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7454a3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03.png)
知识点:减法的运算性质及应用
1.减法的运算性质: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 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即a-b-c=a-(b+c)。 (2)在连减运算中,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 差不变。即a-b-c=a-c-b。 2.应用减法的运算性质可以进行简便运算。
=500+700
=1200 错点警示:要保证同时计算24加476与127 加573,就要运用加法结合律把这两部分用 小括号括起来。
规避策略:运用加法的结合律时,要注意把结合的 两个数用括号括起来。
易错点2 去掉括号后未改变括号里面项的运 算符号。
例题2 5570-(570+340)
错误答案: 5570-(570+340) =5570-570+340 =5000+340 =5340
四、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方法一:758-276-224=258(km) 方法二:758-(276+224)=258(km) 答:还要行驶258千米才能到达B城。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57×386-286×57-57×95
(2)202×15
分析:(1)三个乘法算式中都有一个相同的 因数57,因此,此题可改写成三个数的差乘 57的形式,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202接近200,所以可以把202写成200+2 的和。把202×15转化成(200+2)×15的形 式,再运用1200÷(25×4) =1200÷100 =12
(2)900÷15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6d5395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5.png)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4)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5)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4)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5)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6、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7.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7、整数除法计算法则(1)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doc123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doc123](https://img.taocdn.com/s3/m/9d919ca2680203d8ce2f24a4.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一)四则运算:1、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2、任何一个数乘0得0。
3、0不能做除数。
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二)位置与方向: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
(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2、位置间的相对性。
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观测点的确定)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1、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3、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 ×b=b × 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 × b )×c= a ×( b × 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7e88c2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7.png)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1、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加数加数得和,和减去一个加数得另一个加数。
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被减数减去减数得差,差加上减数得被减数。
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因数相乘得积,积除以另一个因数得另一个因数。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商,商乘以除数得被除数。
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0不能做除数,任何数除以0都是错误的。
任何数加上0等于原数,任何数减去0等于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时,差是0;被除数等于除数时,商是1.任何数乘以0等于0,0除以任何非零数都等于0.4、四则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正确辨认物体的现状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物体,要正确辨认物体的现状。
2、观察物体的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们的排列方式。
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同位置观察不同一个物体从同位置观察不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全面认识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第三单元:时间、速度、路程和单价时间×速度=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56819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56819](https://img.taocdn.com/s3/m/79be19f96137ee06eff918f5.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四则运算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无意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 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 (a-b)×c=a×c-b×c乘法分配律的应用:①类型一:(a+b)×c(a-b)×c= a×c+b×c= a×c-b×c②类型二:a×c+b×c a×c-b×c=(a+b)×c=(a-b)×c②类型三:a×99+a a×b-a= a×(99+1)= a×(b-1)③类型四:a×99a×102= a×(100-1)= a×(100+2)= a×100-a×1= a×100+a×2简便计算1.连加的简便计算: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746958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f.png)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毫米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亩、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进率:长度单位之间进率为10,面积单位之间进率为100二、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1、公顷是面积单位,1公顷等于10万平方米。
2、平方千米是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等于100万平方米。
3、公顷和平方千米常用于表示土地面积、国家面积等。
三、换算1、将公顷换算成平方千米,需要将公顷数除以10.2、将平方千米换算成公顷,需要将平方千米数乘以10.四、应用1、在解决土地面积问题时,需要了解和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方法。
2、在研究地图时,需要了解和掌握不同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
五、计算工具的认识1、算盘是我国古代发明的计算工具,至今仍在使用。
2、算盘的上珠代表5,下珠代表1.3、计算器是现代常用的计算工具,具有开关、清除等功能键。
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可以提高计算效率。
进率: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
面积单位有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xxxxxxx平方米,1公顷=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在带面积单位时,先考虑面积的大小,再看括号前面数的大小。
例如,果园、广场、体育馆一般带公顷,如一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而一个果园的面积是3公顷。
较大的面积如一个区、一个城市、一个省、一个国家都用平方千米做单位,如洛阳市的面积约为平方千米,河南省的面积约为17万平方千米,上海市的面积约为6364平方千米。
射出来的光线像手电筒、汽车灯和太阳等可以近似地看成射线。
射线有一个端点,没有端点的那一端可以无限延伸。
不能量出长度,因此出现一条射线长8米这样的判断题一定是错的。
读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和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和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6e55bbe011ca300a7c390a8.png)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语文(下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3、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4、有关0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 + 0 =a 0 + a = 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 -0 = 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 - a = 0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a ×0 = 0 ; 0 ×a = 0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 ÷a = 0 ;⑥0不能做除数:a÷0 = (无意义)5、租船问题。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5e8b81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67.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特别注意: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
2、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652100是个六位数。
4、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6、亿以上数的读法①先分级,从高位开始读起。
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②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7、亿以上数的写法①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8、比较数的大小①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②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9、求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小于5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舍去尾数。
10、表示物体个数:1,2 ,3,4,5 ,6 ,7 ,8 ,9 ,10,……. 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3、ON╱CE:开关及清除屏键,清除显示屏上的内容。
AC:清除键,清除所有内容。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52503f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6.png)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四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丰富,我帮你整理了一些重点内容,并结合人教版的教材特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掌握数位顺序表。
•亿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亿以内数,了解亿、千万、百万、十万等计数单位。
•大数的比较:比较大数的大小,掌握比较方法。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角的形成: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度量:认识量角器,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定义和特征。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平移:认识平移现象,掌握平移的基本特征。
•旋转:认识旋转现象,掌握旋转的基本特征。
•对称:认识轴对称图形,了解对称轴的概念。
第四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混合运算: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第五单元小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小数。
•小数的大小比较:比较小数的大小,掌握比较方法。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六单元小数的乘法•小数乘整数: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小数乘小数: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积的变化规律: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用一、二步计算解决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列方程解决问题: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列简单的方程解决问题。
学习建议•多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理解概念:不要死记硬背,要理解每个概念的含义。
•联系生活实际: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书写规范,认真审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精选12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631e0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5.png)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精选12篇信息爆炸时代下,需要具备信息分析和判断能力,识别和过滤虚假和不实信息。
很多知识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证来进行验证和证明,因此需要具备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
下面是勤劳的小编帮家人们分享的12篇四年级数学下册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篇一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有两个锐角)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两个锐角)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在等腰三角形里,相等的两条边叫作腰,另一条边叫做底,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
等腰三角形的2条腰相等,2个底角相等。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3条边相等,3个角相等。
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2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多有1个钝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o。
求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把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就是几个180o。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篇二小数部分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高位是十分位。
整数部分的低位是个位,个位和十分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再读小数点,然后读小数部分。
读小数部分时: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小数末尾部分的0省略不读。
)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再写小数点,然后写小数部分。
写小数部分时: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三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023年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2023年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68149a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5.png)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一、四则运算:1、运算次序(1)在没有括号旳算式里,假如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旳次序计算。
(2)在一种没有括号旳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一种算式里,假如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旳,再算小括号外面旳。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旳运算:(1)一种数加上0还得原数。
一种数减0,还得原数。
(2)任何一种数乘0还得0。
(3)0不能做除数。
0除以一种非0旳数还得0。
(0÷0得不到固定旳商,5÷0得不到商。
)二、位置与方向: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旳详细地点。
(比例尺、角旳画法和度量)2、位置间旳相对性。
会描述两个物体间旳互相位置关系。
(观测点确实定)3、简朴路线图旳绘制。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1、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互换律:两个数相加,互换加数旳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达:a+b = 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种数,和不变。
用字母表达:(a+b)+ c =a+(b+c)(3)加法互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最大旳区别:互换律变化旳是数旳位置,结合律变化旳是运算次序。
结合律旳重要标志是小括号旳运用。
* 加法旳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根据是什么?2、加、减法运算中常用旳其他简便计算措施。
(1)一种数持续减去几种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几种减数旳和。
用字母表达:a-b-c=a-(b+c)(2)一种数减去几种数旳和,可以用这个数依次减去和里旳各个加数。
用字母表达:a-(b+c)=a-b-c(3)在没有括号旳连减运算中,任意互换减数旳位置,差不变。
用字母表达:a-b-c=a-c-b(4)一种数减去两个数旳差,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差里旳被减数,再加上减数或用这个数加上差里旳减数,再减去被减数。
202X年最新最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202X年最新最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ae5896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a.png)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最新最全人教版学校四班级数学下册学问点总结202X年最新最全人教版学校四班级数学下册学问点总结一、整数的生疏和比较1. 整数的概念:正整数、负整数、零2. 整数的比较:大于、小于、等于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1. 整数的加法:同号相加法则、异号相加法则2. 整数的减法:正数减正数、正数减负数、负数减正数、负数减负数三、分数的生疏和比较1. 分数的概念:分子、分母、真分数、假分数2. 分数的比较:相同分母的比较、不同分母的比较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 分数的加法:相同分母的加法、不同分母的加法2. 分数的减法:相同分母的减法、不同分母的减法五、尺寸的比较和计算1. 长度的比较:厘米、分米、米的比较2. 长度的换算:厘米与分米、厘米与米、分米与米3. 长度的计算:相同尺寸的计算、不同尺寸的计算六、地图的使用1. 地图的构成:地图表、图例、指南针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地图的使用:测量距离、确定位置、理解图例、使用指南针七、数据的统计1. 数据的收集:调查、观看2. 数据的整理和处理:频数、频率、统计表、条形图八、时间的生疏和计算1. 年、月、日、时、分、秒2. 时钟的读写:整点、半点、其他分钟3. 时间的计算:相差的年、月、日、时、分九、三角形的生疏和计算1. 三角形的特性:角的数量、边的性质2. 三角形的分类:依据边长、依据角度3. 三角形的计算:周长、面积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1. 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2. 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十一、容量的生疏和换算1. 容量的单位:升、毫升2. 容量的换算:升与毫升的换算以上是202X年最新最全人教版学校四班级数学下册的学问点总结,共包括整数的生疏和比较、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的生疏和比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尺寸的比较和计算、地图的使用、数据的统计、时间的生疏和计算、三角形的生疏和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容量的生疏和换算等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d4da03e3968011ca300918c.png)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3、下列( )组的两个算式得数不相等。
A、25×(200+4)和25×200+25×4 B、36×201和36×200+36
C、265×105-265×5和265×(105十5) D、25×174×4和25×4×174
4、下面各数中不要读出"零"的数是( ) A、807.17 B、270.05 C、400.61 D、301009
7、用字母表示出乘法交换律( )=( )。
8、0.930、0.39、0.903、0.309四个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9、 6米3厘米=( )米 4.04平方米=( )平方分米
9.75吨=( )千克 1吨500千克-890千克=( )吨
5、小数的读写法: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顺次读出每一个数。
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0就写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个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 有关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5838337804d2b160a4ec016.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无意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 a×b )× c = a× (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 (a-b)×c=a×c-b×c乘法分配律的应用:①类型一:(a+b)×c = a×c+b×c (a-b)×c = a×c-b×c②类型二:a×c+b×c=(a+b)×c a×c-b×c=(a-b)×c②类型三:a×99+a = a×(99+1) a×b-a= a×(b-1)③类型四:a×99 = a×(100-1) = a×100-a×1 a×102 = a×(100+2)= a×100+a×2简便计算1.连加的简便计算: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https://img.taocdn.com/s3/m/1fe4a63e6c175f0e7cd1379d.png)
×
(2)钝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
×)
(3)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大于90°。 (
√)
(4)把一个大三角形剪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 内角和是 90°。 ( )
×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1厘米,底边长是3厘米, 则腰长是 9厘米。 ( )
四年级数学下册(RJ) 件
教学课
第 10 单元
总复习
第 3 课时 图 形 与 几 何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这学期“图形与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 第五单元三角形这部分知 几何”部分我们都学习了 识整理一下吗? 哪些知识?
我会给三角形画高, 还会按不同标准给 三角形分类。
第二单元学习了观察物体, 第五单元学习了三角形,第 七单元学习了图形的运动。 我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立 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 的;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立体 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我知道了所有三角形 的 内 角 和都是 180° , 我还知道三角形任意 两边的和一定大于第 三边。
我会画轴对称图形,还会将一个 图形向上、下、左、右方向平移。
我用表格的方式整理了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知识点。
单元
知识点 三角形的定义
具体内容
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 连)叫做三角形。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 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 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 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深圳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深圳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2f1baf1cc22bcd126ff0c9c.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6、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位置与方向: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
(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注意:1、比例尺2、正北方向3、角的画法2、位置间的相对性。
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观测点的确定)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4.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
5.确定方向时:A、先确定观测点(1)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
(2)“在”字后面的为观测点。
B站在观测点来看方向。
例如:①东偏南25°(标25°的那个角就靠近东)②西偏北35°(标35°的那个角就靠近西)6.描述路线和绘路线图时:只有一条线,所作的线是首尾相连的。
7.常用的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四则运算
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5、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6、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7、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8、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9、有关0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a + 0 =a 0 + a = 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a - 0 = a
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
a - a = 0
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
a × 0 = 0 ; 0 × a = 0
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
0 ÷ a = 0 ;
⑥ 0不能做除数:
a÷0 = (无意义)
10、租船问题
解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假设、再调整。
先假设租价格便宜的船,并计算结果,如果船没有坐满,再进行调整。
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2、连减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意义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的组成
小数点前面的数叫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数叫小数的小数部分。
3、小数的计数单位
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1;
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1;
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是千分位,千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01……
4、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5、小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6、小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7、小数的性质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小数大小的比较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也相同,就比较千分位……
9、小数点的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一千分之一……
10、不同数量单位的数据之间的改写
低级单位数÷进率=高级单位数
11、求近似数
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2、非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或“亿”字。
小数的加减法
1、笔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从末位算起,算加法时,哪一位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
(3)得数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4)不要忘记了小数点。
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1)没有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在小数四则运算中,恰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连减的运算性质会使计算更简便。
4、得数是小数时,(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