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样本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出自然景观特色
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
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 生长稳定 观赏价值 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寒冷积雪地区的城市 分车绿带 行道树绿带种植的乔木 应选择落叶树种
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 分枝点高 冠大荫浓 生长健壮 适 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 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 花期长 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 树种
树木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表 的规定
树木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小垂直距离 表
电压 最小垂直距离
www.we道路b绿化o与地o下管线
新建道路或经改建后达到规划红线宽度的道路 其绿化树
木与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水平距离宜符合表
的规定 行道
树绿带下方不得敷设管线
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最小水平距离 表
目次
总则 术语 道路绿化规划
道路绿地率指标 道路绿地布局与景观规划 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
道路绿带设计
分车绿带设计 行道树绿带设计 路侧绿带设计
交通岛 广场和停车场绿地设计 交通岛绿地设计 广场绿化设计 停车场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与有关设施 道路绿化与架空线 道路绿化与地下管线 道路绿化与其它设施 附录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路侧绿
带与毗邻的其他绿地一起辟为街旁游园时 其设计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 公园设计规范
的规定
濒临江 河 湖 海等水体的路侧绿地 应结合水面与岸线
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 滨水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
透景线
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缘植物

交通岛 广场和停车场绿地设计
合 不得裸露土壤 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 并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规范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规范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规范1.1总体规定1.1.1 城市道路绿地首要考虑庇荫与绿量。

提倡将城市道路建成浓荫密布的林荫路,提升城市整体绿量,让市民出行掩映在绿荫之中。

1.1.2 城市道路绿地宜推广植物群落式栽植方式,大幅度降低道路绿化养护成本,体现生态自然。

城市道路绿地群落式的栽植方式1.1.3依据城市道路分级和不同道路绿地的绿化特征,城市道路绿地可分为出入口与快速路、主次干路、支路、道路交叉口等四种类型。

1.1.4出入口与快速路绿地宜采用路侧绿带混交林、中央分车带群落式栽植的绿化方式。

1.1.5 主次干道绿地宜采用中央分车带群落式栽植、行道树双排栽植的绿化方式。

1.1.6 支路绿地宜采用行道树下带状树池的绿化方式。

1.1.7 道路交叉口绿地可在交通导流岛种植小巧精致的植物组合、交叉口路侧采用群落式栽植的绿化方式。

1.2 道路绿地分类规定1.2.1行道树推荐的行道树树种选择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树干挺拔、树形端正、体形优美、枝叶繁茂、冠大荫浓。

(2)、对环境适应性强,易栽植、耐修剪、易萌生。

(3)、抗逆性强,特别是要求抗NO2、SO2、粉尘等能力强,耐风、耐寒、耐旱、耐涝、耐辐射,病虫害少。

(4)、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表现良好的外来树种。

(5)、深根性、花果无污染的树种。

(6)、长寿树种与速生树种相结合,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适当搭配常绿树种。

(7)、同一条街路上的行道树,树木规格应尽量做到统一,整齐化一。

(8)、主干道行道树的规格应达到胸径12cm以上、分枝点范围为不低于3m;次干道苗木应达到胸径8cm以上、分枝点范围为不低于2.5m。

(9)、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宜为4m。

在立地条件差、选择窄冠型树种时,最小种植株距可为3m。

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为0.75m。

(10)、行道树绿带不能连续种植,应留有合理的过往人行通道,出租车停靠点和排水口,人行通道应与斑马线相对应,排水口与市政道路雨篦子相对应。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一、绿化规划的主要内容1.绿化指标:根据城市道路的等级、功能和宽度,确定相应的绿化指标,包括绿地覆盖率、绿化保护面积、绿化树种数量等。

2.绿化布局:根据城市道路的用地功能和交通需求,合理布局绿化带、绿化带和行车道之间的关系,保证道路的通行性和绿化效果。

3.绿化设计原则:根据城市形态、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绿化设计原则,例如合理选用树种、植被配置、绿化设施布置等。

4.绿化设施:根据道路绿化的不同要求,确定相应的绿化设施,包括景观灯光、喷泉、座椅等,提升道路的美观性和功能性。

5.环境保护:制定绿化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选择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的绿化方式和材料,例如采用植物自净力强、耐污染的树种。

二、绿化设计规范的主要要求1.树种选择:根据城市道路的特点和功能,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的树种,并考虑树种的景观效果、生长速度、根系及对环境的影响。

2.绿地布置:根据道路功能和交通流量等因素,合理设置绿地,保证道路的通行性和景观效果,同时保护绿地的完整性和质量。

3.植物配置和搭配:在绿化带内进行植物配置和搭配,选择不同形态和颜色的植物,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4.绿化设施布置:合理配置绿化设施,例如景观灯光、喷泉、座椅等,提升道路的美观性和人居环境的舒适度。

5.绿化养护:规定绿化带的养护管理方法和频次,包括修剪树枝、清除杂草、施肥养护等,保证绿化带的健康和长效效果。

三、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意义1.提升城市形象:合理的道路绿化规划和设计能够增加城市绿化率,打造绿色生态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空间体验。

2.改善人居环境:绿化带的建设能够净化空气、吸收噪音、调节气温,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人居舒适度。

3.增加绿色空间:道路绿化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场所,并增加了城市的公共绿地面积。

4.提供生态服务:绿化带能够吸收雨水、减少水体污染,改善城市的水环境,提供自然的生态服务功能。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是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到城市环境的美观与舒适度,以及居民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从规划和设计两个方面详细阐述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规划方面:1.绿化目标:城市道路绿化规划的首要目标是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同时还要考虑节能减排、空气净化等环保因素。

2.绿化布局:绿化规划应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在主干道、次干道和小区道路等不同类型的道路上合理布局绿化带和绿色空间,形成完整的绿化系统。

3.绿化密度:根据不同道路的功能和位置,确定绿化密度。

通常来说,主干道绿化带宽度应在10米以上,次干道和小区道路在5米以上。

4.绿化植物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尽量选择具有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的植物,避免采用易生病或病虫害容易发生的植物。

5.绿化养护:规划中应考虑到绿化植物的养护和管理。

确保栽植的植物能够良好生长,不受到日常维护的影响。

二、设计方面:1.绿化分区:根据道路的不同功能和需求,将道路划分为行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等不同的分区,确定各个分区的宽度和比例。

2.绿化设施:在绿化带和行人道上设置绿化设施,如座椅、喷泉、雕塑等,提供休憩和观赏的场所。

3.路面材料选择:选择环保、防滑、耐磨损的路面材料,提供良好的行车和步行条件。

4.绿化带设计:根据绿化目标和道路类型,设计不同风格和形式的绿化带。

一般来说,主干道的绿化带应简洁大方,次干道和小区道路的绿化带则可以更多样化。

5.照明设计:在道路绿化设计中合理设置照明设施,保证夜间行车和行人的安全。

总结起来,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要考虑到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和居民需求等多个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才能创建美丽宜居的城市道路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g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doc

g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doc

g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谈到最新g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现阶段,我国对g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有什么规定?基本情况怎么样?以下是下面整理g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基本介绍:
为了帮助建筑企业人员进一步了解g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具体内容,下面梳理相关资料情况,基本概况如下:《g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基本规定: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内容为: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及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术语;3.建设场地选定和环境设计;4.基本项目配置;5.建筑物设计;6.文体活动场地设计;7.防火和疏散;8.室内声、光、热环境;9.建筑设备。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以黑体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g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基本信息: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装帧: 平装
ISBN: 9781511287562。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范DB5301∕T 20-2019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范DB5301∕T 20-2019

目 次前 言 (Ⅲ)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一般规定 (1)4.1依据 (2)4.2基本要求 (2)4.3设计要求 (2)4.4绿地率 (2)4.5树种要求 (2)4.6绿地选择 (2)4.7附属设施 (3)5绿化设计 (3)5.1中央分隔带 (3)5.2机非隔离带 (3)5.3人行道 (3)5.4集雨绿地设计 (4)5.5立体区域绿地 (4)5.6露天停车场绿地 (5)5.7高速公路城市段绿地 (5)5.8树种选择 (5)6附属设施与道路绿化的关系 (5)6.1地下管线、管廊 (5)6.2架空线(改扩建道路) (6)6.3道路绿化与其他设施 (6)附录A(资料性附录)道路绿化植物重点推荐表 (7)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范1范围本标准对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中的术语和定义、道路绿化设计原则、集雨型道路绿化要求、道路绿化设计、间距控制作出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的道路绿地,包含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社会停车场的绿化设计,改扩建道路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420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CJJ7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15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T8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91园林基本术语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下凹式绿地低于周边地面的绿地。

3.2透水铺装可渗透、滞留和排放雨水的铺装结构。

根据铺装结构下层是否设置排水盲管,分为半透水铺装和全透水铺装。

3.3下凹树池低于周边地面的树池。

3.4植草沟用来收集、输送和净化雨水的植草通道,主要形式有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的干式植草沟和湿式植草沟。

4一般规定DB5301/T29—20194.1依据道路绿地类别、内容及范围执行CJJ/T85的规定。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7、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行车视线
一:总则
(4)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二.术语
二.术语
道路绿地
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
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道路绿带
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第二组
一.总则
一:总则
(1)本规范目的:
1、发挥道路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 景观中的作用。
2、避免绿化影响交通安全 3、保证绿化植物的生存环境 4、提高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水平
一:总则
(2)本规范适用范围:
适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广场 和社会 停车场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一:总则
(3)设计基本原则行车:净空
1、种植以乔木为主、乔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 不得裸露土壤
2、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3、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位置应统筹安排,保证树木有生长空间
4、植物选择应符合地理条件等环境
5、对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和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
6、绿地有适合的坡度,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积水和水土流失
三、道路绿化规划
(1)道路绿地率指标
1、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 2、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②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③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④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2)道路绿地布局与景观规划
道路绿化景观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5篇材料)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5篇材料)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5篇材料)第一篇: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总则1.0.1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

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趋严重,利用道路绿化改善道路环境,已成当务之急。

城市道路绿化也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为使道路绿化更好发挥绿化功能,协调道路绿化与相关市政设施的关系,利于行车安全,有必要统一技术规定,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

1.0.2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是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用地,公共广场用地与公共使用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1.0.3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基本原则:1.0.3.1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

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道路绿化,防护效果最佳,地面覆盖最好,景观层次丰富,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1.0.3.2 为保证道路行车安全,对道路绿化提出两方面要求。

一、行车视线要求。

其一,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其二,在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二、行车净空要求。

道路设计规定在各种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为车辆运行的空间,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

具体范围应根据道路交通设计部门提供的数据确定。

1.0.3.3 城市道路用地范围空间有限,在其范围内除安排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必不可少的交通用地外,还需安排许多市政公用设施,如地上架空线和地下各种管道、电缆等。

道路绿化也需安排在这个空间里。

绿化树木生长需要有一定的地上、地下生存空间,如得不到满足,树木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其形态和树龄,影响道路绿化所起的作用。

因此,应统一规划,合理安排道路绿化与交通、市政等设施的空间位置,使其各得其所,减少矛盾。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根据建设部(88)城标字141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编,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参加共同编制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经建设部1997年10月8日以建标[1997]259号文批准,业已发布。

为便于广大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有关单位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款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供国内使用者参考。

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欠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通讯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九号,邮政编码:100037)。

本《条文说明》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1、总则1.0.1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

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趋严重,利用道路绿化改善道路环境,已成当务之急。

城市道路绿化也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为使道路绿化更好发挥绿化功能,协调道路绿化与相关市政设施的关系,利于行车安全,有必要统一技术规定,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

1.0.2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是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用地,公共广场用地与公共使用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1.0.3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基本原则:1.0.3.1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

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道路绿化,防护效果最佳,地面覆盖最好,景观层次丰富,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1.0.3.2 为保证道路行车安全,对道路绿化提出两方面要求。

一、行车视线要求。

其一,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其二,在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doc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doc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根据建设部(88)城标字141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编,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参加共同编制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经建设部1997年10月8日以建标[1997]259号文批准,业已发布。

为便于广大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有关单位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款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供国内使用者参考。

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欠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通讯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九号,邮政编码:100037)。

本《条文说明》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1、总则1.0.1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

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趋严重,利用道路绿化改善道路环境,已成当务之急。

城市道路绿化也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为使道路绿化更好发挥绿化功能,协调道路绿化与相关市政设施的关系,利于行车安全,有必要统一技术规定,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

1.0.2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是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用地,公共广场用地与公共使用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1.0.3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基本原则:1.0.3.1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

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道路绿化,防护效果最佳,地面覆盖最好,景观层次丰富,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1.0.3.2 为保证道路行车安全,对道路绿化提出两方面要求。

一、行车视线要求。

其一,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其二,在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最新版】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最新版】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一、道路绿地率指标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二、道路绿带设计1 分车带绿地设计●分车带绿地包括行道树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路侧分车绿带●分车带宽度为方便用4·5—6·0m,最小的也有1·2—1·5m,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2行道树绿带●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绿带。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

最小种植株距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125px,慢长树不宜小于200px。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建筑物、广告牌以及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

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0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

3两侧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4中央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高度0·6m 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倍。

5路侧绿带●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1 总则1.0.1 为发挥道路‎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中的‎作用,避免绿化影‎响交通安,保证绿化植‎物的生存环‎境,使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化,提高道路绿‎化规划水平‎,自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广场和社会‎停车场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1.0.3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循环下列基‎本原则:1.0.3.1 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1.0.3.2 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1.0.3.3 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1.0.3.4 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1.0.3.5 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1.0.3.6 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1.0.3.7 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1.0.4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单规‎定。

2 术语2.0.1 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

道路绿化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2.0.2 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道路绿带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2.0.3 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2.0.4 行车道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2.0.5 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2024年城市道路公园绿化养护参考方案范本

2024年城市道路公园绿化养护参考方案范本

2024年城市道路公园绿化养护参考方案范本引言城市道路公园绿化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还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公园绿化养护方案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提出一份2024年城市道路公园绿化养护参考方案,助力城市建设和绿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绿化规划1. 制定长远的城市道路公园绿化规划,确保绿化布局合理,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效用地。

2. 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区域特点,科学确定不同地区的集中绿化和分散绿化比例,合理分配绿化资源。

3. 针对城市道路公园绿化的功能需求,确定不同绿化带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实现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4. 考虑城市特点,合理规划植被景观和水景景观,并结合景观照明设施提升夜间绿化效果,创造美丽的夜景。

二、植物选择与配置1. 根据土壤状况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应性强、抗逆能力强的本地植物种类,减少对外来植物的依赖。

2. 结合城市道路公园绿化的功能需求,合理配置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使绿化景观更加丰富多样。

3. 选择具有矮化性和控制生长的植物品种,避免植物过高影响交通和视线。

4. 采用自动灌溉系统,保证植物的水分供应,减少养护工作的难度和成本。

三、养护管理1. 建立健全的养护管理体系,确保公园绿化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 设置专人负责绿化养护工作,定期巡查植物的生长状态和病虫害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3. 定期修剪整修植物,保持良好的观赏效果和通行条件。

4. 加强施肥管理,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和生长状态。

四、环境保护1.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2. 积极推广可持续的养护方式,如雨水收集利用和废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建立绿色意识教育体系,倡导市民参与养护管理,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五、紧急应对1. 设立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处理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对城市道路公园绿化的影响。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行业标准,编号CJJ75—97,自1998年5月1日起施行)1 总则1.0.1 为发挥道路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中的作用,避免绿化影响交通安全,保证绿化植物的生存环境,使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化,提高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水平,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广场和社会停车场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1.0.3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0.3.1 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1.0.3.2 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1.0.3.3 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1.0.3.4 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1.0.3.5 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1.0.3.6 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1.0.3.7 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1.0.4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

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2.0.2 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2.0.3 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2.0.4 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2.0.5 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2.0.6 交通岛绿地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

新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样本

新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样本

新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样本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C1997]25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 计划单列市建委, 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8)城标字第141号文的要求, 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业经审查, 现批准为行业标准, 编号CJJ75—97, 自1998年5月1日起施行。

总则1.0.1 为发挥道路绿化在改进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避免绿化影响交通安全, 保证绿化植物的生存环境, 使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化, 提高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水平, 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广场和社会停车场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1.0.3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0.3.1 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 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不得裸露土壤;1.0.3.2 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1.0.3.3 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 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1.0.3.4 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 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 不适宜绿化的土质, 应改进土壤进行绿化;1.0.3.5 修建道路时; 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 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1.0.3.6 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 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 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1.0.3.7 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1.0.4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术语2.0.1 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

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2.0.2 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绿化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道路绿化可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市民的生活品质。

为了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道路绿化,以下是一些相关规范和建议。

一、规划阶段:1.绿化区域选择:根据城市的不同形态、道路的类型和功能,确定道路的绿化范围和绿化区域。

考虑到交通流量、城市气候和地形条件,合理布局道路绿化带。

2.植物选择:根据道路的特点和使用情况,选择适应城市环境、抗污染、抗逆性强的植物品种。

同时,注意植物的冠幅、高度和形态,以确保不会影响行人和司机的视线。

3.绿化分级:根据路段的道路等级和功能,确定绿化的分级标准。

例如,主干道应该注重绿化设计,而次干道和支路的绿化可以简化。

4.设施配置:为提升绿化效果和交通安全,需合理配置座椅、喷泉、孔雀石、假山水等景观设施,并确保设置合适的通风亭和解放路。

二、设计阶段:1.绿地布局:根据道路的宽度和功能,确定合适的绿地宽度和布局样式。

主要考虑横向和纵向的分布,以及与建筑物、街灯等设施的连接。

2.植被布置:根据道路的形状和绿地面积,选择合适的植物。

应考虑各个季节的植物颜色、绿化树种的根系和叶子下垂情况等因素。

将大棵树和小花卉相结合,创造绿化带的多样性。

3.绿地维护:为确保道路绿化的良好生长和维持,制定相应的养护计划,如定期修剪草坪、清除杂草、施肥和浇水。

另外,定期检查和修复绿地设施,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

4.照明设计:合理设计道路照明系统,确保晚上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安全。

照明设施应与绿化设计相协调,并考虑夜间景观效果。

三、施工阶段:1.绿地保护: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保证绿地的安全和完整性。

如设置警示标志和围栏,避免机械设备对绿地造成伤害。

2.植物保养:植物在栽种后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环境,因此需要保证充足的水源和养分供应。

同时,为避免树干受损,应当设置相应的保护树蓬。

3.设施安装:在施工中,需要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安装绿地设施,如座椅、喷泉等。

D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D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D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D城市是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大都市,道路交通发达,但城市绿化水平却有待提高。

为了打造一个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D城市政府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旨在通过科学的规划与设计,打造具有独特韵味的城市绿化景观。

一、规划方向1.以绿化为主题,打造绿色城市。

将绿化作为城市道路景观的主要设计元素,增加道路两侧的植被覆盖,营造绿意盎然的景观氛围。

2.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市生态质量。

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选择适宜生长的绿化植物,建立生态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3.强调景观效果,提升城市形象。

通过精心设计和布置,使道路绿化景观与周边建筑风格相协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城市景观。

二、设计规范1.绿化植物选择。

根据道路宽度和功能定位,选择适宜种植的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确保植被的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

2.绿地规划设计。

合理规划绿地布局,突出景观重点,设置景观节点,注重形式美观和功能实用的结合,提升绿地的整体品质。

3.绿化技术应用。

采用现代绿化技术,如自动灌溉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提高绿化工作效率,确保植物生长状况良好。

4.绿化维护管理。

建立科学合理的绿化维护管理机制,定期修剪修整,清除杂草垃圾,保持道路绿化景观的整洁和亮丽。

5.绿化配套设施。

结合城市绿化规划,设置合适的休闲设施和景观点,如长椅、景观喷泉等,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6.绿色交通设施。

在绿化规划中考虑道路通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设置绿色交通设施,如人行道、自行车道等,促进环保出行方式的发展。

三、示范项目为了验证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可行性和效果,在D城市选择了几个示范项目进行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1.绿化景观大道。

在城市主干道两侧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改造,选择了适宜生长的乔木和灌木植物,打造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景观大道,受到市民和游客的一致好评。

2.生态保护区建设。

在城市郊区建设了一处生态保护区,采用原生植物进行绿化,恢复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成为市民了解生态保护和自然环境的教育基地。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和设计规范(doc 8页)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和设计规范(doc 8页)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名称: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标准:行业标准,编号CJJ75―97实施日期:1998年5月1日总则1.0.1 为发挥道路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中的作用,避免绿化影响交通安全,保证绿化植物的生存环境,使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化,提高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水平,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广场和社会停车场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1.0.3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0.3.1 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1.0.3.2 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1.0.3.3 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1.0.3.4 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1.0.3.5 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1.0.3.6 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1.0.3.7 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1.0.4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术语2.0.1 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

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2.0.2 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2.0.3 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2.0.4 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2.0.5 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2.0.6 交通岛绿地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C1997]25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 计划单列市建委, 国务院有关部门:
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8)城标字第141号文的要求, 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业经审查, 现批准为行业标准, 编号CJJ75—97, 自1998年5月1日起施行。

总则
1.0.1 为发挥道路绿化在改进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避免绿化影响交通安全, 保证绿化植物的生存环境, 使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化, 提高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水平, 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广场和社会停车场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1.0.3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0.3.1 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 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不得裸露土壤;
1.0.3.2 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1.0.3.3 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 并
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
1.0.3.4 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 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 不适宜绿化的土质, 应改进土壤进行绿化;
1.0.3.5 修建道路时; 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 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
1.0.3.6 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 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 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
1.0.3.7 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1.0.4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
2.0.1 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

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2.0.2 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2.0.3 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能够绿化的分隔带, 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 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2.0.4 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 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2.0.5 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 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2.0.6 交通岛绿地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

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

2.0.7 中心岛绿地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中心岛用地。

2.0.8 导向岛绿地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导向岛用地。

2.0.9 立体交叉绿岛互通式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的绿化用地。

2.0.10 广场、停车场绿地广场、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

2.0.11 道路绿地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比。

2.0.12 园林景观路在城市重点路段, 强调沿线绿化景观, 体现城市风貌、绿化特色的道路。

2.0.13 装饰绿地以装点、美化街景为主, 不让行人进入的绿地。

2.0.14 开放式绿地绿地中铺设游步道, 设置坐凳等, 供行人进人游览休息的绿地。

2.0.15 通透式配置绿地上配植的树木, 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9m至3.0m之间的范围内, 其树冠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配置方式。

道路绿化规划
3.1 道路绿地率指标
3.1.1 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 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

3.1.2 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3.1.2.1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3.1.2.2 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3.1.2.3 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3.1.2.4 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3.2 道路绿地布局与景观规划
3.2.1 道路绿地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3.2.1.1 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 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m; 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
3.2.1.2 主、次干路中间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地不得布置成开放式绿地;
3.2.1.3 路侧绿带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其它绿地相结合;
3.2.1.4 人行道毗邻商业建筑的路段, 路侧绿带可与行道树绿带合并;
3.2.1.5 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 宜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条件较好的一侧。

3.2.2 道路绿化景观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3.2.2.1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 应确定园林景观路与主干路的绿化景观特色。

园林景观路应配置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
的植物, 并与街景结合; 主干路应体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风貌;
3.2.2.2 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 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有所变化;
3.2.2.3 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 在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 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
3.2.2.4 毗邻山、河、湖、海的道路, 其绿化应结合自然环境, 突出自然景观特色。

3.3 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
3.3.1 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3.3.2 寒冷积雪地区的城市, 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种植的乔木, 应选择落叶树种。

3.3.3 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 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3.3.4 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3.3.5 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树种。

3.3.6 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

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尚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