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建设方案
2020年12月
目录
1.项目概述 (1)
1.1.项目名称 (1)
1.2.项目背景 (1)
1.3.建设依据 (2)
2.需求分析 (3)
2.1.性能需求 (3)
2.2.安全性需求 (4)
3.总体设计 (5)
3.1.总体目标 (5)
3.2.设计原则 (7)
3.2.1.标准化原则 (7)
3.2.2.稳定性原则 (7)
3.2.3.安全性原则 (8)
3.2.4.先进性原则 (9)
3.2.5.易用性原则 (9)
3.2.6.可扩展性原则 (10)
3.2.7.可维护性原则 (11)
3.3.总体架构 (11)
3.4.应用架构 (13)
3.5.数据库设计 (14)
3.5.1.历史数据库设计 (14)
3.5.2.历史数据 (15)
3.5.3.统计数据 (16)
3.5.4.临时表 (17)
3.5.5.数据冗余处理 (18)
3.5.6.数据库安全 (18)
3.5.7.数据库管理设计方案 (19)
4.系统设计 (24)
4.1.项目管理 (24)
4.1.1.编码管理 (24)
4.1.2.项目信息库 (24)
4.1.3.项目手册管理 (24)
4.1.4.项目监控 (25)
4.1.5.参建单位管理 (25)
4.1.6.文档管理 (25)
4.1.7.工程项目汇总 (25)
4.2.资金管理 (25)
4.2.1.资金统计 (25)
4.2.2.合约规划 (26)
4.3.计划进度管理 (26)
4.3.1.计划编制 (26)
4.3.2.我的任务 (26)
4.3.3.进度反馈及分析展示 (26)
4.3.4.任务评审 (26)
4.3.5.计划模板 (27)
4.4.成本管理 (27)
4.4.1.投资管理 (27)
4.4.2.概算管理 (27)
4.4.3.预算管理 (27)
4.4.4.变更管理 (28)
4.4.5.工程量清单 (28)
4.5.合同管理 (28)
4.5.1.合同签订 (28)
4.5.2.履约奖惩 (28)
4.5.3.合同结算 (28)
4.5.4.合同查询 (29)
4.5.5.合同支付 (29)
4.5.6.支付表导出 (29)
4.5.7.工程形象进度 (29)
4.5.8.合同完成量汇总表 (29)
4.6.质量安全管理 (30)
4.6.1.质量分解 (30)
4.6.2.质量验评表配置 (30)
4.6.3.质量评定管理 (30)
4.6.4.质安检查 (30)
4.6.5.安全生产工隐患排查 (30)
4.6.6.危险源管控 (31)
4.6.7.应急管理 (31)
4.6.8.通知公告培训管理 (31)
4.6.9.生成台账 (31)
4.7.移动质检管理 (31)
4.7.1.问题上报 (31)
4.7.2.整改处理 (32)
4.7.3.验证整改结果 (32)
4.8.结算和财务管理 (32)
4.8.1.结算支付 (32)
4.8.2.生成会计凭证 (32)
4.8.3.数据查询 (32)
4.8.4.数据流程联动 (33)
4.8.5.财务分析 (33)
4.8.6.保函管理 (33)
4.8.7.合同超付报表 (33)
4.9.验收及竣工管理 (33)
4.9.1.工程验收 (33)
4.9.2.项目总结 (33)
4.9.3.工程移交 (34)
4.10.固定资产管理 (34)
4.10.1.固定资产管理 (34)
4.11.项目决策仪表盘 (34)
4.11.1.项目概览 (34)
4.11.2.统计分析 (34)
4.11.3.事项提醒 (34)
4.12.项目现场管理 (35)
4.12.1.多方协作平台 (35)
4.12.2.待办事项 (35)
4.12.3.智慧工程 (35)
4.12.4.项目通讯录 (35)
4.12.5.计划进度 (35)
4.12.6.形象进度 (35)
4.12.7.收文记录 (36)
4.12.8.流程办理 (36)
4.12.9.流程查询 (36)
4.12.10.质安检查 (36)
4.12.11.监理报告 (36)
4.12.12.现场情况 (36)
4.12.13.工程日志 (36)
4.12.14.文档查询 (37)
4.12.15.合同查询 (37)
4.12.16.会议管理 (37)
4.12.17.视频监控接入 (37)
4.13.基础平台 (37)
4.13.1.流程管理 (37)
4.13.2.流程配置 (38)
4.13.3.系统管理 (39)
4.14. 数据对接 (40)
4.15.标准化体系设计 (41)
5.项目实施保障 (43)
5.1.系统进度计划 (43)
5.2.质量保证措施 (44)
5.2.1.软件开发各阶段需要提交的文档 (44)
5.2.2.过程管理 (44)
5.2.3.需求管理 (45)
5.2.4.项目计划 (45)
5.2.5.项目跟踪与监控 (46)
5.2.6.软件质量保证 (47)
5.2.7.集成软件管理 (48)
5.2.8.软件产品工程 (48)
5.2.9.组间协调 (49)
5.2.10.评审 (50)
5.3.软件开发过程 (51)
5.3.1.采用基于里程碑的生命周期模型 (51)
5.3.2.采用迭代化的开发模式 (53)
5.3.3.迭代过程与传统的瀑布模型相比较 (54)
5.4.质量管理 (55)
5.4.1.测试 (55)
5.4.2.评审 (56)
5.4.3.SQA(软件质量保证) (56)
5.5.软件品质保证 (57)
5.5.1.需求阶段 (57)
5.5.2.设计阶段 (57)
5.5.3.编码阶段 (57)
5.5.4.测试阶段 (58)
5.5.5.发版试运行及结项 (58)
5.6.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58)
5.6.1.系统安全 (58)
5.6.2.权限管理 (59)
5.6.3.数据安全 (59)
5.6.4.系统稳定性及出错处理 (60)
5.7.测试计划 (61)
5.7.1.测试计划 (61)
5.7.2.测试标准 (62)
5.8.验收方案 (64)
5.8.1.验收方法 (64)
5.8.2.验收内容 (65)
5.8.3.验收实施步骤 (65)
5.9.技术支持及售后服务 (66)
5.9.1.技术支持服务 (66)
5.9.2.免费系统维护服务 (67)
5.10.培训计划 (67)
5.10.1.培训承诺 (67)
5.10.2.培训目标 (68)
5.10.3.培训地点 (68)
5.10.4.培训内容 (68)
5.10.5.现场培训 (68)
1.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重点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1.2.项目背景
重点公共建设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市政府委托的以财政性资金为主要来源的,新建、改建、扩建、维修改造的市属非经营性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参与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制度、规范及标准的制定;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目前负责有管理建设项目有100多个,项目类型有医院、学校、办公楼等,范围覆盖全市。

需要同时管理多个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质量安全、工期进度、信息档案,组织项目的中间验收、竣工验收、项目使用移交等管理。

随着业务量的增长,需要统筹管理的工程项目更加繁重。

为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服务水平,希望通过信息化技术融合市重点项目管理中心工程管理制度,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对所属的在建工程项目进行统一监管,从而动态、全面掌握从工程立项到工程验收的全过程管。

同时给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提供业务办理的便利,实现规范管理、完善流程、杜绝漏洞、加强协调、降低管理成本。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以项目立项、报批报建、招投标管理、合
同签订、施工管理、资金支付、工程验收、合同结算等工程管理环节为脉络,以投资控制和工程进度为主线的系统管理功能。

且能通过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3.建设依据
本项目软件系统设计和建设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范,以及工信部相关的规范与标准,具体如下:
网络标准:IEEE 802.3,IEEE 802.3u,IEEE 802.3ab,ANSI/IEEE 802.3N,IEEE 802.3x,IEEE 802.3af,IEEE 802.3az, IEEE 802.11b/g
1)《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
2)《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28448GB/T28448—
20122012
3)《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2003年1月3日签发)
4)《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GB/T 21062-2007)
5)《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GB/T 21064-2007)
6)《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务院
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2年5月)
7)《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办法》(国保发
〔2005〕16号)
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9)《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
10)《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 8567-88)
11)《软件工程术语》(GB/T 11457—89)
12)《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B/T 12260-90)
13)《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 12504-90)
14)《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9385-88)
15)《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指南》(GB9386-88)
16)《软件维护指南》(GB/T 14079-93)
17)《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 14394-93)2.需求分析
2.1.性能需求
系统需支持多种数据库,具有海量数据存储和管理能力,支持TB 级的关系型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数据库结构设计良好,具有迅速的数据检索能力。

系统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响应能力,在400个用户并发访问时,系统仍能稳定运行,平均响应时间在3S以内(复杂查询计算除外)。

系统要具有完备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能对登录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并跟踪用户的操作。

系统具有良好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服务器组采用集群模式。

用户查询时,系统能够保证用户查询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
整性。

能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合法性检查,确保流程的通畅性,并且能够对错误数据进行自动纠错处理。

对于超出了时间的操作,系统有良好提示信息,利用活动条或明确提示处理尚需多少时间。

在各种工作负载下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正常,在系统资源特别低的情况下软件正常运行。

系统有效工作时间要求≥99.5%;
Web服务持续稳定工作时间≥360天/年;
2.2.安全性需求
(1)建立统一的机构和用户管理系统
统一用户管理模块是对系统所涉及的单位和人员以及单位和人员之间的关系的管理平台,为应用系统提供支撑的基础平台管理。

它要实现单位和人员的层次关系、隶属关系、相关岗位的定义。

要实现一人多岗、权限及业务职能的继承关系。

所有信息的管理和维护行为都必须保留系统日志。

单位和人员的基本信息必须独立管理、维护。

机构和人员之间的关系以及业务信息,必须能够统一进行管理、维护。

(2)建立统一的权限管理系统
管理和维护系统所需的权限管理信息和访问控制规则,为系统提供权限分配策略服务。

主要信息包括权限整体分配策略以及具体的权限定义、授权访问信息对象及权限设置等要素,提供统一权限判断接口。

(3)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将是本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为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所有用户提供统一的身份确认与权限交付。

用户通过一次认证后,即可获得相应权限,并使用所有应用服务系统提供的服务。

(4)对敏感信息和保密信息在传输和存贮时进行加密
数据完整性:在数据传输和存储的过程中,存储备份设备在对数据进行备份的过程中要具有数据完整性校验功能,在出现数据错误时能及时重新对数据进行更新。

数据保密性:在数据传输和存储的过程中,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时以密文形式存在,防止非授权用户对保密信息的访问。

(5)建立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
通过存储备份系统,定时进行关键数据和系统的备份,主要是对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备份。

应用系统一旦投入运行,将会在一定时间内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版本,可以通过光盘刻录等方式将其录制到其他介质中。

数据是每天不断增长的,因此对数据的备份需要采用一定的备份策略。

3.总体设计
3.1.总体目标
采用信息化手段,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3G/4G无线网络技术建
设重点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主要完成以下内容:
3.2.设计原则
3.2.1.标准化原则
系统建设充分考虑房管工作的现状,满足房管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要求。

系统建设过程中对房管管理流程进行规范统一,形成本项目的标准规范,结合国家已有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指导本项目系统设计与应用。

3.2.2.稳定性原则
系统采用成熟和高度商品化的开发平台以及公司多年的技术成果,在系统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系统的稳定,采用科学的有效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

另外,在系统开发有特定的流程和规范,比如系统开发流程规范,代码编写规范,测试规范,质量保证计划等,系统开发
过程中按照已有的规范进行,确保系统的质量。

3.2.3.安全性原则
系统的安全性是用户特别关心的事情,也是系统设计的根本。

系统的安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物理安全,逻辑安全和安全管理。

物理安全是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安全保护,避免破坏和丢失。

安全管理包括各种安全政策和机制,逻辑安全是指系统中的信息安全,主要分为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系统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信息安全,包括各种安全验证,数据存储的安全,敏感信息的加密,数据传输中的加密,数据访问的验证等确保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通过各种安全技术手段,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

遵守现行的各项保密制度和规定,尚未公开或不宜公开的数据与信息采取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

用户的商业秘密不得开放给未经授权的用户。

系统外部安全:系统的安全性充分考虑网络的高级别、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备份系统、防火墙和权限设置等措施,保证政府部门的数据安全和政府机密;同时考虑系统出现故障时的软硬件恢复等急救措施,以保障网络安全性和处理机安全性。

系统要形成相对独立的安全机制,有效防止系统外部的非法访问。

系统内部安全:在保证系统外部安全的同时,系统也能确保授权用户的合法使用。

系统本身具有容错功能,包括出错提示、原因,并能自动或通过人工操作,使出错的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

系统还提供
严格的操作控制和存取控制。

系统运行安全:在逻辑上,系统具有抵御对系统的非法入侵的能力;在物理上,系统保证不存在可能的单点故障,提供资源数据的备份能力。

系统支持定期的自动数据备份和手工进行数据备份,能够在数据毁坏、丢失等情况下将备份数据倒回,实现一定的数据恢复。

3.2.4.先进性原则
在系统总体设计上,借鉴国内己有的相关经验。

在技术上,采用国际上先进、成熟的技术,使得设计更加合理、先进。

在注重系统实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在软件开发思想上,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标准和面向对象的理论来设计,保证系统的先进性。

3.2.5.易用性原则
易操作性是指用户操作和运行控制软件的难易程度的软件属性。

该特征要求软件的人机界面友好、界面设计科学合理以及操作简单等。

易操作的软件让用户可以直接根据窗口提示上手使用,无需过多的参考使用说明书和参加培训;
各项功能流程设计的很直接,争取在一个窗口完成一套操作;
在一个业务功能中可以关联了解其相关的业务数据,具有层次感;
合理的默认值和可选的预先设定,避免了过多的手工操作;
如果软件某操作将产生严重后果,该功能执行是可逆的,或者程
序给出该后果的明显警告并且在执行该命令前要求确认;
如果一旦出现操作失败,及时的信息反馈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处理结果或者是处理过程的信息反馈不是一个好系统;
流畅自然的操作感觉,来源于每一次操作都是最合理的。

在页面和流程上浪费用户的鼠标点击,也是在挥霍用户对于软件的好感。

清晰、统一的导航要贯穿系统的始终;操作按扭、快捷键等遵循一致的规范、标准是必须的,不要给操作者额外记忆的负担。

3.2.6.可扩展性原则
系统的扩展性是测量系统设计好坏的一个重要的标准,良好的扩展性可以使系统有健壮的生命力,也为系统的升级和将来的维护打下良好的基础。

系统在需求调研阶段就充分考虑用户的用途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在概要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系统的使用和发展,为系统的可扩展性提供重要保障。

采用面向对象、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按不同的网络、不同的功能、不同的职能划分成各种功能组件,各功能组件既可以独立形成系统又可以组成一个综合系统,方便实现从子系统到综合系统,从综合系统到独立系统的升级过渡,保护用户的投资。

良好的扩充性和可维护性,实现在快速搭建总体框架的基础上分业务,分任务的逐渐充实整个系统,使系统具备可持续升级的基础。

功能扩展:为了满足用户今后系统扩容和扩大应用范围的需求,
系统充分考虑从系统结构、功能设计、管理对象等各方面的功能扩展。

软硬件升级:系统充分考虑软硬件平台的可扩展性及软、硬件的负载平衡机制。

随着关键软件和硬件的发展以及管理功能的增加,系统具有灵活和平滑的扩展能力。

关键软件和硬件的发展以及管理功能的增加,系统具有灵活和平滑的扩展能力。

3.2.7.可维护性原则
可维护性是在软件交付使用后进行的修改,修改之前必须理解待修改的对象,修改之后进行测试,以保证所做的修改是正确的。

系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可维护,尽量做到系统在尽可能少的维护动作下,完成系统功能修改。

在系统功能文档中做到完全的解释,使用户在理解功能时轻松完成系统的维护。

3.3.总体架构
系统主要由“1个规范、1个数据库、1个系统”构成。

“一个规范”即数据标准规范,根据工程项目管理要求,基于国家、省、市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编制一套适应工程项目管理建设要求和实际情况的标准规范体系。


“一个数据库”即“工程项目信息资源库”,作为整个项目的基础数据支撑;
“一个系统”面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实现重点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主要包括:项目现场管理、移动质检管理、验收及竣工管理、资
金管理、质量安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计划进度管理、结算及财务决算管理、项目决策仪表盘、项目工程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

总体架构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服务层、平台层、应用层、政策法规、安全标准等层面。

项目建设基于信息标准,实现信息数据的集中部署,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的统一:
●统一数据标准(数据系统架构、数据库结构、数据表);
●统一基础信息(文字、图片、音视频、虚拟素材等);
●统一地理信息(位置信息、GPS数据、电子地图);
●统一交换接口(内部数据交换接口规范、开放数据接口规范);
●统一技术平台(硬件、软件、网络、安全)。

感知层:通过各类数据采集和感知技术,如:RFID、条形码、传感器、摄像头等,实现数据采集和存储,为整个系统治理应用体系提供基础数据的支撑;
网络层:构建应用级物联、感知、互联、通信、卫星网络,为数据信息的传输流通起到支撑作用;
数据层:建立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基础设施服务为一体的空间数据服务体系,为平台建设奠定空间信息基础与数据支持;
统一服务平台:系统业务处理的逻辑平台,它通过对数据核心层的调用访问业务数据,实现不同的功能模块,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所有业务功能在此统一平台上得到良好的封装和定义,以Web、手机
终端服务的形式,运作在平台上,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应用层:对于应用层,提供多样化的界面逻辑,实现对业务逻辑的应用;主要提供项目现场管理、移动质检管理、验收及竣工管理、资金管理、质量安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计划进度管理、结算及财务决算管理、项目决策仪表盘、项目工程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

3.4.应用架构
重点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应用架构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平台数据、应用支撑、应用系统等。

1.采用B/S多层体系结构:系统需要采用B/S多层体系结构实现。

三层结构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
2.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为了降低服务架构模块之间的耦合度,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需要采用面向服务的构架(SOA),各个功能模块分别提供不同的服务,通过服务总线集成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服务;
3.基于J2EE体系:为了保证系统的兼容性,高可用性、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系统必须沿用前期项目的技术路线,要选择支持强大的企业级计算的成熟的J2EE企业标准;
4.基于Web服务(WebService):为了让地理上分布在不同区域的计算机和设备一起工作,以便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用户可以控制要获取信息的内容、时间、方式,而不必像现在这样在无数个
信息孤岛中浏览,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系统对外接口统一需要采用WebService服务的方式定义;
5.采取XML数据交换:系统的外部接口需要采用XML数据交换格式,用XML作为数据定义和交换的中介。

3.5.数据库设计
3.5.1.历史数据库设计
历史数据库用来存储实时数据库的历史数据。

实时数据库中只有各种设备的当前值(状态),而以前的实时数据要存储在历史数据库中,以备日后查询。

为了可以精确获取每个数据采集仪的任何时候状态,历史数据库中要保存所有节点的全部采样数据。

历史数据库系统采用大型商用关系型数据库。

历史数据库系统是整个应用程序的数据层。

它为各种客户提供所需要的历史数据。

历史数据库系统采用双机备用方式。

历史数据服务库系统的功能包括:采样历史数据的存储;计算各种分析所需的统计数据;记录变位、SOE等随机性数据;记录用户对应用程序的操作的日信息;存储用户权限等安全信息;提供Web发布所需的各种历史数据。

历史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源由实时数据库系统提供,在实时数据库系统中,已经对数据质量、数据一致性、完整性作了处理,因此由实
时数据库系统提供给历史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均为有效数据。

实时数据库系统负责定时的将有效数据送给历史数据库系统的代理程序,随机数据在产生的时候送给代理程序,代理程序负责将数据写入历史库中。

同时代理程序负责定时对采样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并将结果存入数据库中。

历史数据系统示意图
3.5.2. 历史数据
由实时数据库提供的采样数据存储在历史数据库中。

这些数据按类别、时间存储在数据库不同的历史表中。

I 数据表命名规则
历史数据表名称按照一定的命名规则:类型名称+时间。

如:2001年7月10日的模拟量采样数据表应命名为SmpAna20010710,这张表将存储这一天的所有的模拟量采样数据。

以上设计主要基于对采样数据的查询方式,主要是要某一个量在某一段具体时间内的数据。

数据不存放在一个数据表中,可以大减少检索的次数。

当检索一个数据的时候,是先从系统数据表中检索出这
历史数据库系统 代理程序
RTDB
实时数据库 HDB
历史数据库
历史数据库应用程序 Web 代理程序
张表的位置,然后定位这张表,再检索需要的数据。

而不必从一个大表中反复的检索、查找和定位。

这种检索方式也近似于字典查找的算法理论。

对于计算、统计数据也采用近似的处理方式。

II 数据表索引(Index)
数据库的索引是一个B型树的数据结构。

当写入一记录时,数据库会对记录产生一个索引值,并在系统索引表(Sysindexes)中产生一条索引记录。

在检索一条记录时,从树的根节点到树叶的搜索方式进行,从而对有索引的记录加快检索速度。

但同时也降低了写入的速度。

对于采样数据,主要是记录值,因此可以考虑用没索引的表来表示。

III 数据压缩存储
采样数据可能是一些不断重复的量。

重复记录会加大存储的空间和记录的行数。

因此可考虑数据变化时才存储,记录一个状态(值),并记录这个状态(值)重复的次数。

也就是:数值—变化的压缩方式。

具体设计如下例:如有一个模拟量,前一次的值如果和本次的值相同,则在记录中的次数计数器加1,否则添加一条记录。

3.5.3.统计数据
历史数据的存储方式同样是将数据按类分散在不同的表中,表要具有统一的命名规则。

数据统计是将各种采样数据计算生成所需要的一些统计数据。


据统计与采样数据记录是同步进行的。

也就是说,当从实时数据库中取得采样数据并写入到采样记录表中的时候,就会触发一系列的统计和计算工作。

有一系列的中间结果产生出来,当在时间上满足要求的时候,就会将这个中间结果记录到相应的统计数据表中。

统计计算工作用ORACLE的触发器(Trigger)来完成,当采样数据更新时,会触发一系列的事件产生,事件驱动一系列的处理程序来处理是否写入数据库,更新统计数据的中间结果等。

这项工作在ORACLE后台为处理,使用大量的存储过程来加以实现。

3.5.
4.临时表
临时表具有与普通表完全一样的属性,所不同的是它存储在Tempdb中而不放在当前数据库中,当用户连接并创建使用时它存在,当用户断开后临时表也会自动删除。

全局性临时表(以##开头作为标识):会各所有连接到数据库的用户开放,每一个用户均可以访问,只有当所有的用户都断开后,全局性临时表才会自动删除。

临时表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考虑提高对报表、查询速度的要求。

通过组态的报表或定制的某个查询,是对固定的一些参数进行数据检索,这些量使用的频率最高。

考虑减少在无关的数据堆中检索的次数,因此想把这些用户最关心的数据量的记录放在一个专门的地方。

由于数据源的记录本来已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