3)1.1.1 淡水养殖 (4)1.1.2 海水养殖 (4)1.1.3 生态养殖 (4)1.1.4 工厂化养殖 (4)1.2 水产养殖的意义与前景 (4)1.2.1 意义 (4)1.2.2 前景 (4)1.3 水产养殖的基本流程与要求 (4)1.3.1 选址与规划 (4)1.3.2 养殖设施建设 (4)1.3.3 种苗选择与培育 (4)1.3.4 养殖管理 (5)1.3.5 收获与加工 (5)1.3.6 养殖环境保护与修复 (5)1.3.7 质量安全监管 (5)第2章养殖环境管理 (5)2.1 水质管理与调控 (5)2.1.1 水质参数监测 (5)2.1.2 水质调控措施 (5)2.1.3 水质管理策略 (5)2.2 水产养殖场环境规划与建设 (5)2.2.1 养殖场选址与规划 (5)2.2.2 养殖设施建设 (5)2.2.3 环境保护与绿化 (6)2.3 水产养殖环境保护与治理 (6)2.3.1 废水处理与利用 (6)2.3.2 污染防治措施 (6)2.3.3 生态养殖与环境保护 (6)第3章水产养殖生物分类 (6)3.1 鱼类养殖 (6)3.1.1 淡水鱼类养殖 (6)3.1.2 海水鱼类养殖 (6)3.2 虾类养殖 (7)3.2.1 淡水虾类养殖 (7)3.2.2 海水虾类养殖 (7)3.3 蟹类养殖 (7)3.3.1 淡水蟹类养殖 (7)3.3.2 海水蟹类养殖 (7)3.4 贝类养殖 (7)3.4.2 腹足类养殖 (8)3.4.3 头足类养殖 (8)第4章饲料与营养 (8)4.1 饲料的分类与选择 (8)4.1.1 饲料的分类 (8)4.1.2 饲料的选择 (8)4.2 饲料添加剂的使用 (9)4.2.1 常见饲料添加剂种类 (9)4.2.2 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9)4.3 营养需求与饲料配方设计 (9)4.3.1 营养需求 (9)4.3.2 饲料配方设计 (9)第5章养殖技术与管理 (10)5.1 苗种选择与放养 (10)5.1.1 苗种选择 (10)5.1.2 苗种放养 (10)5.2 养殖模式与密度 (10)5.2.1 养殖模式 (10)5.2.2 养殖密度 (10)5.3 日常管理与病害防治 (10)5.3.1 日常管理 (10)5.3.2 病害防治 (11)第6章病害防治技术 (11)6.1 水产养殖病害概述 (11)6.2 病害诊断与检测方法 (11)6.2.1 病害诊断 (11)6.2.2 检测方法 (11)6.3 病害预防与控制措施 (11)6.3.1 预防措施 (12)6.3.2 控制措施 (12)第7章水产品质量安全 (12)7.1 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法规 (12)7.1.1 国家及地方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12)7.1.2 相关法规政策 (12)7.2 质量安全检测技术 (12)7.2.1 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12)7.2.2 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检测技术 (12)7.2.3 微生物检测技术 (13)7.3 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13)7.3.1 养殖环境控制 (13)7.3.2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 (13)7.3.3 兽药使用管理 (13)7.3.4 养殖过程监控 (13)第8章水产养殖设备与设施 (13)8.1 养殖池塘设计与建设 (13)8.1.1 池塘选址 (13)8.1.2 池塘设计 (13)8.1.3 池塘建设 (14)8.2 养殖设备与仪器 (14)8.2.1 投喂设备 (14)8.2.2 水质监测设备 (14)8.2.3 捕捞设备 (14)8.3 水处理设备与系统 (14)8.3.1 过滤设备 (14)8.3.2 曝气设备 (14)8.3.3 消毒设备 (14)8.3.4 自动控制系统 (14)第9章水产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15)9.1 投资成本分析 (15)9.1.1 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15)9.1.2 种苗成本 (15)9.1.3 饲料成本 (15)9.1.4 人工与管理成本 (15)9.2 养殖收益分析 (15)9.2.1 产品销售收益 (15)9.2.2 副产品收益 (15)9.2.3 政策性补贴收益 (15)9.3 经济效益提升策略 (15)9.3.1 优化养殖模式 (15)9.3.2 提高饲料利用率 (15)9.3.3 加强病害防治 (16)9.3.4 创新销售模式 (16)9.3.5 提高管理水平 (16)9.3.6 利用政策优势 (16)第10章水产养殖发展趋势与展望 (16)10.1 现代水产养殖技术发展趋势 (16)10.2 生态养殖与绿色养殖 (16)10.3 水产养殖产业升级与拓展 (17)第1章水产养殖概述1.1 水产养殖的定义与分类水产养殖是指在水体中进行的养殖活动,以鱼类、甲壳类、贝类等水生生物为对象,通过人为管理,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达到增加水生生物数量的目的。
(完整word版)水产病害学复习
第二章水产动物病原学(一)病毒的传播传播途径:飞沫、血液、唾液、黏液、注射和器官移植。
传播方式:1、水平传播:病毒在群体的个体之间的传播方式,通过口腔、消化道或皮肤黏膜。
2、垂直传播:通过繁殖,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
(二)病毒的致病机制1、顿挫感染2、溶细胞感染3、非溶细胞感染4、免疫病理作用(三)细菌的致病机理1、侵袭力:菌毛;荚膜或微荚膜;产生的侵袭性酶2、毒素:外毒素;内毒素(四)细菌的感染类型1、隐性感染2、潜伏感染3、带菌状态4、显性感染(1)毒血症:病原菌局限在局部病灶,只有其所产毒素进入全身血流。
(2)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的原发病灶侵入血流后传播至远处组织,但未在血流中繁殖。
(3)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造成宿主严重损伤和全身性中毒症状。
(4)脓毒血症:一些化脓性细菌在引起宿主的败血症的同时,又在其许多脏器中引起化脓性病灶。
寄生:生物有机体在某一部分或全部生活过程中,必须生活于另一生物体表或体内,夺取该生物营养而生存,或以该生物体液及组织为食物来维持其本身的生存,并对该生物发生危害作用。
共生:两种生物长期或暂时结合在一起生活,双方都从这种共同生活中获得利益(互利共生);或其中一方由这样的共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片利共生)的生活方式。
兼性寄生:在通常情况下过着自由生活,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能转变为寄生生活。
如马蛭与小动物相处时营自由生活,当它和大动物相处时就营寄生生活。
真性寄生:寄生虫部分或全部生活过程从寄主取得营养,或以寄主为自己的生活环境。
暂时性寄生:亦称一时性寄生。
寄生虫寄生于寄主的时间甚短,仅在获取食物时才寄生。
如鱼蛭吸食鱼的血液。
阶段寄生:寄生虫仅在发育的一定阶段营寄生生活,它的全部生活过程由营自由生活和寄生生活的不同阶段组成。
终身寄生:寄生虫的一生全部在寄主体内渡过,它没有自由生活的阶段,一旦离开寄主,就不能生存。
体外寄生:寄生虫暂时的或永久的寄生于寄主的体表者。
水产动物病害学
水产动物病害学第一篇:水产动物病害学1.水产动物病害学:是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病害发生的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2.发病的原因:A,病原的侵害;B,非正常的环境因素,C营养不良D动物本身先天的或遗传的缺陷,E机械损伤3.水产病害综合预防措施 1)彻底清池2)保持适宜的水深和优良的水质及水色 3)放养健壮的种苗和适宜的安度 4)饵料应质优量适 5)改善生态环境6)操作细心7)经常进行检查8)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防止病原传播9)订立和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10)药物预防 11)人工免疫 12)德育抗病力强的苗种4.病毒的增殖复制步骤:吸附、穿入和脱壳;增殖;装配与释放5.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6.病毒的致病机制:顿挫感染、溶细胞感染和非溶细胞感染病毒感染类型: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7.细菌的生长繁殖:基本条件:充足的营养物质、合适的酸碱度、适宜的温度、必要的气体环境8.细菌的感染途径:接触感染、创作感染、消化道感染9.细菌的感染类型:隐性感染、潜伏感染、带菌状态、显性感染10.四类型: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毒毒血症11.什么是真菌:真菌的生长繁殖:真菌的致病性:致病性真菌感染,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真菌性中毒12.寄生:有的在某一部分或全部生活过程中,必须生活于另一生物之体表或体内,夺取该生物之营养而生存,或以该生物之体液及组织为食物来维持其本身的生存并对该生物发生危害作用,此种生活方式 13.寄生生活的起源:由共生方式到寄生,由自由生活经过专性寄生到真正寄生。
14.寄主种类:终末寄主,中间寄主,保虫寄主。
15.寄生虫的感染方式:经口感染,经皮感染:(主动经皮感染、被动经皮感染)16.外界环境对寄生虫的影响:水分化学因子的影响,季节变化的影响,人为因子的影响,密度因子的影响,散布因子的影响17.免疫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免疫防御、自身稳定、免疫监视18.免疫细胞的种类:T细胞、B细胞、NK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其他免疫细胞。
水产动物疾病学
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动物疾病学7月01日14:30-16:30(19周五)水新综2绪论1、水产动物病害学:是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2、水产动物生病的特点:①发现难②用药麻烦③治疗难3、疾病产生的三大因素:病原、宿主和坏境。
(10分大题,自己看书)第一章病理学基本原理1、疾病:是由致病因素作用于生物机体时扰乱了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
疾病的发生是由于环境的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和宿主反应特性这两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疾病的经过:潜伏期、前驱期、充分发展期疾病的结局:完全恢复、不完全恢复、死亡2、疾病的发生与病原、宿主、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P7图1-13、基本病理过程:(1)细胞和组织损伤:①萎缩:已经发育到正常大小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在疾病过程中由于发生物质代谢障碍,使分解代谢超过了合成代谢,因而导致组织、器官体积缩小及功能减退的过程叫萎缩。
②变性:机体在发生物质代谢障碍的情况下,细胞或组织发生理化性质改变,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在生理状态下见不到,并具有各种各样特殊物质和化学特性质的物质,或在虽生理情况下,出现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的异常增多。
③坏死:生活机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2)循环障碍:①充血:局部组织、器官的血管扩张,含血量超过正常称为充血。
②贫血:机体含血量减少或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含量少于正常称为贫血。
③出血:血液从血管或心脏外出至组织间隙、体腔内或身体外面,称为出血。
④梗死形成:由于血管的阻塞,局部组织缺血引起的坏死称为梗死,其形成过程称为梗死形成。
⑤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⑥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碍血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⑦水肿与积水:细胞间液在组织间隙内异常增多,称为水肿,组织间液在胸腔、心包腔、腹腔、脑室等浆膜内蓄积过多,称为积水。
水产动物病害学
诊断:取鳃或皮肤粘液做水浸片观察。 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消毒、灭虫;
2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水质调控; 3鱼种放养前用硫酸铜和硫酸铁合剂或KMnO4药浴
治疗方法
海水鱼; 淡水鱼:
鱼波豆虫病 Ichthyobodiasis
漂游鱼波豆虫(Ichthyobodo necat以纵二分裂法进
原虫引起的疾病
由鞭毛虫引起的疾病 由肉足虫引起的疾病 由孢子虫引起的疾病 由纤毛虫引起的疾病 其他常见原虫
原虫简介
原虫即寄生的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低等、最 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分布广泛。许多营自由生活, 也有靠附生,共生和寄生生活的。
原虫虽然个体很小,只有一个细胞,但和多细
胞动物一样具有运动、营养、消化、排泄、呼吸、 感觉、生殖等所有功能。
行繁殖。
Costia (10-15 micron metre)
Ichthyobodo necatur
流行情况
危害对象:寄生在各种温水及冷水性淡水 鱼的体表皮肤和鳃上;鲮、鲤鱼苗最敏感;
病程:较短,常在2-3天内造成大批死亡; 发病季节、水温:流行于春秋两季(水温 12-20℃),两广地区在冬末春初最为流行; 发病范围:全国各地均有流行;
六鞭毛虫 Hexamita spp.
中华六鞭毛虫、鲴六鞭毛虫、尼氏六鞭毛虫等, 属双滴目,六鞭毛科。
附
虫体形态图:模式和扫描。
隐鞭虫病 Gryptobiasis
病 原
隐鞭虫(Cryptobia spp.)属动基体目,波豆科 (Bodonidae),危害较大的有鳃隐鞭虫(C.branchialis ) 和颤动隐鞭虫(C.agitata)。
附虫体形态: 胞核、动核
流行情况
水产病害
全身感染: (1)毒血症:病原菌限制在局部病灶,只有其所产的毒素进入
全身血流而引起的全身性症状,称为毒血症。 (2)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的原发病灶侵入血流后传播至远处 组织,但未在血流中繁殖的传染病,称为菌血症。 (3)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造成宿主 严重损伤和全身性中毒症状者,称为败血症。 (4)脓毒血症:一些化脓性细菌在引起宿主的败血症的同时, 又在其许多脏器中引起化脓性病灶者,称为脓毒血症。
第二节 病原细菌
(三)细菌的感染类型
1.隐性感染:如果宿主免疫力较强,病原菌数量少毒力弱,感 染后对机体损害轻,不出现明显临床表现称为隐性感染。
2.潜伏感染:如果宿主在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保持相对 平衡,使病原菌潜伏在病灶内,一旦宿主抵抗力下降,病原菌 大量繁殖就会致病。
带菌状态:如果病原菌与宿主双方都有一定的优势,但病原仅
2.体液反应:发炎时的渗出;产生抗体 3.寄主年龄对寄生虫的影响 4.寄主食性对寄生虫的影响:经口感染(食物链)
根据食性不同:温和性鱼类和凶猛性鱼类
5.寄主的健康状况对寄生虫的影响
第一节 病原病毒
(三)病毒的感染类型 隐性病毒感染表示感染组织未受损害,病毒在到达靶细胞前,感
染已被控制,或轻微组织损伤不影响正常功能。 显性感染有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后者包括慢性感染、潜伏感 染和慢发病毒感染。 1.急性感染:一般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至数周。恢复后 机体不再存在病毒。 2.慢性感染: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 并不断排出体外,病程长达数月至数十年,临床症状轻微或为无 症状携带者。 3.潜伏感染: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组潜伏在特定组织 或细胞内,但不能产生感染性病毒,用常规法不能分离出病毒, 但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而急性发作。 4.慢发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后,由于通过出芽或胞吐方式释放病 毒,不引起细胞的溶解。潜伏期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且一旦症状 出现,病情逐渐加剧直至死亡。
《水产养殖病害》课件
案例二:虾类病毒性疾病
总结词
对虾养殖业危害严重的疾病
详细描述
虾类病毒性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常见于对虾养殖。病虾表现出体色发红、活动力减弱、食欲减退等症状, 死亡率极高。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通过预防措施控制疾病传播。
案例三:贝类寄生虫病
总结词
影响贝类生长和繁殖的疾病
详细描述
贝类寄生虫病是由寄生虫寄生于贝类体内引起的疾病,常见 于牡蛎、扇贝等养殖贝类。病贝表现出生长缓慢、活力减弱 、死亡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使用药物和改善养殖环境。
05
水产养殖病害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新发水产养殖病害的威胁
新发水产养殖病害不断涌现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模式的改变,新的水产养殖病害不断 出现,对养殖业构成威胁。
病原菌的变异
病原菌的变异导致原有药物防治效果下降,增加了病害防控的难度 。
养殖环境的恶化
养殖环境的恶化导致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增加了病害发生的概率 。
03
04
生长受阻
病害会影响水生动物的正常生 长,导致生长缓慢或停滞。
繁殖能力下降
某些病害会影响水生动物的繁 殖能力,导致繁殖率降低或繁 殖失败。
死亡
严重的水产养殖病害会导致水 生动物大量死害会导致水生动物品质下降 ,影响其食用价值和市场销售 。
02
常见水产养殖病害及症状
01
02
03
生态防控的重要性
生态防控是通过改善养殖 环境、调整养殖结构等方 式,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
生态环境的改善
通过改善水质、增加水体 溶氧量、减少有害物质的 排放等措施,降低病原菌 的滋生和传播。
养殖结构的调整
通过合理配置养殖品种和 密度,降低养殖系统的压 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水产动物病害学》第七节 寄生甲壳动物病
童虫:细毛状、白色,无卵囊。 壮虫:身体透明、有1对绿色卵囊。
老虫:身体不透明、混浊,体软,不久死亡。
3.症状
鱼体有少量锚头鳋寄生时,影响不大;而鱼体有大量锚头蚤寄生时,会造 成周围组织红肿发炎,粘液增多。老虫的体表又常有大量固着类纤毛虫 寄生,因此,病鱼体表好似披着蓑衣,故有“蓑衣病”之称。
病鱼消瘦,游动缓慢,衰竭而死。如锚头鱼蚤大量寄生在鳗鲡、草鱼的口 腔内,使口不能关闭,不能摄食而死。鱼种患病后,还可引起鱼体畸形 弯曲,失去平衡,甚至虫的头部钻入寄主内脏,病鱼不久死亡。
一、由桡足类引起的疾病
广泛分布于海水、咸淡水及淡水中,是水产动物的饲料;一部分寄生 在水产动物的体表、鳃及肠内,影响生长、繁殖、以至引起死亡。寄生 桡足类的种类很多,现将危害较大及代表性的种类介绍如下。
(一)中华鳋病(Sinergasiliasis)
1.病原体
中华鳋属(Sinergasilus Yin,1949),属于桡足亚纲(Copepoda),剑水 蚤目(Cyclopoida),鳋科(Ergasilidae)。
(二)锚头鳋病
病原为锚头鳋。桡足亚纲,剑水蚤目,猫头鳋科。 寄生在鱼的鳃、皮肤、鳍、眼、口腔、头部等。雌性成虫营永久性寄生生
活,桡足幼体营暂时性寄生生活。
1.外部形态
分头、胸、腹3部分。 雄性始终为剑水蚤的体形。 雌性体形发生很大的变化,虫体拉长,体节融合成筒状,且扭转,头胸部
长出头角。
2.生活史
雌性产卵,孵化出第一无节幼体,离开卵在水中游动,经过4次蜕 皮发育为第五无节幼体,再蜕皮1次为第一桡足幼体。
第一桡足幼体全身分5节,以后每蜕皮1次,体节增加1节,附肢增加1 对。经4次蜕皮后发育为第五桡足幼体。这时,必须到鱼体上营暂时性 寄生生活,摄取营养,否则就不能蜕皮发育,数天后死亡。 第五桡足幼体在鱼体上进行交配,交配后的雄性离开鱼体后死亡。雌性一 生只交配1次,受精后的第五桡足幼体就寻找适合的寄主营永久性寄生 生活。在鱼体上可根据发育的不同阶段,将成虫分童虫、壮虫、老虫。
水产病害及药物防治技术 课件 ppt
线虫病 绦虫病 复殖吸虫病 单殖吸虫病
病毒性疾病
原生动物病
非生物性疾病的分类
营养性缺乏病 (20种左右) 营养性疾病 营养过度病(5种以上) (25种) 非生物性疾病 (53种) 物理的应激病(5种以上) 化学的应激病(15种以上) 生物的应激病(8种以上)
应激性疾病
(28种)
水产动物疾病从病因分析 可分为两大类
缺 点
●外用药通常采用最低杀灭病原的浓度,因此, 容易使病原产生耐药性。 ●不同养殖对象对外用药的安全浓度不一致。因 此,可能导致药物中毒。 ●外用药物一旦造成养殖动物中毒,抢救比较困 难。 ●经常施用外用药,可造成药原性水污染,治理 较困难。 ●大水面养殖、流水养殖、网箱、围栏等养殖难 以应用或疗效较差。
特殊品种可考虑增加诱食剂
药物饲料的应用
1 2 宣传推广,强调预防为主 对症使用各种药物饲料
3 用量要计算全部养殖品种的重量
4 投喂一次到位,疗程要喂足
5 投喂药饲前要减少投饲量
6 7 合理配合外用药,巩固疗效 上市前10天以上停用药饲
治疗方法的选择
根据患病鱼类的状况 健康(预防):
消毒剂(每15-20天用药1次)+口服药(每15-20天用药1疗程) 或消毒剂(每15-20天用药1次)+药物挂袋 初期(病情轻): 消毒剂(每2-3天用药1次)或外用药+口服药 后期(病情重): 消毒剂(每天用药1次)或外用药 恢复期:
pH 盐度 硬度 溶氧量 7.84 36 122 6.7
0.1 ppm
7.80 36 125 6.2
1 ppm
7.84 36 118 5.8
10 ppm
7.81 36 128 5.4
水产病害学第1章绪论
e. 生物处理法:加光合细菌等。
7.NH3-N
1) NH3-N存在的形式:
a. NH3 (游离态):毒性大 b. NH4 +(离子态):毒性小 c. 两种形式的转化: NH3+H2O OH- + NH4 +
2) NH3的来源:
水产动物病害学
概念:水产动物病害学是研究水产 经济动物病害发生的病因、致病 机理、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
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
一、病因的定义
病因就是疾病发生的原因。
二、病因的类别
(一)病原的侵害
1. 病原:又称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 发生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
1) 质优:a. 鲜活饵料需新鲜
b. 配合饵料未变质(原料、保质期) c. 配合饵料营养应全面
2) 量适:少量多餐、适量、宁少勿多
5. 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条件
1) 混合养殖 2) 使用水体改良剂和生物制剂。
6. 操作要细心: 以免受伤
7. 经常进行检查:早晚巡塘、检查饵料台
8. 在日常管理中要防止病原传播
疾病的控制包括三部分:诊断、预防和治疗
一、疾病的诊断
(一)疾病诊断的基本原则:
1. 诊断方法:先外后内、先腔后实、先肉眼后镜检 2. 诊断材料:具典型症状的活的或刚死不久的材料
(二)疾病的宏观观察诊断 1. 观察症状和寻找病原:体液、体表(鳃、鳍、皮肤)肌肉、内脏等
部位有无颜色变化、有无炎症、充血、出血、溃疡等症状;活动情况; 肉眼检查有无异物或刮取黏液或组织涂片或水浸片检查有无病原。
水产养殖技术手册
水产养殖技术手册第1章水产养殖概述 (3)1.1 水产养殖的定义与分类 (3)1.2 水产养殖的意义与发展概况 (4)1.3 水产养殖的基本条件与要求 (4)第2章养殖环境与设施 (4)2.1 养殖环境的调控 (4)2.1.1 水质调控 (5)2.1.2 水体循环与净化 (5)2.1.3 饲料与粪便管理 (5)2.2 养殖池塘的规划与建设 (5)2.2.1 池塘选址 (5)2.2.2 池塘设计与建设 (5)2.3 养殖设备与仪器 (5)2.3.1 增氧设备 (5)2.3.2 投喂设备 (6)2.3.3 监测设备 (6)2.3.4 其他设备 (6)第3章水产养殖种类的选择 (6)3.1 鱼类养殖种类及特点 (6)3.1.1 草鱼 (6)3.1.2 鲫鱼 (6)3.1.3 鲤鱼 (6)3.1.4 黄颡鱼 (6)3.2 虾类养殖种类及特点 (6)3.2.1 河虾 (7)3.2.2 南美白对虾 (7)3.2.3 罗氏沼虾 (7)3.3 蟹类养殖种类及特点 (7)3.3.1 中华绒螯蟹 (7)3.3.2 三疣梭子蟹 (7)3.3.3 锯缘青蟹 (7)第4章饲料与营养 (7)4.1 饲料的分类与成分 (7)4.1.1 天然饲料 (7)4.1.2 人工配合饲料 (8)4.2 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8)4.2.1 营养性添加剂 (8)4.2.2 非营养性添加剂 (8)4.3 营养需求与饲料配方 (8)4.3.1 营养需求 (8)4.3.2 饲料配方 (9)第5章养殖管理技术 (9)5.1 苗种放养技术 (9)5.1.1 苗种选择 (9)5.1.2 放养时间 (9)5.1.3 放养密度 (9)5.1.4 放养方法 (9)5.2 水质管理技术 (9)5.2.1 水质监测 (10)5.2.2 水质调控 (10)5.2.3 水质改善 (10)5.3 日常管理措施 (10)5.3.1 投喂管理 (10)5.3.2 水位管理 (10)5.3.3 病害防治 (10)5.3.4 巡查管理 (10)第6章病害防治技术 (10)6.1 病害发生的原因与分类 (10)6.1.1 疾病性疾病: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病害。
水产养殖业病害防治规范
水产养殖业病害防治规范第一章水产养殖业病害防治概述 (3)1.1 病害防治的意义和重要性 (3)1.2 水产病害的分类及特点 (4)第二章病害监测与预警 (4)2.1 监测体系建立 (4)2.1.1 监测目的 (4)2.1.2 监测范围 (4)2.1.3 监测体系构成 (5)2.1.4 监测流程 (5)2.2 病害预警与报告 (5)2.2.1 预警指标 (5)2.2.2 预警发布 (5)2.2.3 报告制度 (6)第三章养殖环境管理 (6)3.1 水质调控 (6)3.1.1 水质监测 (6)3.1.2 水质调控措施 (6)3.2 底质改良 (6)3.2.1 底质监测 (6)3.2.2 底质改良措施 (6)3.3 养殖环境消毒 (7)3.3.1 消毒剂选择 (7)3.3.2 消毒方法 (7)3.3.3 消毒频率 (7)第四章苗种管理 (7)4.1 苗种选购与运输 (7)4.1.1 选购原则 (7)4.1.2 运输要求 (7)4.2 苗种检疫与处理 (8)4.2.1 检疫程序 (8)4.2.2 处理措施 (8)4.3 苗种繁育与养殖 (8)4.3.1 繁育技术 (8)4.3.2 养殖管理 (8)第五章饲养管理 (9)5.1 饲料选择与投喂 (9)5.1.1 饲料选择 (9)5.1.2 投喂技术 (9)5.2 饲养密度与方式 (9)5.2.1 饲养密度 (9)5.2.2 饲养方式 (9)5.3 饲养环境调控 (9)5.3.1 水质调控 (9)5.3.2 水温调控 (10)5.3.3 光照调控 (10)5.3.4 氧气供应 (10)第六章病害防治技术 (10)6.1 生物防治 (10)6.1.1 概述 (10)6.1.2 方法 (10)6.2 化学防治 (10)6.2.1 概述 (10)6.2.2 方法 (11)6.3 物理防治 (11)6.3.1 概述 (11)6.3.2 方法 (11)6.4 综合防治 (11)6.4.1 概述 (11)6.4.2 方法 (11)第七章疫苗接种与免疫增强 (12)7.1 疫苗种类与选择 (12)7.1.1 疫苗种类 (12)7.1.2 疫苗选择 (12)7.2 疫苗接种方法 (12)7.2.1 注射法 (12)7.2.2 滴鼻法 (12)7.2.3 喂食法 (12)7.3 免疫增强剂的应用 (13)7.3.1 免疫增强剂种类 (13)7.3.2 免疫增强剂应用方法 (13)7.3.3 免疫增强剂应用注意事项 (13)第八章病害防治药物使用规范 (13)8.1 药物选购与储存 (13)8.1.1 药物选购 (13)8.1.2 药物储存 (14)8.2 药物使用原则 (14)8.2.1 安全性原则 (14)8.2.2 效果性原则 (14)8.2.3 经济性原则 (14)8.3 药物残留与检测 (14)8.3.1 药物残留 (14)8.3.2 检测方法 (15)第九章病害防治法律法规与政策 (15)9.1 法律法规概述 (15)9.1.1 法律法规的制定背景 (15)9.1.2 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15)9.2 政策措施与实施 (16)9.2.1 政策措施 (16)9.2.2 实施情况 (16)9.3 法律责任与处罚 (16)9.3.1 法律责任 (16)9.3.2 处罚措施 (17)第十章水产养殖业病害防治宣传教育与培训 (17)10.1 宣传教育与培训内容 (17)10.1.1 基本概念与原则 (17)10.1.2 病害识别与诊断 (17)10.1.3 防治方法与技术 (17)10.1.4 管理与法律法规 (17)10.2 宣传教育与培训形式 (17)10.2.1 线上宣传与培训 (17)10.2.2 线下宣传与培训 (18)10.2.3 合作与交流 (18)10.3 宣传教育与培训效果评价 (18)10.3.1 评估指标 (18)10.3.2 评估方法 (18)10.3.3 持续改进 (18)第一章水产养殖业病害防治概述1.1 病害防治的意义和重要性水产养殖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以及维护水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学
(4)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水生动物类)考试方案及内容
(5)考试题型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综合知识部分全部采用单项选择题形式,
试题主要有A 型和B 型两大类,包括A1、A2、A3、A4、B1等五 种题型。水生动物类每种题型有四个备选答案。
(6)执业注册和备案 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应当向
注册机关申请兽医执业注册;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 从事动物诊疗辅助活动的,应当向注册机关备案。
(7)执业活动管理 a. 执业兽医不得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动物诊疗机构执业,
但动物诊疗机构间的会诊、支援、应邀出诊、急救除外; b. 执业兽医师可以从事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开具处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学
水生动物医学的现状及未来
一、我国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养殖水产品重量占到全世界的
75%左右,水产养殖业是我国大农业中发展最快、利润最高、 创汇最多的产业,尤其在沿海地区更显优势。
二、我国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现状 我国是水产养殖的世界第一大国,但并不是养殖强国,
每年水产养殖因病害造成的直接损失在100亿以上,究其原 因主要是缺乏专业的“渔医”作为水产养殖的技术保障。
范蠡画像
陶朱公养鱼经
• 威王聘朱公问之曰:“闻公在湖为渔父, 在齐为鸱夷子皮,在西戎为赤精子,在越 为范蠡,有之乎?”曰:“有之。”曰:“公任足千万家,累亿金,何术?”朱公曰: “夫治生之法有五,水畜第一。水畜,所谓鱼池也。以六亩地为池,池中有九洲。 求怀子鲤鱼长三尺者二十头,牡鲤鱼长三尺者四头,以二月上庚日内池中令水无声, 鱼必生。至四月内一神守,六月内二神守,八月内三神守。神守者,鳖也。所以内 鳖者,鱼满三百六十,则蛟龙为之长,而将鱼飞去,内鳖则鱼不复去。在池中周绕 九洲无穷,自谓江湖也。至来年二月,得鲤鱼长一尺者一万五千枚,三尺者四万五 千枚,二尺者万枚。枚值五十,得钱一百二十五万。至明年得长一尺者十万枚,长 二尺者五万枚,长三尺者五万枚,长四尺者四万枚。留长二尺者二千枚作种,所余 皆取钱,五百二十五万钱。候至明年,不可胜秆也。”王乃于后苑治地,一年得钱 三十余万。池中九洲八谷,谷上立水二尺。又谷中立水六尺,所以养鲤者。鲤不相 食,又易长也。
水产养殖 药理学 10章 杀虫驱虫药
• ④本品应贮存于干燥通风处。 • ⑤硫酸铜对各种鱼类的安全浓度如下:云斑鮰鱼苗在 水 体 中 24h 的 LD50 为 O.34mg / L , 安 全 浓 度 为 0.017mg / L ;水中铜离子浓度达 O.012mg / L 时, 鲑蹲鱼苗吃食就明显减少,超过0.017mg/L时就停 止吃食;罗氏沼虾虾苗在水体中的安全浓度为 0.506mg/L;中国对虾幼体的安全浓度为0.23mg /L;红整虾苗96h的U)50为15.07mg/L,安全浓 度为0.94mg/L;水体硫酸铜浓度达0.8-1.0mg/L, 浸浴不到48h,可引起中华绒螯蟹活动剧烈甚至死亡; 中华鳖稚鳖在水体中的安全浓度为94.9mg/L。
• 【作用与用途】本品可用于治疗小瓜虫病及由 口丝虫、车轮虫、斜管虫等引起的黏液性皮肤 病,尚可杀灭寄生于皮肤的吸虫。 • 【用法与用量】全池泼洒,使水体中浓度达3035mg/L,或使水体中浓度达20 mg /L,每 日l-2次,连用3次。 • 【休药期】500度日。
• 【使用注意事项】 • ①痊愈后立即换水,以免因该药产生副作用影响生育。 • ②。
• 【使用注意事项】本品应在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
•
【用法与用量】①泼洒,每公顷用食盐 3075kg ,韭菜 22.5-37.5kg 切 碎 后 挤 出 水 汁 全 池 泼 洒 或 直 接 用 本 品 全 池 泼 洒, 使 水 体 浓 度 达 22.5mg / L 可治疗车轮虫病; 0.5 % -0.7 %的浓度全池遍洒防治蟹纤 毛虫病;3%-5%的浓度浸浴,可防治罗非鱼小瓜虫病、累枝虫病、舌 杯虫病、斜管虫病。②浸浴,用4%的浓度浸浴5-30min(其浸浴时间 长短主要随水温高低及鱼体反应而定)或0.5%的浓度浸浴20min可杀 灭寄生于鱼体上的鳃隐鞭虫、口丝虫、斜管虫、舌杯虫、鱼波豆虫、 车轮虫等(如若结合食盐水全池泼洒,是水体浓度达22.5mg/L,效果 更佳);用3%浓度的本品浸浴5-10min与水体中晶体敌百虫(90%)浓 度 5mg / L 浸浴 10min ,可治疗碘孢虫病; 5 %浓度的本品浸浴 12min再用淡水冲洗可清除观赏鱼上的小瓜虫脑囊;每50 kg水加食盐 1.75kg、硫酸镁0.75kg、浸洗鱼体5-10min,可治疗小瓜虫病;0.5 %-1.0%浓度浸浴1-3h ,隔 l-2d重复1 次,可防治鲤小瓜虫病;在淡 水绝越冬期间,越冬池的盐度控制在0.5%左右,可防治小瓜虫病;1 %浓度浸浴3-4h可预防鲤碘孢虫病;治疗异育银鲫受精卵的累枝虫、 钟形虫病可用1%的本品浸浴鱼卵5-10 min,不停搅动,待虫体全部 脱落后,将鱼卵放回孵化池中继续孵化;杀灭寄生于鳖体上的钟形虫 和累枝虫可用3%-5%本品浸浴2-5min。
水产动物病害学(期末总结PPT)
核裂2次
合子——卵囊————孢
卵囊残余体
有性繁殖的结果产生卵囊。
五、肿瘤
第六章
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一、草鱼出血病(Hemorrhage disease of grass carp) 二、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PN) 三、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IHN) 四、病毒性出血败血症(VHS) 五、鲤春病毒血症(SVC) 六、鲤痘疮病(Carp box) 八、淋巴囊肿病 七、斑点叉尾鮰病毒病(CCVD) 九、WSS 十、病毒性脑病或视网膜病(NVV) (一)病原体 (二)危害鱼类 (三)主要症状 (四)诊断方法 (五)防治方法
第五章 病理学基础
一、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萎缩 (二)、变性 (三)、坏死
二、适应与修复
(一)、代偿 (二)、修复
三、循环障碍
(一)、血液循环障碍 (充血、贫血、出血、败血症、 血栓、血管内凝血 ) (二)、组织间液循环障碍 (水肿、积水)
四、炎症
(一)、炎症局部的病理变化 变性、渗出、增生 (二)、炎症的主要症状 红、肿、热、疼、机能改变 (三)、炎症的全身反应
生物
疾病
植物性敌害 非寄生性 动物性敌害
甲壳动物
软体动物
桡足类、鳃尾类、 等足类、蔓足类
非生物
机械损伤 水体理化性质变化 食物缺乏
根据感染情况划分
1.单纯感染 2.混合感染
3.原发性感染
5.再感染
4.继发性感染
根据症状划分
1.局部性感染 2.全身性感染
根据病程的性质划分
1.急性型 3.慢性型 2.亚急性型
(二)用药原则 1. 对症下药
2. 合理用药:用药时根据药物的性质、
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合理选药与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方法: 1.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抗菌药物注射患 病蛙的后腿皮下或肌肉,注射量为每公斤鳖体重20万 国际单位,注射后立即放入较大水面的隔离池饲养。 2.将池水放至到10cm,用浓度50×10-6的链霉素浅 水泼洒(适用于温室),维持3h后加水,每天一次, 连续三次。 3.用浓度3~4×10-6的漂白粉或0.4×10-6的二氧化 氯泼洒,连续2次,隔1~2d一次。 4.口服土霉素、金霉素、先锋霉素或磺胺类药物等药 物,用量为每公斤鳖体重0.2g,第2~6d减半;还可 按每100kg鳖每天用先锋霉素7.5g,病毒灵2g、维生 素C 1.2g、维生素E 0.5g,分二次投喂,连续6d。 5.每100kg鳖,每天在饲料中添加蚤休30g,虎仗 30g,连喂5~7d。
【流行情况】该病对各种规格的鳖都有危害, 尤其对成鳖危害最为严重。流行温度在18℃以 上,我国长江流域各省以及天津、河南、河北 均有此病发生。该病的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 20%~30%,最高可达60%。长江流域的流行 季节为3~6月,华北为7~8月,有时可持续 至10月中旬,温室养殖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第二节 鳖的疾病
一、鳖红脖子病 (Red neck disease of soft-shelled turtl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病原】该病的病原目前有多种说法: 1.由细菌引起。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亚种 (Aeromonas hydrophila subsp hydrophila) 是该病主要病原之一(杨臣等,1998)。该菌属 弧菌科,气单胞菌属。 2.由病毒引起。翁少萍等(1996)认为是一种弹 状病毒,江育林等(1997)、陈在贤等(1998) 认为其病原是一种虹彩病毒(soft-shelled turtle iridovirus,STIV),该病毒属DNA病毒,有囊膜, 直径约100~120nm。 3.由细菌与弹状病毒(Rhabdovirus)共同引起。
三、腹足类寄生病(Pleopodiasis) 寄生在海参上的腹足类有16属33种,其中内 寄螺属(Entocolax)6种,巨穴螺属 (Megadenus)5种,瓷螺属(Balcis)4种, 其余13属各1-3种。
深海豆怪螺(Pisolamia brychius) 寄生在变梦参(Oneirophanta mutabilis)上,深海豆怪螺用吻 吸附在变梦参的体表,并用吻刺入 海参的体壁,穿过体壁达到体腔, 用吻突从宿主组织、体液、血液摄 取营养(图10-1) 在吻穿入体壁的部位出现肿块。 内寄生的种类用吻吸附在寄主的体 壁、消化道、呼吸树等组织器官上, 从中摄取营养,由于腹足类的寄生, 海参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消瘦,生 长缓慢,性腺不能发育。
一、鳖红脖子病 二、鳃腺炎 三、红底板病 四、出血性 肠道坏死症 五、腐皮病 六、穿孔病 七、疖疮病 八、爱 德华氏菌病 九、白斑病 十、白毛病 十一、鳖钟形虫病 十二、血簇虫病 十三、鳖锥虫病 十四、萎瘪虫病 十五、 脂肪代谢不良症 十六、氨中毒症 十七、外生殖器下垂症 第四节 龟的疾病 一、龟颈溃疡病 二、腐甲病 三、烂板壳病 四、肠胃炎 五、口腔炎 六、溃烂病 七、绿毛秃斑症 第五节 蛙的疾病 一、红腿病 二、肠胃炎 三、脑膜炎黄杆菌病 四、链球菌 病 五、烂皮病 六、腹水病 七、爱德华氏菌病 八、温和 气单胞菌病 九、车轮虫病 十、纤毛虫病 十一、锚头蚤病 第六节 大鲵的疾病 一、疖疮病 二、赤皮病 三、打印病 四、肠胃炎 五、水 霉病 六、球虫病 七、车轮虫 八、复口吸虫病
【诊断方法】 1.根据病症、流行情况及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判 断。 2.采集濒死鳖的肝脏、脾、肾等内脏组织涂片, 固定后用革兰氏染色,油镜观察,若发现呈革兰 氏阴性,两端着色较深的红色的小杆菌,可初步 认定为该菌。 3.将上述病料接血清琼脂平板,30℃培养24~ 48h,若长出灰白色的小菌落,将此菌落用生理 盐水洗下后与抗鳖红脖子病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 血清进行平板凝集试验,若呈阳性,则可确诊。 4.对于病毒病原的诊断,除病原分离外目前尚无 其它方法。
【防治方法】 预防措施: 1.做好分级饲养,避免鳖互咬受伤,受伤的鳖不 要放入池中。 2.定期用浓度2×10-6的漂白粉或浓度0.5×10-6 漂白粉精泼洒消毒。 3.每公斤鳖用15~20万国际单位的庆大霉素或 卡那霉素投喂,每天一次,连续3~6d。 4.人工注射鳖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或红脖子病 病鳖脏器土法疫苗,注射剂量为:500g以下的鳖 0.2~0.5ml,500g以上的鳖0.5~1ml(疫苗浓度 为2%~2.5%)。
【症状和病理变化】病鳖早期咽喉部充血、红 肿、食欲减退,反应迟钝,腹甲轻度充血,少 数鳖颈部溃烂、坏死;中后期鳖颈部充血红肿, 不吃食,常爬上岸,脖子伸缩困难是该病的主 要症状。有的病鳖周身水肿,腹甲严重充血, 甚至出血、溃疡,体表可见形成的疤痕;出现 多个大小不一的红斑,并逐渐溃烂;眼睛白浊, 严重时失明,口腔、舌尖和鼻孔充血,甚至出 血。多数病鳖表现为烦躁不安,食欲极差,脖 子伸缩缓慢或迟钝,不肯下水,时而浮于水面, 时而伏于沙地或遮荫处,时而钻人泥中,脖子 常伸出壳外不能摆动,呼吸困难,最后因呼吸 系统障碍而导致死亡。
第十章 特种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
第一节 海参的疾病
一、孢子虫病(Sporidiasis) 寄生在海参上的孢子虫目前发现有6属14种, 其中囊孢子虫属(Cystobia)5种,尾丝孢子 虫属(Urospora)4种,钙囊孢子虫属 (Lithocystis)2种,其余3属各1种。
二、涡虫病 寄生在海参上的涡虫类,目前发现有16属39 种,其中裸涡虫属(Anoplodium)有12种, 闭性涡虫属(Cleistogamia)有7种,其余14 属各1-3种(Jangoux,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