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院体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传统中国画中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价值

意境深远,引人 遐想
艺术风格独特, 具有时代性
文化价值
宋代院体花鸟画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观念 和艺术风格
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 信息
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 的影,具有极高的 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宋代院体 花鸟画在构图、色彩、 笔墨等方面具有独特 的艺术风格,具有极 高的艺术价值
添加标题
对国际文化交流的影响:宋代院体花鸟画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国际文化交 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和艺术提供了重要窗口。
宋代院体花鸟画在当代的价值
历史地位:宋代 院体花鸟画是中 国传统绘画的重 要组成部分,具 有极高的艺术价 值和历史地位。
艺术价值:宋代 院体花鸟画以精 湛的技艺和细腻 的表现手法,展 现了自然之美和 生命之力,成为 当代艺术家学习 和借鉴的重要资
宋代院体花鸟画在历史上的影响
添加标题
对后世绘画的影响:宋代院体花鸟画在构图、色彩、笔墨等方面对后世绘画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画的重要流派之一。
添加标题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宋代院体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 内涵和历史信息,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添加标题
对艺术市场的影响:宋代院体花鸟画在艺术市场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影响力,成为 收藏家和投资者追逐的热点之一。
当代艺术家对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传承与创新实践
传承:当代艺术家对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临摹与学习,继承其笔墨技巧和审美观念
创新实践:当代艺术家在宋代院体花鸟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和创作手法,进 行创新实践,形成新的艺术风格
融合中西:当代艺术家在中西绘画技法上寻求融合,以宋代院体花鸟画为基础,借鉴西 方绘画的色彩、构图等元素,进行创作
简述宋代院画的艺术特征

简述宋代院画的艺术特征
宋代院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艺术流派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它在宋代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代院画主要以山水、花鸟、人物为题材,注重艺术表现的写意神韵和意境。
院画追求笔墨的自由流畅和构图的简洁明快,强调以简练的线条勾勒形象和抒发意境。
在技法上,院画强调墨韵和笔墨的运用。
画家常常运用淡墨勾勒轮廓,再用浓墨点染、晕染造型,形成以骨法为基础的笔法。
这种墨韵和笔墨的运用使得院画作品在纸上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院画注重自然的刻写和描绘,追求表现自然界的山川、花草、鸟兽等形态和神情。
画家们注重用笔墨表现物象的意境,强调意境的凝练和深远。
他们以韵律感染人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抒发自然景色和物象的内在情感。
总体而言,宋代院画通过笔墨的自由流畅、构图的简洁明快、墨韵的运用和意境的凝练深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宋代绘画艺术中,也在后世绘画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宋代院体花鸟画艺术特点刍议

二、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品
宋代 宫廷的花鸟 画家 创作态度一 丝不苟 ,非 常 重视对动植 物动 态 、 形状等 的研究观 察 , 他们描绘 的
花果草木 , 在形状 、 色泽 、 特点上追 求生动逼真 。作 品
大都设 色典 雅 , 造型端 庄 , 刻 画精工 富丽 , 作 品的艺 术特点都折射 出宋代宫廷贵族 的审美特 征。宋代院 体花 鸟画的代 表人物 主要有 赵估 、 黄居 案、 崔 白、 林
椿、 李 安忠等 。 黄居案精于 勾勒 ,表现 的是精工富丽 、宁静平 和、 细腻艳 丽的“ 黄家 富贵 ” 之风 , 代表 作 品有 《 山鹧
又如赵佶的杏花鹦鹉图一株盛开的杏花用淡墨勾勒后施白粉敷色渲染一只鹦鹉栖息在枝头鹦鹉的背部用重色渲染胸脯用笔点簇而成这种笔法让鹦鹉的绒毛有一种真实的质感画面中花的娇艳妩媚树干的挺劲树叶的簇簇而动以及乌兽的动态刻画都体现出赵佶高超的绘画写实技巧
宋代 院体 花 鸟 画艺术 特 点 刍议
◎鄢 彬 彬
( 黄河水利职业技 术学院 , 河 南 开封 4 7 5 0 0 4 ) “ 院体画 ” 是 中国画的一种 , 又称 “ 院体 ” “ 院画” ,
、
宋代 院体花 鸟画的艺术风格成 因
雁, 注重写生 , 精 于勾勒填彩 , 线条 劲利 如铁丝 , 设色
淡雅 , 在继承黄筌 、 徐熙两体 的基础上 另创 出一种清 雅疏秀的风格 , 代 表作 品《 双喜图》 。崔 白的艺术风格 对院体 花乌画的兴盛产生很大的影响。
南宋院体花鸟画审美特征浅析

南宋院体花鸟画审美特征浅析南宋时期的绘画继承了五代、北宋的优良传统,达到了新的高峰。
而院体画是南宋画院中流行的一种绘画风格,其特点是多从写生出发,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清丽典雅。
院体画的形成,与南宋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密切相关。
宋徽宗赵佶崇尚文艺,奖励提倡绘画创作,尤重书画院建设,政府大力支持画家外出写生,并多方搜集名家真迹,对创作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后来人把他当作院体画的开山祖。
1、花鸟画在总体上偏向于自然。
文人画自顾恺之“笔迹周密,乃称士气”以后,就在追求物象形似的同时,又注意精神表现和笔墨情趣。
南宋院体花鸟画在追求物象形似的基础上,也讲究笔墨的趣味,强调物我两忘,从而形成了它别具一格的自然画风。
如此造就了一批“胸有成竹”,擅长描写各种动植物的画师们,他们以敏锐的观察力,及熟练的绘画技巧,以真实而鲜活的动植物入画,给观者一个自然美好的世界。
但随着对外交流增加,文化交融,中西合璧的元画也对院体花鸟产生了一定影响。
2、南宋院体花鸟画,首先是内容形式的要求。
宋代皇帝都喜欢书画。
他们大量收藏历代名画,并且本身就有爱好绘画的兴趣。
因此宫廷中就需要很多画工。
再者宋朝的科举制度,已经将艺术纳入考试范围之内,很多文人热衷于艺术。
从这里看,文人不但愿意做官,还想有高雅的艺术爱好。
这样的一种社会氛围,是院体画繁荣的重要原因。
再者宋朝文人讲究个人修养,主张“温柔敦厚”,那么,文人在绘画上的追求也会带有理想化的色彩。
张炎认为黄筌“多学徐熙野逸之状”。
他说:“似乃徐熙之格,黄家体态,妙处难与俗人道。
”这些话虽然带有贬义,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宋代文人重视个性抒发,讲究笔墨情趣的文人画思想。
画院组织非常严密,画师由著名画家直接聘任,画院具有很强的职业特点,他们服务于宫廷,供职于御画院,是名副其实的官僚机构,是科举制度的产物。
当然,南宋画院制度的建立,本身也包含了民间艺人参与创作,自发性创作的积极性。
3、北宋院体花鸟画“以形似”为美,南宋院体花鸟画“以韵味”为美。
北宋院体花鸟画与文人花鸟画比较研究

北宋院体花鸟画与文人花鸟画比较研究
北宋院体花鸟画和文人花鸟画是两种不同的花鸟画风格。
院体花鸟画为宫廷画风,文人花鸟画为士人个人风格。
1. 创作特点
院体花鸟画一般以写实手法为基础,注重细节和造型的准确性,色彩鲜艳,运用金笺绢帛的表现手法,使作品具有宫廷画的华贵感和严谨性。
文人花鸟画则更注重意境和氛围的营造,追求独特性和意义性,运用意象和诗意进行表现。
2. 创作主题
院体花鸟画以花鸟虫鱼等自然形态为主题,注重细节和形态的表现,常用于宫廷礼仪和装饰。
而文人花鸟画则具有更广阔的主题和表现方式,不仅关注自然形态和细节,更注重表现作者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涉及的主题也更加丰富多样,包括传统文化、神话传说等。
3. 创作意义
院体花鸟画一般代表着宫廷文化的高雅和严谨,意味着皇帝的功德和繁荣。
文人花鸟画则寄托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强调观察、思考和创造的过程。
他们所追求的并不是形态的完美,而是通过颜色和情感等方面,使作品更符合自己的想法和世界观。
总之,院体花鸟画和文人花鸟画有各自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创作手法,各有所长。
但两种画风之间的差异也让花鸟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呈现不同的风貌和意义。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特点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特点宋代宫廷花鸟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在世界艺术史上也占据着显著地位。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写实和创新并重宋代宫廷花鸟画注重写实,力求以形象真实、细腻入微的手法描绘花鸟的神韵。
画家们不仅擅长将花鸟形态、毛色、气息等细节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也注重把握自然界中花鸟的气氛、环境和时刻,营造出丰富的画面效果。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写实性为后世绘画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和借鉴。
尽管宋代宫廷花鸟画注重写实,但画家们并不满足于对自然界的纯粹还原,而是通过主观加工和创新,赋予作品以个人风格和情感色彩。
这种创新体现在画家们将自己对花鸟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到作品中,使得画面更富有生命力和情感表达。
二、精细绘画和意境共存宋代宫廷花鸟画以精细绘画为主要技法,画家们注重用细腻的笔触、精确的线条和高度细致的描摹来表现花鸟的形态和细节。
他们追求画面的自然和真实,通过十分细致的处理,使得花鸟在画面中栩栩如生,观者可以感受到花鸟的美丽和生动。
与此宋代宫廷花鸟画也非常注重意境的表达。
画家们通过构图、配色、线条的安排等手法,营造出充满诗意和意蕴的氛围。
无论是将花鸟置于自然景色之中,还是通过抽象的笔墨表现来传递情感,画家们都力求在绘画中创造出深深的意境,使观者在欣赏画作的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美好。
三、取法于古人并有所发展宋代宫廷花鸟画继承并发展了以前历代花鸟画的学术传统,使其更加完善和丰富。
画家们在绘画实践中取法于古人的精神和技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
他们不仅熟悉并研究了前代名家的作品,还吸收了国内外各种绘画流派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宋代宫廷花鸟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影响力,对后世的花鸟画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不仅为后来的绘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总结:宋代宫廷花鸟画在写实性和创新性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平衡,既注重描绘花鸟的形态和细节,又赋予作品以个人风格和情感色彩。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及艺术特点:花鸟画是宋代宫廷画院绘画的重要类别,在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唐代。
宋代宫廷花鸟画家极重视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他们笔下的花果草木,务求生动逼真,合情合理,一丝不苟。
其表现精工细丽,设色浓重典雅,造型周密端庄,反映出宋代宫廷贵族的审美特征。
宋代院体花鸟画之所以能够在传神方面达到很高的境界,在于能够从自然万物中直接取得,生意趣味浓厚是其重要的特征,当时众多的作品具备这样的素质。
将作品归类来看其特征:第一,纯画花卉者:赵昌《杏花图》花朵明媚嫣然,盈盈有绰约之姿。
刘益画莲塘背风荷叶百余,其中独有一红莲花半开,创意颇佳。
此类画花,调粉弄朱求得鲜华之色与摇曳俯仰之姿。
第二,花果带蜂蝶禽虫者:崔白《杏花双鹅图》杏树下有两鹅,其一欲鸣,另一临流唼花片。
林椿《桂竹翠鸟图》桂花竹叶,游蜂上下飞舞,翠鸟偷窥。
此类讲求物象之间呼应关系,独具生动情趣。
第三,带景禽兽者:崔白《秋塘双鹅图》红蓼清波,双鹅游于其中。
李迪《雪树寒禽图》一鸟立于枯枝上,旁有雪竹,空中飞雪如粉点。
此类画追求特定景致的意境。
第四,禽兽相戏或相斗者:李迪《鹰熊图》在峭壁岩中,鹰熊相互顾盼,隐隐动犄角之机。
陈居中《五鹑图》其两相斗,其两驯扰,另一伏于坡下草间延项窥伺得蓄怒之状。
此类作品传得物象动势之神态。
以上的归类并不是绝对的,目的在于突出画面的特征。
这一幅幅画作栩栩如生、宛然若动。
花盛叶茂,果实灿烂,俯仰有体,布景有致。
花鸟相伴,意趣颇多,游蜂栖蕊,飞鸟窥实,虫穿绿叶。
禽兽之态各得其情,戏水眠栖翻飞顾盼,独立相斗哺乳觅食,安祥嬉戏鸣噪捉攫。
自然之丰富多采,可谓气韵生动,情趣活泼。
院体还专指南宋画院有代表性的画家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等人的作品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及艺术特点:花鸟画是宋代宫廷画院绘画的重要类别,在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唐代。
宋代宫廷花鸟画家极重视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他们笔下的花果草木,务求生动逼真,合情合理,一丝不苟。
【2019年整理】两宋院体花鸟画艺术特点及其影响研究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技法形式上可分为工笔、写意等手法,从题材范围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工笔花鸟画又称院体花鸟画,是花鸟画的一个分支,与写意花鸟画相对。工笔花鸟画与花鸟画两者的表现题材是一致的。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题材范围所涉及的一种表现形态,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花鸟画是指描绘自然界的花花鸟鸟来表达画家的思想感情,给人以美的感受;广义的花鸟画的题材广泛而丰富,可以说除了人物、山水外都可以是它描摹的对象。所以花木与禽鸟以及草虫鱼虾、水果蔬菜,乃至走兽家畜,都是它描绘的对象。现在,人们习惯上所称为的花鸟画,都是指广义上的花鸟画,这是历史上约定俗成的看法。
二、重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中国花鸟画正式产生并形成独立的画科应始于中唐以后,五代时期是中国花鸟画逐步发展时期,宋代是花鸟画的鼎盛时期。就花鸟画而言,五代两宋三百余年可说是这一画种臻趋高度成熟、名家荟萃的繁盛时期。特别是五代花鸟画的两大宗师:黄筌和徐熙对花鸟画不同表现形式的形成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以徐熙和黄筌为代表的两大流派争鸣于南唐和西蜀,他们同为后世花鸟画鼻祖。由于他们或以师徒父子的形式相传;或以朋辈之间相互竞争、影响,把花鸟画推到了一个高峰,成为风范后世的楷模。“黄家富贵,徐熙野逸”说的就是两人不同的艺术风格。
第二,工致周密,笔精色妙。从两宋院体花鸟画可看出,当时以工整细腻为美。画家们的笔力都很深,因此线条都比较雄劲,但又恰到好处,从来没有草率轻漫之举。这些应源于他们严谨的绘画态度。石头的硬朗,花瓣的轻薄在他们笔端显露而出,再加上设色之妙使得画面生动有趣。
工笔花鸟画中的设色是其较为重要的方面。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和南朝的宗丙的“以色貌色”,概括了传统中国画用色的基本原则。“随类赋彩”有两层含义,一是自然物象之色,一是随画家艺术需求之色。“以色貌色”的原则也表明了中国画以物象固有色的“色”与艺术需求的“色”来貌色用色的规律。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最终必须受到线的限制,线是骨干,色是辅助。同时线的界定也为色彩的应用提供了极大方便,使色彩的诸多变化有了依托。花鸟画中线与色的完美结合构成了两宋富丽鲜艳的院体风格。色不盖线,线不离色,浑然一体,所以作品完成后,墨线依然清晰、有神。敷色也极讲究,层层渲染,循序而成,用色秀润无火躁甜俗之感。
北宋院体画的特点美学特征是什么

北宋院体画的特点美学特征是什么院体画在宋朝最为鼎盛,宋朝前期各朝亦有一定数量的宫廷画师。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北宋院体画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北宋院体画的特点宋代院体画不仅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繁荣时期,同时为中国艺术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宋微宗时期建立了翰林图画院,名声大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画家,为中国艺术文化遗产留下宝贵的财富,功不可没。
宋微宗不仅是位皇帝,而且还是位伟大的艺术家和鉴赏家,是宋时艺术的引路者和开拓者,并使翰林画院成为朝野上下的热点。
可惜被奸贼所害,成了敌国的战俘。
宋微宗注重画家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古代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为提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宋微宗把画院全面改观,这时期的院体画叫“宣和画”,以花鸟画为主,其特征是细腻准确,幽雅含蓄,富有诗情画意,以形写神的特点。
在技法和审美取向上都与当时文人相融合。
宋代院体画有了诗意的注入,立即有了灵魂,使画面体现生命力,活灵活现,让观众百看不厌。
为了充分表达诗的意境,翰林画家们在构图和技法上有了很大的改进。
强调构图的完美性,叙事性的内容着眼在“事”,构图的'目的性是把情节展现清楚,就像一个人讲话一样要表达什么内容,不但要讲清楚,而且要有品味,有文化内涵。
以诗意的内容着眼在“意”,通过某种场景来传达如诗一般的意境,一幅画只有一个意境,那就是要有个中心点,表现的主题要明确,所以宋代院体画很讲究虚实、主次关系。
画面注重取舍,与立意无关的一律不要,并保留空白,留以想象。
看到宋代院体画,会感到清爽、干净,不纳闷,有韵味,这就是它耐看的特点。
宋代院体画代表人物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徐、黄二体是指徐熙和黄筌的两种不同绘画风格,当时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谈到院体画务必提到他们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黄家代表西蜀宫廷画院工整华丽的一派,徐家代表江南院外潇洒清逸的一派,就绘画风格而论,没有高低之分,正如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评论的“二者犹春兰秋菊,各擅重名”但从总的艺术水平及皇家审美标准而言,还是有差异的。
宋代花鸟画艺术特点及影响

宋代花鸟画艺术特点及影响【摘要】: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绘画中有悠久的历史并且独立成科,其表现形式和手法独具特色。
宋代的工笔花鸟画经过数百年的文化孕育和艺术锤炼,成为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
宋代院体花鸟画之所以能够在传神方面达到很高的境界,在于能够从自然万物中直接取得,生意趣味浓厚是其重要的特征。
【关键词】:宋代花鸟画; 艺术特点; 情趣; 影响宋代是古代花鸟画空前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宫廷中装堂饰壁务求华美,是花鸟画在贵族美术中占重要地位;社会上中山阶层的需求及工艺装饰,也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和活跃。
涌现出大量技术高超的的名手,仅文献记载的就达一百多余人,如北宋之黄居寀赵昌、易元吉、崔白、吴元瑜,南宋之李安忠、林椿、李迪、毛松、毛益等在艺术上各有独诣专长。
花鸟画继五代之后,仍坚持身临自然深入观察花鸟情态,作为创作构思的基础,技巧上有很多方面的创作。
宋人不仅把花鸟形象达到精微传神,而且从中表现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把自然属性与道德品格相联系,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
北宋时期, 五代十国名画家黄筌之子黄居寀,擅绘花竹禽鸟,精于勾勒,用笔劲挺工稳,填彩浓厚华丽,其园竹翎毛形象逼真,妙得自然;怪石山水超过乃父,与父同仕后蜀,为翰林待诏。
他表现的宁静平和、细腻艳丽的“皇家富贵”之风,成为宫廷花鸟画的标准。
例如黄居寀的《山鹧棘雀图》黄居寀画山鹧、山麻雀表现出他对观察与描写更为详细生动,且对动植物生态有较深入的研究。
因为山麻雀并非一般之麻雀,外形上其脸颊无黑色斑点,习性上不像麻雀喜欢栖息在人类房舍附近,或开发区周边。
故山鹧配以山麻雀,不但合乎其自然生态,也有远离尘嚣的寓意。
山石、棘条、竹叶等皆工笔匀皴,然后著色,继承、发展了“黄家富贵”风格,有“画艺敏瞻,不让其父”之誉(见《益州名画录》)。
而北宋时期另外一个画家就突破这种成规,他就是宋中后期的崔白。
崔白,字子西,工画竹翎毛,尤以表现野情野趣的败荷、凫雁、鹅驰誉画坛,另外,道释人物鬼神,也无不精绝。
浅谈对院体花鸟画的认识

浅谈对院体花鸟画的认识摘要:院体画花鸟画通常是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后代宫廷画家所创造的花鸟题材作品体式,它是专为皇家服务的绘画,讲究法度,形式工致规整,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对当代花鸟画影响深远。
关键词:院体花鸟画;艺术特征;影响;当代工笔画;学院派花鸟画是中国绘画三大画科之一,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从中唐直到现当代,传承了千余年,其样式与风貌在各代绘画大师手中演变多端,美不胜收,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
宋代以花鸟画作为宫廷绘画的主脉,形成高贵的院体风格。
其题材广泛且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易于寄托情感。
从宋代开始涌现出众多有重要影响的院体花鸟画画家,他们创作出了很多对后世极具影响力的花鸟画作品。
院体花鸟画对后世影响致深。
通过本学期对明代宫廷画家边景昭《双鹤图》的临摹学习和研究,使我对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为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工笔花鸟画艺术奠定了基础。
第一章院体花鸟画的形成和发展五代时期出现了花鸟画史上二位大师黄筌、徐熙,他俩绘画的画法与观念奠定了花鸟画的两大风格基础。
其后宋代花鸟画直接继承了五代的传统,在此基础上院体花鸟画发展成熟。
北宋初一百多年,黄家体制便是院体规范。
北宋中期崔白、吴元瑜变革院体,表现出吸收徐熙一派画法。
宋徽宗对不同画风兼收并蓄,南宋画院亦是如此,所以就总体上而言院体继承了黄徐二家的体制。
黄氏体制的画法为用墨勾线定形,或填色或染墨,笔法细劲而有变化,其典型之作为工笔设色一类。
再看徐熙画法,徐铉称之为“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
明代画院体制的恢复,院体画得到复兴,宫廷画家边景昭继承南宋院体工笔重彩的传统,又掺入了明代皇室平民化的贵族品味,开创了明代院体花鸟画新风。
明中期林良、吕纪将明代宫廷绘画发展推向高峰。
第二章院体花鸟画的艺术特点(一)题材主体呈现富贵意态宫廷画家在绘画题材上不像文人士大夫那样,以梅兰竹松等为表现对象,表现文人的意趣,他们更多的是描绘珍禽瑞鸟、奇花怪石、孔雀龟鹤类寓意富贵瑞祥的物品,表现皇家的贵族生活,符合宫廷审美情趣。
宋代花鸟画的艺术特征

宋代花鸟画的艺术特征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特别是花鸟画在这个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宋代花鸟画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而被广泛赞誉和喜爱。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宋代花鸟画的艺术特征。
宋代花鸟画注重写意。
宋代花鸟画家注重通过笔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追求画面的意境和内涵。
他们注重描绘花鸟的精神气质,以及它们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画面中,花鸟常常被描绘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
画家通过丰富的笔墨技法,使花鸟的形态、姿态和神态都表现得非常传神。
宋代花鸟画追求写实。
宋代花鸟画家注重对花鸟的真实描绘,力求形神兼备。
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和研究花鸟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性,将其准确地呈现在画面中。
宋代花鸟画作品中的花朵、树叶、羽毛等细节描绘得非常细致入微,使人感觉仿佛可以触摸到它们的质感。
画家还注重运用透视和光影效果,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宋代花鸟画注重构图和布局。
宋代花鸟画家注重画面的整体结构和平衡美。
他们善于运用构图技巧,使画面的各个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在布局上,他们追求简洁、饱满、稳定的效果,力求画面的主题和意境得到最好的表达。
同时,他们注重画面的空间感和节奏感,通过运用大小、深浅和透视等手法,使画面更有层次感和动态感。
宋代花鸟画注重墨色运用。
宋代花鸟画家擅长运用墨色来表现花鸟的形态和气质。
他们通过变换墨的浓淡、干湿、浓疏等来表现花鸟的轮廓、质感和神态。
宋代花鸟画家还注重墨色与纸张的相互作用,善于运用水墨淋漓、点染、洒墨等技法,使画面更有意境和韵味。
宋代花鸟画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而受到广泛的赞誉。
它注重写意,追求写实,注重构图和布局,以及运用墨色等方面的技巧,使得画作充满生机和艺术魅力。
宋代花鸟画家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作,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对于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些优秀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所喜爱和学习,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瑰宝。
宋代花鸟画艺术特点

宋代花鸟画艺术特点南宋-晚荷郭索图页----纨扇页,绢本,设色,纵23.9cm,纵24.7cm世俗化、平民化特征贯穿了整个宋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一是花鸟画的参与者世俗化。
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只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人们广泛参与日益繁荣的文化市场活动,又由于个人兴趣或其他原因各行各业的人钟情于绘画并参与到市场交易活动中。
如在都城汴梁,大相国寺内和殿后资圣门前都开辟了书画市场:在临安,有卖门神、财神、扇画的店铺,扇面上绘有木瓜、葵花等民问生活题材的图案.也有表现不同季节、不同时节的图案。
由此可见绘画创作者已不再仅是宫廷画家.平民和其他群体也加入绘画创作,绘画参与者的身份世俗化。
二是绘画对象的世俗化.由于绘画者思想观念和经历的不同.对绘画的审美趣味和风格喜好不同.花鸟画作品主要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等,体现为清新淡雅之风。
如:易元吉《聚猿图》中那些憨态可掬的猿猴:崔白《双喜图》中那受惊而振翅鸣叫的喜鹊和紧张的野兔,李迪、刘松年、陈居中画家作品中的鸡、鹅、羊等形象。
绘画对象已由那些宫廷内皇家们所喜爱的锦鸡、八哥、白鹰、仙鹤这些珍禽异兽从而转变为市井农民的生产生活中所见所闻的生活化形象.使花鸟画作品具有平民化、世俗化的特色。
宋代世俗化花鸟画的艺术特点1.描绘对象选取自然景物,重写生,尚理法。
如宋代画家崔白的《双喜图》,画中所描绘的是秋冬时节.荒野中野兔与两只山鹊之问颇为有趣的场景:两只山鹊正在树上栖息鸣啼时被经过树下的一只野兔所惊动.出于本能的保护反应,山鹊向树下的野兔发出鸣叫之警。
对于场景的处理,画家注重写生.崇尚理趣。
树下的野兔正驻足在原地抬头并“耸耳翕吻鼓目”瞪着树上的山鹊。
两只山鹊中一只立足于主枝振翅俯视对树下野兔发出鸣叫.另一只正飞于枝头,似乎有来助阵之势,就连周围的竹枝、草叶也在风中飘然摆动。
艺术上,画家将荒野的萧索和动物的机警、活泼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增添了两只山鹊躁动不安的情绪,传达出一派不安气氛。
宋代院体画的特点

宋代院体画的特点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宋代院体画呀!这宋代院体画那可真是艺术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呢!
你瞧那线条,哎呀妈呀,精细得就跟那发丝儿似的,根根分明,勾勒出的人物、花鸟、山水,那叫一个栩栩如生!这就好比一个大厨做菜,每一刀都恰到好处,不多一分不少一毫。
再看看那色彩,哇塞,鲜艳又和谐,浓淡相宜。
就好像春天里那五彩斑斓的花朵,各自绽放却又相互映衬,美不胜收哇!画家们对色彩的把握简直绝了,让人看着就觉得赏心悦目。
宋代院体画还有个特点,就是特别注重细节。
画个鸟吧,那羽毛都能一根根数得清楚;画朵花吧,那花瓣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这像不像我们做事,得细致入微,不能马虎呀?这要是不仔细,能画出这么精妙的画来吗?
还有啊,宋代院体画的构图也是相当讲究。
该疏的疏,该密的密,有张有弛,就跟那音乐的节奏似的。
你说神奇不神奇?
咱再打个比方,宋代院体画就像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舞台剧。
线条是舞台的框架,色彩是华丽的服装,细节是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构图就是整个剧情的编排。
这所有的元素加在一起,才能呈现出这么完美的艺术作品。
想想看,要是没有这些特点,宋代院体画还能有那么大的魅力吗?还能流传至今让我们欣赏赞叹吗?反正我觉得不行!这宋代院体画啊,就是那个时代的艺术高峰,让后人只能仰望,难以超越。
咱可得好好欣赏,好好品味,别辜负了老祖宗留下来的这宝贵财富呀!这就是我对宋代院体画特点的理解,你们觉得呢?。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特点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特点
宋代宫廷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画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和技法。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写实性
宋代宫廷花鸟画追求写实性,强调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和描绘。
画家
们通过对植物、鸟兽等细致入微的观察,将其形态、色彩、纹理等特
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力求达到真实自然的效果。
二、注重构图
宋代宫廷花鸟画在构图上也有独特之处。
画家们善于将花卉、鸟兽等
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富有变化和层次感的画面。
同时,在布
局上注重对称和平衡,使整幅画面显得稳定而美观。
三、注重笔墨技法
宋代宫廷花鸟画在笔墨技法上也有独到之处。
画家们善于运用“写意”、“工笔”等不同的技法进行表现。
其中,“写意”强调笔墨自
由流畅,追求意境和气韵;“工笔”则注重细腻精细,追求写实效果。
画家们在运用不同技法的同时,也注重墨色的运用和层次感的表现。
四、注重意境
宋代宫廷花鸟画追求意境,强调画面所表现出的情感和内涵。
画家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和描绘,创造出富有生命力和灵性的作品。
他们善于将自然界万物与人类情感融合在一起,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
总之,宋代宫廷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注重写实性、构图、笔墨技法和意境等方面。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也为后世花鸟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解读南宋院体花鸟画艺术特色

解读南宋院体花鸟画艺术特色张春霞【摘要】中国花鸟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是中国花鸟画的成熟和鼎盛时期.北宋前期的花鸟画主要继承传统五代画风,画法多宗“徐黄”二体,而黄体“钩勒填彩,旨趣秾艳”的富贵意绪更为后世所尚.从宋初静谧安宁、细腻秾丽的“黄家富贵”之风到崔白的清雅韶秀,体现了宋代文化特点的独有风貌;从穷工极妍、典雅秾丽的北宋画院到南宋精工严谨的新颖体貌,无不诠释了宋代院体花鸟画的演变历程.南宋院体画承续北宋院体绘画的路径,南宋院体花鸟画得到很好的发展,主导了艺术生活繁荣丰富的社会场景和雅致秀润的时代风尚.【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30)004【总页数】4页(P101-104)【关键词】精细平实;清雅秀润;写实承续;尺寸之景【作者】张春霞【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河南商丘47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12南宋院体花鸟画沿续北宋院体“格物穷理”的认真态度,追求“尚细”形式,工笔绘制山石树木、花草鸟兽,追求画面造型精细平实,用笔法度严谨。
古人所谓的“笔”,通常指勾、勒、皴、擦、点等笔法以及用笔的轻重、疾徐、曲直等变化,是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语言,是画家提炼自然物体客观形象,从客观形象转移成主观形象,融入个人的情思心绪,创造艺术魅力的基本手段。
中国花鸟画中的“线”是画家主观地从客观物象中提炼出来的,它概括了客观物象的轮廓特征。
中国画作品中的空间感、体积感往往都是通过线条的粗细浓淡、轻重刚柔表现出来;画面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往往也是画家们通过用线,体会运笔过程的中锋、藏锋、侧锋、漏锋的转、折、提、按等运笔轨迹。
伍蠡甫曾在《中国画论研究》中说:“所谓线条,意味着‘形而上’的‘道’或表现途径,自始至终缀合意笔,懂理心物,统一主观与客观,从而概括出艺术形象。
简言之,国画线条具有创造艺术美的巨大功能。
”由此可见,中国花鸟画中的线条不但具有造型功能,还可以起到以形传神、表情言意的作用。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特点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特点宋代宫廷花鸟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而闻名于世。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形态的写实性和生动性宋代宫廷花鸟画注重对花鸟形态的真实描绘,力求表现事物的形态特征。
画家们以细腻、精确的线条勾勒出花鸟的轮廓,通过用墨、色彩的变化来衬托出花鸟的神韵和生动感。
画家们注重细节的描绘,尤其是花鸟的羽毛、花瓣、叶子等细节,以及它们的眼睛、爪子等部位,使观者能够感受到花鸟活灵活现的形态。
二、运用写实的绘画技巧宋代宫廷花鸟画运用了许多写实的绘画技巧,例如立体感的表现、光影的处理、层次感的塑造等。
画家们通过运用透视原理、阴影和颜色的变化等手法,使花鸟画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他们善于运用墨线,通过变换线条的粗细、浓淡和质感来表现物体的纹理和质感。
画家们还善于利用颜色的明暗变化和层次感的处理,使花鸟画更加生动逼真。
三、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宋代宫廷花鸟画不仅注重形态的写实性,还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
画家们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细腻的色彩和精妙的构图,营造出一种静谧、优雅的意境。
他们注重表达花鸟的姿态、神情和情感,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画家对花鸟的热爱和情感。
四、注重审美的追求和艺术的修养宋代宫廷花鸟画注重审美的追求和艺术的修养。
画家们追求画面的和谐、平衡和整体的美感,注重构图的布局和比例的协调。
他们注重画面的空灵、雅致和简洁,追求画面的纯净和淡泊。
画家们还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技法的研究,通过不同的笔墨和技法来表现花鸟的特点和个性。
总的来说,宋代宫廷花鸟画以其形态的写实性、生动性、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而独具特色。
它注重对花鸟形态的真实描绘,运用写实的绘画技巧来表现花鸟的神韵和生动感。
它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细腻的色彩来营造一种静谧、优雅的意境。
它注重审美的追求和艺术的修养,追求画面的和谐、平衡和整体的美感。
宋代宫廷花鸟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审美的追求,它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和借鉴。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及艺术特点知识讲解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及艺术特点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及艺术特点:花鸟画是宋代宫廷画院绘画的重要类别,在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唐代。
宋代宫廷花鸟画家极重视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他们笔下的花果草木,务求生动逼真,合情合理,一丝不苟。
其表现精工细丽,设色浓重典雅,造型周密端庄,反映出宋代宫廷贵族的审美特征。
代表人物与作品是赵佶即宋徽宗,北宋画家,书法家。
在政期间,扩充画院,兴办画学,鉴藏古画,编纂《宣和画谱》,使的宋代宫廷画院人才济济,达到我国宫廷绘画最兴盛的时期。
赵佶长于工笔花鸟画。
代表作《芙蓉锦鸡图》。
宋代是花鸟画空前发展的时期。
一方面有画院画家应宫廷堂壁装饰之需而创作的承袭五代“黄家富贵“的花鸟画风;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的水墨花鸟画也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与院体花鸟画并存而形成鲜明对比。
院体花鸟画的繁荣,宋朝历代皇帝特别是宋徽宗的大力提倡起了重要的作用,涌现出了一批技巧高超的花鸟画家,崔白影响尤大。
黄筌介绍(课本)(课本)崔白:字子西,濠梁( 今安徽风阳) 人,生卒年失考。
宋神宗熙宁初为画院艺学,擅画花竹、禽、鸟,尤工秋荷凫雁,注重写生,精于勾勒填彩,线条劲利如铁丝,设色淡雅,在继承徐熙、黄筌两体的基础上别创出一种清雅疏秀的风格。
崔白还精于道释人物鬼神。
他对院体花鸟画的兴盛产生很大的影响。
《双喜图》是他的传世名作。
(课本)赵佶(1082 一1135 年) :宋徽宗赵佶政治上昏庸无能,但酷爱艺术并极有造诣。
他在位时扩充翰林图画院,提高画家的社会地位,建立比较严格的考核制度,并经常亲自进行指导。
他还广泛搜集历代文物,命下臣编辑《宣和睿览集》、《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汇刻书法《大观帖》等。
他亦善书法,书风坚劲秀挺,被称为“瘦金书“。
擅绘画,尤工花鸟。
代表作有《听琴图》、《芙蓉锦鸡图》、《瑞鹤图》等,大约均系代笔而署宋徽宗御制。
所以留传至今确为宋徽宗本人所作的画并不多。
<芙蓉锦鸡图》是北宋徽宗赵佶的代表作之一。
简析宋代院体花鸟画1

简析宋代院体花鸟画1运以精心出以妙笔—简析宋代院体花鸟画文/江虹内容提要:宋代中国花鸟画成熟并至极盛,应物象形、随类敷彩臻于完美,而其中院体花鸟画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从关注写生、妙法自然,到大胆创新、强调诗情画意;笔墨技巧由精工富丽、浓重典雅的风格转向追求自然生动,工放结合的新风格。
宋代院体花鸟画作为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典范,对元明清乃至现代的花鸟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宋代;院体花鸟画;代表性;风格演变;艺术特点翻阅宋人画册,细读其间精妙传神的花鸟画作品,常常会令人沉醉其间。
无论是出自名家之手的《晚荷郭索图》(黄居寀)《果熟来禽图》(林椿)《梅石溪凫图》(马远),还是来自无名氏画家的《白茶花图》《草虫图》《白头丛竹图》,一幅幅佳作均展现出中国花鸟画发展鼎盛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也难怪宋人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论古今优劣》一节认为:“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则古不及近。
”正是众多的画家,繁荣的创作,使花鸟画的发展在宋代进入了一个完全成熟的阶段。
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97年)三百余年间,院体花鸟画一直呈上升态势,技巧愈加脱俗,品味愈加精纯,创造了中国绘画史上花鸟画创作的第一个高峰。
一、北宋初期:院体花鸟画“黄家富贵”风格的形成与确立回溯花鸟画史,唐代花鸟画盛行而发展成为独立的专门画科,有以画鹤著称的薛稷和擅长孔雀、折枝花木的边鸾,至晚唐花鸟画名家滕昌祐、刁光胤等“避乱”入蜀,直接影响了五代蜀地的花鸟画,至宋代初期,花鸟画主要继承了五代传统。
黄筌(公元903年—公元968年),字要叔,成都人。
他自幼喜爱绘画,13岁师从刁光胤学画花鸟竹石,同时善于博取众长,自成一家,17岁入前蜀禁宫,任待诏职。
黄筌作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宫廷画家,历仕前、后蜀和宋初,一直受到宫廷“厚”遇。
黄筌的画取材广泛而富丽工巧,他的花鸟画多用淡墨细细勾勒,再以重彩层层渲染,敷色极为精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及艺术特点:花鸟画是宋代宫廷画院绘画的重要类别,在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唐代。
宋代宫廷花鸟画家极重视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他们笔下的花果草木,务求生动逼真,合情合理,一丝不苟。
其表现精工细丽,设色浓重典雅,造型周密端庄,反映出宋代宫廷贵族的审美特征。
宋代院体花鸟画之所以能够在传神方面达到很高的境界,在于能够从自然万物中直接取得,生意趣味浓厚是其重要的特征,当时众多的作品具备这样的素质。
将作品归类来看其特征:第一,纯画花卉者:赵昌《杏花图》花朵明媚嫣然,盈盈有绰约之姿。
刘益画莲塘背风荷叶百余,其中独有一红莲花半开,创意颇佳。
此类画花,调粉弄朱求得鲜华之色与摇曳俯仰之姿。
第二,花果带蜂蝶禽虫者:崔白《杏花双鹅图》杏树下有两鹅,其一欲鸣,另一临流唼花片。
林椿《桂竹翠鸟图》桂花竹叶,游蜂上下飞舞,翠鸟偷窥。
此类讲求物象之间呼应关系,独具生动情趣。
第三,带景禽兽者:崔白《秋塘双鹅图》红蓼清波,双鹅游于其中。
李迪《雪树寒禽图》一鸟立于枯枝上,旁有雪竹,空中飞雪如粉点。
此类画追求特定景致的意境。
第四,禽兽相戏或相斗者:李迪《鹰熊图》在峭壁岩中,鹰熊相互顾盼,隐隐动犄角之机。
陈居中《五鹑图》其两相斗,其两驯扰,另一伏于坡下草间延项窥伺得蓄怒之状。
此类作品传得物象动势之神态。
以上的归类并不是绝对的,目的在于突出画面的特征。
这一幅幅画作栩栩如生、宛然若动。
花盛叶茂,果实灿烂,俯仰有体,布景有致。
花鸟相伴,意趣颇多,游蜂栖蕊,飞鸟窥实,虫穿绿叶。
禽兽之态各得其情,戏水眠栖翻飞顾盼,独立相斗哺乳觅食,安祥嬉戏鸣噪捉攫。
自然之丰富多采,可谓气韵生动,情趣活泼。
院体还专指南宋画院有代表性的画家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等人的作品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及艺术特点:花鸟画是宋代宫廷画院绘画的重要类别,在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唐代。
宋代宫廷花鸟画家极重视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他们笔下的花果草木,务求生动逼真,合情合理,一丝不苟。
其表现精工细丽,设色浓重典雅,造型周密端庄,反映出宋代宫廷贵族的审美特征。
代表人物与作品是赵佶即宋徽宗,北宋画家,书法家。
在政期间,扩充画院,兴办画学,鉴藏古画,编纂《宣和画谱》,使的宋代宫廷画院人才济济,达到我国宫廷绘画最兴盛的时期。
赵佶长于工笔花鸟画。
代表作《芙蓉锦鸡图》。
宋代院体花鸟画之所以能够在传神方面达到很高的境界,在于能够从自然万物中直
接取得,生意趣味浓厚是其重要的特征,当时众多的作品具备这样的素质。
将作品归类来看其特征:第一,纯画花卉者:赵昌《杏花图》花朵明媚嫣然,盈盈有绰约之姿。
刘益画莲塘背风荷叶百余,其中独有一红莲花半开,创意颇佳。
此类画花,调粉弄朱求得鲜华之色与摇曳俯仰之姿。
第二,花果带蜂蝶禽虫者:崔白《杏花双鹅图》杏树下有两鹅,其一欲鸣,另一临流唼花片。
林椿《桂竹翠鸟图》桂花竹叶,游蜂上下飞舞,翠鸟偷窥。
此类讲求物象之间呼应关系,独具生动情趣。
第三,带景禽兽者:崔白《秋塘双鹅图》红蓼清波,双鹅游于其中。
李迪《雪树寒禽图》一鸟立于枯枝上,旁有雪竹,空中飞雪如粉点。
此类画追求特定景致的意境。
第四,禽兽相戏或相斗者:李迪《鹰熊图》在峭壁岩中,鹰熊相互顾盼,隐隐动犄角之机。
陈居中《五鹑图》其两相斗,其两驯扰,另一伏于坡下草间延项窥伺得蓄怒之状。
此类作品传得物象动势之神态。
以上的归类并不是绝对的,目的在于突出画面的特征。
这一幅幅画作栩栩如生、宛然若动。
花盛叶茂,果实灿烂,俯仰有体,布景有致。
花鸟相伴,意趣颇多,游蜂栖蕊,飞鸟窥实,虫穿绿叶。
禽兽之态各得其情,戏水眠栖翻飞顾盼,独立相斗哺乳觅食,安祥嬉戏鸣噪捉攫。
自然之丰富多采,可谓气韵生动,情趣活泼。
院体还专指南宋画院有代表性的画家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等人的作品?徽宗赵佶、高宗赵构统治时期,是宋代宫廷画院最为繁荣的时期。
徽宗时画院制度已相当完备,社会上民间画家艺术水平的提高,为画院输送了不少优秀画家。
此时画院高手云集,善画百马、百雁的马贲,开南宋山水画新风的李唐,善画风俗界画的张择端,富有才华的青年山水画家王希孟,善画花鸟翎毛的韩若拙、孟应之、薛志,以画婴儿货郎著称的苏汉臣,为徽宗代笔供御画的刘益、富燮等人,都以画艺精湛、笔墨不凡而著称。
徽宗时内府书画收藏极富,公卿士大夫收藏家也甚多,《宣和画谱》反映了当时宫廷收藏的盛况。
靖康之变,汴京被金兵洗劫,一部分画家被掳北去,宫廷藏画流散北方甚多,给金朝统治区绘画发展以相当影响。
另外,大批画家纷纷逃到江南,又成为南宋高宗画院中的骨干力量,促进了江南地区绘画的发展。
?孝宗以后的南宋时期,特别是光宗、宁宗时期,山水画继李唐之后,出现了明显的画风变化,代表画家为刘松年、马远、夏圭等人。
他们重视章法的剪裁,巧妙地利用画面大片空白突出鲜明的形象,画面效果含蓄凝练,简洁而富有诗意,具有优美的意境,简率而富有表现力的大斧劈皴则显示了笔墨技巧的提高。
历史故事画及风俗画在整个南宋时期都比较发
展,此时出现的李嵩是尤其值得注意的画家,他曾作《宋江三十六人像》、《服田图》、《四迷图》、《观潮图》等,作品大都含有深刻的意义。
梁楷、牧溪、温日观的水墨、减笔则开了元明写意画之风气。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及艺术特点:花鸟画是宋代宫廷画院绘画的重要类别,在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唐代。
宋代宫廷花鸟画家极重视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他们笔下的花果草木,务求生动逼真,合情合理,一丝不苟。
其表现精工细丽,设色浓重典雅,造型周密端庄,反映出宋代宫廷贵族的审美特征。
代表人物与作品是赵佶即宋徽宗,北宋画家,书法家。
在政期间,扩充画院,兴办画学,鉴藏
古画,编纂《宣和画谱》,使的宋代宫廷画院人才济济,达到我国宫廷绘画最兴盛的时期。
赵佶长于工笔花鸟画。
代表作《芙蓉锦鸡图》。
宋代是花鸟画空前发展的时期。
一方面有画院画家应宫廷堂壁装饰之需而创作的承袭五代“黄家富贵“的花鸟画风;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的水墨花鸟画也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与院体花鸟画并存而形成鲜明对比。
院体花鸟画的繁荣,宋朝历代皇帝特别是宋徽宗的大力提倡起了重要的作用,涌现出了一批技巧高超的花鸟画家,崔白影响尤大。
黄筌介绍(课本)(课本)崔白:字子西,濠梁 ( 今安徽风阳 ) 人,生卒年失考。
宋神宗熙宁初为画院艺学,擅画花竹、禽、鸟,尤工秋荷凫雁,注重写生,精于勾勒填彩,线条劲利如铁丝,设色淡雅,在继承徐熙、黄筌两体的基础上别创出一种清雅疏秀的风格。
崔白还精于道释人物鬼神。
他对院体花鸟画的兴盛产生很大的影响。
《双喜图》是他的传世名作。
(课本)赵佶(1082 一 1135 年 ) :宋徽宗赵佶政治上昏庸无能,但酷爱艺术并极有造诣。
他在位时扩充翰林图画院,提高画家的社会地位,建立比较严格的考核制度,并经常亲自进行指导。
他还广泛搜集历代文物,命下臣编辑《宣和睿览集》、《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汇刻书法《大观帖》等。
他亦善书法,书风坚劲秀挺,被称为“瘦金书“。
擅绘画,尤工花鸟。
代表作有《听琴图》、《芙蓉锦鸡图》、《瑞鹤图》等,大约均系代笔而署宋徽宗御制。
所以留传至今确为宋徽宗本人所作的画并不多。
<芙蓉锦鸡图》是北宋徽宗赵佶的代表作之一。
该画所描绘的是:一只毛羽绚丽的锦雉落在芙蓉花的枝上,压得芙蓉摇曳生姿,锦雉凝神注目蝴蝶的神情动态,芙蓉花娇弱妩媚的姿容,都描绘得生动感人;左下角菊花向斜上方生长的姿态优美。
这幅画描写了花枝和禽鸟的动态,芙蓉把锦鸡压得很低,栩栩如生,三种形象连在一起,构成了整体效果,使得整幅画既具体精到,又典雅堂皇,设色艳丽,充满活泼与吉祥的气氛。
它体现了宋代花鸟画的成就及其特色,也代表了“院体”花鸟画的一种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