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EQUIN®
加替沙星
第一个氟喹诺 酮类药物
当前市售
退市
喹诺酮分类
分代
Ⅰ(1962-1969) Ⅱ(1969-1979)
代表药物 萘啶酸,吡咯酸 西诺沙星、吡哌酸
Ⅲ(1980-1996)
Ⅳ(1997-)
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 星,左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加替沙星
各代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发展趋势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目录
概述(发展历程及作用机理) 临床应用(适应症及禁忌症)
药代动力学(分布,吸收,代谢,排泄及PK/PD) 临床监护(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注意事项)
起源及发展简史
Naildixic Acid 萘啶酸 Flumequine 氟甲喹 CIPRO® 环丙沙星 FLOXIN®
氧氟沙星
LEVAQUIN®
R5 F
O
•二价阳离子等
COOH X8 N R1
控制光毒性 CF>CCl>N>CH>OMe 控制茶碱相互作用 和遗传毒性
控制与GABA的结合 与茶碱的反应
R7
R2
影响与旋转酶的结合力, 与副作用无明显关系
主要喹诺酮结构式
莫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
临床适应症
目前临床主要应用抗菌活性强的第三、四代喹诺酮类药物。 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 性菌、厌氧菌均有抗菌活性,此外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 体、嗜肺军团菌、伯氏柯克斯体也敏感。革兰阳性菌包括:金
黄色葡萄球菌(包括甲氧西林敏感菌)、肺炎球菌(包括青霉素和大环 内酯类耐药菌株)、A组化脓链球菌。革兰阴性菌包括:嗜血流感杆 菌(包括产生和不产生β-内酰胺酶的菌株)、嗜血副流感杆菌、肺炎 克雷伯杆菌、卡他莫拉氏菌(包括产生和不产生β-内酰胺酶的菌株)、 大肠杆菌、阴沟杆菌、结核杆菌。
临床适应症
主要用于泌尿生殖系感染,肺炎,腹腔感染,肠道感染, 皮肤软组织,骨及关节感染等 肠道感染和伤寒 志贺菌引起的菌疾,鼠伤寒、猪霍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 成人患者首选喹诺酮 胃肠炎 沙门菌引起的伤寒和副伤寒
光敏毒性
8位取代基的光毒性比较:F≥Cl>N>H>CF3>OCH3
代表药物: F—司帕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 Cl—克林沙星 OCH3—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
药物的光毒性比较: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司帕沙星>依
诺沙星>克林沙星>曲伐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诺氟沙星
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的PK/PD特征


不良反应
全球近20年撤出市场的喹诺酮类药物
药物 上市时间及国家 撤市时间 1992 1995 撤市原因 溶血性贫血,低血 糖,肾衰 严重的光毒性 替马沙星 1992,美国 司帕沙星 1993,日本
格帕沙星 1997,德国
曲伐沙星 1997,美国 加替沙星 1999,美国
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的PK/PD特征
喹诺酮类药物的杀菌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并且具有明显的抗生素 后效应,其体内细菌清除率和临床有效率与AUC[(血清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0-24h/MIC或者 Cmax(最大药物浓度或药物峰浓 度)/MIC呈正相关。 考虑到由于药物半衰期和毒性的限制,某些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 沙星不宜采用一日剂量单次给药的方法来提高Cmax/MIC,因此, 目前更倾向于采用AUC0-24h/MIC来评估和预测喹诺酮类药物的细菌 学疗效和临床疗效。
左氧氟沙星
FACTIVE®
吉米沙星
AVELOX®
莫西沙星
1962
1970s
1984
1987
1990
1992
1996 1997
ZAGAM®
司帕沙星 格帕沙星
1999
RAXAR®
2003
Pipemidic Acid 吡哌酸 Norfloxacin 诺氟沙星 OMNIFLOX®
替马沙星
TROVAN®
曲伐沙星


禁忌症及慎用


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 孕妇及哺乳妇女 18岁以下患者 有癫痫史者
避免用于QT间期延长的病人、患有低钾血症病人及接受Ia类(如奎尼丁、普 鲁卡因胺)或Ⅲ类(如胺碘酮、索托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病人 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如脑动脉硬化) 肝、肾功能不全,老龄患者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

目录
概述(发展历程及作用机理) 临床应用(适应症及禁忌症)
药代动力学(分布,吸收,代谢,排泄及PK/PD) 临床监护(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注意事项)
喹诺酮在呼吸系统感染中专家共识及其他
药代动力学
吸收:口服吸收良好,但可螯合多价阳离子如
Zn2+等,使F↓。 Fe2+、Ca2+、Mg2+ 、
1999
1999 2006
Q-T间期延长
肝脏毒性 血糖紊乱、心脏
药物不良反应(ADR)
胃肠道反应 肝毒性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皮肤及光敏毒性 关节病变 肌腱炎 心血管毒性 致血糖改变 过敏反应 血液系统毒性 肾毒性 其他
不良反应—中枢神经毒性
机制:氟喹诺酮药物可抑制γ氨基丁酸GABA与受体结合,使神 经兴奋阈值降低,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兴奋 表现:头痛、失眠,重者精神异常、抽搐、惊厥等。

高危:老年人,同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茶碱的人群, 癫痫病史,脑外伤,低氧血症患者。
光敏毒性
机制:FQNs进入皮肤受紫外光照射,药物吸收的光能激发
活性氧产生,启动炎症反应而损伤皮肤。
表现:光毒性反应的表现:红斑、水肿、色素沉着等,严
重者出现大疱性皮炎。
相关性:与剂量密切相关。
光毒性还与8位母核上取代基团、紫外光照射强度和时间, 以及机体自身的敏感性有关。而与年龄无关。
致血糖改变
药理学特点
革兰氏阴性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 革兰阳性球菌:在目前临床常用的氟哇诺酮类药物中,对肺炎链球菌 的体外抗菌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吉米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左 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厌氧菌:克林沙星和西他沙星的抗厌氧菌活性最强。但在氟喹诺酮类 药物中,只有曲伐沙星和莫西沙星(仅限于复杂腹腔感染)曾经获得过 美国FDA的批准可用于厌氧菌感染的治疗。 非典型致病原:在早期上市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中,环丙沙星和氧氟沙 星对非典型致病原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对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属 的抗菌活性弱于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和吉米沙星。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穿透性好,分布广泛:肺、肾、尿、胆
汁(环丙沙星)、前列腺组织中浓度>血浓,脑脊液、骨组织、前列腺 液中浓度<血浓,除莫西沙星(脑膜炎时:脑脊液/血药浓度=750%,其余小
于50%)。
代谢与排泄:培氟-主要肝代谢、胆汁排泄;氧氟-、左氧氟-、洛美
- 70% 原形肾排;其他药物肝肾清除均很重要。
关节病变
软骨毒性的机制:FQNs与镁离子发生螯合反应,造成局部
镁离子缺乏,进而阻碍了镁离子依赖的整合素与细胞基质的信号 转导,导致细胞基质的退变,损伤了软骨细胞,造成软骨细胞 坏死与硫酸软骨素空泡。
表现:关节僵硬,颌关节痛。大多可逆。 相关性:年龄,剂量。
成人和儿童分别约为0.1%和2%-3%。 所有FQNs都可造成软骨损伤。
临床适应症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单纯性淋病奈瑟菌性尿道炎或宫颈炎 首选环丙沙星,加替沙星 铜绿假单胞菌性尿道炎 和左氧氟沙星,及β-内 前列腺炎 首选环丙沙星 酰胺类 呼吸系统感染 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感染 首选左氧氟沙星, 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嗜肺军团菌 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 替代大环内酯类 由于对结核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亦可用于耐链霉素、异烟肼的 结核杆菌, 用作第二线药物治疗结核病。

一般治疗浓度的喹诺酮对人体细胞此酶影响小,不影响人体细胞生长代谢
作用机制
氟喹诺酮药物构效关系
•控制抗菌强度以及抗G+菌活性 •OH<F<Cl<OCH3<NH<CH3 增加脂溶性,组织亲和力,细胞 穿透力以及与DNA旋转酶的结合
•活性所必需基团
•药物与受体酶蛋白形成离子键和氢键 •抗菌活性增强
R5
分代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抗菌谱 窄(G-,除铜绿) 扩大(G-,铜绿,部分G+) 广谱(G-,G+,支,衣,军, 分枝,部分厌氧菌) 广谱(G-,G+,支,衣,军, 分枝,厌氧菌) 抗菌活性 中等 中等 较强 强 应用 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肠道感染 敏感菌所致各种感染 敏感菌所致各种感染


药理学特点
环丙沙星:对除大肠埃希菌以外的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 胞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亦具抗菌活性,首选 用于炭疽的一线预防。 左氧氟沙星: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抗菌活性通常是环丙沙星的2-4倍, 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为环丙沙星的4倍,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与环 丙沙星相当。 莫西沙星:抗肺炎链球菌抗菌活性是环丙沙星的64倍,对其他G+菌的活性 是环丙沙星的4--64倍,对厌氧菌活性明显优于环丙沙星,对肺炎衣原体的 活性是环丙沙星的17--33倍.对结核分枝杆菌有较强活性,与利福平相当 或略强。
代表药物:培氟沙星
关节病变


儿童用药的合理性
学者观点:不宜用于18岁下骨髂生长发育尚未完全儿童患者,但在目前尚无其他有效安全治 疗药物的感染患者,可充分权衡利弊后采用,如假单胞菌感染引起儿童肺囊性纤维化(目前 氟喹诺酮在儿科领域应用的有关资料主要是关于环丙沙星的),但尚需进行严格对照试验, 以确定其治疗作用和远期安全性(骨、关节)。 其他应用:治疗其他疗法难以对付的重度感染,如伤寒发热、志贺菌性痢疾和肠杆菌脑膜炎。 权威文献:在小儿、18岁以下青少年、孕妇、哺乳期妇女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建立, 该药应避免用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避免使用本类药物,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避免应用本类药物(《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药品说明书:不宜使用,避免使用,禁用。
心血管毒性
机制:FQNs有直接改变心脏节律的潜力。药物进入心肌细胞
后,阻滞K+ 通道,使复极减慢,QT间期延长,引发心律不齐。
表现:血压升高或下降、心肌梗死、心动过缓、心律不齐或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
相关性:剂量
心血管毒性(2)


代表药物:
主要致QT间期延长:第4代FQNs。 司帕沙星>格帕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吉米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 沙星 司帕(9-28ms)>格帕(10ms)>莫西(6ms)>左氧(3ms)>加替(2.9ms) 主要致TDP:加替沙星(27/10 million)>左氧氟沙星(5.4/10 million)>环丙沙星(0.3/10 million) 格帕沙星因发生严重尖端扭转型室速致死而被撤市。 危险人群:合用可延长QT药(三环类抗抑郁药、胺碘酮、特非那定、 红霉素、西沙比利等),或引起心动过缓的药物(如普萘洛尔),或 CYP450抑制剂;电解质紊乱。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FQNs)共同特点:
抗菌谱广 组织浓度高 无交叉耐药 抗菌活性强 口服吸收好 不良反应少
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DNA回旋酶(gyrase)和拓扑异构酶IV,从而影 响DNA的正常形态与功能,达到抗菌的目的。
DNA 回旋酶:主要影响DNA合 成过程中切口封闭功能,而 阻碍细菌DNA合成。在G-菌中 喹诺酮主要抑制DNA回旋酶。 拓扑异构酶Ⅳ:负责将子代的 DNA解环连,喹诺酮类抑制此酶, 影响子代DNA解环连而干扰DNA 复制。在G+菌中喹诺酮类主要影 响拓扑异构酶Ⅳ。
O COOH
F
影响药物疏水性 抗菌谱(G-) 药代动力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R7
X8
N R1
R2
影响与旋转酶的结合力
影响药代动力学 以及抗菌活性 影响抗菌活性 抗菌谱(非典型性致病菌) 药代动力学分布
氟喹诺酮各取代基与毒性的关系
影响光毒性和遗传毒性 CH3>H>NH2 •金属离子鳌和作用 •如抗酸药、牛奶、铁离子
F在副作用方面的影响 尚未见报道


药学建议
儿童应避免常规使用,仅在其他药物治疗无效而危及生命时选用。 儿童剂量不应超过每日10~15mg/kg体重,疗程不超过7天(《实用儿科学》)。
肌腱炎
机制:引起肌腱的胶原组织缺乏和缺血性坏死 表现:肌痛,肌腱炎,腱断裂 代表药物:培氟沙星、氟罗沙星、左氧氟沙星 危险人群:合并使用甾体激素,60岁以上老人,运动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